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会计教学研究10篇

时间:2022-07-31 08:37:01

高职会计教学研究10篇

第一篇: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初探

一、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特点

1.理论性

高职基础会计的理论性主要表现在这门课程有很多的概念和原理,而且这些原理并不是很容易理解。例如,会计的恒等式,资产等于所有者权益与负债之和,这对于没有会计实践基础的高职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很有难度。

2.实践性

高职基础会计既具有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高职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和会计工作实践密切相关。会计工作的三个主要环节是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因此,高职基础会计的课程内容也围绕工作实践的这三个主要环节展开,帮助高职学生掌握更多的工作内容和技巧,以适应实践工作的需要。

3.发展性

会计课程的产生和发展是随着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管理的发展而存在的。新时期背景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管理也得以迅速发展,这就要求基础会计课程也要保持高度的发展性,与时俱进,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二、高职基础会计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如今,很多高职院校的基础会计教学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处于教学的主导地位,通过对教材的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基础会计的知识,不能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方法手段,忽略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从而导致课堂上气氛单调,不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吸收课堂内容,教学效果差。

2.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不能贯穿

虽然现在大部分的高职院校也开设了基础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但是实践教学一般是在理论课程的内容结束之后才进行。这使得学生很难对学习的基础会计理论知识进行巩固,也难以把基础会计理论科学合理地运用到实践中去,造成理论教学与独立实践不能贯穿,达不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会计凭证登记,学生很难根据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独立完成。

3.课程考核评价不科学

目前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评价体系还主要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考核标准,也就是平时成绩占考核标准的一部分,期末成绩占考核标准的主要部分。期末成绩考核往往是通过标准化试卷来检测学生对基础会计知识的掌握,但是缺乏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考核,因此期末考试并不能完全测试出学生的会计知识水平,这样的课程考核背景下,不利于基础会计课程要求学生同时掌握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目标的实现。

4.教师缺乏实践经验

从事高职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师一般都是从学校毕业之后直接到高职院校从事教育工作,他们往往具备高水平的会计专业理论知识,但是缺乏会计专业的工作实践,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地结合实际等等问题。大多数的会计教师主要通过理论教学来指导实践教学,由于工作实践中的会计操作和教学理论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在实践教学方面存在欠缺。

三、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方法的建议

1.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高职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灌输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可以结合现实中的实际案例辅助教学。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引入一些实践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去真实感受会计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并自己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加深对基础会计专业知识的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处理问题的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

在高职基础会计教学课程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例如,在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的理论讲解时,可以同步开展实践教学,教师教导学生进行会计凭证的填写和会计账簿的登记,通过感性的认识和真实的操作对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同时也为以后能够熟练应用打下基础。同时,会计从业资格证作为会计专业学生走上会计岗位的重要工作条件,在教学中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在会计教学中注意从业资格证的要求的渗透。另外还应该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的企业社会实践,使学生对会计工作产生直观的认识,通过企业实践也可以进一步了解企业会计工作中的重点,从而促进对这部分会计知识的学习和巩固,同时也为学生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3.运用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由于基础会计课程不但具有理论性,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此,在进行基础会计课程考核时,不但要考核学生的理论基础,还要对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学习效果进行科学的测评。应将期末考试成绩与实操成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结合起来,让学生实现双证毕业,这样不但可以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基础会计课程的基本知识,还督促学生加强对会计实践操作技能的学习,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知识水平。

4.提升高职会计教师的会计实践能力

只有具备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高职会计教师才能理论联系实践,更好地对学生的会计学习进行指导和教育。为进一步增加高职会计教师的实践经验,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会计实践工作训练,通过实践,可以更熟练的掌握现实中会计工作技能,从而在教学时加强对学生教育的针对性。

作者:袁静 单位:贵州职业技术学院经管系

第二篇:高职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

1税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要求仍有较大距离

目前我校先后开设基础会计和税法前导课程,再开设税务会计、纳税申报实训等后续课程,先涉及会计核算,后学习税额计算,再对前两者结合,加强纳税申报训练,每门课程教学内容各有侧重,自成体系,此外开展的以商业企业和工业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为基础的会计综合实训中,实训内容主要集中在企业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对涉税事项的实训内容比较单薄,涉及四个税种税费计算、纳税申报,对整个涉税业务未作出全面展示,由于缺乏实际操作,使得学生难以建立感性认识。在现实工作中,中小企业遇到许多与税务处理有关的经济业务,且往往不只触及一个税种的条例,而是多个税种的条例,不同的办税事项可能还需要进行纳税和会计的调整,这些都需要毕业生综合运用税务和会计判断才行。而学生先学会计业务处理,之后分税种学习税法条例,掌握的知识是零散的,综合运用能力较差,实际工作中遇到涉税问题往往无所适从,不会触类旁通。对于面向中小企业会计岗位的高职课程而言,这是一个最急需解决的问题。

1.2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有待提高

办理涉税事项业务要同时遵循税收暂行条例和规章以及会计准则和制度。由于相关税收法律制度变化,比如目前正在进行的九大行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改革、小微企业的减免税优惠等,国家或地方不断出台财税文件或解释,影响到会计人员对涉税业务的处理,在具体操作程序时,还需要会计人员与国地税局主管人员沟通,我院教师虽利用假期下企业锻炼,参与校外企业会计工作,但受时间、商业秘密、会计保密性等限制,教师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很难胜任现阶段实践教学工作的需要。没有参加涉税工作和实践活动,缺乏实践经验,导致教师不能准确地把握“适用”“适度”理论知识,不能准确传授税务会计的职业判断经验。教师接受最传统的会计专业学习和培训,对于现在社会新出现的问题、热点带着传统的思维,不能将教学内容以易于接受的方式有效递给学生。

1.3教学条件较差,教学手段落后

税务会计课程大多沿用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从课堂到课堂、从书本到书本的满堂灌,即便采用多媒体教学,至多也只是教学手段的简单改变,只起到加强课堂教学的视觉性和传递更多信息量罢了。受课时、教师实践经验以及学生学习习惯等因素的限制,课程教学任务的完成基本上依靠以教师单向讲授为主。专业对校内实训室利用相对薄弱,没有利用税务教学软件,课程的实训教学只是复印一大堆的纸质材料让学生完成纳税全过程,而这种方法完全不能适应现实的涉税业务情境。学生面临的教学情境与实际工作还存在着不小的距离,在工作后,学生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去适应职业岗位。

