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7 17:28:05

探究式教学理论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1

【关键词】中专;数学;探究;教学;理论

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逐步推进,教育改革由知识接受型向探究型转变,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以往接受型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低效学习模式.倡导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旨在于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新时期新能力,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和搜集信息和获取知识的能力.中专生初中刚刚毕业,在学习数学这一门文化基础课有很大的难度,由于他们初中阶段的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的兴趣和数学思维,在学习数学时会出现很吃力的现象.因此,中专数学的教学过程中积极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进步.

一、设计切合生活的问题,积极进行猜想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需要教师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指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通过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获取知识.中专生年纪较小,缺乏思考问题的思维和具体的动手实践能力,在问题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教师设置切实可行的探究问题,不宜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本着联系生活,结合教材的中心思想,问题的设置要层次分明,线索明确,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能力范围,满足大部分学生可以轻松得到探究结果的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在具体的课堂中,要通过观察,分析和举一反三,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例如,在教学“函数的图像”这一章节的内容时,引入学生上课的事例来引出内容:一学生每天上学的路线固定,每次都会经过一个小广场,该学生第一天上午八点经过广场,第二天也在八点经过广场,试问经过时间和地点是一个函数关系吗?同学们经过积极的思考,大胆地进行猜测和假想,会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在学生得出个人的答案后,教师要引出函数的概念和图像这一知识点,自变量和函数结果唯一对应是函数的特征.结合具体的生活来引导学生思考,进而导出教学内容,是行之有效的中专数学教学手段,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组织有趣的教学游戏,完善教学方式

实施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引导,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和练习.设置教育游戏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采用较少的教学器材和简便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行探究和思考.在学生有了初步的个人猜想基础之上,教师要设计求证和探究的教育游戏方法.在游戏中给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充分讨论,发挥自身的聪明智慧和想象力,得出验证猜想的最佳途径和高效方法.游戏方案必须结合学生个性,区别不同能力的学生学习现状,提供一些背景资料和引导暗示,以便所有的学生都能完成任务,得到结论.例如,在讲授“空间图形的几何性质的应用”时,引入“蚂蚁吃蛋糕的聪明路径”这一教学游戏.有一个长15厘米,高12厘米,宽12厘米的正方体状蛋糕,有一只蚂蚁要从一个定点爬到正对面的另一个顶点,寻找蚂蚁到达的最短距离,要求蚂蚁从蛋糕表面爬过而不是从蛋糕内部穿过.同学们可以提出自己的猜想假设设计验证方案,可以用纸做一个蛋糕模型来加深理解,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具体物品的形象来引导,通过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的空间感得到了提升,学习内容也得到了落实.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给出蚂蚁爬行的路线示意图,让学生得到空间想象力的提升.

三、开展丰富的小组活动,鼓励自主探究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当主动积极地探索高效的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中专数学的教学中,探究式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是编排好小组,让小组成员构成合理,充分发挥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数学能力是小组活动高效进行的保证.每个小组都应该包含各个学习层次的学生,有利于促进学生讨论过程的互帮互助,共同完成小组任务.学生的小组活动应当积极开展,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应当占据很大的比重,主动探究和小组探究相结合,是探究性教学的最终目标.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应用”时,进行小组活动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掌握知识.小组成员互相提出一次和二次函数的习题并让组员解答,像一家商店批发一批商品,进价为每件3元,按盈利五毛的标准出售200件跟出售150件盈利多少钱时收入相当.同学们小组讨论,自行探究,得出问题的答案并请教师检验正确与否.小组活动充分调动了每一个组员的自主探究能力,结合教师的指导作用,导致了学习成就感的完美体验和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中专数学是一门学科基础课,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充分发挥小组活动的作用.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教学效果的保证,也是教学的目标所在.

【参考文献】

[1]杨利荣.探究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成才之路,2018(16):45.

[2]孙振.探究式教学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5(98):60.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2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宏观经济学;案例教学;研究性

学习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作为一门基础性课程,它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宏观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规律,更好地理解现实社会的经济问题和经济现象。但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方法的问题,很多学生对这门课程缺乏正确的认识,把它当成一门纯理论课程,并认为其距离现实生活很远,最终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研究表明,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学习的成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有必要对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进行改革。

一、宏观经济学的课程特点

(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分析和理解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现象。宏观经济学产生于现实经济生活,同时又可以指导现实经济生活,因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此,学生在学习中只有与具体经济现象紧密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掌握宏观经济理论。

(二)研究内容的复杂性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以国民经济总体活动为研究对象,涵盖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财政与货币政策、经济增长理论等方面的内容,整套理论体系涉及大量的数学公式和模型。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掌握这么庞杂的理论体系,并将其运用于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确存在一定困难。

(三)多个理论学派并存

现代宏观经济学是以凯恩斯宏观经济思想为基础,由众多经济学流派的学术观点和经济理论构成的复杂体系,既包括新古典综合派、新剑桥学派的新凯恩斯主义学派的学说,又包括观点与之针锋相对的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等多个学派的理论。这些学派的前提假设不同,理论表述和政策主张也有很大差异,针对同一问题甚至会提出截然相反的观点。庞杂的宏观经济学理论流派在丰富和完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疑惑,加大学生学习的难度。

二、传统宏观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理论讲授,轻学生参与

宏观经济学理论性较强,大多数教材中都有很多经济原理的分析、归纳和推导的内容。因此,在宏观经济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重视经济理论的讲授,而忽视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导致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精神得不到锻炼。这种传统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学生只是现成知识的接受者,缺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陈旧、与现实生活脱节

宏观经济学是一门具有很强实践性的课程,要求教学材料能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反映现实的宏观经济现象。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宏观经济学教材都是大量借鉴甚至照搬国外材料,即使有少量涉及我国国民经济现实的内容,也往往是利用国外的经济理论硬套我国的经济现实,所得结论经常无法自圆其说。另外,很多高校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大纲普遍存在内容陈旧、更新较慢的问题,不能很好地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缺少新颖的案例教学素材

现有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案例很多都是从国外相关文献上照搬过来的,与中国的经济现状明显脱节,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没有精炼案例,案例分析与授课内容脱节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这些都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三、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探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知识更新与传播速度的加快,传统上以知识传授为基础的教学模式受到挑战,教师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探究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它把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以学生独立学习、小组讨论、合作研究为基本手段,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经济问题出发,引导他们探索经济社会内部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研究的能力,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近年来的教学实践探索,笔者及团队提出了一套基于探究式教学的“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教师学生密切互动”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模式。为了推进探究式教学法在宏观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一)转变教师角色定位

探究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定位,需要教师做好角色转变,把主要精力从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转移到对教学过程的引导和控制。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改变自己作为知识传授者的定位,将自己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有参与意愿是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式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必须熟练驾驭教材,把科学性与趣味性有机融入教学过程。在探究式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教师应尽可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社会热点问题,充分调动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参与探究新知识、掌握经济理论的能力。教师在探究式教学活动中的职能就是组织和引导,具体职责为安排合理的探究问题、设置良好的学习情境、启发和维持学生的探究兴趣等。

