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13 23:21:39

小微企业论文

小微企业论文篇1

1.部分小微企业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的小微企业大多位于各行业产业链末端,职工人数少、生产规模小、自有资金少、利润水平低、经营管理不规范、持续经营能力弱,导致大多数小微企业市场竞争能力弱,生存难度大。因此,大多数小微企业首先考虑的是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问题,忙于应付市场压力,过分注重企业市场营销和成本控制、重视企业短期效益,企业文化建设严重滞后。小微企业要“先求生存,再求发展”,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成熟后的事情,缺乏企业文化建设意识,忽视企业文化建设。

2.企业文化缺乏共同价值观“小微企业的老板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快速奔跑的火车头”。可是,在一些小微企业里,企业老板唯我独尊、思想狭隘、个人意识严重,拍脑袋决策,缺乏卓越的战略眼光。老板的个人风格,处事风格和管理风格直接影响了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部分小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缺乏员工积极参与,变成了“老板文化、企业家文化”。这种不符合企业共同价值观的“老板文化”由于既缺乏群众基础,缺少职工心声,不符合员工利益。同时,由于企业职工对企业文化发展缺乏话语权,员工对企业的发展缺乏主人翁精神,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偏低。

3.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小微企业大都属于家庭小作坊或个体工商户,企业规模小,员工工资待遇低,内部福利差、企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存在不讲诚信、污染环境、不注重社会责任等问题。企业及其员工缺乏社会责任意识,缺乏诚信意识,只顾眼前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企业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不够,无法形成全员共有的企业精神、价值准则、经营哲学和行为规范,无法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人翁意识,这种缺乏凝魂聚魄的企业文化,导致企业内部凝聚力不强,员工离职现象非常严重。据《中国经营报》调查发现:全国民营企业普通员工的年离职率特别是规模小于500人的中小企业的员工离职率高达35%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也有约20%的人寻思跳槽。

4.企业文化建设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企业文化建设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是从企业创立以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5.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脱节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人员少,大多数管理者对员工管理习惯于使用老经验、老方法,实行强制性管理、粗放式管理。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部分小微企业不注重文化建设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联系,缺乏品牌意识;忽视员工发展,没有考虑员工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实现,缺乏人本意识;职工文化生活单调,没有采取灵活多样的载体表现企业文化、传递企业文化,让职工接受和积极参与企业文化;重视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等文化软性约束力。文化与管理两层皮,企业文化没有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企业经营管理也没有运用文化管理,导致企业文化与企业管理严重脱节。来,经过企业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共同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经营观念、价值追求的自我凝练和内化。虽然大多小微企业希望能够通过文化建设促进企业更好的发展,但是许多小微企业文化是个“舶来品”,是利用咨询机构等第三方组织来帮助建立的,或者是借鉴、模仿、借用其他企业的文化内容,不是根据自己企业现状建立的,没有自我特色,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成为无根之物的企业文化。这样的企业文化看起来是一套一套的,却只是流于形式,停留在“纸面上、口号上”,对员工没有半点约束力和影响力,无人执行也无法执行。

二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途径

1.重视企业文化,树立企业文化意识我国著名文化学者、中央文史馆馆员舒乙先生说“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企业文化由于具有持久性、稳定性、渗透性和生动性等特性,对企业员工起着无声浸润、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企业文化管理已成为当今企业家的管理方式。小微企业管理者要树立企业文化意识,不要以为企业文化建设是大企业才有的事情,是企业发展成熟后才有的事情。小微企业既要重视物质激励、制度约束等强制性措施,更要重视企业文化的引导、规范、激励、导向作用。

2.认真提炼、培育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是企业员工对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目的、意义的认识和评价。如海尔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真诚到永远”。因此,小微企业文化建设要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色,根据企业追求和发展战略目标,认真提炼、培育出自己的企业价值观,特别是要培育能把企业、员工、社会的利益联系起来的企业核心价值观,激发员工动力,提高员工积极性,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3.全员参与,提高企业内部凝聚力小微企业要想发展成为“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企业,企业管理就不能只是企业家的事情,就不能用“家长式管理”取代团体智慧。小微企业文化建设需要全员参与,全员认可。企业文化在建设过程中要求全体员工共同参与提炼企业价值观;员工培训时突出体现企业文化精神,共同感受企业文化;职工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宣传企业文化;利用优秀职工、先进集体、创名牌产品等活动载体展示企业文化。只有全员参与,才能培养团队精神,才能提高小微企业内部凝聚力。

4.突出特色,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有人说,企业文化就如同一家企业的性格,不同企业由于其成长环境、经营领域以及发展方向的不同便会形成不同的企业文化。比如,最初的海尔企业文化内容中就有“不准随地大小便”,当时这是海尔这家街道小企业的现实情况。因此,小微企业文化要突出企业自己的特色,不管是借鉴西方企业文化、传统文化,还是借鉴同类优秀企业文化,都要考虑企业自我特点,不能好高骛远,一定要根据企业现实情况,竞争需要,视环境变化进行自我创新,建设符合自我特色的企业文化。

5.文化自觉,与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为了让“我在修建这个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成为每个员工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梦想,小微企业要在日常生产、经营、建设的过程中贯穿企业文化相关理念。无论是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品牌经营、客户服务、还是员工管理等过程中,都要渗透企业文化精神,使企业文化“入眼、入耳、入脑、入心”,让企业文化深深根植于每一个员工的生命价值理念中,不断提升员工自我价值,发挥企业文化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发挥文化的软性约束功能,让文化自觉和企业管理产生协同效应。

三、总结

小微企业论文篇2

实现充分就业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之一,也是民生之本。创业对就业具有倍增效应,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小微企业具有形式多样、吸收就业能力强等特点,鼓励小微企业创建以吸纳更多劳动力就业从理论上来讲应成为各级政府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从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际情况看小微企业发展并不迅猛,探究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创业培训不到位、创业文化缺失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融资难。以黑龙江省西部城市齐齐哈尔市为例,长期以来该市面临着较严峻的就业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早在2003年8月份起该市开始向下岗职工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并且之后陆续出台了《齐齐哈尔市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创业者承担小额贷款担保管理办法》、《齐齐哈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意见》、市工商局《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膨胀式发展服务措施》等系列文件以鼓励小微企业的发展。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截止到2012年上半年末齐齐哈尔市小微企业发展到42114个,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1023户。但与创业较好地区相比较齐齐哈尔市存在着小微企业总量不足、发展不成规模、内部管理落后等问题;同时通过调研走访,小微企业创业者普遍反映这类企业在初始创建及后续经营过程中常会遇到资金缺口难解决的问题,可见融资难仍是制约这类企业创建与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政府大力鼓励小微企业发展的形势下却出现小微企业融资难这一矛盾现象,其产生必有深层次的原因,所以对此问题加以探究并提出解决建议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小微企业融资困境成因分析

(一)小微企业融资能力弱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尚处于初创阶段,与大型企业相比较小微企业存在着如下问题:一是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多数小微企业起步晚,在管理经验和管理人才上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体现为管理制度缺失、管理行为不规范、财务报告透明度低等问题,这影响了投资者对其投资的信心,同时也增加了银行贷前调查的难度,造成银行“惜贷”现象。二是缺乏成长性。小微企业在经营项目的选择以及经营战略方针的确定上往往存在着盲目性和随意性,同时由于缺乏较强的技术实力,在产品研发与产品创新上存在着不足,其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弱,这使其很难对权益投资和风险投资等形成吸引力。三是较高的风险。小微企业管理水平低、产品竞争力较弱,使其面临着较大的经营风险。同时由于初始投资规模小,利润低,留存收益少;加之由于固定资产规模小,折旧不足,这使其内部积累少,加之自有资本低,导致资产负债率高,使其面临较大的财务风险。较高的风险影响了其对股权资金和债权资金的可获得性。四是可供抵押资产不足。目前小微企业存在的普遍现象是缺乏高质量的信贷抵押担保品,所以很难获得银行的信贷资源。五是资金需求规模小且资金需求不稳定。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所以其资金需求规模较小,同时资金需求额度及资金需求时间存在着不稳定性,这影响了银行等信贷部门对其信贷的热情。

