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时间:2022-07-05 09:18:56

我国市场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摘要:自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以来,我们获得了伟大的成就: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显著改善。但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很多问题,面对“经济新常态”和“中等收入陷阱”双重考验,我们应认真回顾、反思走过的市场经济之路,吸取经验以更好前行。本文从市场经济的成果、目前面临的问题、现存问题的原因、应对的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市场经济;法律;新闻媒体

新华社瞭望智库刊登的学者罗天昊的一篇名为《别让李嘉诚跑了》的文章无疑将李嘉诚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文中主要针对李嘉诚在过去的近五年中,把旗下的绝大部分资产从中国大陆和香港转移出去,并大规模投资于欧洲市场的行为进行分析和批评。如今,社会大众关注的新闻焦点早已不是李嘉诚撤资,但这一事件仍给我们留下思考的空间。我们都应有基本的常识:任何人的投资行为、经济活动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是受保护的,其他人无权干涉。既然如此,在这一事件中,众多的网民对李嘉诚正常的商业行为有如此强烈的反应就是不正常的现象。究其原因,这是市场经济的理念没有真正深入人心造成的。抛开这一具体事件,回望我们走过的市场经济之路:中国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多年,市场经济也跟随前行了30多年,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中国市场之路”是继续原有的模式前行,还是需要调整,重新出发?

一、市场经济的探索历程及其成就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幕。从某种意义上说,从那时起我国就开始了对市场经济的探索。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大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平均以9.5%的速度快速增长,远高于世界经济3.3%的同期增长速度。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00亿元人民币上升到2014年的635910亿元人民币,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尽管在2008年遭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但中国的GDP仍然保持8%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的人均GDP也由1978年的不足800元上升到2014年的46500元以上。毋庸置疑,在过去的三十多年中我国经济完成了很大的转变。我们从最初的计划经济不断摸索,社会经济形态也不断完善。

二、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社会大众对未来经济的信心不足。随着李嘉诚事件的不断发酵,唱衰中国经济的论调又甚嚣尘上。且不问持有此种论调者是何居心,是否受到其他团体的蛊惑。单看社会大众对此论调的反应,大多数人半信半疑,没有明确的反对。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没有对未来经济树立起坚定的信心,才导致唱衰经济的论调阴魂不散。

(二)众多消费品的质量令人堪忧。在市场经济不断向前推进的同时,出现了很多骇人听闻的假冒伪劣产品事件。如前几年波及范围很广的“三鹿奶粉事件”,无良生产者的行径令人发指。各种媒体经常曝光、但又屡禁不止的黑作坊生产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上屡见不鲜以至我们习以为常的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竟然形成了我们所谓的“山寨文化”。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都是为了个人私利不惜以侵害他人权利甚至生命为代价的不法行为。

三、法律、新闻媒体等应对市场经济产生积极作用

(一)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意义重大。要使法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要保证立法合理。法律的本质就是规则,这些规则应该是被人们普遍接受的。但反观我们现行的有些法律法规,经常使用一些晦涩难懂的措辞,这样做不仅与全民普法的理念相违背,也由于理解上的差异加大了执法成本。美国陪审团制度被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其成员很多是医生、工人、农民等普通社会团体的代表,他们几乎没有接受过任何法律训练,但这些并未影响美国被公认为世界上法制程度很高的国家。

(二)新闻媒体应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现代社会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臻完善,人们更多地愿意倾听新闻媒体的声音。由于各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人们对所接收到的信息的理解总会产生或多或少的误差,这就要求新闻媒体工作者花费大量精力将真实、准确的信息传播到社会大众手中,因此新闻媒体的作用十分巨大。首先,真实性是信息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工作质量的标准之一。因此,新闻工作者要确保人们通过新闻媒体获取的信息是真实的,可信的。其次,新闻媒体工作者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积极弘扬正能量的东西。综上所述,毋庸置疑,市场经济改革的过程会很漫长,面临的困难很多。但我们不应该以“改革进入深水区”、“既得利益集体势力庞大”等说法作为松懈的借口。改革在任何时候都有困难,既得利益集体的势力在任何时候都存在。诚然,我们已经在市场经济之路上前进了很远,我们需要回望走过的路,需要反思、调整,重新出发。

作者:章柯 单位: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黄刚.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逻辑前提、历史过程与理论意义[J].理论研究,2013(2)

[2]靳涛,张建辉,褚敏.从中国60年两次制度变迁再反思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迥异[J].经济学研究,2011(1)

[3]侯廷智.对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历史的理论反思[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9(1)

[4]白永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计划与市场关系述论[J].改革,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