1.4考核与评价方式单一

税务会计课程的考核沿用了期末书面(闭卷)测验的传统形式,四大题型,考试内容虽涉及理论与实务,但实际上概括整理后无非是两大类:基本知识点和业务题。知识点考察学生的记忆力,业务题侧重单项涉税业务分析,综合涉税业务处理偏少,没有案例分析题。卷面成绩对总评分起最重要作用,考勤、课堂表现等日常分是总评分的第二大部分,实训往往由学生课后完成,其成绩体现在日常分中。现有的课程评价体系,不全面,也不科学,很难合理评估学生的综合判断、解决问题、实际动手能力。从当前的教学效果来看,会计专业的学生经过税务会计等课程的学习,了解我国现行税收暂行条例,掌握十五个税的计算缴纳,对单个税的涉税业务处理往往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涉税业务往往触及经营活动各方面,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弱,沟通能力也欠缺。上述问题表明,高职会计课程教学改革尚未完成,为建立高职特色的会计教学,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与实践。

2税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2.1以综合职业能力为目的,整合课程教学内容

为达到高职会计教学目标,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依据中小企业涉税岗位工作组织教学内容,寻求能锻炼学生方法能力、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练习项目,提练课程知识适用度,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改革后的《税务会计》课程,应打破现在按税种分类教学,结合工作实际,选取典型行业、典型经营业务大类,将“税务会计”课程中涉及的各个税种,按涉税岗位的不同任务,实现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的整合。如,制造业或批发业主要涉及的几个税种,纳税人怎么计算应纳税额,怎么进行会计账务处理,怎么进行纳税申报。这样做的好处是使课程内容和实训项目直接与工作过程相衔接,方便学生进行多税种有机联系地学习,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符合或者接近实际工作的过程。

2.2加强培养“双师型”专业教师,提升教师实践指导能力

教师要熟练涉税业务操作技能,接受最先进的专业知识培训,积累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有效地组织税务会计课程教学,选取最前沿的教学内容。首先,利用我校内已创办的会计服务有限公司记账业务平台,通过学校或其他关联方引入记账业务,安排教师从事涉税和会计处理工作,帮助指导委托企业的纳税工作,参加税务部门安排的培训及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共享培训资料,交流培训心得。多渠道鼓励教师利用暑假到税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或税务部门进行调研,了解税收行业现状和社会企业的需求,掌握税收业务发展的动态演化,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学质量。

2.3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

企业的涉税事项具有时效性、综合性,学生最终要回归到实践中进行业务操练。首先,在校内可以利用校内全真的模拟实训室,将学生分组,扮演不同角色,让学生模拟公司涉税会计业务处理,增强学生感性认识。其次,学生自行组建项目团队,学习最新的税收政策,扩展知识面,教师只提供任务和方向,通过利用搜索网络、文献资料,团队讨论案例,向全班学生演示PPT成果,来获得和掌握更多内容。在讲解企业所得税会计时,复杂的税法计算和会计递延核算,是同学和老师比较头疼的地方。在讲授该节内容时,老师将学生6人一组分成8个小组,让他们课下准备,根据老师提供的企业涉税资料自编、自导情景剧,把应纳税额的计算和递延会计会计的流程表演出来。用几分钟的课堂时间,一些简单的对话和计算过程,解释清楚复杂的流程,在轻松的氛围中,学生不仅获得知识,也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真正做到了“理论+技能+人文”全面的实效性。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还可以有效地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顺利过渡,提高学生处理税务相关的业务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语言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2.4改革课程考核评价方式

改革现行的考核方法,考核形式要多样化,要注重对学生的全面考查,将学生所学理论与实务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平时成绩、项目学习小组成绩、实训成绩融入考评体系。在基本理论部分仍然沿用传统的闭卷考试,对税务会计的计算、纳税申报、会计处理等基本技能利用现有的教学软件实行操作考核,增加实施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最终的评估结果是综合评价,使每一个评价成为过程检验和继续学习。近年来,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活动不断丰富,社会经济转型升级,互联网大影响,新行业新产业的出现,在稳增长、促就业的背景下,我国会加快税收改革步伐,会计和税法分离的事项也越来越多,税务知识已经成为财务人员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培养合格的实用型、技能型财务人才,高职教师须精心策划,组织集体攻关,把握税务会计课程的特点,合理选择课程内容,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研究适合当前社会需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全方位提升应用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

作者:林玲玲 单位:温州科技职业学院

第三篇:高职会计类核心课程项目化教学

一、高职会计类传统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课程资源开发脱节。虽然我国会计职业资格制度建立较早,与之配套的课程资源开发也早就进行了,同时具有国家层面的职业培训课程资源作为支撑,但在高职院校中,会计课程体系仍然摆脱不了普通高等院校课程体系的影响,未能从根本上打破原来的结构。会计教育体系一贯对CPA考试非常重视,理论知识、职业专门技术能力、职业关键能力等各部分的比例也都反映出这一点,有的高职院校甚至干脆直接指定注册会计师考试的教材,直接将其用作会计专业核心课程所用的教材,导致学生难以接受。

2.会计教育观念缺乏创新。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教学的依据是教科书,注重教会学生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但往往忽视教给学生应用这些知识的方法,而且各会计核心课程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授课内容及课时等方面。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编制分录、编制跨级报表,但在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解决企业目前存在的财务问题,以及规划发展愿景等方面则显得不足。同时,现行会计教育体系侧重于教授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因此,教学理念的转变是根本与关键。

3.与企业人才需求结合不紧密。目前的课程体系没有针对企业需求对会计专业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没有要求学生进行高水平的技能训练。在现行的会计实践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在工作过程中极为重要的出纳、审计、税务会计这三类岗位基本职能的训练,学生对于出纳人员具体要做些什么,审计人员是如何开展审计的,企业办税的操作流程等都非常模糊,这样就造成学校所开设的课程与企业经营活动脱节,从而不能满足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

