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产业论文

时间:2022-09-19 11:29:15

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产业论文

一、当前我国休闲旅游高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职院校旅游教育呈现出明显的本科化趋势,学校很少考虑行业需求,使得培养的人才因为缺乏行业能力而受到市场的排斥,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表现出以下不足。

1.沿袭传统培养模式,旅游教材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大部分高职旅游院校一直沿袭传统教育模式,整个教学过程突出教师的中心地位,强调教师讲解,讲解过程多围绕教材进行。学生只能在课堂中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教材知识,片面重视课本的理论知识,忽视了当前旅游产业的实际情况;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多用来应付考试,与实际联系不大。这种培养模式下的人才创新性不高,学习能力较差,综合素质不高,很难适应当前旅游产业的具体需要。当前旅游专业教材质量有待提高,很多旅游专业的教材只不过是相关专业内容的简单拼凑。随着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旅游行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竞争,但与旅游行业发展形势紧密相关的旅游业传统文化交流、旅游业农家乐经营管理等内容却很少出现在教学过程中。我国旅游专业的高职教育教材严重滞后于教育的实际需要。

2.师资力量亟待完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有待建立。

我国高职院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其他学科,旅游理论知识不够扎实,且对旅游行业的实践了解不深,缺乏旅游知识的更新。其中也有部分专业教师通过潜心研究,理论知识掌握十分丰富,但实践经验不够,尤其是农家乐经营管理等课程的实践性很强,是不能单纯依靠专业书籍就能学好的。教师如果只重视理论的学习,忽视实践积累,所培养的旅游人才就很难适应市场的需要。此外,从高技能人才体系的建立情况来看,当前的旅游企业不断向国际化、品牌化、集团化的方向发展,不同层次的旅游产品相结合,复合旅游产品不断增多,但复合型旅游人才却是凤毛麟角,大部分旅游人才创新水平较低,无法适应企业转型及产品更新换代的高要求。我国高职人才培训体系不适应当前教育新发展,研发投入力量不充足,旅游专业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3.行业培训力度不够,专业化培养水平不高。

第一,培训机制严重滞后。培训脱离实践管理,培训渠道狭窄,培训过程笼罩着浓厚的行政色彩,缺乏系统的培训思路。第二,旅游培训基础较差。部分培训教师没有取得相关合格证,培训教材结构不合理,培训基地品牌建设薄弱。尽管高职旅游学校的培训机构设置了相关专业,但没有形成自身特色,专业化水平不高。第三,培训组织的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明确的培训目标,培训内容缺乏一定的针对性,且培训效果不高。

二、我国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1.旅游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

我国的旅游行业很长时间以来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及人力资源发展机制合理性较差。旅游行业的人才流失非常严重,不管是旅行社还是旅游景区都是如此,人才流失率高达20%以上。其中,工作经验相对丰富、业务能力较为出色、综合素质较高的员工流动性最强,人才的高流动性使旅游行业遭受巨大的损失。

2.高职院校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不适应行业的发展。

高职旅游院校培养的人才不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和岗位需求。首先是高职院校在培养旅游专业人才时总是表现出明显的滞后性。随着旅游行业新形势的发展,旅游行业对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表现出很强的需求,但高职旅游院校所培养出的人才却很难适应这种要求,无法满足旅游行业发展的需要;另外,高职院校培养的旅游人才在质量上低于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这主要表现为学校所培养出的人才理论知识较强,实践技能和综合能力都满足不了岗位的要求。

3.国际化旅游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许多高职旅游院校照搬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是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压缩品,建立在学科基础上,紧紧围绕旅游知识,以教师讲授的方式呈现出来,导致高职生在理论方面比不过本科生,在技能方面比不过中专生,形成“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局面。因此,高职旅游院校要紧跟当前旅游行业发展的新形势,紧紧围绕技能型紧缺人才的培养,如旅游投资分析、出境旅游线路策划以及旅行社职业经理等紧缺人才,创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我国高职院校休闲旅游行业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建议及对策

