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区低碳经济论文

时间:2022-03-27 08:31:32

国有林区低碳经济论文

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作为国内最大的森林资源基地,是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重要生态屏障,是国家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重点区域。本文通过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否具有发展低碳经济的条件,是否具备发展优势以及低碳经济发展中需要面对的机遇与挑战着手。利用SWOT方法从结构分析入手,对国有林区内部资源、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明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

1.1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优势分析

第一,森林资源丰富,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是全国最大的国有重点林区,林地面积850.7万hm2,占全国国有林区29.3%,占全省42.3%;活立木总蓄积7.9亿m3,占全国国有林区27.7%,占全省的52.6%。广袤的森林为黑龙江省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系列法规出台,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软环境支持。2003年以后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的出台对于国内的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标志性影响。《黑龙江省国有重点林区条例》的出台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解决了森工的体制定位问题,清晰界定了森工的省级林业行政管理权限,有效提升了森工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三,森工企业能力提升,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基地保障。中国龙江森林工业总公司自身可以承担国内外大型林业科研项目及森林调查、规划、基本建设工程等科研、设计、施工工作。同国内其他省份相比,中国龙江森林工业总公司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较为雄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撑。第四,科研院所人力资源雄厚,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目前黑龙江省林区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1319人,占国内林业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19%。另外,黑龙江省拥有大专院校59所,共计831个科研机构,专业技术人员120万人,充足的人力资源为黑龙江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较好的智力基础。

1.2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劣势分析

第一,国有林区森林管理尚需完善。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机制不灵活,市场化程度欠缺,严重制约了国有林区的发展。另外,面向市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投资主体多元化的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进展缓慢,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界限模糊。第二,森林资源危机还未得到根本缓解。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可采伐的森林资源濒临枯竭,现有林分中,幼中龄林面积占81.60%,蓄积占74.90%,成熟林面积仅占3.63%,蓄积只占5.79%,大量的幼中龄林亟待抚育。第三,森工经济总量小,产业化水平低。2010年森工行业的增加值仅为143亿元,占全省GDP的1.4%。森林产业发展滞后,接续产业投入不足,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经济收入仍然以木材生产为主。第四,国有林区产业落后,活力不足。一方面是森林的培育业投入较少,发展后劲不足,林业工业的发展质量整体水平不高,效益较低;另一方面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经营深度不够,在发展中区域特征体现的较弱。目前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产业的现状,还不能适应低碳经济产业化发展的要求。第五,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利用与创新整合力相对落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林业企业和林业高校、科研院所已经具备了较好的林业发展所需技术,但是由于林区发展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及合作机制,发展中存在着低碳技术创新与管理同实践发展脱节现象,造成低碳经济与创新整合力低的情况。

1.3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机会分析

第一,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历史机遇。在“十二五”时期,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需要紧密围绕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发挥林区自身的优势和资源禀赋条件,把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融入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之中,加快构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新国有林区。第二,林业“四个地位”的确立。新时期发展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国家和黑龙江省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对林业的四个地位进行了明确,进一步统一了社会各界对林业的认识,明确了林业发展任务、发展资金及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战略机遇。第三,基础设施水平提升,民生质量改善。在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策略的刺激下,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基础设施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国有林区棚户区改造、林区道路、饮水安全、供热等项目趋于完善,推进了林区生活环境的改善。第四,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规划与实施。国家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经济转型规划的实施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森工产业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机遇。天保工程的实施对于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的发展,主要解决的是生态问题,而国有林区要真正实现全面、低碳发展,依靠的是经济转型,需要相关产业尤其是低碳产业的支撑。

1.4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威胁分析

第一,缺乏完整有效的政策体系和运行机制。目前国家及黑龙江省政府出台的相应政策中对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给予了相应优惠政策,但政策之间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较差,造成政策实施效果不佳。同时低碳经济发展中运行机制的不畅对当地低碳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威胁,重点表现为激励机制的不足和惩罚机制的不完善。第二,国有林区地理位置偏远,经济社会发展受限。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地理位置相对较为偏僻,均处于边远山区,交通运输不便,造成区域经济的不发达,从而对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形成阻碍。第三,林地流失严峻,森林资源结构失衡。黑龙江省森工国有林区在林地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善之处,在发展中存在由于管理不善造成的毁林开荒、超额采伐、滥占林地现象的频繁出现,如不及时处理与解决,将影响到今后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第四,当地居民低碳生产生活理念薄弱。国有林区在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并没有低碳经济的概念,长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模式与绿色、低碳生产、生活观念相悖。在林区居民的生产中,高能耗生产、能源利用率低的情况普遍存在,这些对推进低碳经济发展构成明显挑战。

2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选择

通过对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来自内部的劣势和外部威胁。因此,为更好地推动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本文尝试性从以下三个方面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进行设计。

