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3 00:57:28

中医护理

中医护理范文篇1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2年1月医院心肺康复科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0~75岁。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年龄32~7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共纳入10名护理人员,两组护理人员无变化,均为女性,年龄23~47岁;工作年限1~20年;其中护士5名,护师3名,主管护师2名。患者纳入标准:①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②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③认知功能正常的患者。患者排除标准:拒绝参与研究的患者。护理人员纳入标准:①具备护理大专学历及以上的护理人员。②研究期间未发生岗位变动或者离职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排除标准:①未获得护士资格证书的护理人员。②参与研究前有中医护理培训经历的护理人员。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对护理人员进行常规中医护理培训15d,培训内容主要涉及饮食护理、穴位敷贴护理、中药熏洗护理、穴位按摩护理及耳穴埋籽护理等,将相关中医护理技术培训资料发放给护理人员,包括中医护理技术概念、技术要领、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等,同时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考核完毕后再对患者进行中医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中医护理培训。具体如下:①在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前,需要先指导其对中医常用基础知识进行回顾,包括穴位知识以及经络知识等,同时还可以通过邀请临床资深专家对护理人员进行多模式授课,例如小班教学以及临床实践等,以为后续正式培训的开展奠定基础[4]。②护理人员在中医护理培训中需要分别对痛症、痹症的疾病护理以及中医综合护理等方面全面入手,并且使其明白在面对痛症患者群体时,如何合理应用并发挥中药熏洗以及穴位按摩等中医优势技术,引导其学习在中医护理中如何布置、规划布局,不断完善病房条件,从而可以更好的为患者提供中医护理服务,提高中医护理质量控制效果。③安排专家为护理人员一一传授各种中医适宜技术相关知识,为护理人员说明各项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以提问的方式带领护理人员回忆整理中医护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使护理人员可以充分运用中医思维[5]。④通过实践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操作技术,使其明白各种循证按摩护理方法以及穴位推拿护理方法等,知晓中医经络基本知识以及中医药人文精神在中医护理中的重要性。⑤安排专家对科室中常采用的中医治疗病症的护理干预措施予以详细的指导说明,例如心肺康复科中各种心肺疾病的中医辨证施护以及特色疗法等。⑥在护理人员的中医护理培训中,需要进一步注重提高其在患者情志以及饮食等方面的护理要求,例如在情志方面,要求护理人员加强和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对于存在的不良情志,可以通过案例列举的方式使护理人员明白如何和患者进行正确的沟通交流以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志;而在饮食调护方面,在培训过程中可以通过痛症以及痹症等不同方面例举能够对患者机体功能有调节作用的膳食,例如对于治疗期间发生消化不良情况的患者,若其病机是胃失和降以及为脾虚气滞,则其饮食原则需要以理气通降以及健脾和胃为主[6]。通过上述培训措施对护理人员连续培训15d后再安排其对患者开展中医药护理。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中医药护理理论考核成绩以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总分均为100分。②比较两组培训前后中医药护理质量差异,采用中医药护理质量调查量表[7]进行调查,包括中医药基础护理、中医药辨证思维、中医药创新应用以及中医药人文精神,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中医药护理质量越高。③比较两组中医护理失误率,包括饮食护理失误、穴位敷贴护理失误、中药熏洗护理失误、穴位按摩护理失误及耳穴埋籽护理失误。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分析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χ±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护理人员培训前后中医药护理理论考核成绩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比较

培训前,两组护理人员中医药护理理论考核成绩及中医药护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护理人员中医药护理理论考核成绩及中医药护理实践操作考核成绩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培训前后中医药护理质量评分比较

培训前,两组中医药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后,观察组在中医药基础护理、中医药辨证思维、中医药创新应用以及中医药人文精神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中医护理失误率比较

观察组饮食护理失误率、穴位敷贴护理失误率、中药熏洗护理失误率、穴位按摩护理失误率及耳穴埋籽护理失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中医护理范文篇2

