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时间:2022-10-23 04:34:24

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

摘要: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是教师对自己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活动能力的判断与预期,直接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以及教师工作满意度。文章以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为切入点,针对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展开讨论,探讨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主观因素,并提出有效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高校教师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Bandura在著作《思想和行为的社会基础》中首次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1],该理论明确指出个体对自身能够完成某项工作行为是具有一定的自信程度,而这种自信程度就是自我效能感的含义,简言之,个体人员对自我是否能完成该项工作给出一个判定和预期成果。Bandura在随后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自我效能感理论体系框架。近年来,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呈现向多个领域拓展的迹象,并呈现为日趋细化的趋势。针对高校教师群体的自我效能感研究也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这是因为高校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科研工作任务,而且也承担着一些社会服务等工作,在高等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究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2],尤其是主观因素对于分析如何提升教师的工作能动性,如何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都有着直接关系,进而促进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一切研究的目的就是为高校教育科研质量提供更加有力保障。

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内涵及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我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特定行为的自信程度[3]。自我效能感的研究涉及各个领域,包括教育领域、医疗领域和商业职场等。在教育领域的研究中,自我效能感指的是教师对自己将从事的教学科研工作活动能否完美完成的判断和预期,是对自我工作能力的一种自信程度。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学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并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满意度。高校教师中那些自我效能感较低的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遇到困难较大的教学事件,在科研工作中忍受更大的科研压力下,自身会持续保持较低满意度的工作状态。相反,自我效能感较高的教师,面对教学和科研上的工作任务和压力,都能保持平和心态应对解决。自我效能感研究人员认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如果单纯考虑个人能力因素是不全面的,更应该考虑个人的主观意愿,用“愿意做而不是会做(intermsofcandoratherthanwilldo)”来表述更为准确[4]。因此,在衡量教师自我效能感方面,以往的提问如“你对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有自信吗?”这样的提问在某种程度上涵盖面过大,不能衡量出教师对于完成特定任务的自我效能感。若将问题范围缩小,如询问教师“你对于这堂课上的教学内容有多少自信?”那么教师心理上更容易接受这样的提问,并会愿意为之努力尝试,因此更容易得到理想的工作结果。所以,自我效能感应该是教师在特定背景下针对某个具体事件的衡量指标,而不是教师整体教学科研能力的指标值。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很多影响因素[5],比如教师的工作年限、面临的工作任务以及教师自身性别,等等。在这些影响因素中有些是客观因素不易更改,另一些主观因素则可以通过环境和条件进行改善。本文所要探讨的是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经验、榜样示范,以及亲人鼓励三部分内容。(一)工作经验。教师自身经历过的教学或科研工作,尤其是从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和阅历,也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一种提升,当教师再次面对相似工作任务时就会拥有较高的自我效能感,能更高质量地完成工作任务。比如,通常情况下如果教师在讲授一门课程时,在备课和讲授过程中都获得良好的经历,以及在课堂管理学生过程中也获得了良好的经历,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教师自信心,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因此教师会更加充满自信地迎接下一轮授课任务。但是,如果教师在工作中有任何不良经历,就会降低自信心,导致自我效能感降低,而这种不良经历将会持续一段时间,进而影响教师后续的工作状态。(二)榜样示范。榜样示范是影响高校教师工作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主观因素,可以分为教学和科研两方面。第一,教学工作中的榜样示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具有丰富经验的教师的讲课风格、教师对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的管理模式,以及如何获得教学相关培训资格或培训内容等信息来源,等等。第二,科研工作中的榜样示范,是指在科研工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国际顶级学术会议或者查阅高水平文章,从中掌握科学研究动态;或指在同一科研团队中,教师通过其他成员的工作指导,能较快地得到科研能力的提升。以上两个方面提供具体实践的方式方法,能为高校教师增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自信度,从而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三)亲人鼓励。亲人的鼓励会对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对工作结果的预期都能产生正面的显著的影响。亲人的支持和教师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自信,两者之间能够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有着非常积极的效果。本文所提及的亲人不仅仅包括教师亲属,而且也包括参与教学过程的学生或一起完成科研任务的其他教师。亲人的鼓励会让高校教师能够获得更多的正能量,以应对工作上的压力,教师可以调整好心态,努力对待和激发自身工作的能动性,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所呈现出来的指标值在工作场所中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反应教师个体一生过程中各阶段各任务下的一种状态,自我效能感的指标变化是根据客观和主观因素而起伏的。高校教师只有正确认识自我效能感对工作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工作能动性,将有效工作提升一个新的高度。

