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博士论文十篇

时间:2023-03-31 20:48:09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1

博士研究生在本科和硕士阶段已经进行了医学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博士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两个特点:第一是“精”,把眼科重要基础知识和相关临床操作理论依据作为教学培养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知识的传授,力求在疾病和诊疗理论上筑构坚实的理论基础。第二是“新”,增加以新理论、新知识为重点,贴近科学前沿,介绍技术创新的选修课程,以了解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科研动态及临床医疗方面的进展。学习北京大学医学部等院校的先进经验,在专业基础课上给予较大的自由度,采取不脱产上课方式,以保证临床训练时间。

2加强临床技能训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临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之成为高水平的临床医学专家。但许多获得临床博士学位的毕业生仍不具备独立进行临床工作的能力,毕业后尽管按其资历或学术成就很快晋升为高级职称但仍需在主治医师的指导下工作,从住院医师重新做起,其原因主要是缺少严格规范的技能培训体系。将研究生纳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制定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学分制考核方案,按主治医师标准考核。根据眼科学专业培训细则要求,明确提出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眼科学作为二级学科,又分为角膜病、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眼眶病、眼屈光及眼肌、眼科病理等三级学科。根据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制定重点突出、全面培养的科室轮转计划,明确在轮转科室、专科训练期间,在理论和技能上应达到的要求,制定出临床能力训练的量化指标,如训练时间、掌握病种、操作技能、主管病例数及手术例数等,要求研究生在临床实践中认真完成,既有利于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时间、内容和质量,又为临床能力考核与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担任或协助总住院医师,对临床常见病种的诊断治疗充分掌握,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系统性。利用临床技能训练仿真模拟教具及实验外科动物训练,加强临床操作技能培训。导师对眼科治疗和手术方式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实施研究生临床准入制度,使研究生利用教具和实验动物充分掌握操作技能后逐步参与临床实践。导师及指导小组负责为学生创造临床实践机会,落实各项技能的训练及辅导,定期组织考核。定期进行教学查房、专题讲座、病例讨论、疑难病例讨论、会诊、竞赛等临床学术活动,训练研究生的临床思维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改变以往研究生参加讨论时的被动状态,为研究生提供表达观点的机会,培养其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敢于承担的工作作风。

3开展以培养临床科研能力为特点的科研训练

随着我国人才评价标准的变迁,对科研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科学研究是目前体制下衡量医学人才水平的重要指标。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在实验室进行基础研究的时间和机会有限,为适应临床工作的需求,加强研究生临床科研能力的培训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必由之路。具体方式包括:强化研究生公共卫生学基础,训练科学的临床研究基本方法和技能,将研究生作为导师临床课题的主要参与者负责课题的设计和实施。科室定期举办科研方法、课题申请、成果申报等系列讲座及高水平学术讲座,培养临床科学思维能力。开展国际间学术交流,加快研究生教学国际化进程。通过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研究生选择临床医疗实践中出现的理论或技术问题为研究课题,利用已有的研究手段,进行临床应用或临床应用基础的研究,从中学会临床科学研究方法,从而掌握了从事眼科临床科学研究的能力,同时可以促进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提高。

4加强人文教育和自我修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除掌握高水平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具有宽阔的知识视野、灵活的思维、深厚的文化底蕴、高尚的人格情操、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不仅能应用自然科学方法来解决医学问题,也能应用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法来研究医学问题,为患者的健康服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导师在指导研究生做课题和科研的同时,要关心研究生的人文精神培养,将人文精神合理的渗透到专业课的学习中,引导其树立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并重的学习思想[9]。组织研究生开展“近视普查与防治教育”、“社区老年人白内障筛查”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其在实践中学会承担责任与义务,掌握与人沟通的方法和技巧,更能激发其学习人文精神的积极性,引导其对人生价值、目的和意义的正确思考,使得个人素质得到提高。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2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a)-087-02

分析概括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产生、发展及现状,研究了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点,对在我国设置药学专业学位提出了若干建议。

1我国临床医学学位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1.1我国最早的医学学位情况[1]

我国医学门类的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最早是北京大学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于1942年开始招收研究生。新中国成立后的195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医学院、上海第一医学院等学校开始招收研究生。1956年之后,全国有19所医学院校在23个学科专业招收培养研究生。但始终未建立起学位制度。因此,“”前的毕业研究生均未能被授予学位。1977年我国恢复研究生招生。1980年2月12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并自1981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有关学位工作的法令,它将我国的学位分为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并按10个学科门类授予学位。据此,医药学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毕业研究生按不同层次可分别被授予医学硕士学位或医学博士学位。1978级首批硕士研究生于1981年获医学硕士学位;1981级首批博士研究生于1984年获医学博士学位。由于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恢复之初,我国的医学高等教育和科研事业百废待兴,急需建立一支教学、科研队伍,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一开始就带有明显的学术研究特点:临床医学研究生与基础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内容、方式都一样,即学位课程学习加科研能力训练。授予学位名称也相同。当时就有不少临床专家针对临床研究生的培养侧重于实验研究方面,提出了研究生毕业后难以适应临床工作需要的问题。

1.2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提出及设立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不断有一些临床一线的专家开始批评当时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他们认为:临床毕业的研究生不会看病、不会开刀、不会抢救危重病人,甚至出现了毕业临床研究生的临床诊疗技能不如非研究生的现象[2,3]。这严重有悖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从1984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和卫生部对临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和学位设置进行了反复的调查研究,于1986年11月联合颁发了(86)学位字022号文件――“关于下达《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试行办法》的通知”,把医学门类博士研究生的学位分成两类:一类以培养科学研究能力为主,达到博士水平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一类以培养临床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达到博士水平授予医学博士(临床医学)学位。经过几年的实践,社会普遍认为这是培养应用型临床医学高层次人才的一条有效途径,为我国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但是,《培养医学博士(临床医学)研究生试行办法》在培养过程中很难把握科研能力与临床能力的培养,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研究生临床诊疗技能不足的突出问题。为此,1988年10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决定在医科着手研究建立专业学位。之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卫生部多次组织有关专家就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分级、学位授予对象、专业学位与医学学制的关系以及临床医学与医学门类其他学科授予学位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反复的调研和论证。

1993年,为了加速高层次临床医师的培养,卫生部颁发了卫教发(1993)1号文件――《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这是一项全面培养和提高临床住院医师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的培训制度,为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有利条件。

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了《关于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为设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提供了重要依据。1996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提出下次会议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设置方案进行研究。会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与卫生部科教司组织专家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和论证工作,草拟了《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及《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方案》,并于1997年4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卫生部科教司再次广泛听取意见,并通过“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全国临床医学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等文件进行了认真的修改和完善。1998年2月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颁发学位(1998)5号文件――《关于调整医学学位类型和设置医学专业学位的几点意见》及学位(1998)6号文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行办法》,明确了医学门类仍设置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学士学位不设专业学位,仍按先行办法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硕士、博士这两级学位针对不同学科和不同职业背景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分为“医学科学学位”和“医学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医学科学学位”要求侧重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医学专业学位”要求侧重于从事某一特定职业实际工作的能力,以培养高级临床医师、口腔医师、卫生防疫和新药研制与开发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学位(1998)5号文件――“关于印发《七年制高等医学教育基本要求及授予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试行办法》的通知”。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1,4]。

