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室护理论文十篇

时间:2023-04-11 07:24:02

供应室护理论文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1

本文作者:叶明娟刘娅萍工作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供应室

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的特点时间管理倾向是个体在时间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对活动和时间关系的识别、监控以及评价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时间管理倾向是一种具有多维度、多层次心理结构的人格特征。时间管理倾向对个体具有动力作用,在不同人群身上具有不同的表现,具有潜在的可测度[5]。本次调查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得分为(3.35±0.58)分,略高于应菊素[6]所调查的结果(3.24±0.49)分,依应菊素的标准,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为中等水平。其中“时间价值感”维度均分最高,说明护士对时间的功能和价值有较好的认知,认为时间是宝贵的,对运用时间进行一系列操作比较有信心;“时间监控观”维度均分最低,说明供应室护士对器械操作时间的控制能力相对较差,它通过一系列的外显护理活动来体现,比如器械的清洗、打包的时间控制长短不一,手供一体化中器械交接的时间与预期的有一定差距等,这说明供应室护士利用时间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供应室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特点专业自我概念是美国职业心理学家Super职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Super认为专业自我概念是个体整体自我概念的一部分,专业自我概念是个体在职业选择及发展过程中对个体起着核心和驱动作用[7]。在本次调查中,供应室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平均分为(2.95±0.44)分,与均分2.5分比较而言,供应室护士的专业态度是积极的。这与侯睿等[8]对妇产科护士进行调查得出的研究结果一致,积极的专业自我概念表明护士是积极的自我评价,自尊和自我接纳是良好的,这有利于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和人才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其中“灵活性”维度均分最高,专业最能体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只有对专业的正向认识和专业技能达到一定水平才能体现出灵活性。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供应室护士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健康结局,“满意度”维度均分最低,这与护理工作总被认为是不需要高学历、低技能和简单琐碎的重复性工作以及医护地位不平等有关[9]。

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与专业自我概念的关系特点本研究调查显示,供应室护士时间管理倾向3个维度及总分与专业自我概念5个维度及总分均显著相关。陈燕[10]研究认为,会进行时间管理的人其职业发展将会越来越顺,本研究再次验证了这一观点。几乎每个护士都会对时间有着积极的态度和观念,她们会认为时间宝贵,在岗位上消磨时间是错误的概念。护理从业人员由于护理工作的性质特殊,每天在面临紧张的护理工作任务之余,还要面临新的护理技术和知识更新的压力。多数护士在团队环境中将工作时间安排的有条不紊[11],比如何时对器械进行交接、清洗和消毒等,在预期时间内完成份内的护理工作任务,能得到同事和护士长的肯定和赞许,能增强护士工作的效率和积极性,进而促进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发展。时间管理对于护士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护士的职业生涯中,认为时间宝贵、有紧迫感的护士,会对时间的价值有积极的认识和体会,她们善于设立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12],比如今年要申请什么级别的护理课题发表什么样的文章、在晋升中级或高级职称时有多少荣誉或成果等,在短期目标达到后,护士会获得自信和对自己能力的肯定,能促进专业自我概念的进一步发展。护理管理者应在对护士进行专业自我概念的指引中,帮助护士充分认识和利用时间,提高护士专业自我概念的正向发展。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2

关键词 :护理;供应室;风险;措施

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的各流程当中,这同时也给护理工作带来了许多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风险。供应室护理工作隐含着诸多风险因素,对护士自身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为强化供应室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提高供应室护理人员自我保护能力,现结合实际情况将我院供应室护理人员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风险及对应防范措施讨论如下。

1医院供应室护理工作风险分析

1.1管理风险

部分医院管理阶级对消毒供应室重视程度不够,只为供应室配备工作时间短、供应室护理工作经验欠缺的护士,使得供应室人才发展相对滞后,致使护理差错事件发生率偏高;同时供应室自身管理制度不完善以及制度执行监管力度不严格等因素也是供应室工作中的管理风险所在。

1.2人员风险

(1) 法制观念淡薄,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当前还有部分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认为供应室护理工作不接触患者,故不存在医疗纠纷,这种错误的观念体现出其对医疗法律法规认识的缺乏,是很危险的。一旦在清洗及消毒灭菌方面出现严重的纰漏,其最终后果就是直接影响到患者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甚至酿成不可挽回的医疗事故,医疗纠纷就在所难免。

(2) 专业知识不够

部分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虽然毕业于卫生相关专业,但在器械消毒灭菌方面尚缺乏更为专业化的理论知识及操作经验,例如在灭菌过程中出现物品摆放方式、摆放位置、摆放空间的不规范,导致灭菌不够彻底,甚至灭菌失败,由此增加院内感染风险,一旦因此发生医疗纠纷,医院则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3)职业防护意识缺乏

王旭[1]等的调查结果表明,有44.9%的供应室工作人员认为周围传染病患者少,不会感染上疾病,认为有必要加强自我防护知识学习的占91.3%。供应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供应室护理人员标准防护认识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薄弱、对传染性疾病发生及传播途径的模糊认识等因素均有可能增加供应室职业危害事件的发生风险。

1.3工作流程各环节中的风险

(1) 下发下收

该环节护理人员需要与未经处理的医疗器具发生直接接触,因此该环节最大的隐患既是下发和回收均由同一护士完成,污染物品和无菌物品混放集于一车内,增加交叉感染风险;另外无菌车在运送过程中没有封闭或敞盖运送均是造成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2]。

(2) 清洗、包装、灭菌、存放

传统人工清洗的方式不能够较好地调配消毒液、清洁剂、剂等的使用浓度,同时物品浸泡及刷洗时间也容易受人为主观意志的影响,最终导致清洗不彻底及灭菌失败,引发医院感染[3-4];物品包装过程中漏装器械或包有异物或手术敷料包内漏放化学指示卡等不良事件均能够对医疗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灭菌过程如出现密封不严、有孔容器未开筛孔等不良事件均可能造成灭菌不良,同时未认真填写灭菌器械的使用日志也可能在一旦发生医疗纠纷时不能提供可靠证据;无菌物品的储存环境清洁不够或储存环境中存放过期物品或非无菌物品均可能造成无菌物品污染。