(二)重视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就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景学习论为基础,借助具有多元表征潜在价值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方法。宏观经济学的案例教学就是根据宏观经济学的教学目的,以现实的热点宏观经济问题为素材,让学生运用宏观经济学的相关原理分析和探讨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深化学生对所学宏观经济学理论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任务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

学习任务教学法,就是教师通过布置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的教学方法。与案例教学相比,任务教学对学生的要求更高,对学生的锻炼也更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相关理论,还要能够利用这些理论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学习任务可以简单,学生套用基本理论即可完成,通过完成这种简单的任务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学习任务也可以是复杂的,需要学生通过查资料、研讨才能完成。通过完成这种复杂的任务,学生可以培养学习能力和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教学要围绕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学习任务不能脱离理论教学,教师要围绕理论教学内容设计任务;第二,教师应依托理论、结合社会的热点经济问题设计任务;第三,教师可采取学生介绍、小组讨论、现实模拟等形式展开任务教学。任务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为纽带,以学习过程和探究过程为重心,学习过程充满思辨、顿悟、反思等心理活动。

四、山东工商学院宏观经济学

探究式教学的具体做法近年来,山东工商学院经济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以下简称“教研室”)作为全校宏观经济学教学的承担单位,在基于探究式教学的宏观经济学教学改革方面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修订教学大纲,优化教学内容

随着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的发展和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入,以往的教学大纲亟须修订。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探究式学习的重要性,这显然不可能完全在课堂上完成,必然要求学生在课下投入更多的精力。我们在教学大纲中明确提出学生课堂和课外学习的时间投入比例为1∶1,并且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由于在课堂上要增加的案例分析和探究式任务的讲解压缩了以往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结合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调整课堂讲授的重点和课外学习的方向。另外,考虑到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我们在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主流体系教学的基础上增加了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学派的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能够对宏观经济学有更加清晰的总体认识。

(二)凝炼经典案例,加强案例教学

针对宏观经济学教学缺乏基于现实的宏观经济学案例的问题,教研室集中力量制作经典案例,保证每章内容都至少有两个案例。案例的选取要做到经典性与实效性兼顾的原则。一方面,教师可把像“日本货币的流动性陷阱”“石油危机与滞涨”“拉弗曲线与里根政府的减税”等经典案例,长期保留在案例库里,但是在案例分析时要与当前社会经济形势紧密结合。另一方面,每一个学期,教研室都结合经济社会的热点问题,更新一部分时效性强的案例。

(三)设计研究任务,引导学生探究任务

教学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研究任务的设计是关系任务教学成败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任务教学的效果,研究任务的选题既要符合社会热点,又要与所学理论联系紧密。例如,我们近年来设计的研究任务选题就包括: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实际GDP与名义GDP的趋势分析;分别从支出法和收入法的角度分析中美GDP的构成差异;2008年以来中美货币数量变化趋势分析;2008年以来中国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变化分析等。另外,教师应该尽量细化任务教学的要求,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紧紧围绕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

(四)推荐学习资源,指导学生研究

为了方便学生在课外学习,任课教师在第一堂课就向学生推荐学习资源。学习资源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专著和教材,包括凯恩斯的《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等知名学者的代表性著作,也包括曼昆、多恩布什和巴罗等的经典宏观经济学教材,还包括西方经济学思想史和经济学流派方面的书籍。另一类是跟宏观经济学学习相关的网站,包括经济学教育科研网、人大经济论坛这样的综合性经济学网站,也包括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合组织等重要的国际性经济组织的网站,还包括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等与宏观经济密切相关的政府机构网站。这些学习资源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增进对宏观经济学的了解,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完成研究任务提供资料和数据支撑。

(五)利用信息平台,方便师生交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很好的平台。近年来,教学团队将麦可思智能助教系统引入教学过程。麦可思智能助教系统不仅能实现网上签到,还可以实现课件共享、资料、网上测试、随堂提问等功能,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任课教师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微信交流群,方便师生之间随时的交流、互动以及新闻性财经资料的共享。

五、总结与展望

近年来,笔者及团队基于探究式教学的思想,对宏观经济学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课上课下有机结合、教师学生密切互动”的教学模式。探究式教学方法的引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应用经济学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不过,我校当前的宏观经济学教学工作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今后我们计划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第一,进一步探索“互联网+教育”的有效途径,借助互联网技术打造课上课下有机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沟通的便利性,也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媒介。接下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互联网在宏观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提高教学过程的信息化水平,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模式。第二,及时跟踪和研究社会热点经济现象,不断推出新的高水平案例,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用社会热点问题吸引学生眼球,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过,教师在案例制作过程中要注意资料详略的把握和思考问题的设计,要重视学生经济学素养的培养。第三,构建网上测试系统,及时监控并督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探究式教学增加了学生自主研究的工作量,减少了教师课堂讲授的时间。因此,教师在加强对学生研究能力培养的同时,容易忽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育。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保证教学效果,我们下一步将建设网上试题库,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在网上完成知识测验。系统从试题库中随机出题并自动给出答案,既方便学生自学,又减轻了教师批改试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陆昉.推进课程共享与教学改革全面提升大学教学质量[J].大学教育,2014(1):7-8,11.

[2]康爱香.提高宏观经济学教学效果的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2):14-18.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3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化学教学;应用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必须“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鉴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弱化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强化探究式教学,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

一、探究式教学内涵

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Schwab)首次提出将“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是理科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创新,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突破口。要理解探究式教学,首先得厘清什么是探究。顾名思义,探究即是探索、研究知识的过程。探究的出发点是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落脚点在于问题的解决。由于探究复杂多样,我们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探究,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它既包含了科学家们的特定研究又包含了一般人解决问题的活动,而狭义的探究特指科学探究。所谓的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可见,狭义和广义探究的对象和方式所涵盖的范围有所不同。在此,根据广义探究理解的立场,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诱导学生产生问题,经学生自主理性思考、设计方案、讨论交流、实验探究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探究式教学侧重于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从而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化学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价值

新课改后,探究式教学越来越深入人心。探究式教学是化学课堂的核心灵魂,是开展化学教学的有效方式。正确认识探究式教学的价值对于教师开展探究式教学以及对学生学习化学起着重要作用。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具有多重价值,具体表现在迁移价值、认知价值以及情意价值等方面。首先,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应用。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过于注重传授知识而不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导致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却不懂得举一反三和知识的迁移运用。而探究式教学则重点突出了知识的迁移价值,即学生基于先前的基础理论知识,将其灵活运用到后续的学习中去,这样一来,既巩固了旧知又构建了完整的知识脉络。其次,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去自主建构知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进行筛选、组织、整理、归纳基础上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去接收知识的过程,所以说学生自身的内在认知结构与知识的学习是紧密相连的。正因为有了积极的探究认知活动,才得以让学生的认知结构逐步自我完善,即是说探究式教学的认知价值体现在:探究活动对学生主动构建知识过程起着促进作用。最后,探究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和陶冶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既是一个认知过程又是一种情感陶冶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包含着各种情感活动,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动态建构领会到某种情感,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既有理性层面的把握又有感性层面的体验,这样更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探究式教学在化学教学中的举例

