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学习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9 02:16:28

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范文篇1

探究学习环境的营造,需要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在教学中展开探究学习与问题思考.课前准备可以从很多不同的方面展开.在教学组织与设计上要更加科学合理,教师要突出对于学生思维的激发与培养.同时,教师可以透过一些有针对性的前置作业的创设来为物理教学形成铺垫,帮助学生在教学中针对具体问题展开交流探究,进而营造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课前准备对于课堂教学能够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充分的课前准备,不仅能够让课堂紧凑有序地进行,而且有助于高效的探究学习环境的营造,进而让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多收获.例如,在讲“物体的沉与浮”时,教师在课前布置学习任务时可以以煮汤圆为例设计合适的探究问题:刚放入锅的汤圆为什么会沉下去?煮熟后的汤圆为什么又会浮起来?如何使煮汤圆的时间变短?怎样做能够有效节省煮汤圆所用的燃料?等等.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浮力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的习惯.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既能够为初中物理教学提供良好的铺垫,又能够给学生的探究学习提供很好的机会.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够不断发展与提升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问题思考与自主探究.这同样是创设探究学习环境的一种良好方式.教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要将知识的灌输变为学生自主的知识获取,要让学生在问题的思考、分析与解决的过程中实现对于教学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这不仅是对于学生探究能力的一种积极培养,也能够让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并且在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的营造下不断深化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与素养的培养.例如,在讲“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做一个实验:让玩具小车三次从同一个斜面高度滑下,探究小车在三个不同平面上运动的速度和距离.通过做实验,指导学生总结结论.很多学生都能很快得出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得出的结论与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结论相比较,让学生比较差异性,并判断谁的结论更加准确.对于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都很感兴趣,纷纷参与到实验的过程以及结论的比较中,学生的思维火花不断得到碰撞.透过这种良好的探究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学生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与体会更加深入,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

三、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指导

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时,教师的教学指导非常重要.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探究学习,深化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生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与障碍,容易出现问题无法解决的状况.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合理地进行教学指导,应当注重对于学生思维的启发,让学生跳出原来的思维认知偏差,从不同的视角来理解与分析问题,进而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可以以问题的形式来对于学生的探究学习给予引导,让学生透过问题的思考不断探究相关主题,并且对于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有更好的理解与掌握.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欧姆定律”时,要研究讨论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展示美丽的“天鹅湖”创设情境,揭示舞台声音的大小和灯光强弱都是由电流控制的,电流越大,声音越大,灯光就越强.紧接着提出问题:是什么影响电流的大小变化的?教师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讨论,得出电压和电阻会影响电流的变化的结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做实验时要运用到哪些方法?应当设计什么样的电路来研究?等等.在教师的层层引导与启发下,学生能够理解电流、电压以及电阻间的关系,对于欧姆定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探究学习范文篇2

一、重视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1.探究性学习注重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认知理论的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不是从空白开始的,已有的经验会影响现在的学习,教学只有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才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才可能是主动的。否则,就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组织好探究活动,要特别重视探究的过程,而不是结论。因为提供给初中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题目,其结论是早有的,即科学上已有定论的。之所以还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让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因此,其过程富含教育意义。于是,教学中要花大力气组织好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即让每一个学生有明确的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每一步骤都要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好分工合作,观察、记录、检测、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问题。所有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求得结论。

3.重视合作式的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分组实验和调查,需要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由于已有经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会各不相同。合作学习能使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和批判,从而建立起新的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增强了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学生是通过探究活动获得新知和培养能力的。探究教学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各式各样的探究活动诸如观察、调查、制作、收集资料等,亲自得出结论,使他们参与并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立起新的对自然的认识,并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例如在进行观察叶片结构一节内容时,从材料的准备到实验的操作,直到得出结论,尽量为学生提供时间和空间,为学生提供相应的条件而使学生亲自参与其中并得出结论,获得了相当好的效果。这种通过活动情境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相应知识,建立知识间的联系,从而使他们面对实际问题时,能更容易的激活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多媒体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

通过精心准备,运用了大量的先进手段,教师创造出严谨而丰富的电子课件,其目的就是将它用于教学,教学中教师不必像以前那样,携带挂图、模型等繁琐的教具,而是借助电脑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电子课件。问题情景或展示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等可以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有意注意。令人兴奋的一切精彩内容、生动形象的画面,可以吸引学生的不随意注意。在进行《观察种子》一节的内容教学时,本着强化探究性学习的理念,给每个学生发了两粒菜豆种子,让学生亲自动手、观察、解剖,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但在下面巡视引导时,发现有的学生根本分不清胚根、胚轴、胚芽,有的同学还指认错了,而种子的结构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运用了动画和不同部位不同颜色画面的闪动,展示给学生们,使学生们把胚根、胚芽、胚轴的部位掌握得非常清晰,而且在大脑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提高了学习效率。把多媒体教学与探究性学习结合起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关注实验课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

