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生态研究

时间:2022-06-04 11:19:46

供应链金融生态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生态学的原理,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情况、信息技术水平、基于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的梳理,分析我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面临着一些问题,并提出培育专业人才、创新金融产品、完善风险防控等相关建议,以期促进整个金融生态环境的不断优化,更好的发挥金融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本能。

关键词: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生态;第三方交易

我国供应链金融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据调查,有82%的受访企业对供应链金融行业保持乐观的态度,认为在2017年之后这个行业的热度还会持续上升;仅有7%的受访企业表示可能出现下降趋势,对供应链金融业的发展持悲观态度[1]。近期,有很多商业银行已经开始将供应链金融作为重要业务予以推进。随着时代的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成熟,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必要了解我国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使我们更加明确当下的金融生态现状。研究我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具体情况,通过对我国金融生态现状的分析,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

一、相关文献梳理

1.国外研究状况。Oliver,R.Keith和MichaelD.Webber(1982)提出了供应链管理的相关概念,他们认为供应链管理首先要对供应链这一完整的链条的总现金流进行管理,然后再发展到对现金流、商流和供应链进行综合管理,并设计了综合存货管理的流程。早期的理论焦点在于指出供应链管理是将整个流程作为一个统一的实体来管理[2]。AllenN.Berger和GregoryF.Udell(2004)提出了对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新想法[3]。LeoraKlapper(2005)提出了反保理服务的方法[4]。DavidGustin(2005)利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较全面的分析了供应链金融的基本概念、业务模式、技术平台等问题,并对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提出对策[5]。2.国内研究状况。“金融生态”这个名词最早由周小川于2004年12月2日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提出。他认为金融生态学是一个比喻,主要指的是金融运行的外部环境,而不是机构内部的运作。他依据生态学的理论为我们理解金融体系提供了更加科学的视角,指出了“金融生态”这个仿生学概念。苏宁在2005年指出“金融生态”是借用生态学的概念,比喻金融生态所面临的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经济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市场环境和制度环境。韩平在2005年指出,他认为“金融生态”不止包含金融生态所面临的外部环境,还应该包括金融体系内部的各种要素。王松奇在2005年对金融生态学的概念进行了阐述,他认为金融结构和金融活动所面临的环境条件是由政治、文化、社会、意识形态、体制条件、政策约束、微观基础、法律法规、传统习惯等多种因素所构成。徐诺金在2006年指出,金融生态系统是指各种金融生态中的主体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适应环境而不断做出调整,从而形成的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稳定均衡的系统[6]。以上专家学者们的研究充实了供应链金融理论体系,如果能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建议就更加完整了。

二、供应链金融生态系统相关理论

1.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内涵。“生态供应链金融”是由供应链中的各类主体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所构成,其中供应链金融的主体需要根据制度和技术环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活动,而供应链金融主体的创新活动又可以推动当时的制度环境和技术环境的改善,从而达到一个平衡、相互促进、相互改善的状态。供应链金融生态是一个仿生学概念,金融生态系统是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所构成[7]。其中的金融主体主要包括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监管机构;而金融生态环境包括金融产品的消费者、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环境这几个因素。具体地来说,金融生态环境里的金融产品的消费者包括的是居民、企业、政府和国外;而社会、经济、法治和文化环境包括法律环境、经济发展、地方政府、社会诚信环境、社会保障体系、金融中介和自律机构以及地方金融发展这几个方面。从静态的角度理解金融生态系统,主要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和政策法律这两个内容;从动态的角度理解金融生态系统,主要包括金融业生存、发展具有互动关系的社会和自然因素的总和[8]。2.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①交易成本理论。交易成本理论指的就是在社会关系中,人们之间自愿进行交往,从而彼此达成合作所支付的成本。此理论是由科斯于1937年在《企业的本质》一文中提出来的观点,得出了市场机制的非完美性和成本的特点。威廉姆森(1985)真正的将交易成本理论引入到了战略管理的研究当中,解释了交易成本理论在纵向一体化企业兼并中的应用。“经济人的行为是有限理性且机会主义的”这是交易成本理论的基本假设。经济人的有限理性会导致契约的不完全性,但机会主义的存在会对契约对于交易的保护作用提出要求,从而防止了机会主义可能造成的伤害。[9]交易成本经济学建立一种关于治理结构来降低高频交易成本的思想,以及资产专用性因节省交易成本而更有易于纵向联合的理念,为供应链管理的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②组织间网络理论。组织间网络指的是相关组织之间由于长期相互联系,从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定的合作结构,这种组织群可以通过集体决策和联合行动来进行经济活动,从而迅速地适应市场环境,以此来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这里的组织可以是单个的公司、企业、私人自愿者组织或政府机构[10]。大部分经验研究选择支持经济刺激是网络形成的最主要动力,合作的意愿、对专业化的需求、对财政资源的需要、对共担风险的需要和对适应性效率的需要是形成组织间合作的条件[11]。

