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研究

时间:2022-12-17 10:42:02

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研究

摘要:县域小微企业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在驱动力,具有规模小、经营业务链条简单、管理组织简便灵活等特点,对于知识产权管理存在意识淡薄、追求即时效益、低质量运行等显著特点,但是资本运营效益的驱动已经逐步唤醒县域小微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意识。本文参考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结合县域小微企业经营特点,对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

一、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相关概念

(一)小微企业定义。为了从宏观调控、政策指导、市场发展等各角度、多方位促进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通知》(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将各行业的工商企业依据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三项工商企业经营的通用指标,按照规模从小到大精细化地划分为微型企业、小型企业、中型企业、大型企业四种类型。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的合并称谓,属于营业收入、从业人员、资产总额三项指标综合起来规模偏下的企业,如从业人员10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下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划型为小微企业,营业收入6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5000万元以下的建筑业企业为小微企业。县域小微企业是指工商注册地址与生产经营地址在县级城市、围绕县域经济生存发展的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经营业务链条简单、管理组织简便灵活等特点,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在驱动力。(二)知识产权的基础概念。知识产权是指在社会生产活动中,劳动者或生产组织对其依靠自己智慧与劳动所创造的新颖性思想理论、生产技术与设备、物种品种、新型材料、计算机程序、文化艺术等知识成果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所述专有权利包括所有权、保护申请权、使用权(包含出让转移权)。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资产,具有新颖创造性、实用性、专有性、时效性、区域性、权利获得法定性等特征,载体类型主要包括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软件著作权、广义的发明专利、商标、科学发现、商业秘密、专有技术、动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分布图、科学技术成果等,工商企业狭义的知识产权通常指广义的发明专利。知识产权的价值体现在对知识产权的权利专有价值、内涵使用价值两方面。权利专有价值是知识产权持有人对相应知识产权享有的署名发表精神价值、转化为商品化实施带来的经济价值;内涵使用价值是指通过知识产权的转化实施,可以形成对经济社会有价值的物化实用技术与高价值商品。(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概念。从流程角度来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包括知识产权的获取、保护、运用、维护四个环节。其中,知识产权的获取主要是指知识产权研发项目的立项研究,知识产权的保护主要是指知识产权技术资料的保密或法律专有化,知识产权的运用包括自我使用、许可使用、合作使用、权利出让转移、资本化质押融资等,知识产权的维护包括技术资料管理、法律状态检查更新、技术改进等。

