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8篇

时间:2022-09-06 09:01:51

中小学音乐教学研究论文8篇

第一篇:电子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电子音乐简称电音,只要是通过电子设备创造的音乐,都属于电音的范围。比如利用电子合成器、电脑音乐制作软件、声音效果器等设备发出的电子声响。根据电子音乐视听结合、形象生动、信息资源大等特点,探究电子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电子音乐;中小学;音乐教学;应用;探讨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电子音乐成为了中小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教学工具。电子音乐不仅优化了中小学的音乐教学方法,还有效的活跃了课堂气氛,提升了音乐教学效果。电子音乐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音乐教学思维模式,将现代技术与音乐相结合,使中小学的学生能够通过电子音乐全方位、多角度的学习音乐。

一、电子音乐在音乐要素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要素是音乐艺术组成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其中音乐要素包括节奏、音色、调式等,是中小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的必修内容。传统音乐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将学生当成专业的音乐生,比较重视学生音乐技能方面的训练,并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传授给学生,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主动的体验与探索音乐的真谛。将电子音乐应用于中小学生的音乐要素学习中,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掌握学习音乐要素的要领。例如,音乐教师进行音乐力度记号的教学时,可以利用电子音乐演绎出火车由远到近的鸣笛声,带领学生通过模仿,感受鸣笛声的变化,由此引导学生如何进行音乐力度强弱记号的标记。当音乐教师带领学生练习音准时,可以利用电子音乐的优势,将音调和音色进行准确的表达,使学生能够通过电子音乐软件进行音乐的练习。

二、电子音乐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师为了能够让学生欣赏不同风格与流派的音乐,可以借助电子音乐软件,将不同时期与流派的音乐进行汇总,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力,通过电子音乐的播放与保存,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音乐教师应该熟练掌握电子音乐软件,能够快速的找到重点学习内容,帮助学生系统的进行音乐的欣赏与学习。电子音乐还能将语言与音乐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了解更多的音乐知识。例如,学习《赛马舞》时,还可以引入《马刀舞》的乐曲并配上解说词,使学生听音乐的同时,了解到学习的曲子名为赛马舞,蒙古人民通过赛马曲欢快的节奏进行舞蹈,表达蒙古人民进行跑马比赛时热闹的场景以及快乐的心情。音乐教师引导学生比较马刀舞与赛马曲的不同?马刀舞曲是哈哈图良1942年创作的,舞曲中充满了力量......结合电子音乐将两首乐曲以及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融合,帮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提高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水平。

三、电子音乐在音乐演唱教学中的应用

电子音乐软件具备录音、记忆、即时演奏等功能,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发声练习曲的录制,并且具有高效性。音乐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只需按播放键就能进行自动播放,有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音乐教师进行学生演唱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电子软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现场辅导,及时帮助学生纠正演唱练习中出现的错误。特别是学生进行合唱练习时,电子音乐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效果。例如,音乐教师可以将两声部中不同的人声进行分轨道的录制,并配上合适的复调以及音色,制作成电子音频资料,带领学生分声部与电子音乐中的声部分别进行合唱,使学生能够享受音乐带来喜悦。音乐教师还可以将课堂演唱的过程利用DVD记录下来,使学生能够利用DVD进行课后的练习以及欣赏,帮助学生在脱离课堂的情况下,仍然能够通过电子音乐准确的掌握节奏以及标准音高。

四、电子音乐在创作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提高音乐能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让学生能够置身于音乐创作的实践过程之中。中小学阶段学生对于音乐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十分匮乏,严重影响中小学生的创作能力。合理的应用电子音乐有助于开拓小学生的视野,通过电子音乐将不同音色的乐器、不同风格的鼓点、节奏等,提供给学生欣赏,帮助学生激发创作的热情,从而产生音乐灵感。音乐教师还可以适当的引入音乐素材,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的模仿创作,使学生掌握创作的技巧以及方法。电子音乐的音乐优化了创作过程,有效的减少了繁琐的创作环节。

五、结束语

电子音乐的运用能够帮助中小学生增强理解力以及创造力,音乐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音乐教学内容,合理的通过电子音乐软件完成音乐课堂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深层次的理解音乐的内涵。音乐教师应该结合电子音乐的特点以及学生对音乐的认知情况,将信息技术与音乐教学进行整合,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有效的提高音乐教学效果。

作者:周晶 单位:吉林省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战涛.电子音乐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D].青岛大学,2013.

[2]伍婷婷.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整合[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01:72-74.

[3]周艳.音乐课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谈电子音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音乐,2015,23:120.

