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时间:2022-11-25 06:01:47

高职会计教育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新时代需要新型会计人才。提升高职会计教育质量、实现其高质量发展,是向社会输送新型会计人才的关键。而教育质量的提高,需要有一套健全、有效的评价体系。笔者在剖析高职会计教育质量评价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时代背景下重构教育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并进行了具体的构建研究。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会计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

新时代,是技术变革的时代,是“大智云物移”的时代。新时代需要新型会计人才,对会计人才的质量提出更高要求。相应的,也对会计人才的培养提出更高要求。高职会计教育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会计人才主要培养者和输送者之一,应当顺应时展,提升教育质量,为新型会计人才的成长、成才做出应有贡献。而教育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一套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掌握当前情况,发现存在问题,并及时整改,才能不断推动高职会计教育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一、高职会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现状

(一)以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为研究背景。当前,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养依然是大多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核心任务,其人才培养模式依然按照传统核算型会计人员的职业技能要求来设置。基于此,评价体系的建立,尤其是评价指标的设置,也旨在提高传统型会计人才的培养质量。(二)评价体系的构建不够完善。首先,国内相关研究文献多以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研究为主。教学评价工作的确是高职教育的重要一环,但教育质量水平的高低绝非仅仅体现在教学环节中,它还体现在其他多个方面,比如学校办学条件、软硬件设施的配备、校企合作成果、毕业生就业情况等。另外,教学质量本身的评价体系也并不完整。这主要体现在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相对较少,而实践教学对于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尤为重要。其次,评价主体较为单一,未体现多元化。国内大多数高职院校均侧重于校内评价,而缺乏对企业等用人单位以及社会第三方机构的引入。(三)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职业”特色。目前,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多是借鉴普通高等院校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而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属于两种不同的类型教育。高职院校有其独特性,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结构更侧重于实践应用方面,因而普通高校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在高职院校并不完全适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无法满足高职教育“职业性”和“实践性”的要求。(四)评价体系的构建缺乏专业针对性相关研究文献中,高职院校的总体教育质量评价研究居多,而专门针对会计专业的研究较少。设计的评价指标以共性指标为主,并未对其进行专业区分,无法体现专业特点。若将该共性评价指标运用于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难免会流于形式,达不到评价、监督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作用。会计专业是专业性很强的学科门类,尤其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类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和要求。然而,现有质量评价体系中会计专业的特色和多样性并不突出,评价标准单一,如此一来,便减弱了评价结果的反馈效应,难以适应新时代的新型会计人才质量观。

二、新时代背景下构建高职会计教育高质量发展评价体系的必要性

(一)新时代对会计人员提出新要求。新时代是技术不断变革的时代,是“大智云物移”的时代。财务会计工作也在技术变革的浪潮中,实现了转型升级。相应的,会计人员也面临着转型升级。尤其是财务机器人的问世,无疑给会计人员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业财一体化使财会工作逐步由事后算账向事前算赢转变。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使得各大中型企业对财务人员有了新的划分:战略财务、业务财务、共享财务以及技术财务四类。不同类型的财务人员,有不同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职责,这些都需要高职院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在学科建设、课程设置、成绩考评等方面做出区分。(二)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政策要求。2019年是我国高职教育深化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年,高职教育正式迈入了与普通高等教育并驾齐驱的专属跑道。《教育部2019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了“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和“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两项重要工作部署。其中,“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的目标任务主要是推动构建更加科学、有效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着力破除教育评价中存在的“五唯”问题,实施教育质量监测,完善学校办学质量、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等评价标准和教育评价体系。而在“实施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又提出“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制度”。对此,教育部提出了实施该方案的具体措施,主要包括:启动实施“1+X”证书制度试点;启动高职教育专业评估;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院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继续推进职业教育的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等。这些政策措施对明确评价主体、选择评价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提升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根本要求。评价本身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旨在提升高职会计教育的质量。以评促改,促进高职会计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才是评价工作的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应该将提高教育质量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而教育的质量应当体现一套系统、合理且有效的评价指标。因而,建立科学、有效的高职会计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依据和根本要求。2019年高职扩大招生100万,这无疑是一把双刃剑。高职教育在迎来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资源被“摊薄”的挑战。当前,高职教育正在向类型教育转变,迫切需要政府部门优化调整高职院校资源配置标准、教学标准等一系列配套政策。高职院校本身,也应当积极提升教育质量,制定科学、有效的评价评估机制,全面、实时掌握学校发展动向。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会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评价体系构建

