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0:10:39

供应管理

供应管理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消毒供应护理室的所有护理人员150名,其中男性护理人员34名,女性护理人员116名,其年龄20~48岁,平均为30.7岁。

1.2方法

对护理人员消毒护理工作中进行细节管理的实施,要求护理人员严格按照细节管理措施进行消毒工作的实施,首先建立质量控制小组,同时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设立护理长和责任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的监控,在工作中明确分工,对消毒工作中的护理质量进行监督,同时进行护理人员、护理环境以及物品管理的抽样调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同时加强监控和管理,在此过程中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在接受新消毒知识和技术的同时,建立完善的新工作理念,同时开展相应的培训内容,组织人员进行护理工作的管理和制度设定,对于新入科的护理人员也要进行岗前培训,同时熟悉消毒供应室的管理制度,进行统一考核后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对消毒供应室进行工作分区非常必要,根据清洁度分为生活办公区、污染区、清洁区以及灭菌区和无菌区,根据不同区域的管理办法进行设定,尽可能将设备、器械、物品等都安排、放置在合理位置,同时要求专业人员进行环境正常秩序维护,做好相应的消毒工作,同时采用消毒机进行环境空气的净化,同时做好消毒处理,定期对环境表面以及空气进行相应的细菌学检测,同时结合消毒技术规范进行相应指标的控制,在管理过程中要紧密把关各个环节,同时对医护用品的质量进行控制,防止出现伪劣产品,做好物品和器械的消毒监控、管理工作,认真履行其责任;在物品管理中首先要将回收物品按照其类别进行分类,同时结合其性能进行清洁方式的选择,另外在清洁消毒后进行干燥、包装措施,写好消毒日期的同时相应的责任人也要签署姓名,对于出现消毒失误的人员要给予相应的管理,另外也要已消毒好的器械和物品要由专业人员送至各个科室,保证在运送过程中不会出现污染现象,并且回收车每次需要消毒后用于下次使用。对消毒供应室的150名工作人员的细节管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评估,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率之和。

1.3统计学处理方法

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才用平均值表示,细节管理前后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的判断标准。

2结果

管理前,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总体满意度为80.7%,实施细节管理后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护理管理总体满意度为96.7%,细节管理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护理管理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P<0.05)。

3讨论

供应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PDCA循环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是进行医疗器械等的消毒、灭菌以及供应,是一个综合性的科室,主要职责是为各科室提供无菌用品,以降低患者因器械操作而造成感染的发生[1]。消毒供应中心的管理质量好坏直接关系着其他科室能够正常进行,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2]。故而如何提高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质量是医院重点关注的对象。笔者将PDCA循环应用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明显提高其质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目前我消毒供应中心护理工作人员一共有9名女同志,非护理人员工作人员一共有8人(其中物业工人4名),除男性1名外,其余均为女同志,年龄最小是30岁,最大是54岁,学历中专3名,大专8名,本科2名,剩余均为初高中文化。我消毒供应中心自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护理人员未有任何变动。1.2方法。以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实施常规管理的100份资料为对照组,在此期间我院尚未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故而采用常规管理模式,按照去污区、检查包装区、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以及下收下送等各个区域的常规护理管理执行。以我院消毒供应中心2015年2月至2016年1月实施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的资料124份为实验组,具体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如下所示:(1)制定护理管理计划(Plan)。依据消毒供应中心的《医疗机构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以及《消毒供应中心管理强制性行业标准》制度[3-4]。成立质控小组,对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提出问题,并进行搜集信息,总结问题如下:①缺乏规范管理;②缺乏风险预见;③自我防护意识薄弱;④清洗、灭菌技术较差。对医疗中重复使用的物品,在进行清洗、消毒时,缺乏规范性技巧[5]。故而需依据我院的基本情况、制定严格的操作规范及消毒制度,将供应中心、感染管理科、手术室等结合,调查临床需求,明确无菌物品分时段、分病区供应,从而规范各区域的工作流程,使其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2)Do(实施)。设立质量监督小组,对不同工作区域就、不同岗位设置小组长,统一负责,责任到人,及时记录管理质量问题并及时反馈。①进行全员培训,了解相关的规范制度。②严格落实管理规范,加强卫生管理。③严格执行清洗、灭菌、消毒等规范,加强下收下送管理,依据流程进行回收。专人管理无菌物品存放间,依据消毒灭菌顺序、分类进行存放,做好标识。④每月对空气、无菌物品等进行细菌学检测[6]。⑤向各科室发放满意调查表,建立良好的沟通,征求意见。(3)Check(检查)。提高检查频率,加强指导,对于提出的问题,需及时整改,并定期进行全面检查;每月实施考核制度,建立奖罚制度。(4)Action(总结)。每月可召开一次总结会议,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质量改进建议,分析遗留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资料:①护理管理质量,通过护理管理质量评分,包括医疗器械、环境、清洗灭菌消毒以及包装等方面,采用“百分制”,分数越高,质量越好[7]。②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对两组资料中的合格率进行统计。1.4统计学分析。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算分析本次研究结果,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用(±s)、(%)表示,然后以t检验、检验。如检验结果提示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资料的护理管理质量比较。实验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97.6±2.1)分,对照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为(85.3±3.7)分,实验组高于对照组(t=31.30,P=0.000)。2.2两组资料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比较。实验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7.6%(121/124),对照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为91.0%(91/100),实验组高于对照组(=4.73,P=0.030)。3讨论在进行医疗工作中,消毒供应中心对预防院内感染,保证医疗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医疗活动中,多数患者需进行医疗器械或无菌物品,因此加强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护理管理,提高工作质量是十分必要的。PDCA循环是一种新型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转方法,通过大量搜集数据资料,然后通过各种管理技术以及方法进行实施,其具体为Plan(制定计划)、Do(实施)、Check(检查)以及Action(总结),不断的在循环中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质量[8]。

本次实验中,将PDCA循环护理管理模式应用于我院消毒供应中心,通过对实施和未实施两份资料的比较,发现实验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97.6%)高于对照组(91.0%),表明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中实施PDCA循环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在进行实施PDCA循环过程中,首先应依据相关制度,提出我院消毒供应中心出现的问题,并进行总结;然后进行相关科室的调查,指定合理的护理管理制度,从而使工作流程更加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其次进行护理管理制度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保证护理管理质量以及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最后每月进行问题的总结,分析,从而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应用PDCA循环,能够提高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清洗消毒灭菌合格率。

作者:徐春香 单位:南京溧水区人民医院 消毒供应中心

参考文献

[1]隋庆华,汤晶玉,王伟.消毒供应中心各环节质量监控方法[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2):2671-2671.

[2]雷君,庞俊,雎林,等.医院供应室消毒与灭菌质量管理分析[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6,33(11):1137-1138.

[3]曹军平,马毅,李霞,等.综合医院消毒供应科卫生安全隐患及监管对策[J].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12,07(6):582-583.

[4]马玉兰,徐德宏.47所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现状及整改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7):4238-4239.

[5]李香娥.加强消毒供应室细节管理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7):1446-1446.

