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探讨论文

时间:2022-11-17 09:14:00

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探讨论文

[摘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文章对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结合自身工作和高职院校实际,就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职院校的师德建设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师德建设;现状;对策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劳动时所应遵循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高职教师的师德,是指以高职教师为主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应当自觉遵守的职业道德。

师资队伍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中最关键和最主要的支撑部分,是教学改革、专业建设的主体,是强校之本。高职院校要为国家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的高技能合格人才,就要建设一支既是“学者”又是“工程师”的教师队伍,就必须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而在教师素质之中,师德最重要。师德建设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本质需要,也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问题之一,更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好坏将影响我国高职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成败。当前,高职院校的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同时也给师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

一、当前高职院校师德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我国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这些高职院校大多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而成,多数教师热心于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精于教书,勤于育人。同时,他们坚守高尚情操,廉洁从教,能够发扬无私奉献的精神。这些教师爱岗敬业,师德是比较过硬的。但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伴随着办学层次、办学环境的变化,高职院校也出现了一些以前不存在或不明显存在的问题,少数教师的职业道德出现了下滑趋势,必须引起重视。

(一)当前高职院校在师德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缺乏爱岗敬业精神。在学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学院后,一些教师放松对理想的追求和世界观的改造,政治方向迷失。尤其是一些教师受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不强,把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仅仅当作谋生的手段,缺乏奉献精神。有的利用教师自主支配时间比较多的条件,把过多的精力和时间用于兼职或商业性服务活动,因而对教学的精力投入减少,对教学工作敷衍塞责、得过且过:课堂上照本宣科,一份教案、试卷沿用几年,考前给学生“点题”,对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使学生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2.重教书,轻育人。部分教师缺乏教书育人的责任意识,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往往不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认为学生道德素质教育、身心素质培养是学校领导、专职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只教书、不育人”的倾向在这一部分教师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更有甚者,有的教师忽视自身的师德修养,致使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有失偏颇,在与学生交流时过分渲染社会的阴暗面,自觉或不自觉地向学生宣传一些不科学的、不正确的东西,误导学生,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对学生缺乏爱心。学生是教师工作、服务的对象,热爱每一个学生、教好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但是在日常教育工作中,少数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况漠不关心,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况更是一无所知,尤其是一些青年教师遇到学生出了点问题,便不分青红皂白指责埋怨学生;少数青年教师素质低,自控能力差,把自己工作和生活中的成见、怨气撒到学生身上;还有一些教师不能公平地看待学生,不懂得尊重学生的人格,讥讽或歧视学习不佳或表现较差的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4.思想认识滞后,服务意识淡薄。在高职院校,绝大部分教师是由原中专学校转化而来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并没有完全得到实质性提高,知识结构单一。许多教师的学历职称已不适应高职院校的要求,但他们仍安于现状,不重视学科研究和专业技能的提高,思想僵化,总是以师道尊严的面目对待自主性、个性极强的高职学生,缺乏服务意识,缺乏与学生的沟通,造成教育服务不到位,工作责任心欠缺。

(二)违背师德规范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发育尚不完善,许多制度尚不健全,存在一些负面现象。这些负面现象也影响到高职院校。个别教师受社会上不良思想意识的影响,理想情操失落,道德观念下降,过分讲实惠、讲自我,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师自身忽视师德修养。少数教师重技术业务,轻政治思想,不注意政治思想方面的学习和自身的道德修养,思想松懈,律己不严,服务意识淡薄,育人观念欠缺。

3.教师负担过重的影响。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规模扩大较快,专任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教师的教学、教研任务普遍过重,许多教师处在超负荷工作的状态,精力比较分散,以致少数教师忽视了师德的修养。

4.教师编制不足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规模扩大后,教师编制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新进校的教师多数还人不了教师编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意识。

5.专业技术职称评定导向的影响。学校在职称评定中虽然对师德也有要求,但在实际操作中,偏于看重参评者的科研成果及论文著作等“硬件”,对其师德表现和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情况往往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只要不违法、不犯大错就行了。

6.学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健全。一些学校还没有把师德建设摆到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位置,没有建立和实施师德建设的有关制度,比如师德教育学习培训制度、师德建设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等,因而不能有效地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不利于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

