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8:16:29

探究

探究范文篇1

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要会学习会思考会探索,这一思想,必须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要落实到具体学习行为中,防止由于方法不科学而受挫。对于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要有不同的方法。要结合探究学习的5个要素,把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归纳设计成不同的模式化的学习流程,让学生明白按什么样的流程进行探究学习是科学有效的。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技巧、规律,增强他们耐挫和抗挫的能力。

二、既要放手也要引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探究性教学中提倡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这种放手绝对不是放羊。放羊式教学必然会导致大面积学生的学习受挫。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做好指导者和帮助者,及时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并在恰当的时候给受挫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

三、兼顾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个体能力水平与整体的差距,使之和谐发展。受挫的往往是少数,且是学能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多予关注。在分组安排上要科学搭配,以优带差,以优促差,达到“1+1>2”的目的。探究学习时,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都能按要求进入探究学习状态,通过探究学习,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对于学习中思维反应慢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不设置过多过高的学习壁垒。有些学习任务对于“后悟”的学生可适当放宽时间界限,并给予适当的知识铺垫,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探究任务,从而实现了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积极调控,防止优生侵占差生的学习资源,防止优生干扰差生的学习,防止优生剥夺差生体验过程的越俎代庖等现象的发生。

四、激发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范文篇2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力度。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也能在实践中加强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探究活动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激励、共同发展。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探究性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的背后,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在发生较大改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极大地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落实探究性教学,是促进教学活动进步的重中之重。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学科特点为基础,开展探究性活动

(1)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文章是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只有明确阅读文章的特点与重要性,组织学生与阅读文章进行互动交流,才能让探究活动得到有效开展。语文学科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体验,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开展。一些学生选择大声朗读,一些学生选择默读,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方式。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自由,有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升。(2)应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高中学生具有相对完善的思维能力,探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思维方式多种多样,而发散性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得以提高。比如,在讲解《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现在的荷塘月色场景进行想象,将两者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探究性学习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情境。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中的重难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与讨论,同时,为学生播放一段节奏较为紧凑且旋律紧张的曲目,给学生渲染探究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调,提出更为贴切的问题,提高探究效果。

3.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开展探究性活动

探究范文篇3

1.产生新探究教学模式的背景

中国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侧重理论知识的讲解以及练习题的练习和解答。教师是是课堂的中心,教材是载体,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体。学生被强迫进行机械式的接受课本上以及教师传授的知识,死记硬背,不能够充分地理解。在新一轮课改的浪潮下,创新教育成为主旋律,而“科学探究”正是创新教育的关键。布鲁纳曾说过“认识是一个过程,不是一种产品”。在课改的进程中指出,在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中,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技能的培训,更应该注重学生一种终身学习的愿望,以及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从自然现象到物理真理的神奇感觉,从生活简单到物理实践的认知过程。

2.探究性教学模式的现状

从近代开始探究式教学就已经在教育的道路上初露头角,20世纪初杜威(美国教育家)就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在20世纪90年代,两部具有纲领性的文献在美国发表,分别是《2061年计划》和《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在这两部文献中都强调探究教学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从20世纪初期我国才开始进行研究科学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以及优点,开始正式步入探究式教学的长河中。以陶行知先生为代表提出“生活中心,互教互学”、“教学做合一”等重要教育思想,并强调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从生活出发,做到源于生活,符合日常。提出了“生活教育”“生活教学”等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陆续开展科学探究性教学,抽调出一些地区进行试点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果。1997年张熊飞教授将探究学习在全国全面推广,形成了“诱导探究学科教学论”。1999年上海科教普及所提出“研究性学习”。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从而获得结果。

二、如何在初中课堂有效地实施科学探究

1.创设课堂情景,生成问题

创设有利于问题生成的教学情境是引导学生探究的必由之路,而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离不开授课教师的精心布置,教师需要依照当天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状况选择适当的题材进行有目的的情景创作,让学生能够从中或取代探究的目标以及内容。因此,选择合适的课堂情境就成为关键,应该结合学生现阶段所掌握的知识,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学生们大致的心理状态,从而设置面向全体学生的情景。在探究型课堂中,教学情境是教师与学生进行沟通桥梁;使问题得以提出的沃土;是激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钥匙;也是进行科学探究教学的目的。一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再现真实情境;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表达情景;与之前的情景进行相连接,根据以往使用过的情景重新建立新的情景。

2.根据日常生活对问题进行大胆猜想,提出假设

在探究型课堂教学中所生成的新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现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引导,让学生提出相应的假设,从而进行探究。整个过程既简单又复杂,在该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放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放松、民主的氛围可以使学生们敢想、敢表达;要保证学生的“天马行空”的想法不至于偏离原定的目标,还应拓展学生的开阔思维。而且教师切忌教师不要对学生在猜想过程中提出的假设做出立刻否定,或者评价,要积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在进行探究性教学时,学生们对问题提出的假设是至关重要的。要做到帮助学生在猜想中提出富有挑战性、实践性、可验证性的猜测确定探讨目标,分组进行实验,从而展开探究性教学,而不是否定他们的思想。

3.进行科学探究方法的策略

教师进行科学探究首先就要掌握正确的探究方法,只有正确使用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初中的物理教学中基础科学探究方法有:“等效替代法”、“推理法”、“转换法”、“建模法”等几个有效的探究方法。同时可以用一些仿真课件进行课堂实验。通过这些个方法教材内容相结合进行课堂探究教育才能更好的给学生们阐述知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动手的能力。例如:(1)在研究“摩擦力的决定因素”时,可以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研究。据现有的教学道具让学生们分成小组测试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有关,还是与接触面性质有关,进行与之相类似的分组探究性实验教学。(2)在研究“串联”“并联”时就可以用转换法。在利用原有的仿真课件让学生们连接成完整的环路,进行串,并联转换,从而达到更好的区分串,并联。(3)在研究“小孔成像”时利用建模法让同学们自己制作一个小孔进行呈像,在利用仿真教具与之对比。总之在进行探究教学时一定要结合现有仿真教具再加以设置情景,让同学们能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完成物理的学习。

三、结论

探究范文篇4

一、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必要性

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初中物理教学取得了多方面的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多媒体教学得到广泛应用,课堂教学更加生动逼真。伴随教材的改革、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更重视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同时还应看到,物理课程也存在着急需突破的教学“瓶颈”: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并不明显,例如有的学生对物理课程的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学生对物理实验表现不积极,认为实验只是对教材内容的模仿操作,缺乏新意。因此,探究式教学的实施不仅是必要的,也是非常迫切的。初中物理是学生物理课程学习的起步阶段,甚至对学生今后的长期学习都会产生启蒙影响。教师应当通过探究式教学,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体现学生在物理知识探索、实验研究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带领下,逐渐学会自己阅读、观察、实验和思考,并主动发问,真正在探究的过程中理解物理学的原理。