2针对性防范措施

2.1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规范化建设

医院应根据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中所提及的职责、制度、要求、管理、技术流程、培训等内容全面建设供应室,规范供应室内各规章制度,肯定其在院内各科室中的地位,明确发展方向,改善供应室工作环境,严格区分供应室各功能区域,并投入必要资金用于引进设备、技术,减少人工操作环节,减少护理差错发生。

2.2加强法律法规及供应室护理风险教育

坚持对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经常性的医疗法制教育,增强医疗相关法律、法规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5],提升对供应室护理不安全因素后果的认识;组织供应室护理人员进行学习本院及外院与供应室工作有关的医疗纠纷案例,从中吸取教训,并针对本科工作中的护理缺陷进行整改。

2.3加强专科理论及操作培训

有针对性地组织科室护理人员学习《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传染病防治法》等与供应室职业暴露有关的规章制度;定期开展供应室护理工作各流程的理论及操作培训,熟悉和规范下收下送、清洗、包装、灭菌、储存和发放各项操作流程,并把法律意识贯穿于各项操作中,把安全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2.4加强职业安全防护意识

加强供应室护士职业防护培训,包括:常见血液病传播疾病流行及传播途径,职业感染的危险性及职业感染途径,普及预防的概念及措施(如接种乙肝疫苗,洗手,防护用具的选用,污染、锐器及医疗垃圾的处理等),做到知识培训与素质教育并重,牢固树立自我防护意识;同时要求所有供应室工作人员务必时刻书写好各种工作日志,并将之妥善保存,一旦有医疗纠纷案件涉及到护理供应室环节,这些材料即可作为重要证据,因此强化证据意识也是维护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旭,柴文琳. 风险管理在中心供应室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 全科护理,2010,33:3073-3074.

[2]王海燕,杨佳. 供应室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做法和体会[J]. 临床误诊误治,2012,04:101-102.

[3]缪珩华. 风险管理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01:148-149.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3

[关键词] 6Sigma管理模式;手术室一体化;器械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 R61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2)10(a)-0150-02

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加强,手术器械的清洗、消毒和灭菌随之有了更高的要求,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器械管理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1]。目前,手术室器械管理也由传统的器械管理模式向手术室与供应室手术器械一体化管理模式转变[2]。我院于2009年12月在手术室与供应室手术器械一体化管理中运用6Sigma管理模式,手术器械管理质量明显提高,手术室护理管理得到改进,现将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器械管理中的应用报道如下:

1 设备与方法

1.1 设备配置

根据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供应室购置全自动器械清洗机、超声机、干燥设备等,全自动手术器械清洗机(DS500),由意大利Steelco公司提供,可以对各种手术器械进行完整的清洗、消毒和干燥。手术室购置超声机(PRD-S-49DHT,深圳市普瑞登有限公司生产)、专用不锈钢自动感应洗手池、空气消毒机、不锈钢手术包传递双通柜、不锈钢器械柜等。

1.2 管理方法

护理管理模式采用扩展整合六西格玛管理系统-6Sigma管理模式,具体分定义、评估、分析、改进、控制5个步骤管理。①定义(明确问题,define):定义阶段主要是明确问题、目标和流程。由护理部主任负责6Sigma管理,组成6Sigma管理小组,经过6Sigma知识系统的培训,针对如何提高护理管理质量制订目标,通过6Sigma管理改进的流程进行质控。②评估(明确问题,measure):评估阶段主要是分析问题的原因,借助关键数据缩小问题的范围,找到导致问题产生的关键原因,从而明确问题的核心[3]。对手术器械管理过程准确评估,对手术器械数量、无菌包合格率以及耗损率等指标进行核对,进行分析讨论,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③分析(确认问题,analyze)通过采用逻辑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等方法,对已评估出来的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进一步分析,确认它们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根据改进前的操作流程,列出影响手术器械管理的相关因素,如手术室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差、人力成本高等,制订下阶段目标。④改进(实施改进,improve):实施拟订的改进方案,通过讨论并多方面征求意见实施6Sigma改进,可以对原有流程进行局部的改进,挑选出最理想的改进方案[4-5]。对手术器械清洗流程进行改进,将供应室护理人员重新调配分工,合理分解手术室器械高峰时的工作量,做到人性化管理。启用供应中心信息系统管理,实现消毒供应室各环节的无缝管理,执行消毒物品的追溯制度,对消毒物品的有效期以及灭菌质量进行数据跟踪与检测,保证消毒物品的灭菌质量。⑤控制(控制标准,control):根据改进方案中预先确定的控制标准,在改进过程中,及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使改进过程不至于偏离预先确定的轨道,发生较大的失误。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修订操作流程,明确护理人员职责,加强监督机制及环节控制,做到质量持续改进,保证手术器械质量的达标[6]。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1.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t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改进前后锐器损伤发生率、无菌物品合格率、物品包装合格率比较

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后物品包装合格率、无菌物品合格率、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1。

2.2 改进前后器械遗失损耗量、更换频次以及医生满意度比较

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后护士责任意识增强,器械遗失损耗量、更换频次以及医生的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3 讨论

6Sigma管理又称“六西格玛管理”是一个追求世界级水平的质量评价过程,不仅为企业提供必须的管理工具和操作技巧,更为企业培养具备组织能力、激励能力、项目管理技术和数理统计诊断能力的领导者[7-8]。近年来已经引起医疗质量管理的高度重视,建立手术室管理制度,制订培训计划和管理流程,严格执行器械回收、清洗、保养、灭菌、发送操作规程,合理配置设备和人员,对降低手术室护士劳动强度,保证器械清洗质量以及加强手术器械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9]。袁小玲等[10]报道,在手术室器械处理中,消毒供应室一体化管理可以明显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效果。为完善和提高手术室器械管理,我院自2009年12月实现手术室、供应室一体化,并采用6Sigma管理模式取代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在手术器械管理中完善和改进各项目标和措施,调查结果显示6Sigma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后手术室器械更换频次、遗失损耗量、锐器伤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医生满意度达(99.77±1.26)%,满意度明显提高,护士责任意识增强,充分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6Sigma护理管理模式改进后物品包装合格率、无菌包合格率分别为(99.91±0.98)%、(99.42±1.58)%,与改进前相比较,合格率明显提高(均P < 0.05),管理效率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通过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的运作,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了手术器械的清洗质量,降低了院内感染的发生率,使手术室的护理工作形成良性循环,明显提高了手术室护士工作效率,是加强手术器械管理的一种新型护理管理模式,值得临床借鉴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李先锋,魏先,秦超,等.手术室与供应室清洗器械一体化管理体会[J].护理学报,2006,13(8):85-86.