[6]刘美芹,张慧莲,曹玲.消毒供应中心对储存盒、弯盘进行集中式消毒的效果[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5,32(5):518-519.

供应管理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消毒供应中心护理管理的工作作为研究资料,有10名工作者,都是女性,年龄30~50岁,平均年龄(40.3±4.1)岁;其中4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3名消毒员,1名工人。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共150件,在护理管理的临床工作中,予以PDCA循环法实现管理。1.2方法。1.2.1制定护理管理的计划(P)增强科室走访与巡视的力度,将满意度的调查问卷下发,掌握临床医护人员对供应室护理工作满意度和有关建议,对于合理意见予以采纳。对于科室护理管理之中存有的问题进行有效性完善以及改进,将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将职业的防护力度提升,且把它全面落实至工作各环节之中。将护理工作者的操作水平提升,对其安全与责任意识加以强化,从而确保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1]。对严格化查对制度进行制定且有效的实施,确保护理服务具备良好的态度。将消毒技术及水平提高,彻底清洗以及灭菌,对包装质量加以保证,无菌包在监测合格后才能发放使用。1.2.2实施管理计划(D)在科室实施护理管理之中,重点将预防职业危害增强,将防护用具准备好,对手卫生的管理增强,对于意外伤害实施的应急与处理方案制定之后,针对医疗器械、设备、物品等消毒以及灭菌操作等进行规范执行,对回收流程予以优化,对污染通道以及出入口进行专门设计,且有专人实施管理,确保严格进行清点、核查、分类,通过清洗以及消毒之后,对清洗效果进行检查[2]。增强生物监测与化学监测,在检测合格之后才能进入无菌间,对于分类务必正确,其位置需要固定,且给予清楚标识,对消毒及其质量进行抽样检查,增强细菌学监测,尤其是防护一些重点区域,将灭菌质量提升。依照患者实际满意状况,针对消毒供应室的相关护理管理意见予以积极询问,以便完善与改进管理计划在当前存有的缺陷,有利于严格督查日后科室消毒管理工作。1.2.3严格进行监督与检查(C)增强对于消毒供应室的护理管理质量进行监督以及测评,在多方面或是侧面掌握该科室的护理管理状况,对于工作中产生状况进行多角度与全方位的检查,且进行完整的记录,对每天、每周与每月及其每个季度相关工作进行总结,分阶段实现检查以及整改,且对整改效果做出总结[3],将循环管理实现,最后将消毒供应室的管理质量提升。1.2.4持续改进以及处理(A)经严格监督与检查,对消毒供应室实施的护理管理计划以及效果进行总结,进而对经验教训予以吸取,针对有关问题进行持续改进以及处理,以此将该科室护理管理的计划完善。把新的计划投入至实施、检查、处理之中,真正实现对护理管理的持续性改进目标[4],在现代临床的实践之中,将护理管理的质量与水平不断提高。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运用“x±s”表示,予以t检验;清洗、消毒、灭菌质量运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予以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护理管理质量的评分。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比较清洗、消毒、灭菌质量。实施PDCA循环法前,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是140件(93.33%);实施后的合格率是148件(9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556且P=0.0184)。

3讨论

本院的消毒供应中心予以PDCA循环法,经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等环节,将质量管理的体系有效构建且完善,将质量监督以及评价机制等增强,在护理管理的计划制定与实施、督查及其持续改进、处理之中,将科室的护理管理中存有的薄弱环节以及问题进行有效性改进以及完善[5]。让科室同志一起参与,将护理操作技能及水平提升,将安全以及责任意识有力强化,增强岗位管理且将严格的质量管理相关标准制定。全面实施管理且进行阶段性督查,将护理管理工作问题整改。在本研究之中,在实施PDCA循环法之后,环境管理、医疗器械管理、消毒质量、清洗质量、包装质量评分均比实施前高,且医疗器械与有关物品消毒清洗灭菌的合格率148件(98.67%)比实施前140件(93.33%)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的研究成果和陈玥屹[6]文献存有相同报道。综上所述,在医院的消毒供应室之中应用PDCA循环法,能够将护理管理质量提升,在临床中具备一定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菊 单位:海门市第二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宣锋.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4):95-96.

[2]郭文荣.探析PDCA循环法在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心理医生,2017,23(1):40-41.

[3]黄彩凤.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5,36(6):107-108.

[4]罗玉,陈芳.PDCA循环法应用于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1):239-239,240.

供应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建筑企业;物资设备;采购管理

1工程概况

某项目为山东省诸城市某棚户区改造项目,因为属于民生工程,所以备受社会关注。该项目位于诸城市龙都街道孔戈庄一村,承建单位为龙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工程施工总承包单位为中交一公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资金的来源方式为业主自筹,总建筑面积为153787.81m2,其中地下建筑面积为12657.74m2,棚户区改造预计17栋,每栋高度为17层,楼栋之间的距离较大。项目建设周期预计为2021年1月~2022年10月,该项目建设前,原始地下管线已完成拆改。经过勘查发现,该项目处于闹市区,环保要求和文明施工要求都较高。项目建设施工中需要庞大的物资和设备,比如主要材料、装饰材料、暖通材料、消防材料,还会应用到一些大型的施工设备。因为该项目处于闹市区,为了减少建设过程给周围居民带来的影响,必须尽可能在工期范围内完工,良好的物资设备供应才能保证项目建设有序开展,从而保证工期。

2做好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从建设施工企业角度来说,加强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该项目建设规模较大,对物资设备的需求量也较大,物资设备的采购成本占据项目总成本的大部分,加强物资采购供应管理不仅可以控制采购成本,缩减相关经费,而且能节约资金,将资金应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另一方面,加强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各项物资资源的利用效率,必须收集每一个施工环节中剩余的物料,或者循环应用重要的设备物资等,以此减少设备物资的采购数量。同时在企业上下形成严肃的设备物资管理氛围,让所有的员工在实际施工中珍惜设备和物资,节省消耗性物资材料,定期对设备进行养护和维修,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从而提高设备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在任何一个项目实施期间,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都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从流程角度看物资设备管理工作主要分为三个环节:前期物资筹划准备、物资具体采购以及物资运输到施工现场使用和储备,在任何一个环节都要加强管理,保证物资设备可以有序应用到项目建设中[1]。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工作,这项工作的开展水平直接决定了项目能否有序完成,如物资设备如果供应不及时,就会出现人等物料或者人等设备的情况,从而引发人员窝工,徒增人力成本。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不仅影响项目的经济效益,而且会影响建筑施工企业在整个行业内的竞争实力,所以,所有建筑施工企业都要加大力度做好这项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实践,为实现企业健康稳定发展打好基础。

