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角色互动分析

时间:2022-11-15 02:39:44

参与式教学角色互动分析

摘要: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扮演了新的角色。无论是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师生角色的扮演,都离不开良性的角色互动。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充分认识角色互动的重要性,不断提高角色互动的能力,确保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角色;角色互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参与式教学方法出现于上世纪60年代,并于上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逐渐得到大家的认可[1]。参与式教学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全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它倡导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不仅要求师生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而且要适应新的角色,通过良好的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原本就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在参与式教学中,由于师生的角色发生了变化,给师生之间的互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如果教师和学生不能很好的把握和扮演好自己的新角色,不能达到彼此的角色期望,则参与式教学就无法体现其优势和特点,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角色与角色互动

角色是社会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人的社会性的重要属性。美国人类学家林顿认为,角色是指与行动者-他人身份的某种特殊结合相联系的各类愿望;一个社会角色不只是一套规范,它还是规范与反规范的一种复合;对于大多数角色,社会共识有时并不存在,不同个体在扮演同一角色时其行为方式具有一定的主观自我色彩[2]。社会角色与社会地位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占据着一定的位置,我们称之为“社会地位”。人们对于不同地位上的人会有不同的行为期待,从而使得特定地位的人拥有一套与社会期待相一致的权利、义务和行为模式,这就是角色。角色和互动密不可分,没有了互动,角色就失去了依存条件,无法实现实际的角色行为[3]。角色体现了一种社会期待,来自于行动者-他人的关系。社会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人与人之间只有建立相互联系,才能组成为社会。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都来自于与他人的互动和交往,如一个人扮演“女儿”的角色就反映了她在家庭中与父亲、母亲的关系及家庭地位。另外,社会角色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者-他人对于角色认识的一致性。由于角色体现的是他人的社会期待,而期待更多是人们对于某种社会地位的看法,因此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如对于“领导”这一角色,不同的人就会有各自的期望和要求,形成了对于这一角色多种甚至是相互矛盾的期望。这给角色的扮演者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同时,角色的扮演者要成功地扮演好一个角色,就离不开对于角色期待的认同和理解。

二、参与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动

(一)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变化。“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对于教师的定位,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受此影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有清楚的界定。教师是教育者,是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倡导者,承担着教书育人的职责;同时,教师也是学生的导师和楷模,承担着为学生指引人生道路的职责。学生则是学习者,是知识和社会道德的接受者,更是面对教师权威的服从者。总体上看,传统教育方式下的师生角色界限十分清楚,而且比较固化、僵化。参与式教学倡导平等、参与、合作的教育理念,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提出了新的要求,改变了原有的角色期望,并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教师和学生原有的角色界限,形成了全新的角色模式。1.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有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倡导者、同行者、评估者首先,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扮演了教学活动设计者的角色。参与式教学的核心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反思中学习。因此,参与式教学十分强调在行动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育,对于参与式教学的要求还难以适应。教师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就需要发挥主导性,通过对教学活动的设计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让学生认可、接受这种教学模式,从而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够改变原有的传统角色,学会适应参与式教学的要求,教师也要发挥倡导者的角色。毕竟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参与式教学是一种新事物,很多学生对它缺乏了解,不知道该如何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积极宣传参与式教学的优势,明确提出参与式教学中对于教师和学生的要求,对学生提出角色期望,并帮助学生适应新的角色要求,尽快进入角色。再次,为了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以及帮助学生通过参与式教学的行动-反思式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需要与学生同行,陪伴学生的成长。虽然参与式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参与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就可以放任不管,任由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依然需要引导学生投身到教学活动中,帮助学生做好反思工作。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相伴同行,共同完成参与式教学的任务。第四,为了确保教学活动的效果,教师还要做好评估者。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一个完整的流程,从设计到实施再到结束。在其中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角色是不同的,在结束阶段,教师就要扮演评估者的角色。教师对活动的评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于教学活动的过程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和投入来评估学生的参与度;二是对于活动的效果评估,主要是通过学生在活动后的收获和改变情况来评估教学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每一次的评估都是对活动的经验总结,可以为下一次的活动设计提供借鉴,从而不断提高参与式教学的效果。2.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角色主要有参与者、反思者、建议者首先,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被动的状态,转而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是一种积极的参与、主动的参与,参与式教学要求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而不是旁听者,将传统的教-学分离模式转换为教--学统一模式。学生的参与是参与式教学的核心,因此学生是否能够很好地扮演好参与者的角色直接关系到参与式教学的成败。其次,学生在参与式教学中也要扮演好反思者的角色。参与是参与式教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参与式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参与,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不断获得成长。在参与式教学中,学生们各抒己见,会出现观点和思想的碰撞。学生要避免出现自我迷思就需要认真自我反思,通过反思辨别真伪,寻找到自己需要的答案。因此,反思是参与式教学中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学生必须要扮演好反思者的角色。再次,学生要在参与式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扮演好建议者的角色。学生是参与式教学的主体,不但参与教学的过程,而且有权对教学过程提出建议。如前所述,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是一种主动参与、积极参与,需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教学活动提出自己的建议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也是参与式教学的要求之一。(二)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的变化。角色是他人对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的社会期望,是一种行动者———他人互动关系。任何一个角色的扮演者都需要了解他人的期望,并根据他人的期望来行动,从而实现角色行为与角色期望的一致。因此,行动者与他人的互动是实现角色扮演的关键环节。如果角色的扮演者忽视对方的期望,只是单方面根据自己理解的角色要求来行动,那就一定会导致角色扮演的失败。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不仅参与式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发生了许多的变化,而且角色互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主要表现在从主动-被动单向互动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方式,从权威-服从等级互动方式转变为平等互动方式。首先,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方式从主动-被动单向互动方式转变为双向互动方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采取的主要是“灌输式”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定位十分明确,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而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从二者的关系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发挥着主要的作用,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在教学中处于次要的地位,教与学被人为地分隔开,成为了两个部分。在大部分的情况下,课堂里是教师在讲,而学生在听,双方缺少交流,造成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但是在参与式教学中,教与学是融为一体的,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转变成为了教学的积极参与者。学生和教师一起发挥着教学的主体作用,共同实现教学目标。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交流和互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来设计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在扮演设计者角色的同时需要学生扮演好建议者的角色,给教师的设计提供参考建议。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需要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认真反思学习的过程,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还需要征求教师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双方角色互动来实现学思结合的目的。其次,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从权威-服从等级互动方式转变为平等互动方式。虽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灌输式”教学,但是也需要学生的参与,因为作为教学活动的一方主体,离开了学生则教学活动就不复存在了。但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参与往往是被动的、非自愿的,是为了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学生要求尊师重道,服从师长;教师则如学生的父母一般,对学生要孜孜教诲。在学生的眼中,教师的形象是博学、威严、严谨、高高在上的;教师则要求学生要听话、遵守纪律、服从安排。教师和学生之间存在着地位上的悬殊差异,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服从于权威,对于教师所讲授的内容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参与式教学则要求打破师生之间原有的不平等关系,重新建立一种新型的平等互动关系。参与式教学中的参与是平等的参与、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强制的参与。学生在此过程中,将教与学融为一体,改变了原有的师生角色,也改变了双方的互动关系。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更多的是发挥引导、鼓励的作用,在平等、尊重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三、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的作用

