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教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4 21:35:58

媒体教学

媒体教学范文篇1

流媒体是指采用流式传输的方式把连续的影像、图形和声音信息经过压缩处理后由服务器向用户计算机连续实时传送。这些网站以流媒体的方式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有效地传送到接收端,这种流媒体技术是目前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也是当前教育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流媒体技术最大的特点是能快捷、实时的传送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实现了Internet网和校园网的链接,使计算机网络的作用进一步拓宽。在教学上比单一的课件教学更具有优势,更便捷、直观、易于学生理解;它适用于各学科教学,适用于各种不同层次、不同年龄的教学,特别是在立体空间几何教学中,能有效降低抽象的理论梯度,加深定量理解、增强记忆,把难以想象的立体三维空间,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展示,使其形象、生动,让学生一目了然、便于记忆,在教学中往往会取得令人惊讶的效果。

二、流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

流媒体在教学中的开发和运用,时间虽然不长,但对其强大的教育教学优势和功能,广大教育者已形成共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认为流媒体在教学中优势有如下几点:

1.大量的信息资源方便了教学的选用。流媒体技术教学不仅需要有大量教学软件资源支持,而且还要建立便于流媒体运行的宽带网,连接我国教育相关的网站,例如科技、中国科普、北京科普、中国科普城等。这些网站能为学生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从内容上,有天文地理,有风土人情;从类别上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等。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源大大方便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选用。从而节约了教师课前制作课件花费的大量时间,方便了老师的备课。教师在上课时,只需利用计算机按不同的教学需求进行调用,就能快捷地将大量的素材展示给学生。这种高效、高密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增加教学内容的选用频度,而且能使学生汲取广博的知识,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2.图文并茂的画面信息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兴趣所在学生学习也才可能有持久的动力。兴趣是源于学生对自身学习需求的一种认识倾向,同时也是学生在某个领域进行活动时,基于积极兴趣体验而产生的一种心理行为。栩栩如生的精彩画面,悦耳动听的背景音乐,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无疑大大地刺激了学生的视听系统,激发了学生学习潜能,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由于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极短的时间内使学生进入角色,调动多种器官,从而进入全神贯注的学习状态,自觉、主动、积极地去探索,促使其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全身心投入地去感受教学情境中的问题、事实,情志和价值,提高学习效率。

三、流媒体技术应用值得注意的几个地方

1.培养相应的教师队伍。在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人才是关键,人才是核心。许多国家教育的现代化经验和教训已给我们很多启迪,未来的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而是相关教师的素质。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战略是教师素质的提高,有了资金的支持,流媒体技术的硬件可以很快到位,但人才的培养、观念的更新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应用流媒体技术教学,必须拥有一支过硬的教师队伍。如果让没有经过相关培训或自学的老师去应用,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所以大力发展流媒体教学必须培养相应的教师队伍,让教师熟练掌握流媒体技术、灵活应用教学策略、精心设计实施教案,这样才能有效利用流媒体技术的教学效能。

2.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注意控制流媒体的使用频度。利用流媒体技术教学必须在现代化教育理论指导下进行,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现代流媒体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探索精神、研究能力以及与人的合作精神。教师在每一个教学过程都应根据学生的接收能力、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控制流速、流度,防止使用过多,从而引起学生的疲劳,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媒体教学范文篇2

作为一门以实践、实际自然现象为基础的学科,科学课的教学需要以实际演示、实际现象的直观展现教学。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将课本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严重制约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积极运用辩证思维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积极选用电脑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它们声像俱全,图文并茂,让人身临其境。科学课的认识对象大多是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小学科学课的学习方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主探究,选择教学媒体时,应当从实际出发,尊重学科特点,做到“有实物的不用标本,有标本的不用模型,有模型不用课件”,用通俗的讲法就是越土越好,也就是越接近自然越好。事实上,学生观察实物与看课件相比,效果是不一样的,在观察实物的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而看课件只有眼、耳参与。比如让学生饲养蚕,了解蚕的一生经历的四个变化过程,与观看课件了解变态过程相比,教学效果根本无法相提并论。其实,一切媒体都是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的,我们并不排斥现代教学媒体。比如学习地震、火山等内容,学生很少亲历,这时候通过录像剪辑制成课件播放,就能发挥别的媒体无所取代的作用。我们不能一上公开课、观摩课,就不顾及具体的教学内容,一味地甚至是生硬地使用多媒体手段。

二、关注媒体选择有利于“做的经验”

在科学教学中,帮助学生积累科学经验是十分重要的。美国教育家戴尔的“经验之塔”将经验分成“做的经验’、“图式经验”和“符号经验”三大类十个层次,最底层的直接的有目的的经验是最直接、最具体的经验,最顶层的“语言符号”是最抽象的经验,从下到上,经验愈来愈抽象,这是戴尔“经验之塔”的基本规律。戴尔指出教育应从具体的经验入手,然后逐步上升为理论。他认为,在学校教育中应该运用多种媒体,使教学更具体、直观,从而获得更好的抽象。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选择、设计媒体的教学策略,应优先考虑“做的经验”。换言之,在科学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设计中应优先考虑让学生动手做,获得“做的经验”。例如教学“杠杆能省力”时,最好能把学生带到操场,将一根结实的铁棍悬挂在单杠上,做“一个小女生能举两个大男生的实验”,这不但比纸上谈兵要强得多,而且比其他媒体更能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欲望,从而较好地达到教学目标。

三、关注媒体选择有利于“图式经验”