3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措施

3.1落实货源,严格控制供应商

想要提高物资设备供应管理水平,必须从源头抓起,和资质良好的供应商之间建立合作,如果供应商选择失误,轻则带来物资采购成本的增加,严重的可能会出现工期供货不及时,或者物资设备出现质量问题后售后服务得不到保证从而影响项目经济效益。为此,该项目在筹划项目前,严格控制了物资设备供应商的准入条件,并全面调查和了解物资设备供应商[2],分别从供应商供货能力、信誉、业绩、产品质量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定,通过细致的审核和分析,掌握了供应商近期发展状况,并建立了供应商分级审批制度,和优质的供应商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比如,该项目施工中对钢筋原材料的需求较大,钢筋是项目施工中最为重要的材料之一,为了保证钢筋材料质量,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对比,选择和诸城市某钢筋供应商建立长期合作,该供应商信誉和资质在当地非常好。采购钢筋时,对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原材料的材质证明、合格证等证件进行检验,并按国家标准对钢筋材料的规格进行检验。本项目规定在采购钢筋时,重视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测定,只有该比值超过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钢筋的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大于1.3才适用于该项目。对所有从诸城市某钢筋经销商处采购运输到施工现场的钢筋进行各项性能的检查,只有性能达到要求方可投入施工使用。

3.2细化前期订货过程

1)项目一经设立,项目部立即和设计部门之间建立联系,及时获得施工设计图纸,并根据施工设计图纸确定物资设备材料的订货计划,做好物资分类,并积极寻找货源。2)了解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应用到的设备物资,针对关键设备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设备的制造厂去考察和交流,旨在掌握最可靠的设计参数和订货信息。3)项目部和设计方、施工方之间积极沟通,确定物资设备的参数、规格等,这些信息一旦确定,成立专门的采购部门寻找货源,联系物资设备供应商,组织开展技术谈判,针对该项目中应用到的大型设备,采取集中采购的方式,组织技术洽谈与商务谈判一起进行,争取节省时间,保证物资设备供应适应项目实施的进度。

3.3组织招标评标

如果物资设备存在技术差别,在采购的时候应该突出技术方面的占比,及时组织公开招标,选定3家以上具有合格资质的供应商,并遵守执行招标程序原则、独家审批原则、技术谈判原则等,保证招标采购工作顺利有序进行[3]。在招标采购过程中,组织专家组一起协商讨论,实行商务评标打分的方式,严格执行招标协议内容。招标过程务必先进行技术谈判,并组织采购部门、设计部门、技术部门、工程主管部门等参与进来,确保优中选优,避免为后续工作留下隐患。

3.4控制好关键设备的订货管理

对于关键设备或者采购周期相对较长的设备,务必尽早订货,对于其他物资设备资料,为了保证项目工期也尽量采取提前备料的方式订货。针对项目实施中需要应用到的重要设备,在采购前必须做好技术交底和技术谈判,才能签订购买协议,保证采购的设备的性能符合标准。另外,采购关键设备的时候切忌解体订购,应采取整机订购的方式,如果从A厂家采购了设备的主机,然后再分别找B、C等厂家采购相应的配套设施,可能出现配套设施不匹配的问题,导致工期延误,另外,一般来说,整机购买比解体购买更节省成本。如果主机厂家确定没有相应的配套设施,不得不在其他厂家购买,必须加强协调,反复核对配套设施或零件的材质、品牌和参数,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关键设备的整体性能。

3.5细化项目物资采购合同的管理

物资设备的采购前必须签订相应的合同,并且保证物资设备采购合同中明确规定物资规格、数量、质量、价格、交货日期、技术材料、售后等方面的内容。特别是“交货时间”务必格外关注,物资设备采购中从技术谈判开始就应按照项目实施的进度落实各项物资的交货时间,以便在后续更好地监督厂家交货,对于不能保证交货时间的厂家,根据合同规定取消投标资格。对于未按供货期供应物资或设备的采取转向催交的办法,避免物资材料或设备中断供应,继而保证项目施工进度。

3.6根据工程进度控制好设备进场

根据工程进度妥善安排物资设备供应,并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加强动态化监督,首先监督是否按交货期供应货物;其次,监督即将供应设备的制作进度;然后掌握供货动态并客观反馈给施工现场,方便施工部门根据供货动态做出施工调整。在所有物资和设备中,关键设备和供应周期长的设备是物资设备供应管理的难点,必须格外关注。在合同的附件中,全面列出供货内容,除了相应的物资设备外,还必须包括物资材料的相关质量资料、设备主机、设备辅机、随机配件、专用工具、辅料等。另外,设备进场安排也要综合考虑施工进度,本项目中需要应用的主要大型设备及进、退场时间如表1所示。

3.7特殊阶段物资供应

本项目中还涉及很多特殊物资的供应,比如保温岩棉被、聚苯板、温度计、电热毯、混凝土无线测温仪等,也要严格按照型号规格和数量进行采购。比如,保温岩棉被的主要作用是覆盖保温,该项目一共需要采购10000m2,厚度为30mm;聚苯板主要用于强柱模板保温,本项目一共需要采购5000m2,厚度为60mm;塑料薄膜的主要作用是覆盖保温,本工程中只需要普通型号,需要采购的数量共计为50000m2,电磁加热器的主要作用是用于结构加热,本项目需要的信号为LCD-G-220VSCD型,共计需要10部,另外红外测温仪、电子测温仪、混凝土无线测温仪、热风机、彩布条、电热毯、温度计等都属于特殊物资,具体如表2所示.

3.8提升物资设备采购供应信息化管理水平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技术和平台,做好物资设备供应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物资管理效率,增强企业在整个行业内的竞争实力。加强企业软件建设,积极向物资设备管理水平较高的企业学习,组织员工到这些企业学习,吸取其他企业的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优势,弥补自身不足。

4结束语

在建筑企业发展战略规划中,物资设备采购供应管理工作占据着核心的地位,只有加强管理,提高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水平,才能大幅度地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对于建筑项目来说,物资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70%左右,所以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水平也直接决定了整个项目的造价控制水平,进而影响该项目的经济效益。另外,物资采购管理工作还和企业资源配置、节能减排等方面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建筑企业管理层务必重视这方面的工作,正确认识物资设备采购管理在整个项目实施中的地位,合理控制物资和设备成本支出,保证项目可以实现预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助力企业未来更好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治佳.建筑工程物资采购成本控制及经营管理策略[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69(4):224-226.

[2]史卫星.新时期建筑工程物资设备的采购和管理[J].铁路采购与物流,2020,15(12):45-46.