(二)银行信贷资源分配及信贷产品供给存在不足

目前小微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除自筹及内部积累外最重要的途径是银行信贷。而银行是企业,保障信贷资金安全是其重要的经营责任。从节约成本、规避风险等角度出发银行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基础雄厚、资产规模大、偿债能力强、贷款需求稳定、信用记录良好的大型企业,而实力弱、信用度低的小微企业并不能得到银行的青睐。虽然目前各商业银行都成立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部门,但对小微企业仍实行歧视性贷款政策。以一年期贷款利率来看对大中型企业执行基准利率或较基准利率低10%-20%;而对小微企业则执行基准利率上浮30%-80%。同时个别银行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还要收取一定的评估费、咨询费、承诺费、贷款管理费、账户管理费等,这无形中加大了小微企业贷款的成本,抑制了其贷款行为。再从目前银行所开发出的信贷产品来看真正适合小微企业的较少,目前所推出的林权抵押、土地承包权抵押、应收账款质押等尚未得到实质的推广。同时部分银行所开发的产品并没有得到有效推介。如经调研目前齐齐哈尔市农行针对小微企业推出的“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等业务被调查企业近一半以上并不知悉。目前受国家政策引导各金融机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以齐齐哈尔市为例截止到2014年4月末,该市对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423.6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8.33%。但通过调研却发现各银行在贷款对象的选择上多倾向于政府重点扶持企业或发展实力较强企业,资金向优势企业集中使其他企业处于信贷资源的边缘化。

(三)证券市场不发达

一般来说企业资金来源包括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的外源融资看却存在股票和债券这两种重要外源融资形式不足的问题。究其原因在于目前通过资本市场融资手续繁琐、环节复杂,限制条件多,同时我国《证券法》等法律条文对发行股票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定,虽然目前证监会推出了创业板、中小企业板及新三板等股票板块,但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小微企业尚处于初创阶段,成长性差,产品科技含量低,距离发行这类股票的条件还相距甚远。再从债券融资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债券市场并不发达,发行债券限制条件多,虽然目前推出了中小企业私募债、区域集优债、集合票据等,但绝大部分小微企业达不到发行债券条件,受益面尚为狭窄。以齐齐哈尔市为例,2013年8月16日该市第一单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单的区域集优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成功发行,虽然这实现了该市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融资零的突破,但涉及到的集合小企业却只是瑞盛食品和东北变压器等3户当地较知名且有实力的小企业。

(四)社会担保体系不健全

小微企业难获取信贷资源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无合适的担保抵押品。而目前银行对担保抵押品的要求又较为严格,一般以房屋、土地为主。解决这一问题就亟需建立起健全的社会担保体系与之相配合,但是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社会担保体系不发达,不少地区融资中介公司存在着规模小、担保能力弱、提供服务不全面、资产评估及抵押登记收费高等问题。不少地区缺少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风险补偿机制,这无疑使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得不到社会的外援助力。

三、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的对策

(一)多方协力共促小微企业提升融资能力

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最根本的措施在于提升其融资能力。建议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做好小微企业创业培训及创业后的后续培训工作,为创业者创业及运营管理打下扎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其次成立专门的小微企业创业指导机构,针对小微企业的创业项目选择、创业规划、经营管理、风险防范等提供直接的指导服务。第三财税工商等部门加强对小微企业的指导与检查,以督其规范经营,合理披露会计信息;同时社会征信机构进一步扩大征信企业范围,定期向社会公布各企业信用质量信息,为诚实守信小微企业筹资提供资信依据。第四建议政府及社会进一步加大创业扶持基金及创业投资基金建设力度,通过基金注入化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并以此引领小微企业发展方向。如通过基金引导鼓励并支持小微企业加大对产品科技研发与投入,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再如通过政府基金引导小微企业集群化发展,以形成区域协同发展效应等。第五建议小微企业创业者不断强化素质、建立起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运营机制,努力增加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信用等级。

(二)改进金融管理、加强金融产品创新

破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必须要做好资金主要供给源头———金融部门的治理。首先金融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不断调整服务战略及举措。在坚持成本可测、风险可控等原则下适当放宽基层金融机构信贷投放权限。同时不断开发出适合小微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新产品,并做好推介工作。其次银监部门对不同区域不同规模的银行实行差别化管理,以增强不同规模银行经营的灵活性。第三人民银行等管理部门应制订出具体措施以激励各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的投放。第四针对小微企业用款量少不固定、期限短等特点建议发展中小银行以减轻目前大型商业银行的贷放压力和业务的不匹配性。第五,发展保险市场,推出新型保险产品,如“无抵押无担保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以规避贷款风险。此外基于小微企业初级发展阶段需要大力扶持特点,政府部门应成立专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三)打造良好融资环境

小微企业论文篇3

谈及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必先熟悉小微企业的概念。什么是小微企业?官方的定义是资产在3000万元以下,工业企业用工在100人(其它企业80人)以下,年缴税在30万元以下。此标准中两项是经济指标,一项是用工人数指标。谈工会组织建设,当然只谈与人数有关的指标。如果按此标准中的上限认定,在扬州所谓的小微企业已经是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了。规模大了设立工会组织是应该的也是可能的,如果把80人以上的企业比喻成“篮球”,本文只研究“乒乓球”大的“袖珍型”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问题。列举一组数据,且看扬州小微企业中“袖珍型”主体究竟有多少、有多小。

1.小微企业户数和从业人数及占比。截至2015年2月底,扬州市共有在业企业(不含外资和个体工商户)81243户,从业总人数1293420人,具体分布情况是:个体工商户207195户,从业总人数389438人。这里,20人以下的企业有7.15万户,占企业总数的87.99%;人数40.85万人,占企业从业总人数的31.58%。10人以下的企业有20.56万户,占个体工商户总数的99.28%;人数36.69万人,占个体工商户从业总人数的94.26%。

2.目前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基本状况。经过各级专职工会组织的长期努力,结合日常工作中掌握的数据估计,如果从业人员20人以上的企业、10人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已基本建立了工会组织,扬州市仍然有7.15户企业、20.56万户个体工商户基本没有建立或参加基层工会联合会,有77.54万从业人员没有“工会之家”可归,在这部分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及从业人员中,基本没有工会组织的概念,所涉及的面还是相当大的。

二、制约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因素

据调查,制约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主体规模太小、从业人数太少。有相当比例的小微企业是“夫妻档”、“父子档”,基本上是“校长兼校工,上课带打钟”,由于从人员太少,基本不具备单独建立工会组织的条件,也就没有建立工会组织的可能性。

2.抓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力度不够。部分专职基层工会工作人员尚未从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中走出来,抓小微企业工会组织的组建仍然是“等上门”多、“走进门”少,基本没有宣传发动,没有主动出击,长期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3.小微企业本身积极性不高。因为没有建立和参加工会组织,大部分小微企业没有感受到工会组织对生产、经营、发展带来的利好,有的业主甚至将工会组织视为对立面,认为工会组织是来“看管”业主的,造成外部没有压力、内部缺乏动力的状况。

4.设立或加入工会组织程序繁琐、渠道不畅。实事求是讲,党的十以来,简政放权、减少审批在大部分行政机关都做到了,在企业“立等”就能拿到营业执照的情况下,而这个企业如果要申请成立或加合工会组织,肯定不是“立等”的事,甚至连到哪里申请、怎么申请都搞不清。这说明工会机关的服务还做得不够。

三、加强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路径

扩大工会组织的覆盖面,既是法律的刚性要求,也是小微企业自身生存发展的需求。抓好小微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对各级工会组织来讲意义十分重大。针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的现状,工会组织既要有长期的规划,又要有短期的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的要求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终会取得成果。