1.3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特点

1.3.1 培养由专业的委员会把关 《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规定:批准设置的专业学位,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行业、部门成立全国性的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培养方案和评估标准。因此,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卫生部于1997年成立了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其宗旨是:指导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工作,协调全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活动,推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与临床医师队伍建设的联系和协作,加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以不断提高我国临床医师队伍素质和临床医疗工作水平,促进我国卫生事业的发展。

1.3.2 逐步扩大试点范围1998年2月4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原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卫生部科教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简称两委一部一局)联合颁发学位办(1998)7号文《关于做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申报工作的通知》,对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并行使临床医学博士、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学位授予单位的条件、申报程序等做了明确规定,并由以上4个部门认真组织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的申报和专家通讯评议工作。经过严格的审核,先后确定了3批试点单位。使试点范围逐步扩大。

1.3.3规范出台全国统一的考核内容为了加强临床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保证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质量。1999年12月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联合了卫科教学[1999]199号文件――“关于印发《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等文件的通知”,写明了对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4个学科的临床能力考核的内容和要求,同时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办法》、《思想品德素质考核内容和评定等级》等文件。2000年11月卫生部科教司、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又联合了卫科教学[2000]75号文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的通知”,增加了眼科学、耳鼻喉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麻醉学、皮肤病与性病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等7个学科的临床能力考核内容和要求[4]。

1.3.4用实施细则规范试点单位的培养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要求各试点单位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制订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以规范本单位开展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并按照要求及时向“两委一部一局”备案。各试点单位纷纷制订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细则,以切实保证培养质量[5,6]。

2 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发展对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的启示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正在深入开展,全球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存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于健康更加重视。患者要求药师提供个体化的用药方案,以减少药物滥用、降低治疗开支。为此,社会需要大量的临床用药技能过硬的药学专业人才。然而在我国,临床药学作为药学一级学科下的新增二级学科,只能授予科学学位,即培养科研型人才,应用型临床药学高级人才严重缺乏的局面和20世纪80年代的临床医学有相似之处。在美国,临床药学专业学位(Pharm.D.)已有60多年的历史,为临床或者社区培养了大量应用型的高质量药师。因此,我国也应设立临床药学专业学位,这种学位是一种应用型学位,属于高等职业教育范畴,旨在培养能够在医院临床或社会药店指导患者合理用药的高级人才,以保障人民群众的合理用药。

通过研究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情况,根据两者的相似之处,特对在我国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建议如下:

2.1先期使用“应用型”的培养模式

专业学位的设置有着严格的程序,需要一定的时间。故在没有设置临床药学专业学位前,各临床药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单位可以借鉴临床医学当年的做法,将学生的培养分为科研型和临床型两种,加快培养应用型临床药学高层次人才,以满足社会对药品使用人才的需求。这点,我校已经率先实行,并受到了相关专家的肯定。

2.2实行临床药学人才的分级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分为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两级。临床药学专业学位也可根据培养目标分为硕士和博士两级:硕士的培养坚持二级学科(如: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的基础训练,以二级学科的各专业轮转为主,兼顾相关重点科室。博士的培养主要进行专科训练,并应担任和总住院医师相当的临床工作半年以上,从而保证临床能力训练的完整性和系统性[6]。但考虑到我国的国情,现阶段可先设临床药学硕士专业学位。

2.3兼顾在职培养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授予对象除了统招的研究生和医学7年制的学生外,还包括优秀的临床在职人员[5]。但由于药学人员和医生不同,没有进行过专门的临床药学方面的规范化培训,不能直接申请学位。但应在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的招生录取时,对有经验的临床药学工作者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

2.4培养过程的几点考虑

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色是强调临床能力训练[6]。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的培养也应如此。应该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接触临床的时间和内容。在专业和专门技术上接受正规的高水平训练,达到某一水平即可授予学位。

和临床医学生一样,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独立分析思考能力,故在教学课程中,应该加强案例教学,将讲授的知识融会到案例中去[7]。

根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对论文的要求[8],临床药学专业学位的毕业论文应该要求紧密结合临床实际,撰写临床用药病历的分析报道或综述,以能解决临床用药的实际问题,而不一定非要进行实验研究工作。

[参考文献]

[1] 牛学胜, 李介祚,陈旭.对我国医学门类学位类型设置的探讨[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4 :1-17.

[2] 季晓辉,钱旅扬,马艳.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的困境与发展走向[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6:11-13.

[3]宋春生. 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J]. 湖南中医药导报,1998,4(7):1-2.

[4]郭述贤,聂克珍,李春英.谈我国医学专业学位的建立和发展[J]. 医学教育,2002,1:38-40.

[5]侯卉,郭述贤,方伟岗.开展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试点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做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4,4:36-38.

[6]金海燕,陈晔,陈唯唯,等.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2,2:12-13.

[7]林莉.从社会学角度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J].西南国防医药,2005,15(5):544-545.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3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医学科学和临床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

二、学制类型

学制3-5年;报考类型分为全日制博士(含学术型、专业学位)及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仅限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代码1051开头的),考生在报考时必须明确考试类型;考试类型一经确认上报国家卫生部考试中心后,不得更改;在职考试外语成绩为标准分(合格标准为300分),统考考试成绩为百分制。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医学类专业(含药学)或相关专业硕士学位人员,医学类专业(含药学)或相关专业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在录取前能取得硕士学位)。如属跨学科门类报考,原则上须主持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省级以上课题或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均为第一作者,下同)。

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含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硕士学位后必须工作3年以上,获得硕士学位后公开发表与所报考专业的学科范围一致或相关的核心期刊论文2篇。

在职人员攻读全日制博士(参加三门考试)必须工作3年以上,且原则上须主持省级以上课题或公开发表核心期刊论文2篇,录取时按“定向就业”类别。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参加一门外语考试)必须具有医学硕士学位,且获得硕士学位后在临床医疗第一线工作至少3年,学位申请前须具备住院医师第二阶段规范化培训合格证。考虑到全日制博士招生指标的限制,建议在职且已获硕士学位的医务人员报考。

3、有两位与学科有关的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4、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规定办理。

凡招生专业目录备注栏 “同等学力不能报考”、“1年以上工作经历可报考”等的部分导师、专业,请考生按备注要求选择报考。

四、报 名

报名日期:定于2013年12月1日至25日。

报名方式:网上报名与提交报考材料相结合

网报日期:2013年11月25日至2013年12月25日

第一阶段:应届生预报名

2013年11月25日至11月30日(10:00~22:00)

第二阶段:正式报名

2013年12月1日至12月20日(9:00~22:00)