“图式经验”运用恰当,可以成为“做的经验”和“符号经验”之间的桥梁。在课堂教学中,对于那些学生因缺少知识经验而感到陌生或难于理解的课文内容,应尽可能选用电教媒体。具体来说,媒体的选择应视教学要求而定,有的需要录音,有的需要投影,有的需要录像,等等。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精心选择,帮助学生获得“观察的经验”。这种观察得到的图式经验,既容易转向抽象概念化,又容易转向具体实际化。例如,一位教师在讲《热胀冷缩》一课时,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先以动画形式展示了文中的车胎爆裂、水沸外溢的实例,接着提出了问题,让学生自己做实验,寻找答案。教师从中选出实验做得又快又好的学生到视频展示台上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其他学生都能从银幕上清楚地看到液体受热液面上升、液体遇冷液面下降的情况,了解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再看录像,了解气体、固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最后用文字幻灯片总结全文,把感性知识升华为理性知识。这课时充分发挥了媒体组合优势,使得媒体演示与教师的讲授、学生的实验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教学《简单电路》时,先让学生做实验,将导线、电池、小电灯、开关连接起来,成了一个简单电路。在学生理解了电路由什么器材构成后,用多媒体看实物连线图,再将实物图抽象化,用确定的电学图符号取代实物,画成电路图,并辅以动态的电流流动图,小灯发亮的原理一目了然。然后,要求学生看看多媒体的电路图,再进行实验组装,最后让学生按题目要求画出抽象的电路图。学生在做实验———看多媒体———再实验———画电路图这一过程中,学习兴趣浓厚,很快就掌握较抽象的电路图的画法,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实践证明,这种“直接经验———图式经验———符号经验”的方法能帮助学生更快理解知识,形成概念。

四、关注媒体选择有利于突破难点

媒体教学范文篇3

一、对传统古代文学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我国各大高校中,《中国古代文学》都是作为核心课程而存在的。经过前辈的长期努力与探索,本门课程的教学已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笔者作为一名高校的古代文学教师,自从教以来受益匪浅。然而,在长期的教学中,笔者也深深感到,这门课程中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很大的弊端,束缚了知识的有效传播,只有加以改革,才能适应21世纪人才培养的需求。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中国古代几千年的民族文化,诗文词曲赋等各种文体,通过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传达出来。不可质疑,这种教学模式有它的好处,便于教师及时观察学生的接受状况,并根据需要调整授课速度与授课语言,有张有弛,实现师生的良好互动。然而,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这是对教师语言表达的一大挑战。如果整个学期都以教师口授为主,容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感与厌倦情绪。这就要求教师授课在内容深刻、条理清晰的同时,还要具有高度驾驭语言的能力,做到以语言吸引学生、打动学生。无疑,这是对教师授课语言的极大挑战。第二,不利于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古代文学是学生所接触的各门学科中时空跨度最长的一门课程,由于古代的人物、事件、语言等与现代的隔阂,口头表达的方式难以给学生以良好的刺激,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至于学生学了魏晋就忘了先秦,学了明清就忘了唐宋。第三,不利于对古代一些特殊文体的深入掌握。中国古代有一些特殊体裁,无法以口授方式传达其精髓。如词、曲,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很多古代文学教师并不具备音乐素养,口授起来十分困难,学生听起来也抽象难懂。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和现代教育理念的树立,师生间角色的转换成为必然趋势。开始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单向接受教师的知识“灌注”,而是要求会自主学习。在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的同时,学会利用网络资源、媒体资源中丰富的研究成果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真正走进古典文化的殿堂。根据《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的规定,古代文学的教学目标是要让学生通过对我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和成就的了解,提高学生的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分析评说能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和文学的素养,达到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的目标。要继承与弘扬民族文化,对“灌注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无疑势在必行,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再加上近年来由于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大幅度修改,古代文学的课时量不断压缩,内容的不断丰富与课时量不断缩减形成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更使得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深刻地传达古代文化的精华。要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很大程度上依靠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增强,需要教师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加以示范与引导。而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对—28—学生的学习具有较大的帮助作用。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古代文学教学,对传统教学方式起到了补充与优化作用。它具有诸多的优势———直观、生动、丰富多彩,既可增大课堂容量,也可为古代文学课堂增添乐趣,使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具体而言:第一,利用多媒体系统将教学内容直接投影在大屏幕上,并对教学内容进行讲解。这种方法传递信息比较直观,可以给学生以视觉、听觉的双重刺激,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观察问题、理解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对古代文学的教学而言,尤其显得重要。中国古代文献中很多文字比较艰深拗口,而这又是讲授、学习古代文学不可或缺的。课堂板书费时费力,不可能将所涉及的文本资料全盘抄录下来,学生接受的效果不太理想。而若以课件将文本资料加以呈现,再加上教师的讲解,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们讲《诗经》的编集过程,必然要涉及到班固《汉书》中行人采诗的资料和司马迁《史记》中孔子删诗的资料。其中的语言与现在是有一定距离的,而若学生边看边听,则既可以了解《诗经》编集的历史,又可以锻炼古文阅读鉴赏的能力,同时还潜移默化地掌握古代文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另外,在课堂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利用多媒体技术直接展现学科前沿成果,也更有利于学生的课后阅读巩固。第二,利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声音、视频动画辅助教学,更有助于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以图片而言,各封建王朝的疆域图,历代的书法、绘画等都有助于增强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如我们介绍秦王朝的版图,配以《秦时期全图》,则学生一目了然。原来秦的北方是匈奴以及东胡、月氏。西域诸国尚未与秦接触。再看汉代疆域图,学生即可对从秦到汉我国疆域的扩展情况有所了解。再如介绍《左传》中的《晋楚城濮之战》一文,其中晋楚双方的作战态势、作战过程的讲解极为复杂、抽象,但运用电脑课件将其绘制成图表,则学生一目了然。以声音言,诗词朗诵、古曲演奏等皆可以让学生迅速进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以视频动画言,电视电影片段展现更容易让学生深入其境。如介绍戏曲《西厢记》中《长亭送别》一折,学生很难通过教师的口头介绍体味其婉曲的音乐、优美的语言、细腻的心理刻画,走进西厢的殿堂,而若播放《长亭送别》的精彩戏曲片段,在视听的享受中,既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增强了教学效果。总之,在古代文学授课中引入多媒体技术,已是大势所趋。多媒体教学在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的确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成为了教师的得力助手。

