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教育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7 17:18:46

临床护理教育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1

关键词:高职护理专业;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学校自身的特点,为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1]。它规定了人才培养的途径和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实行工学结合、院校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2];《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也指出[3],在“十三五”期间要加强护教协同工作,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以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护理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紧密衔接的供需平衡机制,引导地方和学校根据区域健康服务业发展需求,合理规范确定护理人才培养规模和结构,研究制订护教协同推进护理人才培养的政策措施;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逐步建立院校教育相互衔接的护理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高护理人才培养质量。新的护理人才培养理念的提出,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向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发出了挑战。

1护教协同内涵分析

护理专业原有的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的“2+1”人才培养模式重理论轻实践,学生知识片段化,不能有效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融通[4],培养出的护理人才不能与快速发展的岗位需求精准对接,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协同”是指参与整体发展的各个主体之间通过沟通协调与相互合作,产生整合的效用,从而实现整体利益和效能的最大化[5]。高职护理教育护教协同培养是指医院和学校达成一致,共同培养高职护理人才,将教育与职业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学校与医院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互补,避免高职护理教育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医院实际岗位需求相脱节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护教协同培养强调学生进入真实的临床职业场域进行学习,其教育的目的既追求“职业性”,又追求“教育性”,亦即一方面努力实现医院对护理人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另一方面追求对护理职业生涯和终生发展的教育影响。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对职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岗位工作技能的锻炼,最好的途径莫过于在真实的工作情景中进行。

2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现状

世界上最早开展护理高等教育的国家中,我国是其中之一。但新中国成立初期,因历史原因停办,长期以来以中专学历教育为主体。直到1980年才恢复高等护理教育。30多年来,高职护理(专科层次)教育得到快速发展。我国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历史发展和演变的结果,也是在学习他国经验基础之上的创新[6]。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护理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7]:(1)“1+1+1”模式[8];(2)“△”模式[9];(3)“2+1”模式[10];(4)“1124”模式[11];(5)“立交桥”模式[12];(6)“六位一体”模式[13];(7)“四位一体”模式[14];(8)工学结合模式[15];(9)“一个平台、三个循环、两个系列、三个职业方向”模式[16]。以上这些人才培养模式,内容上注重培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并且加大了实践的时间和内容;形式上多半是学校和医院的合作办学,突出护理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教育教学,实现对护生创新以及可持续发展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良好的护理职业素质的培养。但是护教协同培养刚刚起步,尚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并影响了高职护理教育的整体质量。

3人才培养模式实施现状分析

3.1医院方面。(1)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临床护理教师的选拔制度依据职称或职位高低选拔,未进行教师上岗之前的培训。医院护理教学管理人员与临床带教教师之间未建立直接的联系,临床教学工作与绩效考核未直接对应,临床教学工作是完成医院工作的辅助工作,这样就会发生管理的缺失,未发挥临床教学的最大作用。目前学校依据职称高低发放课时费,待遇与科室发放的绩效工资差距甚大,无法激励临床教师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2)管理体系不完善。国外有医院专门设立了临床护理教育员岗位,进行临床教学管理(包括实习护生带教、岗前教育、在职教学、病人教育),有利于提高临床护理教学水平、护理质量,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17-18]。而在我国医院未曾设立这样的岗位,临床护理教学教师身兼多职,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负责协同培养实习生的教学工作。由于临床护理工作的繁重,护理教师在规定工作时段完成本职护理工作都有困难,还要肩负教学工作任务,所以临床护理教师难以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两种角色在临床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必然会发生冲突,多方面因素导致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不能高质量完成。(3)缺乏教育理论。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是为了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优化校内教师实践教学环节,最大限度地发挥临床教师临床经验丰富的特点,给学生呈现精彩的课堂教学[19]。传统的护理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为主,先理论后实践,不少临床教师未曾接受过系统教育学理论的培训,缺乏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仍然依照传统的方法凭经验授课,课堂氛围呆板、乏味,不能灵活多样、因材施教,忽略了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3.2学校方面。(1)缺乏连续有效的监督指导。当前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督导工作中存在机构不健全、定位不清晰、教学督导队伍不完善的现象,校方和院方未达成一致形成一套连续有效的质量管理监督机制。最常用的方式是以督导听课代替教学督导工作,用教学督导工作代替教学质量管理,即以教学督导听课评价为主。在督导内容上,督导人员多数重视“督教”,而轻视“督学、督管”[20]。“督教”也是以听教师上课为主,而对临床教师授课计划、备课、教案、作业、考试等方面的督导力度不够,临床教师参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学校工作的参与度不高,督导内容显得较为单一,不能全方位考察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各个影响因素。(2)未形成人才培养独特的方案和课程标准。目前对于院校合作办学,国家没有统一的标准框架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基于学校单方面完成,教学内容的技能性和默会性使得护教协同的教学内容易出现随意性,临床实践教学的质量易受到影响[19-20]。院校双方教师对课程标准未进行深入研究和共同讨论。与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相比,护教协同模式只是将原来的教学内容移植到临床教学,环境发生改变,内容和形式却不曾改变。

4对未来护教协同发展的建议

4.1完善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制度。医院和学校共同成立办学指导委员会或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是学生教学管理的主导,主要负责学生在医院学习的教务安排,医院则侧重于学生在医院的临床实践课程的安排。这样组织结构合理化,职责分工明确化,工作秩序规范化,常规事务制度化,信息反馈灵敏化,使临床护理工作和临床护理教学工作井然有序地运行。4.2高效的管理运作。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在科室设立专职临床教学教师,他们可以不参加护士倒班,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用在临床护理教学中,以提高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保障学生在医院学习顺利进行。为了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应将教学质量的考核结果与年终绩效考核相结合,建立激励机制,奖惩分明,促进临床护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改进临床教师的授课质量[21]。4.3培养优秀的临床护教人。才由学校组织培训临床护理教师,开展不同的护理教学方法与实践的培训课程,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医院方应鼓励临床护理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学习,不断提升学历,完善护理知识技能,对临床教师全方位进行教学工作考核,并纳入年终考核。同时学校和医院双方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精神和情感上激励临床护理教师,体现临床教师的社会价值及个人价值。4.4加强督导工作。医院和学校应设立专门的教学督导组,对临床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秩序进行全程监控并及时反馈结果。在教学质量管理、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给予监督,有效监控课程计划实施和评价学生学习状况。同时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质量评价过程需要有学校领导、管理人员,督导教师、学生4个层面参与,同时也需要医院领导、其他临床教师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积极开展护理教学工作研讨会,把着重点放在怎么按护教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预期目标与学生在医院学习临床专业核心课程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研讨督导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改进临床护理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临床护理教学的质量。4.5精细研制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课程体系的建构和课程标准的制订对护教协同培养护理人才模式至关重要,应针对合作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体系构建和课程标准开发。院校双方专业教师可以互相听课学习,了解学生的学习内容后,再来修订课程标准和授课计划。同时对实践教学内容必须结合双方现有的实训条件整合开展,因为护理的对象是人,为确保和谐的医院教学环境,一些实训项目只能在模具上练习,双方教师必须共同完成实训项目,以达到实训项目开出率为100%。