第二篇: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思考

摘要: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相关问题研究对促进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以此为视角对相关问题展开尝试性研究。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职业素养

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研究对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高效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本文以此作为重点研究内容。

一、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学的现状

1.城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不平衡

由于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在一些农村中小学中对于音乐教学的实施缺乏应有的重视,许多学校更多的是以考试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目标,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着主科进行,在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提升学生在考试中的成绩,对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则很少关注,农村中小学的有限资金也很少用到音乐教学中,一些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的音乐办学条件比较差,专用的音乐教学设备缺乏,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音乐素质参差不齐,难以满足现阶段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且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被严重边缘化。与此相反,大多数的城市中小学不仅对音乐教学的资金投入比较充足,音乐教师的素质也普遍比较高,音乐教学活动实施的实效性相比于农村来说也要好得多,由此可见,现阶段城乡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发展状况不平衡的问题比较突出。

2.中小学生的音乐素养有待提高

应该看到,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还是秉承着应试教育的理念,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以学生的音乐知识掌握作为教学实施的根本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还是习惯于采用那种机械式讲述的授课方式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教师依然是音乐教学实施的总指挥,音乐教学的开展要毫无悬念地跟随教师的教学活动进行。在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是一种单向的知识输出,学生在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更像是一个接受教师灌输的容器,音乐学习的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活动的实施都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在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很好的尊重,教学的主体性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这样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施对学生来说是缺乏吸引力的,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不高,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强,学生缺乏音乐学习的兴趣,这些因素都给中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从目前中小学生音乐素养培养的现状来看,现阶段小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有待进一步提高。3.不重视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在以往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实施中,教师总是将教学任务的完成作为教学活动实施的根本目标,总是习惯于赶时间、追进度,在教学中也经常采用那种囫囵吞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但是,教师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教师更加倾向于乐理知识的传授,很少向学生提出一些带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面对不同的问题很少给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空间被严重压缩,这对中小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形成是非常不利的。

二、改变教学现状的有效措施

1.要以新课改倡导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新的音乐课程实施的理念认为,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发展作为根本的教学实施方向。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施中要改变师本论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学习的需要为目标,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要以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作为依据,充分尊重中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应该具有的主体地位,发挥中小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内容,根据多维教学目标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重视音乐知识教学目标的实现,同样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音乐能力。与此同时,还要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重视人文方面的教育,在教学的实施中,既要渗透情感方面的教育,又要渗透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教育,这是中小学音乐教学高效实施的重要前提。

2.要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

目前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在职业素养方面还有待提升,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并不高,一些学校对于所谓的主科还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主科教师在评先进、评职称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这样的状况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些中小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表现得也不够积极,这也是现阶段一些音乐教师素质不高的主要原因。面对这种状况,学校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激励措施,激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热情,提升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地位,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定期开展针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业务讲座,以此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开展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研究对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现阶段针对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因此,本文开展相关方面的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作者:王海冰 单位:吉林省东辽县白泉镇第一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杨舒.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思考[J].赤子:中旬,2014.

第三篇:中小学流行音乐教学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实施,中小学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各界的重视。良好的音乐教育,有助于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对学生身心成长、审美意识培训有着及其特殊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流行音乐教学进入中小学课堂在很多地方学校已经进行了探索实践,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但由于流行音乐的娱乐性、消遣性、功利性,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引起社会质疑和争议。“改革没有回头路。”各级学校、教师应正确辨析流行音乐走进课堂的积极意义和负面影响,从而因势利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其中具有积极意义的元素巧妙地引入中小学音乐课堂,引导学生在鉴赏流行音乐中提升审美意识,塑造高尚情操。

一、流行音乐对中小学生身心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1.有助于提升音乐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之爱之,才会有学习之的冲动。而流行音乐一般节奏单一、简单易学,中小学生易于模仿,乐于跟唱,往往会变欣赏为参与,变参与为喜爱。加之,一些流行音乐旋律铿锵有力,歌词激情豪迈,富于生活气息,唱起来朗朗上口,学生喜欢唱也爱唱。这样,中小学生可以在跟唱中激发音乐学习兴趣,在交流中收到文化熏陶,从而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2.有助于提升表演能力。中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模仿跟唱,也为自己提供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方式。他们会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歌唱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从而在参与中提高表演能力,丰富舞台经验。

3.有助于提升表演能力。流行音乐使中小学生变欣赏为参与,给他们提供了一种展示自己的方式。他们会积极主动参与校园歌唱比赛等各类文化活动,从而在参与中提高表演能力,丰富舞台经验。

(二)消极影响

1.导致盲目跟风。中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心理生理尚未成熟,容易受到外在环境干扰和影响。加之近年来,“超级女声”“中国好声音”等音乐选秀节目的大肆宣传炒作,中小学生难免的信仰和价值观都受到一定影响。有的对流行音乐滔滔不绝,而对经典音乐却知之甚少;有的对明星偶像趋之若鹜,而对民族艺术家却“一问三不知”,导致在盲目追星潮流中不知不觉丧失自我,对其人格个性完善和心理健康产生反向作用。

