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观察范文10篇

时间:2023-03-31 05:12:26

临床观察

临床观察范文篇1

【关键词】多药;糖尿病;化学干预;临床效果

糖尿病是代谢性疾病,呈进展性,需要患者终身治疗,患病后临床表现有多饮、多尿、疲乏无力等症状,且伴有多种并发症,需要长期用药治疗[1]。药学干预是从药物经济学的角度考虑,努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满意度、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事件,提高治疗效果[2]。本研究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10例,分为两组后对比常规干预和全程化药学干预的效果,对比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抽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经入院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随机抽签法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分别有55例患者,对照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46~78岁,平均(58.1±2.6)岁,糖尿病病程1~9年,平均(4.2±0.9)年。观察组中男29例,女26例,年龄45~79岁,平均(58.4±2.3)岁,糖尿病病程1~10年,平均(4.9±1.1)年。入选患者均自愿在参与本次研究同意书上签字,分组后一般资料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两组患者均实施多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方式,包括医院传统的医疗服务,药学服务。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全程化药学干预方式。①评估:患者入院后,临床药师询问患者的日常用药情况和病史,结合入院检查情况,对患者进行用药评估,综合评价患者初始药物治疗方案,制定药学干预计划。②药学干预:根据评估情况,实施药学教育,教育内容有糖尿病药物的用法用量、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对患者住院期间用药加强监护,若因病情需要变更药物,要监护用药情况,并进行评价。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用药偏差和对药学服务满意度。用药依从性分为依从、不依从,药物服务满意度调查使用本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由患者本人填写,满分为100分,满意>90分,一般满意为70~90分,不满意<70分。1.4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数据借助于SPSS19.0进行总汇处理,其中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若P<0.05则表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用药依从性、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用药偏差情况观察组用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药物不良事件发生率和用药偏差率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对药学服务满意度比对照组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74,P<0.05),见表2。

3讨论

糖尿病作为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糖升高,患病后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严重的威胁。目前,临床中对于糖尿病的治疗,仍没有特效药,预防和控制病情进展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关键。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病情进展上,需要使用多种药物缓解病情,通常情况下,患者用药依从性受到年龄、病程、治疗方案等多方面的影响[3]。药学干预对患者用药依从性有重要的影响,受到了临床药师的广泛关注。本研究对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全程化药学干预效果进行观察,以我院收治的患者为例,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常规药学干预和全程化药学干预,结果发现,全程化药学干预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高于常规药学干预患者。这是因为,全程化药学干预在患者入院时,临床药师对患者的病情和用药进行评估,结合检查结果,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药学干预方案,并根据用药方案给予患者药学教育,如药物的使用方法和使用剂量,用药后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用药变更后要加强监护和评价。国内相关研究表明,对患者加强药学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还能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使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4]。在苏茜[5]的研究中,药学干预能够提高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进而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得到较好的控制,并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陆大其[6]研究发现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多使用多种药物,而对患者进行药学干预,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和用药依从性,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积极作用。在本次研究中,对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用药偏差进行了统计,发现实施全程化药学干预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用药偏差率均低于常规用药干预。因此,在全程化药学干预中,要加强对用药的讲解,并监督患者及时用药,避免不良事件和用药差错。本次研究统计了两组患者对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发现全程化药学干预患者的满意度高于常规干预患者,这是因为实施全程化药学干预后,患者用药依从性高,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进而提升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妍,高玉霞,刘丽亚,等.药学干预对于接受多药治疗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1,31(1):81-83.

[2]刘英姿.分析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全程化药学干预效果.中国保健营养,2016,26(9):245.

[3]李彬,傅汉菁,袁申元,等.北京市15个城区社区3297例成人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药物治疗现状的调查:北京社区糖尿病研究.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10(11):796-800.

[4]杨庆宇,郜娜.多药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全程化药学干预的效果分析.中外医学研究,2015,22(5):120-121.

[5]苏茜.药学干预对接受多药治疗糖尿病患者的影响.中外健康文摘,2013,10(49):166.

临床观察范文篇2

关键词中药敷脐臌胀观察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臌胀病属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顽症之一。臌胀系由肝脾受伤,疏泄运化失常,气血交阻致水气内停所致,以腹胀大如鼓,皮色苍黄,脉络暴露为主要临床表现[]。臌胀为临床较为常见多发的病证,多由黄疸、胁痛、肝癌等失治所致。我科是肝专科,以诊治慢性病毒性肝炎致肝硬化腹水为主。慢性病毒性肝炎致肝硬化腹水的自然过程在()及或血清()的病人中发病率。许多活动性肝硬化并腹水是从慢性肝炎病变持续活动发展而来的[]。从××年月开始,我们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中药敷脐,治疗肝炎肝硬化腹水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对象与方法