二、高职会计类核心课程项目化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1.根据确定的职业岗位(群),对岗位所需技能进行分解。目前,商业、房地产行业、金融服务业、餐饮服务业、制造业等行业是高职会计专业学生能够就业的主要行业范围,这些行业的会计工作主要涉及盈利性企业内部核算管理性质的会计、营利性企业对外经营性的会计等。这就启发我们将会计分为两大专业方向,即企业会计和银行会计,其中企业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小企业会计,银行会计针对的岗位重心是银行柜面出纳,这两者在具体业务上有明显不同,这些不同点将成为订单培养、专门化方向及选修课课程设置的依据,而两者都需要掌握的会计知识和能力将成为设置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依据。

2.围绕核心职业能力模块,设置主干课程体系。以会计实务处理能力模块为例,设置主干核心课程,通过开设基础会计、会计模拟实训(分岗位)、会计实务、财经法规、出纳实务、成本会计实务、纳税实务、财务报表分析、财务软件应用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会计流程运用能力、会计业务处理能力、出纳业务处理能力、纳税核算与申报能力、成本核算能力、财务分析能力、会计电算化能力、职业素质要求(隐性能力)等能力。这样,以企业所需人才培养要求和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依据,确定专业核心主干课程。

3.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在实施会计类核心课程项目化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将项目具体分解成工作任务,即每一课程项目对应一个会计工作岗位,每一工作岗位要求学生完成若干个工作任务,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使学生具备该岗位需要的相应的工作技能。这些工作有的需要在校内会计实训完成,有的则需要在校外进行实训才能完成,或者是在仿真的会计职业环境中对真实会计过程进行加工,完成某个具体的工作任务,最终实现会计教学与实际会计工作的零距离对接。

4.增加执业资格的训练要求。把国家职业标准融入会计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中,按照从业资格证考试大纲所设定的范围而设置会计制度的框架及内容、会计法规法律及会计职业道德等课程,同时设置为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以及会计初级资格证书的相应课程,学生在取得珠算等级证书和会计电算化等级证书的同时,可增设用友、金蝶等标准财务系统软件的相关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突出课程目标的职业化方向。

三、高职会计类核心课程实施项目化的教学策略

1.师生良性互动。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或分小组完成某一项目下的若干个工作任务,这种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很多。因此,在理顺师生关系的前提下,甚至可以彻底颠覆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教学结构与教学流程,采用“翻转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而引发教师角色、课程模式、管理模式等一系列变革,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项目化教学中教师所应不断努力探索的方向。

2.对接实际工作。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经济业务的描述大多是采用文本描述,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却没有任何的文本描述,因此,学生通过在校学习学会了某一特定业务的会计处理,确切地说是会计分录,但在面对实际会计工作所涉及的大量凭证、文件、合同等时却无从下手。在运用项目化教学模式时,我们则应尽可能少用,甚至不用文本进行经济业务的描述,让学生直接面对真实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大量凭证、文件、合同等,让学生先从中找出与特定业务有关的实物资料,再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自己判定经济业务,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与实际工作对接。

3.注重工作流程。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让学生明确自己所从事的是哪个岗位的会计工作,这一岗位的职责是什么,与其他岗位有哪些业务关系,自己岗位的会计凭证是从哪些岗位传过来的,应如何审核,处理完后应传递给哪些岗位,如果需要保管该如何保管,保管多长时间。

4.变革考核方式。改变期末笔试的终结性考评模式,变单一的考核方式为开放性的考核方式,将过程考核与期末考核有机结合,每一个项目都做一次项目考核,最后再结合期末笔试,给予学生综合性评价,并且还可以适当放大过程性考核所占比重。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请企业人士按照行业标准对学生进行社会评价;条件不允许的话,可以考虑使用相关财务软件对学生进行评价。

四、结语

实施高职会计核心课程项目化改革策略,以会计核心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打破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建立会计核心课程项目化课程体系,与工作岗位对接,在项目化课程改造过程中结合运用任务驱动法,完成了会计教学与会计工作岗位对接,使学生熟悉了以后从事会计工作岗位的流程、权限、岗位职责,并能很好地完成各个岗位的工作任务,有助于改进高职教育会计专业课教学,能够提高会计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作者:朱一闻 单位: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第四篇: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心得

一、从学生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学习质量

现在的高职院校的学生有一部分单招上来的,他们普遍厌学、没有学习的愿望。虽然会计电算化这门课操作性非常强,但他们也很难产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从以下几方面来激发他们的兴趣。

1.爱学生,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

高职院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高考落选的学生。作为高职教师,更应该关心他们,从心灵深处去感化他们,否则他们肯定还是像原来那样厌学。老师要想教好他们,别无选择,只有爱他们、喜欢他们、感化他们,他们才肯努力学习,否则教学会非常失败。

2.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

教学目标难易要适度,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如对学生进行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操作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成某个或某些岗位工作所具备的综合能力,即在职业岗位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明确。所以实训应尽量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按照岗位需求进行模拟训练,真正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需求的零距离贴近。这样既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即学即用,激发学生学习会计电算化的兴趣

学以致用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追求的一个目标,由于会计电算化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会计电算化学科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如实训主要以验证为主,即对书本所学知识进行验证,在授课时,我用实用版的金蝶财务软件A6企业管理软件来模拟真实职业环境中所涉及到的许多经济业务是如何处理的。当学生亲眼看见实用版软件就会有一种亲切感,会给他们带来一种发自内心的喜悦,一种冲击力,这种力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二、从教师情况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教学中,老师应该以启发为主,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思考和讨论,而不应该一味的单向讲解。尤其实践课教学,应该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效果会较好。合理运用“逆向教学法”。逆向教学是一种启发智力的方式。它有悖于通常人们的习惯,正如数学证明中的反证法,在逆向教学法的参与下,过程可以大大简化,效率可以成倍提高。并进一步深化对问题的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它能更好地服务于学习会计电算化的目的。在教学中应用“逆向教学法”,可以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例如利用财务软件进行业务操作的过程中,在出纳员不能对业务凭证进行出纳签字时,必须考虑为什么不能进行出纳签字?怎么检查?如何改正?这些在正常的教学练习中都不能体现,而这恰恰是实际工作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逆向教学法”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逆向教学法”该在什么时候使用,一般情况下,参加会计电算化比赛培训的学生是比较适用的,因为学生已经熟悉财务软件操作,并且对财务软件系统的各个应用模块已经形成定论的理解。当然在会计电算化复习课中也不妨大量使用这种方法。合理运用逆向教学法不但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质量,更重要的是它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二、合理运用“人—机并行法”