[2] Kurt V.清洗、消毒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重要性[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6,5(1):95-96.

[3] 徐宇红,戴小明,李小娜.6Sigma管理模式在手术室与消毒供应中心一体化手术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0,13(10):927-929.

[4] 钱黎明,钱倩健,王雪晖.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的探讨[J].上海护理,2003,3(2):54-55.

[5] 周晓丽,谢自茂,曾维渝.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初探[J].华西医学,2006,21(1):155.

[6] 黄建昭.临床妇科腹腔镜诊学[M].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2:10-13.

[7] 路文.浅谈细节管理在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8,7(2):75-76.

[8] 黄波,何玲,周毅,等.可再生使用医疗器械清洗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5,12(1):59-60.

[9] 谢莉萍.手术室与供应室一体化运作中器械管理的体会[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23):168.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4

关键词:基层医院供应室;安全隐患;防范对策

医院供应室是关于供应临床各种无菌设备的一个核心部门,每一项工作都密切关联着医院感染的情况、医疗护理的质量和患者安全与否。但是对于基层医疗单位的供应室来说,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等影响,使得供应室在质量上和安全性上隐藏了很多方面的危险因素。本文对基层医院的供应室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就发现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防止事故的发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报告如下。

1 基层医院供应室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①大部分基层医院供应室与临床科室的配合缺乏可追溯性,无法有效地约束、控制员工的行为,出现物品质量问题很难追究其责任,从而难以约束提高工作质量。②工作主要靠手工完成,在管理数据化、文档化、强制化方面缺乏有效工具来防止出现质量问题。③物品的质量在物品种类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多种多样的传送工具,不稳定的储存环境的影响下不能在完全的控制之下。④基层医院劳保用具相对简单,加上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淡薄,工作时不按要求着装或不规范操作,非常容易就会造成暴露在外的皮肤受到伤害。⑤使用存在机械故障危险的灭菌容器进行,或者不上报维修就使用,会造成隐藏的蒸汽烫伤或者高压爆炸的危险。

2 基层医院供应室防范事故对策

2.1 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护士长应积极配合《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要求尽可能改建供应室,最低要求应保证做到三分开,供应室人、物流分开;三区严格划分,污染、清洁、无菌及洁污物的线路分开;洁车、污车分开并分区存放,及无菌储藏室合格。

2.2 管理人员方面

以提高业务质量为要求,以一切为了达到满意的临床服务为工作目标,以思想道德教育的加强和服务理念的改变为方法,争取做到对待自己的岗位积极进取,提供给热情周到的服务,使用文明的语言。

2.3 加强再生物品各操作流程监控管理

2.3.1 物品的回收

保障医疗器械质量最关键的一个步骤就是回收的医疗器械其性能是不是符合相应标准。所以在进行医疗器械的回收过程中,需要当面检查核对的要保证有名称、数量、规格、第一次清洗的效果和是否存在缺损这几个项目,还要让临床科室使用器械的护士进行校对,最后签上自己的名字。

2.3.2 清洗质量

供应室工作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清洗医疗器械,要贯彻“清洁时不灭菌可以,但是灭菌时必须要清洁”的理念。清洗要按照回收器械的污染程度、不同类型来分类,清洗步骤为:首先定期常水冲洗,其次用含氯的消毒剂进行浸泡、常水漂洗后用纯化水精确的洗,最后对器械上油并烘干,进行洗涤质量的检查,保证是个有程序的、科学的过程。

2.3.3 包装质量

要确保包装质量,应该在各类物品包装前进行全面的检查,化学指示卡放在包内、化学指示胶带贴在包外,并在胶带上标示器械名称、哪天灭菌、哪天灭菌失效、责任人、检查质量的人等等,另外还要让包装包有适中的松紧度、齐全的规格、准确的器械数量和规范的包装包尺寸。

2.3.4 灭菌方法

严格按照《消毒技术规范》进行操作,灵活应用灭菌的三大法宝:杀菌温度、时间、饱和蒸汽。每日的常规检查和卫生灭菌的标准要符合:灭菌在排完管道内的冷凝水后进行,时间为≥10 min;灭菌后的物品手感干燥度达到水分≤3%;灭菌应达到100%的合格率。

2.3.5 加强灭菌后无菌物品的质量管理

所有经灭菌后合格的物品,应该标明灭菌日期、有效期、合格标志、灭菌日期和操作者,并标记规定的序号,按照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灭菌温度、反应时间等分类存档,并按有效期的先后放在在无菌间的柜内,以备后续检查。针对已经发出去的物品,无论有没有使用,都被认为是污染过的物品,应重新进行灭菌,也不可再直接放进无菌室内。

2.4 供应室专业人员工作安全管理

①消毒员上岗必须有上岗证,发现有问题的灭菌器,及时的上报维修,禁用有隐患的器械,避免蒸汽烫伤或者高温爆炸等事故发生,若有应冷静沉着的向上级报告,并严格按照指示和操作规范对伤者的伤口进行处理。②供应室各级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准确的各式各样的防护标准,能够正确的使用不同的物品或者器械设备,以确保防护效果。

综上所述,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前提,供应室质量安全与普通临床科组安全问题相比,其医疗安全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发生前不一定给人感官上的预兆,而且一旦发生多为群发,影响面广。但只要我们在供应室工作中善于发现各环节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及时采取防范措施,绝大部分安全事故是可以避免的。

参考文献:

[1]邢晓芳;齐波;杨微微;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管理[A];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9

[2]沈丽;邹燕;供应室消毒灭菌的质量控制[A];中华护理学会第5届全国消毒供应中心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9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5

[关键词] 系统干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效果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10(b)-0143-04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otection effect of intervention system on strengthening supply room staff