5结语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06年5月~2007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共91人作为对照组。2007年5月~2008年3月在本院妇产科实习的护生共77人作为实验组。两组护生年龄、性别、在校学习时间、生源等基本资料差异无显著意义。

1.2方法

1.2.1对照组

用传统带教模式进入实习,即护生入科后由护士长指定l临床带教老师,护生采取跟班制实习,带教老师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随机带教。出科前进行综合考核(专科理论考核占50%,专科操作抽考占50%)。

1.2.2实验组

采用临床护理教学路径模式进入实习,即学生人科后,由教学组长统一进行入科介绍、实习要求与考核方法后,再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安排临床带教老师,临床带教老师根据设计好的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进行带教。出科前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平时表现占20%,专科操作技能抽考占30%,专科理论考核占20%,护理病历和健康教育个案占30%);并调查临床带教老师和实习学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意见。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制订:借鉴临床路径的思路,根据实纲要求和我院妇产科特点,以实习时间10周(4周妇科,2周产前,2周产后,2周门诊)为纵轴,以实习护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和技能、教学方法为横轴,纵横轴交叉处是本周主要教学内容。

1.2.2.1入科1~2d入科介绍:带教组长带领新人科护士参观并介绍病区环境;主要仪器与设备、各种物品、药品的放置与管理制度;妇检室、人流室物品准备与管理制度;人员分组,职责与分工;疾病收治范围;实习目标、要求,考核内容与方法。

1.2.2.2入科3----5d跟班学习住院病人接待程序,入院评估、人院宣教、术前宣教、术后指导、出院指导;带领护生进行各种治疗备皮、灌肠、导尿、配血、皮试、输液、吸氧等基本护理操作,强调“三查七对”;指导书写护理病历,强调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

1.2.2.3第2周利用跟班学习、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讨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重点学习子宫肌瘤、妇科肿瘤、异位妊娠的临床表现、抢救与护理流程;化疗病人的护理流程;药物流产用药指导与观察,孕中引产术的手术配合、产程观察与引产接生;妊娠28周以下保胎病人的健康指导;对腹部手术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小结。

1.2.2.4第3周利用跟班学习、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讨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重点学习尿瘘、子宫脱垂的临床表现与护理流程;掌握会阴抹洗、阴道灌洗、阴道上药技术;熟悉妇科病人健康教育与沟通技巧;对外阴、阴道病人围手术期护理进行小结;完成l份护理病历和健康教育个案。

1.2.2.5第4周利用跟班学习、护理查房、小讲课、个案讨论以及查阅相关资料,重点学习妇科炎症、月经失调病人的临床表现、护理流程;进行专科理论考核和护理操作技能抽考。

1.2.2.6第5周带教组长介绍并带领参观产前区、产房环境,工作制度,各班职责与工作流程,重点介绍产房消毒隔离技术;跟班学习产妇入院评估、人院宣教等病人处理流程;示教并模拟训练胎心监护,腹部四步触诊法以及肛查技术。

1.2.2.7第6周利用跟班、临床指导、护理查房、小讲课、病例讨论方式学习正常分娩、异常分娩的护理流程,产程观察、产程图的描绘;催产素的应用;产后出血观察与处理;妊高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流程;妊娠合并糖尿病、心脏病的临床表现和护理流程。

1.2.2.8第7周带教组长介绍并带领参观产后病房环境、规章制度、工作特点;利用小讲课、跟班学习母乳喂养指导;通过调研、跟班、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产褥期妇女的身心护理。

1.2.2.9第8周利用跟班、查房、讨论学习新生儿喂养、沐浴、脐部护理、卡介苗接种与新生儿筛查技术;通过小讲课学习新生儿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的区别,蓝光治疗的意义、方法。

1.2.2.10第9周带教组长介绍并带领参观妇产科门诊环境,门诊手术室规章制度,消毒隔离技术;护士进修杂志2010年10月第25鲞箜!!塑跟班学习分诊技巧。

1.2.2.11第10周跟班学习围产病历书写、产前检查时间、次数,孕期保健指导;示教产科腹部四步触诊和骨盆外测量;跟班学习妇科小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处理;出科理论考核和技能操作抽考。

2结果

2.1两组护生出科综合考核成绩比较(表1)

从表1可见:经两个独立样本比较的Wi|coxon秩和检验,实验组与对照组出科综合考核成绩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2.2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对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意见(表2)

从表2可见:带教老师和实习护生对该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评价较高。

3讨论

3.1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临床路径最早起源于国外的工业质量管理体系,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英格兰医疗中心第一次成功地将其应用于健康照顾系统。它是指针对某一疾病而制定的一个有时间要求的诊疗计划,目的是减少资源浪费和康复延迟,使服务对象获得最佳的医疗护理服务质量‘2|。近年来临床路径逐渐被医院系统推广应用。护理临床教育者也将临床路径的理论和方法引入l|缶床带教和教学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31]。本研究结果也显示:应用II缶床护理路径教学组的护生与传统对照组的护生出科综合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Z=4.29,P<O.01),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说明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以提高临床教学效果。

3.2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以引导临床教学,避免传统教学中随意教学和重复教学现象