即要求使用会计软件的企业用手工做账和用电脑做账必须同时进行,而且运行的结果要一致,这样才能保证软件的可靠性,最终允许甩账,独立实施电算化。这一做法,已经在很多院校实现。但是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课程安排不同步,两者完全是脱节的。要想实现真正的双轨制,笔者建议《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教学与财务会计相应内容模拟实验同步教学,或安排在手工会计的模拟实验之后。把手工会计实验中所用到的资料改编并用财务软件进行实验,练习了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的转换,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会计实行电算化的必要性以及电算化给会计领域带来的变革,对会计电算化的作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笔者正在所教的1301班和1444班实施“人—机并行”教学方法,效果还不错。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才能真正实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从而解决了学生基础差,单纯理论知识枯燥难学的困难。老师,教之有法,学生,行之有效,与传统教学相比较,教学效果显著提高。

三、从学院的支持出发,提高教学质量

学院积极进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使学生在课堂学习和练习之外,还可以通过上网使用不同课程网站提供的各种参考资料、电子书籍和典型案例进行预习、复习和自主学习。以上是笔者在这几年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一点心得,是日常教学中所总结的,希望能与大家多交流,让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宋艳平 刘泽辉 单位:保定职业技术学院

第五篇: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

1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概述

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中,其软件应用课程可概括为三种类型:第一种倾向于讲授会计电算化基本理论知识;第二种重视软件子系统数据处理流程;第三种就是以“理论够用”为原则,适当介绍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知识,并选择常用的财务软件进行重点讲解,注重培养基本操作技能,使理论与实践达到零衔接。根据社会普遍需求情况来看,大多用人单位对于会计电算化人才提出的要求不仅是熟悉财会知识,而且在于能够较好地应用各种主流财务软件、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在当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发展形势下,上述第三种会计电算化课程类型愈来愈得到认同。

2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评价方式、师资、实训条件等方面存在着一些明显的问题。

2.1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无论是高等职业院校或是本科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都是财会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但是高职院校目前并没有针对性地提出明显区别于本科院校的、突出高职教育特色的课程教学目标定位,且不能依据社会的变化与企业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

2.2教学内容单薄

很多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上只使用市场上最为流行的某一种特定的财务软件,如金蝶或者用友,教师也普遍只讲授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而忽视对于财务软件的应用原理的介绍,这样缺少比较分析,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其对于各种财务软件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自学应用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往往只讲授财务链模块而忽略供应链模块,但是供应链业务核算在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其与供应链是紧密相连的。如果学生从未了解过供应链的电算化操作,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初次接触供应链业务时则会感到束手无策。除此之外,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与其他理论课程之间的铺垫与对应关系,许多教师也感到无关紧要,并没有在电算化运用过程当中有效地将其与计算机基础、会计基础、成本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知识融会贯通起来、整合为一体,而是表现为松散结构,相互之间联系不够紧密。

2.3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

对于会计电算化课程,高职院校教师普遍只使用讲授法与演示法,以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引导的是学生的任务式的、机械式的学习方法,教师不懂得站在学生的角度上考虑其实际接受程度。教师首先讲解各知识点,然后示范财务软件操作方法,接着安排学生上机实践,教师负责指导教学。这往往使得学生缺乏独立的思考,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不利于学生对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而且这种传统的理论说明+上机实践的教学方式,上课讲授的内容主要是会计电算化的结构组成、系统理论以及财务软件的操作过程演示,应用性不强;而上机练习则是对财务软件的各构成部分进行单独讲解,缺乏系统性。

2.4考核评价方式滞后

有些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使用的考评方法仍旧是传统地将闭卷考试作为主要考核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操作水平高的学生难以发挥优势。对于实践性很强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而言,这种理论性的评价尺度无法对学生的全面素质进行客观科学的衡量。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评方式已改革为卷面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但实践教学的具体评价标准却迟迟没有完善。当前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实践教学考评主要依靠期末考试,评价手段单一。

2.5师资力量薄弱

会计电算化课程涉及多学科知识,为求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就要求教师既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又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当前高职院校中的会计电算化教师中很多都是“半路出家”型,其中真正“科班”出身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屈指可数。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主要来自两类人群。一类是进行了计算机知识培训进修的原会计教师,这类教师的会计理论知识丰富、认识深刻,但计算机实践知识相对薄弱;另一类是原计算机教师,他们虽然操作熟练,但是对会计理论知识缺乏系统的认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总体来说,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师还普遍缺乏企业工作经验,且在任教后更难得可以抽出时间到企业顶岗实习,在教学中容易形成理论脱离实际的局面,这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锻炼与提升。

2.6实训条件不完善

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相关实验室资源短缺,配置落后是许多高等职业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不少高职院校没有建设专门的电算化实验室,而是不同班级甚至不同专业的学生共用公共机房或教室,这样便难以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间,影响其学习进度。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普遍是利用单一的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训练,使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之中。但是实践课程开设时间往往无法对应于理论课程的开设时间,相关的理论课程甚至可能先于实践课程开设的几个学期之前就已结束,因此通常难以实现预期教学效果。为了巩固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效果,高职院校要求学生必须进行社会实践,可是大量学生并未实际参加过。其表面原因是落实实训单位十分困难,而深层原因,则主要是由于学生实习时必然会接触到企业的财务资料,而这其中包含着一些不便泄露的商业秘密。

3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总体设计

3.1定位教学目标

财政部《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试行)》(95财会字第18号)第三条规定:“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其目标分别是:通过初级培训,使广大会计人员能够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中级培训,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对会计软件进行一般维护或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为会计软件开发提供业务支持。通过高级培训,使一少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进行会计软件的系统分析、开发与维护”。以上述规定作为参照,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同于中职学校以及本科院校,其主要定位在中级会计电算化职业技术人员,少数学生接近或达到“高级”水平。