二、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应把握的要点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应注意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关注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对感兴趣的内容愿意主动投入精力。所以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应用首先要注意把握学生的兴趣焦点,并善于挖掘物理知识和学生兴趣的结合点,进而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带领学生探究物理原理。例如,光学知识比较抽象,但学生对光学变化的不同效果却容易产生兴趣,教师如果从实践现象出发,用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再回归理论分析,也会取得深入浅出的教学效果。

第二,关注学生的主动性。探究式教学实质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教师带领学生探究,二是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的指导是基础,学生需要在此过程中学会自主探究,并利用课上和课下的时间主动投入到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因此,教师关键是要教授学生探究的思路和方法,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物理知识的学习讲求活学活用,无论是电路的设计与连接,还是力学的相互作用,都不是纸上谈兵,学生只有学会自主探究,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意识,才能取得真正的收获。

第三,关注对学生的激励。探究式教学的实施需要一种动力的支撑,对学生来说,获得教师的肯定和激励是他们热切盼望的,每个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视角和兴趣,教师的帮助和鼓励有助于学生克服学习困难,重新认识自我,进而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遵循兴趣、主动性、激励的方向指引,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应着力推进以下策略:

第一,将抽象的理论寓于生动的情境。理论知识讲解是教学的基础工作,但理论知识具有抽象性,教师应当营造物理知识的应用环境,使学生融入情境之中,然后再带领学生探究其中的奥秘。因此,在每一章节知识讲解前,教师应广泛搜集学生感兴趣的视频资料,设计饶有趣味的实验。例如,学生刚刚进入声学的学习时,教师可引用宠物店吸引宠物的销售策略,通过播放人无法听到、但动物却能听到的声音频率,吸引动物前来宠物店,让学生感受到声音的无形力量,认识振动“频率”的内涵;或是选取不同乐器的声音,引导学生如何辨别“声色”。这种情境创设的方式是探究式教学的贯穿线索,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关键。

第二,设计丰富多彩的主题实验。初中物理在每一章节都安排了相应的实验内容,但教师在实验课程的安排上应打破传统的模拟操作,以主题实验的方式给予学生实践自主探究的机会。主题实验教学可采取分组的方式,由教师将班级内学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承担一项主题实验任务,教师提出实验问题及实验要求,包括准备实验器材、观察并记录实验过程、小组成员总结实验结论等。例如,在质量和密度实验中,教师可提出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测量糖块的密度等具有启发式的实验主题,然后小组成员展开系统的探究活动。实验结束后,每个小组成员可上台演示实验过程,讲述实验心得,再由教师进行相应的指导。

第三,加强物理文化对学生的熏陶。物理文化实质已经融入在教材之中,只不过文化的“浓度”不够鲜明。但物理文化对学生启发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学生经过物理文化的熏陶,会进一步增强探究意识,深刻体会探究学习带给自己的收获。物理文化既包括客观的物理研究实验器具,也包括物理学家个人的思想情感、意志品质等。教师可在每章节的讲述中增加对物理学家的背景介绍,将物理学原理的发现寓于其中,或是介绍物理仪器的发明历程,使学生认识物理学的浩瀚历史。例如,牛顿对力学的研究历程,阿基米德所处的历史环境等,都有助于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应借此机会激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物理学习素养。

第四,以开放式教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新课程改革非常重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每个学生的天生特质不同,对学习也会产生不同的爱好和倾向。教师在物理课程的教学中不能忽视学生的个性特征,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激励学生对感兴趣的物理知识进行深入探究,收获探究成功的喜悦。例如,有的学生对焦距成像颇感兴趣,有的学生热衷研究浮力,教师要针对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给予科学的激励和引导,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

探究范文篇5

[关健词]综合探究课案例描述教学反思

一、案例背景

《来自家乡的报告》是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探究课。每次上综合探究课,我都觉得有心理压力,开展综合探究活动的时候,总觉得自己活动设计得很精彩,问题设计好像也能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但是一节课下来学生的热情往往不高,甚至有时课堂里出现大多数学生冷眼旁观的现象,最后导致探究活动无法顺利开展下去,只得教师自己唱完“独角戏”。如何上好综合探究课,探究从哪里开始,该让学生探究什么才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该怎样开展探究活动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在探究活动中又该如何处理好教师与学生

的关系,这是上好综合探究课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你会描述自己的家乡吗?

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你能向老师和同学描述一下你的家乡吗?给大家一分钟时间准备。

生:我的家乡在南雁,那里山清水秀,是浙南地区著名的风景旅游胜地,有东南屏障、会文书院、仙姑洞等风景名胜。

生:我的家乡在水头镇,这里是全国著名的皮革生产基地,这里气候温暖湿润,人们勤劳能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水头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出现了一些知名企业,如:虎豪集团、方方集团等。

生:我的家乡在凤卧,这里是革命老区,人们勤劳朴实,这几年人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兴办了红色旅游业和农家特色餐饮业,带动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

(家乡,这是一个学生较熟悉的生活区域,由于学生来自水头周边不同的地区,即使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学生,观察家乡的角度和眼光也不会一模一样,所以学生都有话好讲,参与度很高。很明显,从这样一个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设置一个人人都能讲的情境,找到了综合探究的切入口,我们的探究也就从这里开始.)

师:请大家说一说,这些同学都是从哪些方面来描绘家乡的呢?

生:地理位置、气候特点。

生:经济发展、教育成就。

生:名胜古迹、主要的物产等。

师:我们再来看一段有关家乡的音像材料,并思考这段材料是从哪些方面描绘家乡的?其中哪些方面的描绘是与刚才这些同学是一致的?还有哪些方面是同学们没有想到的呢?

(播放关于介绍家乡的一段录像,学生观看录像后作比较,教师适时引导。)

归纳:师生共同小结并板书

描绘自已的家乡,调查自己的家乡,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我的家乡

基本自然地理特点:如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等。

经济特点:如主要的物产和分布。

人文特点:如历史变革、名胜古迹、著名人物、教育科技等。

家乡的变化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其他。

(通过对比、分析、归纳,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描绘自己的家乡,调查自己的家乡要从哪几方面着手,这为后面写调查报告打下了基础。)

片段二:你爱你的家乡吗?

师:刚才我们都描述了自己的家乡,那你爱你的家乡吗?你能表达一下你对家乡的爱吗?

(教师让学生事先准备赞美家乡的方式和手段。可以用古诗来歌颂,可以用现代诗来表达,也可以自己创作,可以用歌声来抒发,可以用自创作品来表达。赞美的内容根据家乡的特点加以选择,或美丽的山水、或丰富的物产、或发达的经济、或兴旺的教育、或便利的交通等。)

生:我爱我的家乡南雁,我借用一首古诗来表达我对家乡的爱。游南雁荡

唐薛正明

遐僻山深自晦明,

峨峨千态画难成。

半空高挂龙湫瀑,

万仞宏开金石城。

日射岚光轻锁黛,

泉飞竹径细鸣筝。

隐山无路停骖问,

拂拂清风两腋生。

生:我爱我的家乡水头,我想用自己拍摄的一组照片来表达我对家乡的爱。

(学生展示的照片有:东川步行街鳞次栉比的服装店、二中路的热闹繁华、皮革市场的忙碌等等。)

生:我想用自创的一幅画来来表达我对家乡凤卧的爱。

(学生展示作品《凤卧的早晨》)

生:我在这里用自己写的一篇散文《我爱你——小南》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爱。

(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诵着)(通过这一环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师:你们是否有听过徐沛东作曲的《我热恋的故乡》,在这首歌里,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真挚而执着的爱。下面我们就一起欣赏。(听着这首热情激昂的歌,同学们那种原有的爱乡之情更是高涨,会唱的不会唱的,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唱啊唱……,再一次使学生的心贴近课堂更为下面探讨“你能为家乡做些什么”埋下了伏笔。)

片段三:你能为家乡做些什么?