1.实验课教学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探究性的学习过程,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心理学告诉我们,目的是人采取行动的结果,而动机则是激励人去行动的动力。学生明确实验目的,自觉地产生动手实验的内部动机,实验效果就会很好。但是初中学生好奇、好动,对实验陌生。有的学生认为上实验课好玩,缺乏科学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实验前除要求学生明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外,还要明确该实验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如上显微镜使用一课时,提出医生对贫血、癌症等疾病的诊断,除看、问、查以外,还要通过化验,用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等对病人患病部位的细胞组织等进行病理诊断,才能得出结论。没有科学手段会使病人误诊,严重时会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同时介绍显微镜在工、农、医学方面的广泛应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树立科学态度,提高学习的兴趣,这样有利于克服组织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2.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方法,规范操作。实验步骤是学生动手规范操作的要领,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规范操作,实验才能成功。因此实验前指导学生预习,将实验步骤由繁化简,抓住每一步的关键词语串通于实验步骤之中可以收到好的实验效果。

探究学习范文篇3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初中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身边的实事或亲身体验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起学生的探究动机,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思维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例如,在讲“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一些常见乐器,让学生观察乐器发声时出现的现象,同时准备一个纸盒和小喇叭作为学生随音乐跳舞的实验,亲身体验发声的变化和规律;在讲“凸透镜成像”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光具座等实验器材,亲自动手找出成像规律,并自制望远镜;在讲“串联电路”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电池、导线等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音乐门铃,安装在家里.教师还要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找到让学生感兴趣和好奇的事,强化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和兴趣.

二、重视引导探究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及时引导学生把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对比、控制变量、实验等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事先交代实验的注意事项,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方案选取合适的器材,阅读相关说明书,了解器材的性能和用法,按照实验方案,正确使用器材进行实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而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得出各种现象及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七个要素.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

三、开展专题教学,介绍科技领域的新发展

通过讲解专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具体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生活中发生的现象与课本内容紧密相连,并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让学生不但了解了过去,还懂得现在及未来.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高新科技领域中发挥的作用,分析与其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渗透.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合成材料的发展情况,让学生了解目前人类已研制出能够替代人体很多部位的材料;介绍嫦娥三号发射及月球着陆车的工作原理所涉及的物理知识;等等.

四、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探究学习范文篇4

“主体活动探究式”是在探究式教学理论基础上,结合中职成本会计课程特点提出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是指学生主体在教师所创设的探究式教学环境下,通过阅读、观察、操作、信息搜集、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而获得知识、发展情感和态度、培养学生应用和创新能力与意识的过程,是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以主体性、活动性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在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得到全面和主动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作为探究式课堂教学的指导者,要不断地引导、启发学生从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从教材、从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而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老师要善于设疑,步步启发,谆谆善诱。这里需要老师极大的耐心,也许学生的思维及反应很慢,但是老师千万不能急,否则又变成“灌输———被动接受”的“填鸭式”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多提问题,带动学生积极思考,多多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和新的见解,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又达到了教学效果。

二、“主体活动探究式”在成本会计课堂教学的基本程序及应用

(一)创设情境,提出课题

这是一堂课的引子。探究式教学的载体与核心是问题,学习活动是围绕问题展开的。探究式教学的出发点是设定需要解答的问题,这是进一步探究的起点。通过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境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其目的是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出课题。在成本会计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用语言描述情境,用图片演示情境,还可以用多媒体技术综合各种素材再现情境。例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教学时,可利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常见的儿童摇摇车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纺织厂生产流程图,同时展示儿童摇摇车图片及简易生产流程图,演示“连续式生产”与“装配式生产”情境,提出问题:儿童摇摇车的生产特点和纺织厂的生产特点有何区别?如何计算一辆儿童摇摇车的成本?通过对比及观察,学生既回顾了逐步结转分步法,又发现了儿童摇摇车属于装配式加工,各步骤半成品成本没有反映的意义,故可采用不同于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方法,引出本次课题———平行结转分步法。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大量大批多步骤装配式生产)转化为直观形象的情境(儿童摇摇车的生产),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又提出任务引发学生求知欲和挑战欲,激发起学习的内在动机。