我院妇产科分为妇科、产前、产后、门诊4个实习区域,实习时间短,内容相对较多。临床护理教学路径规定了在一定教学时间内应该教学的内容和采取的基本教学方法,使临床教学活动规范化、标准化,要求师生双方按照路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学活动,避免了传统临床教学中随意教学和重复教学的现象。本调查结果显示有96%的临床带教老师和97%的实习护生认为该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可以对临床教学起到引导作用。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3

关键词: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临床实践

基础护理学作为护理专业中一门独立而重要的学科,要求从学校教学到临床实践中都强化对学生的"三基"教育,即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尤其是基本技能(即护理技术操作)的强化教育。但是目前在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二者的差异性与矛盾日益突出。笔者以无菌技术、静脉输液、肌肉注射三种常用护理技术操作为例,与临床实践相比较,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供同行们共同探讨,旨在不断提高基础护理实验水平,促进护理专业教育的发展。

一、基础护理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的差异

1.1用物不同。

1.1.1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操作在学校实验教学过程中的所有用物均为非一次性物品(如包布、手套、治疗碗等),而在现代医院临床实践中为了控制医院感染率已经基本摒弃非一次性物品,几乎所有临床科室都是使用一次性物品进行患者的治疗。

1.1.2静脉输液由于种种原因,多数护理学校在进行静脉输液的实验教学时都是采用传统静脉输液法(即头皮针一次性输液法),而在现代临床实践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绝大多数医院所采取的都是静脉留置针输液法,两种针头的构造和形状、型号等完全不同。

1.1.3肌肉注射传统的肌肉注射法教学中所采用的吸药安瓿需要用锯片切割以后才能折断,这种传统安瓿由于使用时费时费力在临床已基本摒弃不用,现在所采用的均为不需锯断的易折型安瓿。

1.2方法不同

1.2.1无菌技术传统无菌技术操作法中的铺治疗盘法、无菌容器使用法、无菌溶液取用法以及戴无菌手套法由于用物的不同,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已经大大简化,甚至有些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没有采用,而在学生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却依然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反复练习。

1.2.2静脉输液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实践研究静脉穿刺时进针角度约45°角,可以有效减轻静脉输液穿刺时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患者感觉无痛或微痛。而在传统的静脉输液教学中由于所有版本的护理教材都写明要求学生以15~30○角进针,导致学生在静脉输液这项重要的护理操作技能上会存在一定缺陷。

1.2.3肌肉注射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肌肉注射时要求学生将注射器内所有空气排尽才能给患者注射,而在临床实践中已经明确发现在排气时留取少量空气在注射器内可以在注射时减轻患者疼痛并使药液能更加充分的进入患者肌肉组织。实验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与临床实践有一定脱节之处。

二、问题分析

2.1护理专业教材编写滞后与于临床多年。

2.1.1《基础护理学》的教材编写

现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所出版的《基础护理学》教材均为2005年~2006年之间所修订,而修订之前的参考版本多为我国80年代所出版的中专教材,明显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临床护理实践的快速发展。

2.1.2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编写

我省现行的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由省卫生厅在2005年所编写的操作规程。据杨新月对基础护理教学现状调查结果报道:教学中涉及的8O项操作中有7项临床上基本不做,占8.75%;有25项由他人完成,占34.25%;由护士独立完成的操作48项,占65.25%。在实验教学与临床实践中存在重大矛盾。

2.2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

从事护理教学的人员长期脱离临床实践,而在临床工作的护士仅负责临床实习带教。护理教材部分内容过于繁琐,而临床实际则需简便有效,护理实验教学现有的不科学、不切实际削弱了护理教学的效果和操作常规的权威性。

2.3现有课程设置不利于学生开展临床教学

我国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传统培养模式为集中在校学习3~4a,在临床实习8~10个月。在校学习阶段以教材为蓝本,几乎没有到临床实际操作的机会与时间,以至于临床实践中最新的技术与方法学生完全不知道。

2.4传统理论跟不上医疗新技术的发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新技术、新器材不断开发并应用于临床,使传统的理论与技术操作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不相适应的现象。如目前氧气吸入、电动吸痰等已逐渐被中心控制、管道化所取代。

三、意见与建议

3.1营造护理教学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氛围。

护理教学必须以护理临床实践为基础,护理教学人员应参与护生实习带教,参与在职护士的技术培训和操作考核。

3.2教材与操作常规要适时进行研讨、修订,注入新观念、新内容,以符合现代护理教育。

3.3掌握操作的目的和操作原则。要求护生在学习操作技能时灵活掌握操作目的与原则即可,不死记硬背,教者与学者都用操作目的、操作原则来衡量,而不是刻板地按操作步骤执行,这样才不会使护生进入临床以后感到困惑和束手无策。公务员之家

3.4针对护理专业的教学特点,进一步完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条件。在实验教学中应该增加与临床使用的新技术新方法密切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接受新技术新方法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智光媛.静脉输液相关技术的新进展[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09,12(6):57~58.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4

关键词: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技能;教研能力

护理学是研究人对疾病、健康的某种反应,这种反应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是随病人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随着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各院校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这一改革的深人发展,向护理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护理学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外,还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胜任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

一跨学科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护理学科不断地发展,护理的指导思想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随着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护理的有效性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而在于能够提供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参考,以伦理为准则,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逻辑性的临床判断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行为。护理的角色不仅仅是照顾者,还是咨询者、教育者、计划者和管理者。除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提供服务和教育。因此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更广,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教师需要调整和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除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如: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法学等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学科群的综合知识,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教学水平。因此要加强护理教师的培训,增加她们出去学习的机会,使护理学科国际化,并向多方向发展,加强师资交流,取长补短,更新知识。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能力

