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化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时间:2022-09-03 09:55:18

高职化工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为我国化工行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化工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化工、化工新材料、互联网+农业等方面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化工行业的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模式应密切结合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标准的培养化工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以满足化学工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当前,在一线从事化工产品生产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还远远不能满足和适应化工行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新要求,仅仅依靠传统的教育方法也很难满足人才质量和数量的要求,为适应化工行业产业升级发展的新要求,尽快从整体上大幅度全面提升化工技术技能与管理人才队伍的素质,已经成为一项十分迫切的战略任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带来颠覆性革命。新的教学模式将重新定义课堂内外学习时间的概念,教育教学将不再被限制在固定场所,受教育者可以不再依托传统意义上的校园、不再通过面授的方式进行学习、获取知识。这种新的教育形式通过互联网实现学习活动组织、学习支撑服务,最终完成知识传递。因此,本文在“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结合社会、企业需求,从专业核心课程设置,重组教育教学资源,探索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有机全面地融合到化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促进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化工技术人才的培养。

1“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化工类核心课程设置思路

高职化工类专业为现代化工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而职业教育必须将职业技能和互联网能力融合。通过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进行深度融合的课程改革,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当地产业结构需求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而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是课程体系改革的关键[2]。“互联网+”背景下高职化工类核心课程设置要重视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调研“互联网+化工”模式对相应行业、企业人才结构现状及专业发展趋势的影响,岗位对知识能力的要求及学生的就业去向,进行岗位及工作任务分析,提炼出相应的职业能力。其次,根据所需培养的职业能力,分析人才培养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再根据职业能力需求设置并开发课程,同时将“互联网+”的思维能力与“互联网+”的操作能力贯穿其中,形成能充分体现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三是体现“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培养方案中要着重体现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的培养,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每一门课程及每个项目,给学生提供机会参与企业、行业创新实战训练。

2“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与重组教学资源

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设置课程教学内容,“互联网+”背景下,更要重视通过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等手段,呈现课程教学内容,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以期改革传统的教学结构,才能实现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师在充分理清课程教学内容在专业教学中的作用、目标、内容后,将专业课程的知识点和技能点碎片化,为了能更好地解决课程内容之间的重叠、衔接、延续等问题,必须利用结构化思维,按照知识体系间的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教学逻辑整体,达到最佳的改革效果。课程教学资源,是“互联网+”背景下课程教学的基本要素,教师对碎片化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所对应的教学资源进行梳理或创作是至关重要的,会有效的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根据碎片化知识点、技能点的难易程度,择取合适的呈现方式,如:教学课件、视频、微课、图片、动画、习题试题、实训项目、网络课程等[3],此外现代的虚拟仿真、AR、VR等技术,为化工类高危领域的教学资源创作提供的良好的空间,既增添了教学内容的趣味与活力,又解决了化工领域工艺复杂、企业实践操作难等难题。一般情况下,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可选择多种呈现方式,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需求。我院化工类专业核心技术基础课程《化工单元操作技术》,在整个专业教学体系中起着从基础课到专业课过渡的桥梁作用。课程在建设的过程中,结合职业岗位能力设置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仿真操作-理论学习-实践训练”的教学思路,同时重视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等手段的应用,特别是实践教学内容。由于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大量的设备结构、设备性能等方面的内容,我们选择了可透视虚拟仿真形式进行展示,可让学生直观的了解设备内部结构和工作过程[4]。对课程涉及的技能训练方面的内容,我们选择了3D动画进行展示,可360度全方位展示设备工艺流程,和现场相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对工艺流程进行全面的把握。对工艺原理等方面的内容,我们选择了课程录像、微课等表现形式,同时一个知识点或技能点还收集了形式多样的学习内容,如卡通动画、科技节目等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对于课程涉及的仿真学习内容,我们录制了操作视频,方便学生课前预习及课后练习。

3“互联网+”教学模式探索

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经过长期发展暴露出一些弊端,现代教育更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动性。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并在教育领域得到迅速的发展与应用。以学生为主体、个性化学习的线上教学模式,受到许多学习者的追捧。然而,这种学习与教学模式的不足之处很快凸显出来,因为缺少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合作,出现了退课率高、知识掌握不系统等一系列问题。在我校的教学改革过程中,更重视将传统学习的优势和线上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即混合教学模式[5]。首先,按照理论内容的难易程度,专业化程度,自学效果,教学内容的功能等原则,进行线上、线下教学内容的选取,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步骤,线上教学内容,主要是学生通过课前预习等方式能自主学习的内容,如基本概念、理论等内容,教师要做好线上教学反馈与教学管理;线下教学,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学生之间的合作创新。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点,教师进行有效引导并逐一解决,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师生沟通交流,学生才能更好地内化吸收所学知识。

4“互联网+”背景下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互联网+”背景下教学模式的变革也必将驱动着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需要建设基于互联网的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6],主要功能包括“预习监测”、“在线测试”、“在线模拟监测”等。“预习监测”功能,主要按照预定要求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判。“在线测试”功能,主要是教师在线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并通过网络平台在线提交,并以此给予相应的课程考核,系统能自动进行评分。“在线模拟监测”主要针对化工类课程教学中模拟仿真环节进行检测,对学生的模拟情况进行评价与记录。以上各种评价方式分别应用在课程每个单元的教学环节中,任课教师可通过网络平台监测测试的结果,及时掌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对教学安排进行适当调整,更好地完成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整体监控。“互联网+”为高职化工类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应用“互联网+”的时代特征进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教学资源、教学模式、评价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探索,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升高职教育的质量,促进高职学生的职业技能发展,进而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潘爱华.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由大变强[J].产业经济评论,2015(5):5-11.

[2]张慧波,董艳杰,陈亚东.高职应用化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项目化课程建设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10(9):35-36.

[3]戴益民,张跃飞,朱志平,等.基于“互联网+”环境下研究生教学实践改革探讨—以化学化工专业为例[J].广东化工,2017,44(10):243-244.

[4]郭春梅,叶宛丽,王轶敏,等.“化工设备认知与制图”课程的教学资源利用与维护[J].技术与教育,2017(1):43-46

[5]覃聪.互联网+高职教育学习模式探讨———以国家资源库学习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5):18-21.

[6]李冬梅,刘凤秋,陈东彦.基于O2O方法的创新实践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7(1):1-2.

作者:张郢峰 张瑞鹏 单位: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