1.建起来,就是要想方设法扩大工会组织在小微企业的覆盖面。前面我们分析过小微企业设立工会组织的关键难点是小微,对“袖珍型”小微企业如何设立自己的工会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给予了足够的法律支撑,其中第十条规定:不足25人的,可以单独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的会员联合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也可以选举组织员一人,组织会员开展活动。企业职工较多的乡镇、城市街道,可以建立基层工会委员会。同一行业或者性质相近的几个行业,可以根据需要建立产业工会。第十一条规定:基层工会的建立,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上级工会可以派员帮助和指导企业职工组建工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笔者以为,抓好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设,最直接的应是贴近基层的专职工会工作者,因为他们长期工作在第一线,能及时掌握新的市场主体增加情况,一旦有新的市场主体诞生,能主动跟进,零距离对接,作出最合理的安排。最有效的手段是“联合”,除了人数相对较多的企业能够自己设立工会组织以外,大部分小微型企业还是要依靠联合来建立自己的工会组织。几年来,扬州市依托基层工商所和个协分会建立“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的做法,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及员工“无家可归”的问题。在试点中,对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和联合工会组织的设立,除了坚持“必须报上一级工会批准”的底线之外,免去一切繁文缛节,把申请、批复、选举、批准、登记等所有反映工会组织设立的信息登记在一张表上,企业完成选举后任意时间报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立等可取,“一章审批、一纸搞定”。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试点和探索取得十分理想的效果,截至2013年底,市直直属的4000余家公司自主设立和参加联合工会组织的达95%,基本实现了工会组织的全覆盖。

2.转起来,就是建立一支有激情的小微企业工会干部队伍。小微企业工会组织建起来以后,仅仅是解决了工会组织有无的问题。有了健全的组织以后,工会工作能否正常开展,人的问题成了关键。为此,扬州市私营企业工会联合会十分注重小微企业工会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首先是注重小微企业工会和联合工会从事工会工作人员的选拔和任用,无论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一定要热爱工会工作,要有把工作做好的“激情”。其次是适时进行工会工作的业务指导,起码的常识要知道,通过适时适当的培训,提高小微企业工会干部的协调能力和组织活动的能力。再次是运用新型的通讯联络方式,建立健全网络体系,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做到工会组织上下级之间、与企业工会之间、与会员之间联络通畅,有声音要传得出、传到底,有活动要喊得响、呼得应。

小微企业论文篇4

(一)对《工会法》等法律法规宣传不力

要做好工会工作,一要靠政策推动引导,二要靠对《工会法》等法制法规的不断宣传,这也是每个工会干部的神圣职责。在宣传工作中,应该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但有些乡镇街道工会对于《工会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只注重会上宣传,注重发一些宣传资料,忽略了宣传的多渠道、多种形式,忽略了宣传效果,从而使村以下企业主、职工对工会的作用缺乏正确认识,有的甚至有抵触情绪,给工会组建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工会建不起来,自然独立建账、经费管理等也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二)县、镇工会的依法审批把关不力

依法建立工会是一件严肃而认真的事。而在某些县、镇工会中,存在着重规模以上企业工会,轻村以下企业工会的做法,片面地认为这些家族式的小企业,业主文化素质不高,创新意识不强,管理理念滞后,即使建了工会,工会主席端着老板的饭碗,看老板眼色行事,维权挺不起腰杆等等,所以简化了建会手续,放松了管理以及对这类企业工会的实际支持,放松了对此类企业建会的审批把关,使之成为名义上的“表格工会”“一纸工会(小组)”,给基层工会组建质量和日常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

(三)村工会的领导管理不力

村以下企业工会应置于村工会的领导下,而恰恰村工会主席由于普遍兼职多、工作忙不过来,放松了管理和监督,使一些小企业的老板以行政经费和工会经费都是自家的钱为由,拒绝独立建账;以开展工会活动会分散职工精力、影响生产为由,不支持工会组织职工开展各类活动。由于村工会的管理协调、组织沟通不力,使一些已建的工会成为“空壳”和“摆设”。

二、加强村以下小微企业工会经费管理的对策

如何收好、管好、用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经费,使这些小微企业职工的权益也同样依法得到有效维护,关键是要统一思想、理清思路、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和全局意识,制定相应措施,建好一村一本账,收好管好用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经费。为此,提出如下对策。

(一)抓组建、明归属、促平衡

根据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双措并举,二次覆盖”的基层工会组建要求,认真做好村以下企业工会的村以下小微企业组建工作已迫在眉睫。调查发现,这部分小企业占建会总数的50%以上,不论企业大小、职工多少,都要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把有限的工会经费用于工会开展活动,否则,这部分职工可能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无人问津,权益得不到合理维护。由于按村域划分,面广量大,组建工作繁重,应在县、镇工会的领导和业务指导下,由村级工会制定规划、付诸实施。可采取组建与整顿、巩固与提高相结合的方法,建一个或整顿一个企业工会,工会经费就独立一个,通过一两年的不懈努力,逐步达到全覆盖,使整个工会工作朝着平衡有序的方向发展。

(二)抓管理、抓培训、定规范

村以下企业工会财务工作做得如何,关键在于村工会的正确引导和自身管理。如何管理和规范村以下企业工会的财务工作?当务之急,一是要建立健全工作职责机制。村工会具有履行上一级工会和村以下工会工作的双重职责,并为村以下工会代行好部分维权职责,主要包括:工会组建、工资协商、学习培训、劳动争议、矛盾调解、劳动保护、会籍管理、工会财务管理等。二是要建立健全培训机制。村工会要认真履职,每季可召开一次村以下工会主席例会,采取传达上级工会会议精神、工作交流、参观学习、以会代训等方法,协调研究财务经审等重点工作,不断更新观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三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村工会应创新工作方法,每年召开一次考核表彰会,尤其对合理使用工会经费的企业工会及财务经审人员要重点表彰,成绩显著者,应将事迹材料向上级工会推荐予以表彰,这样做不仅可激励村以下工会的积极性,更主要的是可以防微杜渐,更好地规范将工会经费用于工会活动,服务于职工。

(三)抓典型、建中心、重实效

小微企业论文篇5

(一)我国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法律保障机制的现状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小微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同时认识到资金对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我国政府在这方面做过许多工作和努力,通过颁布一些法律和政策文件从银行贷款、信用担保、税收优惠、基金支持、政府采购等途径给予中小微企业资金上的支持。我国于1999年批准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该基金是用于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政府专项基金,由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管理中心实施。该基金通过无偿拨款、贷款贴息和资本金投入等方式扶持和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2003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首次专门为中小企业立法,该法第十二条规定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中央财政支持专项资金。该法还原则性的规定了国家给予中小企业融资、贷款等方面的支持。2005年,科技部和财政部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的支持条件、范围与支持方式、项目申请与受理项目、立项审查、项目监督管理及验收等内容。

2005年国家开发银行、科学技术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主要提出了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平台,规定此平台的建设作为国家开发银行和科技主管部门共同的工作任务。2007年由财政部和科技部联合印发《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定该基金通过阶段参股、跟进投资、风险补助、投资保障等方式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财政部、人事部、人民银行、海关总署、税务总局、银监会、统计局、知识产权局、中科院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原则性的规定了各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包括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加大对技术创新产品和技术进出口的金融支持;加强和改善金融服务;鼓励和引导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支持;加快发展中小企业投资公司和创业投资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上市融资。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规定国家设立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资助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投资于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的创业投资企业可以享受国家税收优惠。2009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原则性的规定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包括融资担保、信贷考核、税收优惠、政府采购、信用担保等。2012年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具体的规定了从中小企业发展基金、财政、税收优惠、政府采购、银行支持、引进外资等方面支持小微企业的健康发展。总的来看,从1999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创立以来,国务院及各部委非常重视和支持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几乎每年都有法律或者文件从资金上支持中小微企业的科技创新,而且力度在不断的加大。