(教师用多媒体放映大学生学成以后参加家乡建设,某些知名的企业家报答家乡的事例。)

师:这些事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们要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美好。

师:作为中学生,为了把我们的家乡建设得更美好,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

生:现在努力学好科学知识,将来用自己的所学去为家乡建设服务。

生:爱护家乡的一草一木,保护家乡的环境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垃圾。

生:进行环保卫生宣传活动,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自觉性,从而建设整洁美丽的家乡。

生:我们可以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给家乡的政府提意见、建议。

师:就我们水头镇你觉得可以针对本镇的哪些问题提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学生分组交流讨论)

生:我们认为本镇目前存在的最严重的是环境污染问题,尤其是水污染,污染源是制皮厂的污水排放。所以我们要给政府提的建议是:依法治理环境问题,严禁制皮厂的污水排放,政府加强监督管理,对乱排放污水的制皮厂给予罚款,停顿治理甚至关闭。

生:我们觉得本镇人们环保意识较差,随地吐痰、随手扔垃圾、乱排放生活污水……。我们觉得政府应大力加强有关环境保护的宣传,提高本镇人民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此外还应在社区、街道、公共场所多设置醒目的垃圾桶。

生:我们认为本镇人民素质有待提高,粗话连篇、打架斗殴、随地小便、随便插队现象时有出现。我们认为政府应加强文化宣传活动,多开展有益于群众身心的文化娱乐活动……,从而提高本镇公民的素质。

……

(这一板块的内容是在前两个板块对家乡作介绍和赞美的基础上,提升到“行动”的高度。这样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社会学科的生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努力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社会主人公精神。)

片段四:“存盘”——我的家乡

师:经过前面三个板块的探讨活动,同学们对自己的的家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了完成“综合探究”,现在我们要以书面的形式把前面的探究成果保存下来。要求:

(1)与前面赞美家乡可以用多种方法一样,“存盘”可以用多种形式,如写散文、材料详实的调查报告,或图文并茂的绘画作品。

(2)报告可以是综合性的,全面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农业特色、工业状况、旅游教育等,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侧面做一个专题报告。

(3)给自己的劳动成果取一个名字。可以根据内容的侧重点来定,如《可爱的家乡》《富饶的家乡》等,也可以用家乡的名字来取,如《我的家乡——水头》《南雁是我可爱的家乡》等。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表达能力的限制,在让学生整理调查报告的时候,教师考虑到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差异,没有给学生规定调查报告的某种形式,也不一定要学生参照教材上“小陈的经验”,这样可以让学生放开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能力。)

三、教学反思

上完《来自家乡的报告》这堂综合探究课,从学生那发亮的不同于平常的眼睛就可知道这堂课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堂课给我的启示是:

1.上综合探究课要联系实际把握好综合探究的切入口。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在寻找综合探究学习的切入口时应该先考虑学生关心什么,对什么感兴趣,要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话题要来自于自然和社会生活,要与学生的生活相关,反映学生认为有意义的生活、自然、社会现象,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的需要,更要关注来自学生的课题,关注他们的兴趣、经验,以及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共鸣,就会主动地进入探究阶段。