报名程序:

一、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直接登录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页(单击进入)进行网上报名;

二、网报成功后下载《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含报考材料目录)》;

三、考生下载申请表后,应按要求逐项填写,并务必按报考材料目录要求送交以下材料:

1、广州中医药大学2014年招收博士生情况登记表;

2、报考博士生申请表(含个人信息表、专家推荐意见、硕士阶段课程成绩等);

3、证书:往届生交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评议书复印件(凡本校往届毕业硕士研究生报考不必提供评议书复印件),身份证复印件;应届生交学生证、身份证复印件,并必须在录取前(7月5日)补交硕士学位证、毕业证复印件;

4、以同等学力获硕士学位的考生交工作3年以上证明,且发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的复印件;

5、医师资格证书(报考临床专业学位的考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等;

6、报考委托培养博士生的考生,现役军人报考,均需工作3年以上,由单位出示同意报考证明;

7、在职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考生另交大一寸近期免冠彩色相片1张;

8、考生还须认真填写《广州中医药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科研计划书》(含近三年发表的学术论文),《计划书》报名时暂不交,留待面试时交导师组,由导师组作出评定,评定结果计入面试成绩;

以上材料1-7项内容应在2013年12月25日前(邮寄材料以邮戳为准)送交广州中医药大学大学城校区研究生院招生办(具体地址:广州市番禺区广州大学城外环东路232号广州中医药大学办公楼616室),经审查合格后网上打印准考证(2014年1月下旬)。逾期不予办理,提交材料或填写不全责任由考生自负,凡送我校的材料概不退回。

2014年全日制博士按学术型、专业学位招生类别分别填报志愿,同一学科,不同培养类型按不同的专业代码填写。如中医内科学,学术型代码:100506,专业学位代码:105118。

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仅限报考临床医学专业(专业代码1051开头的),无名额限制,且不占导师博士招生指标,报名时须征得导师同意。

报名费用:报名费250元(含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全国博士外语统一考试报名费、面试费),通过邮寄报考的考生加收函报费20元。

五、考试

(一)全日制博士生

考试科目:外语(英语或日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每门考试时间为3小时。外语考试由国家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

考试方式:考试分初试和面试。初试采用笔试,面试采用笔试和口试相结合的方法,并根据不同专业和培养类型进行实验技能和临床技能的考核。

(二)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考试科目:外语(英语或日语)(国家卫生部医学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分数线由国家划线(一般为标准分300分)。

考试时间:2014年3月中旬(具体时间以准考证通知为准)。

考试地点:广州中医药大学课室楼(广州大学城校区)。

考生于考试前一天持身份证、准考证、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应届生持学生证原件到我校研究生院报到。(考前网上公告报到须知)。

六、体格检查

考生必须在考试后由我校保健科体检,体检要求按《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及执行细则》执行。

七、录取

(一)报考全日制考生,根据考生的推荐材料和初试、面试成绩,并结合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由我校按规定择优录取。报考在职博士考生,外语成绩符合合格标准(有合格证编号),由我校直接发放入学通知书。

(二)根据《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教育部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精神,从2014年起,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凡被我校正式录取的2014年全日制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须缴纳10000元/年的学费,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收费标准及收费方式依照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详细情况请密切关注后续公布的相关招生信息。

学校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完善奖助学体系,提高在校全日制研究生待遇,形成有利创新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激励机制。

八、报考费用及学习待遇

考生报考所需一切费用(报名费、体检费、往返旅费、食宿费等)均由本人自理。

录取后在校学习期间的待遇按有关规定办理。

九、毕业生就业

非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按国家有关规定推荐就业、自主择业;定向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按协议书规定回原单位工作。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4

注重培养过程的支持与激励

在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培养单位应该起到引导、支持、辅助、考核和激励的作用。

1培养单位对医学博士研究生开展创新思维上的引导

我院连续6年组织新入科博士研究生参加入科前集中培训,从医德医风、专业素质、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对其进行教育与培训,使博士研究生认识到这些方面的重要性。同时,我院多次组织博士研究生进行社会实践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团获得了09年吉林大学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团体的荣誉,这不仅提高了医学博士研究生的医德医风和社会责任感,也能使其学以致用,激发新的想法。

2培养单位对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支持和辅助

培养单位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体系的支持和辅助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硬件设施的投入,学科建设水平、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导师队伍建设以及创新交流平台的设立等,这些都是培养单位应给予支持和辅助的方面以此促进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1硬件设施的投入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其更注重临床上的实践,因此硬件设施上的支持和辅助对于医学专业的博士研究生尤为重要。只有提供一流的公共服务体系,才能辅助博士研究生更好的完成实验和科研,提高其科研和创新的能力。

2.2学科建设水平与良好的学术氛围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硬件上的辅助,更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建设和一个好的学术环境和氛围。我校临床医学专业在全国高校排名第十二,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每年举办一次的博士研究生论坛不但给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更给博士生带来了广阔的视野和前沿的医学课题。总结我院多年的发展,我们发现对博士研究生质量培养,尤其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术氛围和学科水平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高水平的学科是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而在一个好的学术氛围下,才能激发博士研究生的创新思维。

2.3课程设置与科研在博士研究生的课程设置上不应只强调本学科专业知识的培养,也应注重与之交叉的学科的课程设置和学习,这样才能适应医学发展的新方向,培养医学博士研究生对交叉学科的敏感性和创新能力。另外,由于医学专业的特殊性,博士研究生在完成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就进入临床,随之进入科室实践后,其临床的医务也会越来越繁忙,这使得医学博士研究生无暇科研,也很少有时间参与一些创新和科研项目,久而久之,便阻碍了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培养单位应该适度减小博士研究生的临床医务工作,使其有时间潜心创新与研究。

2.4导师队伍建设

导师负责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导师对于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导师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直接影响研究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支高素质的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导师,不仅拥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还能够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未来发展放向,并且能时刻保持创新意识。这样的导师队伍才是高校进行“精英教育”所需要的队伍。因此,培养单位一定要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导师队伍。首先提高医学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条件,提高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针对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我院已连续二届举办“秉承传统追求卓越,努力提升研究生教育水平”的导师论坛会,不断提高导师的培养水平和学术道德意识;第三,与国内外知名医学院校联合培养医学博士研究生,共享优秀的导师资源。

除了导师队伍素质需要提高外,还应改进导师的教学方式。把过去导师“单项传授”变成师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另外,由于临床医学专业的特殊性,使得大部分博士研究生导师更注重对学生临床实践上的指导,而忽视了科研能力的锻炼,导师应该把博士研究生推向研究工作的第一线,给他们压担子,安排其参加甚至负责国家水平的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激发他们潜在的创新能力。

2.5创新能力支持平台

培养单位除了可以提供以上各方面的支持和辅助外,还可以为博士研究生搭建一些列创新平台。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我院在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多搭建的一些创新平台。