供应管理范文篇5

摘要:医院供应室是以满足临床需求为宗旨的预防院内感染的“心脏”科室,其管理是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全院的医疗器具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灭菌、贮存、发放和一次性无菌物品的保管和供应,为医院开展各项医疗及护理工作提供物质保证。其工作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也影响着医院的形象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强对消毒供应室的科学、规范管理。我院供应室管理的基本做法主要体现在“三注重”。

1注重建设战略化

20世纪60年代,战略思想开始运用于商业领域,并与达尔文“物竞天择”的生物进化思想共同成为战略管理学科的两大思想源流。战略管理是确定使命,根据单位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要素确定目标,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并使使命最终得以实现的一个动态过程。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院供应室形成的建设战略架构为:以增强工作人员意识为控制院内感染的前提,以合理的环境布局为控制院内感染的基础,以健全的领导管理体制为控制院内感染的保障,以加强制度化管理为控制院内感染的根本保证,以加强消毒灭菌质量的监测为控制院内感染的关键,以加强无菌物品的管理为控制院内感染的核心。

不可忽视的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和比较性研究已经证明,集中管理可以提高消毒供应工作管理水平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可节省医院的投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因此,管理模式集中化、清洗方式机械化、处理程序规范化、质量管理标准化是我院供应室管理的战略选择。

2注重风险防范与预警

“医疗风险无处不在”已成为医疗界的共识。供应室是医院污染物品的集散地,很易成为医源性感染的媒介,因此加强风险管理意识,降低和避免不安全的风险因素,是供应室的重要工作。公务员之家

我们知道,医疗护理风险管理即指对患者、医务人员、医疗护理技术、药物、环境、设备、医疗护理制度与程序等风险进行管理的活动。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患者、医务人员的安全以及医院功能和效益的发挥,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及风险事件对患者和医院的危害及损失。我院供应室近年来运用风险管理理论,分析供应室风险成因,正确识别和评估可能存在的、潜在的风险因素,通过培训提高工作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质量标准、风险管理措施等,重新评估和确定工作中的不安全风险因素,对各个环节加强质量控制并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和预警,差错率显著降低,风险达到最小化,为临床提供了高质量、安全的消毒灭菌物品,为预防医院感染及保证医疗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3注重精细化管理

研究表明[1],医院感染是目前影响医疗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难度加大。手术切口感染在住院病人医院感染总数中占有重要比例(在美国排第三位,在英国为第二位,均占14%~16%),其预防中,除加强手术部及医务人员无菌技术操作管理外,加强器械与用品清洗、消毒工作的管理是重要环节。精细化管理不失为一种好的解决之道[2]。为达到兼顾高质量与低成本的工作目标,我院尝试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供应室日常工作中来。

精细化管理是对于管理工作要作到制度化、格式化、程式化,强调执行力,它是一种先进的管理文化和管理方式。将精细化管理理念引入供应室管理,关键是以“安全、低耗、高效”为目标,以高标准严格把关每个环节的工作,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杜绝浪费,并坚持改进工作方法,做到“五精四细”,即精华(文化、技术、智慧)、精髓(管理的精髓、掌握管理精髓的管理者)、精品(质量、品牌)、精通(专家型管理者和员工)、精密(各种管理、生产关系链接有序、精准),以及细分对象、细分职能和岗位、细化分解每一项具体工作、细化管理制度的各个落实环节。“精”可以理解为更好、更优,精益求精;“细”可以解释为更加具体细密。在工作中,所有员工重细节、重过程、重具体、重落实、重质量、重效果,讲究专注地做好每一件事,在每一个细节上精益求精,从而实现兼顾高质量与低成本的工作目标,从整体上提升供应室效益。公务员之家

引进精细化管理理念后,我院供应室的管理由单纯经验型、粗放式管理转向科学化,能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纵横结合,广泛性与综合性结合,独立性与协同性结合,程序性与连续性相结合,管理承上启下,保证了每个程序的工作质量。

4讨论

我们认为,进一步把风险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紧密联系在一起,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法,确保供应室战略目标的达成是我们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供应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管理系统

20世纪80年代,随着物流企业的不断发展,企业间相互合作不断整合与融合,在这样的背景下供应链管理应运而生。在此能够正确认识并率先提出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都是具有丰富的先进管理经验和世界顶尖水平的企业。

一、供应链管理与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一)物流管理的基本概念

物流管理具有狭义与广义的区别。我们所常见的物流管理所指的就是对物资的运输、派送等等一些简单的活动,实现了企业与用户之恋的联系。但是较为广义的物流管理所指的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原材料的转化,我们所了解到的广义的物流管理往往都被人们认为就是供应链管理。这样我们也就不难看出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可以说供应链管理建立在物流管理的基础上,反之,供应链管理能够对物流管理有着集成的重要意义与重要作用。所以说物流管理与供应链管理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概念

供应链管理都是围绕着企业的领导核心所开展的。能够及时地对企业的信息流通与资金流通等等有效地进行控制。从最初的原材料的采购一直到产品的生产,能够让生产者一直到消费者形成一个链条。对于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始终说法不一,但是一般来说都具有下面一些特点。首先,从范围上来说,供应链能够把所有对产品产生影响的各个方面的因素都纳入到考虑的范围中,供应链上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够相互合作从而能够达到同步生产的联系。第二,供应链不仅仅是一条链接,而且还是一条具有增值意义的链接,它能够让所有参与到这一过程的参与者都能够了获取到利益,物流在供应链中增加了产品的价值,让参与到其中的每一个企业都能够取得增值的收益。最后,一个企业不仅仅能够承担着一条供应链上的重要作用,还可能是另一个供应链上的另一个角色,一条供应链往往都是由多条供应链组成的。

二、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

(一)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特征

首先,具有极高的信息化发展程度。供应链管理作用下的物流管理大部分的信息都来源于十分专业的供应商所提供的的,这样就能够有助于物流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其次,具有更广泛的涉及面、供应链作用下的物流管理所能够涉及的供应链的结构能够对物流企业的供应商的选择以及生产与配送等等都产生影响,这些都已经超越了物流所应该服务的业务范围。第三,对员工的有着很高的素质要求。由于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是提供的技术服务的咨询公司,所以员工不仅仅需要具有更加丰富的现代化管理技术以及更加丰富的知识,还需要能够对多变的市场环境有着超前的风险预见能力和对市场风险的及时应变能力。

(二)供应链管理对物流管理的重要作用

第一,通过提高服务质量带来更高的效益。传统的物流管理解决方案往往都更重视都运输成本和存储成本的最小化,然而在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则更加注重的是如何提高对客户的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这样会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第二,通过对过程的优化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弥补传统的企业的运作方面的缺点,供应链下的物流管理则更加强调对过程的优化,能够最有效地减少供应链上的不稳定因素,不仅仅能够更好地提高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还可以为物流企业提供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策划方案,能够通过电子商务实现这一目标,从而能够让物流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得到提升。第三,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实现了对资源的高效率利用。往往物流企业很难实现对供应链的整合与融合,供应链管理则能够实现对物流管理的有效供应商加以集结,能够给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而能够提供给客户更为合理的物流方案,让所有的物流信息能够及时地更新,实现了对社会资源的共享与重复利用。

(三)供应链管理下物流管理的功能

第一,对库存的管理。通过供应链的管理能够实现对库存管理的订货时间与运输时间的缩减,从而能够加快对库存的周转速度,能够更加有效地减少与彻底的展出缺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能够更加有利于整个供应链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协调发展与企业的运作。第二,对订单的管理,订购的过程正是供应商向生产商发出订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要包括供应商的管理以及对订购合同和企业的订单管理,通过供应链管理模式能够让企业根据青岛数据进行网络补充计划的制定。