(二)我国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法律保障机制存在的问题

1.法律位阶不高,基本法律少、政策文件多

到目前为止,涉及到我国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法律主要只有2部,一部是2003年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一部是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这两部法律都是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法律。国务院及各部委印发的关于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法律文件,虽然较多,但大都是政策性文件,没有上升到法律、行政法规这一法律位阶上来。

2.原则性规定太多而具体的规定较少,可操作性不强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对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保障作了原则性的规定,国务院及各部门的规章和政策文件大多仍是原则性的规定,这些原则性的规定操作性差,难以落实,加上无法律责任规定等原因,造成虽有法律政策但是执行力不够,中小企业在资金上的困难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3.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创新资金的组织单一,对其法律地位缺乏规定

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创新资金的组织为国家创立的中小企业创新基金,该基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困难,但是因为其资金来源单一、缺乏明确的法律地位,基金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得不到保障,其对中小企业的资金困境只能说是杯水车薪。我国尚未建立专门的科技银行,科技型中小企业没有稳定的资金支持,虽然有创新基金的支持,但随着市场的需求越来越大,基金的支持显得越来越不够。

4.融资信用担保体系无法律保障

银行认为给中小企业贷款存在的风险较大,信用担保机构如若给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不仅仅能分担银行的贷款风险,而且可以提高中小企业在银行的融资可能性。我们国家虽然在《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中规定给予担保机构资金、税收、政策的支持和优惠,但是在实践中,担保机构却很少愿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究其原因是由于我国并没有通过法律建立一个统一的支持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同时也没有确立担保机构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的法律地位。

二、域外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法律保障机制的启示

1.通过立法设立全国统一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为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问题当好“大管家”

美国国会早在1953年就通过立法,以小企业办公室、小型军工公司、重建融资公司、小型国防企业管理署为基础,组建了美国联邦小企业管理署。20世纪90年代以后,其规格进一步提高。小企业署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独立机构,其经费由美国财政负担。小企业署专门为中小企业的创建和发展提供融资、技术和管理方面的支持,是美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后盾[7]。半个世纪以来,美国联邦小企业署直接和间接援助的中小企业已近2000万家,到2003年底,小企业署组织的贷款存量约21.9万笔,总额超过450亿美元[8]。日本也早在1948年就制定了《中小企业厅设置法》。同年,在通商产业省设置了中小企业厅,并在通商产业省的九个地方派出机构——通商产业局商工部内设立中小企业科,各都、道、府、县也设立了商工科或中小企业科,形成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行政组织网[9]。该法规定了中小企业厅为中央管理机构,负责全国中小企业融资、技术、担保、管理等一系列工作。

2.通过立法建立信用担保体系,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做好“担保人”

日本政府依据1958年颁布的《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与各都道府成立的信用保证协会共同组成了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在中小企业融资时,由信用保证协会对其债务进行担保,信用保证协会承保的债务由信用保险公库进行保险,以此方式支持中小企业融资[10]。信用保证协会约为70%的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担保,信用保险公库则为信用保证协会提供了约60%的再担保[11]。

3、通过立法规定向中小企业进行政府采购和分包,为解决中小企业资金问题做好“保障人”

美国1953年颁布的《小企业法》中明确规定,美国联邦采购局专门设有小企业采购代表处,专门负责协调联邦政府向中小企业的商品采购。美国通过立法规定,政府采购合同的23%必须给中小企业[12]。美国还规定,10万美元以下的政府采购合同,要优先考虑中小企业。50万美元以上的货物合同和100万美元以上的工程合同,中小企业都必须提交分包计划,要将合同价的40%分包给小企业[13]。

4.完善的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法律体系

日本政府根据1949年出台的《国民金融公库法》,设立了国民金融公库,帮助中小企业进行小额贷款;1956年制定《中小企业振兴资金助成法》,1953年出台《中小企业金融公库法》,设立了中小企业金融公库,向中小企业提供长期低息贷款;1963年出台《中小企业基本法》,将原来的中小企业政策进一步系统化,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制订了《中小企业投资扶持股份公司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扶持法》、《中小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等法规,后又颁布了《中小企业高度资金贷款特别会计法》等,形成完备的中小企业资金法律体系,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筹措[14]。美国政府为扶持小企业的发展,在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方面,以《小企业法》、《小企业技术创新法》为基础,先后又制定了《小企业投资法》、《小企业经济政策法》、《小企业投资奖励法》、《小企业创新发展法》、《加强小企业研究与发展法》、《联邦技术转让法》、《小企业担保信贷法》等一系列法律为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资金保驾护航。意大利于1991年10月通过《扶植中小企业创新与发展法》,该法律特别侧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给予大力支持,凡是在法律规定范围内进行创新投资都可享受优惠。韩国近十年来,已形成了一套从宪法的有关条款到《中小企业基本法》[15]的法律体系。

5.实施专项创新计划,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提供保障

美国实施的“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这是一项竞争性极强的科技计划,其宗旨是帮助中小企业参与联邦研究与开发计划,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促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形成。它是根据美国1982年《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而制定和实施的。该法规定,凡是年研究开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部门,必须依法实施“小企业技术创新计划”,每年拨出法定的一定比例的研究开发经费,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小企业技术创新法》还规定,每年研究开发经费超过1亿美元的政府部门,要将财政预算的1.3%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和开发活动。该计划还允许某些私营投资公司可以向中小企业管理局借到3倍于自身资产的款项,并享受低息及税收优惠,从而进行风险投资。截至1995年,美国中小企业管理局所属的500多家小企业投资公司已向近7万个中小企业投入了约110亿美元的风险资金[16]。

三、完善我国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法律保障机制的建议

科技创新是一个很复杂又连续的过程,涉及的面非常广,特别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资金是困扰其科技创新最主要的因素,为了能发挥中小微企业巨大的科技创新潜力,使其为国家为百姓造福,我们应当构建完备具体的法律体系以保障资金供应的连续性和有效性,促进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

1.提升法律位阶,完善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法律保障体系

日本1963年出台的《中小企业基本法》和美国的《小企业法》、《小企业技术创新法》都是其国家的基本法律,这样定位能提高中小企业在整个国家中的地位,为其筹集资金奠定法律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建议将此两部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更名为《中小企业基本法》,使之成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法律体系的龙头,乃至整个中小企业法律体系的龙头。借鉴日本的立法制定《中小微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里有关科技创新资金保障的政策上升到法律层面,在《中小微企业现代化资金助成法》里予以规定,形成我国比较完整的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法律保障体系。

2.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创新资金的组织进行多元化扩充,并明确其法律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规定国家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的设立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资金的来源提供了一个合法有效的途径,但是这种单一的提供资金的合法组织并不能满足中小微企业对科技创新资金的需求,应当对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科技创新资金的组织进行多元化扩充,除了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外,我们可以建立专门的科技银行,科技银行为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提供资金,可将科技银行定位于国家政策性银行,以保障其法律地位。

3.设立统一规范的担保机构

我国中小微企业在科技创新时贷款难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担保难,中小企业很难找到合适的担保机构为其贷款进行担保,一般的担保机构也不太愿意为中小微企业进行担保,我们需要在法律里统一规范担保机构,引导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科技贷款进行担保。日本政府早在1958年就颁布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法》,设立了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服务,值得我们借鉴。

4.构建全国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中小微企业贷款难的一个最根本原因是银企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那么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确实可以解决银行不了解、不信任中小微企业从而不愿放贷的问题。这个全国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可以由中小微企业管理机构来承担构建,也可以通过法律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构建中小微企业信用体系。