媒体教学范文篇4

关键词:媒体广告;混合媒体;技能整合;实践教学

1课题的研究现状与趋势

“项目教学法”起源于美国,其核心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到最终的成果,都由学生自己负责,这种教育模式以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直接目的。美国在数字媒体专业教育中引入“项目教学法”的尝试和研究时间较早。郑春辉(2011)介绍了麻省理工学院数字媒体专业在本科生实践教育方面以项目为出发点来施展教学,首先让学生加入教师所在学术研究部门的相关科研活动,熟悉科研实践的流程,积累经验,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开发项目,锻炼学生的独创性。[1]张松波(2014)对美国高校项目化教学趋势作出以下总结:(1)注重创意和实践结合,通过做项目来实践并丰富自己;(2)综合化全面发展,在教学设备上向着多样化的方式发展,为项目化提供技能保证;(3)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通过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互相帮助探索。[2]柳邦坤(2011)认为美国高校基于项目的学习活动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有一个驱动和引发性的问题;二是有一个或一系列最终作品或产品;三是关注多学科交叉的知识;四是强调学习活动的合作;五是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六是学习是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究;七是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认知工具和信息资源。[3]由此可见,“项目教学法”在美国高校的数字媒体专业教学上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混合媒体”(Mixedmedia,又译“复合媒体”),本是一种西方视觉艺术的表现方法,它主要通过剪贴、印刷、绘画等方法将各种传统的视觉材料予以混合。我专业“混合媒体实验”课程借用了“Mixedmedia”这一术语,其教学目标一方面是用媒体广告项目课程来整合学生之前所学习到的各种分散的技能和知识,打开思维,特别是掌握“混合”手段表现各种抽象的内容;另一方面,拓宽就业口径,毕业生不仅掌握了数字媒体专业的背景知识,同时也纵向延伸到广告领域,迎合广告业对于跨界人才的需求。我专业“混合媒体实验”课程的实施构想提出了以媒体广告为导向,创意为核心,通过课程配套、广泛介入、选择深入三大实施战略,以及互动式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和协作学习三个实践战术,来加强学生的项目实践能力。其目的是让学生目标明确,少走弯路,提前积累“工作经验”和“项目成果”,并根据学生的个好引导至多元化发展,拓宽就业口径,培育出能快速适应媒体行业的专业人才。

2“混合媒体实验”课程的实施战略

2.1课程配套。为了实施“混合媒体实验”两个阶段的课程,我专业将传统的“动画故事板”课程也分成了I、II两个阶段,I阶段的课程目标是给二维形态向三维形态的进阶做前期的思维和技术铺垫,要求在这门课上绘制情节分镜稿,其视觉内容需涉及复杂形态之间的转换和变形,检验设计成果的配套课程便是“混合媒体实验I”课程,该课程目标是将故事板I课程里的情节分镜稿通过实践操作转变成动态的视效作品。“动画故事板II”和“混合媒体实验II”是关联课程,在这个阶段,首先根据自选主题或是竞赛命题搜集相关资料,并构思创意;其次设计文案、解说旁白和分镜稿,在分镜稿中将实景搭建与二维、三维结合在一起,从而在执行和后期制作中体现“混合”特征。经过两个阶段的课程训练,学生将进入主题创作阶段,此时对接的主要课程有虚拟叙事设计I、II和信息可视化设计I、II。在这个阶段,学生需要将抽象的统计数据混合进媒体广告表现中,而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已的社会专题报告,无形中增强了他们社会调研的能力。2.2广泛介入。大三上学期,教师要带领学生参加一些需要用二维和三维动画来实现的项目。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通过申请每年下半年的校级、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来获得经费资助,可以为学生减轻不少于1000元的预算负担。(2)从互联网上的设计集市寻找项目,国外如Behance、Dribbble,国内如猪八戒网,每天都有大量与广告相关的投标项目,学生可以免费申请,参与投标,获得实际运作的项目,学生可以在老师带领下把自己的能力与经验转换成实际的收益。2.3选择深入。大三下学期,学生可在教师指导下参与一些需要用混合媒体制作手段完成的项目,例如(1)企业的实战项目,师生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途径获得实际经营的项目,达到校企双赢的目的。(2)专业内有影响力的竞赛,如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时报金犊奖、ONESHOW等,在参赛过程中,学生会根据参赛办法和评选要求来完善项目,如果作品能获得业界的好评和奖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建立学生的专业自信心,为将来的就业也增添了光彩的履历。

3“混合媒体实验”课程的实践教学流程

模式一:由老师发问,学生来解决。旨在提高项目的趣味性,并且还能积累相关知识。在后续工作上,学生以小组形式轮流来主持课程,老师在讨论中把握课程方向,补充纠正和总结课堂的知识点。模式二:按照互动的要求,由学生自发组成临时广告团队进行情景模拟训练,一组5-6人,按前期—中期—后期来分段进行交叉式、流动式人员配置:前期以提案为主,首先,自己归纳并总结媒体广告的类型,通过分析交流来学习掌握各类型媒体广告的表现手法。其次,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媒体广告,从分析品牌文化到分析视听语言,从中找到品牌调性在视觉呈现上的规律。再次,学生根据项目选题进行广告策划提案,锻炼说服能力。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行业的认知和了解自身的发展方向。中期以实践为主,后期以师生评估为主,在固定的时间节点和老师交流进度和想法,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让学生在此环节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提升团队沟通能力。模式三:教师还可采用与专业同事交流、协作的方式,寻求支持和完善自己的教学经验。在日常的教学实施中,学生很可能会出现某些意料之外的情况,比如学生对项目的理解有误,其作品在大方向上偏离设计要求,还有的学生只是以应付任务的散漫态度来做项目等等。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更好地理解和完成任务,还可以采用竞争、辩论、合作、问题解决、伙伴、设计和角色扮演这七种团队协作模式来相互督促学习。团队成员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进行分工协作,可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学习专业知识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在合作中增强了沟通与表达的能力。

