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管理赏识教育探讨

时间:2022-06-10 10:49:41

高职学生管理赏识教育探讨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于教育的重视水平逐步提升,高职院校的教育水平也随之获得了有效的提升,在进行学生管理的过程当中,逐步开始广泛的运用赏识教育模式,不仅可以充分满足高职院校学生独特的个性特点,同时也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管理水平的提升。赏识教育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和个人修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管理;赏识教育

一、引言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在高职院校当中,赏识教育获得了较为广泛的应用。尽管早有教育学家提出了赏识教育这一概念,但在实际进行教学管理的过程当中,赏识教育的作用仍然未能发挥到实处。赏识教育承认学生存在的个性化特点,不以统一化的方式教育学生,反而以针对性的方法鼓励学生发挥其独有的优势。这与新时期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为契合,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能力水平的提升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重要性

许多教育工作者认为,赏识教育即单一的赞美与鼓励。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可以将赏识教育概括为“承认差异、允许失败、无限热爱”。对赏识教育进行深入的分析,赏识教育的核心可以归纳为信任、尊重、激励、理解、宽容、提醒几点内容,而在赏识教育之下,高职院校管理工作的开展无论是从理论化、系统化,还是操作性、特色性等方面都获得了有效的提升。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而言,赏识教育切实的将学生摆在教育活动开展的主体位置之上,这使得教学管理更富有生命力。在高职院校管理工作开展的过程当中,赏识教育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首先,赏识教育更贴切学生的个人需求,体现了最初的本能需求,赏识是每位学生从心底渴望的东西。赏识教育就切实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更大程度上发挥了教育模式的最大作用。其次,赏识教育打破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屏障,使得教师能够对学生有更为深入的了解,使学生的个人能力水平能够得到更大程度上的发挥。再次,赏识教育将高职院校对于学生所强加的各项要求彻底的转化为对于教育人员的要求,使得教育人员的教学水平能够在赏识教育模式的应用之下逐步进行完善。最后,赏识教育强化了对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而这种自信心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学生的学习工作中,同时也体现在其日常生活中的多个角度。

三、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

最初赏识教育普遍被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当中,这是因为中小学学生各项观念的形成仍然不够成熟,通过适当的融入赏识教育,有助于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但高职院校的学生与中小学学生存在本质上的差异,他们具有独立的思维、个性化的思想、与众不同的观念,加之高职院校中的学生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在知识积累方面可能较为薄弱,如果未能及时予以鼓励,很容易打击学生的自信心,甚至会影响学生未来的长远发展。目前各大高职院校已经逐步发掘了赏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并开始逐步将其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但想要切实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性作用,还需要我们一定的努力,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拉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形成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一直以来,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开展的主体,而学生则是教学知识的接受者,这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面对教师时始终怀着一颗敬畏心,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始终少之又少。而在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当中,平等、尊重、鼓励是其核心内容,想要将赏识教育充分运用到高职院校的管理工作当中,就必须拉进师生之间的距离,使他们之间能够形成稳定和谐的师生关系。而这种关系不应当仅仅只是存在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当中,还应当贯穿于学生日常生活得始终,相应的管理人员应当站在学生的角度之上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从平等的角度上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与其将学生塑造成中规中矩、缺乏创新性的人群,要不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优势,给予其足够的鼓励与支持,以优质良好的师生关系,为赏识教育的合理应用打下坚实稳定的基础。(二)构建完备的管理制度,发挥人性化管理的优势作用人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运用也是如此。在具体运用赏识教育的过程当中,需要完备的制度规范作为基础支撑,而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也需要在相应的规章制度的限制下平稳有序的进行。不仅如此,在进行制度制定时,也应当依据高职院校发展的实际情况突出其合理性和规范性,必要时可以征求学生的意见,将有效的意见纳入管理制度完善的过程当中。同时管理制度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学校发展形势的转变而有所改变,同时在遇到特殊情况时可以适当调整制度内容,既不可一味的遵循制度,也不可以不受制度的规范。简单来说,就是既要遵循管理制度,又需要赋予管理制度更多人性化的内容,以便为学生营造更为优质的学习空间,构建起平等互助的和谐校园。(三)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合理运用鼓励管理的方式。赏识教育不仅仅只是一种单一的管理模式,它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开展的行为过程。通过科学合理的运用赏识教育,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优质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开展指明新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可以说,在落实赏识教育的过程当中,此类管理模式中最为核心的内容就是其鼓励行为。为此,我们希望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能够积极发现学生的优点,更多的鼓励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具体来说,在实际运用赏识教育管理模式的过程当中,高职院校可以定期开展不同类型的校园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专业知识以外的潜在能力,从而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例如在校内开展绘画、演讲、声乐、书法等比赛,并给予在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学生一定的奖励,使之能够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优势,并在比赛过程中获得自信。长此以往,在此类激励模式下学生能够对于自己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并找准在未来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更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四)避免过分赏识和鼓励,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指导。赏识教育虽名为赏识,但其内涵却并非仅限于此。如果将赏识教育,一味地看成赞赏教育,不仅难以强化学生的总体学习水平,甚至会起到反面作用。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如果发现学生在某一方面存在不足,必须第一时间进行纠正处理,采取有效的方式帮助其予以改正。值得注意的是,就读于高职院校中的学生普遍具备着突出的自我意识,其主观意愿较为突出,且情感方面较为细腻敏感,一不留神就会导致错误情况的出现。而对于高职院校中的管理人员而言,如何发现学生的错误,采取何种方式予以纠正,都是值得进行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首先,应当对于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具体的分析,不可只看中问题的表面,却忽视导致具体错误的根本原因。与其一味的进行惩处,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倒不如深入了解学生的思维,找到导致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改正方式,避免此类问题的二次出现。其次,适当地开展批评教育,合理的寻求批评教育的方式。处于学习阶段的高职院校学生对于行业规范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的了解程度仍然较少,也正是因为如此,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敏感程度较高,不够合理的引导方法极易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影响。而在私下进行谈话的过程当中,也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尊重,将学生看作与自己所处地位平等的朋友,使其更能接受教导内容。而在进行谈话时,语言的选择也应当做到恰当合理,既要与其涉及的问题有所适应,同时又要避免针对性过强所造成的伤害。我们提倡能够采取鼓励和批评共用的方式,肯定一部分学生的优势,但也要给予其错误一定的惩罚。最后,应当避免过度赏识。对于学生而言,适当的赏识能够起到足够的鼓励作用,但过度赏识反而会引起学生的自负心理,使得学生对于自身定位了解不够清晰,最终使得学生的内在优势得到过分的放大,而其承担问题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则会有所削弱。为此,赏识应当适当,鼓励也应当适量。

四、总结

综上所述,赏识教育的核心是尊重、鼓励、平等与包容,而这几项核心内容,无论是对于中小学教育还是高职院校管理活动的开展而言,都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在这篇文章当中,我们对于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进行了实际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有效的运用方式,但仍然存在着不够完善的地方。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我们除了要给予赏识教育足够的重视之外,还应当积极促进其与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之间的融合,以便更大程度上发挥赏识教育的优势,从而有效促进高职院校总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易伟.浅析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人才资源开发,2017(2):198.

[2]杨忠东.论高校学生自治管理[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15):71-73.

[3]盛祺来.浅析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才智,2015(25):199.

[4]汪明.浅析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青春岁月,2017(23):102.

[5]惠敬文.高职学生管理中赏识教育的有效运用[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38):104.

作者:吴朝娅 单位:四川体育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