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实验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9 20:23:02

自主实验

自主实验范文篇1

关键词:初中物理;核心素养;自主探究、策略

在进行实验性探究之前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并不重视学生的独立实验探索,最终导致学生仅在理论上掌握物理实验和仅了解阶段结论而难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而培养物理理解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制的概念是物理核心素养的四个主要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后中学物理教育的主要教育目标,而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课程。只有将核心素养培训目标完全融入实验性探索教育中,才能有效实现此目标。

1.积极开发生活化的随堂小实验

为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理念。通过有效地开展实验探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生活的物理现象来加深他们的物理知识。同时,物理知识可以鼓励学生塑造良好的生活观念,从而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初中物理教师应积极开展充满生活氛围的小型实验,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例如,在学习``磁现象''的过程中,在解释磁场的过程中,在学生听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小实验,首先将小磁针分配给每个学生,然后将铁屑适当的量分配给学生。学生将磁针放在中间,将铁屑散布在周围,观察铁屑的变化,以确认磁场的存在,并让学生深刻理解。例如,“学生实验:摩擦任务”力的大小与本节的内容有关。首先,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一些小实验,因为它们应该使学生感到摩擦的存在并激发他们对相关教育内容的兴趣。用一张纸“拉”出这本书,用筷子提米,既能激发了学生的问题的兴趣和好奇心,又能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些小实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对科学进行探究,并了解相关的物理概念,这些物理概念有助于学生发展诸如物理概念和科学思维的核心概念。

2.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

在大多数情况下,为了节省教学时间并让学生快速掌握相关的实验步骤,教师往往会把探究实验变成验证实验。这是一种做法除了限制学生想法,还会导致对学生进行实验学习的兴趣的丧失,同时还限制了学生核心素质的发展。中学物理教师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大胆创新实验形式,并设计验证实验作为探索性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的过程中,教科书的第一部分是让学生进行实验工作,探索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并总结欧姆定律。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让学生进行实验前的猜测,然后让学生结合学习经验并思考可能性?然后,学生对猜想开展实验探究,看看猜测是否正确。将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它将帮助学生体验——猜测测试的基本科学探索过程,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开发自己的核心素养。

3.结合实践活动开展实验教学的具体策略与实践方法

3.1设立合理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之前,应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情况,设立合理明确的实验教学目标。将其控制在学生的认知范围之内,或稍加一定的知识难度。教师应留心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教学问题,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而制定符合学生学习特点,满足教学要求的实验目标。例如在学习有关电压的知识后,教师即可组织“制造电池”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结合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实践技能,了解一些实验用具的使用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制作水果电池。在学生的认知里,难以想到水果也可以作为电池。从而形成一定的学习兴趣与参与热情。进而让初中生感受到实验教学的乐趣所在,在实践过程中促进所学知识的消化。最终验证实验结果,完成教学目标。3.2重视学生的实践过程。教师在开展综合实验教学之前,应为学生准备好充足的实验道具,检查实验仪器设备的性能。保证实验教学能够平稳实施,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实践活动。教师也应在活动开始初期,为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细节和要求。让学生明确每一步骤,实验原理等。当出现一定的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纠正学生的错误,引导其回归正确的实验线路。最后,在教学实验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总结归纳。让学生完善实验报告,从而促进知识的消化与吸收。此外,教师也应对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将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为下次教学的改进提供了宝贵的经验。3.3布置实践活动的任务。关于实践活动的任务布置,教师应把控一定的分寸。若任务难度过高,学生难以完成活动任务,容易使其产生厌烦情绪,进而降低教学效率。若任务难度过低,则难以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无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难以满足其学习需求。进而无法实现教学效果。教师应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的综合水平和能力,分设任务等级,细化任务内容。以小组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实践活动,在小组中发挥一定的作用。进而完成活动任务。产生一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从而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版[2]康艺砾.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西部素质教育,2018,4(15).

自主实验范文篇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级护理学专业1、2班学生,共111名,其中男4名,女107名;年龄19-24岁,平均(22.05±0.65)岁。2015级护理学专业3、4班学生共119名,其中男3名,女116名;年龄19-24岁,平均(22.13±0.63)岁。所有学生均为高考统招生,基础资料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1.2方法。2015级护理学专业1、2班学生采用常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2015级护理学专业3、4班学生在常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基础上实施激励理论,将此过程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在开展护理操作技术学习的前期,采用相应的激励管理,包括:①文化激励:通过在实验室、走廊建立护理文化相关橱窗,例如南丁格尔誓言、中医名言等来提高学生对护理专业的热爱。营造积极的文化氛围,使得护理学生对于护士职业具有较高的自豪感。②目标激励:按照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相关观点,可将自我实现作为高层次需求。而护理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具有较高的护理技能操作是必要的,也是医院对其招聘的必考项目,因此需使得学生了解操作技能的重要性,使之为了就业而奋斗。③榜样激励:重视榜样的力量,使得学生能够进行模仿、追赶。可通过优秀护士的榜样力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第二部分,在开展护理技能操作学习的中期,采用相应的激励管理,包括:①情感激励:通过模拟工作情景,使得学生了解护理工作在临床中的实践体会,在实践教学中融合素质教育,加强护患情感沟通,采用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在爱己爱人方面的认知,促使其更为积极地进行学习。②团队激励:通过分组方法使得学生能够互相监督,利于其相互进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自主管理水平。③批评激励:开放护理实验室后,若学生出现错误,如用物未整理、为按规定关闭门窗、水电等,应及时消息,并对相关学生的错误进行批评,促使其改正。第三部分,在开展护理技能操作学习的后期,采用相应的激励管理,包括:①竞争激励:在“5.12国际护士节”通过举办护理技能操作大赛、急救知识大赛等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氛围,使之了解优胜劣汰的必然性,由此,明白社会环境给予的压力,学生可更为积极地学习,提高其护理技能。②荣誉激励:学期末,对学生一个学期在开放护理实验室自主管理中的表现进行评定,对于优秀者进行表扬,可通过评奖学金,提高德育分等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1.3观察指标。观察学生的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成绩,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通过统一试卷进行考核,总分100分[3];操作成绩通过实验指导中的操作考核标准进行评估,由相同的老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分[4]。观察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护理专业自拟的《学生综合素质自我评分表》进行评估,总分50分,分值越高说明学生综合素质越高,两级学生共发放230份,均回收[5]。1.4统计学分析。数据采用SPSS21.0系统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学生成绩、综合素质评分数据结果均采用t进行验证,P<0.05说明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学生成绩比较。2015级护理学专业1、2班学生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为(75.62±4.36)分,2015级护理学专业3、4班学生为(83.51±3.57)分;2015级护理学专业1、2班学生技能操作成绩为(87.26±3.59)分,2015级护理学专业3、4班学生为(81.52±4.28)分。2015级护理学专业3、4班学生基础护理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3、4班,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2学生综合素质比较。2015级护理学专业3、4班学生沟通能力评分为(42.61±3.68)分,合作能力评分(44.41±4.06)分,社交技巧评分(40.06±6.08)分,领导能力评分(36.55±3.92)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49.81±0.06)分;2015级护理学专业1、2班学生沟通能力评分为(38.69±6.08)分,合作能力评分(40.92±5.61)分,社交技巧评分(35.06±5.81)分,领导能力评分(30.51±4.69)分,解决问题能力评分(34.15±6.71)分。3、4班学生在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交技巧、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1、2班,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