护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师一般只在学校承担护理课程,较少有机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变化、发展缺乏了解,与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年轻的学校教师,更缺乏把握临床护理状况的能力。同时临床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治疗方法也可成为课堂讲课的内容。如在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及动态血糖仪等已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广泛应用,讲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时,就可以补充这些教科书中还没有提到的临床新知识、新业务,让学生在进人临床之前,就对目前临床新进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作为护理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应重视科学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临床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改进,尤其是面对护理教材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更应要求专职护理教师与临床相结合,将临床的新观念、新技术融人课堂教学中,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医院、社区等实践基地已有较完善的护生、进修生及护士的管理和带教制度,但缺乏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相关制度,因此学校应与临床实践基地共同合作建立并完善相应制度,如学院要求医院科室对教师严格考勤,在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为了解最新医疗进展,教师要听专家查房,参与病案讨论;要从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日程安排中熟悉医院管理模式;参与轮班,以了解各班次护士的责任。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考验,它会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多媒体运用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使护理学的教学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多媒体教学摆脱了过去机械的记忆背诵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改变了传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较难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集中注意力的局面。如在“烧伤”一章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易于把皮肤的组织结构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同时烧伤的一度、二度、三度烧伤,既可以通过烧伤到哪一层组织结构图展现各种烧伤的程度,也可以通过真实的图片展示烧伤的红斑、水泡、焦痴。烧伤的包扎疗法、暴露疗法、呼吸道烧伤的处理,通过图片、视频可以给学生具体、生动的印象。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既突出了重点,又突出了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消化吸收。同时多媒体教学形式有多种,可以使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所表达的内容产生质的飞跃。如我们知道外科护理学是与手术有关的临床教学,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学生必需重点学习的内容。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无菌技术的要求,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外科时能够很好的掌握手术过程,单纯靠板书和简单的操作示教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而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可以掌握穿手术衣、外科洗手、戴无菌手套、清创和换药、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及传递等方法。使用多媒体播放手术录像,可以将手术过程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因此护理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这就向高职高专的护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认真学习或参加计算机培训,具有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改进和充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使语言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教学研究能力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5

【关键词】高职护理;教育模式;高职教育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随之实现了大跨步、大改变,为医疗单位机构培养输送着大批优秀的护理人才,但是不论是为了满足当代社会的医疗需求,还是与国外先进的护理教育模式相比较,当前我国高职学校护理专业的教育模式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随着我国人口数量的大幅度增长,对医疗护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护理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创新改革已经处于关键阶段。因此对高职护理专业教学方法进行合理革新是势在必行的。

一、影响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

(一)教学与临床实际相脱离。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受到各种主观和客观因素的综合影响和约束,其在培养专业护理人才的组织和实施过程当中,一直都在沿用以前低效率的传统“2+1”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在本校要学习两年时间,然后去医院实习一年时间。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在学校两年的学习时间里没有得到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实践机会,也没有接触到真正的临床病人病例。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是要建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的,这种护理教育模式毋庸置疑是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的。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将学生一直局限在理论知识上,其学习潜能也得不到合理的发掘和调动,更得不到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的及时反馈,这种教学能取得的成效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学校学习的临床护理知识存在与临床真实病例实践状况严重脱离的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质量,对今后真实的临床护理工作起不到丝毫的帮助。(二)普遍存在教师跨专业授课的教学现象。现阶段在我国高职护理的教育事业中普遍存在教师跨专业教学的现象。很多开办高职护理专业的教育单位在派用各个专业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没有做到确保安排授课的教师具备丰富的护理专业知识还有大量临床工作的实践经验。另外,院校单位安排很多临床医生参与到教学工作中,由于他们缺乏系统的护理专业教学知识,很大程度上也会给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群体的综合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带来一定不良影响。(三)教学方法落后、低效。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开展护理专业教学工作时,仍然采用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无法激发起学生对学习此专业的兴趣,调动不了其学习护理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只擅于滔滔不绝地讲授护理理论知识,哪怕讲得唇干口燥,学生仍旧觉得枯燥乏味,致使课堂教学效果十分低下。护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大于理论的课程,若是只局限在医疗案例讲解分析、PBL教学甚至只是教师讲学生听等传统教育模式,而缺乏大量临床真实案例的接触实践经验,这就导致无法有效提升高职护理专业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四)教学考核体制不健全。我国目前的护理考核方法依然是刻板的期末综合考核,由于没有构建高效的教学考核体制,造成很多高职院校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学习态度懈怠,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旦面临期末考核时就选择临时抱佛脚-背题库甚至是作弊和抄袭,心怀侥幸地盼望着蒙混过关。所以,不健全的教学考核制度,不仅致使学生学习效果低下,也给院校的学风带来了不好的影响。

二、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对策研究

(一)改革创新护理人才的教育模式,重视教学实践。想要提升高职护理的教学质量关键就是要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改革。高职院校应摒弃陈旧低效的“2+1”模式,改为“1.5+1+0.5”的教学模式,即是指学习护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一年半时间,再到医院实习一年时间,然后再回到学校学习半年时间。如此不仅加强了对临床实践学习环节的重视程度,也能有助于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发现自身临床护理知识的短板与不足之处,待实习期结束后接着回到学校针对性的继续学习,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此外,还能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起到一定的督导促进作用,真正实现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结合,保证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能够真正的学有所长、学以致用。(二)积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想要改革创新的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取得预期成效,就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院校单位应指派护理教学经验丰富和具备大量临床经验的临床教师来开展护理教学的工作,以此来保障高职护理教学取得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对于一些教学经验不丰富、临床经历少的在校教师,院校可以定期组织去医疗专业机构进行培训、再造,或者经常参加一些专题讲座,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三)加强学生学习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当前与医学护理知识学习和传授能够相统一起来的教学方式就是参与式教学。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多进行交流沟通,把学生放在课堂教学中心主导位置来开展教学,让学生不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角色转换为课堂教学的参与者。教师基于护理课程的教材内容基础,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来搜集相关护理资料并进行情景模拟设计,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来制定解决方案,并由教师审查。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来分析提交方案的不足之处,并给予一定的指导补充,通过与学生的合作来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教师还要结合临床病例实践状况,带领学生共同完成制定临床病人护理的计划以及采取的护理步骤,还有对护理工作效果的评价,通过这种参与方法不仅能够有效调动起学生学习护理专业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致,也能有利于教师全方位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水平和了解其实际需求,还能够培养出学生整理搜集资料、语言组织、勇于发表自己看法的综合能力。此外,理论教学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开展过程中,创建学、教、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薄弱之处,及时向教师反馈,从而提升自己的学习效率。(四)健全教学评价体制。当前高职院校要摒弃刻板毫无成效的期末考核方式,需做到针对每门专业课程的特征来实行多样化的考核模式,例如护理基础运用理论结合实际操作的考核,急救护理的综合考核实行开放式的小组评价,而护士礼仪则可以采取岗位面试模拟等评价活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还可以在校园网络平台设置教师评学还有学生评教的交流平台,通过这种学与教的互通式评价体制来逐步建立一套具有开放性、公开性、综合性、创造性的考核评价体系,从而达到以考试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的目的,提升其期末考核成绩。