ZOU Xia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yang County in Chongqing City, Chongqing 404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otection effect of intervention system on strengthening the supply room staff. Methods From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3, 48 cases at the People's Hospital of Yunyang County supply room work personnel were chosen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working time , the control group was in March 2011 to February 2012 (n = 24), the study group was in March 2012 to February 2013 (n = 24). The control group was not given system intervention in the selected test time, while the study group in the selected intervention time was given the system, including establishing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evention education,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each work operation, implement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to promote improvement methods such as system. Intervention time was for half a year. The two groups in the supply room staff work non-standard or unexpected behavior was counted, parallel questionnaire scores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study group at the supply room staff in all kinds of non-standard or unexpected behavior proportion reduced more significantly, which were highly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ll P < 0.01). And scores of the supply room acquired infection concept, the concept of occupational exposure and processing methods, clinical supply room of the medical staff occupational infection mainly known risk factors, medical personnel in the process of operation on general protection and special protection requirem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all P < 0.05). Conclusion The system intervention with giving supply room department to establish perfect management system, strengthening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evention education, to standardize the behavior of each work operation, implement quality control and supervision to promote improvement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clinical compliance of the supply room staff occupational infection protection and prevention, reduce the supply room staff occupational infection,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System intervention; Supply room staff; Professional infection protection; Effect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院内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其发放。因工作场所及工作内容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在致病菌、锐器等较为危险的环境中暴露,面临着可能受到交叉感染的困境,已成为医院职业感染高危频发的群体[1-3]。为了降低重庆市云阳县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危害发生率,提高其相应的职业感染防护的警惕性,在意识和行为上有所改善,我院消毒供应室在2012年3月通过相关的干预措施,如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感染的防护教育、规范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行为、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查促进改进等系统方法,效果较为明显,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2011年3月~2013年2月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在岗人员48例,男13名,女35名,年龄28~53岁,平均(40.4±13.3)岁;学历:大专22例,中专及以下26例。按照在职工作时间将其分为两组,2011年3月~2012年2月间者为对照组(24名),2012年3月~2013年2月间者为研究组(24名),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在试验所选时间(2011年3月~2012年2月)未进行系统干预,研究组在所选时间(2012年3月~2013年2月)接受系统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进一步明确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体制,由护理部直接领导,同时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业务指导及监督。在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等制度的同时,根据科室实际完善职业安全防护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在职业安全防护方面,科室成立以护士长为组长的管理小组,针对消毒供应室工作特点和职业感染防护的要求,仔细分析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和潜在的职业安全危害因素,制定出具体的防护流程及措施,作为医务人员将职业感染防护知识转化为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规范指南和行为要求。①针对职业防护执行中的不足,制定并完善职业暴露处理流程、应急预案及报告制度,比如制订了医务人员职业暴露HIV等的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②针对处理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制定具体的消毒隔离及防护措施。③按规范要求,完善防护用品的储备及供应。如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洗眼装置等。④管理小组直接监督日常工作中医务人员的落实情况,对不执行规范流程者予以直接指导干预。⑤针对医务人员出现的锐器刺伤等,指导紧急局部处理、及时上报、预防性用药、追踪随访等。

1.2.2 加强职业感染防护的教育 教育培训对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多样化的职业感染防护至关重要。一方面是理论知识培训,通过组织业务讲座的形式,让消毒供应室的医务人员了解职业感染现状、职业暴露的危害、职业暴露的预防措施,一旦发生职业暴露的处置流程等;将重点内容编写于医护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的小册子中,人手一册,提高大家对职业感染防护的认同度及执行力。另一方面是加强日常工作中的现场指导,让理论知识更好地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最后,通过提问、笔试等方法考核学习效果,对于未掌握的人员,督促其再次学习,直到熟练掌握为止。

1.2.3 规范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行为 消毒供应室所承担的工作任务决定了其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潜在危险相对较大,因为在进行回收、清洗、消毒、打包过程中,医务人员是直接接触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器械,所以受到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这就更需要其严格执行一系列的标准操作规范,如原卫生部的“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等。同时,结合科室实际,细化各项操作的具体流程,持续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例如在进行手工清洗器械和用具时,要佩戴护目镜,刷洗操作应在水面下进行等等,通过加强各个操作环节的管理,使大家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

1.2.4 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查促进改进 强制性的提升重点部门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将此类对象的职业感染防护措施执行情况纳入医院感染管理质控内容,采取系统干预措施,并对干预对象在接受系统干预后的职业感染防护相关知识和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给予定期监督检查,对于检查不合格者下达整改通知,保证防护措施的正确有效。对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主动性及防护知识的理论水平,有持续的督查、考核及质量改进,切实增强了其职业感染防护意识,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依从性明显得到提升。

1.3 干预指标

1.3.1 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中不规范或意外行为进行统计 针对消毒供应室制定每周的检查,不定期的抽查以及工作人员的自行上报等方式进行。针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不规范或意外行为进行统计 。

1.3.2 调查问卷 自行设计问卷,对临床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和职业防护行为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并给予问卷调查和现场抽查。防护知识问卷主要有消毒供应室获得性感染概念、职业暴露的概念和处理方法、临床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熟知程度、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的一般防护和特殊防护要求(回收清洗时的有无戴圆帽、口罩、手套、穿防护服和防护鞋、戴防护眼罩,安全处理锐器,锐器及时放置专用锐器盒,脱手套后及时洗手,锐器刺伤及时挤血、冲洗消毒,锐器刺伤上报等)为考核内容,满分以100分计算。各项采用5分制等级评分:1分表示完全做不到或不懂,2分表示偶尔做得到或略懂;3分表示50%的情况下做得到或对相关知识的认知达一半以上;4分表示大部分时间做得到或对知识的了解度较高,偶有不会;5分表示完全做得到或对相关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完全熟悉。干预时间为半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5.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工作中不规范或意外行为的统计

结果显示,经干预,研究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各种不规范或意外行为中所占比例降低较为明显,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见表1。

2.2 两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评分

结果显示,研究组在消毒供应室获得性感染概念、职业暴露的概念和处理方法、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熟知程度、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的一般防护和特殊防护要求等评分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见表2。

