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师发展现状与路径

时间:2022-04-17 10:20:04

高职教师发展现状与路径

[摘要]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师发展存在的问题包括:生态位模糊,职业认同有待提高;普遍存在限制因子,综合素养尚需强化;囿于花盆效应,开放培育平台不够。因此,要坚持生态链法则,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明确角色定位;把握限制因子定律,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用好生态位原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有为有位;打破花盆效应,鼓励教师与外部资源互动,学习提升。

[关键词]教育生态学;高职院校;教师发展

教师是高职院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履行社会职能的主体,其水平高低直接影响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质量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高职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日益提升,高职教师发展也备受社会各界的关注,促进高职教师发展成为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可以为高职教师发展提供借鉴

(一)教育生态学理论的内涵。教育生态学源于西方,始于20世纪30年代,属于边缘性学科,基本内涵是用生态学的理论、方法研究教育规律,分析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教育生态学的概念由美国哥伦比亚师范学院院长劳伦斯•雷克明于1976年在《公共教育》一书中首次提出,之后不断发展完善。教育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限制因子定律。教育也存在类似于生态学领域的限制因子,任何一个因子发展不充分,都会对整个系统产生或大或小的负面影响,只有各个因子协调发展,才会使整个系统呈现最佳的发展态势。二是生态位原理。所谓生态位原理,就是个体在整体系统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和同类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教育生态系统中,个体通过竞争实现能量、资源的分配,生态位愈重叠,竞争愈激烈。三是生态链法则。教育生态链不同于自然界的食物链,强调的是教育系统的内部联系,教师个体之间、与学校之间、与学生之间都存在着千丝万缕的生态关系,需要用整体和全局的眼光去看待。四是花盆效应。花盆是一个半人工、半自然的小生态环境,空间有限,生态幅狭窄,生态阈值不大,一旦打破小生态环境,个体便会失去生存能力。强调封闭、半封闭的教育系统,不利于学习者的全面成长。(二)教育生态学理论对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的借鉴意义。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教育资源环境(教育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在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院校就是一个生态系统,教师则是这个生态系统的主要因子。教师各自站好生态位并在良性竞争中不断发展,可以促进整个生态系统即高职院校的稳健发展。高职院校的稳健发展,又可以为教师提供健康有序的生态环境,助力教师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因此,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研究高职教师的发展现状与路径,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与教师共同发展的双重价值。

二、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教师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生态位模糊,职业认同有待提高。一是工作压力大。作为高校教师,其工作任务主要有备课上课、科研创新等。但与普通高校教师相比,高职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基于职业教育内容的特殊性,高职教师不仅要搞好专业理论教学,还要做好技术技能培养;基于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高职教师不仅要精选教育内容,更要在课堂管控与增强教学吸引力上下功夫。因此,高职教师的工作压力更大。二是待遇总体不高。与相同区域的其他职业相比,高职教师的薪酬待遇有些偏低,与其辛苦程度不成正比。三是职业成就感偏低。高职学生普遍学习能力不强,自控能力偏弱,上课不认真听讲的现象时有发生,课堂效果达不到预期,教师的职业成就感自然不高。四是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有待提高。目前国家不断加大职业教育建设力度,职业教育获得了较好的发展,但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仍然不高,崇尚技能的社会风气仍未完全形成。由于上述原因,高职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够,职业定位不准,职业认同感普遍不高。(二)普遍存在限制因子,综合素养尚需强化。高职教师要想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养。一是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进行特色的课堂设计,优选教育教学方法,这是对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二是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熟悉所授专业的核心理论,了解该专业的发展方向,知晓该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内容与程度,这是对高职教师的专业能力要求;三是熟练的技术技能实践操作能力,能够切实解决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并将生产一线的岗位能力要求分解成教学要点,这是对高职教师的实践能力要求;四是良好的科研创新能力,能够结合教学需要开展专业理论研究、探索教学改革,结合行业企业一线需求搞好创新研发,这是对高职教师的研究能力要求;五是过硬的政治素养,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铭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历史责任,这是对高职教师的“红线性”要求。每一个高职教师都有优于他人的“看家本领”,但限制因子也客观存在,综合素养仍有待提升。(三)囿于花盆效应,开放培育平台不够。教师发展需要开放的平台,需要与外部各类生态资源互动,加强教育生态系统循环,增强教育生态环境适应性。但现实情况是,高职教师主要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娱自乐”,学习交流的实际效果不佳。究其原因,一是教师参与外出培训不积极。教育主管部门虽然积极推进国培、省培项目,但由于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课程协调难度大,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二是教师参加企业锻炼挂名的多,务实的少。国家积极倡导、引导、督导高职教师参加企业挂职锻炼,让教师了解行业一线的生产实际,努力缩小课堂教学与行业企业岗位能力实际需要的差距,但高职教师往往只是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里寻找合作企业,挂个名、盖个章,敷衍了事。由于缺乏开放的培育平台,高职教师自身的学习缺乏针对性,发展无法打破花盆效应,培养的人才更难以与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相匹配。

