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校车安全工程论文

时间:2022-09-05 09:16:36

我国校车安全工程论文

一、目前校车安全存在的问题

(一)校车运营存在安全隐患。

一是成本较高,运营困难。从经营现状看,接送学生运量低、运费少、加之油价和司机工资成本涨价,使运营的成本增加,大多数校车运营公司只能维持收支平衡,校车运营也只能保本运营,这种现状无法保持长效运营,亟待政府出台相应优惠政策予以扶持。二是运力不足,供需矛盾突出。政府、社会投入少,导致规范化管理的校车运力无法满足中小学上下学要求,供需矛盾较突出,由此产生了学生家长与个体车主自发形成运营关系运送学生的“黑校车”问题。三是驾驶员的驾驶水平参差不齐、安全意识欠缺等都给校车安全运营带来隐患。虽然《条例》明确规定了接送学生车辆驾驶人应具备的6个条件,但往往校车驾驶人资格审核不严,导致应具备条件部分或全部不符合《条例》要求。四是校车运行资质鱼龙混杂。目前,部分私人中型客车承租接送学生上下学有的接送学生车辆挂靠在客运企业下运营,有的非运输企业从事学生上下学交通运输,这部分运营主体从资质认定和日常管理方面都处于薄弱状态。

(二)校车技术标准明显缺乏。

目前,一些校车硬件设施达不到校车标准,主要表现在座位数不符合校车规定,使用性质与实车不符,校车所有车窗玻璃的可见光透射比不符合规定要求。有的是企业淘汰的车辆,有的接近报废年限,有的常年在农村地区运营,未及时年检且车况较差。国内市场上基本没有完全符合新标准的校车,贯彻执行新标准仍然任重而道远。

(三)校车市场亟待规范统一。

我国的校车供给结构呈现出差异性、多样化、不规范等特点,这给国家统一管理校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目前运营的校车不仅数量严重不足而且符合标准的很少,导致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地区超载现象非常严重和普遍,所以保证孩子们的安全非常困难。大部分校车属于社会车辆,驾驶员缺少资质,责任意识差。有的为了节约学校开支,维护学校的经济利益,降低校车配备数量和标准,购买校车保险保额过低,留下了交通安全隐患。

(四)校车管理责任主体不明。

有的是教育部门与企业直接签订合同;有的是交警部门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共同扶持。有的是政府或学校投资购置校车。按照职责分工,县级教育局作为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负责确认车辆是否属学校自备或学校法人代表自有,所有学校填报《校车标识申领表》后,县级教育主管部门与同级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共同审核。但目前,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教育局在校车安全监管方面存在思想误区,没有承担相应的责任,校车运营混乱、监管不力。教育、公安、交通等部门都具有共同管理和共同负责的责任。然而,名义上的共同管理、共同负责实质就变成了无人管理、无人负责,势必导致管理松散,推诿责任,管理效率低下、责任主体不明的问题。

(五)车辆运营经费保障不足。

鉴于校车的较高的运营成本,缺少政府专门的对校车管理的补贴,而仅靠学生乘车付费不能维持运营经费,恶性循环导致不能及时维护车辆、校车驾驶人待遇不高、流动性大以及增加了校车安全隐患等问题发生。由于多为短途行驶,且时间、路线较为固定,易使管理者产生麻痹大意的思想,不舍得对车辆维护及驾驶人的资金投入。校车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成本较高,学校在长期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只能将费用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这样又会催生黑校车的滋生,导致恶性循环,进一步加大了校车安全隐患问题。

二、实施校车安全工程的对策建议

校车安全管理是一项社会化的工程,无论是政府、教委、学校还是运管部门、交警部门,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加大整治力度,坚定不移的实施好校车安全工程。

(一)制定法律法规,完善安全标准。

一是从法规、制度层面,明确校车在道路行驶中的“特殊地位”,确保其安全行驶。相关部门要加强对配套法律法规的研究制定工作,把对校车的管理提高到一个法律的范畴,把校车作为特殊车辆,严格与其他车辆区分管理。二是严格设定安全和技术方面的标准。对集中接送学生的车辆要严格限定车辆类型和安全技术标准,严格规定车辆在设计构造中的特殊安全要求,强制性规定所有运输学生车辆必须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方可上路行驶。三是严格校车标识申领发放和行车路线规划。要认真审查每一辆校车的资格,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发放专用校车标识,确保校车标识发放严肃性和规范化。同时要严格合理地规划校车行驶路线,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优化的行车路线规划制作成调查问卷交由家长,由家长讨论分析归类后,整理规划出最终路线上交政府部门仅供参考。四是要尽快统一规范校车车型和标识。由公安部、教育部联合设计全国统一的校车专用标志,包括图样、字体、颜色等,并下发通知要求全国各中小学校进行统一设置,进行使用。