2.导致审美意识偏差。流行音乐隐藏着巨大的利润,音乐制作人为了赢得广大听众的喜爱,不惜偏离音乐的本性而去曲意迎合广大消费者的爱好。例如一些纯属娱乐还有搞笑的歌曲,只为了博得听众们开心;还有一些爱情歌曲故意去夸大其中伤感的程度,太不真实等。这些都导致中小学生的审美意识偏向于浅薄,审美感受力偏向于平庸,审美价值的取向发生了扭曲。

3.导致价值观偏离。现在许多流行音乐缺乏高尚的文化底蕴和应有的审美价值,中小学生正值价值观萌芽和初步形成时期,缺乏稳定性,很容易受外在环境的影响而变化,改变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而被那些格调低下、情趣庸俗、内容消极颓废,甚至充满色情的不健康流行歌曲所鼓动,而变得哀怨缠绵、意志消沉、多愁善感、思想堕落。

二、中小学课堂引入流行音乐的对策建议

(一)更新音乐教学观念

中小学音乐教育重要职责和核心任务是培养音乐鉴赏能力、提升音乐文化素养。教师的职责是让学生掌握对音乐的辨别能力、欣赏能力、表演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教会某首最新的流行歌曲。

(二)运用科学、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1.课前播放流行音乐。学生课前的兴致直接影响着课堂上的学习效果。音乐教师在课前可以甄选一些内容健康、气质高昂、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进行播放,引导学生温馨、健康的音乐氛围中调节情绪、舒缓身心,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提升学习效果。

2.与教材有机结合使用。流行音乐进课堂是辅助音乐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善于与教材结合使用。比如在进行民族音乐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具体讲解民族音乐的特点、起源、唱法等要点,然后播放一些流行的民族歌曲如《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山丹丹红艳艳》《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等等,既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民族歌曲唱法、开阔视野,还可以让学生懂得旋律的把握,提升音乐知识。

3.课内专题欣赏。专题欣赏可包括主题形式的欣赏、演唱风格的形式欣赏等。比如,以各时期当下最流行的歌曲欣赏为主题欣赏时,可在上课前把学生分组,每个分组组布置不同时期流行的歌曲调查课题并要求学生演唱具有代表性的歌曲。通过欣赏、演唱、学习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让学生深切体会到流行音乐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不同时期的流行音乐风格上和内容上都是不一样的,只要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那么流行音乐也可以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更加可以勾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致。

(三)创建高素质的音乐师资队伍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决定教学质量。音乐教师要牢固树立终生学习理念,努力钻研普通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教学方法、规律,不断学习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基本技能。在音乐教学中,精心设计教学教案、注重课堂教学节奏,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学好学深学透。

作者:宋雅倩 单位:江苏灌南中等专业学校

第四篇: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运用

摘要:随着国家整体实力的不断壮大,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文化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各个国家音乐风格不断涌入,我国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但我国民族音乐的发展却遇到了瓶颈,在中小学教育中的比重较小。民族音乐作为国家历史和文化的沉淀,同样也可以作为祖国深厚情感的寄托和民族伟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虽然不断提升,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同样存在问题,所以民族音乐教育是否能够在每一所小学中顺利进行,是否能够得到学校和教师的认可,这是我们亟待研究与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音乐教育中审美的层面分析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普及程度与存在的问题,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民族音乐教育的开展情况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开展民族音乐教育的意义和作用。

关键词:民族音乐文化;中小学音乐教学;运用;实践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人类文化行为,民族音乐更是一种文化。各类型的民族音乐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在地区政治和经济、地区文化、地区民俗等方面均有所体现。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所产生的音乐文化也是各具特色的。把我国民族音乐教育运用到中小学音乐教育体系中来在现阶段中小学音乐教育中是至关重要的。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学家奥尔夫、柯达伊、卡巴列夫斯基等都肯定了民族音乐教育在文化教育体系中所起的作用,他们认同音乐教育与文化历史、民族特点需要相互融合,既体现历史、又体现民族特色,柯达伊曾经说:“让每一个孩子唱着民歌认识匈牙利”,“如果每一代人不能够很好的继承传统的话,我们祖先的文化不久就将要消失,文化是不能自动永存的,我们正是在为此而工作。”柯达伊所表达的就是传承,传承民族音乐、传承民俗、民风,让音乐作为联接民族与历史的桥梁,他认为“儿童的心灵纯净如水,只有真正的艺术、经得起推敲的音乐才能够拿来教给孩子们。”我国是个地广、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所产生的音乐文化也是各具特色的。2011年出台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学习民族音乐,使学生了解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爱国主义情怀和民族自豪感。”从中不难看出,教育部重视民族音乐文化,重视民族文化的延续,以此提升对民族音乐的认知,使学生们能够通过了解民族音乐,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民俗、民风,从而激发学生们的爱国主义热情,将民族音乐教育融入中小学音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们了解各地区的民族历史、民俗、民风,也能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使命感,让学生从小就了解本民族音乐,从而热爱我国的民间音乐,所以说民族音乐的教育即是音乐教育的过程,更是历史教育、文化教育、民族、民风教育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民族音乐教育文化一直被世人所忽视,存在着起步晚、发展慢、认识不够、受限等问题,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充分认识此问题,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努力提升目前民族音乐教育的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国民对民族音乐的认识还是比较轻薄,尤其是正在接受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年轻的受教育者及他们父母的意识中去。民族音乐文化教育在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程度如何,方法是否可行,现状如何等问题是我们亟待观察与解决的。