(一)以理论探究为价值取向的探究式教学举例。化学理论知识指人们在化学科学实践中通过各种感官而获得的一切成果,这些成果主要包括经验规律、化学概念、化学理论、实验方法、化学观念、科学品质等方面。化学理论知识是化学实验操作的基础,只有具备良好理论知识才能提升实验操作能力。笔者以为,探究式教学在化学理论中的应用可分四步走:设问、归纳、概述、应用,且第二步和第三部可任意调换。即设问:教师提出核心教学问题,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生生间交流、自主探究;归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归纳出的真理;概述:学生经探究讨论后对新知形成的概念;应用:将所学新知运用到科学技术、实践生活中去。例如,学生学习金属晶体时,从熟悉的宏观物质(金属)入手,学生归纳出金属共有的宏观物理性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探究金属晶体微观结构的4种基本堆积模型(用乒乓球模拟微观粒子),并学习各种模型的配位数及空间利用率知识;掌握从微观粒子视角来理解宏观物质性质的真正本质。又如,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时,教师通过展示铁钉生锈、火箭升空等图片,由一系列化学变化引出氧化还原反应;先从初中学习的氧化、还原反应入手,建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生组内交流、观察元素反应前后变化,进而得出化合价升降可作为新判据;接着教师设问引出化合价变化的本质原因,学生通过资料卡片、原子结构、电子层模型图等深入探究出化合价变化是因为电子转移,在此基础上,学生又可从电子转移角度认识氧化还原反应。如此,不至让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感到枯燥、难学。(二)以化学实验为价值取向的探究式教学举例。新课标强调:“高中化学教学应以实验为重要手段,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来,激发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兴趣,增强探究式学习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探究式教学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可分三大步走:创设教学情景(发现问题)、实验探究(收集并整理资料、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即实验探究过程、讨论交流并解决问题)、应用创新。例如,学生学习乙醇时,教师可按如下设计思路教学:展示乙醇实物来学习其物理性质→应用李比希的定量分析法,对乙醇分子式进行理论探究→学生猜测并动手组装乙醇可能存在的结构模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乙醇的结构→动画模拟乙醇与钠反应原理,强化学生形成的物质结构观→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化学价值观。又如,学习简单有机物一节时,对于鉴别甲烷和乙烯,可设计如下教学过程:明确教学问题(如何鉴别甲烷与乙烯)→收集资料,根据两者分子结构不同设计实验方案(通入溴水,观察颜色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如此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探究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还让学生体会到实验探究获取新知的乐趣以及化学自身的魅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化学的兴趣。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04.

[2][美]国家研究理事会.国家科学教育标准[M].戢守志,金庆和,梁静敏译.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9.30.

[3]郑长龙,李艳梅.论化学科学经验的传递机制———兼论化学课堂教学的最基本功能[J].化学教育,2007,(09):11.

[4]兰祥春,高成.三重表征视野下“金属晶体”内容分析与教学过程设计[J].化学教与学,2016,(12):70.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4

关键词: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课堂教学

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高中化学教师围绕化学学科枯燥、知识复杂、学生学习吃力等现状,一改过去“填鸭式”教学方法,寻求教学方法上新的突破。而探究式教学方法不仅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问题,还释放了学生的天性,展现学生个性的同时激发了其学习潜力,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能帮助教师有效解决这一系列难题。

1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可行性

1.1符合高中化学知识结构特点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若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应用到这个过程中,使用类似于科学家那样的“科学研究”引导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为学生创造探究式的教学情境,不但符合高中化学复杂、多面的知识结构特点,还有助于学生认识化学知识的规律,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1.2符合新课标下学科教学要求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新教材的编写更加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终身学习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培养,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高中化学新课标中,规定了“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标准都包括“可供选择的学习情景素材”,让教师可以借用情境素材为学生创设与所学单元内容相关的学习情境[1]。而探究式教学,正是这其中的一种,将其应用到高中化学教学,不但易于操作,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积极性和自主体验性也将得到加强。

1.3应用学科广泛,前景可观

当前,探究式学习已经有了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实例,其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探究式教学在语文、英语、政治等课程教学中都有极为显著的效果,关于化学中的教学应用尤以初中课程居多,如何将探究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高中化学课堂,这一教研究是极为迫切且必要的。

2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课堂的应用策略

在我国新一轮的课改政策下,国家尤其注重对基础类课程中知识探究能力的培养。而高中也是一个十分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培养的学习阶段,让学生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参与探究式课堂活动,能有效提高其化学素养,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探究式教学理论,对高中化学实施探究式教学作出了以下路径的探讨:

2.1创设意境,提出探究价值的问题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能让学生对化学知识本身产生兴趣,也为学生引导一种正确的学习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高中化学探究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化学知识主题,以化学内容为依托,提出多种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思考和探索化学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师可以有效利用每节课开始的时间,根据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积极寻找并整理与课程内容紧密相关的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探究学习材料,创设一定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情境,并用生动的语言为学生提出来,让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去自主探究。

2.2师生互动,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探究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同时要调动与学生之间的默契性和互动性,使得师生共同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2]。身为教师,在化学问题的教学探究中应该要转变自身的角色,主动适应探究的需要,变知识的传授者为探究的促进者,避免对学生的放任自流,教师在学生参与探究过程中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成为学生探究学习的伙伴。同时,教师要精心搜集有关化学探究活动的材料,这些材料要尽可能的生活化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他们弄清探究的目的,保证探究学习的顺利开展。此外,教师要将化学中的教学目标变为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话题,讲学习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予学生尝试、探索、试误的机会,让整个化学学习过程成为他们“自己想办法”的过程。

2.3动手动脑,分组实践探索出答案

高中化学中总是伴随着各种实验的设计与开展,实验为化学理论知识提供依据,也是化学理论知识的有力验证。在探究式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勤于思考,结合化学实验的设计,借助实验器材完成各类实验,在实践中验证问题猜想的正确性。在实验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两个人的小组,让学生在自己选定的实验方案下开展实验步骤。例如,在“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这一探究实验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学生实验过程的巡视,确定其使用仪器的规范性,对错误的方法给予及时纠正,让学生在自主实践中逐步接近化学问题的正确答案。经过一番动手操作,学生可以得出影响化学平衡的以下条件:(1)浓度:若是增加或者减小化学反应物的浓度,生成物的浓度平衡也会发生正逆方向的移动;(2)温度:在升降温度的情形下,化学的平衡分别向吸热、放热方向移动;(3)压强:在增加或减少压力的情况下,化学平衡向气体物质的量少和量多的方向移动;(4)催化剂:催化剂只对化学平衡所需时间有影响,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3结语

