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时间:2022-07-02 10:19:23

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相继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互通却是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面临的难题,需要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面改革,确保二者共生共融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

一、融合的需求与必要性分析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服务意识和操作技能为主,然而,根据我省毕业生技能抽查要求,该专业学生除了要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外,还要会进行“前厅VIP接待方案设计、主题客房、主题宴会、主题酒会创意方案设计、创意营销方案设计、餐厅布局与设计、特色餐饮品牌概念店微创业、特色住宿微创业、酒店实物产品创新(菜品、水果拼盘、鸡尾酒创意制作等)”,这些工作极具创意与创新性,需要较强的创新设计能力。这说明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创业能力也是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根据我们对校企合作酒店所进行的用人需求调查显示:创新亦是酒店始终不变的追求,当前酒店各主要营业部门及职能部门的工作均需要创新创业型人才。另一方面,随着社会观念的进步和国家政策的支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自主创业的需求也不断增长。而近年来职业院校技能竞赛赛制的变化也越来越强调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见,无论是出于技能抽查、技能竞赛、还是就业、自主创业的需求,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均迫在眉睫。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是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融合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已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但缺乏深刻的认识与自觉

当前,许多学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意识到了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并试图予以实施。但整体而言,多数教师仍主要迫于应考性、应赛性,为了提高技能抽查和竞赛的成绩而被动进行,应考停留于纸上谈兵,应赛仅仅提升了少数几名参赛选手的创新创业能力,多数仍认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习得专业技能和服务意识即可,对行业发展趋势和迫切需求、对创新创业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仍不够深刻,缺乏自觉性。

(二)已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但对学生的训练缺乏系统性、融合性

大多数学校已陆续开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措施有三:一是开设创新创业公共选修或必修课;二是鼓励师生参加创新创业竞赛;三是部分院校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实训基地、创新创业学院或创业孵化中心,配备了专门的师资。这些对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整体而言,对学生的训练缺乏系统性、融合性。主要表现在:一是所设课程通常为创新创业基础课,课时量较少,所授知识仅能起到启蒙作用,无法深入学习包括思维、原则、方法、技巧、工具等在内的较为全面的知识体系,学生缺乏系统有力的理论指导;二是未根据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如专业技能、艺术技巧、营销技能、动手制作与组织实施能力等开发系列化、立体化活动项目,训练项目较单一局限;三是未理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规律,未形成阶段上升的、模块化、综合化的技能训练平台,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缺乏组织规划性;四是创新创业课程、教师与专业课程、教师分列,未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充分融入专业知识与行业背景,也未在专业课程中充分运用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未充分融合。

(三)进行了实践尝试,但整体上较为封闭,未体现开放性、实战性,未充分与市场接轨

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同时,许多学校积极鼓励师生进行实践尝试,部分学校在省级、部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餐主题宴会设计比赛、商业计划书竞赛、互联网+创新创业竞赛等赛项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亦有少数学生尝试淘宝直播、抖音直播带货,少数毕业生加盟或自主创办了茶饮品店、小吃店、主题餐厅概念店、小型主题民宿等。但这些尝试仍是小范围、偶发性的。就整个专业而言,多数创新创业训练仍是制作技能抽查、技能竞赛方案,这些方案虽涉及主题宴会、主题餐厅、营销策划,但多局限于创意方案,未对接产业,未加以公司化、产品化、市场化,无法产生实际效益,无法得到市场验证,无法使学生经历残酷的市场竞争与挑战训练,无法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实战能力。

(四)部分院校配备了创新创业教师,专业教师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大学生创新创业基础》等公共课的广泛开设,部分院校引进或培养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师,然而,正如前述,创新创业教师多隶属于公共基础课部或创新创业学院,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分列,前者面对不同专业,传授共性知识和技能,与酒店管理专业教师缺乏互动,无法很好地在彼此的教学中互通互融,教学效果无法最大化。总的来看,酒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不能依赖于创新创业教师,仍需以专业教师的日常教学为主要载体,然而目前多数专业教师缺乏专门的创新创业理论与技能培训,缺乏充分的企业实战训练,整体师资水平有待提高。