3 讨论

3.1 医院临床消毒供应室工作的特殊性

消毒供应室主要负责医院内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物品的回收、清洗、消毒灭菌及其发放。因工作场所及工作内容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在致病菌、锐器等较为危险的环境中暴露,面临着可能受到交叉感染的困境,已成为医院职业感染高危频发的群体。由于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每天需接触大量的临床患者的样本,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存在接触污染物、吸入气溶胶、被针头刺伤,微生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或未损伤的皮肤黏膜及眼结膜等进入入体,职业暴露危险性高。据统计,从事该类工作者发生感染的危险性最高,年发病率高达7.1%[4]。因此,提高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依从性,可预防并减少临床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的发生率。

3.2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特别是近年来高发的艾滋病、肝炎、梅毒等传染性疾病,使医务人员的职业感染风险率大大增加[5-7]。有学者指出,暴露于含HBV血液、体液中,感染HBV比率为5%~30%,被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0.3%[8]。医院所有的复用器械集中由消毒供应室来进行回收、清洗、打包,增加了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潜在感染危险,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回收清洗样本的过程中,往往会直接接触到患者污染在物品器械上的血液或体液,其受到感染的机会明显增加,一旦工作中缺乏良好的个人防护的措施,不仅给自身带来不可挽回的伤害,还会成为疾病的传播媒介继续感染其他个体[9-13]。因此,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务必保证工作人员要按照规定执行职业感染防护规程[14-17],以预防并减少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率。

3.3 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知识和防护行为

由于我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年龄平均偏大,知识水平上层次不齐,总体上学历相对偏低,参与继续教育的主动性明显较低,因此,职业感染防护意识和知识都相对不足,未能形成较为一致的良好的防护习惯。通过本研究系统的干预,给予多种形式的培训与教育,结果显示,研究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在各种不规范或意外行为中所占比例降低较为明显,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 < 0.01)。研究组在消毒供应室获得性感染概念、职业暴露的概念和处理方法、临床消毒供应室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熟知程度、医务人员操作过程中的一般防护和特殊防护要求等评分上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提示系统干预能有效提高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的学习主动性及防护知识的理论水平;结合科室实际规范各项操作的具体流程,切实增强了其对防护行为的依从性;通过督查、考核及持续的质量改进,强化了工作人员的职业感染防护意识,保障了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切实执行。

综上所述,针对消毒供应室的具体特点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职业感染的防护教育、规范工作中的各项操作行为、实施质量控制并给予督查促进改进等系统方法,进行个性化教育等综合措施,可有效增强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的依从性,从而达到预防、减少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发生职业感染的目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新红.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z2):468.

[2] 刘邦霞.供应室护生实习带教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2011,8(11):189-191.

[3] 翟其满.消毒供应室人员职业暴露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2):277.

[4] 何璐,胡黎明.供应室去污区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09,6(16):149-150.

[5] 何素兰,刘素球,聂平兰,等.改善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感染防护行为的综合干预[J].护理学报,2008,15(2):79-80.

[6] 郭玲格,王培林,王丁,等.消毒供应室如何做好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医学信息,2013,(25):32-33.

[7] 丁小娟,章冬梅.浅谈工勤人员管理在手术室医院感染预防控制中的作用[J].医学信息,2013,(25):33.

[8] 丁玉玲.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进展与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3,(z1):101-103.

[9] 石毅,弓艳霞,王希芹,等.消毒供应中心人员职业暴露现状与安全防护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53-3754.

[10] 赵玉春.医院消毒消毒供应室的管理与感染控制[J].健康之路,2013,(12):543-544.

[11] 王月.消毒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与医院感染控制的关系探讨[J].健康之路,2013,(12):544

[12] 胡静.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教育在医院感控中的重要性[J].北方药学,2014,(5):167.

[13] 陈瑞萍,林志智.不同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士防护意识的影响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165-166,封3.

[14] 张德秀.医院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措施探讨[J].医学信息,2013,(28):68-69.

[15] 邓凤祥.基层卫生院消毒供应室管理措施分析[J].医学信息,2013,(24):442-443.

[16] 张玮.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9):133-135.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6

【关键词】 消毒供应中心; 护理管理; 细节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5-0149-02

消毒供应室是避免医院感染的重要环节[1],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涉及诸多的细节,因此,有必要加强细节管理的运用[2]。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将细节管理模式运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有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细节管理模式前的一般情况,包括消毒供应室中心的回收满意度、发放满意度、包装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等。

1.2 管理方法

1.2.1 加强质量监管 切实加强质量监管,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防范意识,在质量监控体系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对各个环节进行分析、评价,通过细化的质量监管及时发现供应室运行中存在的弊端和不足,并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不断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识别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

1.2.2 规范消毒灭菌流程 要求工作人员必须要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规范对物品进行回收和分类,并根据物品的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消毒灭菌方法。完成消毒灭菌后,要及时递交包装室,并根据物品实际性能选择合适的包装。在进行包装的同时,还要对清洁度、干燥度、数量等进行检查,做好质量监督工作以及灭菌时间、有效时间等标明。对于不合格的包装,要及时进行处理,并分析原因。

1.2.3 规范发放流程 发放是消毒供应室与临床科室联系的环节。在这个过程中,要坚持核查和交接等制度。在有关的标签粘贴中,要做到准确无误,避免发放混乱。对回收车辆、发放车辆进行分类安排,物品发放坚决不能使用回收车,物品回收坚决不能使用发放车,同时,做好回收人员和发放人员的分类。此外,还要做好与临床科室的联系,做好彼此之间的交接,确保物品发放。

1.3 评价指标

使用临床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所有评价均由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获得结果(发放问卷32篇,收回32篇,有效32篇),其中:临床满意度包括回收满意度、发放满意度、包装满意度、服务满意度共4项,每项满分10分。护理质量包括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能力和服务意识共3项,每项满分同样为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临床满意度

实施细节化管理模式后,回收满意度、发放满意度、包装满意度、服务满意度评分与实施前比较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临床满意度评分比较 分

2.2 护理质量

实施细节化管理模式后,供应室的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评分与实施前比较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作为避免医院感染的重要科室,对于提升患者医疗质量、避免医疗纠纷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消毒供应室又是一个病原微生物大量聚集的场所,因此有必要加强消毒供应中心管理,以更好的服务患者[3]。

细节化管理模式作为当前企业管理的重要理念和方法,秉承了“细节决定成败”的管理原则,将管理从小处、细处入手,可以有效的避免管理中的各种风险因素,提升管理效率[4-5]。就笔者所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细节管理模式来看,实施后,临床科室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满意度评分明显提升,护理质量显著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本研究有关的指标比较中,实施细节化管理模式后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细节化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可以提高临床科室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是一种值得运用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可以更好的提高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质量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连秋宜.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细节管理的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9):23-24.