(二)坚持政府主导,建立长效机制。

一是将校车管理和学生安全问题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校车还有如消防、救护车等公益特种车辆,其社会属性决定其不能完全市场化,国家应通过财政部门提供一定得资金投入。要增加财政投入,并提高安全系数,必须由政府部门予以强制干预,将校车纳入一种新的管理体系即特种公交体系。二是教育主管部门负责对校车进行登记备案。督促学校履行校车安全防范责任制。对存在安全隐患的驾驶人或车辆,可视情况给予停运处理。三是交通运管部门实施校车企业备案管理制度,对符合要求的企业核发临时校车运营资质,全面加强对校车安全运营的监管工作。对非法运营接送学生幼儿车辆及时开展整顿,制止和纠正非法运营行为。四是公安交通管理部门负责对符合运行资质和安全标准的车辆发放校车标牌,依法严格查处校车车辆和驾驶人各类交通违法行为。

(三)落实财政责任,提供经费保障。

一是尽快实施免费校车制度。经过30多年的经济快速负责,当前,我国的综合实力也为免费校车制度的实施奠定了坚实的财政基础。各级政府应站在促进教育公平的战略高度,尽快将其纳入民生工程范畴,由政府公共财政为其“买单”,把“校车安全”作为一项重大工程来落实。二是各方对校车都要进行必要的补贴。公办学校、幼儿园专用校车和专用接送学生公交车辆日常运营费用以政府补贴为主。企业也要出资,要依托客运企业出资的方式,购置专用校车进行客运经营接送学生。要申请国家公交车燃油补贴。由交通部门对学生专用公交车申请享受国家公交车燃油补贴。家长要负担。对有乘坐专用校车和专用接送学生公交车辆需求的学生、在园幼儿,本着最大限度减轻家庭负担,最大限度优惠的原则,适当收取费用。

(四)创新运行方式,提高利用效率。

一是整合市场资源,强化运力保障。稳步推进农村学生接送车辆公司化经营,按照“自愿加入公司、产权权属不变、公司统一管理、车主自负盈亏”的原则,将符合营运标准的学生接送车辆全部纳入客运公司管理,由公司统一办理营运证照和保险,并享受农客运车辆同等优惠政策,所有学生接送车辆在公司的统一管理下,合理安排运营线路,保证学生上下学,运力不足部分从各辖区客运班线中选派车辆。二是提高运营标准,强化安全保障。实行户籍化管理,建立电子和纸质档案,并与车主签订安全责任状。提高车辆年限标准,严把驾驶员关,要求驾驶员必须三年内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记录,必须取得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证。三是合理确定票价,强化服务保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农村群众收入、交通基础条件、实际载客量等情况,综合掌握好各条线路的营运状况自主灵活制定票价,使价格水平趋于合理化,既兼顾经营者基本经济利益,又考虑广大农村学生家庭承受能力,明确规定农村学生接送车价格按客运价格的半价收取,确保把农村学生上下学接送做成一个民生项目。

(五)完善管理体制,落实监管职责。

一是建立监督管理机制,创新监督管理主体,强化监督管理考核。逐级建立执法队和安全监管员,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力量,解决安全监管出现的空档问题。对学生接送车辆实行“一月一检查”、“一季一抄报”、“一年一培训”。二是继续完善校车“户籍化”管理体系。在全面摸清校车底数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管控力度,力争落实责任明确到位、安全管理到位、材料发放到位、车况安检到位和“黑校车”查禁到位,预防和减少校车交通事故的发生,确保中小学生校车的行车安全。三是全面开展排查整治“黑校车”活动。要组织民警深入到村居、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农村,全面排查非法运送学生的“黑校车”,对运送学生的“黑校车”要及时掌握起运行规律和证据后,予以严厉打击。

作者:王春雷单位:中共聊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