对象选择××年月~××年月在我科住院并自愿作为观察对象的胀炎肝硬化腹水病例例,男例,女例,年龄岁,平均~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例,诊断标准参考国际腹水协会定义[]和梁广寰等《门脉高压症》提供的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恶性肿瘤引起的腹水。

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基础疗法(静脉支持、利尿、抗病毒),口服活血化瘀、通络祛湿中药。观察组加中药敷脐。中药以田螺(取肉烘干),麝香,牛黄,甘遂为主方,按比例制成粉末,每次取中药粉末,葱白根捣烂,蜜糖与红花酒精的比例溶解药调制成膏状,用×(舒适妥)胶布制成膏药敷脐,同时现用现配和放℃温箱内加温,外敷神阙穴,每日一贴,每次,夜敷昼停,天为一疗程。

观察指标

护理观察每晨测腹围、体重、记录尿量。密切观察并记录脐部皮肤有无红肿、瘙痒、灼热、皮疹、水泡等皮肤变化。每周做超一次,详细观察腹水量。

疗效观察腹水消退Ⅰ级腹水完全消退,超检查腹水阴性,稳定个月以上。腹水消退Ⅱ级腹水大部分消退,超检查腹水少量。腹水消退Ⅲ级腹水有所消退,平脐腹围缩小以上。腹水疗效制定标准,参见年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大连会议制定的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试行)草案[]。

结果

见表⒈表。由表可见经过个疗程治疗,观察组平脐腹围平均缩小(±),体重减少(±)。对照组平脐腹围平均缩小(±),体重减少(±)。两组治疗前后腹围变化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明中药敷脐能改善肝炎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症状。表治疗前后腹围变化(略)由表可见两组治疗前后腹水痛减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差异有显著。表腹水消减判定(略)

讨论

肝硬化腹水是慢性病毒性肝炎主要并发症之一,属臌胀病的范畴,若不及时治疗易发生肝肾综合征,甚至肝昏迷死亡。敷脐疗法是外治用药的精髓所在[],其理论基础是经络学说,神阙穴位于脐中,为诸脉汇聚之所,内连十二经脉,为人体经络总枢,经气汇海通过奇经八脉及全身经络,联系五脏六腑。现代医学认为脐部是人体胚胎发育过程中腹壁最后闭合处,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而且皮下没有脂肪组织,脐下腹膜有丰富的静脉网,血液丰富,药物易通过薄层皮肤渗入皮下吸收进入血液而发挥药物作用。另外由于脐部神经较敏感,通过药物刺激调节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改善脏器功能而达到治疗目的。臌胀列为四大顽症之一,说明本病为临床重症,治疗较为困难,由此可见肝炎胀硬化腹水也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患者对常规治疗多失去信心,而内服中药长期治疗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采用中药敷脐能通络散瘀,芳香开窍,利水退黄,保护肝细胞。为防止患者脐部皮肤过敏,选用蜜糖加红花酒精为药粉调剂,蜜糖具有良好的亲和性,能保持中药的粘和和湿润,作用持久[]红花酒精具有较强的渗透性,活血化瘀,保护皮肤的完整性。贴布选择进口舒适妥,渗气性好且方便安全。中药外敷是中医护理基本操作之一,如何使药物发挥最大效应,与我们的操作方法,敷药时间,药物的利用度密切相关。目前这方面研究资料尚缺,如果选择不佳会影响我们课题的进行。在本组病例中我们发现例患者敷脐第天开始出现局部皮肤发红、瘙痒,经过分析研究可能与贴布有关。为了不影响科研进展,将氦用油纸加绷带固定后,皮肤症状消失。经我们课题组成员经过多方面研究、讨论,决定在本组病例中应用上述方法。经统计学处理证实此方法合理、有效,达到了最佳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王永炎,李明富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骆抗先乙型肝炎基础和临床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王吉耀现代肝病治疗学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

梁广寰,李绍白门脉高压症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肝硬化腹水中医疗效判定标准(试行)草案中国中医药学会内科肝病专业委员会大连会议治疗腹腔术后肠麻痹中西医结合杂志,,

临床观察范文篇3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52例,男38例,女14例,年龄22岁-83岁,平均年龄48.2岁。其中胆源性33例,暴饮暴食性8例,酒精性7例,原因不明1例。以上患者均有上腹部疼痛,发热等症状,血尿淀粉酶升高,CT检查确诊。

1.2方法

手术治疗:本组有20例,15例采取胰腺包膜切开减压,坏死胰腺组织清除,胰周持续有效腹腔冲洗和引流术;5例胆囊摘除、胆总管切开及T管引流术。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重症监护、吸氧必要时给呼吸机支持、抗休克、补充血容量、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疗法、抑酸、抑制胰酶药等如奥曲肽静脉微量泵注射,辅以中药治疗。