第一,开展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学术论坛。论坛以创新为主题,组织专家讲座,或者以学科内某个前沿课题组织博士研究生进行研讨等,在时间和地点受限制时可以创建网络学术论坛,这样不仅能利用网络上的丰富资源还可以进行远程交流。

第二,成立研究生创新中心,设立一系列创新基金,若博士研究生达到了某项创新基金的各项指标,便可以申请得到资助,当然在整个资助的过程中培养单位要定期对博士研究生所承担的创新项目进行考核,一旦考核未通过则取消对其资助。

第三,建立“杰出人才和创新人才培育资助计划”,对符合培育计划的博士研究生给予资助,以此鼓励和支持博士研究生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和创新研究,加快提升博士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同时也可培养拔尖的创新人才。

第四,举办学术创新大赛,邀请资深的教授组成评审组,给参赛人员宝贵的意见和改进方法等。第五,开展博士研究生公派出国学习项目,选拔优秀的博士生出国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的思想和研究方法,了解国外学术界的最新动态。这样一些列的创新能力支持平台不仅可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也激发了研究生参与创新的意识。

3培养单位对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激励与考核

高校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有必要的支持和辅助外,也要建立一套系统的激励考核制度。这样才能提高博士研究生对培养创新能力的兴趣,加大博士研究生创新的动力。

3.1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激励考核制度博士学位论文是体现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现在大多数高校都对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的研究生采取了奖励制度。大多数的做法是设置优秀博士论文培育或扶持基金。首先培养单位确定一批培优候选人,对确定的培优候选人按一定时间发放一定金额的培育津贴;其次,要对培优候选人实行去全过程的监督和考核。每隔一段时期就要组织专家小组对候选人的博士学文论文的撰写情况和研究进度进行考核,考核不通过则停止发放培育基金并且取消培优资格。最后,就是对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给予奖励。

3.2创新能力综合激励考核制度国内各高校现在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考核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制度。我院通过对博士创新能力培养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认为培养单位可以对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一个终期考核并设置一项创新能力奖学金。这项考核体系不与某一个创新项目直接挂钩,而是与一定时期内的总体表现相关。我们可以设定几项评定指标,例如:参加学术论坛情况、学位论文进展状况、学术篇数、所承担创新科研项目情况等,并把指标赋予不同权重,最后算出结果并给予单项奖学金。

做好总结并不断改进

我们上面已经提到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套系统的工程,而这套工程的最后一步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单位做好总结,汲取对博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经验并继续不断探索以求有更大的进步,找到更好的方法来提高博士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以求达到医学博士研究生的最终培养目标。

总结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5

1.1国家相关制度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一般情况下,一个本科毕业生需要经过至少3年甚至更多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具备“高年住院医师”的水平,而要达到“主治医师”水平时间就更长了。但临床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研究生,在结束一个学期相当于半年时间的课堂理论学习后,转入临床工作至毕业,总共也只有2年半时间,很难拿出更多的时间搞课题研究、撰写毕业论文,等。临床研究生中绝大部分学生是应届毕业生,原本就缺少临床经验,其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因为考研而放弃了本科学习时的临床实习机会,几乎没有一点临床基础。要在如此紧迫的时间里完成培养任务,达到培养目标,具备相应的临床和科研能力,是非常困难的。而且硕士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绝大多数只能进入第一年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现实决定了很多研究生根本不愿意完成临床科室轮转。

1.2高校在培养过程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科研工作是高校及其附属医院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体现创新力的具体表现。具体到研究生培养上,科研水平及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重要考核指标。因此,有的学校要求临床型研究生要有优秀的科研能力,在招录研究生时,首先也是重在考虑研究生的科研素质、科研能力以及是否对医院科研水平的提高有帮助,而对研究生的临床业务能力要求相对不高。在一些评估中,科研论文是可量化的硬指标,从而造成了临床医院对科研论文的要求过高,也使得相当一部分导师将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让学生帮助做科研,发表文章,忽视了对学生临床技能的培训。笔者所在医院现有各级各类在研科研课题380余项,科研总经费6000余万元,其中绝大部分就是由研究生所完成。临床专业研究生既要更多接触临床,作为科研队伍里面的主力军,又要搞好科研,因此协调好科研与临床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

1.3研究生在学习过程中临床与科研的矛盾研究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和学校,学制、学习经历和工作经历各有不同,因此对临床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主观上对临床与科研也各有侧重,如果按统一的培养方式进行培养,达不到个性化培养的目的。我们调查了第三军医大学三个年级共计47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其中,有一定临床经验的硕士生157人,博士生43人;无临床经验的硕士生168人;7年制硕士生63人;8年制博士生40人。通过调查对象填写《临床医学研究生临床与科研时间分配问卷调查表》及座谈方式,了解到不同类别研究生对临床与科研各有侧重,入学前有无临床经验是重要影响因素。有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大都已取得医师执业资格,在本学科从事临床医疗工作短则两三年,长则一二十年。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已掌握了必须的技术知识,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具有独立诊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和较强的临床操作能力。但这类研究生多来自基层医院,科研水平相对较低,有的几乎没有接触过科研工作,而且与科研密切相关的基础学科知识相对薄弱,所以他们更愿意从事有深厚基础的临床工作。相反没有临床经验的研究生,包括7年制硕士生和8年制博士生,他们刚离开大学校门,无临床经验可言,但基础学科知识扎实,特别是7年制硕士生和8年制博士生,学校也有意识地加强对他们科研方面的培养,所以他们有得天独厚的科研优势,大都愿意从事科研工作。再加上国家有关制度规定专业学位研究生毕业后绝大多数要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研究生便产生了“反正毕业后还要重新轮转,在校期间多学临床不如多学些科研”的想法。

2应对措施

要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成为“高素质、精业务、懂科研”的复合型医学创新人才,国家、高校、研究生应该共同努力,厘清思路,进一步明确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特点,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既要加强研究生临床业务能力的锻炼,也要适当地对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进行科研能力的培养。

2.1国家要建立有利于临床专业学位工作顺利开展的政策、法规国家应有专门的机构管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工作,教育部、卫生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应通力配合,解决现行制度间的矛盾与不衔接,推进医学专业学位教育改革。随着国家对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规范化和医师准入制度的建立,临床医学专业学位教育确实需要认真定位和思考,特别是与职业教育关系的梳理。医学院校教育、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是比较经典的医学教育的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对临床医师的培训都有具体的要求,毕业后教育可以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使参加同样培训内容者均可获得学位或资格证书。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6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时间汇总

>>>全国各省各高校2017年考博考试科目汇总

2017考博英语通用签约全程班【直播+录播】!!点击免费试听<<<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医学人才。

二、学习方式与学习年限我校博士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基本学习年限为三至六年。

三、招生人数 2017 年拟招收全日制博士研究生 182 名(含统一考试、硕博连读的考生),其中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 10 名。专业目录中公布的各院系招生人数仅供参考,实际招生人数将根据国家下达招生规模、各院系、各专业报名考试人数、考试成绩等情况做相应调整。

