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机械制造基地建设分析

时间:2022-06-07 03:50:06

高职机械制造基地建设分析

摘要:基于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特点,提出了协同创新实训基地的建设,建设过程遵循永续性、造血性、可持续性、创新内涵浸润式发展建设思路,建设成果丰硕,机械制造类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成效明显。

关键词:实训基地;协同创新;内涵浸润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教职成[2015]9)号文件提出,职业教育全过程融入创新思维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是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是培养产品设计、制造人才的摇篮,其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也影响着整个国民创新水平的提升。为此本文提出,加强机械制造创新实训平台建设,完善实践教学条件,从而提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教育质量。

1建设的现状

高职制造类实训基地传统的建设模式主要围绕学科进行建设,以生产技术特征或学科技术化分为不同实训区(室)。常见的实训基地建设以设备特性划分为:普通车床实训区、铣刨磨钻实训区、钳工实训区、数控车床实训区、数控铣床实训区、加工中心实训区、特种加工实训区等,以专业课程特性划分为机械基础实训室、机械制图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机床自动化控制实训室、CAD/CAM实训室等等。此种建设模式遵循专业知识体系性,适应标准的教学目标和单一的教学课堂组织形式。一般以第一课堂为主,以统一的考核评定标准评定培养效果,所培养的人才专业技术能力及职业岗位能力相对专一,创新能力弱,职业发展空间窄。在全球工业4.0与中国制造2025的大背景下,产业升级制造对高职机械制造创新性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具有较好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应现代技术发展趋势、适应产业技术革新步伐。职业教育院校培养的是技术应用性人才,然而学校的实训设备的更新却滞后于产业的变革,为此发展思维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有可能跟上产业不断升级发展的需求。本文以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建设分析得出,从硬件、管理理念及培养思维入手建成具有永续性、造血性、可持续性、创新内涵浸润式发展建设理念的协同创新服务实训中心,可有效促进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2建设内容

高职机械创新实训中心的建设从机制、功能、管理模式、文化建设理念等方面,探索如何建设成具有充分调动学生专业学习积极性,创建激励企业、教师、学生主动参与创新生产、教育、学习活动的实训平台。2.1永续性发展(机制建设)的实训基地建设。校政企协同建设是实训基地建设的有效保障。学校根据专业发展需求,联合企业产业升级发展技术及人才需求,通过示范特色基地建设等建设项目,争取政府项目支持,创新实践教学资源投入机制,本着“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协同持续发展”的原则,成立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并根据本地区行业发展需求,成立“机械制造协同创新技术服务中心与培训中心”,立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政政府引导、学校企业项目导入,校政企三位一体合作共建协同创新长效机制,以履行教学培训、创新育人、科技开发、社会服务等职能[1]。2.2创新人才造血性发展(创建大学生智创空间)实训基地建设。对接行业升级人才需求及高职机械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需求,成立大学生智创空间。智创空间的主体是学生,校内教师和企业专家是项目指导成员。通过严格、开放的考核形式发展创新团队成员:一是课内推荐,由有创新实践项目的课程指导老师根据学生创新实践项目成果推荐;二是通过创意设计比赛,全校范围内征集作品,筛选队员;三是通过主动报名参加创新学习班的学习,考核通过后加入。多途径严格、开放性入队模式,促进全员创新发明的学习积极性。通过相关资格审查筛选专家成员,保证创新团队专家指导的质量;建立创新项目经费、成果转化制度,保证创新项目落地实施。人员、经费、项目落地实施等保证智创空间运行延延不断的创新力,从根本性满足了创新人才造血性发展。2.3可持续发展实训基地建设(功能、管理模式)。(1)建成了显性技能培养和隐性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协同创新工程训练中心基于可持续性发展思路和机械制造专业群职业岗位特点,升级改造建设实训中心,以显性技能培养和隐性创新思维及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重的协同创新工程训练中心。建成的协同创新工程训练中心具有“教学、生产、创新项目开发”三大功能。建成的产品创新制作训练车间等六大创新实践训练车间满足了企业典型产品生产组织、机械产品制造创新能力训练功能;建成的机械结构创新设计训练区等六大实训区满足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创新设计与实验的功能;建成的大学生智创空间,组织了多个建以不同的创新项目为载体的智创团队,智创团队可在创新工程训练中心完成创新产品孵化,也可完成为企业提供技术革新项目。(2)建成了课内课外有效运行的实训基地管理模式建成创新工程训练中心组织管理机构[2]:在学生中创建设备维护技术协会和大学生智创团队协会,配合专职老师进行设备维护、开放管理、活动宣传、赛事组织、创新活动等工作。管理机构有明确的组织架构和职责,以学生协会为龙头,专职指导老师为辅助进行课内课外协同管理创新工程训练中心。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如实训中心管理规定、实验设备管理规定、实训室开放办法与计划、开放式实训室管理人员聘任及管理职责[3],实训室维护保养制度与计划,实训中心维修团队工作流程等,保障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教学、生产、创新活协同运行。2.4创新思维浸润式发展实训基地建设。基于“教学环境企业化、实践教学生产化”实训基地建设思路,通过一展厅,三长廊、六区、六室的“匠心文化、发明家精神”的文化氛围建设,将创新思维内涵浸润于实训基地建设中。一展厅:展厅展示主题体现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文化、各创新实践区和训练室的布局、创新团队的发明作品(实物、图片、专利证书)展示,浸润创新发明诱惑力和影响力;三长廊:建成实训区的6S企业管理的职业素养长廊,同时以企业标准工位及现代制造企业管理环境里浸润职业素养养成;匠心文化长廊和发明家精神长廊主要是通过历史、励志的上墙文化浸润匠心创新意识;六区:结合中国制造2025制造技术的发展建成六大创新实训区,六大实训区的包含了传统到先进不同的制造内涵,为人才培养浸润了技术的创新发展理念;六室:结合六大核心职业岗位核心能力的内涵建设,浸润核心能力技术及核心能力创心知识、引导创新项目开展等。