3.2整合教学内容

高职院校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上应使用多种财务软件,在学习了金蝶、用友等主流财务软件之后,还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其他财务软件进行教学。在通过第一种财务软件的原理讲述以及系统教授之后,第二种财务软件可安排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自行钻研一套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教师则在一旁负责答疑解惑,这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既能够知其然,又能够知其所以然,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便能够缩短适应其他财务软件的时间了。另外,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向学生介绍财务链与供应链之间的联系,指导财务链与供应链的操作,从原理入手,让学生了解在“资金投入-资金运用-资金退出”的整个价值运动过程中,尤其是“供应-生产-销售”的资金循环与周转环节中,企业各个部门使用会计电算化在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传递的具体运作情况。高职院校教师应使会计电算化课程与会计及计算机课程紧密联系,有效整合为一体。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详细讲解财务软件的各个模块的功能,将企业具体工作流程作为载体,以财务软件实际操作为主线,贯穿财会专业的各相关课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对理论认识有一个更为系统的了解和把握,使得学识和能力达到统一。

3.3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现阶段,案例教学法和情景式教学法是许多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积极尝试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教师在授课时应善于利用多媒体、幻灯片、网络辅助技术等渠道,根据财务软件的各功能模块精选出多个侧重点各不相同的案例,通过生动连接各案例来消除知识点片面孤立的情况,使各部分的内容相互渗透与综合;在教师介绍之后,及时组织学生针对案例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然后通过上机操作来验证结论,充分感受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与区别;最后教师收集各小组猜想,总结归纳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情景式教学法是让学生在仿真企业中处理业务,学生根据会计职业岗位进行分工,以不同的岗位角色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来分别从不同立场上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在情景教学法下,胜任各个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层次有浅有深,不同学习情境中又分别安排了若干工作任务,教师需从低水平至高水平能力依次划分,使得学生的学习过程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这种教学方法通过使学生自行完成系统性的经济业务,能够有效深化理论同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的沟通与协调能力,使学生能在实训过程中深切了解企业业务,对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有很大意义。

3.4丰富考核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考评方式应改为对理论部分和实践部分的双重考核。高职院校应强调自身职业特点,在以期中期末等阶段考试为基础的前提下,更多关注平时实训过程的开展情况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获取资格证书也作为一大重要考评方式。期中期末考核为卷面考试与实训考试相结合。其中卷面考查基本理论,而上机考核应是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考试规定的案例业务,这个案例应该包括从新建账套、初始化、录入凭证到生成报表。资格证书考核是指高职院校将资格证书引入教学考评体系。针对会计电算化课程而言,可以安排学生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并将其中会计电算化科目的考试分数按比例计入该门课程成绩的一部分。这种考评形式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与动力、增强学生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相关技能训练的积极性,也可以使学生通过获取会计从业资格证等而进一步加深对于会计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加贴近用人单位的需求。

3.5构建“双师”队伍

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好坏,因此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水平,高职院校必须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打造优良的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应定期派遣教师到企业进行轮岗生产实习或者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实践培训,考察了解财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熟悉并掌握相关职业经验,鼓励教师深入企业了解财务软件在实际运作中存在的问题,在授课中用企业实际业务来解释出现的问题。高职院校应大力聘请企业中的高端复合型人才作为兼职教师来校讲学,他们的操作技能高超、社会工作经验丰富,能在平时交流中有效帮助专职教师提升实践能力和专业水平。专职教师与兼职教师相结合,不仅能够改善高职院校的教师结构、减轻人力与财力压力,而且可以将前沿的软件应用技术以及先进的企业文化带回学校。定期组织专职和兼职教师参加专业进修和继续教育活动也是高职院校提升教师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这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升教师的能力。

作者:曾楚楚 单位:景德镇市财会职工中等专业学校

第六篇:高职会计教学与创新

一、高职会计教学中的创新

1.建立起一个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

一个轻松舒适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在完全放松的状态下进行学习,这样能使得学生没有任何的学习压力,也有助于激发出学生的创新潜能。同时,在进行授课时,老师不是摆出一副威压的形态,和学生之间就像是朋友般一起讨论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并提出新的问题,这样学生也就能够克服自卑心理,变得更加有信心,不用把自己的思想固定在条条框框内,对于创造新的思维发散是很有用的。

2.建立起具体的情景模式,启迪学生进行创新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会计教学创新工作时,必须要启发学生自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达到自主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起学生的创新观念。在学生自身来讲,当他们遇到非常疑惑的问题之时,便会有一种好奇心驱使他们探究这一问题的根源,尝试着去解决它,也就有了很强的欲望,产生创新思维。要想引起学生潜在的创造意识,在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学课堂中,老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说教形式的授课,学生只是做一个聆听者,而不自己去主动思考问题,而是应该试着通过设置出相关的问题情景,来启发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学习新的知识时,老师也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通过老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对于新内容有着强烈的兴趣,并且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自发的去探究新知识。

3.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会计授课体系

在会计课堂中,最为重要的不是老师教会学生多少知识,而是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培养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意识,才能使得学生在毕业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时,面对出现的纷繁复杂的问题时镇定自若,一一进行处理。为了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就需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会计课程安排计划。一是要将各种选修课、必修课以及社会实践课之间很好的搭配起来,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要尽可能多的开设选修课类别,各种学科之间还要相互交叉,防止因不同学科之间过于细化而导致知识体系不连贯情况发生;二是在教学计划中要注重创新,建立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在高职院校的学生会计教学中,对于知识的创新是非常注重的,教学的主要目的是教学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创新。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满足所需的会计从业要求;三是在教学内容中,也要有创新意识,把那些新的会计内容加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课程中,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具体的生活当中去。

4.建立起实例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一般来说,我们对于那些切切实实的客观东西都比较在意,而对于那些较为抽象、想象出来的东西都理解的很差。会计类的学生由于具体的实践活动比较少,因此想要加强学生的创造能力,就需要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尽量运用具体的实例,从某个实例出发指引学生进行想象,从而得出问题的解决之策。同时,还可以使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进行教学,把会计知识理论融合到具体的实物当中,加强学生对于会计理论知识在具体的案例中应用的能力。