(二)启发引导,假设质疑

这是一堂课的铺垫。这一教学环节是在教师引导和启发下,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假设方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放手让学生阅读、思考、讨论,使其思维得到自由发挥,创新意识得到充分展示。教师把发现的问题、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让学生围绕探究目标进行观察、试探、验证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思维和操作中产生灵感,体验“发现”的乐趣。例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教学中,一辆儿童摇摇车的成本如何计算?弄清这个问题有助于真正理解平行结转分步法下各步骤应计入产成品的份额的计算公式。学生观察摇摇车的构造及生产过程,教师可作如下启发:一辆摇摇车的成本等于一个车身的成本加上六个轮子的成本和一个把手的成本,那么十辆、二十辆、甚至一百辆儿童摇摇车呢?学生从一辆摇摇车成本的计算出发,进一步探究多辆摇摇车成本计算的规律,从特殊到一般,主动建构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意义,理解其作用。

(三)激励探索,发现规律

这是一堂课的高潮。解决问题的假设方案提出后,就要去检验它;用翔实的材料、严密的推理、直观的实验去支持或推翻它。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阐述自己的设想。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激励手段,促进学生探究。当学生的认识出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点拨;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时,要给予暗示。例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学生经过讨论,自主探究,最终发现不管产成品有多少辆摇摇车,各个步骤应该计入产成品的成本的份额是等于产成品的产量乘于单位产成品耗用该步骤半成品的数量,再乘于该步骤单位半成品的单位成本。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各步骤完工产品费用实际是各步骤计入产成品成本的份额,那么各步骤在产品费用是什么?布置任务:给出三个步骤狭义在产品的数量、半成品库半成品数量及最终产成品数量,请确定各步骤的在产品数量?学生通过阅读广义在产品的涵义,观察儿童摇摇车的生产流程图,尝试确定第一步骤广义在产品数量,容易想到第一步骤的狭义在产品,想不到第一步骤入库的半成品,也想不到已转入第二步骤装配的在产品,更想不到已转入第三步骤装配中的在产品。这时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点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其各步骤广义在产品的意义。

(四)归纳总结,应用迁移

这是一堂课的结尾。大胆假设和严谨的验证后,教师要帮助学生总结提高,用专业术语、图表等形式加以系统化、简明化、概念化。要总结出规律,促使学生获得知识,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要精心设计练习,巩固知识促进迁移;还要引发深层思考,引出新的问题,为下节课做好准备。例如,在平行结转分步法教学中,学生建构了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广义产成品及广义在产品的意义后,教师鼓励学生归纳各步骤广义在产品的约当产量的计算公式,从而理解约当产量法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应用的计算原理,帮助学生完善认知结构。接着,教师分别设置出一个半成品入库和半成品不入库的装配式多步骤的案例,要求学生采用约当产量法计算完工产品及在产品成本,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完成知识的应用迁移,进一步让学生巩固了本次学习的内容;最后通过老师点拨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引出新问题,为下节定额比例法在平行结转分步法中的应用学习做好准备。

三“、主体活动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教师主导作用是实现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条件和根本性保证。学生参与活动的自由度越大,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就越高。“探究式”的精华所在就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规律。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们总会太急于追求发现其中的规律,也就是结果,给予学生太多的引导,而忽略了学生探究过程的主体性。这样一来学生减少了发现过程的新奇感、快乐感,也就让“探究式”教学模式失去了它本身的精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放手,大胆的让学生去实践探究。当学生们的探究欲被引导出来后,教师就已经不必更多的引导,他们也会本能、自主的去寻找答案了。

(二)把握好激励原则

引导而不强迫,师生关系才能融洽亲切;激励而不压抑,学生才会感到轻松愉快。对学生激励性评价,要具有真情实感,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之乐,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一句温和的鼓励和指正,一个亲切的微笑和手势,都能使学生变得勇敢、自信。

(三)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探究学习范文篇5

1.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

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语文知识的主动探究者,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力度。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自然地掌握更多的学习技巧与方法,也能在实践中加强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探究活动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相互激励、共同发展。

2.探究性学习有利于语文学科教学改革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探究性学习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标志。在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的背后,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都在发生较大改变。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模式的推广,极大地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落实探究性教学,是促进教学活动进步的重中之重。