二、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运营管理特征

(一)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的获得方式。县域小微企业的初始经营者一般为家族式或熟人合伙,从原始技术角度来看,经营业务为特色产品的技术一般为自有技术秘密,经营业务为其他产品的技术一般为学习照搬的公知技术。经营特色产品的县域小微企业在产品有一定的知名度后,会在外部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引导下把特色产品商号或独特图案标识申请注册为商标、原来作为技术秘密的产品制作工艺申请为发明专利、制作设备申请为实用新型或发明专利、产品包装申请为外观设计专利、文化艺术类产品服务申请为著作权、对系统化的技术项目申请为科学技术成果。经营其他产品的县域小微企业为了优化成本结构的生存需要,会对外来生产技术与设备不断改进,在改进过程中对形成的新品牌、新工艺技术设备、新产品等通过申请商标、专利、著作权、科学技术成果进行知识产权保护。(二)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获得的难易点。县域小微企业虽然经营规模小、生产流程复杂程度相对较低,但其独特成因与经营环境,使小微企业借助独特的地方特色资源、被动二次技术创新容易形成具备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技术,成为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获得的天然优势。但是,县域小微企业为了追逐利润,往往忽略了自身经营体系的完善与经营规范合法性,表现在知识产权获得方面,即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缺乏具有知识产权申请保护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员、不愿意为知识产权保护申请合理支出成本,这些构成了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获得的难点障碍。另外,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获得的积极性受各级财政资金补助引导的虹吸效应影响明显,即县域小微企业倾向于申请财政资金有补助的知识产权类型,尤其是补助力度大的知识产权类型,对没有财政资金补助的知识产权类型则倾向于不申请。在这个倾向性的选择过程中,还存在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了便于业务开展利用财政补助政策诱导企业的市场环境因素。(三)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县域小微企业在企业生命周期中属于经营业务快速发展前期的成长期企业,把资金、人力、设备等生产资源主要都配置在了生产、销售等基本业务环节,以追逐最大效率的短期经济效益。而对于辅助环节的知识产权管理活动则是无暇顾及,其在知识产权管理上的短视行为具体表现如下:一是意识淡薄,对知识产权概念及其对企业生存发展的意义模糊陌生,甚至是一无所知,更无从谈及保护布局、质押融资等知识产权维护运用的中高级模式。二是追求即时效益。相对于大中型企业、发达区域的小微企业,县域小微企业受知识产权财政补助政策引诱程度更深,对于知识产权的申请保护,不是针对品牌、核心技术进行有效保护,而是“有资助就申请、没资助不申请”,甚至为了追逐财政补助政策而研发申请知识产权,本末倒置,使知识产权失去了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的原始意义。三是低质量,敷衍了事,认为简单申请几个商标、有几个专利就算是对经营业务有了知识产权保护,万无一失,甚至是认为已经站在了本行业本区域知识产权的制高点,四处炫耀,低质量的知识产权保护与思维反而对其经营业务造成了不良冲击。从工商管理学角度来看,现阶段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特征有以下三点:一是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流程不完整。县域小微企业本身的基本生产销售环节管理制度流程不完善,使得处于辅助流程高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流程更是难以完善。二是知识产权管理组织与人才缺失。没有制度流程的规范运营需求,自然也只有少部分县域小微企业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门,大部分小微企业甚至没有专职专业的知识产权工作人员,而是由办公室人员、技术研发人员、外部联络人员,甚至是由财务人员兼职从事本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三是资本运营效益的驱动已经逐步唤醒知识产权管理意识。近年来随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型企业贷款优惠等知识产权金融市场政策的推广落地,县域小微企业看到了一个优质的低成本资金获得渠道,但知识产权金融对知识产权的有效状态、质量价值评估等都有一定程度的规范性要求,这也促进了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意识的增强。

三、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参考组织模式

参考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结合县域小微企业经营特点,有以下四种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可供选择使用。(一)其他部门附带管理模式。其他部门附带管理模式即是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允许,且知识产权数量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把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交付技术研发部门、办公室等其他业务横向关联部门实施,由技术研发部门、办公室等部门职责负荷可以承载的技术人员、技术资料管理人员兼职管理企业知识产权。(二)委托外部专业服务机构管理模式。委托外部专业服务机构即是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不允许,且知识产权规模数量较大的情况下,通过知识产权托管服务协议,把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交付给外部专业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进行管理。(三)知识产权专管员管理模式。知识产权专管员管理模式即是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允许的情况下,把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交付给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负责,招聘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设置为若干知识产权专管员岗位,并把知识产权专管员划入技术研发部门、办公室等与知识产权业务关联密切的部门进行管理。(四)知识产权专业部门管理模式知识产权专管员管理模式即是在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允许的情况下,把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交付给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负责,招聘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设置若干知识产权专管员岗位,并通过企业管理制度流程设置,把知识产权专管员组建为知识产权部门,有组织地开展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活动。

四、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选型方法

县域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在选择知识产权管理组织模式时,需要综合考虑企业知识产权数量、知识产权领域跨度、知识产权与业务影响关联度、企业管理组织架构特点、资金配置、人力资源配置等因素,也可以先尝试几种模式组合,经过实际效果比较后,再选定较优模式长时实施。

参考文献:

[1]周勤玲.加强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07):22-23.

[2]林洪,冯建龙,李铮,等.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内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基于中小微企业知识产权调查数据[J].科技管理研究,2016,36(17):171-176.

作者:李江伟 单位:郑州慧合中赢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