3讨论

对开放护理实验室进行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在较多学校管理中得到了应用,此方法可激发学生对护理技能的学习兴趣,提高其主动性,同时可提高学生组织协调、管理能力。在学生自主管理过程中,采用激励理论,可使得学生更为积极地完成自主管理工作[6]。本次研究发现,3、4班学生护理学基础理论考试成绩、技能操作成绩均明显高于1、2班;3、4班学生在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社交技巧、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1、2班,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激励理论,可使得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高,使得技能操作水平明显上升。在开放护理实验室学生自主管理时,学生通过分组实行小组管理,可加强其团队协作精神,而且通过岗位轮岗制,可使得学生在管理、被管理间进行角色互换,有利于自主管理水平的提高[7]。同时学生需要在管理中进行团结合作、组织管理,因此可提高其沟通技巧,使之沟通能力明显提升[8]。通过实验室管理,提高学生管理水平,培养其敢于承担责任的能力。但是单纯的自主管理过程中,一些操作训练往往只是一种形式,一些学生只是单纯的按照规定完成,缺乏积极性[9]。3、4学生在自主管理模式中实施了激励理论,可使之学习动机更为明确,自主管理水平也明显提高。激励理论在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措施,在前期,可通过文化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中期,可通过情感激励、团队激励、批评激励来提高学生积极性;在后期,可通过竞争激励、荣誉激励使得学生明白其需面对的竞争压力,荣誉激励可使得学生更为精进自己的操作水平。学生在课程开始阶段,保持一定的学习兴趣,但是随着课程的深入,很多学生往往会失去兴趣,只是单纯的按部就班来完成学习任务,甚至出现了懈怠,导致其能力无法充分发挥。采用激励理论,可使得学生间能够相互鼓励,而且可通过举办具有竞争性的活动,来激发学生潜能,使之更为积极地进行护理操作训练[10]。

自主实验范文篇3

关键词:实验教学;重要性;方法和策略

一、物理学科中开设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实验教学开设的意义。随着课程的改革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对于物理学科的教学不仅仅只局限于教授课本中的知识,而更多的是注重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环节无疑是实验教学,实验教学的开展,不但是学生所学基础知识的应用,巩固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最佳时机。这样在实验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会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是一举多得的教学环节。2.实验教学开设的作用。实践证明:实验教学的开设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还是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每一个完整的实验过程几乎都是由目的、步骤、器材、过程和结论等环节构成,学生要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就必须按部就班地完成这几个步骤,在这几个步骤完成的过程中有意识无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设计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实验教学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保证。物理实验中会涉及一些实验器材,这些实验器材对于学生来说都是新奇的,学生的好奇心很强,他们会对这些实验器材非常感兴趣。加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一些适合学生做实验的方法,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进行实验教学会改变常态的传统的教学,能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其中,实际的参与实验过程,能引发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究。物理教学中,进行实验教学,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物理实验教学中能力培养的方法和策略

1.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实验教学的开展是离不开实验器材的。不同的实验器材有着不同的作用,指导学生明白不同的器材的具体作用,是做好实验的前提条件。教师在实验教学之前,对学生做好器材使用的指导,指导学生知道每种器材的名称、作用、使用原理、使用方法及使用过程中注意的事项,要指导学生在使用器材过程中要正确的规范使用,不要随意地使用实验器材,要使学生养成规范操作实验的好习惯,以确保实验教学的安全性和实验结论的有效性。2.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自主设计能力。物理教材中涉及的实验众多,有的有具体的实验步骤与方法,有的只是简单的文字介绍,便给出了结论。这种情况下,学生了解了基本的实验原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自主设计实验,以探究实验结论的正确性,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巩固,而且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学生的自主设计的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和点播,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足要及时给予纠正,使其改正,出现的亮点也要及时的给予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其中,无形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便得到了培养。但是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探究结果,可以适当的帮其纠正,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要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以免出现适得其反的结果。3.分组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经常会出现学生过多而物理实验器材不够,或实验步骤太多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现象。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分组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的物理实验方法,是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均衡分组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进行实验的各个步骤中来观察所产生的物理现象,来验证物理定律的科学准确性,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4.重视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关注个别实验,为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些内容可以指导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在学生独立进行实验操作时,教师应给予更多的关心,关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是否规范,养成学生规范操作实验的习惯;关心学生实验结果的正确率,即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的结果与预定的结果不同时,教师也不要发火,更要耐心的帮助其查找原因,帮其纠正错误,以加深印象,这样,学生会很感激教师,再做实验时,同样的错误绝不会出现第二次,他会更努力更细心的去做。所以,教师要想让学生上好实验课,就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对实验都有足够的兴趣,在这种兴趣的驱使下,经过教师的精心指导,物理实验课定会获取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主实验范文篇4

一、综合性实验的开展

传统的机能实验教学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主要目的在于强化与巩固课堂理论知识,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且,由于各学科之间缺乏有效地融合,使得实验内容有较多的重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为此,北医在1999年成立了统一的机能实验中心,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三个教学实验室融合在一起,实现了资源的优化和共享,并相应开设了一系列综合性实验,如“血压调节和失血性休克”、“影响离体心脏灌流的因素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家兔肾功能测定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对机体正常的生理调节机制、疾病时功能代谢的改变和药物的作用有了直观和连贯的认识,促进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了他们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彼此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综合性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往往比较复杂,需要较多的课时来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因此在时间安排上常常具有一定的难度。另外,综合性实验中依然是教师占据主导地位,学生相对来说还是处于一个被动的地位,对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性还远远不够。