二、民族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从近几年关于民族音乐文化教育的研究方向上看,高校的民族音乐教育研究内容较多,很少有以中小学民族音乐教育作为研究方向的,主要是因为,中小学的民族音乐教育的著作少、教学案例少,教育论述少等三个特点。现阶段在中小学音乐课中,关于民族音乐文化内容的融入的方式融合性不够,小学阶段的民族音乐教育以聆听为主,让学生们了解地区的民歌、民间舞蹈,而中学阶段的民族音乐教育以通过学习传统的民间音乐方式,引申出了解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的代表人物,但是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民族音乐的教学还存在很多不足。很多中小学生对流行音乐的喜爱程度远远超过对民族音乐的喜欢,对流行音乐的掌握程度也明显偏高,他们大部分人都能随口哼唱出很多流行音乐,但是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人员将历史进行沉淀,创造出各个民族的特色民族音乐具有民族风格的音乐我们一定要将它延续传承下去,那就必须有一系列如何贯彻好新课标对于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音乐课堂的具体实践方法。

三、民族音乐文化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实践

很多教师为了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民族音乐的兴趣,营造出民族音乐教育的氛围,设计出很多丰富多样的音乐教育活动,但大部分活动缺乏从审美的角度引导学生们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本质,音乐审美是对音乐艺术美感的体验、感悟、沟通、交流以及对不同音乐文化语境、人文内涵的认知。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引导中小学生学习音乐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并与音乐艺术的审美进行结合,只有学生们了解基础知识,才能领会音乐中透露出来的民族的历史,才能让学生们对民族历史的理解与民族音乐产生共鸣。在大多数的民族音乐课上,音乐教师基本延续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教学方法,但这种教育方式对民族音乐教学开展是不适合的,传统的教学不能激发学生对于民族音乐学习的兴趣,所以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互动、合作的方式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开展让学生们设立题目的民族音乐讨论方式,更适合民族音乐的教学,学生和老师的互动,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乐趣,从而引申出学习民族历史的兴趣。假设,学生喜欢民族音乐的程度和喜欢西方音乐、流行音乐的程度是一样的,那么民族音乐会突飞猛进的发展,民族的历史会被更多的人所熟知,会有更多的人欣赏我们的民族音乐,所以,如果在民族音乐的教学中,加入西方音乐的元素、流行音乐的元素,引导学生们利用不同风格的音乐表现形式来演绎民族音乐,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把相关歌曲介绍给学生,并把该歌曲背后的民族历史展示给学生,学生学习了民族音乐,并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从而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有热爱民族音乐的思想意识,不但要有理论为基础,具备民族音乐教育的专业技能,更要以弘扬民族精神为己任,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音乐教育才会发展的越来越好。

作者:赵木希 单位: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第五篇: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摘要:音乐作为中小学教育的启蒙学科,有重要的地位,音乐教学能够从心理以及情感上培养中小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保证其身在音乐的熏陶和艺术的培养下健全发展。但是,虽然音乐的重要性已经被大众认可,但是我国当前的音乐教学仍然处于被动地位,音乐教学发展受到了学校以及教育部门的忽视,西部贫困地区作为我国发展程度较低的地区,音乐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

一、西部贫困地区音乐教学弊端

在我国,西部地区因为地理位置的限制导致经济发展难以与东部沿海城市抗衡。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处在发展阶段,对于素质人才的培养还未在中小学践行。在这样的背景下,西部贫困地区的音乐教学弊端凸显出来,音乐教育的缺乏导致音乐事业发展不均衡,音乐人才被埋没。