综上,要实现高中化学的探究式教学,就应充分发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问题、师生互动,参与动手实践,让学生在挖掘“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学科的探究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锻炼其自主探究精神,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雷刚军 单位:陕西省商洛中学

参考文献: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5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中学化学;问题;对策

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有利于克服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学生发展自主和创造能力的不足,因而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受到重视。实际上,只有满足“时间充裕,学生基础好,教学内容适合”等特定条件时,探究式教学才能充分发挥出它的优势[1]。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的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大多效率较低,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对此,我们通过对武汉市、孝感市两所中学学生的问卷调查,对当前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问题

1.探究式教学与现实的矛盾。由于受长期的讲授式教学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的一些方面与探究式教学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影响了探究式教学的实施及其效果。(1)应试教育与探究式教学在教学评价、课时、教学目标等方面有冲突。第一,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不适用于探究式教学。从对教师的调查中我们发现,除了传统评价外,经常使用其他评价方式来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教师为0%,37.5%的教师有时使用,其他的教师偶尔用。很明显,学生的学业成绩仍然是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尺。这种过分注重分数的评价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应试教育的模式,严重影响了教育评价结果的客观性、科学性,阻碍了探究式教学的有效进行。第二,课时问题,应试教育与探究教学在课时上有冲突。调查发现,有多达62.5%的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课题中出现过课时不够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课时是固定的,而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至少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等基本环节,需要充足的时间作保证,因而在规定的课时内很难完成所有的教学任务。第三,应试教育与探究式教学的教学目标侧重点不同。从对教师的调查中可以看出,87.5%的教师都认为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科学过程和方法的体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有帮助,甚至还有12.5%的教师认为帮助很大,没有一个教师认为没有帮助。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自己通过探究性学习在这些方面受益匪浅。这充分说明了,与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知识教学相比,探究式教学更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重过程轻结果”。(2)实验室配置及相关方面无法满足探究式教学的要求。通过对教师的调查发现,75%的教师表示学校只能为探究式教学中要求的小部分的实验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甚至有25%的教师表示学校什么也提供不了。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的学生都表示自己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动手做实验来解决问题的机会并不多。这是由于在现实教学中,学校的实验室配置有限,每个班的同学多,探究的时间少,教学任务重,因而很难保证让每个同学都有动手探究的机会[2]。2.教师对探究式教学的影响。在现代教学观念看来,“师者,所以引路、开窍、促进也”[3],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指导者、引路者,能否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为学生正确的指引学习方向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决定因素。①教师进行探究教学的水平参差不齐。有50%的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对探究式教学的使用占整个学期的1/5,另外50%的教师有的是1/3及以上,有的约1/4,还有的是1/5及以下,各不相同。在对探究式教学的了解情况的调查中,有37.5%的教师认为自己了解透彻并能熟练应用,也有同样多的教师对此只是一般了解,还有25%的教师则是清楚了解但不能熟练应用。而在对探究式教学实践中使用到计算机技术的情况的调查中,有62.5%的教师偶尔用用,12.5%的教师有时使用,还有25%的教师没有用过。这份调查结果显示,每个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时间、对探究式教学的了解程度等都大不相同,也就是说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水平是参差不齐的。②不少教师不重视、不看好探究式教学。在调查中,虽有部分教师觉得在化学课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有必要,但有近一半的教师觉得一般。有一半的教师只是偶尔会和其他的老师一起研讨探究式教学,有12.5%的教师甚至不会和其他的老师一起研讨。在对通过探究式教学后学生发生了的变化的调查中,有12.5%的教师都认为通过探究式教学后反而使学生的成绩下降了。很明显,大多数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探究式教学的优势,也并不看好这种教学方式。3.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影响。在探究式教学系统中,“学者,所以体验、探究、创新也”,学生是学习和探究的主体,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积极程度和态度是影响探究式教学的主要因素。①学生缺乏自我探索的意识。探究式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提出问题”,但在调查中发现,只有10.5%的学生经常在进行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会发现问题然后提出来与大家一起讨论,这表明多数学生并没有质疑问难的自觉性,也缺乏交流合作的意识。②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现代教育观提倡“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有一半的学生有时会进行探究活动,另外一半的学生有的经常进行,有的偶尔进行,有的根本没有进行过。在对老师布置探究活动方面的课外作业的期望的调查中,有13.2%的学生表示非常希望,但同时也有13.2%的学生表示不希望,13.2%的学生认为无所谓,大家的反应各不相同。③学生激情有余,课外整理与反思能力不足。在教师的调查中,所有的教师都表示学生在探究式教学中表现活跃,大部分的学生也表示出了自己对探究活动的喜欢,不难看出学生对探究式教学的欢迎程度,但同时教师也提出了学生课外整理与反思不足这个问题。从对学生对科学探究例如科学探究的本质、一般步骤等的了解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对此非常了解的只有5.3%的学生。而在对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情况的调查中,也只有7.9%的学生表示很好。很显然,学生课外整理与反思不足这个问题确实是造成低效探究的因素之一。

二、中学化学探究式教学的优化建议与策略

结合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我们认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很有必要,但要提高探究式教学的课堂效率与学习效率,使化学教学与课改相适应,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改进和优化。(1)教师要加强学习与研究,不断提升自己。由于对新课改所倡导的理念理解不透彻,继而教师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教师加强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不仅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而且对新课改的顺利实施意义重大。①建立新的教学观念,跟上改革的步伐。教师应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转变,对探究式教学有一个全面的、透彻的了解,并有搞好探究式教学的意愿与能力。②适应新的学生观,在探究式教学中敢于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应当将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从旁引导和协助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索,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根据自身行动反馈的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案。③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鼓励学生质疑和提问,学生才有可能创新思维,才敢于求新求异。在现代教学理论中,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愈来愈受到关注,教师应当改变传统教学“严师”的角色,渐渐向“亦师亦友”转型。(2)支持和鼓励学生在课外积极进行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探究式教学在实施时需要学习者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课堂上的探究远远不够。课堂探究的目的主要是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识。①重视对课本中家庭小实验的探究。新教材中编排了许多活动与探究小实验,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对学生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重视对课本中家庭小实验的探究,在学生对探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外自己动手、动脑探究,开发思维,培养实验技能。②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并通过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尽可能的把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使学生不但理解理论知识,同时懂得生活中的化学,学会在生活中发现问题,主动去研究,体会探究性学习的魅力,在提高自己的探究能力的同时,增添对化学的兴趣。(3)建立新的评价系统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估。我们在进行学生评价时应当树立综合质量评价观,坚持评价与指导相结合,动态地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单一评价为全面的、多角度的评价,把各种评价方法结合起来,把各种评价内容综合起来,把各种评价主体联系起来,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4)有效利用有限的实验条件,使每个学生都有动手探究的机会。我们在组织安排时,应当根据需要设计合理的方案,若有缺乏的实验仪器、药品,可以适当地改进实验或自制替代的实验仪器、选择替代药品,并在教学方案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配,务必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结语