二、结语

在高职院校中的会计教学中,创造力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繁琐的工作,要从各个院校以及不同专业类型的学生出发,具体进行,争取多管齐下使得会计创新教育真正做到位。只有这样才可以在高职院校中培养出更多的复合型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吴志超 单位: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

第七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对策

一、高等职业院校会计专业概念

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会计专业在培养目标和开设课程等方面,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会计专业存在明显差异。高等职业院校的会计专业是把学生未来的职业和需要掌握的技术当作长远的目标,把提高职业的综合素质当做现阶段需要完成的任务,把未来技术人员的基本知识、技能和个人道德品质作为平时上课的重要内容。而普通高等院校的会计教育仅仅是把会计专业的理论知识当作课程所设置的主要内容,组织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注重所学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特点。但是高等职业院校在这方面并不是仅仅体现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还融入了职业和岗位技能的实践,注重对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进行学习。

二、新形势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注重理论,轻视实践。通常情况下,会计专业的教师依旧认为会计专业的难度系数比较高,教学方式还应该按照以前理论式的教学方式,以自我为中心,根据教材的编写顺序为学生一点一点地进行讲解,讲解完后,学生再拿出练习册做题,而不是把所学的知识融入到未来的工作岗位进行实践。这样做会导致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职业技能得不到提高,陈旧的教学方式也使学生对课程不感兴趣。

2.课程设置的不合理。传统教材的特点主要是以理论框架为一条主线,对财务的相关知识进行讲授,从而构成一个系统的知识链,知识链的错综复杂,使学生很难理解。虽然,目前很多教材已经实现将会计课程项目化,但也仅仅停留于表面形式,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并没有太大变化,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达不到有效教学的目标。大多数的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仍然以学科的方式教学,按照传统划分为基础教学、专业教学、实践教学、以此进行课程的安排,不能体现出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性和专业性,使学生很容易感到乏味,体会不到专业的重要性,很快对其失去兴趣。

3.师资队伍建设缺乏。第一,高职院校的教育方式是重视专业技能的教育,文化课程的重视度远远低于专业课程,从事文化课教学的教师竞争压力比较小,因此,他们的教学研究水平相对比较低;第二,通常情况下,高职院校对会计专业的教师要求是“双师型”。但是专业教师都是刚毕业后就来到学校进行教学,社会实践能力匮乏,他们拥有的仅仅是教师资格证和会计职业资格证,所以并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综合来看,师资队伍存在的上述问题,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培养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三、解决高职会计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1.转变观念,注重实效。身为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新树立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把握会计职业的岗位需要作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教师自身不仅要对会计理论有深入的研究,还要注重会计工作经验的积累,及时掌握会计新知识,以及对各种新的会计软件的使用方法。

2.科学地安排会计专业课程。首先,应该增开新的教育课程。例如,运用讲座的方式把企业的兼并、债务重组等内容融入到专业课程进行综合讲授。其次,应该结合学生认知能力的实际情况,科学设置课程的内容,加大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力度。最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例如,在《电算化会计》的教学活动中,应当组织高水平的学科专家对其进行修订,以适应现在职业的要求目标,培养出会计和计算机的综合型教师,进而培养出高质量的电算化人才。

3.提高高校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以及班级班风的建设有关键的影响。要对班级学生干部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建立监督制度,通过他们及时了解到班级学生的心理状态以及最新的消息,对班内的弱势群体进行重点关注,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发展,形成一个具有良好学习氛围的班级体。并且,高职院校的领导应当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力度,对教师的深造和进修工作进行投资,提高院校的教师专业水平和文化水平;教师也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为教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可以适应社会的高质量人才,必需加强对会计教学的改革。教学有一定的灵活性,只有选用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好的效果。所以,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应该加强对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认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养成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主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也应该加强学习和自我更新,努力提高教学效果,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贡献自已的力量。

作者:易梅香 单位: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第八篇: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

一、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现状

(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不足

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会计专业,其专业主干课程通常是60学时理论学习,然后进行1~2周的课程实习实训,再加专业综合实训和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貌似讲练结合。但是,这种安排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未考虑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即新生开学、军训结束后,就进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偏理论讲授的居多,而高职学生多数不爱听课堂讲授,听不懂抽象的理论,尤其是抽象的会计要素。如果会计基础没有学好,后面开设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学起来就像听天书,听不懂。

(二)高职学生的现状直接挑战课堂讲授

在长期关注分析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特点及与教师交流的基础上,作者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力直接挑战课堂讲授,现将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概括如下。

1.高职学生多数具有多动、好玩、怕老师提问,上课专心听讲时间有限的特点。高职多数学生多动、好玩,不爱学习抽象的理论,上课专心听讲时间有限,爱在底下讲话,害怕老师提问,可以说,自控力、耐心及抽象的理论学习力弱,形象思维及逆反心理强。

2.经过高考或自主招生进入高职的学生绝大多数没有会计经验。先讲理论,然后让学生做分录、登账、结账,结出期末余额,必须手把手地教,课堂上统一讲授,效果甚微。学生学得很辛苦,教师教得更不易,批评、训斥、个别谈话,几乎没什么效果。此外,高职会计专业课程实习实训,手工账务处理多,电算化账务处理少,完成作业低效率,给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留下很辛苦、甚至很烦锁的印象。

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面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教育的现状,我们在长期调研、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首先,要求加强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其次,要增加新生对财务工作的亲身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设计和布局会计专业教学活动,理、实结合;注重职业情境中“手工电脑一体化”,提高技术含量和会计工作效率。第四,转变教师角色,营造学生主动学习、愉快学习的氛围。

