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启示

时间:2022-02-18 10:10:41

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启示

摘要:透过供给侧视角,本文以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为切入点,从学生的需求侧出发,进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供给侧的现状分析、供给主体的诠释、基本原则的探讨,提出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

基于供给侧视角研究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能更好地协调德育工作供给侧需求的平衡,实现德育供给侧自身的引导力和影响力。

一、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涵界定

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的改革融合,经济领域的供给侧改革为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德育工作具有普遍性和延续性,其内涵是把一定的社会思想观念、政治意识、道德规范,通过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组织有计划的影响,引导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意识形态和行为实践。这个内涵奠定了德育工作供给侧的重要地位,要求德育供给侧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引导力,并向受教育者输出高质量的“精品”活动,满足受教育者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避免教育资源的结构性浪费。党的十八大以来,高等职业院校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和质量有了更精准的要求,德育教育也面临着舆情多变、思潮多元的问题,德育工作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二、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供给侧的现状

一些高职院校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技能发展,忽略了德育培养的投入,加之教学条件的有限,使德育工作教育理念落后、形式单一、内容枯燥。首先,德育目标设立偏离实际,过于政治化、理论化、片面化,德育教育往往被边缘化。学校设置的德育目标没有结合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水平,忽略了学生道德水平培养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脱离了现实生活的道德环境。其次,德育内容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偏重理论的灌输,忽视了个体情感的体验和实践的获得感。德育内容除了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以外,还要紧扣时代的脉搏,不断更新内容要素。再次,德育效果评价方式比较单一,不利于道德意识的养成,大学生德育活动的效果评估往往是以考试分数来决定,这种评价方式忽视了道德教育的实践意义,缺乏科学性和实效性。最后,辅导员技能水平和素养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工作中习惯套用工作经验,加上过多的管理,缺乏引导,减弱了德育的时效性,难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还有部分辅导员的精神境界和对德育工作的片面认识,也弱化了对学生的示范作用。

三、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供给主体”的角色诠释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是多方主体联动开展的,涉及面广泛、内容复杂,要求供给主体具有开展工作的战略格局。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开展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团体等组织和个人,高职院校“供给主体”具有多层次和多样性的特点,在开展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作为高职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供给侧改革的骨干力量。辅导员奋战在学生管理工作的第一线,不仅是各项工作的整合者,还对学生道德情感和精神世界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高职院校辅导员是否能提供高质量的德育供给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成效,影响着学生习惯养成和品格塑造。这就要求辅导员提高开展德育工作的信效力,多角度、多渠道地认真研究方法和对策,运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主动建立自身的“资源库”,扎实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基本原则

1.坚持理论指导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原则。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是提高供给内容的精准化、品牌化的过程,要想真正理解其理论的内涵,就必须用实践来检验。所以,高职院校在德育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实施过程中,增强学生践行德育活动的兴趣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能够真正解决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和困惑。具体来说,辅导员在提高供给理论质量的同时还要进行实践检验,使高职学生真正成为社会道德体系的主动实践者和行为示范者,在有意义的实践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自觉践行德育体系的基本要求。2.坚持集中性教育与持续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德育供给侧改革必须紧跟高职院校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做到“想在前、做在先”,用发展的眼光和动态的工作方法,建立德育供给的覆盖机制和长效机制,使德育供给的形态从二维走向立体,从独立变为系统。通过有效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使社会主流思想进入大学生头脑,并转化为个体内在的信念和自觉的行动。高职院校的德育是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教育,甚至可以说是终身教育。所以,德育供给的内容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个人的成长进行调整,这就要求德育供给变成具有流动性的长效教育,不能急功近利,以主流的意识形态指导行为,慢慢地渗透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内容,从而形成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3.坚持主流引导与多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随着社会的经济的发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着深刻的变革。整个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理性与非理性、进步与落后等多种意识形态并存的现象,需要有一个主流意识形态来引领,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主动践行主流引导和多元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坚定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坚持指导思想与价值取向的主流化,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引领作用,牢固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与此同时,也要采取开放包容的态度,正确处理主流引导和多元发展的关系,尊重社会思潮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合理吸取其有效成分,丰富德育供给的内涵。对于各种思想意识的有效整合,能有效促进德育供给侧改革的科学进行。

五、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工作供给侧改革的路径选择

1.加强德育工作的统筹设计和务实推进。德育供给侧改革工作要有设计、接地气,要遵循德育工作的特殊性、立德树人的服务宗旨、学生成长的阶段性规律,对德育工作的整体流程实施规划,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完善德育工作的有效机制。学生在校期间与专业课教师接触的时间最多也最直接,所以德育供给侧改革要主抓专业教师这个突破点,利用学生“亲其师,信其道”的特点,联合专业教师,形成德育供给的合力,主动咨询学生的学习情况,积极采纳专业课教师的意见,整合信息资源,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促进目标、任务和要求在组织中有效落实。提高职业院校各方的协同意识,例如,加强学生工作与教学、服务等系统的管理协同,加强辅导员管理队伍与专任教师之间的教学协同,加强融媒体的线上和线下的实效协同,真正构建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德育工作大格局。2.盘活高职院校德育供给内容。做好供给侧内容的精品输出,构建包括思政教育、品德教育、心理教育和法制教育等立体式供给体系,不仅要有丰富的德育素材,还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时政讯息来提高德育内容的信效度。德育工作的另一个核心要点就是要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在进行德育供给侧改革的过程中要紧紧抓着这个“魂”。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纳入德育体系的传统文化必须进行筛选梳理,才能有效提高供给质量,在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传统艺术展示、经典导读、戏剧电影等多种方式传递传统美德所蕴含的价值。另外,注重对网络德育资源的有效运用和整合,运用融媒体技术创新德育工作载体,从而提升德育供给侧的科技感和吸引力。辅导员要结合本身专业背景和学科特色,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着力打造精、简、艺的德育品牌活动,将网络热词、红词揉进德育供给侧的内容,让德育供给侧的输出真正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辅导员还可以开设网络道德课程,强化学生网络道德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感,主动输出优质精品,追求精准传播,努力将德育工作落到实处。3.改变德育教育工作的供给方式。高职院校要探索适合学生群体的德育工作模式,实现精准的教育供给,努力构建独具特色、功能多样的德育体系,讲授与引导相结合,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创设多维的德育实践渠道,提升德育供给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德育供给侧改革过程避免辅导员单打独斗,应学会用众筹的理念做德育供给,扩大德育供给宣传平台的受众范围,积极开展追踪反馈。有效构建德育供给侧输出的评价体系,形成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受教育的效果,促使供给内容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另外,辅导员队伍要注重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的提升,加强思想政治理论的学习,促进先进思想文化的积累,提升德育供给侧的解释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形成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供给队伍。随着高校内涵式的发展,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要运用供给侧思维,以需求侧的具体情况为出发点,理清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教育供给的问题短板,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供给端主动转型升级,提高德育供给实施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有效完善德育教育供给的组织保障、人员保障、制度保障和资源保障,实现辅导员德育教育管理双向平衡和良性互动,全方位精准发力,以此更有效地推进高职院校辅导员德育供给侧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侍旭.高校思想政治也应有“供给侧改革”思维[N].光明日报,2016

[2]黄东桂,潘柳燕.自我教育:高校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归宿[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

[3]赵秀红.网络平台多优质产品少,高校辅导员呼吁——网络思政教育也要“供给侧改革”[N].中国教育报,2016

[4]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5]王易.近十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述评[J].教育探索,2015

[6]曹金荣.新时期高校德育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知识经济,2011

作者:赵晓颖 单位:天津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