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多维教学模式研究

时间:2022-11-18 04:41:23

高职院校多维教学模式研究

在互联网及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下,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在教育教学领域,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衍生出了颇具规模化、个性化,连通性更强的新教学思路[1],对传统课堂进行了时空上的最大拓展,甚至是颠覆性的改变,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融合,实现了线上线下并行,贯穿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实现面对面同步教学与网络虚拟环境下异步教学相辅相成的多维混搭教学模式。这些年来不断涌现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模式,成为大中小学校探索与实践的依据。如面向大众的开放式慕课(MOOC)、小规模封闭式学习形式的私播课(SPOC)、全景式教育(RanoramaticEducation)、基于微课、慕课等网络资源的翻转课堂(FlipedClassroom)等,成为“互联网+”时代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形式和方向[2]。笔者所在的学校近年来一直鼓励教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在线资源,将单一的课堂教学拓展为课外的丰富教学形式,同时也能参与在线资源的建设。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学生利用好课后的碎片化时间,巩固课堂知识,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教师保持良性的互动,改变以往出了教室学生就见不着教师的局面,促进师生交流的常态化;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教师方便地开展课堂内外教学,多种教学手段并举,随时随地掌握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并能针对性地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更好地、更有延续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1“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在当前“互联网+”和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多维教学模式的实现具有了完备的技术条件,但是作为这种模式下的主体行为人—教师和学生,依然存在许多需要面对和解决的困难和挑战。因此,目前很多高校的多维教学模式还处于摸索和实践的初级阶段。1.1当代大学生主观能动性不够 信息素养欠缺。有研究表明,单纯的基于互联网的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明显的优势和效果,因为其优势有赖于学生的有效互动、合作学习[3]。对于大学生,面对稍显枯燥的专业课堂学习,自控力差的学生会显得学习积极性不高,缺乏主观能动性,学习效率低下[4]。虽然在主观意识中也有学习的需求,但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时会停滞不前,不愿意再钻研和深入学习,或者不愿意或畏惧向教师提问;需要使用网络时,有些学生又缺乏信息检索、判断、分析和运用的基本信息素养和能力,再加上网剧、游戏、社交软件等的诱惑,使这些学生更无法有效地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此外,课外时间段,没有了教师的监督,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自觉意识可能更为薄弱,会造成在线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1.2不同领域教师对网络媒体教学接受度不同 积极性有待提高。新形势下的多维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学生成为课程学习的主角。但这不是说教师的工作量就会减少。相反,作为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掌握互联网技术,理解网络原理,熟练操作计算机、手机等终端设备,这对非计算机专业领域的教师而言不得不说是一项挑战。同时,教师需要更好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除了准备课堂讲授内容,更需要将知识点分解,分步分期地有序到线上平台,合理安排进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回答学生的提问,与学生在虚拟世界里进行交互,这都在无形中增加了很多额外的工作量,占据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而学校配套的激励机制和制度保障往往不够健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师对网络在线教学改革的实施积极性不高。