1.3结果

本组手术治疗20例均痊愈出院,保守治疗22例痊愈、3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

2护理

2.1心理护理

SAP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加之病痛折磨,各种管道带来的不适使本组病人均存在不同焦虑、恐惧心理,并急切盼望得到最佳救治,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需求给予安慰、解释,并鼓励家属参与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心理平稳,积极配合治疗。

2.2严密观察病情

持续生命体征监测及心电监护,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监测各项血、尿指标,密切观察意识状态及呼吸困难、缺氧改善情况。监测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根据氧分压随时调整吸氧浓度,观察面部表情、末梢循环,皮肤有无出血点。密切观察腹痛的性质、程度和放射部位,观察腹胀情况,定时听诊肠鸣音,警惕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

2.3用药观察及护理

建立双液路,一条用于营养,补充血容量、抗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另一条专用于抑制胰腺的治疗。根据药物的特点、性质、半衰期掌握用药方法,准确控制速度保持有效的药物浓度。监测相关的各项指标,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根据医嘱随时调整药物浓度、剂量。痛疼患者遵医嘱合理给予镇痛剂。

2.4保持呼吸道通畅

持续吸氧,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雾化吸入。指导病人深呼吸并协助有效排痰,必要时给予吸痰,防止气道阻塞造成肺不张。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要注意保持呼吸机管道通畅,防止漏气,保证呼吸机有效通气。

2.5饮食及胃肠减压的护理

本组病例均为急诊入院,住院后均采取暂禁食、禁饮,胃肠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给予营养支持治疗,补充蛋白质和血浆,待病情好转,血尿淀粉酶检查结果基本正常,腹痛呕吐等症状消失后,指导病人由进水开始按顺序进食米汤、低脂流质、低脂半流质,低脂普食。以上几个阶段应注意观察有无不适,少量多餐,循序渐进,根据进食后的反应随时调整。饮食恢复正常后指导患者在今后的进食当中遵循低脂低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少食多餐的原则,禁烟酒,避免暴饮暴食浓茶咖啡。SAP常规胃肠减压可达到减少胰液肠液分泌、降低酶对胰腺的自溶作用、避免呕吐改善胃肠胀气的目的[2]。要保持胃管通畅和有效负压,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及量。置管期间口腔护理每日二次,必要时雾化吸入,每日更换负压引流器,尽量减少置管给病人带来的不适。

2.6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严密观察造瘘管腹腔引流管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及时判断有无术后出血、感染等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出血、胰漏或肠瘘的发生。保持瘘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并外涂氧化锌软膏保护造瘘口周围皮肤。

临床观察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3月~2019年2月份于本院接受治疗的面神经炎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男21例,女22例,年龄8~76(49.5±2.7)岁,病程2~17(8.3±2.2)天。观察组男20例,女23例,年龄7~78(49.7±2.5)岁;病程1~16(8.2±2.3)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纳入标准。患者临床表现出面部表情肌瘫痪、耳后疼痛、闭合不全、眼裂闭合、口角歪斜、鼻唇沟变浅等。1.3排除标准。继发性面神经麻痹,腮腺肿瘤、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经炎、颅后窝病变。1.4方法。1.4.1治疗方法。给予两组患者常规治疗方法,给予患者维生素B12(国药准字H14022782,山西国润制药有限公司),每日1次,每次(100~300)μg,肌肉注射法。给予患者利巴韦林(国药准字H19993828,浙江诚意药业股份有限公司)0.5g和生理盐水(国药准字Z20026566,西安恒生堂制药有限公司)250ml,每日3次,每次(0.5~1.0)g,静脉注射法,若患者处于急性期,应给予患者强的松(国药准字H33021207,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每日3次,每次10mg,口服。常规治疗法的用药治疗一般为2个疗程,一个疗程7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法。1.4.2中医护理法。①膳食护理:给予患者以饮食上的指导,鼓励患者的进食应以流质类食物为主,坚持细嚼慢咽及少食多餐原则,要求患者不可以食用生冷及辛辣的食物[3]。②情志护理:以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为出发点,要求患者和家属应保持融洽及和谐的关系,以完成对患者不良心理情绪的有效调节,促进患者疾病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的提升。③按摩护理:按摩患者的穴位,并向患者讲述穴位按摩的重要性,使患者能够积极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穴位按摩[4]。1.4.3理疗干预。对患者的足三里穴、全息穴、合谷穴及内庭穴进行针刺,增加电针治疗法需要从发病的第7d开始进行,使用G6805电针仪,电针的尺寸为0.25mm×25mm,0.25mm×40mm,针刺的手法为平布平泻法,捻转的幅度应小,以患者产生酸胀感为宜。将电针与正负电极有机的连接起来,将断续波的频率设置为(30~40)min-1,通电的适宜度以面积肌肉出现微跳动为宜[5],每日1次,25min-1,需连续为患者治疗10d。在对患者的面神经炎进行治疗时,主要是采用CM-3000中频电疗仪进行,每日1次,20min-1。在对翳风穴进行照射时,主要是使用KDH-150A型红光治疗仪和电磁波谱治疗仪(TDP),在遮挡患者的眼睛时应使用无菌纱布,每日1次,35min-1[6]。1.5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的躯体功能、生活功能、社会功能及心理功能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干预前后抑郁评分进行对比;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①生活质量评分标准:使用SF-36量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高[7]。②抑郁评分标准:使用抑郁自评量表,分值为0~100分,评分越高,则证明患者的抑郁程度越严重[8]。③临床治疗效果判定标准:显效:患者的面瘫症状完全消失,面部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面瘫症状基本消失,面部神经功能改善显著。无效:患者的面瘫症状未消失或加重,面部神经功能未恢复。1.6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x±)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t′检验,自身前后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无序计数资料以频数(f)、构成比(P)表示,采用χ2检验;均由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两样本等级资料比较,采用Ridit分析,由DPS.7.05进行数据处理。以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干预前后抑郁评分比较。干预前,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②P<0.052.3临床效果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0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3。