二、自主实验设计的开展

在掌握基础实验和综合性实验的前提下,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科研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我们在2001年又开设了设计性实验课程[1]。针对与机能学内容相关的研究目标,由学生以实验小组为单位自选题目,课下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络查阅文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然后在实验课上进行实验设计答辩,通过学生之间的提问、回答以及老师的点评完善学生的实验设计,选择优秀的设计方案在橱窗展出。比如学完肝功能衰竭,很多学生就会想到去设计一个肝性脑病及其防治的实验方案;学完呼吸衰竭,就会想到去设计一个肺水肿及其抢救的实验方案。设计性实验的优点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使他们能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针对某个有争议的环节去设计实验进行验证;或者突破所学课程的局限,设计跨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文献检索能力和表达能力具有较大的帮助。不足之处在于最初的实验设计只是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操作,很多学生感到意犹未尽,抱有不小的遗憾。

三、自主实验设计及操作

经过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不断完善,这项工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学校也拨专款资助机能实验教学改革,从2004年起我们在评选出较优秀的实验方案后,就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这样学生们的设计性实验就不仅仅局限于纸上谈兵了。自主实验设计方案的实施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施展才能的更大空间,对调动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科研兴趣具有重要意义,也由此获得了学生广泛的好评和热爱,许多学生甚至把它作为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实验来对待,称为“我的实验”。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性,学生们会更加认真地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课下和同学、教师经常进行交流和探讨,对设计方案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可能的结果反复推敲,保证了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比如,学生曾设计过“人工冬眠状态下家兔对缺氧的耐受性”,通过静脉注射氯丙嗪配合冰袋降温来模拟家兔人工冬眠状态,并通过监测血气来观察家兔对缺氧的耐受性。由于是刚刚开展自主实验设计的操作,并没有太多经验可拿来借鉴,因此尽管理论上准备的很充分,但由于没有事先安排预实验,所以实际操作时还是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药物剂量的把握等等,最终造成实验结果不够理想。尽管设计性实验的教学目的并不在于实验的成功与否,但如果实验结果不好,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后来的实验中,我们都尽可能地组织一部分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初步预实验,然后根据预实验的结果进行实验条件的调整和优化,以最大程度地保证学生在自主实验设计操作中取得较好的结果[2]。

四、实验设计的理论指导

自主实验设计不仅为学生充分运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施展实验技能提供了空间,也使学生对科研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这对于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的科研素质都有较好的启示作用,也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尽管如此,在对几年来开展的学生自主实验设计进行总结的过程中我们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验设计方案的科学性和创新性还有待加强。因为大多数学生都是初次接触实验设计,受知识结构及科研经历的限制,他们的实验设计大都局限在一个固有的框架中,是对已有机能实验的一个模仿,创新性还远远不够。而且,部分学生对实验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还缺乏应有的了解。为此,自2010年起我们又专门开设了2学时的理论课,由具有多年机能实验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进行讲解。老师先让学生把实验设计中不了解、不注意以及不满意的问题全都提出来,然后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最后才将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基本原则及实验动物的选择等知识加以介绍。这堂课与其说是一堂理论课,不如说更像是一堂讨论课,教师采取开放式教学,以学生互相讨论为主,教师仅仅起一个引导作用。学生们提问非常踊跃,老师并不急于回答,而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相互讨论的过程中自己去寻找答案,以加深他们对实验设计的认识和理解。课后学生们反映这堂课收获很大,初步懂得了应该怎样去设计一个实验,了解了真正意义上的科研设计应该注意的基本原则。在进行实验设计的理论指导后,我们也看到同学们的实验设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自主实验范文篇5

一、有的放矢——引导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实验目的是学生设计科学实验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每个实验都至少有一个目的,学生必须清楚自己要设计的实验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只有学生对实验目的理解透彻,对要研究的问题思考才会深。也就是说这个目的对后续的实验操作、交流分析、讨论总结等流程影响很大,学生对实验目的的解析水平将直接影响整个科学探究。学生在进行自主的实验设计时,就能提出科学的问题,明确探究的内容,理解实验的目的。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蚯蚓》一课时,观察蚯蚓部分,教师可以在探究活动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分辨蚯蚓的哪一端是口,哪一端是肛门。质疑是最佳的学习动力,这个细致的问题是三年级学生有兴趣、有疑惑的,也是他们急想解决的问题。这一任务的设置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目的,更快地设计实验方案,之后的实验探究也会更加仔细。小学生为了证明自己对蚯蚓的相关猜测,必定会仔细探究蚯蚓的身体结构、运动方式,等等。这样了解实验目的后的自主设计,比简简单单的一句:“观察蚯蚓外形并记录”效果要好得多,学生在设计实验证明蚯蚓哪一端是口、哪一端是肛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要探究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扶”式教育,提高了学生的设计能力,也为后续实验提供了思维基础。

二、对症下药——引导学生选择合适器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探究需要充足的科学仪器和实验材料,其教学效果也是由材料的多寡、是否适用决定的,合适的器材可以让探究实验事半功倍。引导学生在选择器材上花心思,可以在思维上提示学生,让他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实验,理解实验,这样无形之中也就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在学生周围,有着许多的科学仪器和实验材料,它们有的功能不同,适用范围不一;有的功能相似,可以互相替换。小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必须考虑探究实验的具体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筛选。所选的科学仪器和实验材料应该是适用恰当、能达成实验目的的。简单来说就是:学生要选择尽量简单的实验材料,让实验效果尽量明显。如在教学五年级《光是怎样传播的》时,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部分,“选择哪些材料让光传播的实验效果更大、更明显?”“这个卡纸的实验材料是不是比那个塑料板的实验材料更简单、更适用?”“改变了实验材料是否也要相应地改变光传播的实验设计?”……这一系列问题能激发小学生对光传播实验的理解。如果学生选择用生活物品来进行实验,如用吸管代替直弯管,用一次性塑料杯代替玻璃烧杯等,只要不影响探究实验的效果,是很值得提倡的。因为这些“替代式”设计改变了原有教学的封闭状态,可以让学生在家继续探究,从而大大突破科学探究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三、因材施教——引导学生设计不同实验