4“混合媒体实验”课程实践教学反思

4.1建设项目实践案例资源库。师生共同搜集整理或制作的项目广告能够作为教学案例归纳进资源库。数字媒体专业的实践教学资源库,主要包括示范作品、往届优秀学生作业、实战项目案例。示范作品是教师日常搜集的各种国内外设计精华,可以作为示范推荐给学生观看加以吸取设计经验;往届优秀学生作业是师生以往合作完成,并可以作为教学范例;实战项目案例则是师生与目前企业合作完成的实际经营项目。教师把这些项目以教学案例的形式归档、分类,并收入至教学资源库以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4.2创建教师工作室。教师向所在院校申请成立教师工作室,以便数字媒体系在产学研项目上有更好的实践开展环境,争取更多的校企合作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若有课程以外的项目时,教师结合报名的情况,选择一些技能较强的学生和一些想通过实践提升自己能力的同学参与进来。4.3建设学生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大学生流行的创业形式,它能够使学生在跟教师学习技能的同时,通过自我联系项目,成为项目主导者,在具体的项目中,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喜爱的风格去定位广告,进行相关研究,锻炼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策划能力。自我项目能够最大化调动学生学习课程知识的积极性。混合媒体实验课程开设的意义便是以整合课程知识为主,而自我实践项目能够使学生自觉地将所学知识加以综合利用,让学生提前感受媒体广告行业的工作流程,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5结语

“混合媒体实验”课程对于数字媒体专业来说是实验性极强的一门课程,其设立的初衷是希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综合、具体、实际地利用,缓解目前国内综合高校课程多而杂、面面俱到的课程设置所带来的一些弊端。将媒体广告项目作为课程导向看似脱离了数字媒体专业的定位,但是结合其他高校数字媒体专业来看,很多院校为了拓宽就业口径而拓宽专业学习范围,最后学生在每门课上都是蜻蜓点水,缺乏实际能力的锤炼过程。本课程之所以将媒体广告作为整合知识的工具,看重的是媒体广告业的包容性和发展空间,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属于交叉性极强的学科,它需要一个对复合型人才有需求的领域来证明其存在的价值。将媒体广告和“项目教学法”进行融合,再引入混合媒体实验课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校内设备资源、师资力量和学校特色为参考,以市场为导向去优化教学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实验色彩,对其他工科背景院校相同专业的建设来说,也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郑春辉,陈月华.数字媒体复合型人才培养定位下实践教学模式的研究[J].艺术教育,2011(4):32-33.

[2]张松波.国外高校数字媒体专业项目化实践教学的发展趋势研究[J].艺术教育,2014(7):205.

媒体教学范文篇5

【论文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技术;中学化学实验

多媒体教学技术。一般包括摄影、实物投影、摄像、放像、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等方面。

一、投影技术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有理性上有一定的认识,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进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因此,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为了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然而实验仪器的放在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投影技术主要是对实验现象进行放大,克服演示实验可见度小的缺陷,使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特别是一些细小的、不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投影技术使实验的科学性得到提高,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供条件,

二、摄像、放像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演示实验的全过程需要较长的时间,且伴随着一些无关紧要的现象,干扰学生正确观察实验现象,影响实验的效果。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时间是有限的,要让学生的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信息,给予学生信息要有选择,使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对所学得的知识有价值。因此,采用摄像、剪辑技术,对实验全过程进行加工,既为学生提供实验全过程,又突出重要的实验现象,同时也不失实验的真实性。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通过录像技术还可以对实验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危害进行真实再现,引起学生的重视,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操作技能。

演示实验是帮助学生学会实验基本技能的最有效途径。对一些操作较复杂的实验,通过录像对学生进行正确、规范的指导,避免了因教师实时演示需较长时间的缺陷。

例如:高中化学实验氯气的制取的教学,可采用录像技术进行演示,同时对操作注意点进行局部放大,加于旁白介绍,使学生不仅能理解“为什么这样操作”,更能体验正确的操作,而且避免了氯气的毒性。对学生最终撑握氯气的性质和正确的实验操作提供保证。

利用录像技术中的功能效应,促使演示实验真实性,如:高速成或缓慢的摄像技术和放像的快、慢、倒等功能不仅使学生缓慢地看到快速成反应的变化,还能使学生快速地观察到缓慢的反应变化,让学生迅速感知易观察到的细节,提高学生观察的敏捷性,同时缩短了教学时间,增加了演示实验的时效性,提高了教学效益。

摄像、录像技术还可以显示较复杂的化工生产过程,使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化,便于学生对这类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价格昂贵的实验、危险性大的实验,定性的实验,要求较多的操作技术,或装置复杂的实验也可以借助教学录相来完成保障演示实验的安全性、正确性、有效性、规范性。

三、多媒体网络技术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操作规范都有一定的要求,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引起实验失败,也可能引起实验事故,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采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应用典型的软件资料,对操作易出错的后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先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的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相互协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化学世界的实验。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上,我们可以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展示微观世界,微缩的客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打破了学生认识中的时空限制,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在通过交互功能和模拟技术,对一些危险性、危害性的实验,放心的让学生大胆操作,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条件。

