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开展特色经济以及建设微型经济文化中心

时间:2022-11-25 11:20:00

探究开展特色经济以及建设微型经济文化中心

“创建微型经济文化中心”是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在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创建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微型经济文化中心研究——以建设桂西德峨苗城为例》中提出的一种设想,其主要内容是把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的农村贸易集市“街”、“圩”、“场”,通过发展壮大,提升成为当地集经济、文化、信息交流于一体的中心地区;成为具有推动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新农村建设,培育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消费市场,拉动商品经济发展,发挥当地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开拓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舞台,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最大限度吸收当地少数民族成员共同参与建设现代文明、共同享受现代文明等功能的载体。创建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微型经济文化中心的关键是需要有经济基础做支撑。只有立足本地特色,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才能在峡缝中求发展。

一、发展特色经济是创建微型经济文化中心的经济基础

对于特色经济的含义,众多学者虽然在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实际内容差不多。国内学术界对特色经济的内涵已经得出了较为一致的看法,总结为以下几点:特色经济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包括以特色产品(或服务)为前提,以特色产业为核心,以特有资源为基础,以特色技术为支撑,以特色区域为载体。都是由资源、科技、市场的有机联系、相互作用形成。特色经济具有独有性、优势性、效益性、市场适应性、可持续性。特色经济理论来源于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又称地域分工理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和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一国在生产某商品的成本比别国绝对低,即具有绝对利益的优势时,该商品就可出口,反之就要进口。这样每个国家都应依据其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去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彼此进行交换,这对所有交换国都有利。从一国国内交换看,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就是要生产具有成本优势的产品。如果某地区按照本地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提高该地区的劳动生产率和增加物质财富。比较优势理论认为,两个国家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产品,但只要能生产出成本相对低的产品,就可同另一国进行交易,并使交易双方都获得贸易利益。如果一个国家劳动力资源相对富裕,该国的比较优势就在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国家要遵循比较优势,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由于生产过程使用较多的廉价劳动力,减少使用昂贵的资本,其产品相对来说成本比较低,因而具有竞争力。特色经济由于具有特定的地域、特殊的技术而具有自己的竞争优势,是一种不依赖高投入发展的经济类型,是贫困地区发展地方经济的较好选择,是创建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微型经济文化中心的经济基础。

二、德峨乡的经济现状及特色经济资源

德峨乡的经济现状。德峨乡地处广西隆林各族自治县西南部,距县城36公里,属云贵高原余峰,最高海拔1957米,为多雾阴雨的高寒山区,故素有“小东北”之称。全乡共有15个行政村,290个村民小组,居住着苗、彝、仡佬、壮、汉五个民族。从表1可以看出,尽管德峨乡与隆林、百色、广西、全国相比,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较高,但绝对量却远远低于其他地区。从表2可以看出德峨乡与全国比较,在生产资料和生活水平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通过横向比较可知,德峨乡与其他地区确实存在“四大差距”。如何通过发展特色经济,创建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微型经济文化中心,提高德峨乡的发展速度、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是一个比较紧迫的问题。

德峨乡的特色经济在于它特色地域为载体上的特色产品——烤烟。2006年德峨乡的烤烟上等烟比例达38.3%,中等烟占56.8%;烟叶内在质量在广西排名第一。德峨乡耕地面积23064亩,其中适宜种烟的耕地9600亩,占41.66%。自1992年来,在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烟办、烟草公司的大力支持下,凭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该乡的烟叶生产规模和质量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种烟收入稳步提高。

2006年,德峨乡烤烟收入309.5万元,占农业生产总值的9.79%,特产税63.89万元,占财政收入的62.76%。如果按产量计算,区位商为802.9,是绝对的优势产业。它已成为德峨乡的“高税利”产业和“短、平、快”的扶贫项目。

德峨乡发展烤烟生产还运用比较有特色的运作模式。特色产品只有很好的运作起来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德峨乡发展烤烟生产基本上是遵循“产—供-销”一体化经营模式运作。每年烤烟生产前,上海、杭州、浙江、云南等地的烟厂,把需求信息和产品订单下到了百色烟草公司。地方政府再根据订单组织农民生产。政府与农民签订协议,政府提供种子、化肥和农药方面的贷款,并派技术员提供全程的技术指导,最后按国家标准全部收购。农民将贷款专款专用,实施生产,最后将烤烟全部卖给政府,并偿还贷款。在生产管理方面,主要是推行标准化生产,即对烤烟生产统一实行一乡一品、漂浮育苗、配方施肥、合理密植、浇灌旺长水、适时打顶、合理留叶、成熟采收、三段式烘烤的全过程标准化管理。为了加强烤烟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和降低烟农的风险,该乡每年还从技术员工资中扣除2000元的风险抵押金,用以弥补因其不负责任而导致烟农的损失。在基础建设方面,该乡2006年在财力及其困难的情况下,自筹6万元烤烟专项资金对烟农建烤烟房给予补贴,同时加快地头水柜、屯级道路等烤烟配套工程的建设。