探究范文篇6

简介: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

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之浅见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心理特征、好奇心、学生主体。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应该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对几年教学过程的总结,我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1.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1.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前我们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1.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1.5、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6、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物理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2.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2.2、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2.3、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2.4、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2.5、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1、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还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安排适当的由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2、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的好问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3、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心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3.4、科学探究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物理报》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2、刘炳升主编.《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2005年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4、查有梁主编,《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摘要:本文是笔者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特别是在新课改之后就如何培养学生探究物理问题,解决物理问题和培养学生学习现代科技正确方法和兴趣的一些体会与看法。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心理特征、好奇心、学生主体。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探究式教学应该是: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知识,探究自然规律的重要形式和手段,是培养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思考并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1、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几个基本特征对几年教学过程的总结,我认为探究式课堂教学应具备以下基本特征:1.1、问题情境特征问题与疑问是探究式学习的起点,也是探究式学习的一个基本特征。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努力创设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时,教师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冬天原野里的大雾,房屋上的白霜,西藏的雪山,树枝上的冰凌;展示春天到来时,冰雪融化成水;展示火炉烧水时水壶上冒出白气,茶杯上的白气遇冷变成小水滴等现象。创设出“雾、霜、雪、冰是怎样形成的”“水为何会变成白气”“白气又为何会变成水滴”等一系列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产生疑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创设物理问题情境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良好开端。1.2、思维开放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发现问题,研究探索,从而获取知识和技能的一种学习形式。探究式学习关注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果,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主动探索问题结果的过程,关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和途径。因此,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具有思维开放特征,所有问题应启迪学生充分思考,必须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例如,教学“研究怎样利用磁场获得电流”时,我们启发和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学生提出:感应电流的有无与磁场强弱有关,与磁场方向有关,与电路是否闭合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与闭合电路在磁场中的面积大小有关,与闭合电路的部分导体在磁场中运动的快慢和方向有关,等等。在判断猜想正确与否的途径上,学生提出了做实验、读课本、查资料、问老师等多种方法。整个学习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具有开放性。1.3、实践探索特征实践是探究式学习的灵魂。实施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加强实践探索活动,让学生围绕研究的问题,在实验、观察、统计、读书、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访问、调查、分析现象和数据等大量实践、探索活动中,丰富感性认识,训练、提高实践能力。加强实践探索活动,一是要组织做好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验前我们不是先公开结论,而是指导学生在做好实验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结论;二是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三是要重视引导学生掌握查阅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等方法。1.4、学生主体特征探究式学习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创造性人才为目的。因此,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必须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主体特征,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独立思考,自主实践,主动学习。例如,在“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先猜想影响因素,再设计检验方式和途径,然后进行实践(实验)检验,最后写出研究报告。学生提出了温度、空气湿度、气候、液体表面积、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液体的质量、体积都能影响液体蒸发的快慢等许多猜想,做了“比较一杯开水和一杯冷水蒸发”“比较用电吹风吹和不吹的两杯水的蒸发”“比较一杯水和一桶水的蒸发”等大量实验,查阅了管道输水、动物散热等大量资料,写出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探讨”“‘蒸发’研究实验报告”等大量研究报告和小论文。教学活动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特征。1.5、方法教育特征探究式学习,是通过探究过程,让学生体会探索真理的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的特征,对学生适时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初中物理教材中,潜存着许多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如“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研究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中的控制变量法;“研究电压”中的类比法;“研究物体不受力,将会怎样”中的推理法;“研究力的概念”中的归纳法。另外,实验、观察、假说、比较、尝试、模型、理想化、抓主要因素等,也都是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具体学习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上述研究方法的教育,让学生体验和学习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1.6、能力培养特征探究式学习,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初中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应根据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例如,在设计研究某个问题的方案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创新思维能力;在完成某个问题的研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实践探索能力;在研究某个物理知识与科技、生产、生活的联系的问题中,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发现问题,分析研究问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2、物理课堂教学要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有特定的心理特征。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中学生,思维开始由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即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他们的情绪特点是充沛热情容易动感情,情感反应较强烈,易受感染。因此他们的心理有共同的特点:好奇、好问、好动、好玩、好胜。2.1、好奇。好奇作为学生思维的先导,是中学生思维上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好奇心,能使人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激发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成功的起点,教学中应该有意识地进行引发和激励。2.2、好问。好问是中学生心理的又一特点,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点,他们的认识也随之由经验型向思维型发展。学生好问的积极性应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也要善于设问以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和分析问题、回答问题的能力。2.3、好动。中学生获得新知识常要借助具体的实际经验作为支柱,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设计探索性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动心理,从而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素养。2.4、好胜。好胜是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有利于他们形成平等竞争的品格,课堂上可以把教材中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难题、不易做好的实验等,有意识让他们争论,以求在争论中明理求知。2.5、好玩。玩是中学生的天性,玩也有出息。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对知识的预见和选择,注重知识结构层次的调整,让学生在玩中求知,在玩中创新。总之,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胜、好玩"的心理特点,极大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内因与动因,从而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3、把握学生心理实施探究式课堂教学如果在教学中能结合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因势利导地组织教学,那么,探究式课堂教学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3.1、探究式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的好奇心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从而很好地主动地去学习。因此探究式课堂教学要试图最大限度地激发不同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认识到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特点后,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就能从感性材料出发,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需要。在教学中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特点大体有三种:一种是有的学生对物理学习只是直觉兴趣,他们只满足于被新奇的物理现象所吸引,希望看到鲜明、生动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安排一些鲜明、生动的物理实验。还有的学生对物理有操作兴趣,他们要求通过自己的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安排适当的由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并在课后安排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力所能及的小制作。另外还有少数学生对物理具有因果认识的兴趣,他们的兴趣由现象发展到进一步探求现象变化的原因,他们平时总爱追问为什么。而且具有概括认识的兴趣,表现形式是总要求通过个别事物的因果联系来找到和掌握更多事物乃至整个物理世界的一般规律。物理规律的普遍性对他们具有很大吸引力。我介绍他们阅读有关物理的一些科普类的书籍,并且在课后安排他们进行实践活动等以刺激和满足他们的好奇心。3.2、科学探究引发学生的好问心根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好问是初中学生的一大特点,初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而且这些知识具有过渡性的特色.如果只学习而不能提出问题,不进行思考,这样对知识的认识是肤浅的.只有通过认真思考,开展讨论,集思广益,才能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实现思维认识的飞跃。实践表明,在课堂教学上,有不少学生常常与周围同学交头接耳,但举手发问的同学很少.教师如果能善于鼓励,适时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自己辨别正误,并引导他们注重对物理现象的深入分析,培养思维习惯,从而提高他们分析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好问的积极性要得到鼓励和尊重,教师还要善于创设问题情景,善于设问。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课内课外好问的人数在逐渐地减少,分析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当今的学生在群体活动中非常注意自己的个人形象,特别是中学生,开始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考虑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他们不大愿意毫无保留地暴露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自尊意识逐渐增强.二是学生知识水平和学习方法上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往往缺乏自信心,不具有批判精神.三是教学民主气氛差,师生处于不平等的状态.要想使学生勤于思考,教师在物理探究式教学中应创造良好的民主氛围,改变教学方法,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3.3、科学探究满足学生的好动、好玩心好动是学生积极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初中生中绝大多数对物理实验有操作兴趣,探究式教学中,若能结合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让学生设计实验并亲手验证,会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动眼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探究时,可以将他们分好了合作小组,设计实验时就可以同本小组成员交流,也可以向老师寻求适当的帮助使他们可以初步设计出自己心里所想的实验,尽管实验步骤也许是不完善的或不太合理的甚至与问题是背道而驰的,这都没有关系。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自己的心理需要,在亲身经历了这样的过程以后,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自己的收获,都能得到满足和进步。在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每一步中,熟悉对现象、过程的观察方法,并不断地自问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实验结果是什么?内在联系是什么?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这样,学生在好动、好玩的心理刺激下会积极参与,投入实验的全过程中.3.4、科学探究刺激学生的好胜心好胜是初中学生极为宝贵的一个心理特点.他们在同龄人中,一点小事也不甘示弱,总喜欢争论.他们有上进心、自信心,对荣誉有强烈的追求.根据这—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应充分抓住学生的竞争心理,使学生在激烈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知识,与他人相比较,知道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从中得到提高.例如:科学探究有个环节是“交流讨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刺激学生的好胜心理.我将全班分成若干小组(在教学一开始便可以分好组),视课堂时间的长短安排每个小组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全班交流适当的时间,其他小组成员可在本小组交流结束后提出他们在边听边思考中发现的问题。实践表明,只要在教学中合理地引进竞争机制利用学生的好胜心理,会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成功的体验会增强学习的信心。教师要创设更多条件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从而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促使学生为进一步上进而奋发努力.总之,在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中,以心理科学理论为指导,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找到心理科学和物理教学的切入点和结合点,合理地利用初中学生特有的心理特征,就会极大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全面提高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才能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参考文献:1、《物理报》山西师范大学主办,2006年2、刘炳升主编.《初中物理新教材教法》高教出版社2005年3、许国梁主编,《中学物理教学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出版。4、查有梁主编,《物理教学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出版

探究范文篇7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设置充满悬念的物理问题。可以有效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并积极主动学习以求自己求知欲的满足。例如在学习“压强”这一概念时,由于学生对于这个概念的陌生感,采用传统的直接讲授方法教学,学生往往很难理解。这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事例,提出具有悬念的问题。例如,为什么用同样大小的力作用在木块和细针上来挤压纸张,木块很难穿透纸张,而细针却轻易的刺破了纸张?这种现象学生较为熟悉,甚至可以随手拿出身边的材料做个临时小实验。这种悬念的设置往往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由于问题的背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学生更容易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得到合理的解释。经过思考,学生很容易想到悬念的出现与受力面积这一变量有关,教师进而引出“压强”的概念。这种设置悬念的提问方式使得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并进行探究学习,加深了其对于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印象。