(一)教师因素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材选择是关键,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对于音乐知识失去兴趣抗拒音乐课堂教学。探究当前西部音乐课堂教学我们可以了解到教学还停留在传统的聆听和歌唱中,教师专业素质以及技能不能胜任工作。音乐教学难以起步,从教师入手音乐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二)学校因素

从学校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西部贫困地区的教学资源较为紧缺,无论是教学资金还是办学设施都与东部沿海城市存在差距。学校忽视了对于音乐教学的基本投入,无论是音乐教学需要的专业教师还是基本的教学乐器资源都被其他学科占领,在这样的学环境下,学生对于音乐学科失去学习兴趣。在校领导的认识中,音乐教学和相关实践活动浪费了学校资源以及学生学习时间,阻碍了知识学科教学。在这样的思想下,音乐这门学科不能在西部贫困地区发挥魅力,学生们越来越忽视音乐的熏陶和感受。

(三)教材因素

在我国西部贫困地区,音乐教材的选择没有进步,选择的曲目也只停留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经典作品上,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中不能体会到流行歌曲的吸引力,厌恶音乐学习。音乐教学不仅不能取得教学效果,还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改革探索

通过西部贫困地区音乐教学现状和弊端分析,我们可以认识到音乐作为薄弱学科,需要进行改革探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音乐教学的发展。

(一)以激发兴趣为教学前提

因为当前西部地区音乐教学方式较为陈旧,所以学生难以认识到音乐艺术的魅力。在音乐教学改革中,首先需要改变教学模式,以激发学生音乐学习兴趣为前提设定音乐教学方案,保证音乐教学能够与舞蹈、语言等多种元素进行结合完成整体艺术的展示,保证学生能够在体会音乐中感受到音乐的与众不同,从而自主、自觉地进行音乐学习。以奥尔夫教学为例,其音乐模式就能增加学生在课堂的互动体验,通过探索学生音乐水平、调动学生音乐思维促使学生在课堂中找寻学习兴趣,以自我创造力挖掘音乐学习潜能。

(二)教学教材满足学生需求

在传统的音乐教材中,教学曲目难以符合当前学生的音乐认知和审美,导致音乐教学不能拓展学生的课外音乐知识。在西部贫困地区音乐教学改革中,需要适当选择音乐教材,保证传递基础知识,不仅需要满足学生对于流行音乐的好奇心,还需要结合乐理、中外音乐等多个领域专业知识,保证学生在音乐学习中提升音乐综合素质。

(三)积极开展音乐活动

在西部贫困地区,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限制,音乐的活动经费和活动设备严重不足,学校的基础设施不过关。在音乐教学改革中,学校需要注重对于课堂必要设备的购买,保证教师教学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外时间,学校需要举办音乐比赛和音乐活动,保证学生所学的音乐知识能够在活动应用中进行融会贯通。

三、总结

西部贫困地区在音乐教学领域需要注重音乐教学的完善性,从学校、教师、学生多角度改变音乐教学面貌,将音乐魅力传递到学生的头脑。

作者:贾洪成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胜利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可燕.贫困地区中学音乐教学现状与对策[J].河池学院学报:理科综合版,2005,(2),

[2]李伟长.贫困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J].陕西教育:教学版,2004,(12),

[3]汪贵贞.新课标下校本教材的研发与探讨[J].科教文汇,2009,(4),

第六篇:情景主题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情景主题教育目前有很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实际应用现状,重在强调其应用意义,从而得出了情景主题在中小学音乐教学当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情景主题;中小学音乐;教学;策略

情景主题音乐教学是指音乐教师需要全面的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内容和相互联系后,在教学中利用情景设置将音乐课程内容自然地展现出来,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全面的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从2001年教育改革起,情景主题的教育模式就开始在中小学的学科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这种模式在课程和情景交融方面有较好的整体效果,让中小学的音乐教学开展的更为顺畅。

一、情景主题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结合现阶段实际的教育教学条件,目前情景主题的实际应用在小学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应用较多,中学生较小学生理解能力强,中学音乐教师普遍将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了音乐知识讲授当中,情景主题教学法应用相对较少。在这些应用当中存在诸多问题:首先,主题的选取有局限性,各个年级的音乐教学界限很难被打破,只是针对某个特定的主题选取了很多相似的音乐教学模块,集中化的对小学的音乐课程进行教授。实际上这种简单的模式是很难推广到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也就是说很难满足较高的学习标准。第二,在情景主题的实际应用中缺乏良好的、成熟的应用教学模块理论。第三,教师对于情景主题的理解有一定的局限性,重在情景搭建,而缺少情景的延续和生活性、综合性的展现。