3讨论

邪乘袭、面络受损有直接关系,引发患者的肌肉出现纵缓不收等情况的产生,进而患有面神经炎疾病。中医护理在面神经炎疾病治疗中应用,通过给予患者中医护理,为患者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从心理和饮食等多角度为患者提供护理[9],改善了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绪,使患者能够积极面对疾病,配合医护人员进行疾病治疗,缩短了疾病治疗周期,疾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10]。而理疗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主要是运用磁疗法、激光疗法、射频疗法等物理因素为患者进行理疗干预,使用红光治疗仪和电磁波谱治疗仪设备,能够将茎乳突孔内的非化脓性皮炎快速的消除掉,有助于帮助患者早日恢复面神经功能,对扩张患者的毛细血管、加速患者的血液循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感、增强人体细胞的活力具有重要作用[11]。从本文的研究结果中可以看出,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但观察组的抑郁评分更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7%,高于对照组的86.05%。此项研究结果中可知,将中医护理加理疗干预法应用于面神经炎疾病治疗中,使疾病治疗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12]。

临床观察范文篇5

【关键词】宫颈癌;腹腔镜手术;开腹手术;出血量;肿瘤结局;并发症

宫颈癌是指发生于宫颈部位的恶性肿瘤,随着临床早期筛查技术及女性健康意识的提高,宫颈癌早期检出率大幅上升,使得整体预后有所改善,死亡率明显降低[1-2]。目前,对于Ⅰa1~Ⅰb1期≤2cm宫颈癌临床多推荐手术治疗,可直接切除病变组织,阻止肿瘤细胞向周围转移,以稳定病情。开腹手术是临床治疗宫颈癌的重要术式,具有视野好、病灶清除彻底等优势,但对机体创伤较大,易引起多种并发症,影响机体术后康复[3]。而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手术也逐渐应用于宫颈癌手术中,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临床对于腹腔镜术后宫颈癌患者的肿瘤结局存在较大争议[4]。鉴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Ⅰa1~Ⅰb1期≤2cm宫颈癌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照组年龄38~65岁,平均年龄(50.34±4.75)岁;临床分期:23例Ⅰa1期,17例Ⅰb1期;病理类型:22例鳞癌,11例腺癌,7例腺鳞癌;体质量指数18~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4±1.23)kg/m2。观察组年龄40~67岁,平均年龄(50.38±4.79)岁;临床分期:24例Ⅰa1期,16例Ⅰb1期;病理类型:21例鳞癌,11例腺癌,8例腺鳞癌;体质量指数18~27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3.18±1.25)kg/m2。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入选标准纳入标准:符合《临床肿瘤内科手册》[5]中宫颈癌诊断;临床分期Ⅰa1~Ⅰb1期;肿瘤直径≤2cm;精神状态正常;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心肝肾等脏器严重障碍;合并腹腔膜后淋巴结转移;伴有其他恶性肿瘤;中途随访失联。1.3方法观察组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即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患者全麻后先导尿,五孔操作法,先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2~14mmHg;剑突与脐间穿刺10mm额套管针,腹腔镜置入后,镜下检查明确各组织结构,两侧圆韧带分离后,将阔韧带前后叶打开,常规盆腔淋巴结清扫后,收集切除的淋巴结;自髂血管开始切断子宫动脉,游离输尿管3~4cm,再分别分离子宫膀胱间隙、阴道周围组织,环形切开阴道壁后取出子宫,冲洗阴道壁,最后缝合阴道残端。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即开腹广泛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自耻骨联合到脐上区中线作切口行开腹手术,具体方法及切除范围同观察组。两组术后常规进行抗感染等措施,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是否出现淋巴结转移等情况,随访5年。1.4观察指标(1)肿瘤结局:随访5年,比较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及5年无病生存率变化。(2)围术期情况: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淋巴结切除数等指标。(3)并发症:淋巴囊肿、肠梗阻、切口感染、尿潴留。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例(%)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P<0.05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肿瘤结局两组5年总体生存率、5年无病生存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围术期情况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尿管留置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3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临床观察范文篇6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调研,且无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无严重贫血患者;患者入院前均未有感染,且无严重营养不良患者。排除标准:排除入院前严重感染、糖尿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本次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59例和观察组59例。观察组年龄25~44岁,平均(33.23±6.85)岁;其中38例实施手术,21例未实施手术。对照组年龄26~43岁,平均(32.69±7.02)岁;其中37例实施手术,22例未实施手术。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经统计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1.2方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心理护理,生命体征护理,用药护理等。在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一旦发现不适及时报告医生。给予观察组患者基于环境质量控制的护理方法进行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护理质量管理小组。护士长为小组组长,5名护士为组员。定期对妇产科感染情况及危险因素进行总结探讨,制定具体的各环节质量控制计划。加强妇产科护理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各项护理内容,并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质量培训。(2)病房环境管理。