四、报考条件(以下条件须同时满足)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博士生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后六年及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且按我校具体的条件和业务要求,提交相应材料(条件及要求见后);

3. 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要求;

4.有两名与报考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复试时提交);

5.现役军人考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6. 学历、学位及专业背景要求:学术学位

(1)报考临床医学(不含临床检验诊断学)的考生,须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①大学本科为国民教育系列,学习专业为医学或生物科学并获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证书; ②获硕士学位证书。

(2)报考基础医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的考生,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本科或硕士学习专业为医学或理学专业; ②获硕士学位证书。

(3)报考药理学的考生,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本科或硕士学习专业为药学或医学专业;

②获硕士学位证书。

(4)报考生物医学工程、护理学的考生,须获硕士学位证书。

专业学位(1)报考临床医学(不含临床检验诊断学)的考生,须同时符合下列要求: ①大学本科为国民教育系列五年制毕业,学习专业为临床医学(含各方向)并获毕业证书和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②获硕士学位证书。(2)报考中医学的考生,须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①大学本科为国民教育系列五年制毕业,学习专业为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并获毕业证书和医学学士学位证书; ②获硕士学位证书。

五、报名

(一)我校统招博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英语科目使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英语考试时间与在职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外语考试为同一天,故考生只能在报考统招博士研究生(有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与在职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仅有学位证书)两种类型中选择一种类型,请考生根据本人教育形式、专业背景等条件,按照我校统考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在职医师申请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章程相关规定进行选择,如因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而导致报名无效,责任由考生自负!

(二)报名程序考生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部报名程序,逾期不再补报!

1.网上报名网报时间:2016 年 11 月 16 日至 2016 年 12 月 7 日。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管理系统,登录“博士网报”,进行网上填报,按相关提示完善网上报名程序。网址:yjsy.cqmu.edu.cn/s/135/t/690/ef/94/info61332.htm 网上报名前务必仔细阅读《重庆医科大学 2017 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以及网上公布的注意事项。网上报名需上传电子相片,请考生按网上报名要求提前准备好近期电子相片。

电子相片制作要求如下: ① 标准电子照片:近期正面免冠彩色头像,深色上衣,不着制式服装,常戴眼镜的考 生应配戴眼镜,要求人像清晰、层次丰富,神态自然,无明显畸变,照片背景为红色,无边框。 ② 头像大小及位置:人像在相片矩形框内水平居中。 ③ 分辨率为 150×200,文件大小以 10K 为宜,不得超过 15K,照片格式为 JPG 格式。

2. 现场确认、摄像确认时间:2016 年 11 月 21 日至 2016 年 12 月 9 日工作时间。在博士网报系统打印《2017 年报考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我办审核考生网报信息后,考生方可打印登记表,请考生耐心等待),于现场确认规定的时间内由考生本人将报名材料交到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不接收任何邮寄材料。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在考生现场确认时采集考生本人图像。

报名材料须按下列顺序整理成册后方可提交,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将审验原件、收取复印件: ①博士报名登记表; ②居民有效身份证件; ③学历、学位证书(往届生: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毕业证书、硕士学位证书;应届生: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应届硕士学生证); ④本科学历在线认证报告、硕士学籍、学历在线认证报告(应届硕士提供硕士学籍在线认证报告、往届硕士提供硕士学历在线认证报告)。

同等学力考生须同时提供如下材料: ①必须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批文复印件); ②已完成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提交由培养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颁发的课程结业证书(复印件)及参加学习的硕士学位课程清单及成绩单(不少于六门); ③主持过 1 项以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项目批准文件(复印件); ④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公开发表的有代表性的 SCI 收录学术论文 1 篇(刊物复印件); ⑤科研成果获三等奖或省部级二等奖以上奖励(排名前三名,复印件)。

3.缴纳报名考试费考生提交的材料审核无误后,考生方可到财务处缴纳报名考试费,缴费成功后将缴费发票复印件交回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报名考试费标准:一般考生 200 元/人,同等学力考生 350 元/人。考生必须完成上述全部流程,否则报名考试无效。

4.其它注意事项 ①报名为“定向就业”的考生,在报名登记表上的单位报考意见栏,必须由人事部门负责人签署是否同意报考的意见,并加盖定向就业单位人事部门公章和单位行政公章。 ②登记表中考生签名处必须由考生亲笔签名,不得由他人代签、打印或者留空白,否则报名表格不予接收。 ③所有报名表格及相关材料,均要求用 A4 纸打印或复印,用其它型号纸张将不予接收。 ④所有报名材料一经提交概不退还,敬请理解。(三)资格审查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对考生网上报名信息、纸质报名材料、报名费三项进行审核,符合条件者我办将在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布准考名单,请考生及时关注。应届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学位证书将在入学报到时查验,未获得者将取消入学资格。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报名考试费及报名材料恕不退还,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四)打印准考证准考考生在规定时间内登陆博士网报系统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

六、考试 1.考试时间:2017 年 3 月 11 日至 3 月 12 日,复试时间另行通知。 2.考试地点:初试及复试均在重庆医科大学袁家岗校区进行。 3.考试科目: ①政治理论课(应届硕士毕业生和已获得硕士学位考生可免试); ②英语(使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试题); ③业务课两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 ④同等学力考生还须加试(笔试)两门有关本专业硕士学位主干课程。 4.考试方法:初试采用笔试,复试采用笔试加面试相结合的方法,根据不同专业的需要还需进行实验操作或科研能力等考核。凡目录中考试科目有选考科目者,请正确选择考试科目,否则由我办指定应试科目。

七、录取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将根据国家下达的招生计划、考生成绩(含初试和复试)、硕士(本科)阶段的学习成绩、硕士(学士)学位论文和评议书、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确定拟录取博士研究生名单。我校将在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公示拟录取名单,公示无误的拟录取名单将上报教育部审核。

正式录取的博士生凭录取通知书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新生入学报到。逾期未报到者可取消录取资格。

八、毕业生就业博士研究生毕业后拟从事临床工作者,须按国家相关政策取得从业资格,我校不承担为学生提供从业资格的责任。博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按就业方式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两种类型。非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按博士培养单位推荐、本人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办法就业,考生须将个人人事档案在规定时间调入学校。定向就业的博士研究生按定向合同就业,在学期间工资、福利、医药费等均由定向单位解决,考生须与定向就业单位签订定向培养合同(须经公证处公证),并将合同按规定时间交至我校。就业类别属于报考基本信息,一经报名成功,不得修改。若考生不能按时提交人事档案或定向合同,造成不能录取等后果,责任由考生本人承担。现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的应届毕业硕士生、拟报考定向就业的考生以及原为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硕士生现正在履行合同中服务年限的在职人员考生,在报考、就业等方面须征得委托培养或定向培养单位的同意。考生与所在单位或委托、定向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的不良后果,我校不承担任何责任。

九、学费 2014 年起,教育部对研究生培养机制进行重大改革,全部研究生均须缴纳学费。重庆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学费标准