关键词:骨折术后;恢复期;中医护理;体会

一、临床资料

1.1病例资料本组4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285例,女141例;年龄3~88岁,平均年龄45岁;上肢骨折198例,下肢骨折219例,骨盆骨折7例,脊髓损伤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228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384例。住院时间13~62d,平均24d。

1.2治疗方法骨折复位固定手术术后尽早功能锻炼;加强情志疏导;结合理疗、针灸、中药内服、抗生素预防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加强中西医结合护理。

二、护理体会

2.1情志护理《内经》描述情志反应,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是人体正常的精神活动,而且从整体观念出发,认为精神活动与五脏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机体健全脏腑功能活动正常精气充盛,是保持精神情志活动正常进行的基本条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并归纳出诸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情志太过易伤相应脏腑的规律。情志太过或不及均可成为致病因素。骨折患者由于突然失去生活自理能力加之治疗时间长,有的患者害怕终生残疾等,对今后工作生活顾虑重重,易产生忧虑、悲观、失望甚至厌世等多种心理状态。护士应经常巡视病房,主动关心患者并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及时掌握患者的情志变化,积极地耐心地开导患者,向其说明情志的好坏与疾病康复的关系,使他们消除各种不良情绪,配合治疗,以利于早日康复。

骨折发生后,由于疼痛、活动受限,常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因此患者的思想压力大,精神负担重。护士应善于观察疏导、细致、耐心护理,以增进患者的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减轻或消除心理障碍。对老年患者和儿童,除尽量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特殊需求外,还应征得家属支持,医护、患者、家属三方面配合,创造一个良好的康复环境。患者住院时间久,陪护人员是他们密切接触的人,陪护的一言一行均直接影响到患者的情绪。因此,也要把情志致病和治病的知识向陪护讲明白、讲清楚,使他们在做好护理的同时,及时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志变化,做到体贴、关怀、安抚和照顾,使患者思想放松,了解病情,减轻心理压力,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和决心,配合医生积极治疗,相信自己通过治疗完全可恢复健康。做到医、护、陪三者联为一体,共同做好患者的情志护理。

2.2饮食护理骨科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来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故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辨证,采取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核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精、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肝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熟地、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养气血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内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士除了做好一般生活护理预防褥疮外,还需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心脏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护士应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制定训练计划,做好饮食宣教及管理。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手法,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公务员之家:

2.5功能锻炼的护理功能锻炼古称导引,强调调神与调息,运用肢体运动与意、气结合的方法来防治皮肉、筋骨、气血、脏腑经络的伤病,达到骨折后的康复。功能锻炼既是治疗的目的,又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及时恰当的功能锻炼,不仅可以防止肌肉萎缩,滑膜粘连,关节囊挛缩,使骨折端得到有益于加速愈合的间断性生理应力,促进骨折修复。同时功能锻炼对血运有较大影响,可以益气活血,舒筋活络,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功能锻炼要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至难,从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在整个骨折治疗的过程中,护士必须掌握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并根据骨折的部位、类型,骨折整复后继续指导病人正确积极地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预防肌肉萎缩及肢体畸形,保持肢体及关节活动的正常功能。在进行肢体和关节功能锻炼前应把功能锻炼的意义及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及家属,解除其思想顾虑,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克服患者怕痛,怕丢人的思想和消除家属怕活动后会加重病情的误解。使其自觉地进行功能锻炼。在患者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护理人员应在床上给患者做强化训练,活动时范围宜小,力量宜轻,达到各关节和肌群都活动即可。操作时手法要轻、柔、稳,要有节律,并根据各部位、关节的功能特点进行功能锻炼。观察防止发生意外,经过治疗与护理,当患者肢体出现自如运动时,可由患者自己练习,护士在旁指导,督促患者作好床上活动。总之,功能的锻炼一定要持久、耐心,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锻炼程度与恢复效果有明显关系锻炼愈好效果愈佳。

三、小结

骨伤科的康复护理是目前临床研究和探讨的主要课题。通过对骨折患者的护理,使我认识到,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更进一步提高了病人的生存生活质量。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辨证用餐,做好情志护理,加强各个方面功能锻炼,最主要的是要突出“早”和“量力而行”及正确对待的方法。必要时可邀请心理医生会诊,提高骨折患者对治疗康复护理的依从性,也是骨折术后患者得以早日康复的重要措施。

【参考文献】

[1]钱会南.《内经》精神病理论特色浅析[J].中国中医药学刊,2001,19(6):546.