保证病房每日通风两次,并使用动态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1次每次1h;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床旁桌椅、门把手等周围环境表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1次;且每日清扫污物至少2次。每天对各病房采用紫外线进行空气消毒1h,预防病房感染。感染控制。护理人员需严格执行医院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操作。对工作人员、消毒物品以及医疗设备等进行定期的细菌学检查,确保各物品均能达到控制的标准;加强洗手,严格执行《医护人员手卫生规范》;重点监控体质虚弱的患者。(3)加强对导管的护理。护理人员需每日检查导尿管等情况,保证导尿管的畅通,防止受压、折叠等情况,预防引流液倒流情况的发生;叮嘱患者多饮水。(4)加强对患者的健康知识教育。告知患者感染的危害性,同时向患者讲解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感染类型以及相关防范措施,提高患者自我预防意识及能力。(5)抗菌药物管理。对使用抗生素治疗的患者需严格把控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确保所有患者均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选取合适的抗生素。对于手术患者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避免抗生素滥用。质量控制小组成员需加强对各护理环节的把控,并定期进行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定期开展小组会议,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解决方案,并保证护理质量的提高。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出现时间、感染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等;同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情况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按照妇产科护理质量标准进行评定,满分为100分,以评分高低表示护理质量。采用我院自制调查问卷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满分为100分。评分≥90分表示为非常满意,评分70~89分表示满意;评分为60~69分表示一般;评分<60分表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一般)/总数×100%。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患者年龄以及各临床指标情况等计量资料用(珋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性别等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10.17%(6/5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1%(17/59),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10,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为96.6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3.05%,组间进行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2.2两组患者感染出现时间、住院时间和护理质量评分比较观察组感染出现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各指标组间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2。

3讨论

正常情况下,女性的生殖道中存在大量的细菌,及部分原虫、真菌和病毒等,是导致女性发生感染的概率增加[3]。妇产科中的患者均为女性患者,且入院后患者由于受到住院环境、疾病、手术或分娩等因素的影响,极易引发医院感染[4]。因此,加强对妇产科患者院内感染的防控至关重要。环节质量控制又称为过程质量控制,其主要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和发展的过程,重点在于对护理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源头上解决[5]。环节质量控制护理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全面展开对各个护理环节的质量控制,进而保证护理过程更加系统,确保每一项的护理内容都有章可循[6,7]。通过加强环节质量控制的实施,可以促使护理质量的控制从事后单一控制转变为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全面的控制,充分的保证了护理质量管理的系统性和计划性,保证了护理监控工作的中心为临床,且所有的护理关键环节均为工作的重点内容,对此进行监管,进而促进护理质量的提高[8]。通过实施环节质量控制的护理干预,充分发挥护理人员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诱发因素,保证护理服务质量的优质高效发展。本次研究通过对我院妇产科收治的118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采用环节质量控制干预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感染发生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这一结果表明,基于环境质量控制的护理干预可以内蒙古医学杂志InnerMongoliaMedJ2018年第50卷第5期126有效的预防妇产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疗效确切。综上所述,基于环节质量控制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预防妇产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促进患者的预后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振华.消毒供应室环节质量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实践经验及体会[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1):251.

[2]钟爱玉.加强环节质量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能[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16(2):249-250.

[3]邓燕锋.环节质量控制在预防妇产科手术患者医院感染中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1(11):119-120.

[4]曹金梅.供应室护理质量控制对预防医院感染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7,15(13):1619-1620.

[5]李翠娟,钟振锋,梁爱群.消毒供应中心质量控制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21(9):108-109.

[6]游灿青,李凌竹,查筑红,等.贵州省118所医院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7):4073-4076.

[7]刘丁,陈萍,方清永.重庆地区67所医院感染监测基本数据及质量控制指标调查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36):5145-5147,5178.