十、奖助学金我校统招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可获得各类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助学金(国家助学金、三助岗位津贴),奖学金覆盖范围 100%。在学期间表现优异的研究生可获十余万元奖学金、助学金(我校奖助学金详细规定请登录我校研究生招生网查看)。经济特别困难的研究生可申请助学贷款、缓交学费绿色通道和临时经济困难补助。

十一、如 2017 年度国家出台新的博士研究生招生政策,我校招生章程及专业目录发生变化,我校将及时在网上公布,最终招生信息以我校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布为准!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7

一、培养目标

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医、药、卫生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类型

北京大学医学部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攻读医学科学(理学)博士学位研究生(招生目录中除“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 以外的研究方向),以培养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人员为目标,侧重于学术理论水平和实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授予“医学科学”或“理学”博士学位;一类是医学专业学位(招生目录中研究方向为“临床医疗技能训练与研究”),以培养临床医师、口腔医师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于从事临床医疗工作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时,达到学位授予标准者授予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

三、报考申请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2.报考医学科学(理学)学位研究生:

⑴ 已获硕士学位者;

⑵ 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

⑶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包括本校及外校)中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可申请推荐免试直博生。

3.报考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是全日制临床医学或口腔医学七年制毕业生;且硕士期间所学专业与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4.英语水平应达到以下要求之一:

(1)TOEFL成绩90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

(2)GRE成绩1200分及以上(旧),或成绩305分及以上(新)(5年内有效);

(3)GMAT成绩600分及以上(5年内有效);

(4)WSK(PETS 5)考试合格(5年内有效);

(5)国家英语六级考试440分及以上(3年内有效);

(6)国家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合格;

(7)雅思成绩6.5分及以上(2年内有效);

(8)在以英语为授课语言的国外高等学校(获得教育部认证的学校)获得过学士以上学位。

考生未达到以上水平者原则上不接受申请。

5.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和其它经特别说明的研究生教育项目招收的考生,如不具备第4条,仍可申请,但须参加北医组织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

6.身体健康状况符合规定的体检标准。

7.年龄不超过45 岁(1969 年9 月1 日后出生)。

8.两名与本学科有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9.具有同等学力的在职人员具备以上报考条件(第2 条除外),可申请学术型博士研究生,但需同时具备:

(1)修完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全部学位必修课(以医学部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为标准)并提交进修学校开具的学习证明及成绩单;

(2)报考专业与所学专业及目前所从事专业相近,获得学士学位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六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录取为博士生当年的9 月1 日);

(3)须在全国核心期刊上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发表两篇以上与所报考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四、学习方式与学习年限

研究生学习方式为全日制。博士生基本学习年限为三年,本科起点的直博生基本学习年限为五年。

五、选拔方式

1.申请考核:北京大学医学部2014 年博士生招生实行申请考核制。

2.推荐免试:招生对象仅为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高等学校(包括本校及外校)中优秀本科应届毕业生。

六、申请办法

1.报名采取网上提交报考信息的方式。考生须如实填写各项信息,凡有违背者一律取消入学资格。填写电话宜为手机号码,以便接收有关招生事宜的短信通知。具体规定要求请于十月下旬浏览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北京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报名主页地址为:grs.pku.edu.cn/ch/

2.提交申请材料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须提交以下申请材料(未注明“一份”项均为一式两份):

(1)北京大学医学部《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2)硕士生课程成绩单(一份原件,一份复印件);

(3)学位、学历证书的扫描件(应届毕业硕士生须提交所在学校研究生院(处)的证明信,其中须注明是否在2014年毕业);

(4)英语成绩证明(或证书)扫描件;

(5)学习和工作经历、经验、能力,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本人希望的研究方向及设想的陈述书;

(6)两名与所报学科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于副教授)以上职称专家的推荐信,不包括所报导师;医学部在学硕士生还须交硕士导师推荐书 (一份原件,一份复印件) ;

(7)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应届毕业生可提供详细论文摘要和目录等)(一份);

(8)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研究成果、特别成就等的陈述和证明书(一份);

(9)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还须提交在报考学科、专业或相近领域的全国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两篇以上学术论文(以第一或第二作者) (一份)。

申请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完整,它将作为招生面试考核中的内容之一。材料不真实者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申请材料按顺序左上角装订,并列出目录,分别装订成原件(即含原件部分)和复印件各一份,原件由1-6项组成,复印件由1-9项组成。封面标注“博士生申请材料原件”或“博士生申请材料复印件”。

考生将申请材料在报名当年的12月25日前寄或送交至申请学院(部)主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各学院通信地址请查询北京大学医学部研招网。申请材料一经提交,恕不退还。

各学院博士“申请-考核制”招生细则请于9月20日后查询北京大学医学部研招网。

七、入学考核

经申请学院(部)初审后,学院(部)主管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将通知初审合格的考生参加入学考核。

1.英语考试:

凡未达到申请条件中英语要求者,且学院(部)审核认为特别优秀或报考少数民族骨干计划的考生均须参加医学部统一组织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

2.业务综合能力考核:

申请学院(部)组织业务综合能力考核,采取综合考核(面试或笔试、或两者相兼)的方式进行。

在考核中对考生的申请材料、学科背景、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外语口语水平、思维能力、科研素养、创新能力等进行综合考察。对报考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专业学位的考生还将重点考察其临床工作能力。

考生应向招生考核小组作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的领域的了解、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等。

入学考核安排在3-4月中上旬,请届时登陆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网页查看。

具体办法请登录北医相关学院(部)网站,查看拟申请学院(部)的“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招生细则”。

3.以同等学力资格报考的考生,考核时还须加试政治理论课(含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和两门所报专业硕士学位必修课。加试科目在准考证上通知。

八、录取

根据考生本人提供的申请材料,德、智、体全面衡量,经考核后各学院(部)按照本学院(部)的“博士生入学申请考核招生细则”中的录取办法择优拟录取。参加医学部统一组织的博士生英语入学考试者须达到医学部公布的基本分数线方可录取。

各学院(部)的拟录取名单须报医学部研究生院审核,合格后报医学部研究生招生小组审批。审批后的拟录取名单将在北医研究生招生网公示。

九、体检

参加考核时由医学部统一组织在指定的医院进行体检。考生需事先准备一张一寸照片办理体检表。

十、报考费用

考生的报名费、体检费、复试费等按当年有关规定执行,由本人自理。

十一、学费

研究生须按学年缴纳学费。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0000元/学年/生,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15000元/学年/生。

十二、奖学金和助学金

1. 医学部将根据国家,北京市、大学等相关文件精神设立研究奖助学金。月资助力度不低于往年。

2. 医学部对参与科研、教学、管理的研究生根据工作情况发放“三助”津贴,99% 的博士生可获此津贴。人事档案不转入学校的学生其助学金由导师视具体情况自行确定。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8