2.1战略思路

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是建设低碳社会的总体框架,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内容,是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保证。新的发展时期,国有林区须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按照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路,完成其发展的历史使命。黑龙江省作为最大的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中需要综合考虑各方因素,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按照“经济发展低碳化、生态发展经济化、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化”的战略思路,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经济发展低碳化是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最为重要的部分。主要内容包括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交通、消费、服务、工业、农业、建筑的低碳化。要求国有林区经济发展中要采取相应措施调整产业结构,推动产业低碳发展。根据地区发展实际可选择优先或重点发展行业,推进经济发展的清洁、低碳化。生态发展经济化是在生态系统所承载的能力范围内,利用林业系统工程及生态经济学、林业经济学的相应原理来改变林区的生产与消费方式,挖掘可利用的资源,积极发展经济发达、生态高效的产业。生态发展经济化体现了经济发展同环境保护、物质与精神文明、自然与人类生态的高度统一。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化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低碳化、生态发展经济化的综合统一。它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人的发展等几个方面内容。要求经济高效、环境合理、社会文明、人的行为和谐、社会系统健康。因此,社会发展和谐统一化应是制定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战略思路重点考虑的问题。

2.2战略目标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根据国内外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背景,依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进行设定。

1)长期目标———实现林区低碳经济发展。首先,建立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该产业体系的建立既包括传统高碳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升级,同时还包括林区战略性低碳新型产业的发展。开发利用林区生物质能源、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改造升级发展林区新能源,为林区低碳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另外,积极发展林业经济,尤其是发展林业第三产业。其次,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国有林区低碳经济政策体系的建设应该包括经济政策、产业政策、能源政策、科技政策、人才培养政策等内容。通过政策的支持,保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有序发展。一方面,落实国家关于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与扶持下,依靠自身的自然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明确发展方向,积极发展林区低碳经济;另一方面,抓住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机会,强化政府规划导向,把政府指导和规范经济发展作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据,如政府补助、税收优惠、低息贷款等。

2)中期目标———做好林区能源管理。首先,优化能源结构,提高低碳能源比重。需要国有林区不断完成能源市场化改革,建立完善的产权交易体制。在能源结构调整中,减少林区对石化能源尤其是煤炭的依赖程度。结合林区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依靠低碳技术发展以生物质为载体的生物质能源,并将其开发为发展低碳经济的潜力新能源。依托低碳经济发展新技术,提高林区林业及其相关产业的科技含量。其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节约能源。促进林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经济、法律、技术等方面的措施,节能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一个重要方面,需要多方主体参与。一方面需要国有林区开发和利用能源管理系统,对林区所辖的企业能源消费状况进行跟踪与管理;另一方面需要国有森工企业改善设备效率。将原有高耗能、低利用率的设备进行改造升级或更换。再次,开发低碳技术,实现能源消费的多元化。提升低碳科技的发展水平是解决林区碳排放严峻状况的必要途径。在发展中需要选择与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低碳技术,并提升低碳技术的转化率和普及率。一方面依托较好的科技平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规律,支持低碳科技的研究与开拓工作;另一方面利用原创性基础科研成果来支撑低碳科技研究。

3)短期目标———建立低碳运行机制、形成低碳意识。首先,建立低碳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不是最终目标,而是国有林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手段。根据黑龙江省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实际,建立一套操作简单、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系统科学地对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中需要综合考虑到经济、生态、社会等各子系统指标量化难易程度,注意考虑各子系统之间相对独立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其次,建立低碳经济发展的运行与协调机制。构建林区低碳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需要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充分发挥森工企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探索建立国有林区资源的生态环境补偿机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排污、碳汇交易制度,实现市场参与主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进一步增强其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和压力。再次,树立低碳理念,开展试验示范。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要将低碳理念贯穿到经济、文化和生活中,在低碳理念的引导下,促进林区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推进林区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道路。

2.3战略重点

第一,优化林区产业结构,发展低碳产业。建立在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基础上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要求林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低碳农业、低碳工业、低碳服务业。低碳农业的发展,要求林区农业要减少对石化能源的依赖,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走高效、有机的生态农业之路;低碳工业的发展,要求林区进行能源的市场化改革,优化能源结构,采用低碳、节能和减排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逐步减少传统工业对石化能源的过度依赖,制定鼓励发展低碳工业的优惠政策,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低碳服务业的发展,要求林区着力发展绿色服务、低碳物流和智能信息化,低碳服务行业的发展在服务流程的设计、耗材、产品、营销、消费等环节进行综合考虑,减少服务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第二,提高民生质量,建设低碳城镇。将黑龙江省国有林区发展低碳经济同林区城镇化发展相结合,发展生态城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推进森林生态城镇建设。建立一批生态环境优良、独具特色的小城镇,作为提升森工综合竞争力的战略举措。把森林生态城市(镇)分别定位为旅游、工业、商贸、边贸、特色产业等主导型,通过生态城镇建设,加快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通过创新机制、招商引资、局县共建,使森林生态城镇成为龙头企业的主要聚集地,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另外在生态城镇建设中发展建筑低碳化。建筑作为城镇发展的一个单元,在规划、设计、建造和使用中,引入低碳理念,选用节能环保建筑材料,为低碳城镇建设的目标奠定基础。

第三,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民众的参与,为此,公众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的低碳化是实现国有林区低碳经济发展需重点考虑的内容。首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主要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的点滴细节做起,使民众的生活成为一种经济、健康、幸福的低碳生活方式。实现低碳生活对于国有林区低碳经济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当地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家庭和个人的共同努力。其次,倡导绿色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绿色包装、回收再利用,通过绿色消费的引导,使林区民众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倡导节约消费,接受消费低碳化,逐步实现消费方式的转型。

作者:崔宁波宋秀娟于兴业单位:东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