通过对供应链的管理,企业能够自主的制定一些相关的销售计划,通过合同签署与其他的公司与企业签订一些长期的合作关系,相互能够达成共识。通过对检查订购的数量以及订购送达的供应商对接收的货物进行支付。第三,对仓库的管理。仓库的管理不仅仅是对仓库简单的货物的验收与运输以及货物的出库检查监督工作,还包括一些代办销售以及委托运输以及库存控制的管理业务。

总之,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管理重要的组成部分,供应链管理起源于物流管理同时供应链管理更能够提高物流管理的效率,最终在供应链管理下的物流管理能够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好的优质服务,推动我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智艳芝 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供应管理范文篇7

目前将知识管理运用于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研究比较丰富,但是从知识管理的视角来研究供应链风险的成熟理论还很少,成功应用于供应链风险管理的实践案例则更少。因此,积极推动知识管理在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利用供应链风险知识管理系统实现风险知识共享和交流,希望可以达到预防风险,控制风险和降低风险的目的。通过在复杂的供应链组织中建立起流动的风险知识高速公路,使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的相关知识,能够通过供应链风险知识系统,顺利地在供应链各节点企业之间流动,最终被供应链上核心企业所掌握和利用。核心企业又通过供应链风险知识管理系统,向各节点企业传达相关的信息,以达到共同预防风险和控制风险,管理风险的目的。

2供应链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2.1供应链风险识别

供应链风险识别属于整个供应链风险管理过程的基础阶段。首先,供应链风险识别应根据风险分类,全面观察事物发展过程,并从风险产生的原因入手,确认不确定性的客观存在,建立风险清单,将引起风险的因素分解成简单的、容易识别的基本单元,找出影响预期目标实现的主要风险。对于风险管理者来说,凭借其经验和一般知识便可识别和分析常见风险。但对于新的、潜在的风险,其识别和分析难度较大,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在必要时还要借助外部力量,来进行识别与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可以更好地识别风险,比如牛鞭效应,应该从客户需求分析,将库存水平方面的信息进行汇总;还有产能风险,供应商或生产商的生产能力能否满足供应链的需求,也可以从各节企业所面临的上游企业供货能力以及自身的生产能力和交付时间等相关信息进行分析汇总。

2.2供应链风险评估

供应链风险程度的估计是在风险规划和识别之后,通过对所有不确定和风险要素的充分、系统而又有条理的考虑,确定事件的各种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发生之后的损失程度。风险估计主要是对以下几项内容的估计:(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比如十分不可能、不大可能、中等可能、很可能、非常可能)。(可能的结果范围和危害程度(如没影响、较小影响、中等影响、严重影响)。⑧预期发生的时间。由于供应链风险的影响因素很多,其中有些信息已知,另一些信息未知,是一种灰色信息。在风险评估的实践中,供应链风险系统中有许多事件的风险程度是不可能精确描述的。例如某供应链模型包括一个供应商、一个输入运输商、一个生产商、一个输出运输商、一个零售商、多个客户。首先采用FMECA分析。将供应链的常见的中断类型分成四部份,分别为供应风险、输入输出物流风险、制造风险、客户风险,比如制造风险中又包括技术问题、人为因素等,把每一部分包括的不同风险因素根据严重程度进行高低排名,得出风险优先权RPN=Si0iDi,其中Si表示风险严重程度,取值为1—1O:O表示出现的可能性,取值为1—5:Di表示风险发现的难度,取值为1—10。RPN值越高,表示风险越大,不同部分中,不同的风险因素造成的风险大小不同。当风险RPN值超过限定的界限,核心企业则立即报警,向有问题的企业发出警告,提醒各成员予以高度警惕并帮助风险管理者,分析各种风险控制措施和方法,消灭或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各种可能性,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时造成的损失程度,并为风险管理者提供处理风险的方法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其风险。

3基于知识管理的供应链风险管理模型的建立

3.1进行供应链风险知识转换

知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知识共享利用集体的智慧提高企业的应变和创新能力,从而不断强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经济绩效方面突破性的进步。供应链风险知识管理能够帮助供应链成员企业解决很多实际的问题,把通常所说的把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收集、保存和整理起来,为供应链企业的管理和决策服务,这一过程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工作:

3.1.1围绕各自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所面临的风险情况建设知识库,风险管理员通过供应链风险知识管理系统,把各成员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归类、汇总,从中找出经常出现的问题,列为显性风险:把有可能出现却还未出现的风险,列为隐性风险。并把各种风险类型积累到知识库中,把曾经的风险控制和解决办法转换为典型案例,当有类似问题出现时,工作人员可以直接在知识库中进行查找,从而缩短问题的解决时间,提高解决风险的效率。知识管理系统需要将供应链风险知识经验进行沉淀积累,使原工作人员的经验得到保存、新上任工作人员能够尽快掌握相关技能,适应工作。

3.1.2把知识作为资产来管理,对供应链风险知识进行编码,促进员工的知识交流,建立尊重知识的内部环境。知识编码必须以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国内外一系列成熟的管理软件不但能有效地进行企业知识的编码化,还能对编码的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此外,企业的供应链专家大多具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或在某一领域有很高建树,掌握着大量的隐性知识,运用专家知识管理软件,可以进行专家知识的收集及编码,与专家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3.2共同建立第三方供应链风险知识共享平台

该系统主要是通过借鉴银行的风险控制系统,建立供应链风险知识管理平台、风险模拟监控系统两大部分。知识管理平台主要实现供应链风险因素、供应链风险知识(风险案例、采取的措施和建议等)的查询和管理:供应链风险模拟监控系统是帮助风险管理者有效地识别风险、计量风险、监测风险和处理风险,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供应链风险的目的。它还可以模拟各种情况下的供应链风险因素的变化,它把风险程度分为等级数量化,数据变成信息以支持管理决策,把信息变成知识以优化管理决策。

3.2.1第三方供应链风险知识共享平台,以Internet技术为支撑,可以为众多供应链企业成员提供风险知识查询及管理服务。进入平台的每条供应链都有一个核心的企业,有的企业在A供应链中处于节点地位,而在B供应链中却处于核心企业。对所有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和能力评级,建立企业的信用档案,并且其中的信息是不断更新的。所有成员企业,有责任提供一切与风险管理有关的信息。在供应链中,商业伙伴之间的建设性合作对减轻供应链风险和改善中断也十分关键,建设性合作有利于供应链的迅速反应和提供高的客户服务水平。很多成功的组织逐渐从机会主义合作转向协同式合作。信息和通迅技术工具的使用被认为是实现这种协同理念的一个最重要方法。建立跨企业、多层次、多系统之间供应链风险知识共享平台,真正实现供应链信息的统一管理,为供应链各成员提供信息共享服务,促进信息交流与共享。在供应链风险知识共享平台建设中,需采用多项关键信息技术:①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的强大能力运用于各企业供应商和经销商策略分析,预测、了解影响供应商和经销商策略的各种因素,以便洞息市场环境的变动。②门户技术。门户是系统用户日常工作所涉及相关主题内容的统一入口,风险管理员可以通过它方便地得到所需要的最新消息、知识等。门户具有信息集成、知识分类、个性化展示和系统资源管理的集成等功能,主要包括门户管理、业务系统管理、内容管理、系统管理、知识、知识分类(知识地图)、知识检索、知识展示、知识测评、知识共享与交流、安全及权限控制(单点登录SSO)等内容。