三、我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我国供应链金融生态的发展现状。①供应链金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开展情况。交通银行在2010年推出了主要针对工程机械、电子、港口和化工这几类客户的蕴通供应链金融品牌。该电子系统主要包含商品融资、厂商银、保兑仓、保理和应收账款池模块这五个模块。交行把供应链金融、投资银行与现金管理结合在一起,打造了一站式的融资方案。这种在线方式的融资方式不仅效率高,而且安全便捷、易操作,申请的速度由原来的T=1提高到了T=0。①农业银行在2009年推出了“供应链融资易”这一金融品牌,这个金融产品的客户主要是产业链配套的中小企业,产品业务主要有票据融资、银行保理和应收账款质押等等。这一融资方式通过对核心企业的信用账款和自偿力的把控,从而实现对供应链上多个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以此来降低企业银行融资的门槛,进一步弱化中小企业对企业财务报表的要求,从而重心转移到注重对供应链结构的具体细节的分析。②中国银行在2007年推出了四个系列组合产品的供应链金融品牌,分别是:融易达、融信达、通易达和融货达。这四个系列组合金融产品针对不同的融资需求提供了不用的融资方案。第一个产品“融易达”主要功能是在不占用客户本身授信额度的情况下,为客户提供融资贷款,这个产品适合以赊销为付款方式的交易;第二个产品“融信达”适用于在已经投入信用保险的情况下,想要规避买方的信用风险和国家风险的客户;第三个产品“通易达”适用于缺乏有效的抵质押担保或不希望通过缴纳全额保证金方式在银行办理国际结算及贸易融资业务的企业客户;第四个产品“融货达”则适用于除货物以外其他担保品有限,但货物周转量大,迫切需要资金的客户。中国银行针对不同的需求制定了不同的金融产品,从而满足供应链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③②我国的供应链金融技术———区块链。区块链是指分布式的数据储存,点对点的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兴应用模式。供应链金融在运作时需要人工来处理大量的审阅、验证交易单据和纸质文件等环节。这些环节人为介入过多,不仅人工成本高,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而且会增大违规事件发生的概率和操作风险。区块链技术可以帮助供应链解决这一问题,供应链中的所有企业都可以使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账本分享文件并在达到预定的时间和结果时进行自动支付,这样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对人工的依赖程度,从而减少人工作业带来的操作风险。且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性,系统可以通过自动比较的方式辨识出真假账本,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为供应链金融的交易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交易环境[12]。③基于第三方电子交易平台的供应链金融服务。“网络联保”模式始于2007年,该模式的贷款不需要任何抵押,需要三家或三家以上企业联合向银行申请贷款,企业之间实现风险共担的原则,如果其中一个企业还不上贷款,那么另外两个企业就需要替他偿还所有的贷款本金和利息。网络联保模式的特点就在于利用网络,在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有效解决了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金银岛”模式始于2009年,这是一个创建了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模式,由金银岛与金融机构和物流商合作,为交易商提供全程网络融资服务,并通过闭环交易来实行了风险控制,最终实现了标准化、批量化,且该模式具有单笔放款数量大、放款速度快的特点。买卖双方存在的信用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卖家是否有现货,二是买家是否可以全程都在网上进行交易。“金银岛”是通过仓库监管模式使卖家能提供现货,并通过“交易资金银行监管系统”来保证资金的交易安全,不仅降低了交易成本,还解决了买卖双方信用风险的问题。“一达通”模式始于2003年,这个模式包括了无抵押、无担保、零门槛的融资服务,主要针对中小企业客户。该模式的特点在于可以实时提供在线的互联网操作系统,使客户随时随地了解进出口产品、资金、物流等各项情况,让复杂的通关服务变得有序,为中小企业减轻交易成本并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2010年一达通加入了阿里巴巴,形成了一站式的外贸供应链服务体系[13]。④我国供应链金融有关的法规。国务院办公厅于2017年1月了《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要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并提出为供应链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措施,营造更好的环境。鼓励商业银行、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建立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为供应链上下游微小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融资渠道。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会、财政部、商务部、国资委、银监会、外汇局于2017年5月了《小微企业应收账款融资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方案中提出应收账款是小微企业重要的流动资产,发展应收账款融资,对于有效盘活企业存量资金,提高小微企业融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中央财政部于2018年1月了《关于下达2018年度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预算的通知》,提出以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综合运用业务奖励,费用补贴、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金融机构以及社会资金支持普惠金融发展,弥补市场失灵。商业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管管理总部、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于2018年4月了《关于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的通知》,完善产业供应链体系,高效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提高企业、产业和区域间的协同发展能力,适应引领消费升级,激发实体经济活力。④2.我国供应链金融生态在发展中的问题。①供应链金融人才稀缺。国内供应链金融仍然处在朝阳期,人才储备相对稀缺,目前供应链金融的从业人员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没有深入了解,大部分工作者都墨守成规,对于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突破性进展没有太大帮助。并且供应链金融的相关理论目前还不成熟,没有相关书籍可以作为参考。②供应链中的企业运行效率较低。信息的不对称和不透明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是一大痛点,这个问题最终会导致节点企业运作的效率低下以及不正确的需求预测。终端消费者的需求是一层一层传递给生产商的,在传递的过程中,节点企业是以利益为导向的,当消费者的需求不确定时,他们通常会选择增加产量来应对需求上涨的风险,这就会导致生产商这一层得到的需求量远远高出消费者的实际需求量,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每一个节点企业都有自己的盈利目标和发展方向,在供应链中,企业之间各自为政的情况较为常见,节点企业的运作效率低,不能带来好的收益。③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体系尚不完善。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风险控制体系尚不完善。完善的风险体系对于供应链金融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而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对于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控制并没有完全吸收,银行中的供应链融资没有独立,没有设立相关的债项评级,也没有特别的审批通道和操作平台,而且缺乏对核心企业和物流监管方的管理方法,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④金融产品缺乏创新。由于下游的预付款环节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较少,导致下游的中小客户在预付款环节中缺乏资金,通常会出现支付困难的问题。且在预付款环节强资手续流程较为复杂,存在一定的风险,从而需要增强金融产品的创新性,以此来满足中小企业不断变化的需求。

