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表演教师教学策略之研究

时间:2022-05-05 03:19:19

声乐表演教师教学策略之研究

1、研究方法

根据研究性质,以质性研究为取向,借由直接观察个案中教师教学策略对学习者学习成效的影响,探究个案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应对方法。

2、研究情境与对象

个案教师背景为综合性大学音乐学院声乐教师,具有多年从教经历,个人业务水平良好,上课学生为本科三年级声乐表演专业,学习声乐四年。上课地点为其学校琴房,琴房周围噪音小,环境良好。

3、研究步骤

本研究利用Phillips评估量表对声乐教师教学策略的效果进行客观评估,笔者以观察员的身份全程进行观察,并针对具体情况勾选量表相关项目,在争得教师和学生的一致同意下全程录像,并与授课教师探讨每堂课之教学目标及如何运用教学策略达到目标,之后形成观察日志(本研究之观察日志主要记录教师针对学生问题给出的指导性语句,例如:第一个音很重要,找找咬苹果的感觉),为「研究结果与发现」部分提供依据。同时,为增加研究的信度与效度,邀请另外一位非观察员观看录像对量表相关项目进行勾选。整个研究历时一年(去除寒暑假),每隔四星期进行一次。

4、研究结果与发现

现针对量表结果结合观察日志对四个主要面向和部分具体考察项目具体说明。

4.1呼吸。此面向截取5个考察项目:自然吸气、深呼吸、呼吸浮浅、呼吸节奏、呼吸控制能力。根据量表结果显示:研究者和观察者认为学生在呼吸方面整体看表现良好,但在「呼吸节奏」研究者和观察者有意见不同,观察者勾选“没有达到”一项五次,研究者为两次。分析其原因,很有可能在于观察者是以录像的形式进行观察,没有亲临现场,导致对「呼吸节奏」这一考察项目在量表上的结果有分歧。为此,可重点考量观察日志结果,根据课堂观察日志显示:授课教师在解决学生呼吸方面问题时,多采取比喻的教学法,例如在解决深呼吸时提示学生采取闻花的感觉,常提及“采用慢慢吸入花香”,使学生领会深呼吸的感觉,但学生程度尚浅,授课教师并未对其呼吸的灵活性和强度有所要求,因此导致其「呼吸节奏」表现不十分理想。

4.2发声。此面向8个考察项目:高位置、低位置、喉音、滑音、支撑、咽部开启、舌头置前和舌头收缩。根据量表结果显示:研究者和观察者都认为学生的发声位置较高,十分理想,喉音较轻,打开良好,咽部开启和支撑能力尚可。可以说发声状态较健康理想。根据课堂观察日志显示:教师在指导学生处理发声高低位置时,要求学生把所有作用力都集中到额头上的一点,越高的音整身的作用力方向都是向下的。根据心理学家巴普洛夫的观点,此种教学法十分明显的融入了心理学当中的心理暗示,从观察量表的结果来看,教师采用此种心理教学法收到了较好成效。教师在针对喉咙问题和咽部问题时,采用“打哈欠”的比喻教学法,并针对具体情况,打哈欠的程度有不同要求,当学生出现打开过大而造成的僵硬时,授课教师便要求学生半打哈欠。

4.3共鸣。此面向选取6个考察项目:颤音、自然颤音、中声区平衡性、胸声、头声、鼻腔。根据量表结果显示:研究者和观察者意见略有分歧,在考察项目「自然颤音」上,研究者勾选“没有达到”一项7次,在这一考察项目上根据课堂观察日志显示,有关自然颤音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多采用示范教学法,收效略差。同时,该生共鸣情况整体看不够理想,研究者和观察者勾选“大致达到”一项过半。授课教师并未对共鸣有过多的要求,除范唱外,未变换教学方法。也未对胸腔、头腔和鼻腔共鸣做过多的强调。该授课教师个人认为,良好共鸣的产生,要建立在咽部机能、腹部机能以及整个共鸣肌肉群的机能成熟的前提下,同时还要伴有良好的放松状态和积极正向的歌唱信念。

4.4歌唱发音。此面向选取6个考察项目:母音(aou)、母音(ie)、辅音、圆滑音、卷舌音、尾音根据量表结果显示:对于母音(aou)一项,研究者和观察者勾选“达到”一项9次,说明该生母音发音情况良好,根据观察日志显示,授课教师在选取发生练习时,多选取母音“a”。经访谈,授课教师认为a母音有利于学生口咽腔的打开和放低喉位,且示范较多。其它辅音,圆滑音,和尾音的处理,教师未作过多要求。

本文作者:谭静欣工作单位:齐齐哈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