5.设立中小微企业管理机构

我国尚无全国性统一有实权的中小微企业管理机构,地方政府的中小微企业管理局或中小微企业管理科因为诸多原因无法承担起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减负、税收方面的服务。近年来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不少专门针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的优惠政策,银行信贷市场和资本市场也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融资的支持力度,但效果不太理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究其原因,不是缺乏政策,也不是缺乏金融市场,而是缺乏将政策、金融市场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资金需求有效粘合的实施机制。日本和美国早就通过立法设置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管理机构,从贷款、担保、减负、融资等方面为支持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资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建议我国在基本法律规定中设立中小微企业管理局,明确其任务、职责、地位等。

6.加强投资引导

小微企业论文篇6

(一)企业数量多,资金需求短、频、急

根据最新的企业划分标准,我国99%以上的企业属于小微企业,约有6000万户。如此众多的小微企业,一方面满足了商业银行对日益增长的客户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也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经营管理和风险防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小微企业资金需求一般额度较小,且时间要求十分急切,贷款频率较高。与小微企业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相比,商业银行的信贷业务流程、管理模式及审批手续却较为繁琐、费时,不仅周期较长,而且手续复杂,因此,不能有效满足广大小微企业客户的需求。

(二)经营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

小微企业不仅业务经营规模小,产品种类较少,而且资产规模和销售收入也相对较小,资金实力弱。调查显示,我国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的年经营规模仅有100万元左右,这种较小的规模不仅使得小微企业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呈现出灵活的反应能力,而且有利于它们迅速捕捉市场机会,调整经营策略。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小微企业的这些特点,也给企业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使他们极易受到宏观调控和行业周期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退、国内外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小微企业的先天性特点使其很容易陷入生存危机,从而大大增加了小微企业的信贷风险。

(三)管理不规范,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

纵观国内小微企业,大部分属于家族企业,其经营风格和经营模式受企业主个性的影响十分明显。企业的经营管理还停留在经验管理层面,多数企业尚未构建现代企业治理结构。有些虽表面上建立了现代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实行的仍然是传统管理模式,大量的企业经营管理决策凭企业主的主观臆断作出,从而导致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不利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此外,会计制度不健全、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是我国小微企业当前呈现的另一个十分突出的且带有共性的问题,而目前我国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还十分滞后,征信平台尚不完善,加剧了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从而导致银行面对小微企业贷款时表现得十分谨慎。

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一)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信贷风险

小微企业主为了尽可能地逃避税费,在向金融机构和政府工商、税务等部门上报会计信息时,往往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从而进一步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其结果又加剧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二)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导致的信贷风险

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业主经营不善造成的,许多小微企业主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管理经验缺乏,商业信誉较差,这些问题将严重威胁小微企业信贷资金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由于小微企业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造成的。众所周知,我国小微企业普遍存在内部管理不规范、财务制度不健全的弊病,企业的经营管理缺乏科学的决策过程,往往由企业主个人决定,凭经验和喜好管理企业,从而导致企业经营决策的误差较大,后果严重的甚至造成企业倒闭。

(三)银行信贷管理粗放导致的信贷风险

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的审批往往重抵押物或担保,而轻现金流,忽视了对小微企业经营状况的全面考察,这种片面性评估不利于银行对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控制。此外,与小微企业的庞大数量相比,商业银行专门针对小微企业的信贷客户经理数量明显不足,导致这种信贷业务人才短缺的最重要原因是岗位待遇不高,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不仅如此,现有的小微企业信贷从业人员普遍缺乏经验,业务水准不高,职业道德水平也有待提高。面对商业银行的经营业绩压力,这些小微信贷从业人员通常盲目授信,许多信贷业务存在资料虚假、数据失真、抵押无效、拿回扣等违规违法行为,其结果必然增加了操作风险。

(四)外部环境恶化导致的信贷风险

外部环境的变化主要包括:一是经济周期波动带来的外部环境恶化,这种变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有着显著的影响。由于小微企业经营规模小、实力弱、经营不确定性大,极易受到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特别是在外部经济处于低迷期时,小微企业的信贷违约率会迅速上升,自然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也大大提高。国际著名的穆迪公司的一项研究也表明,小微企业在经济衰退期的债务回收率比在经济繁荣期低1/3以上。二是产品的更新换代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受产品生命周期的影响,一些新产品和新工艺将代替旧产品和工艺,小微企业如不能及时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必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从而致使企业倒闭关门。三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带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国家的经济政策对企业生产经营毫无疑问会产生重大影响,当小微企业的经营方向与国家宏观政策相悖时,企业生存环境必然急剧恶化,最终也将导致信贷风险的发生。

三、控制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对策

(一)健全征信体系,化解“信息不对称”难题

完善的征信体系是解决商业银行和小微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有效途径。要建立和完善小微企业征信体系,一方面政府要及时出台与征信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上报、披露、使用和保护,将信用产品的加工、生产、使用都纳入法律范畴,为小微企业甚至全社会创建一个开放自由和公平公正的信用环境。同时,通过立法扫清制度障碍,建设全国联网的小微企业信用信息共享系统,协调来自工商、税务、海关、财政、统计、社保以及银行、电信、电力等部门的信用数据,构建小微企业征信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各方将小微企业信用信息整合并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要健全与之相应的征信监管办法,净化征信市场氛围,为惩戒失信行为提供法律依据,保证征信市场的规范有序发展。此外,为了惩戒失信部门或企业,应该建立失信举报制度,动员各方力量,实现征信监管与社会监督相统一。

(二)规范管理,完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

在企业管理方面,小微企业主要及时转变传统的家族式管理观念,构建适应企业长远发展的现代公司治理制度,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化水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应及时引入职业经理人进行企业管理,同时要注重吸引社会优秀的中高层次人才加盟,适时补充新鲜血液,不断激发企业管理的内在活力。在会计制度方面,小微企业要在逐步完善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素质,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为企业经营管理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在人员素质方面,除树立诚信经营的理念以外,还要经常组织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开展业务水平培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如通过选派管理人员参加政府部门、高校或其他社会组织举办的职业经理人培训班或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研修班等,以提高小微企业管理人员的文化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

(三)加强信贷管理,创新信贷模式

针对小微企业及其信贷特点,商业银行也要实行不同于大企业的有针对性的信贷管理模式,即“四单”管理:单列小微企业信贷计划、单独进行信贷评审、单独予以考核激励、单独配置专营队伍。特别是商业银行在对分支机构进行业务考核的过程中,要将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市场占有率、小微企业客户数量以及利润贡献率等作为单独考核指标,纳入对商业银行分支机构的考核体系之中,并单独对这些指标配套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划拨专项业务发展经费,配置专项信贷额度。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信贷风险防范与业务绩效奖励并重的绩效考核评价办法,把商业银行信贷人员的物质奖励与小微企业信贷资金规模、小微客户数量、贷款质量及效益等综合指标相挂钩,从制度设计上调动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小微企业的授信积极性,从而促进和保障小微企业信贷业务健康发展。在小微企业信贷模式上,可实行分步贷款,通过对小微企业业务细分,将整个贷款按照业务的流程进行分步发放,这样可以有效降低信贷风险。

(四)全面考察企业,注重实地调查

在小微企业征信体系建立之前,商业银行在发展小微企业信贷业务时,不仅要关注企业的财务信息,更要关注企业的非财务信息,从全面审慎的角度出发,多方面考察小微企业的贷款偿还能力,合理确定小微企业的授信控制量。要全面了解和评估小微企业的经营状况,必须通过实地调查、走访等形式来获取企业经营的第一手资料,摸清企业经营的真实情况,以最大限度地化解信息不对称问题。商业银行在对小微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时应更多地将实地调研作为判断依据,减少对企业的正式财务报表等书面文件的过分依赖。在调查的基础上,商业银行要从风险控制、客户管理和价值发掘的角度对授信的小微企业进行科学细分,进而对它们实施差别化的信贷业务发展策略。同时,为了保证调查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商业银行要注重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的设计,可以采用“三问三看”的信贷调查方法,即“问人品、问经营、问风险,看报表、看流水、看凭证”。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应严格执行“双人实地调查制”,最好是客户经理和风险岗位人员共同开展实地调查。这样有助于将信贷风险的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把控小微企业信贷风险,从而有效降低信贷过程中和信贷之后的风险。