(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不理想

通过对湖南省近三年公布的技能抽查、毕业设计抽查、技能竞赛结果通报的分析,可以发现,此三项体现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的成绩整体呈上升趋势,说明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的作用是积极的,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不理想,一是如前所述,师生缺乏高度的自觉与主动性将创新创业与专业学习互通融合;二是缺乏一定量的自主创业的成功典范来传帮带、引领学生创新创业浪潮;三是酒店管理专业竞赛仍多局限于省级、部级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中餐主题宴会赛项,在综合性、实战性强的赛项如“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的参与和成绩鲜见,四是竞赛导向导致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范围较窄,难以普及到专业所有学生。

三、改革探索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要使酒店管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单从某一方面、采取单一或临时措施是难以实现的,必须立足整个专业高度,就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全方位系统改革,重点需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三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即使开设了创新创业公共课,酒管专业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需以本专业教师的日常教学为主要载体,在专业教育中充分融入创新创业教育才是本行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路径和关键所在。因此,建设“专业教师、职业导师、创业导师”三师型师资队伍是当务之急,一是可以选送现有专业教师参加创新创业导师培训;二是可以组建校办企业、工作室,或承接校外业务,或利用直播带货等先进科技手段,对专业教师进行创新创业实战训练;三是可以引进拥有丰富创新创业经验的行业企业专家作为专职或兼职教师;四是可以实行公共课创新创业教师联点制,联点相关专业或专业群,与专业教师定期沟通,就专业与行业企业的需求进行密切合作,在彼此的课程中互相渗入,融合发展。

(二)标准体系改革

要使得二者充分融合,需从顶层设计即专业标准体系建设的高度进行全面改革,重点在于专业教学标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标准,首先,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进行提升,将传统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升级为创新型技能人才,其次在系列分解目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予以体现,同时提高权重加以强调,再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增加创新创业公共课与相关专业课程的课时比重,其中,实践课时提升到50%以上,确保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教学实施、考核评价全过程充分体现创新创新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

(三)课程体系改革

首先要构建融合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体系,通常通过课程的模块化改革实现,如构建“创新创业意识培养课程模块”、“创新创业方法训练课程模块”、“创新创业实战课程模块”,使学生系统习得本行业、企业所需的囊括创新思维、创新创业方法、知识结构、专业技能、艺术技巧、技术工具、资源环境、市场营销理念与技能、动手制作与组织实施能力等在内的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与综合能力。其次是要把握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本规律,对专业课程进程进行合理安排,体现进阶性螺旋上升要求,采取“知识——技能——实践”循序渐进,或“创新创业认知(课堂教学与企业调研)、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校内模拟)、创新创业商业实战(公司化市场运作)依次推进,以扎实掌握创新创业知识与技能,并实现转化。

(四)实践教学改革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实践教学原则,即密切对接行业企业的原则,确保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针对性,能有效解决旅游酒店行业企业相关需求,同时坚持市场化、产品化、效益化导向,破除纸上谈兵、创意即止的传统,使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落到实处。其次,应遵循基本的创业行为规律和所在行业创业规律,采取“创意——建模——创收”的转化路径、或“课堂——实训室——校内小市场——校外大市场”的市场化轨迹,科学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三是根据创新创业能力构成要素,结合本专业与行业需求,设计系列化、立体化实践教学活动。如企业调研、案例分析、创意征集、技能竞赛、项目孵化等,多形式多通道训练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四是以赛促教,广泛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在竞赛中开拓眼界、接受锤炼,快速提升师生创新创业技能。

(五)实训基地建设改革

一是改革传统的实训室建设理念,建设囊括“技能实操实训室、技能竞赛实训室、创客工作室”等功能在内的多功能实训基地,改变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以技能实操实训室为主的传统,转而朝向“专业实践、创新创业教育、竞赛和实训基地建设一体化”的方向发展。二是实训基地本身的市场化问题,即应尽量实现实训基地的营业化、效益化,做法是既可以将条件具备的实训室转化为校办企业、工作室,如概念餐厅、茶吧、咖啡厅等,也可以将校中企变为专业学生实训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营业活动中观察和思考市场、设计创意并付诸实施,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真实的实战平台。

参考文献:

[1]颜姣姣.基于“两平台+三模块”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研究和实践[J].教师,2018(05):97-98.

[2][3]蒋建强.众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J].人才资源开发,2016(02):62-63.

[4]刘超.共生视域下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融合发展论略[J].大理大学学报,2021(01):106-110.

[5]徐新洲.以"两融合"驱动"双一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20):70-72.

[6]熊家慧.创新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实践的策略探究[J].职业技术,2021(02):50-55.

作者:陈晖 单位:湖南外国语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