临床观察范文篇7

[关键词]脑梗死;中西医结合疗法;通窍健步汤;依达拉奉注射液

脑梗死作为一种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与高病死率的特点。据报道,约有70%以上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后遗症,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且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患者的身体健康[1-2]。中医药治疗脑梗死有其独特优势,基于此,本研究采用通窍健步汤(本研究团队根据补阳还五汤化裁而成)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4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20年4月1日至2021年4月30日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4~76岁,平均(60.16±2.78)岁。对照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46~78岁,平均(59.37±2.1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临床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1.2诊断标准1.2.1西医诊断标准符合《神经病学》[3]中脑梗死的诊断标准。1)多为安静状态急性起病,突发肢体乏力、活动障碍、感觉障碍、言语不利等,于数小时或者1~2d内达到高峰;2)脑CT和MRI能明确脑梗死的部位、范围、数目及性质,复查符合脑梗死影像特征性动态演变。1.2.2中医辨证标准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中风病气虚血瘀证的辨证标准。1)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2)次症:气短乏力、自汗出;3)舌脉:舌质暗淡、苔白腻或有齿痕,脉沉细等。1.3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西医诊断及中医辨证标准;2)年龄18~80岁;3)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1)有严重心、肝、肾脏疾病;2)有癌症等重大疾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对本研究药物有过敏史。

2治疗方法

2.1基础治疗2组均予以基础治疗,包括稳定血压、抗血小板聚集、调脂、抗凝、降低脑水肿、溶栓、平衡水电解质、维持通畅呼吸以及加强营养等,并给予患肢功能锻炼。2.2对照组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将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集团国瑞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800563,规格:20ml∶30mg/支)1支加入10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次/d。2.3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窍健步汤治疗。处方:黄芪60g,当归10g,丹参15g,川芎10g,红花12g,桃仁12g,天麻10g,鸡血藤30g,赤芍15g,水蛭6g,地龙12g,炙甘草5g。以上药物由我院中药房煎煮,1剂/d,早晚分服。2组均连续用药21d。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1)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将主症(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感觉减退或消失)、次症(气短乏力、自汗出)根据无、轻、中、重分别计为0、2、4、6分和0、1、2、3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2)生活自理能力。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自理能力。根据日常生活能力表的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价,该评分有10项,每项10分,满分100分,评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好。3.2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的相关内容将疗效分为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无效。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100%。临床痊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95%;显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70%、但<95%;有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但<70%;无效:中医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中医证候积分减少率<30%。3.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4治疗结果3.4.12组综合疗效比较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0%,对照组为8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4.2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4.32组治疗后Bartheal指数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讨论

临床观察范文篇8

纵向捆压子宫缝线术,也叫B-lynch外科缝线术,是针对产后宫缩乏力需急行开腹处理或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迅速控制子宫出血的新方法[1,2]。纵向子宫前后壁缝线加压止血较子宫动脉结扎术简单易行,保留生育能力,能改善分娩和剖宫产结局。为产后出血的治疗又增加一个行之有效的止血方法。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1999年2月~2005年2月在我院住院行剖宫产术者1416例,术中有26例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初产妇18例,经产妇8例,孕周36~43周。所有病例术前常规行B超检查,无子宫肌瘤及附件疾病。26例剖宫产指征摘要:多胎妊娠5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4例,宫缩乏力滞产3例,前置胎盘3例,胎盘早剥2例,臀位2例,过期妊娠2例,巨大儿伴宫内感染1例,珍贵儿、胎儿宫内窘迫、羊水过少、脐绕颈5周各1例。术中均采用联合麻醉和新式剖宫产手术。胎盘娩出后,立即出血量多者15例,触及子宫软,收缩差,逐渐呈软水袋样改变。5例一开始即是软水袋样改变,继而大出血。6例子宫收缩尚佳,由于操作不当,继而转变为子宫收缩乏力性大出血。

1.2方法每例产妇采用纵向捆压子宫缝线术前,均常规宫体肌注或静脉滴注缩宫素及止血药,并静脉推注葡萄糖酸钙。均采用纱垫压迫出血部位,按摩子宫,局部出血缝扎等方法。捆压子宫结束后,观察5~10min,无效者改用动脉结扎术或子宫切除术。

1.3结果纵向子宫体前后避缝线加压后,显效12例,有效14例,成功率达100%,手术时间为3~5min,术后12例病人接受输血治疗,出血量为600~2200ml,输血量为400~1400ml,均因施该术前出血量多造成。施术后,无一例再发生大出血。术后随访16例,均无非凡不适。2例3个月时月经来潮,14例月经恢复时间为5~16个月,现已有2例妊娠。

2护理[3]