二、探究性学习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以学科特点为基础,开展探究性活动

(1)教师要认识到阅读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阅读文章是探究活动的重要基础,只有明确阅读文章的特点与重要性,组织学生与阅读文章进行互动交流,才能让探究活动得到有效开展。语文学科具有自己的特点,教师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阅读,有利于学生阅读学习效率的提高。比如,在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时候,教师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对诗歌中的情感进行体验,会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开展。一些学生选择大声朗读,一些学生选择默读,不同的学生适合不同的方式。给学生自主探究的自由,有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升。(2)应用探究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高中学生具有相对完善的思维能力,探究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思维方式多种多样,而发散性思维、辩证思维以及创新思维,可以在探究活动中得以提高。比如,在讲解《荷塘月色》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对现在的荷塘月色场景进行想象,将两者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对比思维,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开展探究性学习

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思考与探究,从而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比如,在讲解《烛之武退秦师》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给学生创设一个形象的情境。在了解了文章的大概内容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章中的重难点学习内容进行探究与讨论,同时,为学生播放一段节奏较为紧凑且旋律紧张的曲目,给学生渲染探究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能够感受到文章的情感基调,提出更为贴切的问题,提高探究效果。

3.加强课堂师生互动,开展探究性活动

探究学习范文篇6

探究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要会学习会思考会探索,这一思想,必须内化到学生的头脑中,要落实到具体学习行为中,防止由于方法不科学而受挫。对于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要有不同的方法。要结合探究学习的5个要素,把不同类型的探究学习,归纳设计成不同的模式化的学习流程,让学生明白按什么样的流程进行探究学习是科学有效的。加强训练,使学生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技巧、规律,增强他们耐挫和抗挫的能力。

二、既要放手也要引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探究性教学中提倡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但这种放手绝对不是放羊。放羊式教学必然会导致大面积学生的学习受挫。教师在探究过程中要做好指导者和帮助者,及时调控学生的探究活动,并在恰当的时候给受挫的学生以指导和帮助,掌握技巧,控制分寸,点到为止。

三、兼顾个体与整体的和谐发展

教师要重视对学生的分析研究,充分了解个体能力水平与整体的差距,使之和谐发展。受挫的往往是少数,且是学能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应多予关注。在分组安排上要科学搭配,以优带差,以优促差,达到“1+1>2”的目的。探究学习时,要让学生带着明确的目的和任务,都能按要求进入探究学习状态,通过探究学习,都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悟。对于学习中思维反应慢的学生,可适当降低学习难度和要求,不设置过多过高的学习壁垒。有些学习任务对于“后悟”的学生可适当放宽时间界限,并给予适当的知识铺垫,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完成探究任务,从而实现了共同发展和谐发展的目的。在学习活动中,教师还要注意积极调控,防止优生侵占差生的学习资源,防止优生干扰差生的学习,防止优生剥夺差生体验过程的越俎代庖等现象的发生。

四、激发潜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探究学习范文篇7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学习能力

小学数学探究式学习主要是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单纯的讲解式教学,引导学生应用合理的、科学的、研究型的方式开展学习。在这种学习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为透彻,掌握得更为灵活。在实际教学中,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好探究式学习。

一、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无论是对于探究式学习还是普通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良好的教学情境,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更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还可以降低数学学习的难度,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减少学生对数学的抵触情绪。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敢想敢说,这是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基础,也是提高学习有效性的基础。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情境的创设一定要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联,这样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才能够从已知推理未知。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事先准备了很多不同大小的圆,先展示给学生然后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圆。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的过程中,对圆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了解,能够掌握圆心、直径等这些基本知识。这种自己动手的教学情境可以一下子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心理距离,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当学生都能够自己动手制作圆后,我让学生通过对折圆得到折痕,然后再测量这些折痕的长度,看看能发现什么规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发现每一条折痕都会通过圆心;每一条折痕的长度都相同;每一条折痕的两端都在圆的边缘上。当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自己动手发现的知识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总结。这样,在学生自己动手探究实践的过程中,圆的一些基本知识就都能够掌握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开展探究学习,不仅提高了学习效果,而且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还锻炼和提高了学习能力。