2多维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高职学生学制较短,除了要掌握必要的专业知识外,更加需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所以需要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之外,增加对学生的学习督促和辅导,但是大学校园一贯松散的教学管理与状态无法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有效的教与学的桥梁。而“互联网+”时代下的多维教学模式,正好提供了除QQ、微信之外更理想的线上平台。高校教学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政府和学校的支持。党的报告中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改革的重中之重。在政府政策等的引导下,笔者所在的学校也广泛开展了教育改革和课程建设等工作,鼓励和支持在校教师尝试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改革,以期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高质量要求。笔者在多年的专业教学过程中,也经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多媒体/网络教学、SPOC等多种教学模式,无论哪种模式,笔者都努力尝试让课程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课程知识,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投入学习中,领悟和体验到知识的乐趣。2.1建设在线课程平台。 开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全方位教学在校院系的支持下,2015年以来,学院与上海尚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订制了多门线上专业课程。笔者在教授移动专业的Android相关核心课程过程中,将该平台的资源穿插在课中和课后:课中以规模较小的知识点实验训练为主,加深学生对重点难点的认识和理解,难度适中;课后分小组按模块分任务训练为主,在巩固知识点的同时,使其学会融会贯通地应用,培养学生开发项目的工程化思维方式。同时学校引入超星网络课程教学平台—泛雅。截至目前,该平台有近千门慕课,近500所高校教师使用该平台,除了PC端,自2016年起,超星提供移动学习终端App—学习通,真正实现了师生随时随地跨时空的无缝教与学。笔者于2017年申请“Android系统基础应用开发”的在线课程建设项目,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该平台,开展贯穿课前、课中、课后的全过程教学,让学生收获了一种全新的教学体验,受益匪浅。首先,课程知识点分解成PowerPoint与微视频,上传至平台,由学生在课前完成预习,并能够带着疑问与困惑进入课堂,在教师课堂讲授与答疑后,课下可以回看PowerPoint和视频,巩固所学;其次,每次课堂讲授后,辅以课后在线作业,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或者手机端“学习通”完成答题,客观题做完即可看到成绩,主观题则由学生提交后由教师随时随地在线批改;第三,单元测试环节,每完成一个阶段的教学,就进行在线单元测试,综合考核学生对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将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料均上传至平台,学生可以随时下载。2.2完善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与反馈机制 。建立合理的考核标准传统的教学一般是采取课堂考勤、回答问题等日常表现与期末综合卷面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并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为主,这类似于应试教育,容易让学生觉得只要考试前将复习资料好好背诵记忆就能取得好成绩,而不利于专业能力培养和技能训练的目标达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更应该注重平时考核,这不仅包括传统的出勤率、回答问题等,更要建设有效的课堂监督体系,建立师生交流群,及时反馈学生对课堂的意见和想法;笔者与多位教师形成课程组,定期交流讨论,总结教学经验,互通有无,多方位了解每位教师的教学需求,完善线下教学内容和线上展示平台;更要建立课程教学质量的全程监控与反馈机制,帮助任课教师把握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多维教学模式实现的线上线下教学正是帮助教师建立完善的质量监控和反馈机制的好平台。在尚强科技的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上,能以数据和图表的形式将学生的综合表现呈现出来,包括学生的出勤情况,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活动参与度,学生表现,成绩汇总等;超星泛雅平台则提供了多达13项考核标准,主要包括作业、课堂互动、签到、课程视频、章节测验、访问数、讨论、考试等,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的考核点,教师可以自主设置或修改比例和计算标准,结果以数据和图表的形式进行反馈。借助泛雅平台,教师可以看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报告,每一道题目的得分情况,可以随时查阅班级课堂报告(包含签到情况、课堂表现、问卷调查、作业得分、主题讨论等),如图1所示;学情统计(包含作业/测验详情、签到率统计、视频平均完成率、访问量详情、讨论区详情等),如图2、图3所示;成绩统计(包含学生成绩排名、班级得分比例图表等),如图4所示。平台最终生成的成绩统计表更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该成绩也是任课教师进行过程性考核的主要参考依据,是课程最终成绩的主要组成部分。正是基于这样完善的考核标准和监督机制,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制造了无形的压力和动力,促使其更积极地投入课程学习中,自然而然地,知识也在这一过程中融入了学生的头脑。2.3辅以项目训练下的兴趣培养和拓展训练。2018年4月,笔者申请校级教改项目“研究性课程”,以项目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完成一种基于Android系统的移动软件的研发。在项目完成的过程中,对有些课程教学中没有涉及的知识和技术,笔者以拓展知识的形式少量穿插放置在教学平台上,帮助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拓宽知识面,促进独立思考和实践训练,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自我定位、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能力,培养其职业发展潜力等目标。同时也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比赛或考证,以赛促学、以证督学,帮助他们获得专业上的成就感和荣誉感。

3当今教育大背景下的多维教学模式思考

从多个平台反馈的数据和图表中也能发现一些不足,学生总评成绩成两极分化趋势。积极性高、频繁参与线上教学活动的学生各项均能达到高分,课程教学效果显著;但也有个别学生参与度不高,尤其是有效互动少,得分偏低,还需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加强督促和引导。总体而言,利用信息技术将“互联网+”形势下的多种线上平台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已成为当今高校全新的教学模式。笔者希望在不断的实践改革过程中,能寻找到有效途径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改善课程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实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作者:赵敏涯 常源 王敏 华英 赵宝平 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计算机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