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体操运用创新模式的探讨

时间:2022-04-25 02:55:00

中学体操运用创新模式的探讨

摘要:中学体操教学中实施创新方法的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学校中体操教学现状的分析,提出一些在体操教学中合理运用创新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中学体操;教学方法;创新思路

1前言:

体育新课程标准的五个教学领域都包含体操项目,因为体操对于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增强大小肌肉群的力量,促进正常发育有着很好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很少看到教材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此,有必要对实施新课程标准与中学体操教材教学方法的创新进行研究,旨在加强对体操教学重要性的认识,让体操教学发挥应有的作用。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体操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即学生的观察力、获得知识信息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及创新实施能力等,是我们应该积极面对的课题。

2中学体操教学中实施创新方法的意义

2.1中学体操教材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体操教学情境来源于实际生活,通过教学可以使学生发现其价值,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实践能力。所以,在体操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生活情境,再现生活实际,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和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2中学体操教材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

如教学器械,体操单杠、双杠等,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的能力和相互帮助的合作意识。再如队列队形、团体操等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精神面貌、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精神。

2.3中学体操教材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体操运动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学生在学习时会产生强烈的心理体验,承受较强的心理负荷,有利于学生形成勇敢、果断、坚毅的心里品质。体操运动还具有技巧性、优美性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4中学体操教材教学方法创新有利于促进学生身体形态和身体机能的全面发展。

体操对培养学生的正确姿态,发展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和灵敏性,促进学生正常发育有着不可代替代的作用。同时,体操也能为提高学生的其他运动项目、运动技术水平和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1]。

3学校中体操教学现状的分析

目前,中学体操教材教学方法的创新现状不容乐观,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部分体育教师对《新课程标准》认识不全面,理解不深刻,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味以学生兴趣为主体,不合理、不科学。

《新课程标准》取消了对中学体操教材教学内容的统一限制和具体要求,但在内容标准中提出,当学生达到水平四和水平五的学习目标时,应能完成一两套技巧或器械体操动作[3]。有的教师由此误以为体操教学不重要了,随意减少了教学,那么,还谈什么体操教材教学方法的创新呢?

3.2中学体操教学本身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性,容易发生伤害事故。

体操教学易出现伤害事故。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被家长视为掌上明珠。当学生在学校出现伤害事故时,不少家长往往会做出一些令学校和教师难堪的举动。于是,学校领导为减少麻烦,责令体育教师不要从事有危险的体操教学,以别的运动项目取代。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显然不符合《新课程标准》,扼制了中学体操教材教学方法的创新。

3.3体育师资匮乏,体操教学能力、水平相对较弱。

中学体操教材教学对体育教师的示范要求比较高,有的体育教师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技术水平消退,难以示范,影响了学生学习体操的兴趣和积极性。于是,出现体育教师怕教体操、学生怕上体操的不良局面。

3.4体操场地有限,器材设备缺乏。

有的学校体操设备缺乏,条件简陋,安全性能很差;有的学校虽然有单杠、双杠等,但考虑到安全因素,都搬到学生不会碰到的地方闲置起来;有的学校因为单杠、双杠、跳马以及体操垫等价格较贵,不愿购置。这些原因,影响了中学体操教材教学也影响了创新。

4体操教学中合理运用创新方法的策略

体操课程创新教学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理解肢体动作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优化。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尽量少讲,使教学内容保持一定的思维价值,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掌握创新的方法。教师不仅能提出有多种解答方案的发散性问题,启发学生独立地谋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和方法,以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创新能力[2]。在体操教学中包含着各种要素,如教师、学生、教材、组织教法、学生生理、心理的发展以及场地器材等等。这些要素之间,既互相对立,又互相联系,每一种要素的变化又都影响着其他要素的变化,影响着整个体育教学质量的变化。因此,要使体操创新教育获得最大效益,必须从整体性的观点出发,把握住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教师应把握好以下几种关系:

4.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4]。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我们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不是要削弱或取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使学生获取知识。教师的导在课堂上表现为组织教学和启发思维。教师主导作用发挥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和接受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否使学生能做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得。

4.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新型的师生关系应当是一种以民主、平等、理解、尊重为基础的积极合作的关系,合作就应当是双向的、主动的、协调的、和谐的、不是管与被管的关系。教师不是领导者而是指导者,不仅仅是年龄上的长者,更应当是人格上平等的朋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良好创新环境的基础。有了这一基础就会时时处处激发起学生创造的兴趣,在丰富多彩的创新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能理解处于学生这个年龄阶段时的许多幼稚的想法和做法。

4.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

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等。其次,学生的进步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而在培养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改善学习效果、增加运动乐趣等作用的认识和功能上应得到充分发展。再者,身体活动外在表现(技能)的因素除来自于学习者本人努力之外,其他的因素(如遗传的身高、体重、肌肉类型及神经类型的不同)影响很明显,因此体育课中的个体差异大于文化课中的个体差异。再加上体育学科的培养目标(为终生体育服务)和体育内容的相对可选择性(例如同样为健身既可以打篮球也可以打排球),因此,创新教育应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这种选择,体现在内容、难度、量和学习方法等方面。总之,创新教育就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以创新精神为核心,重点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习惯、基本的独立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这是创新教育最为根本的目标和任务

5结语:

《新课程标准》虽然对体操教学内容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但是各校可以根据场地、器材、师资等条件,确定每学年的教学内容及各项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体育教师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开发出常用器材的新功能,使一种器材多种用途;条件差点的学校可以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5]。总之,要合理规划,充分开发新课程内容资源,以适应和满足教学需要,保证中学体操教材教学方法创新得以实施。

参考文献:

[1]李承俊.浅谈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12):68,99

[2]张庆江.愉快教学给学生一个自主天地[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02):62-63

[3]乐清莉.深化健美操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S1):189-191

[4]赵红.吉林省体育学院健美操教育课程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03)

[5]程其练,周美芳,郭娟,卢英,王洁.在健美操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