三、结语

当前我国高职护理教育模式产生问题的因素是来自很多方面的,只有逐步创新改革教育模式,重视教学实践环节,才能对高职护理专业的教学效果起到关键性的促进作用;同时,加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保障护理教学过程的有效性;摒弃低效传统的教学方法,推陈出新,构建学、教、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学习平台;创建完善的考核评价体制,对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提供及时高效的反馈体系。通过以上对关键因素的具体分析和实施对策的提出,希望对我国高职护理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工作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云玉丹.高职护理教育模式改革的关键因素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40:54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6

关键词:护理教师;教学能力;跨学科能力;实践能力;多媒体教学技能;教研能力

护理学是研究人对疾病、健康的某种反应,这种反应包括现存的和潜在的,是随病人病情的变化而改变,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点。由于近年来护理学发展很快,护理教师原有的专业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现有教学需要。随着高职高专护理教学改革的实施和推广,各院校采用了新的教学模式、方法。这一改革的深人发展,向护理学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护理学教师除了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外,还应着重培养以下技能,才能更好的适应新形势下护理教学的需要,胜任高职高专护理教师的角色。

一跨学科能力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式转变,护理学科不断地发展,护理的指导思想已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为以人为中心。随着整体护理的普遍开展,患者对护理的要求和期望也越来越高。护理的有效性不再局限于打针、发药,而在于能够提供以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为参考,以伦理为准则,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逻辑性的临床判断及处理临床问题的行为。护理的角色不仅仅是照顾者,还是咨询者、教育者、计划者和管理者。除了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外,还要为个人、家庭、社区的健康提供服务和教育。因此要求护士的知识面要更广,不仅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知识,还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复合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护理专业人才,能从事预防保健、临床和康复护理工作的高级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护理教师需要调整和拓宽自身的知识结构,具备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因此教师除掌握护理专业基本知识外,还应掌握如:社会医学、医学心理学、健康教育促进、卫生法学等与护理专业相关联学科群的综合知识,充实并提高自身的医学人文教学水平。因此要加强护理教师的培训,增加她们出去学习的机会,使护理学科国际化,并向多方向发展,加强师资交流,取长补短,更新知识。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艰巨而紧迫的任务,它的成败会直接影响到高职高专学生护理能力的培养。

二实践能力

护理学本身就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由于我国护理教育的特点,学校教师一般只在学校承担护理课程,较少有机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对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困难、变化、发展缺乏了解,与教学联系不够紧密。特别是年轻的学校教师,更缺乏把握临床护理状况的能力。同时临床上日新月异的新技术、新治疗方法也可成为课堂讲课的内容。如在内分泌科,胰岛素泵、胰岛素笔及动态血糖仪等已在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广泛应用,讲授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时,就可以补充这些教科书中还没有提到的临床新知识、新业务,让学生在进人临床之前,就对目前临床新进展有个大致的了解。因此,作为护理教师,不仅仅要关注课堂的理论教学,更应重视科学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带来的临床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改进,尤其是面对护理教材相对滞后的情况下,更应要求专职护理教师与临床相结合,将临床的新观念、新技术融人课堂教学中,在临床实践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以适应高等护理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医院、社区等实践基地已有较完善的护生、进修生及护士的管理和带教制度,但缺乏护理专职教师临床实践的相关制度,因此学校应与临床实践基地共同合作建立并完善相应制度,如学院要求医院科室对教师严格考勤,在护士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为了解最新医疗进展,教师要听专家查房,参与病案讨论;要从护理部主任、护士长的日程安排中熟悉医院管理模式;参与轮班,以了解各班次护士的责任。这是高职高专护理教师当前面临的考验,它会影响高职高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多媒体运用能力

多媒体课件可以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使护理学的教学多样化,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因此多媒体教学摆脱了过去机械的记忆背诵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的枯燥和乏味,通过更加直观、形象的方式达到学习的目的,改变了传统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较难理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较难集中注意力的局面。如在“烧伤”一章中,应用多媒体课件易于把皮肤的组织结构直观地展现给学生,同时烧伤的一度、二度、三度烧伤,既可以通过烧伤到哪一层组织结构图展现各种烧伤的程度,也可以通过真实的图片展示烧伤的红斑、水泡、焦痴。烧伤的包扎疗法、暴露疗法、呼吸道烧伤的处理,通过图片、视频可以给学生具体、生动的印象。多媒体教学可以将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形象化,既突出了重点,又突出了难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消化吸收。同时多媒体教学形式有多种,可以使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及所表达的内容产生质的飞跃。如我们知道外科护理学是与手术有关的临床教学,在教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也是学生必需重点学习的内容。而学生在校期间,由于无菌技术的要求,很难保证每一位学生在学习外科时能够很好的掌握手术过程,单纯靠板书和简单的操作示教已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而利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学生可以掌握穿手术衣、外科洗手、戴无菌手套、清创和换药、外科手术器械的使用及传递等方法。使用多媒体播放手术录像,可以将手术过程直观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教学内容易于理解、化抽象为形象。

因此护理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学的意识和在教学中运用现代技术的能力,并充分利用这一现代化手段,提高教学效率。这就向高职高专的护理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要认真学习或参加计算机培训,具有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的能力,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发展带来的契机,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来改进和充实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使语言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教学研究能力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7

1.1一般资料

将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2013年度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作为观察组,而2011年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护生292名,男5名、女287名;年龄17~22岁,平均(20.6±1.3)岁。观察组:护生257名,男6名、女251名;年龄17~22岁,平均(20.4±1.5)岁。两组护生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期间护生并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而观察组期间则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建立规范教学管理运行机制

临床护理教学属于十分重要的环节,但以往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在开展该环节时并不顺利,而且取得的效果不尽如人意,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笔者总结后发现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