2.1心理护理做好产妇及家属的安慰,解释工作,保持产妇恬静,使其和医护人员主动配合,答应家属陪伴,给予产妇关爱及关心,增加平安感。

2.2生命体征监测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神志的变化,术后1~3日体温可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8℃,应每4h测体温。假如体温持续升高,注重有无切口、肺部、泌尿道等部位的感染。手术后每15~30min监测血压、脉搏和呼吸1次,连续监测6次以后,改为每4~6h测1次,24h以后,每日2次。在观察过程中,如有异常或提示有出血倾向,应增加监测次数。

2.3伤口及阴道出血情况的观察和护理了解手术中情况,密切观察腹部切口有无出血、渗液及红肿热痛等感染征象。密切观察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情况,保持留置导尿管引流通畅,保持床铺干燥,及时更换会阴垫。早接触、早吸吮,能增进母婴感情,增强母亲自信心,增加内源性缩宫素的释放,从而加强宫缩减少出血。

2.4饮食护理术后的营养和饮食和肠道功能的恢复,机体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术后病人需170J/kg的热量,在静脉补充营养的基础上,鼓励病人进食。手术6h后可进食流质饮食,但应避免牛奶、豆浆等产气食物,以防肠胀气。肛门排气以后,改流质为半流质饮食,再逐步过渡到普食。能进食的病人应鼓励进高蛋白、高维生素等营养素丰富的食物,以满足术后机体康复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摘要: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00.

临床观察范文篇9

【关键词】血液透析低血压治疗体会

低血压是血透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5%~30%,尤其易见于老年人及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透析者,低血压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透析不充分,低血压还可诱发心律失常等、残余肾功能进一步下降,因此,探讨防治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能使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得到最适合的透析治疗,提高其生存质量,降低病死率。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从自2007年8月~2009年8月在我科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选择经常发生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病例进行临床观察及对症治疗,于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例次共为165次,其中于开始透析0.5~1.0小时内发生低血压6例次(3.64%),透析1~2小时内发生低血压62例次(37.58%),透析2~3小时内发生低血压87例次(52.73%),透析3小时以后发生低血压10例次(6.06%),其中6例次停止透析下机,无1例因出现低血压而死亡的病例。

1.2低血压观察方法每小时测1次血压,必要时每15~30min测血压1次,并加以记录。

1.3低血压常伴随的症状在透析过程中当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常会出现打哈欠、自觉头晕、眼花、轻微头痛、恶心、呕吐、肌肉痛性痉挛等,如无及时处理将出现呼吸困难、一过性意识丧失、二便失禁,有冠心病者可诱发心律失常及心绞痛,以至心跳骤停。部分患者发生低血压时症状不明显,在透析过程应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2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原因及机制

2.1血液透析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是低血压发生的重要原因,透析早期低血压主要是由于体外循环血流量突然增加,而血管的收缩反应性下降,引起有效循环血量不足所致。

2.2自主神经病变和血管收缩降低。慢性肾衰竭患者常常伴有自主神经病变,主要表现为透析者压力感受器和交感神经末梢功能障碍以及对血管加压物质的反应性降低。

2.3超滤率超滤过程中不含蛋白的血浆滤液从血管中清除,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使液体从间质和细胞内向血管中转移,扩充血容量,当血管中液体的清除率超过回流率,特别是外周阻力不能代偿血容量丢失时,发生低血压。

2.4透析液成分透析液成分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血压,钠、钙浓度,透析液碱基(醋酸盐或碳酸氢盐)、透析液温度都可影响血压,醋酸盐缓冲液更易诱发低血压。

2.5透析液温度在热应激状态下,皮肤血管床开放,静脉内瘀血,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导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当降至35℃时可降低低血压发生率。

2.6伴发基础疾病引起肾功能衰竭的基础疾病决定患者自身的基本状况和机体对内环境改变的耐受性,伴发的其它疾病如器质性心脏病、糖尿病、肝硬化、血管炎、严重贫血等或合并有大量腹水的患者、营养状况差、低血容量存在的患者,均可导致血液透析期间极易出现的低血压。

2.7进食在透析中后期的进餐也是引起症状性低血压的原因之一,可能是由于进食可使迷走神经兴奋,胃肠道血管扩张,血液分布于消化系统,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产生低血压。

2.8药物的使用血透患者常使用抗高血压药物或其他干扰超滤引起的正常血流动力学反应的药物。

2.9高龄透析高龄患者心血管反应性障碍,循环动态处于不稳定状态,易引起透析中的低血压的发生。有资料显示,高龄是导致透析低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2.10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及过敏毒素使用生物相容性差的透析膜或首次使用透析器,血液与透析膜接触时,激活补体,诱发低血压;当患者对透析膜或透析器消毒液发生过敏时,引起血管扩张导致低血压。