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也就是说同一个科学问题我们教师要正视不同学生间的能力水平、经验爱好等各方面的差异,合理引导不同的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进行设计的积极性,放手让不同的学生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方案加以解决。这种自主实验设计的教学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设计基础,是培养不同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有效方法。让学生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案对小学生要求较高,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教师首先要营造出一种和谐宽松的氛围,让学生善于思考,勇于发言。其次我们可以从学生已有的经验中寻找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迫切想知道答案,急于探究其中的奥秘。如在教学五年级《岩石会改变模样吗》一课时,探索岩石变化原因部分,我们可以先让学生交流讨论,猜测变化原因,明确实验目的后,再自主设计方案来验证之前的猜测。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设计不要加以干涉和限制,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这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学生就会自己选择岩石变化原因(冷热、流水、植物、动物等)自主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方案。通过这种初步的“模仿式”设计可以训练学生实验设计的思维方式,体验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使学生初步形成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为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可成功性奠定良好的基础。这种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发展性、阶段性,更适用于小学阶段的学生。

自主实验范文篇6

1.1实验课题的选取脱离教学进度设计性实验的选题是实验成功最重要的前提。但是对于医学基础课教育阶段,学生从未接触过科研工作,且八年制医学教育重点强调对学生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掌握的知识有限,自行设计实验有一定难度,因此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有些学生不愿意动脑筋,找一些参考书东拼西凑或从网络上抄一份资料交差,造成选题重复和雷同,甚至发生相互抄袭现象,缺少创意,很多只是验证性实验。在选定实验项目后,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但部分学生查阅和筛选文献能力欠缺,不能获取更多、更新、更有效的相关资料,造成实验方案设计不合理,科学性、可行性欠佳。而且很多学生选题脱离教学大纲,超出了教学进度,不能很好地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鉴于此,我们将学生对实验选题的自主性调整为对实验设计环节方面的自主性,实验选题的主导权还掌握在教员手中。设计性实验的选题要有根有据,题材不能太广泛又不能拘泥于课本,在已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的基础上推陈出新,选择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要求贴近临床,简单实用,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理论课知识,并加深理解。如果选题能结合教学进度,则可以让学生更迅速地理解理论课的内容。因此教员在进行设计性实验时可以自行安排时间,可根据教学进度,穿插在基础性实验之间。我校八年制理论课教学也进行了改革,以系统为单元授课。因此教员以学生刚上完神经系统的课程为依据,设计了实验课题卵巢激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作用,既联系了理论课,又在实验项目上给学生很大的创造性空间,综合了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等学科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保证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完成。

1.2实验方案的确定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选题,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设计出实验方案,内容包括:实验原理、所需的实验动物和器材、主要的实验步骤和方法、预期结果等。在实验前1周展开设计方案讨论会,各小组派1名学生介绍设计方案,教师和同学一起对其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进行验证。这个环节对教员是一种挑战,要求带教老师不仅要有深厚的理论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科研经验。教员对每个小组提交的实验方案进行批改,点评每个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并提出修改意见。设计性实验涉及的实验项目多,所用到的消耗品、动物、药品和仪器种类繁杂,而实验室缺少可自由支配的经费,不能及时满足实验对一些药品、试剂的需要,仪器设备特别是先进的仪器明显不足,有的学生虽然设计出新颖的实验方案,但由于实验室条件有限而不能实施,使学生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另外由于带教教员人数较少,很多时候都是一个班级选定一个实验方案开展,各组学员之间实验内容均有重叠和重复。依托于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的成立,对八年制实验教学进行了试点改革。学校给予大力的支持,拨出专款用于八年制实验,实验器械得到了极大补充。而且实验教学也得到了各院系的支持,从医院借调了很多仪器设备,保证了实验方案的顺利实施。在实验项目选择上,教员都会从学生提交的方案中挑选出3-4个可行性较高、相关性较好的方案,这样每组学员在一个大的实验选题下,都可以有一个自己的小课题,相互之间的结果也可以得到验证和借鉴。例如卵巢激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作用实验中,我们就选定了去卵巢大鼠机械痛阈和热痛阈的测定;急性给予致痛剂观察去卵巢大鼠抬腿时间的变化以及去卵巢大鼠腹壁撤回反射等方案,将生理学、病理学及药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从立题、实验方法和观测指标的确定等,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让每组学员选取一个方案进行实验,即相互独立完成,实验结果又可以相互验证和借鉴,不失为很好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方案。

1.3预实验以往实验方案选定后,都由带教教员做实验准备工作,并就实验内容进行预实验。但是这样一来,学生缺少了一次对实验仪器的熟悉机会,也缺少了一次科研思维培养的过程。因此此次实验改革,我们将预实验全部交给学生自己完成。学生根据自己初步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准备。在实验教学任课老师及技术员的指导及协助下,学会正确使用精密仪器和常用仪器,掌握各种常用溶液的配置方法,熟练各种实验操作。同时通过预实验寻求最佳的给药浓度、药物剂量、最佳观察实验结果时间等,确定自己的最佳实验方案,进一步完善实验设计。在预实验整个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要求学生合理分工,互相配合,团结协作,并做到仔细观察、详细并正确记录实验结果。如发现学生不按科学收集数据,操作不规范,要严肃批评并及时纠正。对于实验过程中遇到的某些不可预料的情况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如出现与预期结果不相符的现象,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找出可能的原因及其机制,如改用药品的浓度、药量或给药途径等,使实验方案更加合理、完善。

1.4实验分工之前的设计性实验中,小组成员无明确分工,部分动手能力较强、兴趣较浓的学生代替全组操作甚至单独一人完成实验,其他同学则在一旁观望,很少甚至没有任何实验操作,达不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所以,这次实验教学改革中,我们进行了细致的分组。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课题、制定方案、查阅收集并筛选获取信息资料、实验操作、数据分析、评价实验结果,最后进行归纳总结与反思,形成小组内集体智慧的结晶。小组成员既要合理分工,又要密切配合、互相合作、共同探讨和完成实验。这样既能保证每个同学都能得到应有的技能训练,掌握丰富的实验内容,又能培养同学间的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和自主创新的能力。我校临床八年制专业每届学员一般在20人左右,通常5-7人分为一个小组进行实验。例如在卵巢激素对大鼠痛阈的影响作用实验中,三个同学负责学习去卵巢大鼠模型的制备,另外两个同学负责大鼠的术后护理和去卵巢雌激素替代组的给药工作。正式给老鼠进行痛阈测定时,小组成员也是明确分工。例如急性给予致痛剂观察去卵巢大鼠抬腿时间的变化实验组中两个同学负责给老鼠打药,一个同学负责记录老鼠抬腿次数,一个同学负责记录抬腿时间。后期论文形成过程中,也要求小组成员都参与其中,有的负责数据的收集统计,有的负责文献查阅,有的负责论文的撰写。总之,我们结合学生的意愿和能力专长安排分工合作,明确职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实验过程。同时,在这种目标明确、同舟共济、共克难关的工作环境中,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升华。

