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时间:2022-10-30 11:34:56

探究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摘要:面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凸显重要,通过研究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变化,结合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发展现状,总结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容,以促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和实施。

关键词:内部控制制度;岗位分工;控制环境;风险防范;监督

在现代激烈市场竞争下,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企业如何求生存、求发展、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目标,是企业面临的永恒主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对于企业内部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企业通过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与措施,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实现企业的经营效益,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促进企业的现展,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情况如何,如何加强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我们从内部控制的发展开始进行研究和探讨。

一、内部控制制度的发展

内部控制的运营和管理是科学管理发展的必然产物,内部控制制度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五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内部牵制阶段,内部控制主要目的是保证财产物资安全和会计记录真实,采取了岗位分离和相互牵制的手段,使任何一个人和部门都不能独立控制会计账目。但是此阶段只是内部牵制的简单运用,没有意识到整体性。

(二)第二阶段内部控制系统阶段,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涉及到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人员素质、业务处理程序、内部审计等方面,管理控制成为内部控制重要组成部分。

(三)第三阶段内部控制结构阶段,内部控制分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三个要素。在这个阶段人们认识到控制环境的重要性,董事会、管理层、员工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和行为,是建立内部控制的基础和保障,另外人们意识到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在实践中是一体的,是相互联系的,内部控制理论又有了一次飞跃发展。

(四)第四阶段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内部控制分为五个因素,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个阶段内部控制的主要变化是关注商业和经营环境的变化、扩充经营和报告目标、将五个要素提炼成五项原则、补充了经营、合规、新增非财务报告目标的方法和实例。

(五)第五个阶段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阶段,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包括八个部分,提出了将战略目标、运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目标,纳入内部控制体系。在这个阶段提出了战略目标的同时还报告的范围,内容上增加了目标制定、风险识别、风险应对三个管理要素,提出了风险偏好和风险容忍度的新概念,风险组合观的新观念。

从企业内部控制的发展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范围不断扩大,涉及到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经过多年的完善和实践,一方面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理念被世界上许多企业采用,并运用于实践,是任何国家和组织实现其特定目标,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和权力制衡手段,另一方面,内部控制建立在内外部环境基础上,不同的环境,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内部控制制度又有自己独特的背景和表现形式。因此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既要借鉴西方国家内部控制理论研究方法,还要关注我国内部控制现状,选择性的借鉴,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策略。

二、企业内部控制现存问题

我国内部控制起步较晚,在内部控制的建设中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现将所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下:

(一)内部控制思想观念落后,形同虚设

企业内部控制是全员的、全面的、多元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管理。全员控制是指企业人人都是控制者,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而在企业管理中,很多员工都认为企业的好坏、发展都是董事长、经理的事情,缺乏参与企业管理的观念。而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内部控制缺乏有效认识,无法对企业员工的素质、技能进行有效的岗位配置,以致一人多岗,岗位界定模糊,降低了相互制约的功能,出现管理上的漏洞,不能充分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还有的企业管理者,只重视生产建设,忽视企业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形同虚设,降低了企业各项机能的有效运转。

(二)权力过于集中,不能形成有效监督

企业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不合理,内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很多企业重视自上而下的监督,忽视自下而上的监督,重视建章立制,忽视监督机制,很多领导人不重视内部监督和内部审计,搞“一言堂”、“一支笔”,导致审批流程不规范,审批权限不明确,监督机构缺乏独立性,权力过于集中而得不到有效监督,是各种腐败现象产生蔓延的重要原因。

(三)部门之间缺乏有效内部沟通机制

随着网络的应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企业内部虽然不断加强对内部沟通机制的建设,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但是,目前仍然有部分企业存在内部沟通机制、反馈机制及信息透明化等方面的问题,造成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交流缺失,导致企业内部之间无法产生及时、有效的信息。

(四)缺乏风险意识,控制风险不到位

风险是对企业实现控制目标产生负面影响的不确定因素,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会面临政策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筹资风险、财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团队风险,这些风险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造成严重的威胁、甚至是灭顶之灾,而某些企业缺乏对风险的正确认识和有力的防控手段,风险意识淡漠,在岗位设置、权责分配方面界限模糊,经常一个人办理了采购、付款、入库的整个流程,这样的流程容易产生舞弊,降低企业承当风险的程度和能力。

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内容

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的建立和实施,能够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保证资产安全、保证财务信息质量、务实审计基础、促进企业提高经营效率,企业应结合自身的现状,进行全面的自我调整,因此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至关重要。

(一)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增强全员内控意识

企业应当根据《内控基本规范》建立内控体系,根据相关规定,制定符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制定相关制度、文件,设立相关岗位,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监事会、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成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同时企业领导应重视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内容的培训和讲座,了解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提高法律意识,使员工增强内部控制观念,内部控制全员参与人人有责,构建良好企业文化,内部控制环境。

(二)加强岗位分工控制,提高审计监督质量

细化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不相容岗位

分工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写明岗位工作职责,权限,操作流程,制定业务流程图,在业务流程中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痕迹,以及各部门之间相互传递哪些原始凭证,再由会计部门对原始凭证进行分类汇总,对企业经济业务记录。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不仅对企业财务报告进行审计,还要对其他业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借鉴外部审计机构的力量,开展独立审计,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估,对会计报告进行审计,强化控制,规范会计核算。

(三)加强风险意识,建立有效风险评估体系

企业应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全面系统收集相关信息,结合实际情况,权衡风险与收益,有效避免或降低对企业的不利影响。抓住业务流程中容易发生错误和舞弊的关键点,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评估、识别、分析和排序,确定企业风险承受能力,调整企业经营战略,采取必要风险防范与应对措施,将风险降低在企业可控制和操作的范围之内。

(四)加强沟通机制建设,提高整体运营效率

外企和新兴企业更加重视内部沟通机制的建立,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模式对应着企业管理沟通文化网络,传统模式自上而下高度集权,阻碍问题的沟通,现代企业更重视企业文化氛围的建设,从管制到服务并重,尊重重视员工,建立自下而上的横向沟通,沟通方式多样化、机制化、信息化,加强各岗位员工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加强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沟通,加强决策者与员工之间的沟通,开辟畅通渠道,使得内部组织体系认识到自身的职责、业务、目标,明确提升方向,信息共享,信息流动无障碍,发挥组织体系最高效能,提高整体运营效率。幸福是棵树,合规是沃土,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长期的,不断调整的,我们要心中有制度,行动看制度,按规章办事,按流程办事,不断提高全体员工风险防范意识,提高尊章守纪的自觉性。

作者:孙丽 单位:天津商务职业学院会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