二、工作满意度对教师的影响

工作满意度是一种心理指标,是衡量教师在工作过程中对待工作环境以及工作任务所持有的看法或态度的一项指标。工作满意度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热情、工作效率,以及工作质量等各个方面。高校教师由于自身知识层次较高,教育经历相似,他们办公环境相对舒适、收入稳定、人际关系相对简单,这些职业特征决定了高校教师对自身工作具有一定的满意度。在高校工作中,教师不仅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工作,而且也需要为自身在专业技术职务聘任方面积累业绩,有的教师还需要思考在管理岗位晋升方面的事情。上述困扰和工作压力会造成教师在这些方面工作满意度不高。工作满意度与教师自身工作年限、教师性别和自身工作能力存在着密切联系,呈非线性关系。工作满意度指标值从教师职业生涯早期到职业生涯中期呈上升趋势,职业生涯中后期呈下降趋势,后期又显出回升趋势[6]。这是因为教师开始参加工作的前期阶段,有很高的工作激情,工作效率高,有效教学质量高,呈现良性循环趋势,使得教师对工作的满意度增高。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通过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职业生涯中后期由于晋升、职称和生活压力来袭,致使教师心理动荡,既要应对业绩的积累又要保证高质量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教师工作压力变大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在职业生涯后期,由于晋升和职称问题已解决或已成定局,教师心态平稳,凭借以往工作经验,能从容面对工作任务,工作压力明显减少,使得教师工作满意度回升。女性教师在这个周期过程中,由于女性独有的社会特点,兼顾家庭和工作,所需面临的压力更大,因此女教师对工作满意度的变化幅度更加明显。但是,如果教师自身工作能力强,能够迎刃而解应对各种工作压力,那么工作满意度虽存在变化,但变化幅度并不明显。总之,教师工作压力大,会导致工作满意度降低。如果提升教师自身能力水平,让其自我效能感提升,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才能缓解解决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的问题。

三、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有效教学密切相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更能获得较高质量的有效教学,而有效教学质量的提升是教师工作能力的一种认可,将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满意度的升高。(二)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习水平显著相关,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高校教师通过各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提高可以逆向激发教师荣誉感,从而达到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的效果。(三)教师自我效能感与教师科研业绩息息相关,自我效能感较高的高校教师能够较积极完成科研任务,科研业绩的增加可以缓解科研压力,从而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四)教师工作满意度亦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有较高满意度的教师在工作中表现为对工作的自信度较高,更希望完成新的任务和挑战,从而教师自我效能感得到了提升。如果将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进一步细化其相关性,下图1可以很好表示出两者的有机联系。自我效能感存在三个重要影响因素,分别是工作经验、榜样示范和亲人鼓励。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的教师可以获得更高的工作质量,从而能得到较高的工作满意度。工作满意度不仅仅由工作质量所决定,高校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社会地位会在工作满意度指标中有所体现。反之,在工作满意度高的情况下,教师工作热情被激发可以取得更好的工作质量,也会提高教师自我效能感。学校提供的工作环境,是否有利于教师可以更好地获得榜样示范,对于自我效能感影响是存在的。同时工作质量越好越能得到更多良好的工作经验,提升工作经验也可以提升自我效能感。教师社会地位高可以促使教师获得更多的亲人鼓励,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四、提升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与自我效能感的策略

为了提升高等院校的有效教学和学术科研的质量水平,根据上文分析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关系,并结合心理因素,本文提出以下三方面的建议。(一)设定适宜目标。教师自我效能感与特定事件或特定任务有着直接密切关系,本文中所提到的目标设定可分为“工作目标”和“榜样目标”两部分内容。“工作目标”是指教师承担的工作任务所要达到的一个预期结果。在教师设定目标或者接受工作任务的时候,要学会将长远目标拆分为多阶段的小目标,每个小目标设定标准为:教师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样的目标分解会使得教师个体从每一个小目标完成的过程中,获得更多成功的工作经验,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榜样目标”是指教师将已取得成功的同事或同行作为自己奋斗努力的目标。榜样目标能够激发教师工作的信心和斗志。教师可以正确认识自身能力和榜样特征之间的相似性,特征相似性一般会增强榜样的影响力。即,榜样人物通过何种方式和途径获得了成功,对高校教师正确有效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有着正向的指导作用。同时,教师客观和正确地分析自身不足的来源,并在今后工作中努力改善,这都将有助于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和提升。(二)加强教学科研合作。研究表明,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会受到人际支持[7]、大学合作[8]、集体工作,以及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所产生的正向影响。高等院校在教师组织管理方面,需要充分重视教师的各种需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的合理要求,让教师工作满意度提高,使其愿意为所从事的教学科研甘于奉献,获得更高的自我效能感。高等院校在课程设置和课程组人员选择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教师能动性,采用新老教师协作方式,提高备课授课质量,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提高有效教学的质量,从而提高高校整体教学水平。高等院校需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进修访学机会[9],让教师走出校园,获得与高水平教学科研人员交流的机会,汲取多方面的经验,努力提升教师自身的科研学术水平,进而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使科研工作进入一个良性循环,从而提高高校整体科研水平。(三)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在全社会范围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受应有的社会声望,形成尊师重道的良好风尚。这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方面,也是不可或缺的条件。高校教师社会地位提升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荣誉感和自豪感,由此工作满意度获得提升,社会地位提升也会间接使教师更容易获得亲人的鼓励,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使教师更愿意为承担的新工作新任务而努力。因此,提高教师社会地位将会对提升有效教学质量和学术科研水平有重要的显著的正面影响。

五、结论

本文针对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两者密切相关,相辅相成。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工作满意度不仅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质量,而且影响着学生的学业能力成就,更重要的是影响着高校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本文根据所研究的结论,从设定适宜目标、加强教学科研合作和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三个方面入手,提出了教师自我效能感提升策略的建议。提升高校教师自我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是更好地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又一有效途径。我们目前和未来的研究重点是扩展本文研究的内容,以便了解和掌握高校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与有效教学科研发展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所有研究工作以验证“好教师是培养出来的,而不是天生的”这一结论。

作者:徐悦竹 王宇华 杨桂英 单位:1.哈尔滨工程大学 2.伊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