(1)笔者所在医院教学资源比较匮乏,缺少优质与充足的教学资源,尤其表现在缺少专职教学老师。笔者所在医院带教教师往往兼具自身原有工作,在繁重工作下,并无额外时间为护生进行深刻的讲解与演示,也就无法实现个体化的针对性指导。

(2)指导教师缺乏必要的系统教学技能培训,笔者所在医院带教指导教师学历与资历存在很多不足或缺乏教学理论,或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这些或多或少都会对临床护理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3)护生存有的问题也比较明显,因为近几年接待的护生基本上都属于90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父母羽翼保护下成长,娇生惯养,使得他们缺乏必要的吃苦耐劳精神,脾气也比较焦躁,耐心缺乏等,甚至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未能建立积极进取的职业态度与行为。笔者曾遇到很多护生迟到、早退及请假,上班时经常扎堆闲聊、玩手机,而且对带教教师也比较挑剔等,这些源自于护生的问题也会明显影响临床护理教学质量。此外,学校有自己的内部招生计划,招生的门槛较低则会导致学生素质下降;部分学生因为家长考虑护理专业就业率较高而选择本专业,但是学生本人却不愿意从事本专业相关工作,从而使得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足等。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需建立运行机制,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确定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临床护理教学的目的,主要有4个:第一,加强护生学习,扎实与巩固理论知识;第二,积极提供护生实践机会,努力将书本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第三,加强护生良好职业素养与专业化行为的培养,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奋发上进,从而找到自身的奋斗目标;第四,促使带教人员不断学习与进步,与时俱进,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1.2.2规范教学管理具体策略

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成立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小组,该小组主要负责笔者所在医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工作,比如年度临床护理教学计划制定、组织临床带教老师培训与考核、辅助临床带教老师展开教学等,具体的管理策略有以下几点:

(1)不断提升小组成员教学水平: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小组成立之后要不断对组员进行培训,比如以定期参与医院学习班、不同科室医院间学习活动等,促使组员主动学习当前先进的管理知识与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管理与教学水平,同时还能提升组员的自我管理与教学能力。

(2)重视对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与考核:定期开展临床护理带教老师的培训课程,同时要求每位带教老师应每年接受一定课时培训,培训完毕后,对他们进行考核,以此评价临床带教老师的能力与业务水平。

(3)强化临床护理观察培训:以往临床护理教学中缺乏必要的观察,即未能将具体的案例应用在教学活动中。近几年,笔者所在医院及时将临床护理观察培训应用在教学中,以案例分析方式对护生临床护理观察能力进行培训与指导,同时将基础临床护理观察概念及方法等内容进行详细讲授,并结合对内容的学习来指引护生观察具体的案例,并进一步提出自身的想法与解决策略。

(4)加强对临床教学工作的督导,规范带教行为,尤其是个别带教老师缺乏耐心,讲授课程与指导操作时不够仔细,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问题,这就要对带教老师的临床教学工作进行监督与管理,进行必要的考核,针对未能达标或者评价较差者予以批评,从而规范带教行为。

(5)定期征求学生意见与建议,持续改进教学质量。学习的主体是学生,为此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十分重要,带教老师在教的同时也要加强聆听,可采取每周一次或者每月2~3次收集学生意见与建议的方式,来对自身教学方法、质量等进行总结分析,针对不足进行改进,而优势则要继续发扬。

1.3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期间优秀带教率、护生满意率及护生平均成绩,并对比分析。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优秀带教率对比

对照组292名护生,最终优秀带教人数为209名,优秀带教率为71.58%;而观察组257名护生,最终优秀带教人数为232名,优秀带教率为90.27%。观察组优秀带教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护生满意率对比

观察组257名护生,满意人数241名,满意率为93.77%;对照组292名护生,满意人数214名,满意率为73.29%。观察组护生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护理工作属于医院十分重要的工作,而且也是实践性较强的工作,护理质量对于患者康复及医院声誉都有很大影响,需加强重视。从近几年实践来看,医院护理部临床护理教学对临床护理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对护士临床知识掌握程度及实践操作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医院护理部的临床护理教学属于护理教育关键环节,同时也是护生临床实习后最为主要的继续教育渠道,该阶段是他们将学校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最为关键的时期,必须加强重视。本次研究针对笔者所在医院护理部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观察组)与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对照组)期间的护生情况进行了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优秀带教率与护生满意率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生在处理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得分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同类研究基本一致,陈学琴学者为了探讨临床护理教学管理方法,规范临床护理教学,加强护理人才培养,建立临床护理教学组织,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结果显示2011年度未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时带教人数27名、培训0名,优秀带教人数10名(37.04%),而护士满意人数12名(44.44%),而实施规范管理后,2013年带教人数35名,培训35名,优秀带教人数30名(85.71%),而护士满意人数30名(85.71%),实施后优秀带教率与护士满意率皆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施规范临床护理教学管理后,护士处理能力题、观察能力题、思维能力题考核成绩皆明显高于培训前,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8

《人体解剖学》是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学生最先接触的、必修的医学基础课程。该课程为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和职业技能,进而提高全面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坚实基础。但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缺少护理专业的专用教材,且其内容远远满足不了护理专业的需求,未能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现有供本科护理专业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与供其他专业用的教材并无明显差别,如国内大多数高等护理教育使用的人体解剖学教材,仍与临床专业共用由柏树令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解剖学》教材;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针对护理专业编写的《人体解剖学》教材,打破了长期沿用的临床专业人体解剖学教材编写模式,但大多教材是本科教材的压缩版,其内容的选取侧重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坚守基础课程的定位;如国内部分高等护理教育使用《人体结构学》教材,把人体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内容融合为一体,但90%以上护理学院本科生的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属于两门课程,分别由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教研室和组织胚胎学教研室承担,教学与考核存在较多问题,无法实现真正的融合。近年来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教学借鉴医疗专业人体解剖学的教学形式,部分高校将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分为系统解剖学和护理应用解剖学两门课程分别开设。实践已证明这种培养模式对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的学生是切实可行的。不但提高护理专业教学质量和学生临床操作技能,而且也为高等护理教育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改革提供实践依据。鉴于国内高等护理教育本科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教学现状以及发展趋势,结合近年来郑州大学护理学院本科护理解剖学教学经验,改革传统的人体解剖学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人体解剖学》和近几年我们开发的《护理应用解剖学》教材融为一体,编写适合本科护理教育的《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势在必行。