3.2.2供应链风险模拟监控系统。供应链面临的各种风险如不能及时正确处理,也很容易转化成现实的损失,直接影响到各成员企业,严重则会影响到整条供应链。供应链风险模拟监控就是要跟踪可能变化的风险、识别剩余风险和新出现的风险,在必要时修改风险管理计划,保证供应链风险管理计划的实施,并评估风险管理的效果。其目的是:核对供应链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的实际效果是否与预见的相同;寻找机会改善和细化风险规避计划;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将来的决策更符合实际:对那些新出现的以及预先制定的策略或措施不见效,或性质随着时间的推延而发生变化的风险进行控制。采用风险模型分析过去、现在业务的变化过程,预测未来各种情景下的业务变化状况,为供应链风险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实现风险的预测和分析,为供应链风险控制提供多情景预案,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实现供应链的长远发展。例如可能采用多Agent技术对供应链风险进行建模与仿真。

供应管理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严格贯彻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在保证经济建设需求的前提下,采取适度从紧的土地供应政策,以供应引导需求,努力盘活存量,严格控制增量,力求建设项目用地70%来自于收购储备土地,推动土地利用向规范、节约、集约、高效的方向发展,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二、遵循的原则

(一)闲置土地一律进入县政府土地储备库,建设用地实行集中统一供应。

(二)严格控制建设项目占用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

(三)城市建设用地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鼓励联建,搞成片开发,提高土地利用率,防止土地资源和城市基础设施的浪费。禁止“扒皮式”开发,限制一家一户小面积自建。

(四)有利于发挥土地资产效益,增加政府土地收益。

(五)保证重点项目、重点产业用地,控制一般性用地。

三、年度土地供应总量及分配

2012年全县土地供应总量为374.5506公顷。其中:农用地转用指标面积为334.3294公顷,占用耕地面积为99.0450公顷(其中基本农田为2.2000公顷);旧城改造及其它建设占用城镇土地面积为40.2212公顷。具体是:

(一)新增建设用地供地计划

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计划供地总面积为334.3294公顷,其中耕地为99.0450公顷。

1、县级以上重点项目供地计划,全县重点建设项目9个,用地面积56.5544公顷,其中耕地19.0000公顷(含基本农田为2.2000公顷)。

2、乡镇场建设用地计划供地248.4700公顷,其中耕地75.9200公顷。

3、农村居民住宅供地计划,计划供地29.3050公顷,其中耕地为4.1250公顷。

(二)城区国有土地供地计划

城区供地计划:宗地为28宗,用地面积40.2212公顷。其中成片开发为20宗地,面积为39.8837公顷;楼群间插空为8宗地,面积为0.3375公顷。

四、土地供应方式

在土地供应方式上,坚持以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努力提高招、拍、挂供地的比重。除《划拨供地目录》中规定的石油天然气等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基础设施、农村居民宅基地以划拨方式供地外。经营性用地,包括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都要以有偿方式供地。其中商业、娱乐以及房地产开发用地以拍卖、挂牌方式供应土地。今年计划以拍卖方式供应土地2.0346公顷;挂牌出让38.1866公顷。严格限制以协议方式出让土地,协议出让土地要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严格界定并控制协议出让价格。

五、计划的实施和监督

土地供应计划是政府宏观调控行为,要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施。县国土资源局是供地计划的实施部门,必须严格按计划审批土地;县项目办、建设、发改部门要配合县国土资源部门搞好供地计划的贯彻实施。

供应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协同管理;供应链;采购

一、采购供应链的相关概述

进入21世纪,很多企业都进行了采购方面的电子化管理模式,并且逐渐对其进行了推广。目前电子采购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很多企业的一种常用模式,作为一种现代电子化管理的重要采购形式,逐渐成为新供应链模式的一部分,但是企业在工作过程中应该区分新技术和战略定位的关系,形成自己的一套企业采购供应链的标准,帮助企业度过在发展过程中的难关,进而取得良好的发展成果。(一)采购概念。所谓采购指的就是企业为了扩大生产,拓展市场而采取的一系列经营措施,这些措施是建立在自身经济能力的基础上,并且对市场做出详细分析而做出的,并且所有的经营策略都是符合相关法律要求的。采购推动了销售目标的实现,在采购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和成本统称为采购消费,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企业的采购控制对企业的发展非常重要,良好的采购控制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好的促进生产目标的达成,让企业获得更多经济效益。(二)供应链的概念。现代社会的经济模式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的企业经济模式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系统化,从而改善了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这种背景下,发展供应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企业经营手段,目前供应链已经成了企业经济活动的核心内容,对企业的发展起着促进和衔接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供应链的活动需要建立一个企业经营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企业信息、物资、资金等各个方面的控制和管理,使企业的整个经营活动变成信息化管理模式,并且通过对原材料的采购、加工直到销售完成整个企业产品的供应链流程,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经营活动的改善。

二、采购供应链的协同管理必要性分析

(一)采购供应链管理的特点。企业的采购供应链管理理念是在供应链理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存在内容上的相似之处,同时企业的采购供应链管理比采购管理多出了几点优势,表现为如下特点:1.驱动力。采购供应链拥有来自客户的订单驱动,所以采购活动的进行具有驱动力。订单驱动的含义就是由客户下的订单产生的驱动力,促进供应商对相应货物的生产、供货等工作。通过订单带来的驱动,企业的存货成本和存货周转率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对成本起到了降低作用。2.采购活动自身以外的向上管理。采购活动在供应链的作用下推动了采购活动以外的其他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和交流,采购方会在供应链的驱使下同供应商一起对需要的原材料进行改进和设计,共同完成原材料的交接工作,并且能够主动参与到货物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过程中。从而能够把采购方能够把自己对于新原材料拥有的技术转交给生产厂商,对其原材料的生产提供帮助,促进生产厂商对原材料的研发和设计工作,结合自身企业在原材料生产方面的经验和优势,辅助厂商进行原材料的生产,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促进了双方的利益。3.采购方与供应方之间关系。采购供应链打破了之前买卖双方的关系,使其成为合作的伙伴,并且通过对共同目标的建立,向着共同的利益共同努力,实现双赢。买卖双方结成同盟关系,加快了双方信息之间的交流,加快了合作的进程,从而促进了采购供应链的发展作用,提高了双方在市场中的竞争优势。(二)采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作用。采购供应链除了具备采购的基本作用,还有一些其他的突出性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1.采购供应链管理有效连接了供应商与制造企业。对于生产制造类企业而言,生产效率决定了企业的盈利,而存货周转周期与存货成本决定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为了进一步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提高客户对企业产品的满意度,提高产品的销量,推动供应链的发展,必须通过采购供应链建立起采购方和供应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且通过双方的相互协作,完成共同的长期战略任务。采购供应链的存在恰好满足了企业之间的这种需求,有效地连接了供应商与制造企业。2.连接市场。在以往的企业采购过程中,企业的信息来源渠道极为狭窄,企业就像一个信息上的孤岛,与外界联系不多。通过采购供应链,企业建立起了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使整个采购市场连成一个整体,促进了行业内的信息交流。企业不再是信息的孤岛,而成了整个信息海洋中的一部分,企业之间通过采购供应链连接起来,成了一个整体。采购供应链作为枢纽,建立起了企业之间的物料、信息和其他资源的来源渠道,企业通过采购供应链能够轻易找到其他企业的产品信息、技术水平、市场状况等企业信息,方便了合作伙伴的选择,促进了企业的发展。同时,采购供应链使原来不甚明朗的企业采购工作变得透明,推动了和谐开朗的企业交流气氛,促进了企业交流的效率,同时帮助企业建立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三)采购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1.需求计划与需求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始是对原材料的采购,由此产生了对采购源头的需求。企业应该建立起自身采购活动的需求计划和需求管理,通过明确自身的需求,来推动采购订单对企业生产活动的驱动,从而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2.分类采购管理。通过对公司行业特点、产品特点、原材料需求、市场发展状况等方面的考虑,制定合理的采购管理分类,在分类过程中要按照生产的标准进行严格的分类,针对不同的分类结果制定不同的企业采购管理战略。3.寻源与协同采购。通过寻找合适的材料供应商进行采购,对供应商进行认证,对采购策略进行报价、议价等方面的探讨,共同商讨交易金额的支付方式,寻找采购活动的各种问题以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4.供应商管理。根据自身的采购需求对供应商进行采购方面的考核,通过对供应商进行技术、财务方面的评价和分析,考核供应商供应商品的品质、价格以及交货能力,从而保证采购活动的顺利进行。5.入厂物流。通过对供应商交货的收料、入库以及交货方式等的评判,进行入场物流方面的工作。