[2]尹梅君.浅谈骨折患者的中医饮食调护[J].中医药导报,2006,12(9):62.

中医护理范文篇3

【关键词】骨折;中医护理干预

一、基本资料

我科126例患者,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76例,女56例;年龄2-76岁,平均年龄39岁;上肢骨折21例,下肢骨折28例,骨盆骨折2例,单纯合并多处骨折12例,多发性粉碎性骨折63例。住院时间14-60天,平均37天。所有骨折经过复位固定手术,全部病例痊愈出院。

二、护理干预

2.1心理护理:患者突然受伤造成骨折,剧烈疼痛和肢体功能障碍,易产生紧张和恐惧心理,担心手术效果,惧怕残废。心理因素的积极与是将直接影响患者术后骨折的愈合。护理人员应该稳定病人的情绪,耐心倾听病人的需求,并且给予满足,多与他们沟通、尊重和关心他们,给予精神安慰,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另外,还需要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消除病人的后顾之忧.生活上要照顾周到,和蔼可亲,关心体贴,细致入微,还应该注意到病人的心理状态,多做些心理辅导,尽量减轻病人的压力,帮助治疗。

2.2饮食护理:骨折病人一般病程较长,骨折后由于伤后气血失和,骨折组织的修复需要充足的营养,中医素有“食治胜于药治,药补不如食补”之说,所以疾病的调护重在饮食的调护。在饮食调护过程中,应根据三因制宜原则,通过八纲辩证,采用不同的调护方式选择气味相宜的食物予以调养,使气血旺盛,四肢百骸筋骨皮毛得以濡养。中医认为肾藏精、主骨、生髓,骨的生长、修复均依赖肾精滋养和肾阳推动。故以补肾的食物为主,用枸杞、桃仁、肉桂等煮粥、炖鳖。气血虚加入适量黄芪、当归以调补气血。对肿阴虚以养肝滋水涵木为主,可进食山药、党参炖鸡或猪肚汤。另外注意患者脾胃功能强弱,在不影响病情的基础上,尊重病人的饮食习惯及嗜好,灵活运用,以强筋壮骨,补充气血而促进骨折愈合。

2.3合并症的护理:术后患者因短期不能下床,生活不能自理,护理人员除做好一般护理预防压疮外,还需要注意观察患肢末梢血运,足背动脉搏动、皮肤温度、感觉、运动、疼痛等情况,注意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如老年人还应防止坠积性肺炎,防止泌尿系感染以及防止应激性溃疡等。同时注意原有疾病的护理,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2.4辅助疗法的护理:在康复锻炼同时,中西医结合用药活血化瘀,另对部分患者配合红外线照射、热水浸浴、低频磁场、低中频电流刺激等理疗方法,结合针灸、推拿等传统治疗,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有利于血肿吸收和骨痂形成。中西医结合治疗与康复锻炼相辅相成,能达到筋骨并重,促进骨折愈合和康复的目的。

2.5功能锻炼及康复指导:早期正确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使手术达到预期的效果。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工作,说明早期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向患者及家属传授必要的康复知识和技术,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阶段性目标,随着近期目标的实现,增强其积极性,将“替代护理”为“自我护理”。另外功能锻炼也是中医疗法的治疗手段,对骨折术后恢复尤为重要。应根据现有功能水平及组织情况决定。从少至多,从易到难,以静止姿势的静力练习到运动中的练习,室内和室外相结合的原则。