1.5实验考核方式生理学实验课程总成绩由平时成绩、设计成绩、实验报告成绩3部分组成,设计性实验以实验报告形式呈交,只占实验总成绩的10%,比例较小,且考核方式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改革以后,设计性实验不在以实验报告形式书写,而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篇科研论文。论文中重点加强了学生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束后,老师指导学生用所掌握的知识解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以加深理解;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和分析实验结果,并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促进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初步的科研实验思维。

2设计性实验改革后的教学体会

2.1促进了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设计性实验是对科学实验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和模拟的一种实验类型,其实施的基本程序与科研过程是一致的。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对整个科研过程各个环节有总体认识,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初步的科研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初步掌握医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通过对八年制设计性实验的改革,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整个科研过程的认识,培养了初步的科研思维模式:实验方案的确定,提高了学生文献检索能力;预实验和正式实验,提高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了科学的数据记录方法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实验数据的分析,培养了学生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问题的能力。

2.2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设计性实验合理细致的分工,改变了以往“能者多劳”和一人包办的情况,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一个实验的完成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集体的力量、团队的精神。前期实验方案的讨论过程中,学生围绕各自的方案进行热烈的讨论,充分听取其他同学的解决方案,并踊跃发言指出其解决方案的优缺点,这个过程是一个集体学习的过程。实验过程中,在各自组长的主持下,你麻醉,我固定;你手术,我协助;你给药,我观察记录,整个过程配合默契,体现出一种“分工不分家”、“互相扶持”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后期的论文撰稿过程中,数据的收集统计、文献查阅、论文书写都有明确分工。通过设计性实验使同学们认识到没有团队协作的个人才能,仅仅是局部的效应,团结就是力量,协作才能胜利,有效地培养同学们的科研意识以及团队协作精神。

2.3促进了学生科研论文的书写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培养大学生撰写科研论文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据初步调查,在开设这次设计性实验课之前,大多数学生只知道书写实验报告,不懂得撰写科研论文。由于学生没有书写科研论文的经历,在撰写论文之前,老师必须先指导学生如何写作科研论文,包括撰写实验结果的统计方法、科研论文格式的正确性及语言的表达方式等方面。格式完全按规范科研论文格式书写,包括论文摘要、关键词引言、实验材料和方法、讨论、参考文献等。论文要求条理清楚、文字精练、分析科学、结论合理。同时强调指出,应高度重视新的实验现象的解释,重视前人知识的应用及自己观点的阐述。通过设计性实验,不仅使学生掌握科研论文书写要求和格式,而且掌握了一些常用的计算机统计软件,同时使学生书写科研论文的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自主实验范文篇7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创新能力

一、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实施的意义

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作为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培养创新人才的基础,在培养理工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实验课程中开设自主设计性实验,是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实验教材详细列出实验步骤、线路图、实验原理,学生的实验过程就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实验,实验的思路被限定,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及创新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具体来说,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实验题目、实验条件,通过查阅资料,自主设计实验方案,自拟实验操作步骤,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实验,经历一次科学实验的全过程。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实验的思路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创新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二、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一)实验教材的编写与自主设计性实验的安排。为配合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我们首先对实验教材进行了调整与改编。实验教材共有28个实验项目,根据教学模式和实验内容的不同分为四个模块。分别为基本训练、基础实验、近代综合与应用实验、自主设计性实验等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自主设计性实验模块作为教材中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占据了整个教材四分之一的内容。这个模块的实验项目全部采用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这些实验项目撰写的格式与其他传统实验不同,实验教材中只提供实验题目、实验原理、实验要求以及实验思考题,具体的实验线路图、实验步骤、实验表格全部省略,要求学生自己拟定,这样就避免了传统实验中学生照本宣科地弊端,给学生留下了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另外,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分两个学期进行,考虑到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难度较大,对学生的实验能力要求较高,因此,第一学期的前半程主要安排基础性实验,实行传统型实验教学模式,通过实验课程训练,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得到提高。在此基础上,在第一学期后半程或者第二学期安排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由于实验学时有限,自主设计性实验只能安排2至3个实验。(二)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题。对于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题,我们结合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验室现有的实验设备,本着“设计性实验既要有所创新,又要结合实际,让学生能够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反复与研究,在实验教材中选定了七个不同的设计性实验项目。这些实验涵盖了力学、电学、光学等方面,实验题目分别是:气垫导轨测量重力加速度,不规则物体密度的测定,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分压电路输出特性研究,电学元件伏安特性曲线的描绘,电表的改装与校准,非平衡直流电桥测量电阻。这些自主设计性实验项目的选题具有如下特点:选题紧扣大纲,立足基础、适当延伸,实验内容相对比较熟悉,实验难度适中,运用所学的实验方法,进行适当转换后,就可以完成;选题具有一定的探索性,需要学生查阅资料,方案的形成过程中要不断探索研究;选题具有实用性,尽量选择现实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使学生对所选的实验有浓厚的兴趣;选题具有开放性,实验方法不单一,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实验目的,以保证学生之间设计方案多样性与差异性[2]。(三)自主性设计性实验课前准备工作。由于自主设计性实验没有现成的实验方案,所以实验课前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实验课前,教师提前下发通知并指定实验题目,学生按照通知要求,根据实验题目,查阅相关资料,写出完整的实验预习报告,预习报告中包括实验线路图、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表格等一整套的实验设计方案,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对所做的实验进行认真思考,形成实验方案的基本雏形。实验预习报告要求在实验课前两天上交给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批阅,重点把握实验方案的可行性与科学性,保证实验在实验室的现有条件下能够顺利实施。通过批阅预习报告,把实验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指出来,让学生再进行修改完善,不合理的实验方案令其重新整改。由于实验选题都比较切合学生实际,学生设计起来难度不大,实验方案确定后,直接可以在课堂实施。指导教师除了批阅预习报告,还要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准备实验所用的仪器设备和各种耗材,以确保实验方案实施。(四)自主设计性实验课堂操作与课后总结。课前准备工作完成后,学生带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开始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起着指导和监督作用。实验之前,教师结合预习报告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醒大家注意,由于学生在实验中普遍存在着安全意识缺乏的问题,好多设计的线路都没有保护措施,对于元件参数的计算不够精准,实验中容易出现烧坏仪器元件的现象,因此,对于实验仪器的安全使用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反复强调,以避免实验中出现随意损坏仪器情况。在保证仪器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学生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仪器元件,按照拟定好的实验方案进行操作,实验时一般两人一组,实验当中出现问题,两人共同讨论,共同排查故障,共同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的测量与比较,切磋研究,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实验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对整个实验的概括与总结,实验的整个过程以及数据结果要清晰准确的表述出来,同时,对实验当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问题所在,对于实验当中成功的地方,予以肯定和提炼。从最初的预习报告到最终的实验报告,学生通过对比分析,得到成长与进步,对实验的理解上升到新的高度,完成了一次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实验全过程。