探究式教学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探究为手段,旨在改变沉闷的学习气氛和过于重视知识教学的状况,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实行这种新型教学方式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认识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研究探讨优化策略,积极开展教学理论研究,通过教学实践,不断提高探究式教学的效果。

作者:邢玉琴 娄兆文 单位:1.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中学 2.湖北大学

参考文献:

[1]黄修元.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J].新课程研究,2009,(1):150-151.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6

1.探究式教学。目前,关于探究式教学,广大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它的积极意义。何为探究式教学?最早提出在教学中使用探究式教学的是美国教育家杜威,他认为,教育重在学习的过程和方式,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取知识,并非通过“旁观”获取知识,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探究,通过个人的探究活动获得知识和经验。余亮等主编的《探究教育新理念》(新课改教师必读丛书)认为,探究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标志,是对传统教学的一次革命,推动了课程及教材教法的改造,强调学生通过探究过程获取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动能。张熊飞教授认为,在探究教学中不仅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理论与实践的灵魂,还要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表现为四大特征:能动性(发挥情意因素的动力作用)、独立性(人的成长与内化是任何人都难以代替的,必须独立完成)、创造性(参与教学,在沟通与交往中获得的任何学习成果都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基础性(为自身一生的生存、做人、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核心特征是独立性,即独立思考。靳玉乐教授在《探究教学论》中认为,探究教学,即探究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探究学习作为教学起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人的探究活动中得到知识,教师只作适当引导即可。姜莉莉在研究中提到,根据科学的态度,遵循科学探究的方法和程序将科学探究恰当地引入教育教学,把探究看作“教”或“学”的过程,这就是探究教学。综合以上学者的观点,结合本人的教学体验,将探究式教学概括为:在教学过程中,以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通过教师设置教学场景激发学生探索热情,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有效的思考、讨论、合作,获取相应知识信息并加工信息,整合知识,促进个体知识的同化或顺应,进而升华思想,形成正确价值观的一种教学方法。2.五年制高职历史探究式教学。将探究式教学引入五年制高职历史教学中,以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五年制高职学生的特征,以独立思考或合作交流为探究基础,以五年制高职历史教学知识为探究对象,遵循五年制高职历史探究教学原则,旨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主动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职业素养能力,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掌握历史知识,发挥历史学科“以史为鉴”的作用,增强学习历史学科的实效性,为以后的创业、就业奠定职业基础。教师作为五年制高职历史探究教学的主导,主要任务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职业需求,设置相应情境及问题,营造探究氛围,激发探究欲望。在探究过程中提供相应资料并做适时引导,及时给予总结,课后还要布置能够提升职业技能的作业。学生作为五年制高职历史教育探究教学的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在探究过程中要全身心投入,大胆探索,边思边悟,不断取得探究学习知识与能力的提高、进步。

二、历史探究式教学的应用原则

五年制高职历史教学要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营造探究氛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并置身于探究活动中,需要遵循以下几方面原则:1.教学方式的探究性和因材施教原则。在五年制高职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历史知识水平、知识结构以及学生本身的特点或特殊性,设计既符合学生实际又有一定难度且能提高能力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好奇心。在教师的适时引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搜集信息、资料并进行整合,最后得出结论,将探究性和因材施教应用于整个探究学习过程。2.教学内容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原则。上课前的备课环节,教师必定已根据培养目标、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探究内容,但由于探究主题的开放性及学生的特殊性,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时情况,在不影响整体大局的情况下对探究教学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保证整个探究过程的完整性。另外,探究主题的设计既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征,又要考虑学生的意愿兴趣,尽可能围绕培养需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创设能够引起学生探究欲的问题,让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活动。3.教学过程的全员参与和可操作性原则。传统五年制高职历史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缺乏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教师不能适时掌控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态度、思维、学习效果。而探究式教学倡导全员参与,重视探究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参与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个人自主探究或与小组合作探究,达到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获得自己发展的机会。同时,教师能关注每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参与表现情况。在五年制高职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并非是将探究式教学模式照搬到历史教学中,而是根据高职教育的相关要求和五年制高职历史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探究教学以可操作性为原则,将历史教育做到“适合学生的教育”。4.教学结果的职业技能性原则。在五年制高职院校具体专业和学科的教学中,必须依照职业教育的相关要求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原则,而作为基础必修课的历史学科在探究式教学中也必须体现这一原则。在探究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历史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结合,探寻历史教学与工作的结合点,突出与历史学科相关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的培养。5.教学评价的多样性原则历史探究式教学的评价,着眼于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是否有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学习效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实现教学评价原则的多样性。在探究学习过程中,重点考核学生对问题的探究质量、协作态度和参与积极性;在学习结果的评价中,重点考核学生对探究问题的完成情况、历史知识的运用情况以及自我在探究实践中的提升情况。

三、探究式教学模式设计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五年制高职学生历史学习的调查,构思出一个五年制高职历史探究式教学模式流程图,如下:1.创设情境,激发情意。教学活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环境里进行,由师生的主观心理因素和客观环境因素构成一定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意过程,以激励学生学习。也就是说,探究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口述、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培养目标等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引起探究兴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克服困难,学到新知识,不断推动探究活动的有效进行并获得成功。2.全身活动,心灵体验。五年制高职历史探究教学强调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独立地参与自我活动,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真正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教学理论。为实现自我探究活动的目标,学生需要多项感官并用,用手操作、用眼观察、用耳倾听、用嘴交流、用笔书写,全心投入,全程参与,获得对探究问题的自我心灵体验,真正实现在历史探究活动中强化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3.以诱达思,促进创新。《学记》曰“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就说明教师要发挥诱导作用,变教为诱,变教为导,诱导学生去思考、去发现,去创新。“以诱达思,促进创新”正是在五年制高职历史探究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的真实体现。4.及时反馈,促进同化。在探究活动中,每一个探究主题都有既定的目标,这些单个的目标对实现整体培养目标起到调控作用。要对每一个探究主题结果进行及时反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通过师生交流,同学合作,不断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同化或顺应。5.广泛运用,加强迁移。学生通过在探究活动中的亲身体验,或解释验证已有结论和假设拓展思维、提高认识、发展能力,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苏霍姆林斯基说:“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牢固的知识,还必须进行思考。”学生通过对新知识的思考学会知识迁移理解、解释历史现象、拓展历史思维、生成历史智慧,真正实现历史教学的“育人”“史鉴”作用。总之,在五年制高职历史教学中实施探究式教学,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新时期职业院校培养职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要求。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遵循探究式教学相关原则,利用合理的构思设计进行探究式教学,才有可能实现国家2014年6月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的职业院校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的现代人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和实践[J].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文集,2015

[2]姜莉莉.高职《中国旅游地理》课程探究式教学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

[3]张熊飞.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和实践[J].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文集,2015