(五)重视生产技能,创新信贷产品

缺少可抵押物是小微企业信贷过程中面临的共性难题,而商业银行最为关注的莫过于抵押物,这种银企之间的信贷矛盾始终是小微企业融资的绊脚石。鉴于此,商业银行的信贷模式值得反思和重构。为了化解这一矛盾,商业银行应该逐步转移传统的信贷关注点,即将关注信贷抵押物转向关注小微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因为经营能力和劳动技能最能反映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与此同时,商业银行还要根据小微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的不同,有针对性地创新信贷产品,以满足小微企业不同层次、不同产品的资金需求。

四、结语

小微企业论文篇7

TRIZ自创立之日起至今,历经了多种多样的、多次的演变,到目前为止其自身还在不断的成长、发展并得到完善[1]。在其经典的理论中对于问题的解决方法相当重视,以进化法则为基础创立了多种解决问题的计算工具,更加注重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正确性。而在第二个发展阶段,TRIZ的研究人员更加注重分析问题的本身的思考。利用初始阶段的经典工具将正确的问题进行解决。其工具的共同特点与相通性是能够将复杂困难的技术实现转移,从而以一个替代性的问题答案的获得解决原题。到了世纪之交的发展阶段时,也预示着TRIZ的新阶段、新时代的来临,其目的在于提倡要对正确的问题的解决方法提出确切有效的结果,要把技术和实际情况相结合并做相关的改进,节约资源和成本,形成各阶段的一体化路线进行不断的进化和完善[2]。强化工具的时效性、评估系统的全面性。

二、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中的TRIZ理论

TRIZ理论中所涵盖的法则是多层面、层次、种类的。其理论被科技型小微企业所运用是极其有效、并且有推的[3]。这样的结合能够有效对企业当前管理状态进行分析确认,对管理方法衍生发展方向进行预测,对现有管理方法方式进行创新改进,将企业管理创新效率进一步提升。TRIZ理论对与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的创新有着巨大的、正面影响。通过对企业的管理主体的改变。管理对象的增加以及管理方法的替换和互补搭配,加之优化分配企业现有的资源和材料,以最为细微的变更正常化管理的实现,无多余的资金开销,对社会环境企业的本身的负责用达到最小化,这是TRIZ理论所提出的最终的理想解。依据这个理论,科技型小微企业能够在管理方面最小的变更获得管理创新效果的最大化。同时,加大对TRIZ理论的深化研究和理论自身发展、完善预判,使之能更好的、最适应的推动科技型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的可持续性发展和完善。从理论研究出发,简单易懂的模式是最实用的方向,将理论更强的应用性进行开发更新,创造企业所需的TRIZ为基础的创新工具,结合实践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政府管理为手段,对TRIZ理论进行积极的推广和宣传,开展培训活动、理论学习交流,建立相关的学习网站体系结构。在高校、企业安排各类课程,以政策支持TRIZ理论的广泛应用。企业自身更要注重TRIZ对管理创新的作用,开展共同讨论研究学习会以,并邀请专家加入团队共同分析。

三、结语

小微企业论文篇8

小微企业是除大中型企业以外的各类小型、微型企业的统称。我国小微企业数量庞大,截至2013年年底,小型微型企业1169.87万户,占到企业总数的76.57%,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坚实基础。但在小微企业的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如产品质量不合格、偷税漏税、污染环境、拖欠员工工资等问题,严重危害大众健康,污染生存环境。天津市2014年加工食品抽检不合格的42批次中,有41批次都集中在小微型企业中,占97.6%。国家环保局2010年调查显示,我国50%的工业污染源来自于小微企业,以浙江省为例,浙江省约有小微企业57万家,平均每个乡镇有420余家,污染物排放占全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60%以上。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小微企业缺失社会责任,因此,越来越多的声音要求小微企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以解决上述问题。但是,小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会影响其盈利能力。比如,融资困难等原因已经造成很多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企业管理者认为要求其承担社会责任更会增加运营成本,会对其财务绩效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小微企业自身不愿意承担社会责任。那么,小微企业究竟是否应该注重承担社会责任?小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企业财务绩效到底有何影响?

国外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未有定论。Moskowitz(1972)首次提出了证明经济动因能够被用于促进企业社会责任,Siegel(2000)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但是Waddock(1997)、Preston(1997)等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拉高企业成本,降低财务绩效。国内学者的多数研究认为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的财务绩效。陶冉(2012)通过对世界前五百强的跨国石油公司进行实证研究和博弈分析,认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能够促进企业的财务绩效,陈可(2011)、李正(2006)的研究也支持这一结论。

总体来看,国内外对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均聚焦于大中型公司,而小微企业少有研究。大中型公司具有规范的财务体系,许多公司甚至定期会责任报告,因此,指标获取难度小,便于建立一个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而大部分的小微企业处于一种零散的状态,很多小微企业甚至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财务体系,对外公开的信息更是相对匮乏,难以获得合理的、能够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指标。同时,现有对小微企业的大多数研究认为小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存在很多的困难,对小微企业是否应承担社会责任还存在很大的争议。杨春方(2015)从资源基础理论和背景依赖理论的视角,解读了中小企业社会责任缺失问题,指出中小微企业社会责任缺失是小微企业获取人力、资本等资源的能力有限以及政府对小微企业的监督力度不够造成的。王文彬(2013)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产品、员工、产业链、政府和环境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小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困难。

为此,本文从小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角度,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小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并采用回归分析的方法,进一步探讨了承担社会责任对小微企业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提出政策建议。

二、理论分析

小微企业规模较小,内部结构和社会关系相对简单。因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定义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分析不同层面的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1.基于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这一概念自1953年由Brown提出以来,备受学术界关注。Carroll(1991)将社会责任金字塔与利益相关者相融合,指出要针对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群体考虑社会责任问题。Clarkson(1995)指出,应该以利益相关者框架为基础建立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模式。因此,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界定实际上就是对利益相关者的界定问题。

利益相关者理论考虑到了某种特殊的纽带关系,其存在于企业与其利益相关者之间,随企业的产生而存在的(Carroll,1991)。利益相关者指的是那些能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被企业目标的实现所影响的个人或群体。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谋求股东利益最大化之外所负有的维护和增进社会福利的义务。[6]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小微企业的社会责任可归纳为四个方面。其一,从员工的角度可以分为:可接受的收入,稳定的工作,工作环境舒适,合理的晋升渠道;其二,从消费者、顾客的角度可以分为:具有价值的商品(产品价格与质量、性能和服务的关系)或服务;其三,从社会的角度可分为:平等的就业机会,对公共设施建设的支持,对残疾人、儿童和妇女组织的贡献,对慈善的捐赠。其四,从环境的角度可分为:对能源资源的节约、对解决社会环境问题的贡献。

2.小微企业社会?任对财务绩效的影响

本文着重强调企业伦理方面的社会责任,将企业社会责任从员工、消费者、社会公益和环境四个层面阐述。

消费者层面。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因此,节约成本一直是小微企业长期的一项经营策略,为了节约成本,一些企业会提供质量不达标的产品或者是不好的服务,长此以往,企业的整体信誉度在消费者眼中逐渐的降低,也就影响了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员工层面。企业一味追逐利润,不顾员工权益,则会导致员工层面上企业社会责任的丧失。小微企业多为劳动密集型企业,雇员的劳动者素质不高,虽然在一些员工福利上的诉求比较低,但是对于企业内涵价值增长并无贡献,同时,劳动环境差,薪资水平低也会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出现怠工、拖延等现象,人员流动率高。小微企业重视员工层面的社会责任,一方面,会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增强企业凝聚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吸引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企业的经营绩效及长远发展。