[2]谭美红.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19(9):134,137.

[3]张文华.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运用研究[J].当代护士,2013,10(1):181-182.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7

【关键词】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安全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462-02

每个医院的消毒供应室都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科室,是医院中集中处理各种医疗垃圾的场所,包括处理临床各科室使用的所有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及器械,由消毒供应室专业人员进行的回收、清洗以及消毒处理。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长期暴露在各种消毒灭菌因子及污染物品下,受到化学和生物等多因素的威胁,因此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手段和措施保护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健康及安全。本文探究基层医院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安全,分析危险因素,探讨保护与处理对策,现报到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我院消毒供应室于2011年6月-2012年1月间对医护人员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预防教育,同时强各种防控力度及配套设施,分别对教育及措施执行前6个月(2011年1月-2011年6月)及教育及措施执行后6个月医护人员经历危险因素及预防情况进行统计。

1.2危险因素预防及处理方法

1.2.1标准的隔离措施

回收物品时须戴双层手套,戴口罩,穿一次性隔离衣和鞋套,如果上述物品发生破损时应立即更换;对供应室采取区划管理,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工作人员离开污染区时,脱掉鞋套、口罩、手套和隔离衣后应重新洗手,回到污染区时要再次穿戴未污染的防护用品。

1.2.2作好清洗消毒

消毒清洗感染性污染物品时,须采取正确的使用方法来使用消毒剂,使用的同时要对眼睛、呼吸道和皮肤做好防护。若医护人员不慎被锐利的器械刺伤,应及时将伤口淤血排除干净,并用大量无菌水冲洗伤口,之后使用碘酊消毒;必要时应接种免疫球蛋白。应对定期跟踪检查刺伤的人员,供应室全体人员都应接种乙肝疫苗。

1.2.3人体消毒防护

医护人员应坚持经常洗手,并对皮肤和手进行消毒。即使操作时戴着手套,每次操作完成时也应该洗手。洗手时应按照六步法认真清洗双手,这样才可有效的清除掉手上所携带的大部分微生物;医护人员要同时明确所接触过的污染物品,需要用碘伏等皮肤消毒剂对皮肤进行消毒。每次洗手后使用一次性纸巾擦手。

1.2.4预防及防护措施及教育

一切安全工作的首要任务在于要在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要让医护人员接受职业安全的防护知识的学习和教育,因为在基层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人员中,存在部分工作人员文化素质低,缺乏相关知识和医学教育,自我防范意识较差。因此须定期组织全体医护人员进行学习和培训,使其充分认识到供应室工作的危险性,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同时对医护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和考核,使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消毒隔离制度,自觉主动地执行防护措施,杜绝医院感染的发生[1]。

2 结果

全部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经过消毒供应室危险因素预防教育,同时强各种防控力度及配套设施后,6个月时间内未发生因危险因素预防不到位而产生的人员损伤。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医护人员常见的危险因素

3.1物理因素

消毒供应室中的物理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消毒供应室常用到的各种物理灭菌设备,如日常消毒工作中常用到的远红外干热灭菌,紫外线照射灭菌和压力蒸汽高温灭菌等,无论是红外线、紫外线还是高温蒸汽,这些灭菌条件对于暴露在其中的工作人员都是危险因素,其中紫外线和红外线会损害人体的眼睛、皮肤;而高温蒸汽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人体健康。

3.2化学因素

在日常临床医疗活动中常用到各种化学消毒剂,均存在一定的刺激性、毒性和腐蚀性,有些实际不仅存在毒性还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经常操作使用这些消毒剂,难免会有直接接触或吸入,接触后可能会对呼吸道产生刺激,接触到皮肤或黏膜会产生相应的皮肤黏膜损伤。

3.3生物因素

生物因素是消毒供应室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污染器械的回收及清洗过程中,有可能被剪刀或针头等锐器刺伤。而医用注射针头是造成医护人员刺伤的最常见的锐器。据报道显示,全国有80%的护士曾受过针刺伤[2]。针刺伤本身并不可怕,但在消毒供应室回收的各种污染器械通常带有病人的血迹和分泌排泄物等,这些物质可能会存在大量致病的微生物,如果每天接触,会使医护人员受到感染的可能,有报道称,健康的医务人员所患的80%-90%血液传播疾病都是由针刺伤所致,其中主要包括艾滋病、病毒性肝炎和疟疾等。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8

结果:采取专项知识教育后,供应室医护人员自我防护意识明显增强。其中实施专项教育后,医护人员物理化学性暴露率明显降低,由36.7%,下降至15.0%,此外医护人员防护措施执行率也明显提高,由74.3%,提升至100.0%,P

结论:专项知识教育在提高供应书职业防护效果有明显价值,短期及长期效果都极为明显,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81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71-02

供应室作为医院医疗用品及无菌用品供应中心 [1],在极大程度上是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关键 [2]。只有保证相关备品的无菌性,才能使得临床治疗进行高效开展。因而在另一方面,就加大了供应室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并且由于长时期处于化学品、污染源、锐器等交杂的工作环境中,对其身心也存在明显影响。在本组探究中,主要以对照实施专项知识教育前后职业防护效果的形式,来对专项知识教育的价值进行评析。现就探究资料,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供应室医护人员18名,均为女性,年龄21-45岁,平均年龄(32.4±5.8)岁。实施专项知识教育活动前,均告知其本次探究的目的与方法,得到其一致认可后,开展专项知识教育。该18名医护人员中,中专学历4名,大专学历6名,本科及以上学历8名,工作年龄1-22年,平均(8.8±3.2)年。进行专项知识教育前后人员未发生变化,对探究资料的收集无影响。