三、自主设计性教学模式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打破了固有的旧思维模式,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有了明显的提高,从简单理解上升到灵活应用,举一反三,实验中更注重实验方法与实验思想的学习,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学生实验的积极性得到增强,由过去的“按照实验步骤做”,变成“按照自己的思路走”,由“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学生真正成为了实验的主导者[3],好多学生对科学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是,在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实验教师的科研能力还需要提高,迫切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教学队伍。教师作为自主设计性实验的组织者,应该具备深厚的学术功底、扎实的专业知识,从实验选题到实验方案的实施,每一个环节都要全面掌握和了解,针对实验当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做出及时的判断与分析,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因此,教师需要加大教学投入的力度,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其次,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重复性较高,由于学生知识储备的局限性,使得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大同小异,新颖性不够,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另外,实验室仪器设备需要不断更新,长期以来,实验室仪器设备种类比较单一,大部分仪器都是批量购买,好多的实验方案只能局限在现有的仪器设备范围内。因此,实验室要加大仪器设备经费的投入,以保证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

四、结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已成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在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的实施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这给我们的实验教学提出了挑战,我们要迎难而上,接受挑战,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模式,使自主设计性实验教学更加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刘天宁,徐清.高校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2007.7(6):101-103.

[2]徐胜,夏思墨,韩超峰,王全兴.自主设计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9):718-721.

自主实验范文篇8

1.1自主探究式教学的含义

自主探究式教学属于一种全新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很大的不同.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是教学的主体,学生是被动学习者.而自主探究式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做课堂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通过主动的学习来提高自身的能力.在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够亲身实践,将理论和实践联系在一起,更好的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技能.总之,自主探究式教学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给学生构建主动学习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养成自我评价、自我监督的学习能力.

1.2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主要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生自身的认知发展跟学习过程有着紧密的联系,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能够更好的阐述学习、形成概念及构建理想的学习氛围.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包括学习环境、认知工具及教与学三方面.其中学习环境理论主要是指学生在特定情景模式下获取知识,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有效的进行学习.一般情况下,学生环境理论包括意义、情境、交流及合作,合作贯穿到了整个环节当中,而交流是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基本方式,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学生之间吸取学习经验.认知工具理论是通过相关装置来帮助学生扩展思维的,学生的学习主要依据思维,通过思维进行认知学习,而在思维过程中,需要辅助工具,也就是认知工具,包括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工具.而教与学理论要求教学以学生作为主体,学生是信息知识的主体,是主动学习者,而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建构.这种教学理论与传统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能够更好的让学生在理想的教学环境中提高自己,成为从而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包括实验内容单一、重视程度不够等,严重影响了实验课教学效果,下面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

2.1计算机基础实验内容较简单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课中,理论方面的学习比较多,而且在实验课学习过程中,由于师资不足、设备落后等各方面因素,导致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相对薄弱.计算机基础实验对培养学生综合能力非常重要,然而当前相关实验仍然停留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实验内容相对简单,实验模式相对落后,一般以单一型、验证型实验为主,缺乏设计型实验的安排.这直接导致学生按照教材内容进行实践,虽能达到实验目的,却忽略了实验的创新性,使得学生对实验课产生倦怠感,难以提高实验兴趣,更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2.2重理论而轻实践

按照教学规定,计算机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安排要保持平衡,而在实际教学中,基础实验所占的比例较小,主要以理论知识的学习为主,学生实践机会相对较少,从而使理论与实践相脱离的现象存在着.计算机属于应用型课程,基础实验课非常重要,通过学生实际上机操作,进行相关实验,不仅能够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知识,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一旦在教学中轻视实验教学的作用,就会影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个人成长非常的不利.

2.3教师和学生对实验课不够重视

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实验课不受重视,实验课教师一般处于教学辅助的地位,使得教师对实验课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不断调整,强调要以学生为主体,依靠学生自身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而教师一旦不能起到正确引导学生亲身实践的作用,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使得一部分学生只掌握了基础理论知识,却不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长此以往,一些学生甚至不能够熟练的掌握键盘操作,难以进行正确的程序输入,从而影响了实验教学效果.

2.4教学设备相对落后

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设备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然而,一些高校由于受到资金的限制,使得部分计算机设备购置时间较长,教学设备相对落后,其中包括硬件设备和软件设备.设备的落后会直接影响教学能力,使得学生在实验课中不能解决相关问题,降低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除此之外,由于计算机实验课学生数量较多,而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使得实验课管理工作相对薄弱,在上机操作时间的安排上容易出现差错,也不利于相关设备的保护工作,降低了实验课的教学水平.

3探讨加强自主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措施

通过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中问题的分析,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加强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实施.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构建相关教学环境,建设计算机基础实验中心,并完善相关硬件软件设施及师资队伍.使实验中心与校园网、多媒体教室等连接在一起,方便资源共享,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为了使教学体系更加完善,我们还要开发新的基础实验教学体系,并将基础实验教学素材分为备用库、扩展库及核心库,方便教师使用相关素材.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不断加强师生对实验课的重视程度,丰富实验内容,建设师资队伍,进一步确保计算机基础实验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

3.1丰富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及手段

为了加强学生计算机基础实验的学习,我们要不断丰富实验内容,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动态化视频教学来丰富实验课的教学形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进行实验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将课堂讲授与其进行巧妙的结合,使教师能够完全掌握授课情况、作业问题等,方便实验的准备.除此之外,在实验课中,学生一旦在学习存在问题,教师也能给予他们帮助,帮助他们顺利解决相关问题.

3.2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

实验室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我们要不断优化实验室建设,做好设备的检查维护工作,及时的更新相关设备.为了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校一定要加强对实验室的建设,根据教学要求来确定实验室的数量,在实验室空闲时间,要做好统一的监管工作,避免设备受到损坏.另外,高校在丰富学生实验内容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上网管理工作,当前网络的负面影响十分严重,为了避免学生受到非法内容的侵害,我们要做好网络管理,加强健康上网宣传,提高学生对网络的认知,让他们更好的趋利避害.

