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风建设效能案例分析

时间:2022-02-05 09:02:32

高职学风建设效能案例分析

摘要:专业技能型社团是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锻炼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素养、丰富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本文以专业技能型社团为视角,以“爱心维修社”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专业技能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职业素养培训和校园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探讨社团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效能,论证专业技能型社团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学风建设;专业技能型社团;高职院校

一、案例概述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能型社团——爱心维修社将“用专业的心,做专业的事”作为社团的工作思路,以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在全校乃至整个宁波市区范围内,开展计算机软硬件及计算机网络方面的“爱心维修”活动,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职业素养。自2004年成立至今,爱心维修社的品牌效应已初步形成。2008年入选“校园文化品牌培育工程”,被评为“宁波市先进志愿者服务站”;2009年入选“感动城院学子”案例,评为“校优秀志愿服务名片”;2012年获“宁波市创先争优优秀案例二等奖”,被评为“校园文化品牌”;2015年参加“宁波市宜居工程”志愿服务活动、被评为“优秀志愿者服务项目”;2016年入选宁波市优秀志愿者组织、宁波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连续4年申报暑期社会实践校级重点团队,连续9年获得校重点、精品社团等一系列荣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爱心维修社发展思路趋于保守、社团结构单一、服务项目固化、服务形式僵化等问题愈发明显。

二、案例分析

根据《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分类培养模式的试行办法》(宁城院政〔2014〕58号)、《关于印发<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分类培养工作方案>的通知》(宁城院党〔2015〕1号)等党政文件的精神,在与校团委、校学生处等职能部门探讨实际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为适应时下“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深入贯彻“分类培养,全面育人,让每个学生都有出彩的机会”的人才培养理念,结合校团委“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工作,爱心维修社整合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科优势,制定了“一专多能”复合型社团的建设新思路。一专:坚持计算机维修及计算机网络维护这一核心活动项目不动摇,坚定地走专业技能型社团发展道路;多能:能服务、能智育、能德育、能竞赛、能创业、能迁移。(一)能服务:建设“爱心维修社”志愿服务队,提供优质服务在爱心维修社电脑问题答疑、免费电脑维修、电脑专业知识培训等传统服务项目的基础上,确立“热情、周到、专业、奉献”的服务标准,基于《服务反馈表》及《爱心名片》,建立志愿服务评价反馈机制,以实际行动为电脑有问题的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2016年,在校园内提供免费电脑维修服务,平均每天维修15台电脑,累计维修3500余台,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各个办公室、机房、实训室,各分校区都留下了社团足迹;2015—2016学年的“进社区•献爱心”的维修服务活动,累计维修达150余次,被维修的电脑有2000余台,累计服务时间达600余小时。(二)能智育:完善“课程化”内训模式,培育专业服务团队发挥社团的组织优势,打破专业限制、学院壁垒,整合信息与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专业优质师资组建导师团,聘请专任教师担任导师团第一指导教师,并选拔优秀社员担任助教,以社团选修课的形式,定期开展前期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培训课程,对社员进行业务指导与培训,实现新老社员的“传帮带”,延续社团技术传承,发挥社团的智育功能。目前,常设培训科目有《电脑硬件识别与拆装机》《系统维修与软件清理》《常用办公软件实务》《PS入门》和《音视频编辑基础知识》等。(三)能德育:开展“爱心无限”主题活动,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整合原有零散的校内服务活动,结合三五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等时间节点,打造“爱心无限——爱心维修社在行动”品牌活动。在校内,为各个学院提供办公设备清洁和维护服务,在校园外,与宁波市康复中心、园区图书馆、张斌社区等多个单位进行紧密合作,进行计算机及网络维护服务,发挥专业特长。活动中,统一着装,展现职业精神、娴熟的操作技能,发挥精湛的职业技能,受到在校师生、社区业主的一致好评。2015—2016学年,累计产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社员、优秀团员、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星级志愿者等各类先进121人次。(四)能竞赛:建立“项目组”专业模式,培养学科竞赛团队将社团技术沉淀与学科专业竞赛相结合,积极倡导“以赛促学,以赛精技”,从社团成员中选拔具有较强职业技能、较高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的优秀志愿者,协助组建专业学科竞赛团队若干,在国、省、市、校各级赛事中屡有斩获。在2015—2016学年,各竞赛项目组累计取得全国一等奖1项、全国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项、省级二等奖7项、省级三等奖4项,市、校级奖项若干。为学生掌握课内基础知识提供广阔理论背景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多种技能和团队创新精神。(五)能创业:注册成立实体公司,果断迈出专业技术输出与创新创业的关键一步2014年顺应“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笔者指导爱心维修社在多年技术沉淀与业务积累的基础上,以学生技术骨干为班底,以专业教师为技术支持,注册成立实体公司“兆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和“IGO科技有限公司”,入驻学院U创空间,对外承接计算机与网络类商业项目,迈出学生自主创业的坚实一步。(六)能迁移:移植爱心维修社学生骨干培养与社团建设经验,发展新兴社团助力学院“技师型”人才培养以学校大力推进“专业技能型”社团建设为契机,借鉴“爱心维修社”12年建设经验,截至2017年10月,陆续组建专业技能型社团14个,达到“一个专业、一个社团;一个竞赛,一个社团”的预期要求,实现“第一、二课堂”联动,助力学院“技师型”人才培养工作。其中,在专业基础上组建的品牌化志愿服务团队、爱心维修社和E港轨交服务社,取得了良好成效,得到服务社区、合作企业和广大市民的好评;以考证考级为目标的“车之维修竞技社”,在宁波车博会中,开展校企合作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媒体关注;以技能竞赛为目标的“开发者联盟社”和“汽车维修社”,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在2017年各类学科技能竞赛中斩获颇丰。

