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时间:2022-01-23 10:59:18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问题分析

摘要:近年来,我国经济得到显著的发展和壮大,但是仍然存在些许因素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产生不利影响,主要包括产权主体不明、市场交易规则不完善等问题,这些都严重的阻碍了我国产权制度的创新与国有资产管理效率的提升。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进行重构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基于此,本文将对产权制度创新的意义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通过创新产权制度建立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产权制度;国有资产;体制重构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到国有资产体制重构的关键时期,产权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都将对国有资产的发展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使管理体制获得进一步完善与发展,进而对国民经济产生极大的带动作用。由此可见,本文针对产权制度创新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问题的分析显得十分必要。

1产权制度创新的重要意义

对现有产权制度进行创新,有利于明确统一国有资产的出资人,切实解决以往在责任、权力、利益等方面存在的模糊问题。在产权界限清晰的前提下,保障产权主体能够自由平等的参与市场交易,促进资源的高效配置,这属于产权理论中最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另外,产权制度创新有利于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有效解决“一头大”问题,尤其是在中央和地方各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之间,更有利于完成产权的重新分配。在投资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股份制投资形式越来越频繁,并且会在特定原则的基础上,处理好财产与利益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产权改革使科研院的治理结构得以完善,使单位内部人操纵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只有在保障产权主体多元、产权清晰的情况下,科研院所的管理结构才会更加真实有效[1]。

2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不足

2.1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不健全。现阶段,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相关制度相对较少,虽然之前财政部门过两个规章,使资产管理行为得到了一定的规范。但由于规章并非国家层面法律,又缺少相关条例的支撑,因此在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体系上仍然处于不健全的状态,需要在法律法规层面加以细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脱节,所制定的制度也很难符合实际工作需求,由于在资产使用方面缺少相关评价与监管,导致很多单位在资产采购预算编制中,盲目地追求全面与新颖,购置了许多不中看不中用的闲置资产,导致大量资产遭到浪费。另外,单位日常实际所需资产又没有采购到位,对业务的顺利开展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导致资产闲置与资产短缺现象并存。由于监管职能的落后,财务部门在资产管理上不作为,记账上较为被动,导致资产管理与预算不相适应,上述原因均造成了资产使用效率低下,难以得到有效的提升。2.2国有产权主体错位、越位问题。从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上来看,大部分的出资人多为兼任,一人复杂多项职责,且不够明确具体,因此在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多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足,致使人事、管理、资产产生严重脱节,产权责任制度也难以得到有效构建。国有资产投资程序复杂多样,管理效率始终难以得到显著提升,这些都将导致事业单位运营陷入瓶颈。对于国有产权来说,其主体应该是国家,但是从抽象意义上来看,国家无法行使所有权,必须由专门的机构代为行使权力。在十六大召开以前,我国在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始终执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监管、企业自主经营”的体制。从实践调查研究表明,此种国有资产管理格局不但没有有效解决出资人缺位问题,还在很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改革产生了阻碍作用,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由多个国家部门代为行使国有资产的产权,任何部门都不具备完善的管理权力,无需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效果承担责任。(2)权力越位与错位等情况时有发生,很容易导致政企不分、政资不分、内部人操纵等情况发生。(3)各个相关职能部门之间为了获取最大利益,往往由于对经营主体持有不同看法而互相扯皮,导致资产管理的约束性降低,主体无所适从。由此可见,从本质上来看,此种管理体制属于以往计划经济体制遗留下来的不良隐患,是规范主体违规行为产生的主要根源[2]。