1.2 研究方法。

1.2.1 专项知识教育方法。开展此次专项知识教育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进行:①进行基础调查,主要统计我院供应室存在的职业防护问题、容易出现职业暴露的工作环节等,进而确定后续教育工作的重点;②结合调查结果,细化供应室防护细则,确定正确的处理方式,并进行推广;③进行知识教育,以基础知识学习和实践检验为主要流程,由资深医护人员进行示范,受教育的医护人员则进行实践操作;④以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进行相关知识的学习总结,鼓励医护人员积极进行交流学习;⑤完善职业防护的监管体系,以每天的巡查为主,每周进行1-3次不定期抽检为辅,避免专项知识教育工作流于形式。

1.2.2 观察评价方法。首先随机抽检我院供应室医护人员出现职业防护问题的情况,统计物理化学暴露等问题的发生率,其次同样以随机抽查的方式,统计其相关防护措施执行率,最后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收集统计对相关防护知识掌握情况,并将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7.9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P

2 结果

进行专项知识教育后,供应室职业防护效果得到有效提升。首先,实施专项教育前后,供应室医护人员物理化学性暴露率存在明显差异,如接触化学物品、暴露在紫外线下、粉尘污染等,实施前后分别收集70例次职业防护问题,其中物理化学暴露率由教育前的36.7%,下降至15.0%,P

表1 实施专项知识教育前后职业防护效果对比分析

与此同时,以我院自制调查问卷统计供应室医护人员防护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专项教育前,其平均评分为(75.6±11.3)分,而实施后,评分则上升至(88.2±8.3)分,P

3 讨论

供应室的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 [3],需时常与被污染的医疗用品、消毒设备、尖锐器械相接触,进而明显提高其工作危险性。同时又需要保证输送到各个科室的备品无毒无菌,因此其工作压力极大,进而容易疏忽日常职业防护工作。就有关资料显示,供应室医护人员被感染的几率成逐年递增的趋势。因而应以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消除这一问题的消极影响。

正如本组探究中所采取的专线知识教育活动,通过对供应室的医护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与教育,进而有效的减少了相关职业防护问题,并大大提升其防护意识和知识储备。笔者认为,专项知识教育活动具有以下几点优势:①具有针对性,通过对我院经常发生的职业防护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使得供应室医护人员有效掌握应对措施;②具有长效性,专项知识教育活动可以形成长效机制,定期进行培训教育,与学界前沿接轨,提高医护人员的整体水平;③具有可操作性,以知识教育的形式,更方便在供应室开展,而且也能更好的得到医护人员的认可。而在知识教育内容方面,笔者认为应该也收集一些同期其他医院供应室存在的职业防护问题,这样提出更好的应对措施,可以起到未雨绸缪的效果。而且供应室的医护人员也要从保证自身安全的角度出发,积极学习并有效进行职业防护。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9

[关键词] 提高工作效率;保证质量;减少感染;提高服务质量

前言:医院的供应室是整个医疗系统的储备库,是手术质量的最基础的保障,供应室只有通过对手术室器械、后勤人员、物资等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把配合手术以外的繁琐工作交给受过专业培训的后勤人员处理的方法。使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前移。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达到了解放手术室护士,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目的。

1.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

供应室的工作是复杂而多样的,只有制定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才能使工作人员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规程可操作,有流程可实施。这样才能有效提高供应室的工作效率。建立健全给我责任制,落实到人,奖罚分明医院供应室工作流程。供应室是医院内各种无菌物品的供应单位,它担负着医疗器材的清洗、包装、消毒和供应工作。现代化的医院供应品种繁多,涉及科室广,使用周转快,每项工作均关系到医疗、教学、科研的质量。如果消毒不彻底会引起全院性的感染,供应物品不完善可影响诊断与治疗,因此做好供应室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布局合理,符合供应流程,职责分明,制度完善等手段,是确保供应质量的前提。供应室主要任务是对重复使用的器械进行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其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要求中心供应室对所提供的无菌物品必须具有可追溯性,如在灭菌过程中,详细记录灭菌日期、灭菌器编号、批次号、装载的主要物品、灭菌程序号、主要运行参数以及灭菌质量的监测结果;在记录过程中,必须遵循写你所做,做你所写的原则,积极、客观、准确地反应问题,做好档案管理,避免随意涂改、签字不清、档案丢失而引发的护理风险。

2.提高工作质量,减少误操作。

加强工作人员的护理安全和法制教育。定期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等方面的培训,使工作人员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培训部门要在工作中,多举些实例,做到居安思危,提高警惕性,时刻以法律为准绳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不断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对风险能积极识别、衡量和控制,强化风险管理,树立风险意识,提高护士抵御风险能力,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护理风险。工作人员加强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培训部门要每月组织专科业务学习,加强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的学习。工作人员要每月进行自学并做好自学笔记。科室成立由护士长、护士组长组成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掌握护理质量管理量化标准与检查方法,对日常工作加强督查力度,全面真实地了解科室存在的风险因素和薄弱环节,尽早识别和发现危机,有效分析危机产生的原因,并快速果断地进行处理,对工作流程和管理漏洞,进行流程再造或流程重建,不断完善科室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强调质量是护理工作的核心,将质量意识纳入工作人员的思维之中。积极听取质量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

3.减少风险因素,提高器械的合格率。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有效的风险管理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个环节都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避免工作中的随意性。保障医疗护理安全,对供应室的相关风险事件进行分析,探讨风险防范措施。对供应室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要求。定期召开风险管理例会,每月进行工作小结。及时将结果反馈到相关科室,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培训,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组织全科工作人员学习《医院感染管理规范》,《消毒技术规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理论及技术操作。使其明确供应室在预防院内感染中的作用,明确器械物品的处理程序及要求,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重视风险管理的防范,增强其责任感,提高其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能力,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的消毒灭菌不合格等因素,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环节质量控制,保证灭菌物品质量,规范清洗流程,严格分类,规范清洗,合理使用多酶洗涤剂。严把包装质量关,坚持一人检查器械清洗质量性能及数量,另一人认真核对包内物品齐全,无误后才能包装并双方签字,以保证包内物品齐全、功能完好、物标符合,确保临床科室的正常使用。