二、情景主题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意义

情景主题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很高的实际应用价值。第一,对于课程内容而言,情景主题可以将课程目标的显性和隐性成分结合起来,也可以建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实行途径,同时还能将课程的实施过程变成“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验。第二,情景主题教学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因为将各个领域的知识联系在一起,能够充分体现音乐教育价值。第三,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情景主题教学法进行推广和应用,以此来带动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开展,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第四,有利于打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生需要在一个良好的条件下对音乐进行认识,这种创新的课堂模式,往往是比较好的教育教学手段,符合音乐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情景主题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教师要充分掌握情景主题的理论与应用依据。只有教师掌握一定的情景主题的理论基础,才能够更好的把握好情景主题的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情景主题的理论依据主要是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学生主体和与环境客体建立起来的关系往往是搭建良好教学条件的前提。学生需要通过对于环境的认知来丰富自己的见闻,构建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认知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个体表现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对知识主动探索的过程。情景主题模式的引入,就是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引导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某一情景主题的吸引下,探索音乐知识的魅力。另外,这也是一种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继承,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相应的个别差异化的教学模式,在模式探索中寻求平衡点和灵活掌握的特性,完成对情景主题的整体搭建。

(二)选取适当的情景主题结构。建立好情景主题结构,有助于情景主题模式的有效应用。首先,每个情景主题都会有一个结构或者中心,不同的结构内核会产生不同的主题,主题的名称能够反映所有教学内容的一个广泛的结合点,教师在应用中要注意抓住情景主题的核心。其次,主题是有扩展结构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找寻不同的扩展。目前常见的结构方式是大单元和小版块结合的方式,对于现阶段的教材,融入主题的名称、材料、内核及目标,开展相关的活动,这才是搭建情景主题结构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擅于利用。另外,教师可以采用主题网络图的形式,由中心内核沿着各个方向伸展,同时聚焦课程的中心,将主要的教学目标划分成单元格的形式,也就是说丰富可拓展的情景主题结构是开展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师需要把握好情景主题结构的构建工作。

(三)坚持人文性和学科性统一的原则。目前音乐教材主要传递的就是人文价值和学科价值,教师要将材料中的学科内容有机串联,在内核的基础上将涉及到的价值观加以融合,分析音乐情景主题模式的内涵。教师要认识到脱离学科本体的内容就是无源之水,是无法对于情感进行托付和寄托的。所以,教育者应该看到人文情怀的缺失会强烈的影响情景主题的开发,在情景主题的开发过程中,需要坚持人文性和学科性的统一,结合好音乐学科教材的专业内容和普适的道德人文情怀。

(四)做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情景主题开发前的准备工作。教师在观念上需要认清音乐情景主题开发的关键,明确主题目标,将目标和活动进行统一结合。就是说在开发准备阶段需要把握好中心要义,确定好如何通过一定的活动形式进行表现。在物质上做好前期的开发和准备,确立开发情景主题是为了音乐审美的需求,把握教学框架理论,认识到细化教学要求的重要性,理顺教材的结构编制情况,提炼教学共性问题,结合实际情况,开展好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景主题准备工作。从上可知,情景主题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启迪学生的情感,有很强的兼容特性,应该推广这种教育教学模式,让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变得丰富可感。

作者:龚灿军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第七篇: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音乐能带给人类一种别样的享受,这会使你浮想联翩,同时洗涤心灵。学校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平台之一,在传播音乐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小学生进行着思想熏陶。在文化多元化的当今时代,音乐的教育也随时代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科学事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也带动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虽然多媒体教学使得中小学的音乐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但在实际的音乐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音乐所传播的文化并不是特别符合社会本质要求的。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将研究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相应的问题提出对策,以期能在一定意义上更好的实践中小学的音乐教学。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文化;问题;对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现代社会已进入“全球共同体”时代,文化作为音乐的交流、革新以及创作的源泉,对于音乐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作为全人类共有的精神财产,多种民族产生着符合本民族的具有特色的文化,同时也产生了多种多样的音乐,以我国为例,有唢呐、笙、箫、古筝、琵琶等。近年来,外国音乐侵入我国,并给我国造成了一定影响,尤其是对我国的青年。我国在对外国音乐进行研究、借鉴的同时,也进行对本民族音乐文化的改造。在对音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是存在很多问题的,这些问题是由教师、学生等方面造成的,在研究时一定要仔细的进行分析,从而对问题的实质了解的更加透彻,在此基础上才能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比较针对地对策。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受西方音乐的影响过大

我国目前的音乐教育体制是受西方影响的,因此一些教师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受到西方教育的影响,这也影响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例如一些钢琴课、基础理论课等等,从“西方音乐体教学系”进行音乐知识的传授,而对于我国的民歌以及民族乐器等并不是学校学习的必备内容,这会使得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受西方音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些西方的音乐术语等,但对于本民族的一些音乐却无法找到专业的术语进行教学,这是一个对弘扬本民族文化不太好的行为体现。

