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师德建设重构分析

时间:2022-02-25 04:13:51

新媒体时代师德建设重构分析

新媒体时代既是公众视野凝视的时代,亦是以此为契机,敦促教育事业师德建设与时俱进的时代,更是师德建设以其全新重构,而向全社会辐射正能量的最佳时代。执教者不仅应重构“以学为体”的学者之实,更应重构“以授为用”的师者之范,以执教者的品德修养、知识内涵、文化品位,成就“知行合一”与“体用合一”的师道尊严,唯其如此,才能为社会留下堪为世范的道德新风尚。

一、新媒体时代师德的学者之实重构

1.新媒体时代的公众视野注视。早在2014年9月初教师节来临之际,在师生代表座谈会上,着重强调了“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师德建设方针,同时更倡导了“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集于一身的师德精神。为广大执教者划定了禁止逾越的“雷池”,对每况愈下的师德失范现象,进行了一次部级的亮剑[1]。以此为契机,教育领域师德建设的热潮开始在全国范围轰轰烈烈地展开。师德作为执教者的一项基本素质,有着学识、典范、道德等多个层面上的涵义,新时期的执教者,不仅应该成为师德与师才兼备的执教者,而且更应成为国家社会所期待的文明薪火的传承者与传递者。教师应以“学者之实”为体,以所携带的文化分量为用,以正身树德为教书育人之本,在不断提升自身学识的前提下,同步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成为新时代合格的教育引领者。2.新媒体时代的师德重构意义。在新媒体时代,师德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师德既是整个教育事业内生重构与外延发展的原动力,又是各类学校办学水准的重要衡量标志。执教者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价值引领、教书育人的历史重任与开拓进取、不负国家社会重托的时代使命。先贤哲言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作为人格表达的“修身”是第一位的。人格境界直接决定了执教者自身所表现出来的专业学养与道德修养,两者整合而成的执教者的师德,最终决定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与人文风尚,是一所学校德育的标尺。可见,师德建设小而言之,对于一师一校至关重要,大而言之,对于一家一国举足轻重,执教者的严谨、自律、自尊,既是对职业本身的充分尊重,又是对国家社会所托的充分尊重,有着“捧着一颗心来”的无可替代的现实意义,正如朱自清先生所言,执教者必须拥有对于教育的高度信仰与高尚理想。执教者良好的师德素养,不仅有利于教师自身教育教学基本素质的稳步提升,而且还有利于教学共同体集体教育教学素质的提升,全力驱策整个教育事业的与时俱进,进而一步步实现以德办学、以德兴业、以德治国等不断进阶的更加宏伟的社会愿景。3.新媒体时代的学者之实重构。新媒体时代的“学者之实”与执教之本,应以实务为先、以教学为先,以过硬的教学本领展现出自身的执教实力。这是每一位执教者在其第一层次阶梯所必须经历的基本修炼。任何执教者的成长之路,首先都是以成就“学者之实”作为先导的,“学者之实”为执教者起到了最为基本的赋能作用。在新媒体时代,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正在转变成为一种整体驱策性的学生自觉的动态化过程,不仅学生的求知成长呈现出一种动态化的过程,就连知识本身也处在不断更新的动态化过程。因此,对于执教者而言,更宜持之以恒地针对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不辞辛劳的努力耕耘,提炼出知识的精髓与真谛。执教者本体的动态学习与成长过程,既是其作为合格执教者获得“学者之实”的赋能过程,又是其作为合格教育者获得“学者之范”赋德的唯一途径。在此基础之上,方能以其自身的文化体量与文化分量,成就执教者的“学者之实”,并以此向更高一级迈进,成为“师者之范”与“道者之尊”。同时,公众视野针对执教者的观注与凝视,亦不失为一种执教者重构师德的重要契机,借此契机,执教者师德的重构,不仅应以“学者之实”为体为器,而且应以“师者之范”为用为道[2]。