二、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师德师风建设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要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师风建设,必须采取以下几点对策和措施。

(一)提高对师德重要性的认识

国家之兴衰,系于教育;教育之兴衰,系于教师。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职院校的教师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人才的重任。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人格力量,要以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宽广的胸怀、崇高的品德、渊博的学识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教育培养学生。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也指出:“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也指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直接关系到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状况和亿万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和民族的未来。”这既是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的根本要求,又是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加强高职院校师德建设,培养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是当前高职院校工作重中之重,具有战略意义。因此,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保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学校要从对教师关怀人手,从解决教师的实际困难人手,注重与教师的思想和情感交流,制定出各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具有人性化的实施方案。各有关职能部门抓落实、抓督促、抓效果,充分调动和发挥教职员工主动参与师德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大师德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社会各界要广泛发动,坚持团结激励、正面宣传的方针,形成关注师德、宣传师德的共识,大力宣传人民教师的先进典型和模范事迹,造就尊师重教的社会环境。作为学校,要在学报、校报、宣传栏上开设“名师”专栏,建立师德教育网站,扩大师德宣传网络的覆盖,每年利用教师节组织师德主题教育活动,举办师德报告会、师生座谈会,集中开展师德宣传活动,通过“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等评选活动,在全校积极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营造出良好的崇尚师德的环境。

(三)制定体现时代特点的师德规范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队伍中出现的重金钱、轻事业、讲实惠、谈理想等问题不可回避,也不容忽视。因此,首先,必须根据时代变化,制定出新时期教师的行为准则,不断完善师德规范,使广大教师能够强化基本的善恶观和是非观,趋利避害。其次,发挥道德评价的导向功能,依据师德规范,加强师德评价。对符合师德要求的行为和品性给予肯定和赞扬;反之,则给予否定和谴责。以此向人们昭示在现实生活中,什么是应当积极追求的东西,什么是必须舍弃的东西。这种评价虽然一开始是针对特定的评价对象而言,但作为一种社会舆论,可以触类旁通,形成社会覆盖面,客观上具有一种“抑恶扬善”的作用。只有不断提高社会对师德评价的权威,才能增强师德建设的感召力度。

(四)必须构建师德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加强制度建设

良好师德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师德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建章立制,完善体系,实行长效管理。

1.国家要科学调整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和教师的评定标准,真正体现德育为首的地位。强化政策的导向作用,使高职院校在盖大楼、引大师,教师在讲课、搞科研、写文章的同时,关注师德建没,关注自身思想品德的提升,在工作中真正体现师德的“一票否决”。

2.要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师德教育培训机制,坚持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相结合的师德教育制度。岗前培训主要对新教师进行培训,严格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岗位培训主要针对年轻教师,除专业进修外,请名师作重点培养;严格教师岗位的聘任与考核,加强教师的学风和学术规范教育,把师德教育作为每年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

3.建立和完善师德建设考核机制。对教师的考核应突出教书育人的实绩,重点考核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学校要制定可操作的师德考核测评标准和测评方法,建立个人自评、教师互评、学生评价和组织评价的师德考评机制。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奖惩、进修、聘任、辞退、职称评定和职务晋升的重要依据。在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方面应当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应给予批评教育或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应撤销其教师资格。

4.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要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教学督导共同参与的“四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网络。学校通过校园网络、师德师风意见箱和校领导接待日、学校听课制度、教学督导制度、教师互评制度以及学生评教制度等途径,广泛听取师生群众对师德情况和学校师德建设工作的意见。要支持学生、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对师德建设进行监督和评议。

大学不仅是有大楼的地方,而且是有大师的地方,而没有良好师德的老师是称不上大师的。因此,高职教育者需要适应学校发展,积极调整心态,加强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发挥良好师德的表率作用和潜移默化作用。通过良好的师德、师风带动良好的学风和校风,以提高高职的办学质量和育人水平,实现高职教育的良性循环。