三、复合型社团建设的作用

爱心维修社“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社团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具有多方面作用。(一)锻炼专业能力,提升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型社团是重要的专业实践平台,通过开展相关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应用课堂知识,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对专业的认知。“通过多方位地参与专业技能型社团活动,学生们能够提高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对接度,加深对专业知识的领会,进而提升个人的专业水平”。[1]爱心维修社坚持计算机维修及计算机网络维护这一核心活动项目不动摇,提升了社团成员的专业认知。(二)激发自主学习,增强专业自信。专业技能型社团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以团队协作的方式,独立自主完成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评估和改进等一系列行为。“社团成员在设计、组织和开展活动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为克服困难,他们就不得不向第一课堂学习,寻求理论支撑,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2]爱心维修社在承接服务任务时会遇到各种困难,这势必会指引学生自主学习,由被动转为主动,增强自主意识,提升自信心。(三)增强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创业。高职院校创新教育是在尊重学生个性需求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专业技能型社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个人特长的平台,通过各类社团活动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提高了创新能力。爱心维修社成员组成职业技能竞赛项目组,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创造力,促使他们将所学专业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而通过学科技能竞赛的历练,爱心维修社完成了必要的技术沉淀与业务积累,并在此基础上,以学生技术骨干为班底,以专业教师为技术支持,注册成立了实体公司,对外承接计算机与网络类商业项目,迈出了学生自主创业的坚实一步。(四)丰富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专业技能型社团是活跃和丰富校园生活的重要组织,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丰富的社团活动传承着优秀的校园文化。爱心维修社一方面打破专业、学院限制,将有共同兴趣的学生集中到同一个社团中,在共同爱好和相似价值理念的综合作用下,不断扩大校园文化的影响范围,通过社团活动进而影响更多学生;另一方面,爱心维修社通过与合作单位开展实践服务活动,邀请校外合作单位的优秀员工到校举办讲座,并不定期地与合作单位展开交流与座谈,及时将先进的企业文化、丰富的社区文化引进校园中,使更多学生感受和了解企业文化、社区文化,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优化育人环境。

四、结语

在科技日新月异、价值体系多元发展的今天,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风和教育质量问题急需改善。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提高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是提升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3]。而专业技能型社团是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育,展现校园文化的重要平台。积极倡导高职学生组建并参与和本专业知识相关的专业技能型社团,通过形式多样的社团活动,将自己在第一课堂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充实了社团组织形式,还能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接受第二课堂教育,从而提升学生专业技能,培育良好的职业素养,形成第一、二课堂的良性互动,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蒋赞.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发展思路探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5):26-27.

[2]汪志君,封军.基于学习型社团的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4-97.

[3]李静.基于学生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天津:天津大学,2013.

作者:彭清 叶雨 单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