德峨乡发展特色经济基本具备了特定地域、特色产品、特色技术、特色管理和特色市场的构成要素,完全有可能为创建少数民族小聚居区域微型经济文化中心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德峨乡发展特色经济的经验

1.发展特色经济需要政府高度重视,切实履行服务职能。德峨乡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加强与外面的联系,将烤烟市场的需求信息经过加工整理及时反馈给烟农,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争取生产订单。二是利用好各项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政府每年从烤烟特产税中抽出一部分和扶贫款一起在地头水柜、烤烟房、公路建设等方面给予适当补贴。三是做好宣传发动工作。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树立典型,以点带面,发动广大农民种烟的积极性。

2.发展特色经济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手段,提高特色产品的质量。德峨乡在发展烤烟生产时,实施“科技兴烟、质量强烟”战略。该乡找准烤烟生产的薄弱环节,抓住烟叶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卷烟工业对烟叶质量的要求,依靠科技,主攻质量,以提高上等烟比例。一是通过对烟农的科技培训提高其生产技术。二是派技术员下村蹲点,实施全过程技术服务。三是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从品种选择、薄膜育苗、耕作施肥、烟叶采摘到烘烤加工实施标准化管理。四是采用先进设备和技术,如在育苗时改露天育苗为薄膜育苗,在烘烤时以柴代煤,采用自动烘烤仪控制温度。

3.发展特色经济需要探索一套适合当地的风险控制机制。发展特色经济会带来高效益,也存在高风险。只有建立一套适合当地的风险控制机制,才能消除农民思想顾虑,在贫困地区尤甚。目前,国外和国内个别发达地区是采用农业保险方式,但这方式在贫困地区推行很困难,农民既没有投保的观念,也无力支付较高的保费。保险公司也因为农业风险较大又难以控制不愿承保。该乡的做法是:一是通过年初扣出每个技术员2000元工资作为因其不负责而导致烟农损失的赔偿金,分散一部分烟农的风险。二是加入由百色烟草公司与百色气象局组建的烤烟天气预警系统,尽量减少自然灾害损失。三是采取多个农户组成一组与政府鉴定贷款协议的方式来达到农户之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按时还贷的目的。另外,他们还在积极争取中央政府和相关部委支持,率先将烟叶种植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围,同时积极探索如何在整个百色烟区组成一个整体加入商业保险。

4.发展特色经济需要与新时期扶贫工作紧密联系起来。新时期扶贫工作主要是通过发放小额信贷实施项目扶贫。这些资金和农民自有资金、社会捐赠汇集一起,将产生较大的货币力量,对发展特色经济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德峨乡将扶贫与发展特色经济相结合,充分利用扶贫款加强烤烟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特色经济提供有力保障。当然,信贷部门要对其资金用途进行监督,加大资金的回收力度,使这一惠民工程能健康持续发展。

5.发展特色经济需要营造一个诚信的环境。诚信的环境会降低商品交换过程的交易费用和管理费用,促使交易快速顺利实现。德峨乡在发展烤烟生产时出现过这些问题。一是部分烟农如果发现有外面的烟贩子收价较高时,就违反事先与政府签订的合同,将烤烟偷偷外卖。二是烤烟收购时的级别鉴定主观因素太重,买卖双方分歧多。三是还贷不主动,部分烟农有意拖欠贷款,特别是遇到欠年更严重。政府采取的措施是,一是事先签订合同,用法律做保障。二是将多个农户组成一组,使之互相监督、互相制约。三是政府处事尽量公平、公正、公开,做诚信的表率。四是奖罚分明。

6.发展特色经济需要改变农民的保守观念。一是农民在新技术、新品种、新工具方面显得有些迟钝,比较喜欢传统的经验耕作方式。二是部分农民“穷则思变”的欲望不强,怀有“等、靠、要”的思想,总希望国家的扶贫救济。三是部分解决温饱的农民怀有“小富即安”的小农思想,不敢闯敢干,大规模发展特色经济。政府要通过加强科技文化教育,提供农民的素质;通过树立典型,带动农民生产;通过舆论导向,形成良好的乡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