[4]戴圣,纂辑.礼记[M].王学典,编译.北京:蓝天出版社,2008

[5]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理论知识;实践

一、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理论分析

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学习环境”理论

“学习环境”理论注重学生对环境的管控。指的是在一个优良的学习环境中,学生通过使用周边的能够支配和利用的资源,开展有利于学习的活动。学习环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教学情境、沟通、协作与作用。所谓的教学情境在学校学习环境中属于核心内容。老师在设计教学环境的时候应该将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作为最终的学习目标。沟通,是创建学习合作关系的基本前提,学生应该使用沟通的方法,开展合作。比如学生与学生之间需要进行交流并制定合理的学习方案。协作是沟通的终极目标,这里所说的协作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协作。开展科学有效的学习合作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作用,指的是老师在开展教学任务时,帮助学生进行学习作用的研究和创建。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知识的基本内容,深层性质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二)“学教”理论

“学教”理论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确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老师在课堂中的引导地位。这种理论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授学生知识方法向老师分享知识的方法进行调整。这些改变明确了学生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工具”理论

“教学工具”理论指的是老师在教学课堂中能够运用恰当的教学工具,辅助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二、高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步骤

(一)设计教学情境

为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老师就需要精心设计教学的步骤,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情境,使得教学能够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实际的情境下学习数学知识,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和爱好,使得学生能够充分的利用自己以往的认知结构以及以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在旧知识与新知识中创建联系,并且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运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时,让学生根据具体的函数图象能够借助计算机或者是信息技术工具计算器运用二分法求解近似解。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笔者专门设计了教学情境“在一个雷电风雨的晚上,某小区的电话线路出现了故障,这是一条10千米的线路,怎样迅速找到故障?”笔者以实际问题为背景,让学生能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提高学生的思维逻辑性,引导学生思考,进而运用二分法的理论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的探究,笔者与学生共同进行探究,并且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彼此合作进行分析。这样一来,有效的将理论与实践问题相结合。

(二)提出教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解决

老师通过精神的设计教学步骤,对学生进行科学的指导,运用多种方法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能够从以往的学习方法向积极主动探索发展。鼓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内容的独立探究。先通过老师进行启发和指导,例如在演示和解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中理论概念的时候,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独立的探究。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在探索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关系时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能够沿着概念框架进行攀升。让学生从始至终都能够自我分析,主动思考,老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说的话比较少,可是对学生的帮助十分大,充分显现了自主探究教学方法的优势。

(三)进行课堂总结

进行课堂总结时,总结的方式可以包括以下几点:第一,让学生进行总结;第二,让学生与老师共同总结;第三,让老师独自总结;第四,让学生将总结写成文章。有必要的话还可以举行总结文章的答辩分析。主要的答辩方式为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一个小组推荐一个人和老师共同组成评审组,让组长通过抽签的方式决定总结的顺序,在每一个小组进行总结的之间,将总结文章上传到电脑中,总结报告中先介绍本小组的主要探究过程,然后在回答评审组提出的问题。然后评出表现优异的小组,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运用自主探究创新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是现在高中数学教学的根本主题。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研究证明,高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比单纯的学习理论知识的能力更加重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老师应该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能够开展多层面的分析和讨论。来扩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思维创新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能力。

作者:赵飞 单位:贵州省印江县印江民族中学

参考文献:

[1]张倩倩.高中数学自主探究教学模式之我见[J].文理导航(中旬),2013(09).

[2]方艳妍.高中数学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构思[J].中小学电教(下),2012(08).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8

1.高中政治新课标对政治教学的要求

(1)政治教学要以促进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政治新课改致力于推进政治教学的创新,加强、改进高中政治的课堂教学。新课改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探求知识、寻找规律及发展创新等能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能力等各方面的素质。[1]从新课改的要求可以看出,高中政治教学是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其要求学生素质全面发展。(2)教学要与生活相结合。高中政治教学要建立在实际生活基础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使学生迅速融入到政治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深刻地体现了“政治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3)政治教学要彰显时代特征。政治教学理论性极强,在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实际显得极为重要。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我国当前发展与政治理论相结合,不断调整和补充政治教学内容,鲜明地体现我国乃至世界的时代特征。

2.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

(1)政治教学方法不适宜。高中政治教学方法直接关系着教学成果。以往,传统的政治教学模式多侧重教师“教”,多强调教师课堂教法,而忽视了学生政治实践能力及修养的提升。当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多数学校对政治教学进行了改革,实施探究式教学方法,尽管如此,还是普遍存在以教材为中心,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2](2)教师探究式教学不彻底。新课改提倡探究、自主及合作的学习方法,提倡转变师生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但大多数老师受到高考或统考的束缚,不敢大胆创新尝试。目前,有一些教师教学方法单调,缺乏教学探索性,往往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考试、讲评等课堂行为,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成为课堂配角。(3)教学目标达成度不高。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政治教师对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实施了探究式的教学方法。然而,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多数学校仍然沿袭旧方法,机械地传授知识,强调死记硬背,追求的依然是政治理论知识教育。这种现象多是因为当前应试教育一味强调分数造成的,也与教师教学技能匮乏、教学思维定式有一定的关系,最终不能全面地推行新课改,不能彻底地推进探究式教学方法。(4)课程资源利用与开发不足。课程资源指课程发展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资源等。课程资源多种多样,比如我们常见的课程标准、课本、教师、网络、考试大纲、多媒体以及学生等均可称为课程资源。实际教学过程中课程资源丰富多彩,但多数学校对课程资源重视度及利用度不够,这主要是因为多数学校在观念、理念上存在片面的认知。(5)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及时代感。当前,一部分教师把精力放在理论知识上,忽略将高中政治联系社会实际,使得政治教学理论被狭隘地记忆,而非系统全面地理解,长此以往,学生感到政治学习枯燥无味,不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兴趣,更不用说将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政治理论知识分析当今国内外政治格局及发展趋势。这种形式的政治理论教学只是让学生对思想政治的术语、概念、基本理论熟记于心,却不能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不能起到培养学生责任感、培养学生积极奉献精神、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等的目的。

3.解决对策

(1)改变教师观念,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政治教师要以发展的观点改革课堂,将政治教学课堂转变为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政治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发扬民主教学精神,将政治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相联系,鼓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营造教与学之间和谐、民主和宽松的氛围。在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水平以及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政治教师应转变自己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地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和教学手段,推动政治教学的高水平及最优化发展。(2)转变教师教学方法。新课程倡导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和发展空间,使得学生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针对人生问题、社会事件以及自然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态度,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及创造性思维。改变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方法,采用互动式、辩论式、讨论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能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3)切实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新课改要求政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关注学生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要求教师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创新。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决杜绝缺乏思维、缺乏思想深度的一问一答,坚决反对简单的知识训练和机械重复,坚决反对交流单向化以及矫揉造作等。(4)主动开发利用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丰富多彩,但需要人为地去认识和运用。一堂高效率的政治教学课堂要求教师能够巧妙地将课程资源融入课堂,运用于课堂,实现目标效益最大化,通过运用课程资源实现师生互动、学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产生课堂共鸣,这样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双赢局面。(5)理论知识和生活背景相结合。政治理论知识教学要符合思维逻辑,要合乎生活规律及生活实际,在政治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从何而来,怎样生成,而且要清楚所学的理论知识有何用处,怎样去用。在日常生活中要善于概括总结,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在生活中认识规律,这样学生既体验了知识的生成,又很好地享受了发现的乐趣。