创建新型的旅游行业紧缺人才培养模式一定要注重同时满足学校、学生以及企业三者的具体要求,建立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为旅游专业的紧缺人才培养提供科学的方法,形成产学研相结合的办学特色,为旅游行业培养大量的、超前性和创新性很强的、且具有良好合作能力的综合性旅游专业人才。

1.高职院校休闲旅游业高技能人才体系构建的内容。

创建旅游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创新培养模式前首先要解决三对矛盾:社会发展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矛盾;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之间的矛盾;学校落后的教学条件与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所以,高职旅游院校在设置培养内容体系时应注重从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来进行。

一是完善课程体系,创新教材内容。

在设置专业前,既要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要;既要考虑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要考虑将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既要调查研究企业当前需要的人才种类、要求,也要重视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需要的人才。在设置专业课程时一定要以学生掌握旅游技能、提高就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来自美国的教育学家拉尔夫•泰勒是一位著名的课程理论专家,他认为设置课程一定要重视综合考虑学习者的需要、学科发展的需要以及社会发展的需要,其观点对培养旅游行业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课程设置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是创新培养模式,提升人才素养。

以提高学生的旅游行业能力和旅游职业技能为基础,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结合案例分析,建立课堂理论学习同课外实训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高职旅游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摸索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之路。高职院校一定要开阔视野,积极学习国外人才培养模式的先进成分,与企业合作联合办学或者采用“订单式”的培养模式。此外,教师还可以去旅游企业学习旅游经验,高职旅游院校也可以聘请企业中的旅游人才为学生传授旅游行业中的工作经验,形成优势资源互补,实现“双赢”。

三是尝试职业教育,进行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要注重建设自己的实训基地。如果学校条件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边工作边学习。从教学内容来看,学生的学习内容要与当前行业发展要求相适应,提高就业能力,毕业后,不但要拥有毕业证书,也要拥有相关技能证书。另外,要加强旅游院校的改革力度。政府要利用自身力量,为与旅游院校建立合作关系的旅游集团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鼓励来自于民间的资金支持旅游学校的建设。

2.高职院校休闲旅游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保障措施。

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

旅游专业教师要坚持正确的办学理念,并体现在自己的日常教学和管理工作中。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区域旅游建设以及社会的发展,从生产、管理以及服务等多个角度出发,培养操作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复合型人才。高职院校要坚持“一切以市场为导向,一切为了学生”的中心,形成办学特色,建立适应学生发展需要的培养模式。此外,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也要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氛围。文化能够对人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高职旅游院校应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风景秀丽的自然风光和精妙绝伦的人文景观的好习惯。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学生充分认识自身价值、形成良好的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要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导,不管是实践教学还是理论教学都符合这一点,所以教师队伍建设是改善旅游职业教育效果的重要条件和基本保证。高职旅游院校应严格控制专业教师的学历条件和实践经历,保证专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同时聘请一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有一定教学能力的旅游行业人才为学生进行实习指导。高职旅游院校的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所培养的人才质量,而教学管理人员理解教学目标的程度又决定着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对教师的评价限于教学管理人员针对某一节课进行,而关于整个学期的教学质量却很难及时做出评价,或者发现存在的问题后已经没有机会改正了。所以每一门课程的设置以及每一节课的安排都要紧紧围绕具体的教学目标进行,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三要完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规范行业人才培养模式。

从国际旅游市场来看,当前竞争的最关键问题是专业化旅游人才的竞争,而旅游专业人才需要相关制度来认定,因此必须制定完善的旅游人才认定制度。具体来讲,旅游专业人才认定制度应涉及从业资质、执业规则以及分等定级等内容。

四、结语

近年来,我国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客观需要大量的旅游人才,同时旅游人才质量已成为衡量企业竞争实力的重要标准之一。无论是高素质旅游人才的培养,还是旅游行业的高速发展,都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旅游教育基础上。高职旅游院校一定要重视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便为旅游行业的经济增长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旅游行业向支柱产业迈进。

作者:张文莲单位: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