2《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编写思路

人体解剖学基础知识是为学生以后临床护理服务,但临床上到底需求哪些内容?如何根据护理职业岗位需要重组《护理解剖学》教学内容?真正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提高融为一体;如何确定教材结构、教材形式以及编写思想上的创新点?特别是教材编写思想上的创新;如何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护理解剖学》教材的编写中?首先,根据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各级护理工作统计中急危重症监护病人显著上升;随着介入治疗的大量开展深静脉穿刺和动脉穿刺急剧增加,术后导管护理大量增加;尤其随着护理学科的飞速发展,专科护理操作如心内注射、胸腔穿刺、腹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泪道冲洗等逐渐增多。其次,分析以上述临床护理工作调查结果设计座谈提纲,组织高年级学生、临床护理专家召开座谈会,主题贴近护理岗位来确定编写重点内容。如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定位编写教材突出全身体表标志内容;为提高学生护理操作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编写教材突出表浅血管神经体表投影;为提高学生防范失误的能力编写教材突出与各种注射、穿刺、插管、急救等操作定位、操作技术控制的解剖学知识。最后,结合对国内外高等护理教育人体解剖学教研相关文献检索分析,最终确定编写思想、教材内容和教材形式的创新,形成详实的文字材料并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最后通过课堂实践,将学生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用于教材内容的调整上,以编写出既能够体现高等护理教育特色又能兼顾终身教育的高等学校《护理解剖学》创新教材。

3《护理解剖学》教材编写创新

3.1思想创新

在教材编写中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指导思想,遵循护理专业技术人员执业资格考试大纲的基本要求和为护理及其相关专业课程提供必须够用理论知识的基本原则,重在基础,贴近临床,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职业素质、人文精神以及评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高等护理人才。

3.2内容创新

结合临床护理工作调查发现,紧贴护理岗位需要,同时保证人体解剖学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基础上对教材内容进行重组和凝练。内容选择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职业需要,以够用为原则,尽可能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将最新的高等护理教育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教材编写中。对与护理专业关系密切的内容充分描述,如运动系统内容突出全身表面标志、易于发生骨折和损伤部位的解剖知识;如内脏学突出各系统重要脏器位置、结构功能,尤其要突出内脏插管涉及的脏器和部位;如脉管系统突出心、全身动脉主要分支、表浅动脉压迫止血点和全身浅静脉等内容;如神经系统突出周围神经重要分支、与注射和体位性神经损伤等有关内容。同时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展的情况下,在各章节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对其他内容只作一般介绍。如腹腔血管和神经的分支分布、出入脏器的结构血管神经的位置关系、运动系统部分内容等进行删减和压缩。

3.3形式创新

在教材总体结构和表现形式上尽可能做到贴近专业、贴近岗位、贴近学生。根据高等护理教育需要,重组人体解剖学教学内容,本教材是医学基础课程贴近护理专业教学的有机尝试。全书分为9章,每章前设置学习目标,主要体现大纲的基本要求,指导学生高效学习;每章内容分基础模块和护理应用模块2部分,基础模块在内容选择上突出针对性与实用性,强调护理专业需要,使其内容符合护理专业岗位执业标准。基础模块中“知识卡片”是护理专业知识的拓展(如学科进展、学术前沿等),体现专业素质、能力、职业道德。护理应用模块结合临床常用的诊疗、护理操作技术,从解剖学知识应用的角度上,研究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毗邻,阐述操作的定位、局部层次结构与操作的关系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使学生提前感受基础知识与应用的结合。在护理专业工作领域、服务人群和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在专业模块中尽可能渗透环境保护、人文知识、健康教育等相关内容。每章末设置思考题,紧贴执业考试内容和题型,尽可能利用临床护理案例展现解剖学基础知识点,引导学生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临床应用能力。如第七章感觉器:上部基础模块包括第一节视器(分眼球、眼副器、眼的血管和神经)、第二节前庭蜗器(分外耳、中耳、内耳);下部护理应用模块包括泪道冲洗术、球结膜下注射术、球后注射术和咽鼓管导管吹张术共四节内容,每节内容包括应用解剖和应用要点;正文后临床护理案例如:某高校大一男生,游泳后出现双眼畏光、眼红,自觉眼睛磨痛,接着出现眼皮红肿、怕光、流泪,早晨起床眼皮被分泌物粘住,不易睁开。就诊后医生诊断为:急性结膜炎。请运用视器相关知识指导结膜炎病人局部滴眼药水,如何滴入眼药水才能使其与结膜完全接触?滴完后常常需要自己用手指尖按压该眼内眦角处,请解释其原因?为避免急性结膜炎的传染流行,如何对病人进行健康教育?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9

【关键词】临床护理;问题;教学模式

临床护理教学要求学生能够从临床实践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对护理知识加深理解,促进自我专业意识的形成。然而,从当前我国临床护理教学的现状来看,教学师资力量的薄弱以及教学模式的单一等因素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不断下降[1]。新时期必须要求临床护理教师能够加强对教学的反思,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改革。本文就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目前主要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1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临床护理教学师资力量薄弱主要在于有临床实践经验的教师并不多。临床护理教学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理论知识讲解,更重要的是要将临床实践中需要注意的内容对学生进行分析,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加强实践锻炼,切实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2],但是当前我国不少临床护理教师均属于无教学经验的护理人员,其在教学中存在教学理念传统、与时代脱轨严重以及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这对于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1.2教学管理体制欠完善护理教学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临床实习,也要求学校能够安排一定的带教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医院实习。但是,如何根据学生的不同学历情况制定完善的带教计划和管理制度却成了教学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出现正是影响我国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3]。1.3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临床护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要求学校能够制定明确的培养目标,然后教师根据学校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4]。例如,学校制定的培养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才会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四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然而目前我国在培养目标方面却存在目标不够明确的情况,导致教师在教学中无法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和方向,最终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1.4教学模式及方法较陈旧临床护理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仍然较为单一、落后,即教师在教学中仍然是以讲授式教学法为主[5],在教学中也是侧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导致学生的学习实践能力较差,这对于促进学生将来的就业发展十分不利,将会严重限制学生的发展。1.5教学评价方式欠完善传统的临床护理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主要集中于学生对护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服务态度等方面的重视程度却严重不足,因此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引起教师的特别关注。