三、采购供应链协同管理的主要模式研究

(一)战略伙伴模式。这种模式通常应用于采购方和供应方能够建立起共同的战略利益,形成共同的战略伙伴关系,从而进行更加深入的或作。战略伙伴关系通常在双方资源较为单一时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并且涉及专利技术。这种合作模式通常会造成大量的成本消耗,以完成双方的转型任务。双方都对对方的合作关系租了巨大的设备和资金方面的投入,并且采用更加先进的业务实践和信息技术。同时,在战略伙伴模式中,双方需要建立起IT基础设施和相关流程以加强合作关系。战略伙伴模式通常在供应产品关键元器件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生产电脑的CPU、主板等重要部件。电子设备生产厂家通常情况下喜欢从同一家供应商购买设备,控制成本的同时,发挥集成电路的特点。战略伙伴关系的两家公司都明白一荣俱荣的道理,只有相互协作才能够实获得最大利益。因此双方往往通过签订合同来维持长期的协同合作计划,合同计划对双方都必须履行的提供生产设备、IT设备等义务都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当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合同生效之后,双方就必须共同投资进行一体化设备的采购,打造双方合作的一体化系统。对于双方在生产过程中由于环境问题带来的影响,双方应该协商解决,并且制定共同的计划。通过共同完成对计划的制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节约了合作成本,使合作变成一种双赢的行为。(二)重要伙伴模式。重要伙伴模式通常应用于同时和数家公司进行合作的情况,合作内容包括IT方面的投资等等。企业通过对合作伙伴进行全面和综合的评估,分析它们的可替代程度,探讨与其合作的短期效益,计算合作所带来的收益,从而确定重要伙伴模式。这类模式比较多的用于采购电源、机箱、包装、塑料原件及钢原件等工具性的原件。例如一家制造半导体的生产厂家需要从三个不同的生产厂家采购生产所需要的元器件。为了对这三个生产伙伴进行控制,半导体制造厂家分别针对不同的合作伙伴建立起了两套不同的IT设施基础和业务流程系统。一套用来进行采购活动的迅速进行,并用网络RFQ记录下流程。通过网络管理电子邮件等交易信息,建立起流畅的工作流程。另一套用来评估不同合作厂家的历史绩效,通过建立起绩效网站,完成对合作伙伴的评估。用这种业务流程和设施,半导体制造商能够分析具体内容,然后通过最低成本取得最高的货物供应,明显使企业制造半导体所消耗的成本降低。(三)大众市场模式。成本是大众市场模式合作中公司最关注的内容,也是合作最重要的因素。大众市场模式的公司在采购时,会有很多供应商选择,但合作的内容不深。比较关注于物料和交易成本,同时,合作进行时,对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少。所以对于采购一些简单,便宜的电子元件和结合件的公司,采用大众市场模式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一些知名的计算机制造商,会在物料的购买上花费数十亿美元。这些采购往往会跨地区、甚至跨国家多部门完成,因此这类公司可以结合现状建立电子目录和逆向拍卖功能。这种功能能使公司集中采购,节约时间和交易成本,如果将成本最低化,甚至能节约数百万美元。(四)其他模式。1.复合模式。复合模式往往需要大量的财务花费,适用于管理与多数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主要的花费用于管理这些关系的人员,但由于这类模式不仅投资较多,而且人员流程复杂,资源过于密集,难以理清层次,所以难以实现。复合模式由于本身的特点不符合现代市场的灵活性,所以成功的案例比较少,最为成功的是汽车交易网站,通过为多家汽车制造商以及供应商提供服务,用互联网的结构实现门户相连接,节约物料获得时间,节约劳动力来实现盈利,但一般来讲,这种方式需要投资巨大,但收效甚微,所以企业在于电子市场,尤其是B2B的交易网站合作时,要加倍谨慎,小心被骗。2.低回报模式。低回报模式是一种上世纪80、90年代的合作模式,与为数不多的供应伙伴进行有限的合作,大致反映了战略外包的现状。公司通过细分采购,将总采购支出为很多类别,只用联系少数供应商,整个采购能力。这种模式的有点在于可以控制成本,将价格作为谈判筹码,节约成本。在低回报模式中,所采用的帕累托(Pareto)组合和相关的供应商数量是两个关键点。如果20%的供应商代表80%的支出,如果供应方采购方存在长期的协议。但并无协作业务和IT基础设施作为支持,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低回报模式。当然,采用这种模式的采购经理会说:“我们获得了最优的价格”。表面看,这种“最优价格”也许和我们定义的“低回报模式”是矛盾的,但事实上,这种“最优的价格”仅指物料获得成本最优,而非供应链整体成本。只有与战略供应伙伴合作,建立协作流程和IT基础设施才能降低供应链的总成本。

四、结语

基于协同商务的供应链采购管理是一种彻底追求采购过程合理性、高效性和灵活性的采购管理模式。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并通过电子化交互手段,提高供需双方的作业效率,提升供应商的反应速度,降低供应链的存货成本,从而建立与供应商紧密协同的伙伴关系,已被应用于许多行业和众多企业之中。

参考文献:

[1]刘虹.采购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1(14).

[2]李明强.采购供应链的协同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3(10).