2.提出趣味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整节课都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显然是件相当困难的事。在初中物理的实际教学中,很多学生在刚上课十几分钟就出现了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这无疑会使初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对于学习物理缺乏兴趣是学生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主要原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保持学习积极性,主动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教学课程中,多设置一些与物理有关的趣味问题,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类问题的设置要充分考虑初中年龄段学生的性格特点,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结合生活中有趣的物理现象,联系当前的物理课程教学内容,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例如,在做“纸锅烧开水”实验之前,先提出问题:纸锅可以用来烧开水吗?锅会不会破?这种违反生活常理的趣味性问题往往可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有了学习兴趣,学生就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以高度的热情投入到物理学习中来。

3.提出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物理学科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这种学科特性使得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还要重视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提出探究问题、实施探究活动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严密的逻辑和严谨的科学精神。相比于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探究性教学更注重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在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难度适中的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提出猜想和假设、设计实验、操作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并得出结论以及交流和讨论等探究工程,独立自主的进行探究性学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客体,转变为主动探究知识的主体,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都有着显著的效果。

4.提出开放性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传统教学方式的重大弊端就是忽视了学生个性的独特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在这样的背景下,初中物理教学理应设置相关的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各抒己见。这类问题要综合物理学科的特性和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打破传统的对与错、是与非类问题的桎梏,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有助于学生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激发创新性思维的产生。在提出开放性问题后,鼓励学生与其余同学分享和讨论自己的观点,有利于学生发现自己思维的闪光点和存在的不足,取长补短,追求自身的全面发展。

探究范文篇8

1口腔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及其并发症

1.1口腔肿瘤术后下颌骨缺损

口腔颌面部具有一个丰富的淋巴系统,口腔癌一般都有下颌骨骨膜的侵犯。Sudhir对22例口腔癌是否侵犯下颌骨进行探究,分别用X线、CT检查,发现有21例均有下颌骨的侵犯,并且和术后组织学相对照,其阳性率是一致的[2]。Tsuchimochi等用99mTcMDP骨扫描显示肿瘤引起了下颌骨松质骨的侵犯[3]。因此从肿瘤外科原则出发,必须作下颌骨切除,势必会引起下颌骨的缺损。

1.2下颌骨缺损的并发症

下颌骨缺损不仅仅影响面部美容,更重要的是可以引起如言语、吞咽、呼吸等功能的障碍。McConnel等对下颌骨切除后的病人进行口咽吞咽效率(OPSE)的检测,发现平均的OPSE值明显低于正常值,30个病例中有8例不能进食,其余只能进点流质[4]。Haribhakti也证实了下颌骨缺损可引起呼吸困难、睡眠质量差、下齿槽神经损伤的各种并发症,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降低[5]。

2组织工程学骨再造的主要探究进展

组织工程学(tissueengineering)是生物医学工程中的一个新的分支,是应用生命科学工程学的原理和技术,设计、构造、改良、培育和保养活组织,以修复或重建组织器官的结构,维持或改善组织器官功能的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其基本方法是将体外扩增的正常组织细胞,吸附到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并可被机体吸收的生物材料上,然后植入机体缺损部位,细胞在生物材料逐渐降解吸收过程中形成新的组织,达到修复缺损,重建功能的目的。Vacanti[6]等运用组织工程技术在裸鼠身上再生软骨,国外已有较多的有关软骨组织的组织工程[7];国内曹谊林教授首次采用组织工程技术在裸鼠体内再生了带血管的骨组织,并用于修复骨缺损,为骨组织缺损的修复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和途径。

骨组织的再生要求有三个基本的生物学因素参和,即细胞、生长和分化因子、细胞外基质材料,这也是当今组织工程探究中的三大课题。源细胞经过培养可以分化成成骨细胞;生长分化诱导因子可以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增殖,保持成骨细胞不衰老;生物可降解材料可作为细胞支架,支持细胞的附着、迁移和分化[8]。

2.1种子细胞(成骨细胞)

2.1.1来源的选择

理想的骨组织工程学种子细胞应具备下列特征摘要:(1)取材轻易,对机体损伤小;(2)在体外培养中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和具有较强的传代繁殖力;(3)植入机体后能适应受区的环境并保持成骨活性,有以下四种来源[9]。

2.1.1.1胚胎骨摘要:

目前较多使用的是胚胎或新生动物骨或人胚胎骨。由骨分离出的细胞主要含有4种成分摘要:骨内膜细胞、骨外膜细胞、骨细胞、未分化的间充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表现为两种形态摘要:可贴壁的成纤维细胞样细胞和不贴壁的圆球型细胞。利用骨作为来源获得的细胞在体外较易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且具有生长迅速,传代繁殖快的优点。但此法会对患者造成手术损伤且供源有限。

2.1.1.2骨外膜摘要:

骨外膜分为内外两层。其中内层含有较多的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已有较多的探究证实[10]来源于骨膜的细胞具有很强的传代繁殖和定向分化成骨细胞的能力,植入机体后能适应受区的环境,保持成骨活性,并最终通过软骨成骨而修复骨缺损,是目前广泛应用的成骨细胞来源。

2.1.1.3骨髓摘要:

骨髓分造血和基质两大系统,其成骨能力来源于基质,骨髓基质细胞称作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它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骨髓具有取材方便、对供体损伤小、有流动性和可经皮注射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1.4骨外组织摘要:

骨外组织如表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这些起源于胚胎时期间充质的骨外部位的骨祖细胞称作诱导性祖细胞(IOPC)。此法取材轻易,对人体的创伤较小,体外培养传代繁殖力较强,提供了一条新的成骨细胞来源。

2.1.2成骨细胞和生物降解聚合物的体外培养

Attawia[11]等将成骨细胞种植在聚羟乙酸支架上,并在含10%胎牛血清的培养液中培养。7~10天后,成骨细胞粘附到聚合物支架上,并发生增殖,培养液中有钙化骨形成。Cooper[12]也进行了类似的探究,将成骨细胞分别种植到PMA、CPH、PMA/CPH共聚物上,2周的体外培养期间,成骨细胞发生了粘附、增殖,表达了较高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并有胶原合成。这些探究说明摘要:种植到支架上的成骨细胞在合适的营养环境中,能和聚合物很好地结合,并保持其增殖和成骨功能。

2.1.3成骨细胞形成骨组织的最佳细胞浓度

种子细胞的选择是组织工程修复缺损的关键步骤。适当的种子细胞浓度既可以直接修复缺损,又可以通过分泌细胞生长因子,促进间充质未分化细胞向种子细胞转化,加速愈合[13]。浓度过低,基质和细胞因子分泌不足,将限制细胞的生长。浓度过高,细胞之间将过早发生接触抑制,在取材上也有困难。夏万尧、曹谊林等的实验选择浓度从10×106/ml~70×106/ml的细胞进行探究,并作HE、Safranin染色观察,结果确定接种细胞浓度为50×106/ml时形成的软骨组织最佳[4]。至于骨组织形成的最佳细胞浓度尚有待进一步探究和探索。

2.1.4成骨细胞和环境的关系

2.1.4.1成骨细胞和细胞基质(ECM)的关系摘要:

成骨细胞的ECM包括无机和有机两部分,无机盐以羟基磷在石形式存在,主要功能为增强骨组织的力学强度;有机成分以Ⅰ型胶原为主,还包括骨钙素,骨桥蛋白,骨连接蛋白,纤维连接蛋白,层粘连蛋白等无定形基质。目前认为有机成分在成骨细胞增殖、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功能。Nolan[15]等证实成骨细胞在脱钙骨基质上有很强的粘附和增殖能力。其中Ⅰ型胶原可刺激多潜能间充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转化,并促进成骨细胞表达碱性磷酸酶。

2.1.4.2成骨细胞和物理力的关系摘要:

把细胞基质结合物放入铸模里,使它们承受减切力、张力和其他一些在生长过程中受到的已知力,这也是设计和组织工程所需要的。施加物理力是形成和推动基因活动的重要因素,探究证实机械应力可促进成骨细胞表达β1Intergrin,从而增加成骨量[16]。

2.1.4.3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关系摘要:在骨的改建过程中,成骨和血管化是密切相关的。血管内皮细胞可合成和分泌一系列可溶性的调节介质,包括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这些因子具有控制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等功能;另一方面,Wang[17]等证实成骨细胞能分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FGF等促血管形成因子,功能于内皮细胞,促进血管形成。

2.2生物可降解材料

生物可降解材料又称为细胞外支架材料,理想的材料应具备下列条件摘要:(1)良好的生物相容性;(2)良好的生物降解性,材料可最终被受植床组织完全替代;(3)易加工成型,并具一定的强度,抑制后能保持原状;(4)材料表面易于细胞粘附且不影响其增殖分化。

组织工程中应用的材料有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天然材料如胶原、脱矿骨等;目前最受人青睐的材料是一些合成的生物降解聚合物如聚乳酸(PLA)、聚乙醇酸(PGA)和PLA/PGA共聚物。PLA和PG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其代谢产物可通过代谢途径或经肾脏排出体外。学者们对这类材料探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如Whang等[18]采用层压技术将聚合物制成三维立体多孔结构,其孔隙率达90%,孔的平均大小在16~32microm,组织形态学观察其成骨量要明显高于对照组,这样的微孔结构给种植细胞提供了较大的粘附面并有利于粘附的细胞和四周环境交换营养、气体和废物排泄。

最近有学者用脱乙酰的甲壳质(chitosan)和磷酸三钙(TCP)复合的海绵球作为成骨细胞培养的基质,发现该材料促进了成骨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有较高的碱性磷酸酶的表达及矿物化;光镜和电镜显示成骨细胞很好地附着在海绵球表面,并在14天时看到骨样物质的沉积[19]。

2.3生长调节因子

生长调节因子主要是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在组织工程中,某些种子细胞在体外传代培养后,经过一段时间后,细胞极易衰老,而生长因子能调节骨种子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对成骨细胞起着重要调节功能的生长因子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

成骨细胞本身可合成分泌TGFβ,细胞膜上有TGFβ的特异性受体,TGFβ功能于体外培养的成骨细胞,抑制其DNA的合成和AKP活性,促进胶原蛋白和非胶原蛋白的合成[20]。bFGF起着形态发生因子和促有丝分裂功能,刺激骨细胞的DNA合成,减弱OC、AKP的mRNA表达。PDGF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但对胶原合成无影响。BMP可诱导血管四周间充质细胞不可逆地向成骨细胞系方向转化,提高成骨细胞的AKP活性。IGF在骨组织中含量较高,约(1mg/kg),可刺激成骨细胞增殖,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

Strayhorn[21]等采用鼠成骨前细胞株MC3T3E1和Northern杂交分析法探究了各类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显示单用PDGF抑制IGFmRNA的表达,阻断了骨钙素基因的表达,而单用IGF及BMP增加相关基因的表达。探究同时发现PDGF/IGF合用明显增强增殖分化相关基因的mRNA表达,促进了骨的形成。由此可见,生长因子之间的协同或拮抗功能还是很明显的,单一生长因子的功能或其浓度和剂量的改变是否会影响成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尚待进一步探究。

2.4临床前试验探究

临床前试验也即动物实验,其目的在于了解成骨细胞在体内的生长代谢、成骨情况以及生物材料的特性。

2.4.1成骨细胞—生物降解材料复合物移植于皮下的成骨功能

Levy[22]等在体外培养探究的基础上,将成骨细胞—PGA复合体移植到裸鼠背部皮下观察其成骨情况。植入后6周观察有软骨形成,在侵入的血管四周有新生的骨组织;20周时,可见大块骨组织形成。由此可见,成骨细胞—生物材料植入体内后先形成软骨,然后经历血管侵入和形态发生而形成骨组织。

2.4.2成骨细胞—生物降解材料复合物移植修复缺损

Lewandrowski[23]等用种植有成骨细胞聚合物修复骨缺损,以单纯聚合物植入作对照,发现实验组在术后1周即出现编织骨组织形成,至第4周时,新生骨组织渐趋成熟,至第8周时,缺损完全为骨组织充填,生物材料已完全降解吸收,未见免疫细胞浸润,Safrainin0染色阳性。

用带血管蒂的骨修复骨质缺损有很多优点,但这种移植材料取材极有限,能否利用组织工程技术来制造这种带蒂的骨修复材料又是当今的一大热点。已有学者[24]从胎牛肱骨骨膜分离的成骨细胞种植到聚合物支架上,体外培养2周后,将成骨细胞—聚合物复合体移植到无胸腺大鼠的右股血管四周,术后9周形成了新生的骨组织,最终形成了带血管蒂的小梁骨。

3组织工程学在颌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下颌骨缺损的修复(尤其是肿瘤性的)一直是口腔颌面外科的难题,探究合适的骨缺损修复材料显得尤为必要。Henning[25]等在制作小猪下颌骨缺损模型的基础上,把聚乳酸和成骨细胞的复合物植入缺损区,再加上bFGF,采用三维模式观察骨组织的生长情况。结果发现新生骨组织均可在此支架上附着,并提出了较适宜的bFGF浓度为8μg/ml。组织工程骨再造在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前试验有待进一步探究。

4组织工程骨再造的应用前景和存在新问题

以细胞和生物降解聚合物复合移植来恢复、保持和改善组织功能为特征的组织工程学技术为骨的修复提供了新的方法[26],和其他骨修复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摘要:(1)需要的供体组织少(细胞可在体外培养、增殖);(2)可根据修复缺损的需要将植入物制成精确的三维外形。我们可以通过成骨细胞和生物降解材料的混合培养、骨的塑形及动物实验来进行特定形态骨再造的探究,以此可以修复大量的肿瘤性骨缺损的病例,其应用前景是光明的,但仍存在下列新问题摘要:(1)现有的合成性生物降解聚合物强度不足,受力时易变形,这样会损伤移植的细胞,材料性能有待进一步探究;(2)种子细胞的衰老新问题,尚需进一步探究生长因子对成骨细胞的功能;(3)对于非凡解剖形态的颌骨部位,如何将细胞—生物材料复合体固定到骨缺损区也是一个重要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光炜.肿瘤外科历史回顾及未来憧憬.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0;27(1)摘要:1-2