2临床护理教学模式

解决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同时不断创新教育模式。2.1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PBL)PBL教学模式实际指的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临床护理教学中采用PBL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获得全方位的发展和提高。教师在教学中应该经常采用PBL问题中心教学法,让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锻炼。例如,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如何与病患进行交流以及应该有怎样的服务态度和水准,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具体的情境[6]。教师自己充当“患者”,学生充当“护士”角色,教师来到“医院”见到“护士”,告诉“护士”:“最近肩膀一直疼,腰也酸,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护士”需要先让“患者”坐下休息,然后以亲切的态度面对“患者”,并以熟练的手法对“患者”进行基础的护理。护理过程中,“患者”较为挑剔,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如“护士力气太大了”“没有效果”、埋怨护士是不是实习生等,观察学生的应变能力和服务情况。这样,教师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中锻炼学生的护理能力,提高学生的服务水平,而其他同学也可以在这样的情境教学中学习到更多知识。2.2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模式临床护理教学是实践性较强的科目,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指导,更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7]。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让学生进行更多实践训练,如使用任务教学法或者实践教学法等让学生进行实际的训练,帮助学生在社会现实中进行能力的提高[8]。当然,要做到这点要求学校能够加强与当地医院的联合,实现校企合作,或者学校加大对临床护理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建立临床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等的提高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2.3双导师带教模式所谓双导师实际上指的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学校不仅要为学生安排一名专科出生的、具有较强专业教学能力的护理教师,还需要为每个班级安排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护理人员如护士长、护师、护士等。这样,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处学习到更多的理论知识,也可以从护理人员处学习到更多关于护理实践的东西,帮助学生更新知识内容,提高学生的护理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服务水平等[9]。综上,当前我国临床护理教学中还存在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为教学师资力量薄弱、教学管理体制欠完善、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模式及方法较陈旧以及教学评价方式欠完善等,要求教师必须要创新教学模式,以PBL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模式以及双导师带教模式来进行教学,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胡俊敏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眼科

参考文献

[1]王桂兰.目标教学法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9):82~84.

[2]胡娟,葛东明,王爱凤,等.表格式实习日志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8):1560~1561.

[3]沈萍.临床护理教学路径在儿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32):3919~3921.

[4]陈静.临床护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教学模式的效果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11):245.

[5]尼玛扎布.临床护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临床护理教学模式[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8):326~327.

[6]周容.追踪管理方法在外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6,26(5):369.

[7]JahanpourF,SharifF,SalsaliM,etal.Clinicaldecision‐makinginseniornursingstudentsinIran[J].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practice,2010,16(6):595~602.

临床护理教育范文篇10

1新护理教育理念的树立和转变

理念作为一个哲学名词,具体指指理性领域中的概念,是观念和看法的集合体,是人们进行思维思想活动的重要成果,而教育理念则是在实际教育和思维活动当中教育者所形成的一种对于理想的追求和教育价值取向。近年来,随着社会卫生需求的不断提高,出于对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考虑,职业教育需要在服务宗旨和就业导向的办学方针下,实现对护理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显,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能型、实用型护理人才培养起来。因此,我们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将护生当做培养的主要对象,以此实现对护生人文素养、敬业精神以及问题分析、解决能力的有效培养,促使护士能够从传统的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到系统化整体护理,全面护理病人的心理的、身体和社会环境,以此针对社会方面的要求都能够极大的满足。

2做好护理课程的相关设计,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显著提高

课程设计要根据行业标准对本课程应培养的职业能力作全面分析,设计本课程所函盖的工作任务,以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基本护理理念及技术体系构成为主线,以护士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为依据,课程设计要求在教育中力求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岗位,使课程设计更充分地体现职业针对性、教育开放性和实践操作性等培养要求[1],课程设计要不断引入新的护理理念、知识和技能,教学上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运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

3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现在的护理教育的课堂教学较为传统,教师往往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仅仅只是被动的接受,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自学讨论较少,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不够,学习能力欠缺,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违背素质教育要求,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很多老师研究的课题,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现代护理教育需求,通过改变课堂教学方法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拓宽知识面,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教师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质疑开始来帮助学生实现对问题的创新性解决,通过极具挑战性问题的设计,最大限度的实现对学生思维的启迪[2]。3.2从“教为中心”转向“学为中心”。将课堂教学中的经典案例与临床情境充分有效的利用起来,在案例教学中有机的融合书本上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在整个教学模式当中将“理论导入、案例贯穿、实践体验、岗位主体”充分的融入进去促使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积极主动的探索[3],以提高护士临床思维能力。3.3症状护理课程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症状护理课程是以临床常见症状为主,以临床实际护理工作过程为载体,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整,在基础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过渡中起到桥梁和引导作用[4],使教学更接近临床,这样理论联系实际,重视能力培养,即知识转化能力、临床判断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教学方式感到满意,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总之,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应该提高对教学质量和人才素质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在现阶段,全面推行整体护理的背景下,更需要及时的更新观念、普及相关的理论知识,以此促进教学质量的显著有效提高。同时,为了能够成为一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异常丰富以外,教学能力还应该格外精湛,以此将一名教师的职责充分肩负起来,即传道、授业、解惑[5]。医学院校更应该需要站最自身发展的情况下将当下学院的情况有机的整合到一起,以此将学院自身的特色充分有效的展示出来,并且通过对优势的不断发挥,不断的开拓进取和创新,将护理教学的本身所具备的特点充分的展示出来,以此有助于促进教学针对性的显著提高,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作者:孟宪辉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1]钟正伟.以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的外科护理教学改革[J].现代医药卫生,2013年第19期.

[2]于丹.更新护理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医药前沿》.2013年第10期.

[3]丁娟,陈红宇,张凤勤,陈淳.护理大专生自我导向学习能力的干预研究[J].护理管理学杂志,2016年1月第16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