———恩格斯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

前不久,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原“医学学位”范围内增设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卫生部有关文件称该学位特色在临床。在有关实施方案中规定学位攻读期间严格限制实验研究,重点是培养临床能力,经过3年(硕士)—5年(博士)的临床实践,达到培养高素质的、高水平的、相当于高年资住院医师(硕士)和低年资主治医师(博士)的目标。学位论文为病例分析或/和文献综述(硕士)或对临床有价值的新见解、新技术(博士)即可。原国家教委在1987年设立了“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卫生部于1993年公布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现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又设立了“临床医学专业学位”。这样,国家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临床医师就建立了三种途径。这三种途径均为一个核心,就是以培养临床能力为主。虽然在增设“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时候已有了“医学科学学位”,但由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的设立和其明确又富有吸引力的培养目标,在临床学科现已出现了两种趋势:一是导师们不必带领研究生在本学科前沿艰苦地“摸爬滚打”,求得突破、创新,只须在临床技能上进行言传身教。二是许多在读研究生离开研究室,丢下研究课题,到病房接受临床技能的训练。同时也极少有人再愿意报考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从而也很难保证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进站人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上述情况对我国临床医学科学研究将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并有可能使我国大部分院校本来就薄弱的临床医学科研队伍面临又一次人才断层的危险。这在“科教兴国”,深化教育改革,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今天,对高等医学院校的最高层次临床医学教育和科研发展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作为医学教育的最高形式,临床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是什么?

一、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应是医学研究生教育的核心

党中央基于对下世纪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预测,把科教兴国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国策,赋予教育更重要的意义和内容。这就是将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作为现阶段乃至今后教育工作的核心,使我国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最近党中央召开的全国科技创新会议再次强调了这个观点。这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国际间的竞争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能力上。在一定意义上,知识经济就是科技经济,或是创新经济。

作为生命科学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自身也需要不断发展,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创新。临床医学的每一次重大进步无不得益于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而创新的关键是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高素质、高水平专门研究人才应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只有把握这个核心,才能培养出一大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技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创新人才,才能带动和促进整个临床医学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近20余年临床医学中的二级学科分化出许多三级学科甚至四级学科(如外科学分出基本外科,基本外科又进一步分出肝胆外科),有的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如医学影像学、放射介入学、组织器官移植学、临床肿瘤学、临床免疫学、急救医学等),而且其中许多多学科交叉点将成为不少新领域的生长点,因此有许多发展空间。显而易见,这些研究空间是基础医学研究代替不了的。如内科学中的风湿病、哮喘病,与20年前相比,对其发病机理的认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质的飞跃,因而导致了治疗策略的重大改变,但目前仍还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那种认为只要抓住基础医学的上游研究就可直接带动下游的临床学科的看法是不全面的。同样,那种认为只要引进、模仿和应用别国的临床研究成果,奉行“拿来主义”就可以满足临床需要的看法,这实际上是甘居别人之后,也是不正确的。因为引进是有条件的,别人不可能给你第一流的技术。靠引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不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近年日本国认识到自己的科技水平总是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是“科技模仿和引进”,因而确立了“科技创造立国”战略。总体上,我国临床学科在知识内容和技术水平上仍处于跟踪发达国家的境地。这种差异的实质就是我们的创新队伍明显不足,缺乏具有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才。就临床学科发展空间和前沿课题而言,在许多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但如果再不将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作为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政策上又无强有力的保证,我们就不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强烈创新意识、较高创造能力,把科学研究当作自己生命一部分、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临床医学学术带头人和科研工作者,其结果只能使我国临床医学水平永远处于跟踪发达国家的地位,而且这种差距会越来越大。

事实上,研究生教育本身的含义就是为某种专业领域可持续发展培养知识创新、技术创新高级研究人员,学位是对其知识结构的认可和知识更新能力的肯定,学位论文则是其科学思维、创新能力的标志之一,而技术职称则是其在某一岗位工作技能的体现。知识更新和创新意识是技术创新的基础和前提,因而也应是研究生教育的主要内容。一个创新性人才的成长有两个不同的阶段:首先,在导师指导下进行必要的理论准备和科研训练后,通过在本学科前沿不断探索、不断突破、不断发现,由知识的积累到认识的必然,也就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自由王国。这一阶段往往在25岁(研究生教育阶段)至45岁之间,因为这是人生创新能力最强的年龄段。随后,随着成就的积累和知识结构的更新,密切注视本学科前沿动态,预测本学科发展趋势,根据需要和自身优势,确定研究方向和课题,具备了担当有创新意识的学术带头人的能力。

二、科学的思维方法应是临床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

就其社会服务性而言,临床医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技能学科。技能的获得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师傅带徒弟”。技能的提高往往需大量临床实践和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从这个角度上来说,临床医学又是一种经验科学。其它自然科学、基础医学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研究方向上,可以有25~35岁的学科带头人,但在临床学科这种情况却极为罕见。培养一个高水平、高素质的临床医师必须遵循其客观的成长规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正是考虑到临床医学的特点和医师成长规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培训方案。若能认真操作,完全能达到该方案所要求的较为实际的目标,以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但临床能力不能只简单地理解为“一张处方,一把刀”,也不仅仅是实践和经验的积累,而是认知、分析、综合、推理、总结和实践等诸方面能力的综合,同时也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著名医学教育家吴阶平教授曾说,“看一个病人就是一次科研”,这正是这种综合能力的体现,并意味着科学思维方法应是临床能力培养中的重要内容。由于科研训练的本质是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故正规严格的科研训练可使临床医师获得如下能力:

(1)对信息的认知和加工能力。能够针对问题,寻找、选择、归纳各种有用信息,并利用整理后的信息找出变化趋势及其规律。这是在学习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过程中获取知识、观察病情、总结经验必备的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将所得信息归纳、推理、分析,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发现事物本质,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对复杂病情获取正确诊断和确定治疗原则必备的能力。

(3)缜密、严谨、有序的工作风格。

通过科研训练,既可加深对本学科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本学科的精髓,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具有临床前瞻性研究所需要的创造性思维,又能具有分析、处理和总结临床问题的逻辑性思维。简而言之,对临床医师的培养不能仅仅要求其对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模仿,更重要的是学会如何思考,使其具备科学、严谨的思维能力。这是自身临床能力提高不可缺少的条件,也是促进临床学科可持续发展,提高学术水平的需要。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没有科研训练经历的临床医师能够适应即将到来的科技经济时代。因此,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科研训练时间方能真正达到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临床医师的目标。

三、认真贯彻卫生部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应是临床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

由于作者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不可能对我国临床医疗队伍作较详尽的分析。但据我国《健康报》(1999·3·30头版)报道,我国医师总量已趋于饱和,在大中城市出现过剩。这条消息至少给我们两点启示:一是医学院校的招生规模不宜扩大,要调整城乡医疗力量使其分布趋于合理,做到有效利用人力资源。二是抓好现有医疗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和医疗水平。在相当一部分医疗单位出现的医师技术水平下降,就教育政策而言,其实不在于学位制度的完善与否,而在于原已制定的培训、考核制度执行不力。正是根据医院出现的对年轻医师培养不力等有碍队伍建设的状况,卫生部组织全国医学院校有关专家制定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该方案的鲜明特点之一是反映了临床医师成长的客观规律;之二是可操作性强,目标实际;之三是反映了现代临床医学的需要。因此只要加大力度认真执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便可培养出临床应用性人才。