三、小结

骨折除及时进行手术治疗外,良好的康复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术后护理关系着手术治疗效果的成败。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骨折患者时,不仅需要观察患者的躯体征象,同时指导患者根据病情辩证用餐,做好心理护理、合并症的护理、辅助疗法的护理及功能锻炼。本组126例患者经过随访,功能恢复较好,无功能障碍,减少了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中医护理范文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60名护理人员参与本研究。全部护理人员均为女性,根据护理人员接受的护理管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和对照组,各30名。观察组年龄22~35岁,平均年龄(27.2±3.3)岁;学历:本科学历有6名,专科学历有22名,中专学历有2名;职称:护士21名,护师6名,主管护师3名。对照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7.5±3.4)岁;学历:本科学历有5名,专科学历有23名,中专学历有2名;职称:护士19名,护师7名,主管护师4名。两组的年龄、学历、职称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管理模式下的护理管理;观察组则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护理技能,具体包括。1.2.1中医护理知识继续教育。中医学内容广博,内涵丰富,为了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必须不断进行护理知识再教育。管理人员应该按照不同层级的护理人员进行不同护理知识的再教育,并且定期进行考核,确保护理人员真正掌握,并将护理人员考核成绩纳入绩效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学习积极性。1.2.2培养专业中医护理人员。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医护理操作实质和西医护理存在较大相似性,其中中医穴位的穴位注射类似于西医肌肉注射,另外操作核对、病情评估以及操作消毒都存在较大相似性[3]。不过实际临床工作中大部分护理人员都是西医,基本没有接受过中医系统的护理知识教育。所以我院根据护理人员学历的差异以及护理人员对中医护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养,重点培养高学历护理人员以及中医护理知识掌握良好的护理人员,逐渐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中医护理队伍。1.2.3提供机会进修学习。医院定期都会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些学习中医护理的机会,包括院内开展中医知识讲座,通过视频学习中医操作技能,参加上级医院举办的中医继续教育学习班,拓展她们的视野,更新理念和知识。1.2.4在实践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能。鼓励护理人员在对病人实施护理时合理应用中医护理技能,医院常规开展的中医护理操作项目有16项,包括耳穴压豆、拔火罐、中药熏洗、中药外敷、刮痧、穴位贴敷、中药灌肠、穴位按摩、艾灸等[4]。1.2.5加强护患沟通。每项中医操作都需要10min甚至更长的时间,所以护理人员在实施中医护理操作过程中,会利用这个时间和病人及家属沟通的交流,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和生活起居、饮食宜忌等方面的健康教育,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病人的满意度大大提高,达98%以上。

1.3观察指标

评价两组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以及沟通指南情况,其中护患沟通能力评分项目包括基本语言沟通能力、沟通能力、协调沟通网络能力、沟通技巧,每项25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能力越强。另外沟通指南评分项目包括倾听与应答、理解能力、会谈条理性、非语言行为、解释与计划、照护方案商定等,每项指标20分,得分越高,能力越强。1.4统计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接受护理管理前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为(81.52±5.68)分,对照组接受护理管理前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为(80.49±4.69)分;观察组接受护理管理前沟通指南评分为(82.29±4.15)分,对照组接受护理管理前沟通指南评分为(82.34±4.63)分。观察组接受护理管理后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为(93.38±5.99)分,对照组接受护理管理后护患沟通能力评分为(85.46±6.02)分;观察组接受护理管理后沟通指南评分为(97.64±8.48)分,对照组接受护理管理后沟通指南评分为(90.34±7.69)分。接受护理管理前两组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以及沟通指南评分结果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接受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护患沟通能力以及沟通指南评分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中医护理是整个中医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做好中医护理,保证整体护理质量,能够提升护理人员对护理的满意度,建立和谐良好护患关系,提升医院的社会形象[5]。在中医护理管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能,通过多项管理措施的开展,能够促使护理人员护理技能的不断提升[6]。同时在这种护理管理模式下,护理人员自身的积极性也会有所提升,主动学习中医护理最新知识,逐渐提升自己护理技能。本研究对观察组护理人员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能,结果显示管理后护理人员护患沟通能力以及沟通指南评分均较对照组更高,(P<0.05)。

综上所述,在护理管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技能能够提升护理人员的护患沟通能力,保证护理更有效进行,可推广。

作者:张文凤 单位:江苏省高邮市中医医院护理部

参考文献

[1]霍莉萍.浅谈中医特色护理管理在中医护理中实施的关键[J].心理医生,2016,22(16):115-116.