总之,时代的发展影响着我国教育的改革,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教育改革刻不容缓。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新课改对高中政治教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在新课改要求下的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存在较多的问题,本文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归纳总结,同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对新课改下,我国高中政治探究式教学的发展提供参考。

作者:孙寿玉工作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江宁高级中学

第二篇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复习课中的作用

高中政治复习课中涉及面广,知识点多,理论性又较强,考试内容的灵活性较大,如果机械的对知识进行梳理记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就会降低,学生考试就难以应用自如。探究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件中深刻的理解理论,拉近政治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增强学生对政治的兴趣。同时,在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可以进行自由的提问,自由的谈论,然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互动解决问题,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创新意识。此外,将探究式教学法应用在高中政治复习课中,也是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课改革的必然要求。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复习课中的应用

(一)夯实基础,有效梳理知识结构,保持知识的系统性。探究式教学并不是只注重实际应用能力,进行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学生必须对政治理论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自己的脑海里有一个知识框架,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面对考试试题的时候,随意的“抽取”知识。高中政治知识较多,但是知识与知识之间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寻找知识间的切合点,建立一个知识网,这样可以方便学生记忆,又能够让学生从宏观上来认识理论知识。教师在对知识进行梳理的时候,不能够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将重要的知识梳理出来,建立一个大的框架,而那些“细枝末节”的知识,只要求了解即可,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前提,只有学生对知识“了如指掌”,才能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深入应用。

(二)找准热点,强化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应用能力。高中政治课的内容与社会生活联系十分紧密,在高考中,对于政治理论的考察也基本上是通过具体的事件来进行考察的,很少是记忆性的基本知识。因此,在高中政治复习中,教师一定要将学生带入到社会现象之中来,让学生在具体的社会事件中认识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将政治理论知识融入社会热点问题,融入历史事件,融入生活问题,学生可以借助这些知识,窥探这些事件背后的实质。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扩展,认识社会事件的能力获得了提高,考试应变能力也会随之提高。比如,在讲授“市场经济的缺陷”这个知识的时候,可以结合近几年发生的三聚氰胺、地沟油、假药等事件来进行讲解。在这些鲜活的事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时候,教师然后抛出以下问题: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原因是什么?怎样才能避免发生这种情况。这样一方面学生学习积极性大增,另一方面学生对市场经济的认识就会加深。

(三)加强反思,突破知识盲点束缚,提高学生的考试应对力。高中政治复习课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应对能力,然而考试应对能力不仅仅取决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程度,学生对于基础知识、做题技巧和解题规律的反思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政治复习课中,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每一个题目所涉及的基本知识,明确题目所考察的政治知识,探究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考察方式。一般来说,考试对于知识的考察遵循“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原则,因此学生要学会将考察题目回归教材,这样才能提高做题能力。在做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要为了做题而做题,要对所做的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总结做题技巧,反思解题规律。这个反思总结的过程其实也是培养学生逆向思维的一个过程,这能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迁移能力以及衍生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在高中政治课上的应用能够改变传统的单一的靠记忆为主的高中政治复习课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中来,在实际的案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考试的灵活应变能力。教师要相信学生,相信他们在探究式的课堂中能够管理好自己,能够真正获得提高,教师要给予他们恰当的引导,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

作者:顾永红工作单位:江苏省滨海县五汛中学

第三篇

一、转变观念,引入探究式教学模式

受到应试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学生多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了学习质量与效率的提升。为此,教师应彻底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对于探究式教学模式的运用。因而,教师应高起点、高要求地抓好高中各年级的政治教学工作,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制定详细的教学双向细目表,以注重基础知识、基本能力以及基本方法的训练为手段,强化学科内部之间的有效结合,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合理选择与运用,以选修课、“新闻联播”、专题讲座等形式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高中政治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还应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以及其他多种专题性探究活动,并要求学生撰写探究报告与小论文,以在丰富学生社会实践的同时,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使他们的自主探究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社会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切实把握优化学生思维模式的机遇,合理提出问题,以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区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思维

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如果只注重一些孤立知识点的讲解,学生该能力的培养也就无从谈起。为此,在今后的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就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难点与重点,创设出源自于现实生活的教学情境,将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转化成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教学元素,从而将学生的认识过程与生活体验紧密结合起来,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他们的探究欲望与探究意识,如在讲到“投资的选择”相关内容时,笔者为学生设置了以下情境:小华的妈妈每个月都会将一部分工资存进银行。为此,小华的脑子里呈现出了一系列的问题:“为什么要将钱存进银行呢?”“银行为什么要支付利息?”“对于不同的储存方式而言,利息又该如何计算?”……通过设置这种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情境,一方面能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政治课堂的吸引力,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实际生活情境的营造能切实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与探究热情,以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有效结合,能切实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深化热点,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政治教学时代性

高中政治教学内容与时事、实际生活问题等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与热点社会问题、生活问题联系起来,引导学生深入对生活、国内外重要事件的思考,让他们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一些社会现象与社会热点话题,进而引导他们从现象的本身抓住问题的实质。只有这样才能有效避免政治课堂教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使教学课堂活跃起来。如在讲到“市场经济的缺陷”相关内容时,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假药事件的视频资料,以最为真实、惨痛的教训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之后,向学生提出问题:①造成惨重后果的本质原因是什么?②我们应当怎样做才能有效避免该现象的发生?这种教学方式能引导学生以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来激发学生寻求问题答案的热情,通过他们的自主思考与探究,能进一步探究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四、模拟活动,提升学生探究能力

模拟相应的教学活动,不仅能增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与学生探究教材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学生将所学内容与自身所处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能有效强化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的有机结合。如在学习“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相关内容时,笔者将学生分成了若干小组,不同的小组分别担任劳动者、企业经营者、工商局、法院工作人员等角色,开展如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模拟活动。这一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与自主探究意识,使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探究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又如在讲到“价值规律”相关内容时,受到漫画《老汉杀鸡》的启发,笔者设计了以下教学情境:由一名学生扮演养鸡场的老板,部分同学扮演卖鸡蛋的,另外一些同学扮演消费者来模拟现实交易活动。在此过程中,“老板”根据供求关系来调整鸡蛋的价格,并做出扩大规模赚取更大利润或杀鸡减少损失的决定,并对“老板”的决策行为作出客观评价。结果,“老板”的每一个决策都引发了学生的激烈探讨。为此,笔者将学生讨论得出的不同观点引入课堂进行继续讨论。很快,持一致意见的同学聚集到了一起,讲过后续的激烈讨论,学生们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整合,并形成了几个比较鲜明的观点。由此看来,用模拟活动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能以学生之间思维的碰撞使他们的思维模式得到拓展,这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9