媒体教学范文篇6

关键词:新媒体;作曲;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影响力日益扩大。基于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的教育活动也日渐丰富,各种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都使教育事业面临着新一轮的改革。而传统作曲模式教学中,如何迎接信息技术的变革和冲击,实现改革和发展呢?作曲教学主要涵盖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等四项基本内容,教师要以新媒体实践为基础,课件为教学辅助,开展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改变。

一、新媒体和作曲教学概述

新媒体是近些年来日益壮大的信息传播形式,与书报、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有一定的不同。新媒体技术能够通过互联网,连接电脑和手机终端,提供海量的信息服务。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能够将文字、图片、音视频、Flash等多种内容进行快速传播。目前新媒体发展不断加快,智能手机的普及使得人人都成为了信息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微信、微博等平台更是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力,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对于音乐创作和教育领域来说,新媒体技术以其先进的手段,对音频的处理优势,使得新媒体在教学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作曲教学模式,往往重视智力和内容灌输,对学生的参与态度和方法掌握等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使得学生理论知识足够,实战能力较差,成为了“纸上谈兵”。如今,新媒体技术给作曲教学带来了十分强烈的冲击,在教学内容上,现代作曲教学大都以作曲基础、作曲体系流派和创作实践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作曲原则、规律和手法技巧。在传统作曲教学中,学生往往通过纸笔等方式进行创作学习,对学生思维能力和音乐修养要求十分严格,在学习过程中只能通过内心听觉和经验来进行把握,多媒体技术则能够使学生直接听到音乐效果,并且便利于修改和完善。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技术对数字信息的支持,使得每个人都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和其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大大加快了学生学习的速度和效果。

二、新媒体背景下作曲教学观特征

(一)教学手段多种多样。新媒体背景下的音乐作曲教学,并不排斥传统教学中对纸笔和黑板的利用,反而是通过这些传统工具强化学生对重点内容的掌握。教师在作曲教学中,应当以计算机来辅助教学,使多媒体应用得到强化。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得到海量的信息,提高课堂信息容量,给学生更广阔的视野。而通过虚拟社交,教师和学生利用微信、微博、QQ等即时通讯工具,能够随时交流沟通,鼓励学生参与到交流中来,分享个人经验和感受。同时,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制作自己的音乐作品,在网上分享与更多的人交流,不断提升学生的素质和水平。(二)教学内容扩展。新媒体的特征给作曲教学拓宽了信息获取渠道,新思想、新知识、新技巧将不断涌现,学生能够根据丰富的信息了解更多的音乐作曲知识。在这种广泛性和无限性的多元化学习环境中成长,学生的视野将更加开阔,想象力也会更加丰富,敢于挑战新鲜事物,不断开拓创新,促进自己作曲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不会局限在课本之中,而是通过对信息的搜索和筛选,将最新的案例结合课本教材的理论知识带给学生,使学生体会到变化,从而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三)互动学习,自主学习。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最大的特点是人们能够在信息传播中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更多人进行互动交流,学生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成为了主动选择者、内容制造者。在不断地交流和分享中,学生对作曲知识的理解能力会更加深刻,在思想的碰撞中,也能够使学生的辩证思维不断加强。作曲教学应当是一个动态的可变化的演化过程,学生不能被动接受理论知识,而是要积极的参与到教学之中。新媒体独特的交互性和反馈性,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僵化,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学习和复习,遇到困难时,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解决问题。新媒体背景下的作曲教育,教师也能够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学生水平,不断优化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形成更加积极的师生关系。

三、以新媒体为载体的作曲教学模式

作曲教学是作曲技术理论和作曲技术组成,各部门内容的学习过程需要配合和衔接,是从理性走向感性的高度结合过程。因此,作曲教学需要教师进行指导,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写作交流和修改。我国知名作曲家赵行道先生认为,作曲学习有重要的三个步骤:一是写,二是思考和推敲,三是反复修改。在新媒体背景下,这三个步骤依旧十分重要,并且教师需要更加强调这种作曲教学的属性特征。只不过是每个步骤的开展环境有所不同,比如写作可以通过计算机进行,使写作变得更加自由和便捷;思考和推敲则通过搜索引擎获取更多资料,再在社交平台上与师生交流;修改则是有教师进行网络评价和针对性辅导。这些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都使得作曲教学模式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一)课件辅助教学模式。课件辅助教学是通过计算机技术实现,利用PPT或者其他软件,实现对作曲教学课件的制作,形成具有交互性和集成性的作曲教学资源。课件能够通过图文、音视频等多种素材进行设计开发,形成更加高效便捷的教学资源,以直观新颖的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改变黑板教学的局限性。课件制作工具有很多,比如PPT、Flash、Director等,还有相关的素材信息整理软件,比如PS、PR等。在作曲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提升作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获得信息。当然,课堂上的高效率需要教师浏览大量的资料和素材信息,并进行筛选和整理,制作课件并不简单,教师需要投入远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多的精力来完成备课工作。(二)网络课程教学模式。互联网发展越来越快,宽带速度也不断提升,网络课程教学也越来越方便。教师通过设计制作网络课程,集成作曲教育资源,实现师生、生生间的信息交流活动。一般情况下,网络课程建设核心是网站管理和网页的制作,需要的工具有DW、Flash等。在作曲教学中,和声、复调、曲式和配器等内容都可以做成网络课程进行传播,其综合性强,信息量大,与实际联系紧密,十分有利于作曲教学效果提升。(三)隐性课程教学模式。隐性课程是指不在教学计划中反应,也不通过正式课程学习的一种物质情境,比如说学校环境、校园文化设备、教师风格布置、班级同学关系等。作曲教学课堂仅仅能够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获得基本的认识,更多的学习和实践需要学生在课下进行强化和生活,而新媒体则能够大大完善隐性课堂教学模式,比如利用网络作品展示、比赛、音乐会等营造出学习交流气氛,创设出无意渗透知识的自学环境。除此之外,还可以将网络游戏植入学习中,可以将学生的身体运动体验转化为作曲心理性的判断和选择,实现教学信息的双向传输,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能力,激发学生的作曲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无意识的学习研究可以发现,隐性和显性两种心智活动可以不干扰的同时进行,使认知主体的心理资源能够得到有效利用,达到高度统一的最佳配置,促进学习方式的人性化发展。