2.SudhirBahadur.Mandibularinvolvementinoralcancer.TheJournalofLaryngologyandOtology,1990;104(12)摘要:968-971

3.TsuchimochiM,KatagiriM,MaedaK,etal.Autoradiographicevaluationof99mTcmethylenediphosphonateaccumulationinoralcancerinvadingthemandible.JOralMaxillofacSurg,1999;57(3)摘要:245-254

4.McConnelFM,LogemannJA,RademakerAW,etal.Surgicalvariablesaffectingpostoperativeswallowingefficiencyinoralcancerpatients摘要:apilotstudy.Laryngoscope,1994;104(1ptl)摘要:87-90

5.HaribkaktiVV.Thedentateadulthumanmandible摘要:ananatomicbasisforsurgicaldecisionmaking.PlastReconstrSurg,1996;97(3)摘要:536-541

6.VacantiJP,LangerR.Synthenicpolymersseededwithchondrocytesprovidedatemplatefornewcartilageformation.PlastReconstrSurg,1991;88(5)摘要:753

7.WakitaniS,GotoT,YoungRG,etal.Repairoflargefullthicknessarticularcartilagedefectswithallograftarticularchondrocytesembededinacollagengel.TissueEng,1998;4(4)摘要:429-444

8.BruderSP,FoxBS,Tissueengineeringofbone.Cellbasedstrategies.ClinOrthop,1999;(367Supple)摘要:S68-83

9.魏宽海综述.组织工程化骨组织中成骨细胞来源的选择.国外医学创伤和外科基本新问题分册,1998;19(3)摘要:155-157

10.MalekzadenR,HollingerJO,BuckD,etal.Isolationofhumanosteoblastlikecellsandinvitroamplificationfortissueengineering.JPeriodontol,1998;69(11)摘要:1256-1262

11.AttawiaMA,HerberKM,UhrichKE,etal.Proliferation,morphology,andproteinexpressionbyosteoblastsculturedonpoly(anhydridecoimides).JBiomedMaterRES,1999;48(3)摘要:322-327

12.CooperLF,MasudaT,YliheikkilaPK,etal.Generalizationsregardingtheprocessandphenomenonofosseointegration.PartⅡ.Invitrostudies.IntJOralMaxillofacImplants,1998;13(2)摘要:163-174

13.VunjakNG,ObradovicB,MartinI.Dynamiccellseedingofpolymerscaffoldsforcartilagetussueengineering.BiotechnolProg,1998;14(2)摘要:192

14.夏万尧,曹谊林,商庆新等.组织工程化软骨组织形成的最佳细胞浓度和最佳形成时间的实验探究.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1999;13(4)摘要:244-248

15.NolanPC,NicholasRM,MulhollandBJ,etal.Cultureofhumanosteoblastondemineralizedhumanbone.JBoneJoint(Br),1992;74(2)摘要:284

16.CarvalRS,YenEH,ScottJE.Theeffectsofmechanicalstimulationonthedistributionofbetalintehrinandexpressionofbeta1integrinmRNAinTE85humanosteosarcomacells.ArchOralBiol,1995;40(3)摘要:257

17.WangDS,YamazakiK.Increaseof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mRNAexpressionby1,25dihydroxyvitaminD3inhumanosteoblasts.JBoneMinerRes,1996;11(4)摘要:472

18.WhangK,HealyKE,ElenzDR,etal.Engineeringboneregenerationwithbioabsorbablescaffoldswithnovelmicroarchitecuture.TissueEngineering,1999;5910摘要:35-51

19.LeeYM,ParkYJ,LeeSJ,etal.Tissueengineeredboneformationusingchitosan/tricalciumphosphatesponges.JPeriodontol,2000;71(3)摘要:410-417

20.BlomEJ,KleinNulendJ,KleinCP,etal.Transforminggrowthfactorbetalincorporatedduringsettingincalciumphosphatecementstimulatesbonecelldifferentiationinvitro.JBiomedMaterRes,2000;5(1)摘要:67-74

21.StrayhornCL,GarrettJS,DunnRL,etal.Growthfactorsregulateexpressionofosteoblastassociatedgenes.JPeriodontol,1999;70(11)摘要:1345-1354

22.LevyFE,HollingerJE,SzachowiczEH.Effectofabioresorbablefilmonregenerationofcranialbone.PlastReconstrSurg,1994,93摘要:307

23.LewandrowskiKU,CartaneoMV,GresserJD,etal.Effectofapoly(propylenefumarate)foamingcementonthehealingofbonedefects.TissueEngineering,1999;5(4)摘要:305-316

24.GrayC.Advancedboneformationingroovesinvitroisnotrestrictedtocalcifiedbiologicalmaterials.TissueEngineering,1998;4(3)摘要:315-323

探究范文篇9

物理“探究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根椐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并对活动中的某个问题进行研究,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对研究的问题有一结果。使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习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各种能力,并鼓励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新问题,学习新知识,探究新方法,培养创新意识。物理学科课程是以讲授系统的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物理“探究活动”不以传授物理知识为主要任务,而是以学生主动参与社会、生活实践,亲身体验并从实践中感悟、探究为主,使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或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并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加工等,得出结果。

心理学家朱智贤认为:初中学生思维发展的主要特点是抽象思维日益占有主要地位,但具体形象成分仍起着重要作用;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容易产生片面性和表面性等缺点。高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性,并开始形成辩证逻辑思维;思维具有更大的组织性、深刻性和批判性,独立思考能力得到高度发展。

在初中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属于经验型水平,且经常需要具体的、直观的、感性经验的支持。在高中学生的思维中,抽象逻辑思维处在由经验型水平向理论型水平急剧转化过程中,开始有可能初步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等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

施建农等人对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表明:超常和常态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与兴趣、动机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兴趣和动机得分较高的被试的创造性思维得分显著高于兴趣和动机得分较低的被试。由此说明:兴趣和动机是影响儿童创造力的心理学因素。

具有创造性的学生应具有:创新的科学思想及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正确成功的科学方法;对知识有新的理解,体现在对实际问题或创设的实际情境的研究过程中认识和掌握科学知识;具有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能力等。

物理学是一门观察、实验和物理思维相结合的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运动形式最一般规律和应用十分广泛的基础科学;是一门定量的精密科学;是一门带有方法论性质的科学。⑧物理学的特点决定了它不仅仅是新技术、新学科、新思维的原动力,而且具有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价值。物理学是迄今为止发展得最为完善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具有结构严谨、理论深奥、方法奇特等特征。物理学始终站在科学前沿,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极大地影响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如果说人的创造意识需要一定的教育环境启发、唤醒,人的创造思维需要在某些特殊的实践活动中训练、提高,那么物理教学无疑是实现两者完美结合的最好的实践活动。物理课程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物理教育是科学素质教育的摇篮,对创造型学生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创造型学生是物理教学的首要任务。物理教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提供给学生一种具体形象刺激,有利于建立形象思维。