三、加强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建设,为会计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一)校内财务实训基地为会计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校内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虚拟vertural、商业business、社会social、环境environment)财务实训基地是基于企业财务部门主要岗位、典型工作任务、业务流程与操作环境的全景呈现,具有全仿真性、对抗性等特点。一般是校企合作共建的校内实训基地,有综合版的VBSE实训基地和财务版的VBSE实训基地。“虚拟商业社会环境VBSE财务版”教学系统是一款财会类专业综合实训平台,基于该平台的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及往来关系,有纸质材料及电子版资料。VBSE财务实训基地配有电脑和用友VBSE财务版、U8等多款财务软件。校内VBSE财务实训基地,营造了真实的商业社会典型环境,模拟了N家公司的财务部门,每个公司财务部门设置了7个岗位,即财务经理、财务会计(或财务主管)、成本会计、税务会计、出纳、生产主管、采购主管,设置6个公共部门,即政务、银行、税务、客户、服务公司、供应商,共有7N+6个岗位,若有6家公司,即N=6,则有48个岗位,实现了“手工电脑一体化”“把企业、社会搬进校园”,为教师和学生体验企业财务部门各岗位工作任务营造了仿真的职业环境。校内VBSE财务实训基地不仅能进行岗前综合技能实训,还可以进行新生财务认知实训、大二学生的会计综合实训,体验1个岗位的工作任务需要1周的时间,可以轮岗实训。在校内VBSE财务实训基地,可以让教师和学生深刻认识现代商业社会环境下,企业财务部门5~7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业务处理及流程,并感受操作环境。

(二)与校内财务实训基地相结合还需要配备其他的财会实训室

要加强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仅有校内VBSE财务实训基地是不能完全满足会计专业教学实训需要的,还需要拥有会计信息化实训室(会计电算化实训室)、会计情景化实训室(偏手工账务处理)、财务信息管理实训室等专门的实训室。仿真和真实职业环境的校内财务实训基地与配套的财会专业实训室相结合,为培养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供硬件保障。

(三)校外财务实训基地建设为辅

校外深度合作的企业提供财会实习是可遇不可求的。纵观全国高职院校,有校外财务实训基地并真实接受批量学生会计实习的屈指可数,如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因其有特殊的行业背景及历史渊源,财政系统的员工培训、清产核资、审计等工作尽可能交由这个学校去承担去完成,而且连锁企业的收银员可批量接收。多数企业最多提供参观或讲座,一般不允许师生翻看财务资料。在校外财务实训基地进行批量岗前财务综合实训,很多高职高专院校深有感触,那就是很难,几乎不可能。所以,应以校内会计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主,校外财务实习基地建设为辅。

四、优化会计专业教学设计,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一)开设“财务认知实训”,增加学生财务工作体验和学习兴趣

这要求在入学第一学期军训结束后就开设“财务认知实训”,安排会计专业的新生到校内VBSE财务实训基地实习,目的是增加高职学生的感性认识,了解把握会计要素,提高财会类岗位的体验度。学习方法是案例学习。在已建立起来的账务资料(可以是高年级学生完成的企业会计账簿)基础上,让学生浏览翻阅企业财务部门的全套账簿,了解实训基地中的模仿做账,了解基本的工作任务及程序,把握会计要素。然后,提高学生对财务工作的学习兴趣。在这个环节,要重视学生的四种体验。一是呈现给学生浏览、视听上的体验,强调吸引性,与专业培养目标相结合,将学生最感兴趣的、最具有影响力的信息,如历届大赛的学生团队、获奖证书、优秀毕业生等资料放置在最重要的位置。二是交互体验,强调寓教于乐。与学生交流、沟通,成为一种乐趣,增加学习的乐趣。三是情感体验,呈现给学生心理上的体验,强调友好性。四是呈现给学生操作上的体验,强调易用、可用性。重在增加学生财务工作体验,增强感性认识,尤其是对会计要素的认知,为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实习实训打下基础。“财务认知实训”之后,学习“会计学基础”,再进行会计基本技能实训;然后安排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理论教学及实训等。

(二)开设会计综合技能实训,实现会计专业实训的“手工电脑一体化”

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以某企业某年一个月真实完整的经济业务为例,从账簿的设立、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会计账簿的登记和成本的计算,一直到编制会计报表和办理纳税申报,进行仿真的、综合的会计实务演练。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实践,利用电脑作账弥补手工作账的低效率,实现会计专业实习实训的“手工电脑一体化”;结合开设的纳税实务,利用机打发票、纳税申报等,训练与税务部门的业务处理。会计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因此,在设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时,要与会计从业资格证及其他相关的证书相结合,在提高技能的同时取得从业资格证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开设岗前综合技能实训,实施教师指导学生,高年级学生传帮带低年级学生,共同提高业务水平

开设岗前综合技能实训,地点在校内VBSE财务实训基地或财务信息管理实训室。比如,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VBSE财务实训基地有152个岗位,同时可容纳152名学生实习。就可以安排高年级学生中优秀学生任财务经理,带领指导低年级学生完成财务工作;使高年级会计专业的优秀学生带动影响低年级学生学习,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比单纯的教师说教影响力大。毕业顶岗实习阶段,会计专业的学生如果没有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可在校内VBSE财务实训基地继续实习和学习,直至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四)开放校内财务实训基地,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1.用友VBSE软件、网中网的虚拟财务会计软件均具有对抗性,能够实现分岗位协同训练,营造出组内协作、组间竞争的学习氛围。

2.善用“推一把”精神,开展交流、分享、互助、传承,增加学生相互之间的影响体验。体验过程要尽量方便、有趣味性,如组织财会类专业学生学习经验交流会,作品展示、传阅。

3.合理设置奖项,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在校内财务实训基地能胜任财务经理工作的学生发给相应的证书或证明;成立校内会计协会,发挥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传帮带的作用。每年组织校内会计技能竞赛,选拔优秀学生团队,积极参加省级、部级会计技能竞赛。实施校内财务实训基地证书、会计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信息化工程师证书及毕业证等多证书制度。对会计专业优秀毕业生要重视宣传和跟踪报道。

(五)加强会计师资队伍建设

有了良好的软、硬件设施,还需要加强会计师资队伍建设,改进教学方法,转换教师角色。教师要从传教士说教的角色转变为辅导员、指导者;变“要学生学”为“我要学”的主动学习,以及交流指导,展示陈述,总结提高,教学相长。综上所述,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优化设计遵循了人的认知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感性到理性,再运用到实践中。增设“财务认知实训”,使理论课程教学有了一定的基础,使会计基础理论知识、会计组织程序、会计职业道德等知识能够通过优化设计的会计专业教学在校内财务实训基地得以实践;会计综合实训、岗前综合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在校内财务实训基地不同岗位反复训练,使学生对企业财务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任务及业务处理、业务流程从不懂到熟练;实施教师指导学生、高年级学生传帮带低年级学生,解放了老师,锻炼了学生,营造了氛围,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愉快,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人才服务。