四、关于临床医学研究生培养的几点建议

(1)研究生教育的定位。研究生教育既不能等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性”教育,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学历教育。在现实意义上,它的定位应该是为某一专业领域或某一研究方向培养高级创新性人才,应把研究生教育归位到国家和各级科技创新体系战略安排之中。简单地认为临床研究生就是培养临床医师,那就淡漠了研究生教育和医学学位设置的必要性及其真实价值。因此在确定临床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时,不宜过大。建立临床医学科学创新体系是我国医学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性人才应是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的首要内容。近年评出的各级临床重点学科应该是学科创新基地。招收临床医学研究生应以学科创新需要确定招生规模。

(2)学位设置和授予对象。如按现行设置的医学学位(医学科学、临床医学),则基本不会有人报考医学科学学位,因其获得学位后将面临择业困难的处境。为吸引优秀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应考虑只设立医学科学学位(硕士,博士),以解除其毕业后择业困难之忧。“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只设立博士学位,且只有临床工作六年以上者经必要的考核后才有资格申请。

(3)优化创新环境,制定相应政策。现在的研究生每月生活待遇很低,只有二三百元。对进入临床学科创新基地的研究生,其待遇原则上不应低于同期毕业本科生。这样不仅可吸引优秀研究生加入创新性研究,又能稳定创新人才队伍。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9

对待病人和蔼可亲,态度良好,努力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应用于实践。在此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学习方法和临床经验,尽力提高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工作的能力,不断培养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我在本科室实习期间,遵守劳动纪律,工作认真,勤学好问,能将自己在书本中所学知识用于实际。在老师的指导下,我基本掌握了眼科一些常见病的护理以及一些基本操作,是我从一个实习生逐步向护士过度,从而让我认识到临床工作的特殊性与必要性。以前在学校所学都是理论上的,现在接触临床才发现实际工作所见并非想象那么简单,并非如书上说写那么典型,好多时候都是要靠自己平时在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所以只有扎实投入实习,好好体会才能慢慢积累经验。在政治思想方面: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制度,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严谨求实,服从安排,团结同志,学风正派,工作责任心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关心体贴病人,深受病家信赖。

在医疗工作方面:主要精力用于门诊看病,坚持每周一三四五全天,二上午六下午(除非上课外),周二下午多数时间带研究生做门诊眼科手术,

全年共看眼病患者9012人次(加上周六周日上午络驿不绝找上家门来的)接诊超过万人次,心得体会收治住院210例,做到了尽心尽职,自我感觉问心无愧,患者及家属都比较满意。门诊量和收治住院病人均居全院眼科第一。

在教学工作方面:给xx级七年中医临床1、2班,主讲《中医眼科学》。指导进修医师和实习生25名。一名硕士研究生以优异成绩毕业,并顺利找到了工作。一名硕士研究生已按时开题,资料收集过半。今年又新招一名硕士研究生。

在编著写作方面:主编《眼病防治大盘点》、参编《中西医临床用药手册·眼科分册》具有实用价值的眼科专著2部,均已出版并全国发行。另外主编、副主编、参著、眼科专著5部(待出版)已完成初稿。

在科研工作方面:有2项盛厅级科研课题工作正在进行中,为主要参与者,排名分别为第二和第三。以第一作者在省及部级报刊杂志,4篇,第二或通讯作者在省及部级报刊杂志,3篇;科普文章22篇。

临床医学博士论文篇10

政治思想素质优秀

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十”精神及“中国梦”为指导思想。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诚实守信、服务群众。

理想坚定 树立理念

叶联华博士为适应时展要求,树立终身学习的自觉意识。1996年就读于汕头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并于2003至2008年就读昆明医科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获外科学博士学位。

叶联华博士针对云南省胸部肿瘤微创技术相对落后的医疗现状,开拓各种学习途径,以获取突出的学习效果,永攀医疗技术的高峰。作为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访问学者,叶联华博士于2012年9月至2013年8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培训学习,师从胸外科博士生导师赫捷院士学习胸部肿瘤微创外科诊治技术及胸部肿瘤规范化治疗理念,自觉学以致用,将许多先进技术应用于临床实践。

成绩优异 获誉良多

叶联华博士矢志艰苦奋斗、品格高尚,在本职岗位上创先争优并取得突出成绩。先后遴选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云南省医学学科带头人(胸外科方向),获中共中央组织部“西部之光”人才、共青团“青年岗位能手”等荣誉称号。

先后获省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省级科技成果三等奖4项;获市、厅级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获市、厅级科技成果三等奖2项。

艰苦创业 开拓进取 本领过硬 引领示范

叶联华博士在肺癌的临床诊治中贯彻“微创”和“规范化”治疗理念,在全省肺癌微创外科领域起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各级政府制定区域性高发肺癌的防治策略提供了重要咨询意见,为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的防治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叶联华博士以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与团队领军人一道搭建了多个省级学科平台,为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已建设成云南省协同创新中心1个(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云南省省级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高发肺癌防治研究省创新团队)、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个(云南省胸外科科技创新团队)、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云南省肺癌研究重点实验室)、省级研究所1个(云南省肺癌研究所)、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云南省高发肺癌防治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昆明市肺癌研究重点实验室)。

积极创新 刻苦钻研 硕果累累

叶联华博士不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日常医疗工作、具备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不断超越自我,积极承担和参与创新、研发、攻关课题,成为云南省公认的的岗位技术能手和创新能手。

云南区域性高发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保持全国领先水平,获得201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在纳米二氧化硅致云南高发肺癌的发病机制研究中,叶联华博士率先提出肺癌患者存在“纳米二氧化硅暴露肺部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反应miRNAs表达改变肺癌发生”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此项研究成果为国家制定区域环境改善政策和对易感家系进行医学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叶联华博士针对云南特有地域高发肺癌和少数民族基因与肺癌易感性开展临床研究,形成完整的以微创外科和精准治疗为基础的肺癌诊疗体系。

叶联华博士的肺癌相关生物材料抗细菌感染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获得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为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制定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法规提供理论支持;对指导临床抗生素的应用、降低临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的发生率及生物材料植入感染患者的住院费用发挥重要作用,累计受益患者6000余人,节约住院费用2000余万元;为新型抗细菌粘附生物材料(如肝素化体外循环管道、血浆蛋白预处理心包补片材料等)的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为外科手术治疗中术区保护性皮肤贴膜的应用奠定理论依据;为II类切口手术前预防性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建立的实验模型和研究方法被香港中文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市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各附属医院、福建省立医院等14家单位广泛应用;在国际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整体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