四、结语

总而言之,新媒体技术应用在作曲教学中属于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时代需求。新媒体给人类生活带来深远影响的同时,给音乐教育领域也带来了一场变革。教育工作者应当将作曲理论和实践知识有效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模式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作曲素质。

参考文献:

[1]陆敏捷.EMI与作曲大师的跨时空对话———新媒体时代音乐语言探索(一)[J].音乐探索,2014,30(04):96-101.

[2]李响.电子音乐在中西方学院教育体系中的建设与发展[D].北京:中央音乐学院,2014年.

[3][5]王一冰.数字化音乐教学方法在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的应用———评《数字化音乐平台下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的分解与融合研究》[J].新闻爱好者,2017,(03):104.

媒体教学范文篇7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教学活动;发展

多媒体技术是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果,也是教育教学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媒体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具有传统教学所不具有的特殊优势,能把教育教学时看不见、摸不着、听不见的抽象内容表现得生动、有趣、简单直观,提高幼儿教学质量,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学习的源泉和动力。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一切美新奇趣的东西,都能引起幼儿极大的注意,使其产生强烈的兴趣和表达欲望。如在小班“六只小鹦鹉”活动中,教师根据活动的设计制作了课件。活动开始,教师轻点鼠标,出现了一只可爱的小鹦鹉,师问道“:这是谁呀?它有什么本领?”幼儿们兴奋地睁大眼睛,大声地说:“这是鹦鹉,小鹦鹉会讲话的。”接着课件中的小鹦鹉与小朋友们问好,教师引导幼儿们说一说可以怎么有礼貌地打招呼,幼儿们的思维一下子活跃起来。随着课件的变化,老爷爷和6只可爱的小鹦鹉出现在幼儿们的眼前,他们一边认真地观看课件,一边跟随老师的提问开动脑筋。在整个活动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无意注意占主导的心理特点,利用多媒体的特性,以鲜艳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形象的图像以及声音完美结合,满足了小班幼儿的兴趣,有效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调动幼儿的主动学习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转变了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使幼儿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探究建构知识。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了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和联想,进而增强了创造能力。如“谁的牙齿棒”活动,幼儿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认识到了拥有一口健康牙齿的重要性。活动开始,出现森林场景伴随着节奏欢快的敲鼓声,请幼儿们猜猜森林里发生了什么事情?然后教师点击课件,出现牙牙PK赛的场景,引导幼儿们大胆猜测参加比赛的动物:小熊、小兔、小羊……幼儿们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接着,教师继续点击播放课件,出现了大狮、狗熊、老虎、河马,告诉幼儿牙齿健康是比赛最重要的。于是幼儿们跟随老师,借助课件中放大镜的功能认真观察每个参赛动物的牙齿,将有蛀牙的动物淘汰。最后,通过形象生动、色彩鲜艳的动画课件演示了第二轮的比赛,幼儿们看到大狮子咬椰子没事,而老虎咬椰子时牙齿磕掉,都兴奋地替大狮子欢呼,祝贺大狮子在比赛中获胜。有趣的动画、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给了幼儿们强烈的视觉感受,他们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缩短了幼儿与教材之间的距离,激起了幼儿主动学习的欲望,使每个幼儿都主动地参与活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多媒体以图像、声音和色彩巧妙运用,能引发幼儿的注意和兴奋,使其各种感官积极参与到活动中,从而强化了观察、注意、理解及记忆的能力,缩短了认知事物的时间,扩大了幼儿的认识范围,促进了幼儿思维的发展。如在“奇趣动物”中,当听到许多动物都可再生时,幼儿显得非常的惊讶,一个劲地问老师“:什么是再生啊?“”什么动物有再生的本领呀?”于是,教师借助多媒体课件,将动物再生这一特征以Flash动画的形式再现在幼儿面前。当看到螃蟹断螯再生、蚯蚓再生的情景时,不用多说,幼儿已明白了动物再生的本领。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创造能力的核心,所以教育应从幼儿期抓起,幼儿教育应成为创新教育的起跑线和着力点。多媒体技术具有灵活、随意的界面交互等功能,可以创造出逼真的情景,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让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如在中班诗歌《梦》中,教师点击课件,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一幅幽静、优美的画面出现在幼儿的面前:星星闪闪发光,小草上露珠晶莹,小花随风轻轻摆动,可爱的宝宝甜甜地睡着。“他们谁在做梦?会梦到什么呢?”教师的问题一抛,幼儿们便积极动脑进行猜测。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幼儿的思维活跃,不断构思着自己的想法。课件最后,宝宝的梦随着漂亮的气球飞了起来,幼儿们纷纷猜测着宝宝的梦。整个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为幼儿营造了富有想象的画面、空间,使每个幼儿在看的过程中去想、去讲,丰富了幼儿的想象,也促进了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教师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丰富幼儿的生活,活跃幼儿的身心,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开启幼儿的智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将多媒体技术合理地应用于幼儿园活动中,促进“教”的趣味性,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让幼儿园的活动变得更精彩。

作者:吴娟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黄浦幼儿园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媒体教学范文篇8