二、新媒体时代的师者之范重构

1.新媒体时代的师德建设契机新媒体时代复杂与多元化的社会环境,更加要求执教者这一师范性与示范性群体,必须有专业性为其赋能,在获得师能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修炼出师者之范的师品。公众视野的关注,舆论媒体的重压,已。经为整个社会机制改革带来契机。同样,对于教育事业而言,舆论媒体的不断聚焦,为执教者由“学者之实”向“师者之范”更上层楼带来更大的动力。新媒体时代公众视野的关注,推动了师德建设的发展,为执教者带来了成就“学者之实”的不可或缺的赋能。众所周知,“学者之实”,重在执教者自身所挟带的文化体量与文化分量,而“师者之范”,则重在整个执教者集体所挟带的师德师品这一道德内涵的体量与分量,显然孰轻孰重自不待言,这也是现代社会从理念上积极倡导双师、双能、双德型人才的一个根本原因所在。执教者不仅要成为学有所成的学问之师,更应成为人格卓著的品行之师、立德践行的道德之师。唯其如此,方能向学生传授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至关重要;唯其如此,方能不负公众对于执教者的期许,不负家长、社会对于执教者的重托。2.新媒体时代师者之范的以德为本。如果说对标师能的“学者之实”,是执教者的第一个层次的晋身阶梯,那么对标师品的“师者之范”,就是执教者第二个层次的晋身阶梯,执教者师德建设必须以德为本。在新媒体时代,以德为本必将成为执教者行为规范不可或缺的重要依托,无论是从教学管理视域出发的以人为本,还是从执教者个体出发的以才为本,最终都将归结为以德为本这一执教者师者之范的必然核心。以德为本是师德建设过程中必须重构的一种向内凝聚、向外辐射的教育教学根本,唯有以德为本才能形成一种蕴育良好师德的浓郁文化氛围,才能创建一个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文化。同时,校方亦应将公众凝视的反馈信息,通过各种信息交互渠道及时向执教者加以通报,以达到不断鞭策、激励、警示的作用最终形成一种系统化、体系化的良性的校园文化的正能量循环。例如,教育系统可以基于云系统构建部级的开放式师资资讯平台,将获得教师资格的师资全部置诸云端,可以由校方、校际、学子、公众等进行多级反馈与多级评价,这一系统既能让校方与执教者及时获得公众反馈,又能让公众及时获得师资的相关素质信息,这种资讯平台,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敦促师资立德的驱策。所谓欲树人德,先立己德。由以德为本到立德为先,才能一步步架构出全域体系与长效机制的师德建设框架,使得以德为本,成为师德建设的重要抓手。由此可见,新媒体时代公众视野的凝视,事实上,已经成为师德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他者指涉维度,亦将由此为整个执教者以德为本的师德生态重构,带来他者警示与他者规训的强力约束。3.新媒体时代师者之范的以德为范。在教育领域这一片蓝海中,执教者只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粒石子或一朵浪花,正是这些沙粒与浪花,才支撑起大海的辽阔与博大。网络新媒体的兴起,公众对教育的关注,对于教育领域而言,就是聚焦每一朵浪花与每一粒泥沙,汇聚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推动师德建设朝着良性方向发展。将师德建设作为整个教育事业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不仅要以德为本,重构出师德的正能量表达,更应以师德为范,重构“以学为师、以身为范”的教育风范。同时,更应将执教者内敛固化的师德之本,凝练外化,成为“以德立本、以德立身、以德立范”的师者之范,透过执教者师德的“以身先示识”与“以身直示范”,成就执教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崇高道德品质。而作为师者之范的保障举措,为激发执教者充分发挥其职能,应进一步引进更加科学、合理、适用的师德评价体系与评价机制,以师德建设为契机,将师资水平推进到一个更高的维度[3]。