[2]张巧蓉,李艳萍,胡妍,等.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9):112-113.

[3]刘艳丽,朱翠,侯春凤,等.精细化管理在中医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4):108-109.

[4]吴爱琼.中医护理管理的难点与对策[J].医药前沿,2016,6(10):323-324.

中医护理范文篇5

1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2应用现状

2.1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2.1.1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2.1.3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2.1.4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2.2中医护理在社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在社区健康教育实践中,中医护理与社区护理有机结合,在充分利用现代护理健康教育理论、模式、程序以及实施方法的基础上,在社区健康教育内容中渗透着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中医环境养生、起居养生、膳食指导、心理调适、性养生保健、用药指导、运动养生等在社区妇女、儿童、中老年人的自我保健、慢性病病人的康复护理等方面不断拓宽着社区护理健康教育的内涵。中医护理与社区健康教育内容正在逐渐完美融合。

社区护理是护理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虽然,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由于我国尚未制定中医护士的执业制度、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护士中医护理知识与技术水平低下以及中医护理健康教育体系尚不健全等诸多原因,中医护理融入社区护理的步伐缓慢。因此,我国的社区护理应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模式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与法规;多途径培养社区中医护理专业人才;提高宣传力度,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区中医护理服务;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特色,利用中医在预防、养生保健、康复等方面的优势,实现中医护理现代化,开创适合我国国情的社区护理模式,促进我国护理事业与国际同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王红云,赵燕利.中医护理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家庭护士,2008,6(3):665.

中医护理范文篇6

(一)问卷调查。对所带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有关中医护理课程的初步调查,以发放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进行。在学期初,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你的性别;你的年龄;你是否听说过中医护理;你从哪儿获取中医的信息;你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你希望在课堂中学到什么样的知识;你相信中医护理技术吗;你希望学到哪些中医知识。通过学生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教师可以初步获得学生对于中医护理的初步认识以及对于学习本门课的基本要求,教师能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便获得最佳课堂效果。在学期末,在学习完中医护理的教学内容,对护理专业在校生进行了中医护理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以发放问卷调查表、座谈的形式进行。在学期末,有关中医护理教学效果评价的问卷调查,设计主要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学习兴趣是否提高;是否愿意主动学习;是否提高了与同学间的合作与交流;是否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是否提高了动手能力;是否在生活中用到学到的知识;你本学期最喜欢的中医护理内容是什么;你希望在中医护理课堂中学到哪些知识。通过电话联系、访谈了解实习学生、毕业生在进行临床中医护理特色技术操作中面临的困惑。在教学中适当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及学时,以便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访谈内容主要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你在哪家医院实习;你在哪家医院工作;你在工作中感觉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吗;你所在的医院是否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开展了哪些中医护理技术;在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中,哪些容易操作,患者乐于配合;在临床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时,你遇到哪些困惑;你认为进入实习、工作前,学生应具备什么素质;在校期间学习的中医护理知识,在你进入实习、工作后有用的是哪些内容;你对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二)对中医护理教师的访谈。收集教师对于中医护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以及在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记录,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依据。访谈内容主要包括7个方面,分别是您所带的专业和班级有哪些;您所带的学生有什么特点;参与中医护理教学的学生在学期末有哪些变化;在课堂上学生喜欢什么样的上课方式;在学期末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了吗;您认为学生应具备哪些专业素质;您对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三)对临床专家的访谈。收集对于中医护理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建议,作为确定中医护理教学内容的参考。访谈内容主要包括8个方面,分别是您在临床带教的课程是什么;您所在的科室是哪个;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的使用广泛吗;您所在的医院主要开展了哪些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患者最容易接受的中医护理技术有哪些;在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您觉得学生操作规范吗;您觉得学生在进入实习时,应具备哪些中医护理的知识和技能;针对我国的护理现状,您认为学生应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培养;您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中医护理这门课有什么建议。

二、提高中医护理教学效果的对策建议

中医护理课程的讲授,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临床中常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而且应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让学生了解中医护理,喜欢中医护理、使用中医护理技术,为医疗卫生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合格人才。