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数学学习离不开问题的存在。教学中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并且越能够让学感兴趣的问题,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积极性就越高。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总是怕学生不敢、不会提出问题,因此,总是自己一手包办,不论学生想到哪里都会把自己预设好的问题抛给学生。这样的教学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要落实好“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就应把提问题的机会留给学生。教师要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例如,在教“乘法常见的数量关系”一节时,面对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可这样给学生创设一个发现问题的空间:先让学生看课本自学,把不懂的地方画出来,同桌之间进行讨论,提出问题。如:什么是速度?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怎样才能得出?为什么要学习这样的数量关系?它们有什么用途?为进一步探究打下基础。这样既可锻炼一个人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善于思考、积极探索、敢于创新的个性品质。当然,既然是探究,免不了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不要轻易否定,而应该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症结所在,并鼓励学生尝试自己解决,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自由、安全、放松的心理环境,营造浓厚的探究氛围。有时学生可能会受心理和能力的影响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但是教师不能放弃,一定要相信学生,一定要坚持锻炼和引导学生。

三、课外延伸是“探究性学习”的迁移与拓展

课外延伸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阶段。数学来源于生活,小学生难以接受和理解脱离生活实际的数学教学。因此,无论什么样的教学都不应该离开生活实际。课外延伸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和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是息息相关的。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学习,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且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学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后可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一条新挖的渠道,横截面积是梯形,渠道口宽2.8米,渠底宽1.4米,渠深1.2米,它的横截面积是多少?再如学习了求积的近似值后,建议学生去超市购物,实际体会生活中的数学;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容积以后,要求学生实际计算一下自己家水池子的体积、容积及用水量,提高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建议实际测量一下自己的红领巾的底和高并算出所需的布料,锻炼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等等。丰富多彩的探究活动涉及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检验探究结果,有助于强化搜集、处理和提炼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新课程标准强调,我们的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时一定要从如何让学生学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究式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效率,而且还能提高学生个人学习能力。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从实际教学入手,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更适合学生的、自己能够驾驭的探究式学习方式。

作者:叶德华 单位:河北省临西县东枣园校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探究学习范文篇8

(一)过程性特征

在开展探究式学习时,学生一方面能够进行自主地探究,另一方面还能合作交流,要时刻准备发现问题,要详细记录问题并从中找出对解决问题有用的信息。探究性学习需要重视问题探究的方式和流程,重视学生的思维发展模式以及构成能力的手段。由此可见,探究的过程并不是局限在对学生学习结果的关注方面。

(二)探究性特征

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大胆表达出来,同时教师鼓励学生随时产生质疑,即使是对教材产生质疑,也完全可以,要敢于和教师进行争辩,要在争辩的过程中逐渐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问题式探究学习是将探究问题作为主体而展开的知识重组。

(三)创新性特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选择性的探究,不但要在探究过程中将“旧”问题解决,还需要在产生“新”问题的阶段进行不断探索,要让学生全面、多层次、多角度地思索问题,在原有的知识结构上进行创新。

二、小学语文探究式学习的教学策略

(一)问题情景的创设

小学语文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需要培养出个性化和创新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应融入“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对问题情境创设,让学生能在情境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我的叔叔于勒》,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到于勒经历了一富一穷的过程,刻画了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的改变,凸显了小资产阶级极其虚荣的心理表现。教师可以提出“于勒为什么要写信骗菲利浦夫妇说自己发财了”等一系列的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们扮演角色,体会当时各个角色的思想感情,从而解决提出的问题。

(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主体意识

在近几年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互动”和“对话”作为基础,同时将问题贯穿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部流程中。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掌握教材内容,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可以使学生们在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同时将问题解决在小学语文的教学阶段,教师有必要利用对情境的创设,逐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探究。

(三)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教师的主导作用决定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对教学方式的应用。在探究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及时点拨,组织探究活动,特别是在归纳反思、探究研读、梳理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更有必要利用点拨和指导,使学生拥有“问题意识”,在探究问题中提升逻辑推理能力。

(四)探究学习的关键就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

探究学习范文篇9

寻找探究学习的时机,关键是把探究的支配权还给学生,根据学生的需要决定何时实施探究,其实质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可。如果教师只是想着自己教案,只是按预定的方案组织探究,而忽视了学生是否有探究的需要,就很可能出现探究超前或滞后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准确把握学生的思维状况,并据此选择探究的最佳时机。如果学生没有探究的需要,即使是教案上安排的也要舍弃,如果学生产生了迷惑即使教案上没有安排,也要组织探究。重点要抓住以下几个时机:

l、探寻规律时。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后,要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寻找规律,去发现规律,例如《商不变的性质》为例,教师创设情境,提供正反材料,引导学生围绕“被除数和除数怎样变化时,商才不变”这一中心问题展开合作探究。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在探究中体验,最终发现商不变性质的规律,并通过对一些变式材料的进一步探究,加深对商不变性质的理解,使思维的深刻性得到发展。