环保层面。小微企业的经营所依靠的不只是广大受众和消费者,它更加依托于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如果在小微企业生产和经营的过程中肆意的开发与生产,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造成了大范围的环境污染,不但影响了企业良好的名誉,还会受到社会的强烈谴责。小微企业应该去承担环境的责任,在选择生产或加工的原材料时要以环保材料优先,尽量降低资源的浪费避免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一方面节省了社会中的资源,另一方面为自己的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在获得受众积极赞誉的同时,更是消费者对企业本身的接纳和认可,也就提升了小微企业的经济效益。

社会公益面。小微企业对于那些大中型企业来讲,存在着市场空间的局限性,面对广阔的市场,小微企业更存在着被社会认同的弊端,不但影响着企业内部员工对企业自身的认同,更加影响了企业的长远发展,如果小微企业能够承担起相应的社会公益责任,并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那么就会获得在社会中的良好声誉及权力等社会资本,在这基础上也就提高了企业员工对小微企业的认同感,员工的认同感提升了,就会为企业创造更大的利益。

综上所述,小微企业想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谋求长久发展的目标,就必须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这对于企业的发展与财务绩效的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研究设计

1.小微企业概念界定

国际上一般以企业人数、资产总额来定义小微企业,但各国又因各自发展水平、角度不同而定义不一。根据2011年7月四部委联合下发的新修订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首次把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比如农、林、牧、渔业营业收入50万元及以上5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营业收入5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工业从业人员2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3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餐饮业从业人员10人及以上,且营业收入100万元及以上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1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1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等。

依据上述小微企业的定义,抽样调查了宁波市的小微企业。

2.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本文的实证数据来自对宁波的小微企业的问卷调查。选取宁波市的餐饮企业、小型制造企业为调查对象,通过走访周边企业,发送电子邮件以及电话联系的形式,抽调300家企业,剔除不符合条件的企业,得到有效问卷118份。

对于企业社会责任,本文从员工、消费者、环境和社会公益四个层面进行量化,通过企业的营业额和增长比两个基本财务指标来量化企业的财务绩效。

3.问卷设计和变量选择

问卷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企业的基本信息,包括企业性质、规模、上一年度的营业额、利润增长比例。对上一年度的营业额按照小微企业的定义划分为四个区间,给予1~4级分制,营业额越大,相对应的分值越高。利润增长比例同样道理。

第二部分是对企业在员工、消费者、环保、社会公益四个方面行为的一些测定。每个层面包含六个题向,以评估企业在四个层面的表现。企业社会责任评估采用评分制形式,六个题相对应的分数,“做过”给1分,“未做过”给0分。

主要变量以及具体内容设置如表1。

表1 主要变量说明

4.模型构建

在对社会责任和财务绩效的相关变量定义后,本文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形式如下:

模型中,解释变量包括员工层面的社会责任staff,消费者层面的社会责任customer,环保层面的社会责任environment,和社会公益层面的社会责任charity,控制变量包括企业规模size和企业的发展阶段Stage。为随机误差项,符合均值为0,方差为1的正态分布。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1.问卷信度检验

本文采用SPSS19.0?ξ示斫峁购湍谌萁?行α信度系数检验以及对整体进行信度检验。本研究采用Cronbachα为衡量工具的信度指标,其介于0.716至0.925,皆符合Nunnally(1978)建议的0.7水平。这表明本研究具有良好的信面构度(如表2所示),因此,可以利用该问卷进行以下数据的分析。

表2 信度检验

2.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3给出了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根据描述性统计的结果可知:小微企业在承担社会责任中的四个层面上,它们的平均值相对来说比较稳定,说明小微企业在这四个层面的履行程度上能够达到一致性。但是小微企业在环境保护这一层面的标准差距很大,这说明了在不同的小微企业经营过程中,在环境保护层面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存在着差异性。企业销售额与利润增长额都相差不大,这与企业社会责任的总体履行情况是一致的。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首先检验解释变量之间是否存在共线性,在对多重共线性检验显示各回归模型中解释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VIF)值均不超过3,说明解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性较小,可以放入研究模型中进行回归。通过F检验法对模型进行检验,可见其F值显著大于临界值,反映出该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表4 回归分析结果

注:*表示在0.05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回归结果表明,企业社会责任对企业销售额的回归结果要明显好于对利润增长额的回归效果,具体表现为:员工和消费者层面上的社会责任对小微企业的销售额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环保层面的社会责任对企业当期销售额正向作用,与社会公益层面的社会责任对企业当期销售额显著负相关。原因可能是消费者直接影响企业外部经营,而员工影响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两者对企业财务绩效有直接的带动作用,可以影响当期企业财务绩效。环保层面的社会责任虽然与小微企业的财务绩效不相关,但至少可以看出方向,表明小微企业承担环保层面的社会责任有利于小微企业的财务绩效。社会公益层面的社会责任是通过影响企业形象间接拉动财务效益,短期内需要一定的成本支出,因而当期表现为负效应。

四个层面的社会责任变量虽然与企业利润增长额不显著,但是可以反映出对企业利润增长具有正向效应。企业四个层面上的社会责任与上年利润增长额不显著,可能是由于承担企业社会责任需要一定的成本投入,表现在利润增长上就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本文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小微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在对宁波小微企业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回归分析,构建并估计了社会责任的四个层面对小微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小微企业在员工和消费者层面上的社会责任对财务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效应,而小微企业在环境层面的社会责任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绩效有正向影响效应,但社会公益层面的社会责任对小微企业的财务绩效不具有统计意义上显著的正向效应。因此,本文认为,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能够促进小微企业的财务绩效。

本文的结论具有很重要的政策启示,十八大以来,国家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力度不断加大,前后六次出台小微企业的减税政策,这表明国家高度重视小微企业的发展。根据上述研究,本文建议如下。

小微企业论文篇9

【关键词】战略管理 中小微企业 创新 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小微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它们是一些地区创造经济奇迹的重要因素,在增加就业、推动创新、催生产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并发展成为市场经济活动中最富有活力的群体之一。

近年来,辽宁省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2013年11月29日审议通过了《辽宁省中小微企业权益保护条例》,为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从发展规模来看,根据辽宁省统计局数据,辽宁省中小企业2009年中型企业1249个,小型企业21981个,工业总产值分别为6136.48亿元和13174.29亿元,2010年中型企业1358个,小型企业22327个,工业总产值分别为7156.00亿元和17882.54亿元,2011年中型企业1578个,小型企业14250个,工业总产值分别为6999.79亿元和19689.87亿元,2012年中型企业1914个,小型企业14555个,工业总产值分别为9895.08亿元和23717.31亿元,2013年中型企业1972个,小型企业14358个,工业总产值分别为11404.70亿元和25515.00亿元。2013年末,全省共有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小微企业法人单位31.5万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95.5%。小微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41.5万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51.4%。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4547.2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28.5%。

尽管辽宁省中小微企业规模发展不断壮大,但目前还存在着创新人才缺乏、创新资金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跟不上等诸多问题。鉴于此,本文拟从战略管理视角探讨辽宁省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战略管理与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一)企业战略管理内涵

企业战略管理是使企业能够达到其战略目标的动态管理过程。1992年Certo提出:战略管理是保证一个组织拥有,并且能在适当的组织战略中获得利益的过程。即适当的战略是能够满足一个组织在某一特殊阶段需求的战略。企业战略管理是对企业战略的设计、选择、控制与实施,直至达到企业战略总目标的全过程。企业战略管理是涉及企业发展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例如,产品开发、科技发展、重大技术改造等。因此企业战略管理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要进行全过程的管理、将直觉与分析结合起来进行决策。