3.3提高师生对实验课的认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处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有较强的操作能力.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了提高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水平,我们要加强师生对实验课的认识,让教师作为表率,注重实验课的学习,运用各种教学资源来丰富实验课内容,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实验的开设,有效的调动学生对实验课学习的积极性.除了理论学习外,教师要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间相互合作、主动交流,在合作式、自主式学习中,完成相关实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要注重行为研究,多反思实验课中出现的问题,帮助学生完善相关实践性操作,使他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实验的重要性.

3.4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

教师作为实验课教学的主体,其实验操作能力直接关系着实验教学水平,为了保证基础实验教学效果,我们一定要不断加强教师的专业技能的培训,有效的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使教师能够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相关实验操作.首先,作为新时代的教师队伍,一定要转变以往的计算机教学观念,要让学生成为实验课的主动学习者,将自己放置在引导的地位,让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其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勤于总结,教师间要加强经验交流,将正确的操作理念传授给学生.在安排实验时,将实验内容通俗化、生动化,让学生容易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实践热情.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清楚的掌握学生的个体情况,了解他们学习中的问题,给予他们有效的实践指导,让他们能够顺利完成实验操作.

4总结

自主实验范文篇9

一、传统实验教学在机械加工工艺课程中的现状与对策

现在的高职课程体系中,机械加工工艺课程中的实验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将实验教学附属于专业理论课,大部分为演示型和验证型实验。多数学生实验前不准备,实验中不动手,没有自己的实验数据,实验后也不总结,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仅仅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没有主动参与的意识和动力,其结果是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有必要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改变实验教学模式,加强实验教学环节综合管理。

2.实验教学条件限制。一方面是高职院校扩招,技术更新,指导教师缺乏工程实践知识;另一方面是实验设施简陋,无法满足现代新工艺、新技术的发展要求。因此,改善实验条件,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技术人员,以及培养锻炼年轻骨干教师都很必要。

3.实验内容陈旧,实验形式单一。目前的实验大多是将原属课程的学习内容简单拼凑,实验内容缺乏新颖性、先进性和时代性特点,而且实验形式整齐划一,缺乏对学生进行完整的、系统的实验理论、方法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而高职教育需要培养的是技术型(工艺、执行、控制)和技能型(技艺、操作)人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潜在的工作)和自主性(个人兴趣),因此必须改革实验内容,开创新的实验模式,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最终衡量标准。

4.学生认识不到位,重视理论知识,轻视实践技能,对制造业的生产特征缺乏必要的认识,导致相当一部分学生缺乏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不愿意深入现场认真学习。针对这种情况,一是加强职业教育,二是改革考核方式。

二“、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

高职教育“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职业教育宗旨,具体体现在“学”“、引”“、创”三个字上面。要以“学”为中心,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教学组织要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为依据,“教法”要适应“学法”。教师的备课内容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为学生创造优良的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理、对新事物的敏感和求知欲望,鼓励学生收集各种资料,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以前以接受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学习、独创性地学习,将学习过程由“吸收-储存-再现”转向“探索-研讨-创造”,不但教给学生各专业课的知识,更要教给学生“发现问题-明确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自觉学习、终身学习的习惯。要以“引”为手段,驱使学生不断纵深探索。“自主实验”教学模式需要采用一些现代的教育理念、教育技术,对学生普遍不能涉及到的方面进行补充、引导,不断刺激学生的兴奋点,指引学生往更深层次思考。教师应收集一些前沿的新技术、新工艺,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变强制性和划一性的教学为开放式和选择式的教学,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理解、认识、探索、发现以及想象和表现的欲望,担当学生学习中的辅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和指引者。要以“创”为目的,带领学生追踪本学科最新领域进展,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研究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一是尽量让学生自主选题实验或参与企业科研等多种形式,推进讨论式教学、研究式学习、项目团队等新教学组织形式;二是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开展多种交流和论坛。学校要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实验场所,配备各种实验设备,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学生能像到图书馆借阅图书一样随时借用实验设施,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与企业科研单位结盟,让学生参与科研单位、企业一线的科技攻关、新技术改革、新产品开发等,为学生全面提升创新能力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安排。

三“、自主实验”教学模式的应用案例

以“单偏心轴车削实验”为例,传统的实验就是学生到实验室,由实验指导老师演示、讲解车削偏心轴的操作过程,学生观察记录,偏心轴车削车完了,学生欣赏一番,只是感到惊讶、新鲜,而对车偏心轴的方法、偏心距离的算法、偏心轴的检测等等,学生一片茫然,因为学生没有亲自动手,没有参与到实验中来。采用自主实验教学模式,做实验之前,由实验老师准备好各种加工偏心轴方法所需要的实验仪器设备及工量具,学生做好实验预习,了解偏心轴的各种加工方法,到了实验室,学生根据自己熟知的加工方法,选用相应的实验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使用的加工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思考该试验方法能否达到实验要求,实验误差原因有哪些,如何减少实验误差,通过该实验得到哪些结论,有没有更简洁的方法,等等。比如用自动定心的三爪卡盘夹持工件车偏心轴,学生事先应估算垫片的厚度,然后进行试切,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测量偏心距离再调整垫片的厚度,在反复试切调整的过程中,总结出快速调整垫片厚度的方法。整个过程让学生亲自动手,全程参与,自然会印象深刻,促进学生思考,寻求简单的方法。实验后,老师再就实验中一些未考虑到的因素进行提示,比如由于三爪卡盘的卡爪长度有限,如果垫片太厚,加工时存在安全隐患,因此用三爪卡盘夹持工件一般只能加工偏心距较小的偏心轴,如果用三爪卡盘加工偏心距较大的偏心轴又怎样加工呢?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三爪卡盘的卡爪装配顺序来考虑,或者为学生提供一些其他的思路,包括企业的加工实例,甚至带学生参观企业的加工过程,让学生去比较、思考,对有新思路的学生,不妨提供再次实验的机会。通过这样的自主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改善实验效果。

自主实验范文篇10

关键词:开放实验室;自主学习;管理能力

护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专业技能操作是学习的重中之重,而实验室的管理模式往往决定了学生的技能综合学习质量,实践的基础则需要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管理能力,开放实验室不仅仅是时间上的全面开放,更是空间上和思维能力的开放,为护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不断培养和提高护生的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开放式护理技能学习的学习质量,并在学习中不断思考、探索、发现,促进对所学内容的深度理解。现今在高校实验教学过程中开放实验室已得到普遍推广,在教学效果方面收效良好。[1]