3利用产权制度创新提升国有资产管理质量的措施

对产权制度的优化不但能够使产权交易市场变得更加完善,还属于目前社会发展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产权改造的方式进行科学安排,能够使我国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促使国有资产得到有效的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长久发展。3.1通过国有资产产权优化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从本质上来看,国有资产属于广大群众共同拥有的财产,但从实际工作中可知,大多数地区都未能体现人格化理念,在对事业单位产权问题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出现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问题,致使科研院所自身的所有者只能拥有表面上的产权,而无法获取根本上的利益。但是,一旦资产出现异常,还要由所有者为资产损失的部分承担相应的责任与代价,主要体现在人均收入降低、下岗失业赔偿金获取难等。如若职工与损失的财产之间没有较大联系,从法律层面上看,职工没有权利追究责任。因此,通过产权改革的方式,可以将国有资产的产权进行转移,使其被转移到职工的身上,使更多的职工能够参与到科研院所国有资产的管理方面,成为科研院管理团队中的一员,也有权解决产权虚位等问题。通过改变员工的工作理念,使其加入到科研院所国有资产投资团队当中,才能够真正解决目前科研院所中较为普遍的产权虚位问题,使国有资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得到双重发展[3]。3.2在现行产权制度基础上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对于国家未来的发展来说,国有资产管理设置具有较大的意义,同时还可以借助资产管理机构来赋予责任。对此,从国家层面曾经明确指出,应建立健全出资人职责,保障出资人的权力与利益,务必做到权责统一。通过实践研究与理论分析,相关专家提出双层次模式设置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国有资产管理层,对之前解体、分调的部门进行整合,形成产权管理部门,以此来提升国家经营管理权力与效率,使实际工作与资产管理能够有机结合起来,保障权责主体能够全面完整。第二,国有资产层,主要体现在国有资产控制中,这同样属于国有资产载体形式之一,根据目前资产出资方与额度情况,能够有效行使财务监控权、经营权与决策权等。同时,还应承担科研院所发展中的资产风险,提升主体责任感。3.3优化产权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产权流动。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我国目前经营性国有资产总额已经超过15万亿元,占社会总资产比例的1/2,与发达国家相比高出10%。因此,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积极调整国民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国有资产应有进有退。对于与国家政治、经济等方面相关的行业、服务领域、支柱产业中,应充分发挥出国有资本的主导作用。对于一般竞争行业中,应采用大力收缩战线,并且逐渐的退出,吸引更多其他的投资主体进入,促进多元化经济的共同发展。现阶段,国家已经开始在部分国有经济中抽身出来,并且通过国有股的方式对国有资产作出明确规定,但在退出的同时,还要保障产权的明确,确保产权交易市场的健康稳定。在市场经济发展背景下,要想实现产权的灵活转动,必须借助一个发达的产权市场进行替换。而我国想要国有经济在竞争中退出,势必要对经济布局进行调整,否则很难实现产权的灵活流动。纵观世界各国,目前都将证券市场看作产权交易的主要路径。现阶段,我国的产权交易市场由于起步较晚、发展规模较小,暂时难以充分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对此,我国应加强对投资者的保护,并且大力培养产权与资本市场,清楚认识到产权制度创新对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来说的巨大作用[4]。3.4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确保“责、权、利”分明。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重构工作中,主要目标便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导下,构建出资人职责、权利、义务,将资产管理、人事管理、事物管理充分结合起来,形成国有资产管理的新体制。具体措施与内容如下。(1)国家所有:在现行法律法规基础上,国有资产将隶属于全体人民,属于国家所有。国家相关部门可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加强资源的高效配置。(2)分级代表具有出资人职责:借助逐级授权,对国有资产的管理权限进行确定,由国家相关部门行使出资人职责,对自己分内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3)委托专门机构管理经营:分别设立行政管理部门与出资人职责机构,然后由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作为国有资产运营的主体,对其所投资的主体承担出资人职责。率先在国务院中成立“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由国务院授权履行出资人职能,在监督范围上,包括除金融行业以外的其他中央所属行业,并且在改革实施以后由省与市两级国资委负责。新的国资委构建,应严格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坚持管人、管事、管资产的原则,这同时也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必然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本文的研究与分析可知,产权制度的改革能够促进国有资产得到更加高效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但是,从我国目前国有资产管理状态来看,仍然存在些许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将对国有资产管理水平提升产生较大阻碍。因此,需要积极通过创新产权制度的方式,构建科学合理的国有资产管理体系,保障国有资产管理的健康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艺.重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对建立完善我事业单位业法人治理结构问题的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李建防.国有资产管理法理论与制度重构[D].中国政法大学,2014

.[3]杨亚达,徐虹,汪国银.基于制度关联的事业单位经营机制的重构[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9).

[4]朱高建.产权制度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2(6).

作者:徐雪荣  弓淑芬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农业部热带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资源利用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