[关键词]新媒体;钢琴教学;优化;思路

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新的社会环境,不仅为信息传播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且对人们生活与工作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是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新媒体技术日益成熟,应用范围也不断扩大,已经应用到教育领域并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但从音乐专业的教学情况来看,新媒体技术在钢琴教学中的运用相对较少。由于乐器演奏教学本身的特殊性和强调技能技巧的重要性等因素,传统的示范讲解等模式依然是钢琴教学的主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日趋完善,将多媒体技术与钢琴教学相结合,能够为钢琴教育带来很好的教学效果。具有中国传统民族文化风格的钢琴作品,不仅情境优美,还有浓厚的诗意情怀,如《二泉映月》《平湖秋月》《百鸟朝凤》《彩云追月》《夕阳箫鼓》等,这些作品里都渗透着民族的音乐旋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在教学中如果能很好地应用新媒体,则可以更好地展现其民族性和独特性,让学习者对钢琴作品的弹奏有一个更好的认识、理解和把握。

科学利用网络终端,实现交互式学习

在音乐专业教学中,钢琴教学主要以灌输式为主,对音色处理相关知识、乐曲基本风格进行单纯的讲解,整个课堂是枯燥沉闷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比较低。特别是在中国传统钢琴作品教学中,一般都是简短地描述作品背景及音乐风格,学生对作品的了解都相对片面和肤浅。为了有效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要对新媒体技术进行合理的运用,例如手机、电脑等网络终端等,主要是因为该技术具有独特的优势,是集文字、声音、图片为一体的,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实现互交式学习,进而让学生更扎实地掌握中国传统民族音乐风格特点,可以达到更加全面、详细和生动。例如,在讲授钢琴作品《皮黄》时,虽然其谱面比较容易理解,但这部作品所传达的京剧韵味却有一定的抽象性,很难用具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并且在这一教学中对板腔体形式的曲式结构的掌握也是一个难点。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进而可以更好地解决这些抽象的问题。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新媒体的视频功能,以京剧表演形式将这部作品中所涉及的京剧元素呈现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其注意力,而且还能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戏曲曲调、唱腔,对其内容进行全面的掌握,体会作品所传达的情感,进而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自身的钢琴水平与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对网络大数据技术进行科学应用,或者借助网络平台为学生推荐相关作品,使其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京剧的韵味,对其钢琴的学习提供很大帮助。将新媒体技术融入钢琴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教师的权威性地位发生了转变,学生逐渐成为钢琴课堂上的主人,这有利于提升学习效率,并且,运用讲解与演示相结合的方式,还能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好的理解,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相应的音乐风格,对其钢琴演奏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互动式的学习方式,还有利于发散学生的思维,从根本上提升教学质量,有利于满足现阶段学生的需求。与此同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将理性语言转化为感性演奏,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让学生能更加准确地抓住作品的特点,从而使演奏更加生动。有效利用网络分享平台通常情况下,在钢琴教学中,是以一对一的形式为主,不仅与其他学生的交流和互动比较少,而且学生是在比较封闭环境下学习的,十分缺乏表现力。一般只有在举办有关音乐活动时,才能与他人进行比较多的交流。在这种状态下,严重阻碍了学生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的提升,不管是对其现在学习还是以后表演都是不利的。尤其是到了寒暑假,学生们更是缺少师生互动和学习交流的时间。而借助网络终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而且当前网络已经普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群,不仅可以一些关于钢琴弹奏的知识,而且还能进行视频教学,让学生定期分享自己弹奏钢琴的视频,然后教师可以通过观看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弹奏的心得,对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并且还能随时随地地进行学习,这在为学生提供便利性的同时,也有利于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因为时间、经济等各方面的制约,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可以经常现场聆听音乐会,而在钢琴学习中,多听、多看对于提高自身的音乐感知和钢琴演奏水平非常重要。这时候教师就可以通过多种新媒体媒介为学生创造观看音乐会的机会,有选择性地给学生推荐有价值的音乐会与音乐作品,组织学生展开讨论与研究,分享心得体会。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对钢琴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线学习打破固有课堂教学

媒体教学范文篇9

关键词:课件质量;心理学;教育性;软件工程;艺术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被广泛的应用于教育领域,与“黑板+口述”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它有效的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效果,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新主题。但是,现在我们老师使用的课件大部分都是自己编写的,质量参差不齐。试想如果老师使用的是一个质量不高的课件,那么再好的环境和设备对教学效果都发挥不了大的作用,因此课件的质量严重影响着多媒体教学的效果。那么,如何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呢?本文就自己的实际经验提出几点粗浅看法。

1课件的设计要遵循心理学的原则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认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影视心理学等心理学知识,特别是人们普遍的认识心理学。教育学中的认知构建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应包括刺激——反应——加工——迁移等环节。学习的过程就是外界对大脑进行刺激,使大脑对这种刺激做出一定的反应,反复的刺激——反应,才能使这种反应得到强化和加工,通过个体的主动构建,最后将这种反后的信息保存在大脑中。另外在知识迁移的质和量上,心理学家Treichler经过大量的实验证明人类获取信息的83.5篇来自视觉,11篇来自听觉。对所迁移信息记忆的时效性方面,人能三小时后能记住听到内容的30%,三天后降为15%:三个时后能记住看到内容的70%,三天后降为40篇;但如果视听觉并用,三小时后仍然能记住90%,三天后还可保持75%。

课件是一种集文本、图形、图像、动画、音视频于一体的新型高效的教学工具,我们就要充分发挥它多种媒体的作用,通过声音、色彩、动画等调动学习者所有活跃的思维细胞,强化对各种感官的刺激,使所提供的信息得到最大限度的迁移。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师向学生传授教学信息的工具,它的设计要符合教育学中的认知规律,遵循由易到难的渐进性的原则,从而容易激活学习的原有知识经验,利于原有的认识结构同化和索引新知识,加速新知识的迁移和巩固。