(二)教师受片面文化音乐的影响过大

虽然文化多元化的影响越来越大,但我国学校的音乐教育却没有渗透多元的文化的音乐影响,尤其是对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并没有作为教学重点,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音乐教育产生负面影响,使得学生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不够。而且,部分教师对于国外的音乐文化也了解的不够透,在中小学教学的过程中也不会拓展更多的知识。

(三)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较低

在当今的大众传媒中,大行其道的是外国的一些流行音乐,对于正处在追求与众不同,追求自身认同感的中小学生来说,这些音乐更容易吸收和消化,与此相比,民族音乐的特点往往是比较缺乏新奇的,受众也不是特别广泛,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对民族音乐并不认同,在进行学习和传播的过程中就会缺乏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会对民族音乐进行抵制。当下中小学生喜欢哼唱的都是一些不能对民族文化进行完好体现的流行音乐,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中小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和传承。

(四)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目的不明确

我国有非常优秀的音乐文化,单单培养中小学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是不够的,还要对本民族的音乐进行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虽然教育部门加大对于学校音乐的研究监控力度,但从学生自身的接受意愿来说,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进行民族音乐的学习时,目的是不太明确的,部分学生抱着应付的态度来学习,只有少数的学生是怀有比较明确的目的性的,虽然对音乐教材的选取已经比较符合中小学学生的兴趣特点,但是取得的效果并不是令人满意的。

二、解决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讲授时融入多样性的音乐

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对于发挥课堂讲述内容的效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就要求了中小学老师在进行音乐的教学时积极地融入一些多样性的民族音乐,可以以播放视频的形式来引起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将一些民族音乐的特点以趣味性强的拓展内容进行讲述或者展示等等。

(二)取现代音乐文化之精华

教师在进行音乐知识的讲授时,可以针对当下的一些流行音乐中的民族音乐文化进行借鉴,现代的音乐中不乏对我国部分音乐文化的弘扬作品,很多作品都在走“中国风”道路,教师可以吸收一些知名度比较高的、内涵相对丰富的“中国风”作品进行民族音乐文化的渗透。

(三)规定学生学唱传统民歌以及地方戏曲

对于学生的音乐熏陶,要用本民族的传统民歌进行熏陶,耳濡目染便会达到教育目的。但学生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是比较低的,这就需要学校以及老师去积极地引导、带领学生学唱一些传统的民歌以及地方戏曲等,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唱,使得学生进行了比较浅的入门,从而可以发挥学生接受其他音乐文化的自觉性。在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方面是存在一些问题的,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就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教师以及学生两方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又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能为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音乐文化做贡献。

作者:杨文武 单位:湖南涉外经济学院音乐学院

第八篇: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随着音乐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推广,音乐课的内容已经不仅仅满足于唱唱歌而已,而是即将发展成为包括舞蹈、戏剧、美术等在内的综合型的艺术课,音乐课的内容也就变得越来越丰富、全面。在音乐学科中,多媒体的运用对于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化起着一个不容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多媒体;音乐教育

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当今的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它在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等方面也越来越重要。而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有效利用学校音乐课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特有的功效值得深入思考与探索。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很多学校的学生宁肯听从网上下载的一些格调不高的流行音乐,也不愿意接受音乐教育的熏陶。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对此认真反思,反思如何将学生重新拉回到音乐课堂中来。多媒体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形式的信息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能支持完成一系列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1]。步入信息化时代,多媒体技术不断创新,这不仅是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也引发了教学手段的巨大变革。随着素质教育重要性越来越突显,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正越来越多的在音乐教学的课堂中出现。这种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在空间、时间上的限制,很大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音乐视野,在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简洁明快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旋律的陪伴下让学习不再枯燥,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学习音乐的兴趣,丰富了学习内容,激发了学生创新能力。

一、激发兴趣

学习兴趣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有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教学条件下,个体不需要较大的意志努力就能观察的时间为:7-10岁的儿童是20分钟左右,10-12岁的儿童是25分钟左右。因此,儿童容易受其他物质刺激的干扰,容易分心[2]。特别是对有色彩的、有声音的、会变化的刺激物最感兴趣,也最能集中注意力,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使用欢快的音乐、丰富多彩的图像[3]、生动形象的画面不仅能传递知识,更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愿望和动力。因此,在课件制作时就应该做一些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操作的课件。比如:认唱音阶这是音乐教学中的难点,从认音到唱音,从唱音到辨音,都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传统的教法是用阶梯图展示和教师弹琴示范进行集体教学,模式单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更不能因材施教[4]。为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情况专门设计制作出一种使学生更为喜爱的多媒体课件来,从而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学习,自主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学得既放松又愉快。例如:在课件展示中音阶图中每个台阶上使用不同的小动物,这些不同的小动物代表不同的音,从而用生动的小动物形象帮助学生认识音阶。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可用鼠标任意点击一个台阶上的小动物,这时小动物就会跳出来演奏相对应的音。通过使用这些画面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不仅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做到人机交互,从而使学生通过愉快的方式学习到要学的内容。