加强灭菌监测质量管理,加强消毒员的培训,避免因操作不当,技术因素原因影响物品的灭菌质量,建立科学的监控体系严格执行各项监测制度,认真做好灭菌过程中各项监测以保证灭菌质量,防范医院感染的发生。

规范无菌物品的贮存和运送,灭菌后的物品要检查包装的完整性,若有破损,湿包或有明显水渍则不能使用。无菌物品存放在洁净室内并规范分类按顺序摆放,标志明显。每天核对清点无菌物品。发放无菌物品时要查对名称、灭菌日期、有效期等,按顺序发放。运送灭菌物品时必须用密闭专用车,防止差错事故和医院感染的发生。

加强对一次性医疗用品使用的的风险管理,设专人管理,对一次性医疗用品的验收、贮存、发放,必须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按产品的有效期先后顺序进行发放,定期清点,防止产品积压、过期失效,对包装不规范、破损、失效、霉变的物品应杜绝发放。

4.结束语

医院的供应室是已经整个医疗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手术室的粮草库,做好供应室的管理工作是保证手术正常进行的必要环节,只有院方充分重视供应室的管理工作,定期培训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积极学习,精心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文化素养,爱岗敬业,增强责任感和法律意识,在工作中认真负责,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尽最大努力把供应室的风险因素降到最低,就一定能够做好供应室的工作,给医院的其他工作以强有力的支持,达到救死扶伤的医疗宗旨。

参考文献:

[1]朱雅芳.人本原理在手术室工人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06,1.

[2]梁飞凤.医院消毒供应中心集中式管理的探讨[J].现代医院,2007,3.

[3]梁玉芳.再生医疗器械的集中式消毒管理[J].现代医院,2008,1.

供应室护理论文篇10

关键词:院内感染;护理;质量;供应室;消毒管理;预防

护理质量管理(Nursing quality management)是指按照客观实际情况和客观规律,对护理工作各要素质量进行计划、统筹、组织、改进、协调和控制,最终达到护理服务标准和满足病患合理需要的管理过程。医院供应室(Hospital supply room)是各临床科室所需无菌物品的供应中心,其主要任务为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和运送工作,是防范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为进一步验证实施供应室护理质量管理对预防院内感染的作用,进行此次临床实验,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研究组2014年6月~12月诊治的住院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100例。选择科室为:普外科、神经外科。干预组100例次,其中男性60例次,女性40例次,年龄12~84岁,平均年龄(47.69±17.23)岁,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6.38±7.23)d。对照组100例次,其中男性57例次,女性43例次,年龄12~83岁,平均年龄(48.61±18.26)岁,住院时间7~31d,平均住院时间(15.98±8.29)d。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方面数据相近,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1.2.1实验前准备:在供应室举行动员会,讲解实验目的和意义,认真解答疑问,确保每一名供应室护理人员均自愿参加此次临床实验。将供应室护理成员随机分为两组,任命2名技术专业能力强的主管护师分别担任干预组和对照组的工作负责人。全部供应室工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考核后上岗。两组独立运行,供应科室、供应室工作人员、供应室作业项目等互不干扰。实验期间另成立质控小组,定期检查两组工作质量。

1.2.2对照组护理质量管理:采取常规、一般的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对工作质量采用本地区卫生部门标准要求。

1.2.3干预组护理质量管理: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主要包括:①建立明确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标准,制作作业手册,保证人手一本。②提高思想认识,定期进行工作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训。③布局合理,整改危险因素,消除安全隐患和工作漏洞。④改良供应流程,确保环环相扣,无死角,无盲区。⑤职责分明,每个环节和任务都设置负责人,一旦出现问题及时汇报、分析、整改。⑥人文关怀:强调护理人员价值,鼓励主动参与质量管理和整改中;尊重供应室护理人员主体性,定期倾听和接受其提出的合理诉求、建议和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改进护理质量管理干预方法。⑦关心供应室护理人员的安全需求,定期查找安全隐患。

1.3评价指标 记录研究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对应医疗区发生院内感染的例次,进而计算出院内感染发生率,列表比较。同时记录供应室护理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情况。

1.4数据处理 所涉及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对比行χ2检验,组间差异的标准为P

2结果

2.1患者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比较 实验期间,干预组患者中共发生院内感染2例次(2.0%),显著低于对照组6例次(6.0%),P

2.2工作人员发生院内感染情况比较:实验期间干预组和对照组所有供应室护理人员均未发生院内感染。

3讨论

借鉴现代科学管理方法,医疗系统形成了很多卓有成效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改革,护理质量管理是其中重要环节之一。护理质量管理强调确立标准、依据标准、执行标准,进而形成护理工作改进、提高护理技术、降低护理成本和时间、提供优良服务。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目标是把握管理重点、确保质量提升,最终达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轻病痛、提高病患满意度。官庆妮[1]等认为流程管理的应用可以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和患者满意度、提升医院服务品质。黄玉桃[2]等发现应用控制理论的三个阶段进行护理质量管理后,患者满意度、护士满意度及护理质量提高。谢红艳[3]发现: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有利于护理质量、满意度、护士整体素质及病区管理质量的提高。

院内感染,又称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增加患者病痛、造成疾病迁延不愈、使死亡率升高、给患者及社会增加经济负担、造成医疗矛盾、激化医患关系等。故防范、控制院内感染是各级医疗机构的中心任务之一。孙述霞[4]认为:防止院内感染的必要措施包括规范护理操作,强化各项操作流程,严格消毒隔离措施。陶喜玲[5]指出:加强护理管理、改善环境因素和治疗操作中易导致污染和感染的环节,可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王颖[6]指出:护理措施的管理已成为控制和预防医源性感染的一个重要方面。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在供应室实施改良后护理质量管理有助于减少院内感染发生。但本研究存在时间短、样本量小、未能全医疗体系覆盖等不足之处,故有待进一步探索分析。

参考文献:

[1]官庆妮,梁桂仙.流程管理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14,28(29):3597-3599.

[2]黄玉桃,徐玲芬,顾菊观等.控制理论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4,13(3):257-259.

[3]谢红艳.持续质量改进在儿科病区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3):99-100.

[4]孙述霞.规范护理操作预防院内感染[J].医药前沿,2014,(5):308-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