作者:张学琴 单位:杨凌职业技术学院

第九篇:高职会计多媒体教学研究

一、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存在的问题

1.抓不准教学重点

教师选择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教学工具时,必须在课件中明确教学重点,然后按照教学重点进行教学。因为教学重点是授课内容的中心思想,一旦选错了教学重点,就会对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所学内容产生不利影响。

2.华丽的多媒体效果影响课堂秩序

多媒体课件虽然利用的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但是教师必须明确它的所属范畴——教学辅助性工具。如果在课件中融入过多的动画、音频和视频特效技术,不仅不利于稳定课堂秩序,还会让学生忽略教学内容,而专注于多媒体的信息内容。如此一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目的就本末倒置了。

3.信息量过大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让学生系统、直观地认识教学内容。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部分任课教师只注重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容量,一味地在课件中增加教学信息,而忽视了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整体教学的效果,还容易使学生对多媒体课件学习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是厌学情绪。

二、在高职会计教学运用多媒体课件的正确方法

1.慎重、准确定位教学重点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慎重、准确地定位教学重点,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要想准确地定位教学重点,教师就要延伸教学大纲,明确教学任务,切忌因为迎合多媒体课件的完整性而偏离教学重点。如《财政与金融基础》的基本内容包括财政特征、政府预算、金融概念等,教师在制作教学课件时,应该以明确金融、财政概念为主,如果选择“政府”为教学重点的话,那就离题万里了。

2.突出教学效果

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关键在于突出教学效果,大多数教学课件使用不当的原因,都在于多媒体技术的过度使用,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任课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应该本着简约的特点,重点突出教学内容;在课堂讲解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安排穿插、转换课堂讲义和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在课后,教师要收集学生掌握和理解多媒体课件中教学内容的情况。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淡化多媒体课件的视觉效果,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3.严格控制课件信息量

教师要明确地认识到,多媒体课件仅仅是辅助讲师教学的工具,授课主体仍然是教师,不能以多媒体的放映来代替教师的教学。如在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板书,板书的内容应该是整堂课的核心;另一方面,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的重点,控制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不能过多、过杂。多媒体教学课件中的音频和视频信息,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辅助工具,教师不能以海量的音频和视频信息来主导教学。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不利于学生接收信息。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正确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呢?笔者认为,教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既不能让多媒体课件形同虚设,又不能让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只有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才能使它发挥最大的功效。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多媒体课件虽然在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辅助作用,但是教师也要根据学科特征,选择最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否则就会造成事倍功半的效果,不仅浪费公共教育资源,还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作者:黄琴 单位: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第十篇: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体系研究

一、高职高专的现状

高职高专专业设置灵活,紧跟市场需求;师资队伍调整机制灵活,人才能进能出;人才培养目标更加明确。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它的不足:首先,生源文化素质偏低;其次,师资队伍不稳定;最后,民办高职高专缺少必要的政府资金支持,企业的逐利性也时常体现在办学过程中,很难投入足够的资金用于提高学院的竞争软实力。

二、对高职高专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建设与特色发展的几点建议

1.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激励

引入“双师型”教师。高职院校可以按照有关规定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专兼职教师。建立符合职业院校特点的教师绩效评价标准,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向双师型教师适当倾斜。探索建立行业企业举办的民办职业院校教师年金制度。送培现有教师。依托高水平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建立“双师型”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基地。建立职业教育师资定向培养制度和“学历教育+企业实训”的培养办法。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师德建设,加强教师从事职业教育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建立职业院校教师轮训制度,促进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建立一批职业教育教师实践企业基地,实行新任教师先实践、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鼓励职业院校教师加入如地方会计学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协会组织。

2.构建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由下面四个部分构成:适应课堂教学需要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提问法、讨论法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法等)、适应实践教学的方法(如模仿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项目教学法、单元组合教学法等)、适应生产实习教学的方法(如四阶段教学法、作业教学法、小组工作式教学方法等)及适应综合职业能力培养需要的方法,是指适应关键能力培养及创新精神培养的多种教学方法的组合。

3.创新课程建设体系,更多融入数字化、信息化课程

首先,加紧用信息技术改造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放开引入主流会计电算化软件企业开发的最新软件产品,如用友ERP、用友税务实验室、金蝶KIS专业版、网中网出纳等软件,在专业课教学中广泛使用计算机仿真教学、数字化实训,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其次,加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将其作为教师评聘考核的重要标准。再次,通过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技术应用大赛提升教师和学生学习、掌握信息技术的积极性和紧迫性。

4.加强校企合作,逐步建立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

高职高专可以与用友、金蝶、网中网等会计核算软件公司合作办学,共享其软件产品,探索在校内开设会计软件水平测试及认证考点,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职业技能,也可与记账公司、会计师事务所、中小微工商企业等建立长期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使其成为学生岗前实习的摇篮,同时也可为其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人才,使这批校外实训基地真正成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坚实纽带。

5.引导优秀毕业生回校交流成功经验

作为西南地区第一批被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高职院校,四川天一学院从1991年办学至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期间培养出了部分十分优秀的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利用校庆的良好时机,邀请这些毕业生重回母校,为学弟学妹介绍经历,让尚未走出校门、踏入职场的莘莘学子提前感受到就业的艰难、生活的不易,以及在校期间掌握核心专业技能的迫切必要性,引导他们更早、更好地规划高职求学生涯和未来职业生涯,不再虚度光阴。

6.定期举办系部师生交流活动

定期举办系部师生交流活动,给教师和学生一个面对面交流的平台,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享一些好的教学经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的成功都不可能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更加离不开授课教师的精心准备,所以师生定期互动交流,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真正从课堂上学到需要的知识,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

作者:王敏 单位:民办四川天一学院会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