2课件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性原则

教学内容是课件赖以生存的生命线,任何形式的课件都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离开了教学内容,再好的形式也是隔靴搔痒。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深入钻研教材,围绕教学大纲,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握好节奏、深度、分量,将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这里所说的内容也包括一定量本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教育教学体系改革也在不断地推进和深入。这就要求课件的设计还必须紧跟教学体系改革的步伐,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认知能力。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将教学信息最大限度地迁移到学习者的大脑中,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还要注意学生认识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启发学生进行创新学习,“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的教育目的不只是让学习者学会课本上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他们掌握创新的钥匙。

因此在现代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在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测评方法等环节与传统的设计不同。例如在讲授“二进制”这一内容时,我们可以设计成先给出二进制的概念,再讲二进制数的特点以及二进制与十进制的相互换算,然后让学生自己练习相互换算,也可以设计成先让学生认识十进制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在十进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二进制的定义和特点,然后让老师对学生的总结进行补充,最后由学生自己类推八进制、十六进制的特点。后一种教学设计不仅教会了学生二进制,而且还教会了学生任意进制,加深他们对进制本质的理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3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开发课件

软件工程是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与维护软件的一门工程学科。它的基本思想是将开发软件当作生产一个工程产品来处理,把产品的开发过程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又有明确任务的阶段,同一阶段的任务尽可能相同,逐步完成每个阶段的任务,最终完成整个产品的生产过程。课件作为一种教学用的计算机应用软件,我们采用软件工程的思路来开发,不仅可以提高课件的科学性和教育性,还能够极大地提高整个课件的稳定性和可维护性。在采用软件工程方法开发课件时,将开发课件的步骤与软件生命周期的阶段一一对应。

第一阶段就是计划阶段,包括制定开发课件必须完成的总任务和达到的总目标,对此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开发计划。第二阶段即课件开发阶段,进行需求分析,明确教学目的,制定课件的大体框架,完成教学设计和脚本制作,并按既定的教学设计思想选用合适的开发工具制作课件,并用图像、声音、动画等予以润色。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测试,通过在不同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及一些有意识的误操作测试课件的稳定性;通过反复运行,测试课件超连接是否正确,动画与解说词及内容是否同步。

4课件的制作要讲究艺术美

课件是一种集多种媒体于一体的混合体,合理地组织搭配这些媒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习者在充满视觉美的氛围中、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构建新知识。这样学习者就会觉得学习不再是一件乏味枯燥的事,而是在欣赏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试想,假如使用一个纯文字化的课件,大片的文字材料,偶尔配一些简单堆积的图片,或一些单调刺耳的声音,加上或昏暗或艳扎的色彩,这怎么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呢?甚至还不如“粉笔加黑板”的传统教学的效果。

具体来说,在课件界面的整体布局上要做到中心均衡,主次分明,图形图像轮廓平滑清晰,色彩丰富均匀。对于图形图像可以先用flash对其边沿进行处理,再用photoshop等工具进行着色和打光,这样图形图像不但色调柔和逼真,而且占内存小。对于动画我们先用3ds.max制作,再用Animotor等工具处理,这样不但能提高动画的输出速度,而且画面流畅形象。对于文本要做到笔画丰满,大小有别,主次分明,呈现方式不宜过于活跃,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媒体教学范文篇10

一、不能用视频、音频剥夺学生“读”的权利

教材是什么?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离开了教材来谈论教学、进行教学,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我们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还是不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都离不开它。由于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无限发展的空间,这本来是件好事,但凡事都有利与弊。如果运用恰当,弊会变为利;应用不当,则会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语文教学,教材中选取的篇目大多是名家名作,我们很容易找到视频、音频资料。如果我们单单依靠视频、音频进行教学,不注重学生的“读”,甚至剥夺学生“读”的权利,抛开课本让学生去看、去听、去分析,就会抑制学生的想象空间,因为这些视频、音频定格了学生的思维,就只有一个哈姆莱特的形象浮现在他们的眼前,此时让他们进行形象再创造是不可能的。再有,音频的读代替了学生的读,学生就不可能通过自己的感悟和品味与作者产生共鸣,体会不到作者的情愫,达不到一种欣赏美、创造美的境界。激发不了学生读的兴趣和表现欲望,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自然也就不高。

二、不能用实物的,尽量少用多媒体代替

在多媒体的使用过程中,往往会用到许多事物的图片解决我们教学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弥补教学实物不足的缺陷,使教学过程更加顺利。是不是在教学中,图片可以完全代替实物呢?回答是否定的。图片的堆砌,并不一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多了反而会引起学生视觉上的疲劳,还不如用实物表现得更加直观些。比如:我们在进行八年级生物“水中生物鱼”教学时,与其通过罗列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鱼能够在水中生活的原因,还不如从市场上买几条小鱼让学生观察来得更具体直观。通过看、摸,学生对鱼适宜水中生活的外部特征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还培养了他们热爱动物的感情。在生物中教学和物理教学中也是中如此。在物理教学中的一些实验操作,教师与其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演示,不如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物操作,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使他们学到了新的知识,实现了知识与能力双丰收。

三、课件的制作要符合校情、学情

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多数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会利用学校空闲的微机室查找资料,有时未来得及进行整合就直接拿来应用,或是直接在多媒体教室里通过卫星接收农村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内容,大体熟悉之后就直接拿来应用,结果要么造成一些内容不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况,要么与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内容有出入,出现了“卡壳”的现象。特别是下载课件的内容设计与校情、学情不符的现象十分常见,本来一节好端端的课,被一些内容搅乱了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任务仓促完成,学生受益不大,教师也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失去了兴趣。

四、多媒体教学中要留有空白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