供应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供应链;企业采购管理;策略

一、企业供应链管理内涵

在现阶段供应链管理中,物料流动和资金信息的流动对于企业运行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概括地说,整体供应链是从采购-供应-再流向需求客户端(即客户)物流。此外,还可将其视为供应链管理中三个方面之间相互运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确保其能够很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也就是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需要确保货物的质量以及数量能够满足要求,使得成本能够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且提供良好的服务。

二、供应链环境下企业采购管理的变化

1.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得以形成。在传统的企业采购中,主要是和供应商形成一种简单的买卖关系。然而,在供应链环境当中,企业的采购管理对这种简单的关系进行了有效的改变,与供应商构建了长期合作发展的关系。这种改变在供应商与企业间形成了共赢的局面,也使双方关系水乳交融。在供应链的环境当中,企业采购主要是寻找供应商并从中筛选出合适的、优秀的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和供应商之间通过资源共享、数据信息共享等,建立长期战略伙伴关系,以此降低企业库存和采购的费用,提升利润空间。2.企业采购活动的驱动力发生改变在供应链环境中,企业采购工作是根据需求数量进行,企业的采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以订单为主的一种采购方式。按照需求来制定实际订单,并将其作为采购活动的主要依据,以期有效降低库存,不断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现阶段供应链管理中,企业自身的采购行为和客户的需求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加强采购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将采购费用降低,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3.采购的主要管理方式发生改变。采用供应链管理使采购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采购中主要是按照所需来采购,因此,企业就需要对市场所产生的变化以及客户的实际需求加强重视,从而实现对采购能力的提升。在供应链环境当中,将数据共享的特点有效应用,对企业的需求及时的反馈给供应商,以提高采购产品的质量。同时,在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中,也可以有效地促进供应商在新产品设计开发中的管理理念,以此提高新产品开发进度以及质量。4.采购程序和过程产生变化。很多企业固有的采购方式中,在一定意义上为了将采购风险降低,实际采购所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然而,采用这种采购方式也有很大的问题,第一,采购流程比较长、比较复杂,这样就会让采购管理工作的效率产生影响;第二,在采购过程中,不同的部门都会涉及其中,而大部分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不足,信息在实际流转中不对称,这样就对采购管理的畅通性和时效性产生影响。然而,在当前的供应链管理当中,采购过程应加强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这样就能够将采购流程简化,并且提升采购效率,同时也能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由于在供应链环节中,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能够强化下游企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保证供货效率,提高产品的生产加工质量。5.仓储管理模式发生转变。由于传统采购方式非常的落后,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一般的关系通常就是买卖关系,并且在这个基础上也没有其他的联系。因此,为了保证生产的连续性,防止因供应不足而出现的生产中断,企业一般都会保有一定的库存量,来满足各种市场需求。可是,在当今的市场经济现状和格局下,企业间竞争变得日趋激烈,库存量过高会占用企业大量资金,增加仓储成本,对企业的运行影响很大。在供应链中的企业能够形成优势互补,协调好市场需求者、生产企业、供应商三方面之间的关系,将库存水平设置维持在合理的范围内,以此确保在实际的生产中,将资金解放出来,提高其周转和利用率,同时,也为企业节约仓储成本,使企业竞争力与日俱增。

三、实施供应链管理的企业采购管理策略分析

1.采购制度和管理方式的优化。首先,因地制宜让采购结构更加合理。企业需要按照实际的发展需求以及特点,改变传统的采购方式,在这当中,加强对采购组织的有效设置。根据不同企业特点,确定集中采购组织,实行集中采购、规模采购,或是分设采购组织,实行分散采购,并在运行中持续改进;其次,制定与之配套的采购制度。采购制度就是企业内部采购工作的准则,是对企业的采购行为进行合理的规范。若是缺少采购准则就会造成企业内部采购活动非常混乱。企业在相应的采购中运用自身的经验,不断的将采购当中的权责合理的分配,使得采购人员都能够承担相应的责任,对于采购当中的每项工作都需要合理的落实;再次,培养采购从业人员的综合能力。通过对采购人员的教育和引导,提高人员综合素质,具备分析问题以及沟通和协调的能力。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采购队伍,所以在这当中企业就需要不断的加强对采购人员入职前以及入职后的相关培训工作;最后,采用科学合理的采购及管理方式。现阶段,在时代的发展中,信息技术在采购过程当中逐渐成为一种最为主要的工具和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供应商、企业、最终用户可以实现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确保采购行为的顺畅。在这当中,可以充分利用电子采购系统作为载体,摒弃以往的采购方式,实现电子化交流和沟通,不断实现对采购流程的优化,从而提高采购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采购的时效性。2.重视供应商管理工作。第一,企业需要按照实际的状况,对物资在使用当中分门别类。例如,按照物资的使用功能以及其自身的属性等来分类,并且,企业还需要能够按照物资自身的重要性以及类别,实现对物资采购的针对性管理。同时,还需要按照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加强对物资价格的合理管理。第二,加强准入制度的建立。对于供应商,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准入制度,确保其自身的合理性以及规范性。相对于企业来讲需要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调查部门,以此对供应商的信誉有效考察,对物资的质量合理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对实际的生产条件实施合理的核实审查,以此制定科学的评价制度,对供应商的综合能力有效评价。在这当中,主要就是物资的价格以及质量和信誉方面等,从而降低采购风险及采购成本。第三,需要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需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发展关系,这对于企业来讲非常重要,在一定意义上合作得良好对于物资的质量有着很大的保证。并且为了节约采购成本,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可以在产品的设计中参考供应商的意见,在管理中有效制定和企业相符合的质量标准。3.加快信息化平台的建设。信息化建设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企业需要和时代的发展相结合,及时掌握相关信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通常,对于企业信息化建设主要有以下相关要点:第一,建设采购业务管理系统,按照实际的采购内容在相关信息管理系统当中提出申请,并且制定相应的采购计划,然后将采购计划上传到系统当中,等待采购审批和回复,继而在互联网上实施议价比价,确定适宜的供应商,在信息化平台上生成采购单。同时,实现集中存储数据并共享。第二,建立一套安全防护体系,强化对于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实现动态管理,保证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系统安全。第三,在当前的信息时代中,要有效改善传统信息记录模式,将供应链管理理念合理的应用到实际发展中,以创新作为其发展的目标,做好硬件配置和软件开发,以此完善信息化体系,实现企业供应链管理信息水平不断提升。

四、结语

总之,随着时代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愈发重要。企业可以同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形成合力,这样能够更快的赢得市场。现阶段,企业要发展壮大并提高市场占有率,靠单打独斗是很困难的,为此,企业对供应链管理的有效运用,能够确保供应链中的企业维持整体的竞争力,使得企业成本降低以及交货率提升和订货到生产的时间缩短。因此在供应链实际的管理中,企业相关采购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一定意义上为了能够面对这种变化,就需要加强采购的对策,有效的提升物资管理水平,有效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清宫.基于供应链的企业采购管理策略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21):13-14.

[2]张文杰.供应链管理视野下制造企业采购管理的优化策略[J].经营管理者,201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