2、验证猜想时。提出探究内容后,可让学生先大胆地猜想一下,然后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去验证猜想。例如在《三角形面积》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一个直角三角形,并提问:这是一个什么三角形?猜一猜它的面积是多少?你是根据什么猜到的?学生在已经掌握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联系长方形与直角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提出“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同等条件下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这一猜想。然后组织学生去探究、去验证猜想。

3、争执不下时。在运用概念、性质或定律等数学知识去判断、辨析正误中出现不同意见时,组织探究,进一步探究本质特征,即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发表见解的机会。

4、攻克难题时。当教学中出现一些挑战性题目时由于思维力度大,开放性强,依靠个人力量往往难以找到解答方法或者思考不全,此时需要小组合作,开展讨论交流等探究活动。

2、加强探究学习的指导

学生的探究活动要取得成功,还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作保障。当然,此时的教师不以主宰者的身份出现,而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应该对整个探究活动进行宏观调控。教师的指导作用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l、创设情境,诱导探究。首先,活用教材,设计情境。在备课中,不要为教材所左右,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如悬念式情境,冲突式情境,操作式情境等,使学生在奇中问,在凝中问,在动中问,培养学生爱问的习惯。其次,鼓励自学,质疑问难。这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我曾经进行了一些专项训练,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先以学生的身份去示范提问。如对一个新课题,可以问这个知识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学习这个知识有什么作用;哪些旧知识和它有联系;这个知识与相邻知识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第三,预留时空,引导“再创造”。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新等探索下与挑战性活动。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人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之中。

探究学习范文篇10

一、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编辑学习的现状与问题

作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导向性刊物《新华文摘》杂志的专栏编辑,笔者负责“学术动态”栏目,这是一个容纳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跨学科栏目,主要目的是把一段时间内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前沿综述、重要会议综述等涉及前沿动态的优秀文章选摘出来。因此,在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十几年中,笔者就需要与众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的编辑部打交道。经过长期的观察、交流和调研,笔者发现,一部分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的负责人或编辑都比较注重自身专业知识与编辑技巧的学习,却常常不经意间忽略对党中央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的学习,尤其缺乏全面系统、及时跟进的学习。这一现象背后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期刊负责人或编辑自身缺乏主动学习意识的因素,也有相关单位考评机制不到位的因素等。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编辑注重专业知识与编辑技巧的学习,主要是基于自身职称评聘与实际编辑工作的需要,尤其是72学时继续教育培训的硬性要求导致很多期刊编辑必须参加一些业务培训以获得相应的资格条件。即使有些期刊负责人或编辑作为中共党员,需要参加相应的理论学习活动,但是,由于相关单位缺乏有效的考评机制,导致一些人没有足够的动力来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地学习最新的文件、精神与工作部署。这种现象的影响比较负面,有些是隐性无形的,有些则表现得比较明显。概括来说,由于没有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地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很有可能在编辑工作过程中没有尽到应尽的政治把关责任,给一些有导向瑕疵甚至错误的稿件留下了生存空间,导致期刊编校质量的不合格等。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没有准确理解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少数期刊在实际工作中忽视对政治术语的严谨规范使用,编辑出版了一些内容看似“政治正确”实则是“低级红”、“高级黑”的稿件,造成了无法评估的负面效果。这不能不引起广大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编辑部的高度重视与警惕。其实,2019年1月11日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就特别指出,“有的未经党中央批准提出不严谨的政治口号、政治术语,存在拔高、牵强的情况,甚至搞成‘低级红’、‘高级黑’”[1]。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都应该把这句话视为清醒剂,避免在实务工作中错用一些“不严谨的政治口号、政治术语”等。