二、培养情感,拓展思维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仅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在教学上教师用满堂灌的方式传授知识,而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感受,忽视了作为主体的学生对知识获取方式的诉求,而在音乐教学中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网络及多媒体广泛运用的今天,音乐教师在教学方式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通过强大的网络资源搜集资料,设计构思各种生动形象的音乐课件,将图文声像有机结合,为学生创设出特定的音乐情境,激发想象。笔者曾在商洛城关小学观摩了一堂音乐课,这是一所在当地办学条件较好的小学,在课上教师制作的课件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唱给妈妈的摇篮曲》这首小学音乐课本上普通的一首歌曲,被音乐教师教授得生动而有趣。在授课时为启发学生对妈妈的关爱,对妈妈的深情,教师从记录片中选取了两组真实而感人的画面,一组是在优美的《摇篮曲》音乐衬托下“妈妈轻摇熟睡中的宝宝”的镜头,另一组是母亲辛劳、忙碌,满脸皱纹的身影以及站在山头远望即将归来的孩子那种期盼的眼神展现在学生的眼前。将两组镜头交替地展现,从而引导学生从视觉画面进入到形象思维之中。让学生体会和感受母亲对孩子体贴入微的爱以及辛勤劳作、辛苦哺育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对母亲深深的爱。并在此基础上创设意境,激发情绪,引入主题。通过这首歌的学唱从而让学生不由自主地激发了对母亲的爱,激励学生牢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做一个牢记父母养育之恩,努力学习,回报母爱的好孩子。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抽象的音乐语言通过形象的画面被合理生动地表现出来,学生对歌曲的思想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在演唱时能够用恰如其分的声音完美地表达出对妈妈的一片挚爱与真情。

三、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我们知道人在认知过程中,其左右脑是相互配合、协调统一的,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同时刺激人的左右脑,它将抽象概念与直观形体认知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手脑并用、视听并举,对发展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创造力和学生的自我表现力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5]。比如:在笔者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小燕子》中,伴随着音乐笔者选用了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的场景展现了初春的景象,然后展现从南方飞回的小燕子在空中自由飞翔以及在庄稼地里吃害虫等场景。在这里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教师要求学生边看动画边观察小燕子的动作,说说它们是怎样飞的,怎样吃虫子的,并让他们亲身模仿小燕子的动作。体会大家喜爱它的原因,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曲,从而准确表达这首歌曲。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形体动作的展示是来自对画面中燕子飞翔在空中的模仿,这种模仿不仅是学生自我创作的过程,也是帮助学生理解歌曲的过程。另外,学生演唱时的动画和字幕出现也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登台演唱、击掌相伴、低声相和,使音乐课生动有趣,因此,可以说在提高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能力及表演能力方面多媒体无疑发挥了良好的效果。

四、加强知识综合,提高教学效率

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对音乐教育提出的基本要求。音乐教育提供的学科综合应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体的多学科之间的有机综合[6]。在音乐教学中,网络教学的优势得以凸现,由于当前音乐教学更多地强调音乐与各科知识的结合,因此,每次教学过程所需要的知识量就比较大,而当今网络就像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大量知识获取变得简单易行,如:笔者在观摩一所学校在教授朝鲜族歌曲《阿里郎》时,让学生了解有关朝鲜族的知识。迷人的自然及人文景象、独特的风土人情,同时配以曾在我国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大长今》主题歌《希望》,这样音乐、历史、宗教、民俗、美术等多种人文学科知识有机地融合,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为感知和领悟音乐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做了铺垫。正是在多媒体的帮助下,才能将学生吸引到音乐作品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来,从而使学生从中认识美、发现美、感知美,达到审美能力的提高,让学生激活创新思维能力,对欣赏的作品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通过实践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运用能够使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然而也应认识到多媒体教学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因为,多媒体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它必须符合课堂教学规律和特征,也只有充分而合理地使用这种手段,并做到将各种教学手段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高阳 单位:咸阳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洪明.计算机文化基础[M].云南: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5.

[2]姚本先.心理学(〈心理学新论〉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3]朱长利.多媒体课堂[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2,3.

[4]薛晖等.音乐教育与创新能力的培养[M].北京:中国音乐教育出版社,2005,4.

[5]李泽年.多媒体技术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1.

[6]王佑杰.音乐教师的助手[M].北京:中国音乐教育出版社,2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