3建设成效

(1)培育创新教学团队聚焦产业升级、专业发展需求成立了机械制造科技创新团队,以校企合作项目为载体,实行双导师制,由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和管理学生,通过轮换授课、教师“双证”授课、“双岗互聘”等途径,协同创新建设成了一对具有企业行业专家支持、校内外专业带头人引领的骨干教师模范带头作用的机械制造科技创新教学团队[3]。通过参与企业技改项目、企业专项实践学习,参加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及专家专题培训,聘请国内外专家开展5S管理、精益6S体验式培训,创新创业培训、专利申报培训等形式,创新教学团队科研教改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应用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及社会服务能力有效提高。(2)创新研究成果聚焦产业技术革新及职业教育需要基于协同创新新实训基地平台的研究项目,聚焦产业升级、技术革新需求。项目业源主要由科技创新团队成员通过交流、校企座谈、企业走访等形式优化确定,所研究的成果满足企业产业需求,同时也考虑专业发展及人才培养问题,项目类型包括技术创新项目及专业改革项目。通过项目研究聚结了团队科技应用技术创新、职业教育改革力量,在为企业本土化改造或研发自动化机械装备、培养机械装备创新人才方面有效地发挥了团队强有力的凝聚力。项目研究中,大学生创新团队队员担任项目研究助理,形成了“企业问题———科技创新项目———创新教学案例”一脉相承,有效保证创新成果企业生产化、教学项目化的格局。(3)聚焦产业升级及专业发展需求开展社会培训活动适应本地区产业升级及人力资源需求,创新教学团队校企深度紧密合作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生产无缝对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路,吃苦耐劳与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操作技能水平。协同创新服务中心建成后,可为区域企业培养和输送近专业群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可为本地区企事业单位开展岗位职业技能培训、再就业培训;可开展相关的职业资格鉴定;可联合组织跨专业跨行业的创新作品制作大。

4结束语

实训基地建设需用发展的思维进行建设,才能紧紧围绕产业升级需求培养人才,要正确的认识到,职业教育培训技术(设备)不可能走在产业前面,但职业教育的培养战略,必须走在产业前面。着眼于创新发展思维建设实训基地,培养具有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有可能把职业教育做大做强。

作者:黄勤芳 覃秀凤 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顺杰,姜长泓.大学生创新基地开放式运行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8):119.

[2]姚霞.我国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08):122-124.

[3]董德民,傅蓉心.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探索,2010(08):108-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