1开放实验室教学

1.1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开放实验教学模式是紧紧围绕现代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方案,始终坚持“重人文修养、强职业能力”的原则,发展了以基础操作技能—专科临床技能—综合临床技能三者相整合的教学模式。[2]全方位开放、预约开放、阶段性开放和定时开放是开放实验室主要的实践教学模式。[3]在开放实验教学中,护生起主导作用,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学习项目、实验方法、仪器设备以及实验结果的等全面对护生开放,护生可以根据自己目前所学的实验项目,自主准备实验仪器设备耗材等,按照操作流程制定实验方案进行小组相互练习,遇到问题小组回顾并讨论,将问题总结后小组先分析处理,之后再向实验室教师请教。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开放、自由、弹性的实验环境,而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则具备上述优势条件。[4]实施开放式护理实验教学,能够激发护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和潜能,使学生能自主地参加实验及投入到对知识的研究,参与的过程中能体现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有效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学习自主能力,对促进实验室更新实验教学理念、重构专业实验教学体系亦有关键作用。1.2开放实验室教学模式的管理。(1)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的管理特点。打破了传统实验室严格的时间限制,取代了以往有实验课实验室才开放的制度,使实验室的资源得到了共享及充分利用,提高实验室的开放率。但随之而来的就是繁重的管理工作,必须有严密的实施计划和保障措施才能使开放的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因此,开放性实验室需要由实验中心主任、实验教师、管理人员共同参与。同时也需要信息化高科技的支持,如自动人脸识别、手指纹门禁考勤管理、手机APP网上预约管理程序、实验室对外开放管理等。[5]实验课前环境、物品的准备、课间老师的巡回和指导、课后实验物品的清点、清洗、消毒灭菌、归档工作,仪器设备的调试和检查登记等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处理。以保证物品和仪器随时处于完好状态,保证开放实验室顺利进行。(2)预约方式。预约方法主要以在实验室网站和手机APP预约为主,电话及书面申请预约为辅等的形式。只要实验室没有教学计划的实验课和其它科研活动,护生可根据实验室线上线下相结合,查看开放时间及项目安排计划,提交申请并以小组形式申报,提前一周提交到实验室公共邮箱即可,或者下载手机APP直接进入预约,也可拨打实验室电话或上交书面表格申请。实验室管理人员每周五下午进行统一统筹并分配后将时间和实验室安排公布在网站上,护生并可以对号入座,进行实验。1.3考核及教学反馈。在开放性实验教学的测评反馈中,护生对开放性实验都给予高度的评价。他们认为,实验时间除外的对外开放,同学们可以自行安排、调配课外时间,有自己把握时间和计划学习的自主感觉,对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自然就提高,这样的话对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很多同学认为,自己有能力不需要老师的指定独立完成实验,大大提高了成就感和自信心。另外,在考核方面,从自己预习、整个实验操作过程、到形成实验总结到最终的考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程跟踪式考核体系,全面检验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考核实验教学水平的必要手段。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自主学习模式下的实验教学考核方式,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乐趣,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活力,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欲望。对于培养护生的技能操作动手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培养临床思维能力都收到了预期的良好效果。

2自主学习管理能力

2.1自主学习管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自主学习在护理学中,自主学习能力表现为护生凭着自己的毅力,在学习上自我鼓舞、自我监督和自我调配和控制的学习方法。[6]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医疗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要求医护人员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娴熟的操作技能,以适应发展需要。护生只有在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才能满足临床需要的“好用、耐用、实用”的综合性运用型专业人才,才能满足患者在马斯洛提出的各层需要论,实验室是培养护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主要场所,只有合理充分地开放实验室,利用教学资源,不断改革教学模式,更新教学方法,才能切实提高护生自主学生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及技能操作水平。2.2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与护生是否为第一志愿填报护理专业、家庭环境影响、对就业前景的看法、医疗大环境的影响、职业的认同感、在校的学习成绩、对医学知识的接受能力以及能否适应大学生活密切相关。在黄婉霞[7]等研究结果表示,护理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护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怀、专业兴趣及思想教育,端正学习动机,引导她们要树立高度的价值追求和使命感,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实行实验室全面开放,培养护生独立学习和独立完成实验的习惯,从而提高护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和效果。评判性思维对自主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刘婉露[8]的研究中,评判性思维中求知欲、自信程度与自主学习能力的成正相关关系。有目的、有意义的自我判断的和反思推理过程在护理实践中尤为重要,求知欲强、自信心强的学生学习动机强,能积极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遇到挫折时能积极寻求各种途径去解决问题,主动学习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我。所以在高校实施开放实验室应更加重视评判性思维的运用,提高护理本科生求知欲及自信心。

3开放实验室有助于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管理能力的提高

娴熟的护理技能操作不仅要求护生要理解并熟记知识点,更重要的是需要反复的强化练习,所以光靠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实验学时是远远不能达到目的的,护生需要有更多课余的时间进行练习,这样的话,护生可以根据自己薄弱的实验项目进行反复强化训练,遇到问题主动思考,或者进行小组讨论,得到解决问题。[8]全面实施实验室开放,是护理本科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护生意识到开放实验室是能很好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且能让自己成为操作训练的主体,并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同时还可以自主去安排练习的时间、准备实验所需耗材、思考操作流程、评价实验结果等。并学会成为实验室的小主人,对实验室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课后实验物品的归位及摆放,共同维护了实验室的环境,充分体现了护生的主动性,发挥了主体作用,尊重护生的个体发展,提倡其自主学习,提高其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开放实验室有助于管理模式、学习策略的开放,能够提高护理本科生自主学习管理能力。有研究表明,自主学习能力可以改善护生的临床实践行为表现。[9]

4展望

综上所述,在护理实践教学中实施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不但有利于提高护生自主学习能力、自我管理能力,促进护生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提高,而且还有利于提高护理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和开放率,推动护理实验教学的改革。护理教学离不开实践,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培养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护生评判性思维水平普遍较低,提示我们应根据本科护生个体的认知能力等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结合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利于高效地培养本科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粟芳,岳琳.预约制开放实验室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6):1533-1534.

[2]徐军娟.开放式护理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06):137.

[3]赵艳霞.开放实验室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6):215.

[4]肖俊生,宋东颖,王会文,朱小青.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必要性、问题及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17(04):73-77.

[5]刘靓.基于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动物医学实验室管理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7(S1):79-81.

[6]王红梅,何求.护理学基础教学中护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6.36(03):285-286.

[7]黄婉霞,谢丽燕,张梅珍.护理专业大专生自主学习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8.36(14):114-116.

[8]刘婉露,郎玉玲,王莉莉,宫叶琴,李珊珊,张萌,丁兆敏.护理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7.9(24):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