二、为什么需要加强最新文件、精神的学习

《新华文摘》杂志社要求专栏编辑在选编文章的时候务必注意政治导向、学术导向等一系列问题。比如,政治立场是我们对很多文章的第一要求,如果一篇文章在政治立场上有原则性的问题,无论如何都是不具备被转载资格的,不能给政治导向错误的文章提供进一步传播的机会。在此背景下,为了切实选编好稿件以服务广大读者和引领学术研究,笔者长期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努力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党中央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与工作部署等。尤其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让笔者深刻地认识到,加强对最新文件、精神的学习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益处。1.有助于甄别错误,编辑好理论文章,保证期刊的编校质量。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地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与工作部署等,可以有效地培养对相关文件内容的直觉,并辨别出一些明显的错误。比如,很多学科的作者在投稿的文章中会引用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内容,但是,这些引用的文件内容是否准确、是否妥当,并不被期刊编辑部所重视,或者说不少期刊过于相信作者尤其是知名学者的科研能力而选择性忽略了对引文的核实校对。具体来说,对文件文献的引用是否准确,需要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提高政治意识,至少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履行好政治把关的责任。第一,文件文献来源自哪里,是从官方文件还是从标准出版物里选用的,抑或是随意地从网络上搜索而来的。这个马虎不得。有些作者直接用百度百科或一些不知名网站所转载的相关内容来作为引证来源,是极其不严谨的做法,体现了其不负责任的科研态度。比较严谨的做法包括但不限于:合理寻找与合规引用解密之后的原始文件;从《人民日报》刊登的文件文献原文、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此前为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选编的重要文献著作等、人民出版社等指定出版机构出版发行的文件单行本或文件起草组集体编撰的辅导读本中引用文件文献内容;从中国政府网或相关部委的官方网站中寻找与引用文件文献原始内容,等等。第二,即使文件文献的来源是合理合规权威的,但是很多作者在引用文件文献的名称、内容甚至发文日期、文件编号时都有可能出现一些错误。有的按照自己的理解而写错文件名称,有的分不清文件的正式发文日期与公开时间是有差别的,有的引用的内容或多或少地与文件原文对不上,更为离谱的是有些作者引用的甚至根本不是所引文件文献的内容。比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是2019年1月31日印发的文件,但是该文件经由新华社对外公布的时间却是2019年2月27日。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尽量吸收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的修改意见、建议等,最后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和直播的文字实录就有一定的差异;那么,严格来说,我们在引用和核实校对相关文稿的时候,就应该以新华社受权的、经修改定稿后的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为标准版本,而不能以直播文字版本为准。无论是引用时出现标点符号上的错误,还是引用时出现莫名其妙的内容短缺或增加,诸多稀奇古怪的错误并不是空穴来风的笑谈,也确实曾在一些刊物刊登的文章中出现过。依笔者的长期观察和分析,这些文件文献引用中出现的错误是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编辑部经常忽视的,也是需要提高警惕并加以认真解决的。即使错误的首要责任在于作者,但是,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的负责人和编辑如果能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地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再加上严谨认真的编校态度,依然可以甄别出文章中的相关错误,进而编辑好理论文章,保证期刊的编校质量。2.有助于准确掌握大政方针的前提下策划重大前沿选题,引领学术界的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地学习党中央国务院最新文件、精神与工作部署等,就可以做到准确掌握大政方针,理论联系实际地策划一些重大的前沿学术选题,引领一批学者乃至学术界对相关问题展开系统而持续的研究。我们以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内容为例来分析。认真学习过该次全会决定内容的期刊负责人和编辑很清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修改为起决定性作用,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对市场作用却是一个全新的定位,而“基础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这两个定位是前后衔接、继承发展的。这一定位的背后或者说本质,涉及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的关系。这既是一个重大理论命题,又是一个重大实践命题,值得期刊编辑部好好策划前沿选题,邀请相关学者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与阐释,进而编辑刊发一系列高质量的理论文章。当然,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党的四中全会又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历史逻辑一脉相承、理论逻辑相互支撑、实践逻辑环环相扣,目标指向一以贯之,重大部署接续递进。类似如何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这个总目标等等的选题,值得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研究、阐释,期刊及期刊负责人或编辑需要发挥应有的建设性作用。再比如前文谈及的,2016年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剖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那么,在笔者看来,如果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能认真、及时地学习这个讲话全文,就完全可以围绕这些存在问题邀约相关学者进行分析并撰写理论文章,通过选题策划引导学者进行“三大体系”建设、学术评价体系建设、学风建设等诸多问题的学术研究,进而提高所在期刊社的办刊水平和质量,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又如,2016年8月17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特别强调,“我们要厘清‘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内涵,把道理说清楚、讲明白。要从全球价值链和产业链重构和延伸、区域合作等角度阐释‘一带一路’建设,突出‘一带一路’建设对加强地区整体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要结合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从周边外交、南南合作、全球治理等层面深挖‘一带一路’建设的理论内涵,形成一整套的理论成果”[2]。这段话不仅强调指出了“一带一路”这一重要研究选题,而且明确指出了下一步研究的关键角度等,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学术界和期刊界指明了前沿方向。3.有助于避免“低级红”、“高级黑”的错误做法,正确做到“用学术讲政治”。党中央对包括学术界在内的各方如何讲政治的动态高度关注与警觉。2019年1月31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指出,“要以正确的认识、正确的行动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决防止和纠正一切偏离‘两个维护’的错误言行,不得搞任何形式的‘低级红’、‘高级黑’”。①因此,从更深层次来看,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地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等,可以避免刊发那些有错误言行的文章,正确地做到“用学术讲政治”。比如,一段时间里,社会各界曾滥用了“新常态”的概念。2016年1月18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曾专门指出,“新常态不是一个筐子,不要什么都往里面装。新常态主要表现在经济领域,不要滥用新常态概念,搞出一大堆‘新常态’,什么文化新常态、旅游新常态、城市管理新常态等,甚至把一些不好的现象都归入新常态”[2];如果我们的期刊负责人和编辑认真学习了这个讲话精神,就会避免错误地使用“新常态”的概念。又比如,2017年2月1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一致的,当然,“全党只有党中央权威、只有向党中央看齐,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都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向党中央看齐”,但是,“这个逻辑不能层层推下去”,“层层都喊维护自己的权威,层层都喊向自己看齐,党中央权威、向党中央看齐就会被虚化、弱化”[3]。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对此讲话深刻理解的话,就能避免“低级红”、“高级黑”的错误做法,正确做到“两个维护”。再比如,2018年11月1日,针对诸如“民营经济离场论”“新公私合营论”等一些否定和怀疑民营经济的错误言论,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作出严厉批评的同时,明确指出,“要加强舆论引导,正确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对一些错误说法要及时澄清”。②其实,笔者当天在认真学习讲话全文之后,就建议一些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围绕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策划学术选题,为民营经济与民营企业鼓与呼,以做到正确地“用学术讲政治”。