社会互动是指社会主体之间由于接触而产生相互交流和相互影响的活动与过程。互动的主体之间借助沟通进行接触,通过相互刺激、相互影响从而带来一定的效果。教学活动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需要通过双方的参与和相互影响来实现教学的目标。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互动往往具有单向性、被动性的特点,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参与式教学不仅改变了师生的角色,同时也对师生的角色互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师生之间的角色互动不够理想,则必然会影响双方角色的扮演,以及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具体来看,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作用:(一)有助于师生双方培养正确的角色意识。角色意识即个人对自己所扮演角色的要求、权利、义务有清楚的了解。如前所述,角色是他人对处于一定地位的人的社会期望,因此,角色扮演者必须要能够全面、准确地把握他人的期望,并以之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引,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角色扮演是行动者与他人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种单方行为。如果个人不能很好地领会他人对自己的期望,而是依据自己的意愿行动,一定会辜负他人的期望,从而导致他人对角色扮演者的负面评价,也意味着角色扮演的失败。在参与式教学中,无论师生扮演何种角色,都要求对自己的角色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但是师生双方如何才能确定自己的角色要求呢?这就离不开双方的角色互动。只有在互动中,角色的扮演者才能了解对方对于自己角色的期望。如教师在扮演同行者的角色时,如果不与学生交流沟通,就无法了解学生的需要和困难,以及学生对于教师的期望和要求,当然也就不能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来支持和帮助学生。(二)有助于师生双方实现角色扮演。角色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角色地位、角色规范及角色行为的觉察、认识与理解[4]。当个人意识到自己正在扮演某种角色,就需要通过具体的行动来完成角色任务。人们评价一个人是否扮演好了某种角色,往往就是通过扮演者的行动来评价的。行胜于言,角色扮演的好坏绝不是通过语言来体现的,最终要通过扮演者的行动来证明。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双方是否都按照要求扮演了相应的角色呢?师生双方具有了角色意识,了解了相应角色的要求,这只是扮演角色的基础,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扮演好这个角色。只有通过在角色互动中观察对方的角色表现,才能知道对方角色扮演的效果。另一方面,角色的扮演者只有在互动中了解对方对自己角色扮演的评价,才能知道自己在角色扮演中存在的不足,从而加以改进,不断提高角色扮演的效果。如学生在扮演参与者的过程中,如果不考虑教师的意见,只是从自身的感觉出发,认为自己很好地扮演了参与者的角色,这肯定是不准确的。只有在与教师的互动中,通过教师的反馈及建议,学生才能知道自己在扮演参与者的角色过程中,是否达到了教师的期望,还需要做哪些方面的改进。(三)有助于实现参与式教学的目标。参与式教学的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这个目标仅仅依靠教师或者学生任何一方都是无法实现的。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合作是成功的基础。无论是学生个人的改变,还是良好教学环境的营造,都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参与。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一定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地位,这样说出来的话才有道理,办事情才能成功。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如果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忽视角色互动,自行其是,那么一定不能完成角色扮演的任务,则参与式教学的目标也一定无法实现。因此,师生双方都要重视角色互动,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做到名正言顺,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参与式教学的目标。