3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体会

3.1透析者发生低血压时应立即取头低脚高位,适当减慢血流量,降低超滤率或暂停超滤,快速补充血容量。吸氧可缓解部分患者低氧血症,增加心肌收缩力。通常输注生理盐水100~200mL后症状会迅速好转。症状较重者可加大输液量,还可考虑采用高渗盐水、高渗葡萄糖液、甘露醇或白蛋白等,并积极寻求诱发低血压的原因,并加以解除。

3.2正确估计干体重。在没有水肿和心衰、长期稳定的透析患者透析后期低血压,最常见原因是低估了患者的干体重,降低超滤率,提高干体重,可纠正低血压。

3.3防止透析间期体重过度增加。在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的患者因体液回流再充盈受限,在达到干体重前就可能发生低血压,此时需要延长透析时间或增加透析次数,用可耐受的速度清除过多的液体。饮食控制和限水、限钠是控制体重过多增加的最有效措施。

3.4调整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嘱易发生低血压的患者,透析当日停服降压药物,长效降压药可在睡前服用,避免透析时血药浓度处于高峰。

3.5透析液钠浓度和钠参数。应根据患者血浆钠水平选择透析液钠浓度是保证患者有良好透析的基础。应用可调钠模式更能清除细胞内水分。

3.6改进透析技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应用序贯透析或血液透析滤过。

3.7低温透析。应用35~36℃的低温透析液可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性,热能由患者向透析液传导,血管收缩,升高血压。透析结束后患者也不发生低血压。

3.8透析液钙浓度。钙浓度与心肌的收缩力呈正相关,尤其是伴有左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增加透析液钙浓度可明显减少低血压的发生率。

3.9改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透析膜,或膜的复用增加生物相容性,减少体内补体的激活,可预防部分患者的低血压。

3.10祛除诱发因素。在血液透析前我们应充分了解患者各个器官的功能状态,对于有心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贫血、高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发生。

临床观察范文篇10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2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观察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17~64岁,平均年龄为(43.12±4.35)岁,妇产科手术12例,泌尿外科11例,骨科手术13例,普外科手术14例;对照组中男26例,女24例,年龄18~62岁,平均年龄为(42.01±4.22)岁,妇产科手术13例,泌尿外科12例,骨科手术15例,普外科手术10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做好手术准备措施,包括手术中会使用器械的准备和患者术前的基础准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手术环境,保障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治疗顺利进行。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术前护理:护理人员保持耐心和善的态度积极的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手术的基础知识以及成功的案例,对手术相关人员进行简单介绍,缓解其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术中护理: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根据其要求,采用保温毯以及加温设备,将室内温度以及湿度调整好,让患者感到舒适。术中冲洗液采用恒温箱,温度维持在37℃。保持耐心和善的态度告知患者术中应注意的问题,并且将患者放置在手术台上;麻醉结束后,护理人员应时刻陪同在患者身边,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以及需求;全麻后为防止眼角膜闭合不全或损伤,护理人员应提前对其涂抹眼药膏。术后护理:护理人员应严密监测患者的复苏情况,做好应急措施,发生不良情况时及时通知相关医生。保持经常与患者交流,使其感受到关爱呵护,并告知家属增强对患者的关心,为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提供保障。指导患者健康饮食,积极参与康复锻炼,加快恢复速度。1.3统计学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加标准差方式(x±s)表示,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x2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麻醉优良率94.00%(47),手术配合度92.00%(46),患者舒适度88.00%(44),患者满意度96.00%(48);对照组:麻醉优良率82.00%(41),手术配合度70.00%(35),患者舒适度62.00%(31),患者满意度78.00%(39)。两组患者麻醉优良率、手术配合度、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手术室是医院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及抢救的重要场合,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高低会对患者的预后情况、患者与医生治疗的配合度、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医院的整体医疗水平产生直接影响[3]。一般手术会对患者的机体造成损伤,同时还会使换者产生焦虑、紧张以及恐惧等不良情绪[4]。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治疗,首先需要医疗人员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增强责任心,做到为每一位手术患者负责,护理人员进行各项针对性的护理,使其感受到医院以及医疗人员带来的温暖,继而提高患者治愈的信心,为之后的治疗提供保障,最终达到临床疗效的提高[5]。本研究探讨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疗效,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通过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缓解其不良情绪,保持耐心和善的态度与患者交流,告知患者术中的注意事项,按照患者需求调整手术室温度以及湿度,加强患者的舒适度,术后严密监控患者的复苏情况。结果表明,观察组麻醉优良率、手术配合度、患者舒适度、患者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实施舒适护理,有利于降低患者焦虑、紧张、恐惧的心理,提高患者舒适度、手术配合度以及患者满意度,为良好的护患关系提供保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西玲,王宇,殷亚亚,等.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41-142.

[2]潘俊蓉,张雪花.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舒适护理的开展及临床效果[J].吉林医学,2015(8):1715-1715.

[3]陶香兰,王琼莲,任君.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5,27(3):15-16.

[4]孙巍.舒适护理干预在手术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5):261-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