四、改善供应链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议

1.培育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专业人才。首先,邀请专家对在岗从业人员进行供应链金融相关知识的培训,以增加从业者对于供应链金融知识的了解。其次,在各大高校开展供应链金融课程,从而进行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最后,可以引进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团队带来新的视角与思路。2.借助我国现有的金融技术。目前我国的区块链技术可以改善供应链金融信息不对称不透明这一痛点。区块链技术的数据具有不可伪造的特征,可以确保在交易双方中可追踪且透明的,同时,区块链可以通过特殊的隐私保护机制来消除供应链各环节信息共享的阻碍。区块链技术不但能提高银行的贷后管理效率,还能降低成本、降低风险。3.完善供应链风险防控体系。首先,可通过科学技术来优化业务操作流程,并设置专人来管理供应链金融信贷业务风险,以此来提高业务人员的防风险意识,规范业务人员的具体操作流程。其次,可以通过加强企业的信用体系建设来完善企业间的沟通机制。并准确记录和评估企业信用信息,从而保证金融企业的合法权益,削弱金融企业的风险,最终起到风险防范的作用。最后,加强外部监管机构合作,有效转移融资风险,对合作的监管企业进行全面的考察,增强对抵押资产的动态管理并降低融资的风险。4.创新供应链金融产品。首先,开发预付款类的金融产品。预付款类的融资业务产品较少,通过开发这方面的金融产品,从而合理的评估预付款对象的实际情况。其次,通过选择具有完整监管程序和标准化做法的监管公司,并定期进行评估和管理,从而加强与监管公司的沟通,避免监管公司与企业之间的勾结。最后,创新供应链产品,满足各企业的需求。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通过对产品的分析和研究,并以客户需求为导向进行产品的创新与推广,使产品具有针对性,形成竞争优势。

作者:周启清 欧阳炫 单位:陕西国际商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