三、现阶段需要学习哪些文件、精神,又该怎么学

要想正确认识、准确把握党中央国务院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研判等等,就需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和理解的最新讲话、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及会议精神等。最近一个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尤其需要关注以下一些重要会议的相关精神:较少公开报道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每个月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国务院工作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以及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等等。当然,从更全面、更系统的角度来看,所作的党的报告,关于某一方面重大问题的重要论述摘编,党的十八大以来历次中央全会的决定,总理近年来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文献,都是我们深刻理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权威背景资料,也是策•划编辑好哲学社会科学类理论文章的重要素材。那么,该怎么学习呢?笔者以为,以下几点思路可资参考借鉴。第一,端正学习态度,纠正错误认识,积极主动、全面系统、及时跟进地学习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毕竟,经济社会形势不断发展变化,一些大政方针和相关政策都可能随之动态调整,由此,我们就需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尤其是,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的,必将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实现创新发展,我们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在学习中更需要强化“四个意识”,纠正既有的错误认知,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全面系统、及时跟进、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和理解的最新讲话等,以便在编辑相关理论文章中准确把握最新精神。第二,努力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实现高质量学习的目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混乱无序的学习方法,只会事倍功半,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的时候,选择正确的学习材料就属于方法手段,学习材料的不严谨、不准确自然会导致学习方向产生偏差,甚至产生严重的政治错误。在学习和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按照党的报告明确指出的,“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4],牢固树立期刊属于思想舆论阵地的政治意识,避免“低级红”、“高级黑”的错误做法。第三,切实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地做到知行合一,用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校准各种稿件的政治方向。当然,不仅需要从文件文献或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中学习最新精神,而且需要从编辑实践中学习尤其要从各种编辑创新实践中汲取力量。学习领会最新文件、精神是准确贯彻落实的前提,而根据最新精神和自身职责积极主动开展工作,一切从编辑出版工作的实际出发,善于把最新精神同哲学社会科学类理论文章的编辑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是破除学习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最佳途径,也才是真正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有效方法。

四、简短的结语

2020年1月8日,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有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不深、不透、不系统,学用脱节,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推动工作的能力不足”。①事实上,我们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期刊负责人和编辑也存在这几个方面的学习问题。为了切实选编好稿件以服务广大读者和引领学术研究,为了促进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我们迫切需要全面系统、及时跟进、理论联系实际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最新文件、精神与工作部署等。总之,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今天学习的任务不是轻了,而是更重了,这是由新时代的形势和任务所决定的。我们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尤其是身处思想舆论阵地的哲学社会科学类期刊负责人和编辑,更需要以高质量的学习促进政治意识与编辑能力的提高,精准辨别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的差异,在编辑工作中避免“低级红”、“高级黑”的错误做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重要论述选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年版。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