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学的品德教育研究2篇

时间:2022-04-23 02:59:38

美术教学的品德教育研究2篇

第一篇

一、美术教学与品德教育的关系

人在社会中的一切活动和行为方式,都是每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的真实反映。在培养学生道德素质时,必须使之树立健康的审美观,才能辨别美与丑、善与恶,从而自觉追求美,并接受美的熏陶。学生们天生喜欢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审美观对他们也起到直接的指导作用。所以,教师要首先提高自身修养,正确引导学生明辨是非美丑,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在绘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优秀范例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热爱,感受作品的审美价值。美术活动对培养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着全面的作用。只有当学生养成健康的、高雅的、积极的审美观时,面对一幅幅美术作品,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审美水平。通过对美术手段的运用和美术作品的创作,让学生不断体会生活中正直、美好、善良的阳光面。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评价,逐渐让学生形成弘扬真、善、美,摈弃假、丑、恶的行为习惯。美术教育就是要利用课程的特殊性和教育手段的特点,寓教于景、寓教于形,潜移默化,形成人格,塑造人生。

二、如何在美术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课堂教学只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达到满意效果。这就要把教育者的意图与学生的实际需求最大程度地统一起来。教师要经常深入学生当中,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围绕学生的思想实际进行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以学生为主体,注重直观性、实践性,便于学生参与。如运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根据教学内容、授课情节恰如其分地插入一些现实案例、生活图片,以形象动感的画面表现教材的内容,这个环节形象、直观、生动,声色兼备、静动结合,可变抽象为具体,化隐形为显形,拓宽教学时空维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学习活动,强化感知效果。另外,教师还可利用介绍美术作品或美术家生平的机会,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同时教师加以点评、总结。指导学生要做成事,必先学会做人。

三、在美术教育中发展学生个性

美术教育区别于其他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就是它特别强调趋异性思维,强调个性的保护与发展,强调学生们对同一事物观察之后产生的不同的绘画表现和创造。爱护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是美术教师的责任。这对其将来从事美术专业或做其他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有的学生想象力丰富,表现力较强,但有时也会对要表现的内容不知所措,这就需要教师辅以正确的引导。如果只注重技法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挥,则容易禁锢学生思维,使他们产生依赖心理,停留在临摹阶段不会创作,从而失去自己的个性特征。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个学生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大胆创新。鼓励学生在作品中采用夸张的造型、鲜明的色彩,发挥无拘无束的想象,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心理健康发展。

四、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教师可以有效利用美术欣赏课进行健康的心理疏导,例如教材中的雕塑欣赏课《断臂的维纳斯》,是典型的人体艺术,受众又是青春期的中学生。很多学生难以分辨人体艺术与色情制品的区别,老师就可以利用雕塑作品、油画作品、动漫作品等诸多形式举例,让学生理解艺术品是精神层面的、高尚的、健康的,而色情制品是物质层面的、低级的、不健康的。要有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和异性,正确接纳自己身体和心理的青春期变化,释放内心的困惑和不安,爱护自己和他人。从而使青少年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审美观,自觉抵制淫秽制品,减少青春期身心冲动引发的不良行为。美术教学用美术作品的魅力去感染每一个学生,用美术创作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因此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和表扬,使学生热爱美术并且自觉使用美术形式表达思想感情,将发现美的能力转化为创造美、表现美的能力,进而由美的心灵带动美的行为,逐渐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一个有涵养、有道德的人。

本文作者:李黎工作单位:许昌市第五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结合美术教育宗旨进行“育德”

经过几次教材的改革,现在美术教育的基本理念定为:面向全体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关注文化与生活、注重创新精神。尤其是第三点,它对德育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美术学科是以美术教育为出发点,以情感教育为主。它是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审美教育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蔡元培先生认为,普通教育的宗旨是把青少年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的人才,而“健全人格”人才的育成,又要靠德、智、体、美四育。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皑先生曾这样说道:“人民每天瞻仰这样完美无缺的艺术品,不知不觉中精神蒙其涵养,感情受其陶冶,自然养成健全人格。”鲁迅先生亦说“:美术可以辅翌道德、美术之目的,虽与道德不尽符,然其力足之渊邃人之性惰、崇高人之好尚、亦可辅道德以为治。”因此,美术教学要发挥本学科的特长,以审美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培养,通过审美教育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别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结合美术课堂教学进行“品德”

如何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的升华是每个教师苦心经营的。不少学生由于缺乏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力,导致他们对人体绘画作品和淫秽画刊区别不清,容易把美当作丑,把丑当作美。通过美术课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可以使他们认识到绘画作品是为了凸现人体的形象美和内在活力,是对自身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歌颂,它是健康的,具有积极审美价值的艺术品,能给人美的享受。一堂美术欣赏课上,书本上出现了一些国外的裸体画,学生看到的第一感觉是:啊,流氓呀!有害羞的把书急急翻过那裸体画面,更有那恶作剧的,对着书本人体上某些部位进行圈点涂画,引其他同学哄笑的。这时如果一味批评,那会缺乏说服力,于是我先不急于讲这幅画怎么样,而是给他们讲起了此画的背景以及画家当时画它的意图。让学生结合历史背景,把自己设想成当时的画家去理解此画。通过我的引导,他们的眼神再也不是躲闪不定或充满亵渎的了。此时再引导学生从人物的表情、画面的构图、画法与技巧上来感受这幅画的审美价值。而至此学生已经能从一个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这幅画,能感受到画家所想表达的情感了,能坦然正视和欣赏这幅画了,开始领悟到什么样的耕耘才能有什么样的回报,什么样的付出才能有什么样的收获。于是,从一幅画里就这样“品”出了“德”。

三、结合教师自身形象“树德”

假如我们的教师自己对自己的民族缺乏亲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不爱自己的事业,不爱自己的家乡,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一个献身于艺术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这将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教师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学生,使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教师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四、利用美术课外拓展活动进行“渗德”

每年有很多值得纪念的日子,比如,植树节、母亲节等,这时的美术设计创作课就会根据当时主题进行教学创作,学校每学期还要举行艺术节,可以以真、善、美的主题进行各种形式的书画展览,还可以根据各种绘画比赛进行美德故事的宣传。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受到了很大的德育。美术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校德育的主力军,充分挖掘美术教材的德育因素,巧妙将德育渗透在美育的过程中,对学生精心进行德育,使孩子们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既得到美术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又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优秀品质。

本文作者:路卫芳工作单位:江苏省常州市河海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