1.提高思想政治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要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就得首先要认真学习宪法和相关法律。在教学过程中,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教育有纪律,高度重视把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和融合于教书育人之中,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人格魅力,言传身教,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2.勤奋学习,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高职教育是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和发挥作用最直接的教育。高职教师要按照“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要求,主动适应市场和企业发展需要,及时充电,在不断的学习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把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和发展动态。在此基础上深入实际、深人生产一线调查研究,把生产技术的新成果、新动态引入课堂,超越书本知识,给予学生更多的科技发展的新信息、新知识、新工艺、新方法,让自己的课堂成为深化学科知识和传授最新技术信息的交汇点。同时要钻研教学方法,注意收集教学素材,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和信息技术,恰当选择音像资料,娴熟运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明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改善教学效果。特别要认真组织安排、悉心指导学生实习、实训。帮助学生消化理论,着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社会竞争力。还要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启发学生在运用知识创造财富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有新的发现,以不断推动知识和技术的创新。

3.以身作则,确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高职的学生心理状态比较复杂:有的学生希望考上本科院校,但因高考发挥不理想无奈屈尊低就;有的学生不想入学,但迫于复读的经济压力或风险才勉强就读;有的学生学习基础较差,长期处于习惯性无助心态,对学习活动不敢尝试或持厌恶、排斥态度;有的学生感觉高职生文凭低,就业前途渺茫,因而产生失败、颓丧情绪。种种原因使学生在学习上容易表现出疏懒浮躁、缺乏执着投入的精神。因此,教师必须担当起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职业道德、职业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使学生疲沓的心理得以重整、丧失的志气得以重扬、丢弃的理想得以重拾的重任。为此,需要高职教师首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学观,把握好高职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多层次、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既要有研究型的科学人才,也要有应用型的工程人才,还要有更多的生产、管理和服务于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引导和鼓励学生主动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合实际,作好自身发展定位,力争成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与学生共同讨论问题,切磋技艺,为学生树立爱岗敬业的良好形象。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精神组织安排各种活动,如经常带领学生进行实践、参观学习,让学生参与教学计划的讨论,由专业知识丰富的校内外人士向学生介绍本专业发展前景和课程设置情况,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指导学生阅读本专业报刊杂志,邀请优秀毕业生回校与学生交流,开展各项技能竞赛,为“一生多证”创造条件等等,激发学生学好本专业的兴趣。鼓励他们把个人理想和职业发展结合起来,培养吃苦耐劳、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精神。

4.一身正气,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高职教育的目的应该有两个:一是培养学生将来从事职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术素质;二是培养学生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必须具备的完善的道德品质。这是因为当今社会是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人生观、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社会转型期的矛盾错综复杂,加上高职生源素质参差不齐,一些学生是非观念比较模糊,文明意识淡薄,这就更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合格的高职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积极主动地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一个品格高尚、操守纯洁的人。要奉公守法,处事公道,待人诚恳,言行一致,兢兢业业做事,光明磊落做人,一言一行都透露出文明修养和高尚情操。唯有如此,教师的教育才能具有吸引和感染学生的魅力。平时要注意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接触和交流,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帮助和真诚的指导。通过潜移默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素养,使他们富有爱心和正义感,懂得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正确处理奉献社会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关系,提高自我约束、自我保护的能力,形成尊重他人、尊重合议、履行义务、重视权利的法制意识。

5.严慈相济,为学生创造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我国的教育正从传统的知识本位、能力本位模式向人格本位模式转变,呼唤人性的回归,关注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人格的完善,提高学生生命的质量,已成为当今教育的主题。高职教师是否具有通达清明的健全人格,对于学生的学业和成长至关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学生会出现厌学,使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受挫,因此,当学习内容本身不能吸引学生去学习时,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具有宽阔旷达的心胸、随和亲切的性情和洞察一切的聪灵,懂得学生是有着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学习过程不是单纯的知识接受和技能训练,而是设法调动学生整个内心世界的全面参与。用爱心和热忱去引导,对学生既要耐心教育又要严格要求,努力为学生创造“严慈相济”的和谐、健康的成长环境。时时处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告诫和引导。让每个学生感到老师随时都在关注自己,让学生在真诚的师爱关怀、呵护以及温和的压力中得以成长。

三、结语

育人关键看校风,校风首当看师德。搞好高等职业教育,每一位高职教育者都负有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加强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让每个教师都能以良好的师德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爱其学,成长为合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高职教育就能健康和谐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