四、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良性互动的实现

师生角色互动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不同的互动效果。师生角色的良性互动不仅有助于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实现,也有助于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而师生角色的不良互动则会阻碍双方角色的实现和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实现师生角色良性互动是参与式教学中的基本要求之一,对于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一)提高师生双方对于角色互动的认识。态度决定行为,人们对于角色互动的认知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互动行为,从而对互动的结果产生影响。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产物[5]。当人们身处一个特定的环境中时,会对环境进行评估,并据此采取相应的行为。美国社会学家科尔曼从理性人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理性选择理论,认为合理性是行动者的行动基础,行动者的行动原则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效益[6]。在参与式教学中,作为互动主体的教师和学生对于双方的角色互动会进行理性的评估和思考,如互动对自己有何意义?互动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收益?自己在互动中的付出和收益是否合理?这些方面的思考和判断都会影响到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行为。因此,为了保证教师和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双方的角色互动中,实现双方角色的良性互动,必须加强宣传,提高双方对于参与式教学以及角色互动对于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性的认识。只有师生双方都接受参与式教学的理念,认可参与式教学方法,才会主动、积极地促进双方的角色良性互动,从而实现参与式教学的目标。(二)提高师生双方角色互动的能力。角色互动能力体现为个人为了实现角色良性互动而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任何一种角色互动都包含着对互动主体的一定要求,只有当人们充分认识到角色互动对自己的要求,并努力按照要求去做,才能实现角色的良性互动。首先,参与式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对于角色互动要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即能够全面、准确地了解角色互动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如学生在扮演反思者的角色时,并不是只有学生在独自思考,而是通过师生的互动来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师生双方对于学生如何扮演好反思者及各自的职责要有清楚的认识,否则就很难帮助学生实现反思者的角色。其次,师生双方要具有必要的知识结构和技巧。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各自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有各自的规则和内涵,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和技巧才能理解角色的要求及完成角色互动的任务。如教师在扮演设计者的角色时,就必须要掌握参与式教学活动设计的知识和技巧,同时为了保证设计出来的活动能够适合学生的需要,教师还需要掌握与学生沟通的技巧。同样,学生为了配合教师做好设计的工作,也要掌握与教师沟通的技巧。最后,师生双方要具有极强的行动能力。实现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角色的良性互动,需要双方扎实有效地落实角色互动的各项要求和原则。师生双方在互动过程中,要能够严以律己,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和技能达到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良性互动的目标。(三)创造师生角色互动的良好环境。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不可分离,社会环境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影响。环境刺激会引发人的生理、心理反应,从而导致人的反应行为的出现。同时,人也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环境进行评估和改造,以此来实现人与环境的适应。总体上看,环境对人的影响力要高于人对环境的影响。在参与式教学中,师生要实现角色的良性互动,除了受自身因素的影响,也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良好的环境一方面会激发师生角色互动的积极性,让师生双方愿意参与到角色互动中;另一方面也会为师生提供学习借鉴的机会,通过相互的学习提高角色互动的能力,从而有助于实现角色的良性互动。为了给师生创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首先需要大力推广参与式教学法,加大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宣传,让更多的师生能够接受并实践参与式教学,使参与式教学逐渐成为教学的主流方法。其次,学校应当制定相应的制度,引导师生推广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受传统教学法的影响,很多教师和学生已经习惯了灌输式的教学方法,不能适应参与式教学带来的角色转变,对于参与式教学会产生一定的排斥。因此,学校需要通过一定的激励机制来激发师生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的积极性,鼓励师生的角色互动。同时,还要为参与式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参与式教学所需的基本设施、设备,让师生能够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开展互动,这无疑会激发师生之间角色互动的积极性。

五、结束语

参与式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传统教学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不仅改变了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也对师生之间的角色互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师生角色互动不仅关系到双方角色的实现,也关系到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为了确保参与式教学目标的实现,师生双方需要高度重视角色互动的重要性,提高自己角色互动的能力。在师生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下,双方一定能够扮演好各自的角色,顺利完成参与式教学的目标任务。

参考文献:

[1]刘洪深,王倩玉.参与式教学在中国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河北职业教育,2014(4).

[2]张敦福.现代社会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102.

[3]束鸿鸣,巩淼森,刘诗琦.角色互动视阈下服务系统的角色扮演策略研究[J].包装工程,2017(24).

[4]梁玉华,庞丽娟.论教师角色意识:内涵、结构与价值的思考[J].教育科学,2005(4).

[5]王思斌.社会工作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17.

[6]丁波,王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民工定居地选择意愿的研究——基于科尔曼理性选择理论视角[J].西北人口,2015(4).

作者:付再学 单位:新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