(一)拓展中医护理教学内容。增加中医治未病、养生保健、简单实用的中医护理技术等教学内容;在教学中增加四季养生、穴位保健知识、推拿法治疗失眠等专题讲座,学生兴趣提高,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课下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为家人朋友减轻不适症状,学以致用,带给学生积极的体验,形成良性循环。在教学中把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二十四节气养生知识,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养生原则与方法,十大保健穴位的保健方法等知识融入到中医护理藏象、经络与腧穴等相关章节中,不仅拓展了学生的中医知识,而且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医经典之一《黄帝内经》内涵丰富、言辞优美、韵味十足,适合学生诵读。在教学中选取与中医护理知识点相对应的篇章,比如《上古天真论》、《四气调神论》等著名篇章加以讲解,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中医思维能力。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忆,将养生保健、针灸腧穴、中药歌诀等适合诵读的内容,按类别汇编成小册子,形成校本教材,让学生随时随地感受中医知识的魅力。

(二)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中医护理的课堂“动”起来。教师课前准备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于一体的高质量、艺术性强、观赏性强的多媒体课件。通过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乐于接受,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对于中医护理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中医护理知识点多,学生如果只是单纯记忆和背诵,往往学习效果较差。教师通过讲授法,总结中医护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规律,利用图表法、归纳法、歌诀等,让知识点更加清晰、简单,学生在记忆时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参与式教学法、分组讨论教学,让学生参与教学,培养其主动学习、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团队合作的能力。

中医护理范文篇7

关键词:目标管理;中医护理技术;应用

中医护理技术是中医临床护理服务基本技能,是中医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基本手段[1]。近年来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医护理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并不普遍,患者对中医护理也缺乏了解,导致中医护理逐渐面临继承和发展困难的危机[2-3]。如何促进中医护理技术推广,提高患者应用率,是目前相关领域专家研究的重要课题[4]。目标管理法是指划定共同目标和对象,朝着相同方向努力的一种管理方法,具有全面、高效等特点,在临床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5]。为明确目标管理法在促进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和推广中的作用,在2018~2019年开展此次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医院从2019年起应用目标管理法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和推广管理工作中,2019年为实施后,2018年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实施后男115例,女85例;年龄为28~76岁。实施前男109例,女91例;年龄为27~78岁。实施前后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实施前应用常规管理方法。实施后应用目标管理法于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和推广管理工作中。(1)构建目标体系。研究团队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司机目标责任管理体系,护士长为核心成员,负责监管责任工作开展,下层级为护理组长,上层级分别是大科护士长和护理部。护理部负责全程监督管理,包括制定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推广目标、总结医院中医护理技术开展现状、统计开展项目和例数、考核应用疗效、调查患者满意度、考核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等。(2)目标实施方法。目标实施方法又可细分为以下项目:①中医临床思维推广,科室可组建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小组,吸引对中医护理有兴趣的护士参加,组织小组成员查阅研究中医古籍,定期召开研究心得交流会,互相沟通,提高护士对中医护理技术的掌握度和深入研究动力,通过反复挖掘整理,探寻更多能应用于临床的中医护理技术。②加强培训考核,想要取得良好护理效果,必须保证操作人员具备高水平的操作技巧,管理小组应定期组织相关护士参加中医护理技术培训,提高其对中医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的掌握度。不同专科、不同层级护士核心能力不通过,且接受培训力度和考核难度也不相同。管理团队还可在后续培训中,将地点转移至床边,通过实际查房提高护士的临床实践能力。③建立奖惩激励机制。为推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发展,医院可设立中医护理发展专项基金,根据实际情况加大经费投入,用于中医护理科研、中医临床研究和培养优秀中医护理人才。基金可帮助优秀护理骨干外出学习,引进国内先进的中医护理技术和设备;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比赛,评选出中医护理技能岗位能手,再通过精神和物质激励的方式推动中医护理技术的推广发展;此外,还可用于搭建中医护理新技术交流平台,医院可组织举办新技术研讨会、交流会和金点子征集大会,不断扩大中医护理技能推广范围,提高新技术、新项目的实施和覆盖率。④致力于科研研究,医院要鼓励中医护理相关人员积极开展技术研究,要求每个护理单元,每年至少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一篇中医护理技术研究论文,鼓励中医护理技术人员积极主持或参与相关科研课题,不断提高中医护理相关课题研究深入。