三、新媒体时代师德的道者之尊重构

1.新媒体时代的公众审视驱策。新媒体时代公众对教育的关注,为新时期执教者的赋能与赋德,带来了重要的提升契机。公众的审视驱策,来自社会的舆论压力,助推了执教者由师能而师品,最终成就了“学者之实”与“师者之范”。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公众由注视而凝视,由凝视而审视的过程中,执教者在与社会公众形成良性的无缝互动,与公众形成良好沟通过程中,执教者由个体而群体重树起来的师德师品,亦将进一步为执教者群体建构出一种《荀子•致士》“师术之道”的师风进阶表达,执教者形象的不断提升,绝非传统意义上的纸上得来,而是执教者内在以身作则、外在以身示范,逐渐累积而成的一种既向全社会辐射,又向后学者垂范的道德风尚,最终形成一种以师风为核心的社会影响力、社会吸引力、社会凝聚力。在新媒体时代,这种师风的向心性表达,将成为“由学者之实内聚,由师者之范耦合,由道者之尊发散”的一种诠释“传道授业解惑”与“师道尊严”的道德新风尚,而公众视野的审视,则将成为道德新风尚的一种后现代式的最佳驱策。2.新媒体时代道者之尊的以德为尊。客观而言,形诸于条条框框的文本,已经无法更好地规范师德,而新媒体时代公众的审视,却能够形成一种对于师德赋能、赋德的守望,成为针对师德规范的审视规训驱策。新媒体时代的公众审视,绝不仅仅只是一种具象化与表象化的审视而已,而是将其有机地转化为一种全社会监督与规训的评价体制,为每一位执教者,建立起由入职直至职业生涯结束,覆盖整个职业生涯的公开、透明、公允化的师德清单与师德档案,将执教者职业生涯的师德记录,面向全社会加以公示,并根据正负面的考核得分,给出该执教者的师德指数,从而形成一种行之有效的强力震慑与制约机制。另一方面,以机制规则与体制规训为基础,进一步敦促执教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展出由师德衍生师风的自发的理想状态,使得执教者都能够“以身正示尊”,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师道尊严,才是教育事业良性发展的根本。新时期的执教者,应以学者之实对标师资,以师者之范对标师德,以道者之尊对标师风,努力做好师德建设,坚守师道尊严,以师德的现代化重构,重塑具有时代特色的道德新风貌[4]。3.新媒体时代道者之尊的以德为魂。新媒体时代网络化的透明师德档案,将为每一位执教者的职业生涯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迹。执教者不仅要修学者之实学,更要修学者之节操,这才是执教者自律的基本原点,同时,执教者还要挣脱世俗的名利桎梏,以不傍不依的独立精神,不谄不谀的自由思想,重构德才兼备的品质。通过树德、广才、立能、布道获得师德重塑,通过“以行树德,以学广才,以知立能,以德布道”达成“树德树人,行为世范;广才广知,学为人师;立智立能,启迪真知”的师道尊严。以其“为学者之实,成就为师者之范”,以其“为师者之范,成就为道者之尊”,进而成为教育领域真正意义上的楷模。同时,执教者师德的养成,亦应修身向善,拥有一颗善良、有趣、高尚的灵魂,唯有以德为尊,方能成就以德为魂的形而上的道德至高境界。新媒体时代重构师德需秉持“学者之实、师者之范、道者之尊”三位一体的道德箴言,才能最终成就“德如高山人人景仰,德如大道人人遵循”的师德建设重构的终极理想[5]。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以学,为范以德”。“学为师之骨,德乃师之魂”。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最好的教育发展时代,新媒体得天独厚的传播优势,将公众的注视、凝视、审视集合为一种重构执教者师德的契机与驱策。执教者师德重构贵在“身先示识、身直示范、身正示德”,重在由“学者之实树师者之范”,由“师者之范立道者之尊”。师德建设的逐级重构,是时展的必然要求,师德建设的成效将成为各学校间未来激烈竞争的最为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指标。

参考文献

[1]程红菲.立德树人背景下的师德要素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9(09).

[2]秦苗苗,曲建武.改革开放以来师德建设的主要经验与现实启示[J].教学与管理,2019(06).

[3]黄全明.论新时代教师的师德修养及其评价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9(03).

[4]罗平西.现代教育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化特征及实现途径[J].教学与管理,2019(09).

[5]朱宁波,崔慧丽.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品质提升的要素和路径选择[J].教育科学,2018(06).

作者:孙智宏 单位:河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