(二)相关企业战略管理理论

资源基础理论源于Penrose(1959),认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而企业的成长需要通过管理来寻求并应用有效的资源。1991年Barney提出企业的资源包括:资产、能力、属性、过程、知识与技能。资源既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传统资源,也包括技术、信息、时间、知识等现代意义上的资源。该理论强调企业内独特的资源与知识拥有量,包括:企业资源的基础、战略领导和战略决策理论以及公司的知识基础理论。

(三)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

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的本质就是依靠其自身自主创新的能力来打造企业品牌,获得竞争优势,从而使企业长久发展下去。它是中小微企业适应科技革命及迎接竞争挑战的必然选择,而一个没有走入创新的企业,其发展之路不会走得更长。这样看来,创新发展应当是中小微企业实施战略管理的全局性、长远性的重大问题。依据战略管理理论的资源基础理论,企业是由一系列资源组成的,涉及到人力、财力、物力、技术、信息、时间、知识,因此中小微企业创新发展只有以企业资源基础、战略领导和战略决策理论以及公司的知识基础理论为视角,才更加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战略管理视角下的辽宁省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选择

(一)发挥战略领导和决策的作用

从战略领导和决策的角度,企业的主管是企业的战略领导者,他们可能是企业的行政主管或总经理,也可能是领导团队。1984年Hambrick等提出,高层管理当局通过战略抉择来影响绩效。所以企业的绩效很大程度取决于它的战略领导者。如果一个中小微企业在其发展道路上能一直致力于创新发展,把自主创新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这与企业的战略领导和决策的作用分不开的。

从战略管理的视角,具有战略眼光的企业领导,应当把企业创新发展设定为它的战略目标。只有在战略目标设定下来之后,接下来的战略选择、控制与实施才能为之服务。但是,辽宁省的目前情况是有些中小微企业领导一味追求企业效益,缺乏创新发展意识,没有把企业的创新发展作为战略目标,这与企业领导受教育程度、管理能力以及自身战略决策密切相关的,因此企业的领导亟待提高他们的知识程度、战略管理以及战略决策的能力。

(二)发挥企业资源的基础作用

战略目标设定后,就是企业如何进行战略选择、控制与实施的问题,而这是需要与企业资源的基础相融合的。如前所述,资源既包括人力、财力和物力等传统资源,也包括技术、信息、时间、知识等现代意义上的资源。对于传统资源,在人力方面,企业应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提高人员科技素质与技术创新能力;在财力和物力方面,企业应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引进先进技术设备,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持。对于现代意义上的资源,应加强信息系统基础设施建设,发挥信息技术对于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企业可以依靠商业与人力资源及信息技术的结合来取得创新优势。

(三)发挥企业的知识基础作用

1992年Kogut等提出,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决定因素,企业可以通过持续地学习来发展其知识与能力,以维持它的竞争优势。企业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知识,才能将它的行业专长转换成经济上有价值的创新产品。因此,辽宁省中小微企业的创新发展一定要提升企业的知识基础,持续地学习,持续地夯实它们的知识基础,唯有如此,才能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聂进.中小企业信息技术采纳影响因素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37-39.

[2]彭碧玉.中小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7-9.

[3]李斌,尚红.辽宁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路径选择[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14(3):50-52.

[4]辽宁省中小企业局网站.

小微企业论文篇10

关键词:中小企业 微博 营销策略 微博营销

一、研究背景

从微博植入我们生活开始,其发展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目前来看,关于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的文献研究较少,国内对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的研究处于起步期,多以定性、规范研究为主,实证研究几乎没有。本文通过以“中小企业微博营销”为研究对象,并对微博营销的对象、特点、优势与风险、模式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营销策略建议,对我国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策略的制定具有参考价值。

二、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的发展现状

由于我国微博处于发展初期,以新浪微博、搜狐微博为代表的微博平台发展较快,但是其各自的市场定位不同,功能有一定的差异;而中小企业的微博营销目标差异较大,具体有:塑造企业形象和提升企业的品牌知名度、产品营销、宣传和强化企业文化和经验理念、提供客户服务与技术支持。中小企业企业要进行微博营销,需综合考虑各平台的定位与功能差异和企业营销目标,进行平台选择。如人人网的用户是大学生、研究生公司白领及高校老师等,其高学历、个性化的消费特征,注定只适合部分企业,所以中小企业在进行微博营销平台选择时,应考虑企业发展的阶段和目标、平台的发展前景及其用户特征,通过微博营销形成一个双向交流的信息平台,培育更多的潜在消费者。

三、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的实证分析

(一)“螺蛳粉先生”微博营销分析

截止2011年5月,从@螺蛳粉先生微博开播10个月以来,“螺蛳粉先生”的新浪微博已有5600多名粉丝,平均每条微博被评论12次,转发8.2次,其中活跃粉丝近3800名,活粉率达到68%,这些粉丝都是螺蛳粉的忠实爱好者。“螺蛳粉先生”每天可销售出400碗,营业额在4000-6000元,三个月就收回了前期的10万元投入成本。微博的力量比发传单更有效,很多顾客成为忠诚客户,客户消费并在“微博留言墙”留言,实验体验营销。自开业以来,新京报、《职场》杂志、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等多方媒体都予以报道,其中北京电视台首都经济报道栏目对螺蛳粉先生的微博营销进行了长达七分多钟的深入的报道。本文统计“螺蛳粉先生”微博在2011年12月13日—2012年4月9日数据,具体如下:

从表1可以看出“螺蛳粉先生”微博每天有2条博文和10条左右的评论,营销企业产品信息和生活理念,保持与粉丝的沟通,在短短三个月之间粉丝数由11255条增长到12615条,微博数由1593条增加到1799条,形成良好的微博粉丝沟通空间,实现了体验营销,传播企业的产品信息,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极大地增加企业的营业额,提高了企业的盈利能力,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二)凡客诚品微博营销实证分析

自2009年8月,凡客诚品开通微博,并连续推出秒杀活动、明星互动吸引用户等一系列活动,让新员工发表工作感触及想法,2010年7月6日,Vancl的官方微博开始了一个小小的互动营销,截至七夕这一天,光新浪微博上就有近3万条直接话题,聚集人气,极大地推动了企业的销售增长。本文统计凡客诚品微博在2012年2月9日—2012年4月6日数据,具体如下:

从表2可以看出,凡客诚品微博通过秒杀活动、明星互动等活动,快速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日发微博数达6.6条,在两个月之间粉丝数增加了5973,微博数增加373,转发和评论有所增加,微博价值逐步增加,塑造优秀的品牌形象,实现良好的促销效果;但暴露部分潜在风险,如个人信息泄露、账号被盗、品牌盗用等。

四、我国中小企业微博营销策略的建议

(一)、对外,实行确定精确定位目标用户;对内,实施企业内部营销策略

1.精细分析客户需求,确定精确定位目标用户。中小企业首先要通过市场调研和微博互动分析目标用户的爱好与需求,掌握用户对本企业及其产品的态度,了解用户对同类型产品的使用情况和满意程度,进行市场细分,精准确定企业的目标客户,寻找潜在消费者,并培养潜在消费者,以此为传播平台,实现企业品牌推广和产品信息的传播。

2.企业内部营销策略。通过微博,可以低成本搭建企业内部沟通系统,对内部员工进行直接沟通,缩小层级之间的空间和时间距离,强化企业的人本管理特色,激励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实行全员参与营销,提高了企业业绩。

(二)公益活动或事件营销策略

1.社会焦点事件营销策略, 阳光公益活动营销策略。中小企业可通过博友对社会焦点事件的讨论来进行微博营销。中小企业通过参与公益活动,如环保、扶贫、救灾等,借助公众舆论,通过微博用户讨论来宣传企业及其产品,这有助于良好的企业形象,培养了用户的忠诚度,激发潜在用户的购买欲望。

2.体验营销策略。微博上的体验营销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需要策划,表现新意,明确定位和目标,不断为粉丝创造互动分享的资源和条件,并制定激励方案,扩大企业品牌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