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对本国的影响

时间:2022-12-02 02:19:49

探究国外区域经济政策对本国的影响

印度政府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的经验,对于我们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探讨解决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制定和实施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具有重要的启示。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结合印度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政策的经验来加快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一)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缩小与消除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态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条战线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的综合实力有了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加,在世界政治、经济、外交舞台上正在掌握一定的话语权。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成为了影响我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的内部因素。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出较大的东西差距,即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自然环境类型不同,民族成分复杂,文化差异较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比东部落后,成为我国西部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和文化持续发展的一大难题。2012年9—10月,我们专程到西藏和四川藏区进行了民族和谐关系建设、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的调研,以西藏自治区和四川藏区为例:过去,由于中央和全国支援西藏的力度要明显大于其他藏区,使西藏自治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要明显快于四川藏区和其他藏区,客观上必然导致西藏与其他藏区群众产生不同的思想认识和情绪,也使达赖集团鼓吹的“大藏区”论调有一定的可乘之机;在西藏自治区内,拉萨、林芝等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明显快于其他地区,特别是林芝地区原来居住在高山地区的少数民族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心和帮助下,他们迁移下山住进了“农牧民新村”安置房,过上了现代化的生活,经济收入非常可观,生活质量大为提高,生活水平超过了内地许多人的生活水平,呈现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各族民众安居乐业的和谐局面,“民族问题”降到了极小的程度,成为了西藏自治区的“江南”。相反,西藏自治区的其他一些地区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发展速度比较缓慢,造成了西藏自治区内部发展不均衡,影响了西藏自治区的科学发展。因此,全面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各项民族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统筹安排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促进民族地区在现有基本实现小康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缩小民族地区同内地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缩小各民族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切实改善民生,增加各少数民族群众的收入,妥善解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这是构筑我国民族地区社会长治久安的一项长期的基础工作。

(二)制定和落实促进少数民族就业的政策,帮助少数民族破解就业难题

印度政府在帮助少数民族就业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问题。我国政府也规定了各民族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而且《民族区域自治法》还赋予了少数民族就业的特殊照顾政策。但是,由于在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造成少数民族地区就业问题突出。为了有效地解决少数民族就业的难题,国家应当借鉴印度政府的做法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的选拔与录用中为少数民族确定一定的比例;在一些特殊的地区和行业,设立民族岗位以发挥少数民族人员的优势;在少数民族地区增设就业培训机构,为少数民族人员提供就业培训,提高少数民族人员的就业技能,增强就业的能力;制定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就业帮扶计划,帮助少数民族实现就业;培养和选拔政治立场坚定、工作能力强、威信较高的少数民族人员做民族地区的干部,尤其是抓好乡长、村长的培养工作,带动当地少数民族群众拓展就业渠道,创造就业的新机会。

(三)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合理机制,开发与保护同时并重

印度少数民族有的在宗教信仰上处于原始崇拜时期,把某些动植物当作自己族群的图腾加以崇拜,有的把自己族群居住地的一些高山、河流甚至树木等当作“神”加以供奉,并十分注重保护这些“神物”。印度政府在制定与落实民族地区资源开发与保护政策时,有效地保障了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环境与资源权益。我国的一些部门在帮助民族地区发展时,不能只通过物质增长来实施“脱贫工程”、“脱困计划”,而要通过社会发展和再分配以及社会安全措施来达到资源保护的目标[20]。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开发中,应该正确处理好“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既不能一味地开发、索取,甚至片面地强调族群之间的差异而为了商业利益进行“炒作”式的开发利用,应该协调好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还要调整好中央与民族地区利益分配的合理原则,建立民族地区资源开发的使用机制,兼顾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又不能够过分强化少数民族的族群认同,弱化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认同,特别是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往往过分强调宣传所谓全民信教、神山、圣水、佛法等现象,导致族群之间的对立,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民族关系的建立与发展。

(四)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新村建设,提高少数民族生活质量

印度政府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相关政策,对我国加快民族地区农牧新村建设具有借鉴作用。印度政府从1952年开始就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计划。当前,我国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地区的农牧新村建设,如我们在西藏自治区的调研中就发现:西藏自治区的拉萨、林芝等地区的农牧新村建设成绩非常突出,解决了许多农牧民祖祖辈辈没有摆脱的贫困问题,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有了跨越式的大发展。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以及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一些主客观因素,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新村建设还需要加大力度。因此,国家在民族地区农牧新村建设中,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公共医疗卫生以及其他基本生活保障等方面的资金投入,并加强资金监管力度,有效地发挥中央政策支持的作用;要大力推广民族地区农牧民的新型合作医疗,扩大农牧民受益人群;进一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对口支援的力度,推行“富帮贫”的政策,缩小地区差距、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保障少数民族地区农牧经济的科学发展。

作者:白珍张世均单位:西南民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