关键词:无机化学探究式教学

无机化学是高校化学、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对于学生学习本专业学科知识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其教学一直以来受到高校的重视。随着高校课程的改革,各种现代教学理论、教学模式以及教辅手段开始广泛的应用于各学科的教学之中,探究式教学作为一种应用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也运用于无机化学的教学中。笔者拟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来探讨如何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一、探究式教学的概念及作用

1.1探究式教学概念

所谓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是指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和解决为中心,通过发现、分析、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等步骤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1.2探究式教学的作用

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运用探究式教学的模式,具有以下一系列作用。

(1)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由于探究式教学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性,因此通过开展无机化学课程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的使学生充分的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之中,从而充分的提高学生对于无机化学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所谓创新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以原有知识经验为基础的创建新事物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潜在的心理品质。通过在无机化学教学运用探究式教学,营造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环境和氛围,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运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验中开展探究活动,更易于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开展合作形式的探究式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或实验教学中将学生按照能力互补的方式进行分组协作,并对其布置一定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任务,从而使其建构相关的知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就可以得到培养。

二、构建无机化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在大学无机化学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可以起到一系列良好的教学效果,以下笔者结合教学案例来进一步探讨如何构建无机化学的探究式教学模式。

2.1构建情境互动式的探究式教学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学生建构消化自身知识的过程,并不存在于教师上课对知识讲解的过程之中,也不存在于学生听课的过程之中,而是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之中。这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意营造平等、开放、互动的教学氛围,通过构建一定的教学情境,展开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教学案例:在讲解硫酸钛酰具有氧化性、易水解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先告知学生硫酸钛酰水溶液可以氧化锌粉,硫酸钛酰水溶液会与锌粉反映生成紫色的三价钛离子,但在演示实验中,学生会发现除了溶液变成紫色之外,还可以看到许多气泡的产生。这时,教师就可以问学生,为什么实验中会产生气泡?有的学生就会回答是不是实验失败了,有的学生则认为是不是锌粉与硫酸反应生成了氢气。这时老师又可以追问学生“那为什么会有硫酸呢?这是硫酸钛酰溶液啊”。聪明的学生往往会想到硫酸钛酰容易发生水解,为了防止其水解,必须将硫酸钛酰配成强酸性。因此,放入锌粉后就会产生氢气。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通过实验现象来加深学生对硫酸钛酰性质的认识。

2.2构建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式教学

现代合作学习理论认为,通过构建小组,从而使具有不同能力的学生在合作中产生互补性,学生可以通过互补式的合作,提高对知识理解的深度、推理的能力和永久记忆的精度。在大学无机化学的教学中,笔者认为也可以构建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式教学,通过做好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案例:在进行一些制备式的化学实验时,大学教师可以将一名男生与一名女生分为一组,或者几名男生几名女生分为一组,一般来说,男生对实验的兴趣较高,动手能力强,但往往操作不够规范,女生对实验的操作比较规范,数据处理比较认真,但往往对仪器的操作不够熟练,因此通过将男生、女生分在一组,让他们通过合作对无机化学问题进行探究。

2.3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而无机化学实验本身就是一个学生在教学中通过自己探索来完成实验的过程,构建自主学习式的探究式教学,教师应进一步放宽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条件和方式,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在学生设计与完成实验的过程中,仅起到引导者和帮助者的作用。

教学案例:教师在无机化学实验课上可以给学生提供一种混合物NACL,同时给学生提示其中可能含有可溶性阳离子杂质钙离子、镁离子和铁离子以及不溶性杂质泥土砂石等等,然后要求学生们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对NACL进行纯化,并根据实验原理,要求学生列出实验需要的用品和实验步骤,让学生自主展开实验,大部分学生都可以通过实验对混合物NACL进行一定程度的纯化,但由于各自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对混合物NACL纯化的程度也各不相同,教师要帮助其分析、寻找实验中的问题,从而使其进一步了解自己实验方案和步骤的不足,加深对于实验的认识。公务员之家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构建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师应通过在教学中科学的运用情境互动式、小组合作式和自主学习式等教学策略,从而构建探究式教学模式。笔者深信,随着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究式教学必然能够在无机化学教学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巧云,徐桦。无机化学。课程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6).

探究式教学理论范文篇10

自主探究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对于高中数学老师来讲是一个新的挑战、新的机遇,要求老师自主配合数学理论知识设立情景,让高中学生根据情景主动地思索,提出各式问题,组团讨论分析,得出结论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在设立数学情景时,要求老师既要紧靠主题,又要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这种让学生贯穿其中享受整个综合过程的教学方式,不仅解决了理论问题,还扩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能力.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课中的实践分析

高中数学对于现代教育来说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还可以更好地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对于学生来讲,高中数学又是一门复杂的抽象学科,老师如果单纯地根据课本知识进行教课,学生是无法真正地学到有用知识.这就要求老师把课本理论转变成学生易理解能接受的知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合理地把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数学课程中运用.

1.情景的设置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在高中数学教课的运用中,首先要求高中数学老师进行情景的设置.老师要根据自己所授课内容和实际案例进行结合.设置与之相联系的数学教学情景,来更好的辅助数学的授课.比如,上课前老师提出与上课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做好整理搜索准备,让其对这些问题产生兴趣,期待上课的到来.新型教学模式对学生自主探讨能力的提升有很大帮助.在情景中,高中生主动将原来学习的知识和现在新理论相结合,再进行深入的对比和分析.这种形式极大地帮助了学生对新理论新知识更深入、更扩散地理解.

2.问题的提出

对于问题的提出就要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提出的问题不仅和授课的数学理论知识相关,还要对学生有极大的诱惑力.只有与学生兴趣相结合的问题,才能推动着高中学生主动质疑它主动研究分析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感受整个授课的全过程,他们才会解决问题的同时再提出新的问题,彻底摆脱高中生只接受的学习状态,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设问的新型教学模式.

3.自主的探究和分析

自主探究的创新型教学模式主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还极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要求老师在学生的整个探索研究过程中,积极发挥自身的启发引导作用,正确指引学生,让学生带着感兴趣的有用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在学生的整个探究过程中老师要适当提示,让其沿着正确的与理论知识相关的探究道路前进.始终体现出学生是主体、老师是导体.

4.数学课程的互动和归总

在整个数学课程的授课中,数学老师应当主动了解学生的整体情况.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同时,还要更深入地了解、完善理论知识.积极引导着同学与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每个学生得到的不同观点、不同结论进行交流互动.互动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度,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在高中学生完成数学学习过程之后,更要求着老师做好收尾工作,带领着学生一起做总结归纳.每一段学习都会有每一段的感想和收获,学生在自主完成工作之后,要让其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及在探讨过程中对同学、对老师、对问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学生的发言和总结老师不仅可以发现自己在工作教课过程中的不足和缺憾还可以检测学生的真实情况,知道学生学到了什么,应该再向哪方面去学习.这种既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又能不断提高老师教学质量的教学方式是教学行业一直所推崇的.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