三、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的高职教师发展路径

(一)坚持生态链法则,提升教师职业认同,明确角色定位。1.提升职业认同,激发教师发展动力。职业认同是高职教师对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等所持有的看法,具体包括教师对高职教育本身的特点、社会职能和社会地位的理解,对从事高职教育应具备的综合素质的认识,教师个体乐于从事高职教育的意愿以及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实现自我满足的情感体验等。对高职教育的认同是高职教师情感最持久的源动力,可以激活其发展的内驱力。提高高职教师的职业认同,一是加强对教师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教育,通过身边优秀教师的言传身教、邀请外部专家开展报告会和座谈会等,做好榜样示范引领和正面教育引导工作,让广大高职教师树立职业教育理想,坚定职业教育信念,增强职业责任感;二是切实提高高职教师的福利待遇,让高职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让广大高职教师乐于从教,切实增强其职业幸福感;三是提高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让广大民众认识到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技术技能型人才对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切实增强高职教师的职业荣誉感。2.坚持系统思维,明确教师角色定位。高职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具体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传授、实践技能培养、职业道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通识教育等,为此设置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环节,安排了彼此联系、相辅相成的众多课程。这要求高职教师坚持全局的系统性思维,把握整个高职教育生态链,找准教师个体在整个生态链中的位置,充分发挥自身在整个系统中的应有作用,并不断努力提升,实现自主发展。(二)把握限制因子定律,提升教师综合素养,增强教育教学能力。1.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有机结合。一是切实增强高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高职教师要时刻关注并把握专业走向,了解经济转型发展、技术技能升级、科技创新进步给高职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挑战,准确掌握相关专业理论在行业企业一线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二是加强高职教师的实践实训。作为学生技术技能实践的指导者,高职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要熟练掌握操作要领,并在具体实践教学中做好技术技能分解,把握实践教学的重点、难点、突破点。概言之,高职教师必须朝着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与娴熟的实践技能有机结合的方向发展。2.高职院校与合作企业协同培育。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教师发展的重要平台。一是高职院校要鼓励教师走进企业,学习生产一线的实际技能和岗位能力要求,确保自身掌握的专业理论能够与实际生产需要对接。二是教师自身要主动作为,带着技术和项目进企业,通过在企业中的实际运用来检验理论的科学性与技能的实用性,从而不断调整提升。三是企业要有责任担当,为高职教师发展积极提供平台。积极接纳教师进企业,切实帮助教师上一线,从而真正实现院校与企业合作培育,促进教师快速发展。3.师德建设与专业素养齐头并进。教师的培养培训一般重在专业素养的提升,而往往忽视师德培育。2018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突出强调师德建设,要求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要实现师德建设与专业素养齐头并进,在做好教师专业素养培育的同时必须强化师德建设。为此,一要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党员教育、监督以及引导凝聚师生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好教师党员的模范辐射作用。二要加强政治理论体系教育,切实增强教师的政治理论水平。三要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推进师德建设日常化、规范化、科学化,引导教师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更好地担当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三)用好生态位原理,激发教师自我发展,有为有位。1.高标准引进,确保教师来源质量高,发展潜力大。一是提高教师准入标准,学历层次方面要设置最低门槛,科研方面要有良好的能力和优秀的成果,实践经验方面要有相应的行业企业从业经历,思想道德方面要确保“根红苗正”。二是建立教师招聘考核制度,设置笔试环节考核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设置实操环节了解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设置专家审核环节把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设置教学环节掌握教师的课堂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语言表达及师生互动能力等,同时还要将考核延伸到其原单位、毕业学校,了解其平时表现,考核其政治素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这样才能从源头上优化教师人才资源,让合适的优秀人才在高职教育生态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享受到更多的优质教育生态资源,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2.高标准考核,激发教师自主学习,实现自我超越。一是建立量化考核评价制度。通过量化打分,对教师的整体表现进行细化、量化处理,据此做好教师发展评价。二是构建多元、开放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要充分尊重教师发展的个体特征和差异性价值,依据不同发展期的教师实际情况设置差异化的考核评价标准,一方面有利于满足院校发展对教师的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认同考核评价结果,主动学习提高。三是用好考核评价结果。要把评价结果作为教师生态位界定的主要依据,让他们在合适的生态位上发挥好应有的作用,实现人尽其才。有为才能有位,引导教师正视现实生态位与理想生态位的差距,激发教师做好自我调整,实现自我发展。(四)打破花盆效应,鼓励教师与外部资源互动,学习提升。1.搭建平台,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培训。一是国家层面要发挥好引导、督导作用,制定政策,提供平台,让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有政策保障和平台支撑。二是高职院校层面积极鼓励,创造条件,给予外出学习的教师减免一定的工作量并提供经费支持,让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有时间保障和资金支持。三是教师自身积极响应,珍惜外出学习机会,确保学习培训的质量和效果。2.吸引外部资源,营造开放的学习环境。一方面,引进行业企业技术力量和资金支持,把企业生产型实训中心引进校园。依托高职院校资源,企业解决场地和员工问题;依托企业资源,院校解决技术和师生实训学习问题。另一方面引进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发挥技术引领和辐射作用。同时,邀请职业教育专家进校园,通过专家报告、讲座、座谈会等形式,让教师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智慧。3.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优化教师教育生态环境。高职院校要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教师交流互动机会。一是通过课堂实现交流互动。要定期举行“观摩课”“研讨课”“公开课”等,以课堂为平台增进交流,共同发展进步。二是通过主题教研活动加强交流互动,教研活动的安排要主题明确,要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1]高涵,周明星.教育生态学的历史演进与学科定位[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93-96.

[2]曹盛华.论教育生态学理论及其实践意义[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108-110.

[3]曹振国.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高职院校教师发展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9(1):96-99.

作者:罗雯怡 单位: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