(一)评价主体。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应当是多方面、多维度的。这一方面是由教育工作本身的特点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确保评价结果准确性、客观性的必然选择。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评价主体应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企业、社会第三方机构等,这构成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群。其中,学校、学生、教师为内部评价主体,企业和社会第三方机构则为外部评价主体。1.内部评价主体。学校是人才教育的主体,必然也是教育质量评价的主体。当前,多数院校均以学校组织开展的内部评价为主要评价方式。学校的价值诉求在于人才培养以及特色发展。通过教育质量评价与评估,掌握本校的整体办学质量,从而不断改进和提升。学校组织开展的教育质量评价工作往往有三方参与:督导组、教师、学生。其中,督导组代表校方,而教师和学生也是另外两个重要的内部评价主体。学生在高职教育中的价值诉求在于求知、就业和后续发展。尤其在产教融合的教育环境下,学生的价值诉求更多表现在了解企业运作模式、企业文化,接触技术、设备和生产环境,获取工作经验、实习机会和就业机会。教师的价值诉求则主要在于职业发展和自我实现。教师工作于教育第一线,是最直接的教育质量保障工作者,对教育质量也最有发言权。高职院校的教师进入企业,通过企业实践去了解最新的技术前沿,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根本上来说,也是教师自身职业发展和成长的需要。2.外部评价主体。企业是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的求职目标,是高职教育主要的人才输送地。因此,对于教育质量的高低,企业具有不可取代的发言权。对于企业来说,其价值诉求在于获得人力资源。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的选择都有自己的一套标准,总体来说都是择优录取,这本身就是对教育质量的一种评价。社会第三方机构,如专业学会、行业协会以及专业教育评估服务机构等,也是整个教育质量评价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评价主体。以上四种评价主体都是教育的利益相关者,而第三方机构则相对独立,为非利益相关者,其评价过程和结果相对更为客观。然而,目前第三方参与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尚不健全。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实施内部质量评价与外部质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制度,积极主动引入、购买第三方机构的教育质量评价服务,委托其对本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就业现状等展开评价和监测。(二)评价方法。教育质量的评价,应遵循一定的规律性,选择恰当的评价方法。具体应当把握以下几点。1.全过程性评价。教育质量的评价,应当针对会计人才从输入到产出的全过程进行评价,并建立实时反馈机制。会计人才的输入质量主要是指生源质量、师资质量和办学质量等,这是高职教育质量的前提与基础。过程质量主要是指教学质量、课堂效果等,产出质量则主要是指企业等用人单位以及社会对高职院校及毕业生的认可度。采用从输入到产出的全过程性评价方式,可以辐射人才培养的方方面面,并有助于打通反向的反馈渠道,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提供有效且持久的评价机制,形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2.智能化、实时化评价。结合新时代会计工作“大智云物移”的特点,评价过程也应当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相关技术来展开。另外,可以结合教学任务,开发教辅软件,每位师生注册个人专属账号,并将其与课堂教学所用的财务软件相连接。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而实时产生数据,并同步传递给督导部门,用以记录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教师的上课情况,并据此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效率和效果以及学习能力等。同时,也可评价教师的授课过程、状态、授课效率和效果以及授课能力等。如此便可实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加以解决。例如,针对某些学习较为困难或者学习不稳定甚至有较大程度退步的学生,应当及时为其提供指导和帮助。对于授课内容偏离教学目的、授课风格受到学生较大争议的教师,应对其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3.职业性、专业性评价。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因此,高职院校在评价教育质量时,不应直接照搬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方式和指标,而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符合高职教育特点的评价体系。另外,每个专业又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因此,评价指标体系还应当结合不同专业本身的特点来进行构建。会计专业无论是从专业特点、课程设计,还是从教学模式、教学目的等方面,都与其他专业有很大区别,其中实践性强是会计专业的一大突出特点。因此,高职会计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应当充分体现其专业性、实践性,以推动评价结果的客观、准确。4.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保障作用。第三方机构与高职院校之间并不存在竞争关系,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与高校自评相比,第三方机构的评价更为客观、公正。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是目前较为权威的教育评估服务机构,每年都会出版《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并与多所高校和教育科学研究机构保持长期合作关系。例如,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合作撰写《中国高职教育质量年度报告》等,为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评估提供年度跟踪数据以及相关咨询服务。高职院校应当积极主动地引入第三方数据,并支持麦可思等第三方机构对学校教育质量开展随堂、期中、期末等多阶段和全过程评价,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独立评价的作用,以保障评价结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燕宁,刘志娟,严蓉.高职会计人才培养与社会现实需求[J].商业会计,2015(10).

[2]祝成林,和震.基于“过程-结果”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3).

作者:周亮 单位:河南检察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