物理学科的内容较亲近生活、亲近社会、亲近学生的实际,为学生研究物理问题提供了条件。实践活动给中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概念、认识规律奠定了基础,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巩固、深化、灵活运用知识,了解自然科学的社会意义。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规律的最简洁、最准确的语言,用数学公式和图象表达物理内容,为学生提供了有利的工具。物理学中的等效法、近似法、类比法、作图法、外推法、归纳法、演绎法以及物理模型、理想实验等都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辩证思维。

物理“探究活动”的内容:可以是物理知识的应用,如根椐所学物理知识进行小制作活动或对某物理知识进行较深入的研究等;也可以是与物理知识有关的与其它学科综合的应用,如环保方面的问题、能源方面的问题等;也可以是物理知识以外的其它方面的问题,如比较不同材料的保温性能等。

物理“探究活动”的课题形式:可以是全班选择同一个题目进行研究,例如,研究“保温瓶的保温性能”的活动等,也可以是由教师创设几个不同的课题后由学生自主选定研究的课题或由学生另选择研究课题交给老师审批后确定研究课题等方式进行全班并进式的研究多个问题的同步研究活动。在此应注意选择研究的题目不易过大,应使学生易于操作,针对性较强。物理“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可以以小组(最好俩人一组)活动的分散方式进行,例如,小实验、小制作等活动,这样较机动灵活;也可以以全班参与的形式进行,如参观、社会调查等,这样可以较好地开展工作。每个物理“探究活动”的课题及所需要的时间、地点等会有所不同,可以采用长短结合、课上课下结合等方式,轮流穿插进行。为了减轻教师的负担,可以培养一批积极性和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帮助教师工作。

学生对事物感兴趣的程度及方向是不同的,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应视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应给学生一些宽松的,能发挥出个性特点的不同的要求,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更多的情境,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已的潜能。物理“探究活动”应因地制宜地进行教学,不能够搞万人读一本书的做法,应根椐自己的具体情况,挖掘出好的题材,使学生在物理“探究活动”的活动中真正得到锻炼,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

参考文献

1.阎金铎主编,物理课程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2月第1版

探究范文篇10

关键词:农民科技培训;实践;培训体系

农业在新发展时期更加注重科技技术的应用,科技在农业当中的深入应用,对农业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也是农业新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组织培训活动对农民科技素养进行培养和强化,是新时期农业科技发展的必要途径。由于我国农民的文化素养偏低,并且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加大了农民科技培训的难度,需找到培训的有效方法,切实提升农民科技素养。

1农民科技培训实践强化的必要性

1.1能够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加快。农民是农村发展的主体,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政策,在新农村建设当中也包含农村文化建设,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有效展开,对农民的科技素养进行培养,促进我国农民文化水平、发展观念的优化,能够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充足的动力,促使其建设进程的加快。目前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开展成效与理想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可见对其工作加强的必要性。1.2能够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水平。农民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人力资源,也就是说将农业当成一个“企业”,那么农民就是企业发展的“人才资源”,因而提升农业的发展,对其人力资源专业素养及能力进行强化是非常重要的。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组织农民共同学习现代农业各项生产技术,以此全面提升农民的素质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培养更多的专业技术型人才,从而推动农业发展。1.3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础。在新时期的农业发展当中,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是重点,因而农业发展正在持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模式优化等活动。农民是农业生产活动的执行者,农民科技技术水平提升,直接会作用于农业生产科技水平提升,进而优化农业生产的质量与产量。农业生产质量与产量的提升,是一切转型发展活动的基础,因而积极开展优化农民科技培训,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的基础。

2目前农民科技培训实践基本情况

2.1农民科技培训认知不充分。我国农民的平均文化水平偏低,农民及地区农业管理部门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认知都不充分,导致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开展成效大大折扣,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农民科技培训实际活动开展实质性作用没有发挥出来。科技培训的内容、活动宣传组织工作等都趋于表面化,因而想要切实发挥实现农民科技培训的目标,还需要对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进行完善规划。2.2缺乏培训的专业人才。我国推行农民科技培训政策,各地区也积极响应国家发展号召,但是农民科技培训缺乏相应的培训人才,直接影响了培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培训活动教学水平低,教学模式枯燥乏味,专业性不强,导致农民的培训参与积极性也非常低。目前,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人员对新型科技技术的掌握就存在缺陷,实际教学的质量不达标,教学方法也处于单一状态。基于此,再加上我国农民的文化素养低,使农民科技培训的实践性无法实现。2.3农民科技培训缺乏完整体系。各农业发展区域政府,积极宣传农民科技培训理念,地区很多培训机构陆续开展培训活动,但是各个培训机构没有形成协调完整的体系,致使农业科技培训较为分散化,这使得地区农业科技培训的有效性降低,没有实行统一的培训标准,科技技术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农民科技培训的力量不集中,培训成效不理想。这些都是农民科技培训实践需要改善的问题。

3农民科技培训实践强化策略

3.1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农民科技培训活动想要得到强化,首要任务就是要构建完善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综合分析地区农民科技培训实际情况,明确地区农民科技培训需求,掌握地区可运用的农民科技培训资源。以此,来整合资源和设施,建立统一农民科技培训标准,建立协调的农民科技培训系统,做好农民科技培训活动开展的方案规划,从长远的角度出发,构建科学完善的农民科技培训体系,制定培训流程。另外,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顺利展开,技术教学的实现,需要具备充足的资金和完善的设备,因而政府部门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基础设施,为农民科技培训奠定良好的基础。3.2结合地区农业发展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培训课程。农民科技培训实践目的是促进农民科技素养提升,使其掌握现代先进新型的农业技术。因而就需要以农民的发展需求为主,结合地区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培训周期,并要优化课程培训的方法模式,让农民能够积极参加农业科技的学习,保证农业科技培训活动开展的有效性。由于劳动力是农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力量,所以在培训过程中生产与学习之间时间有冲突时,多数农民都以生产为主,这就对农民培训有了较大的限制,所以要在教学形式上,要力求务实多样。在授课方式上,要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习与生产相结合、讲解传授与专业户介绍相结合。组织农民长时间、滚动式办班,轮流学习技术。短班学习以针对性较强的技术为主,由于涉及范围小,应设专人讲解或者定期上门做技术指导。3.3注重提升培训人员专业素养。农民科技培训课堂的主导者是培训人员,培训人员的素养强化是培训质量优化的关键。首先,地区政府需要积极吸纳高素质的教学人才,对于农民科技培训工作要求培训人员能够熟练掌握新型农业技术,拥有实践能力,并且具备教学素养,因而做好农民科技培训人才建设和培养工作也是重点内容。其次,当培训人员专业素养提升后,对应的要对培训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优化,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开展多样化的培训教学,全面深化科技培训在农业发展的融入,促进我国农民科技素养提升。

4结束语

农民科技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我国农村新发展建设工作有重要影响。通过农民科技培训,让农民熟练掌握现代农业科技技术,构建科技化农业生产模式,促进农业生产与发展速率提升,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参考文献

[1]魏喜梅.对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几点感想[J].农民科技培训,2017(5):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