1.3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前后医院中医护理操作例数,中医护理操作例数越多,表明有更多患者了解和接受中医护理服务,间接反映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和推广效果越好。调查接收中医护理患者满意度情况,并比较差异,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总分值为100分,结果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等。总满意度=满意率+基本满意率。1.4统计学方法选择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选择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中医护理操作情况比较

实施前医院中医护理操作例次为3159例次,其中包括电子灸1512例次、穴位药物注射63例次、耳穴埋豆595例次、中药外敷877例次、中药灌肠76例次、督灸16例次、刮痧11例次、其他9例次。实施后医院中医护理操作例次为5116例次,其中包括电子灸1896例次、穴位药物注射162例次、耳穴埋豆1051例次、中药外敷1632例次、中药灌肠182例次、督灸95例次、刮痧73例次、其他25例次。目标管理法实施后,医院中医护理操作例次数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2.2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3讨论

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特色医疗,是我国几千年来医者探索实践精华的汇聚,大力发展和推广中医事业,对弘扬中国文化、提高中国人民健康水平均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为明确目标管理法在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和推广中的价值,对近两年医院诊疗护理数据展开分析,结果发现目标管理法开展后,医院中医护理操作例数明显增加,患者满意度也明显提高,间接表明目标管理法的实施应用的确一定程度上促进科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本次实施目标管理法,主要分为两个步骤,即构建目标体系和目标实施方法。实施前制定详细的管理策略和目标体系,后续由专业团队监督开展,有效避免了目标偏移,提高了管理规范性和准确性。目标实施又从中医临床思维推广、加强培训考核、建立奖惩激励机制和致力于科研研究几个方面着手,有效提高了中医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积极性,吸引了更多人才致力于中医科研和推广,使得中医护理技术理念覆盖范围显著增大,中医护理质量高,患者满意度也会相应增高,继而会有更多患者自动选择接受中医护理,也间接促进了中医护理事业的推广和发展。总结,目标管理法的应用有效促进了中医护理技术推广,增加了医院中医护理操作例数和相关经济效益,提高了中医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董玉红,董萍培,周婕.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推广应用的行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9,18(8):77-80.

[2]赵俊英,黄少兰,付海英,等.中医护理技术规范及推广模式的构建研究[J].护理研究,2020,34(21):3890-3895.

[3]张敏,史文莉,陆影.中医护理技术在颈椎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四川中医,2020,38(6):209-212.

[4]梁艳艳,曹文君,曹丹凤,等.榜样激励结合中医护理方案的应用对高血压患者依从性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4):522-525.

中医护理范文篇8

1.1拓宽医学视野,更利于疾病认识

西医学与中医学分属不同医学理论体系,并且在治疗方法与医学思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不过中、西医学所面对的对象与最终目标是相同的。在《外科护理学》的教学中,恰当引入中医护理理论,将中西医优点相结合,可有效拓宽医学学生知识面,养成中西医相结合的逻辑思维,如胆结石、肠梗阻等病症的治疗措施讲解时,可在西医学病理讲解的前提下,引用中医里不通则痛,而通则不痛的医学理论进行解释。又如肿瘤治疗措施讲解中,可强调中医的治疗措施,同时结合西医中的放化疗及手术治疗,这样能有效减轻患者放化疗中的毒副作用,积极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2中西医优势结合,更利于患者护理

在现代护理学中,向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整体护理是主要内容,外科护理教学中,将中医护理理论引入护理程序当中,让中医护理与西医护理更好地结合渗透,可为患者解除病痛打下坚实基础,例如,我国中医里的四诊合参,可融入现代护理的评估环节,运用健康评估方法获取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等资料,并运用望闻问切等方法,全面获取患者资料,便于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患问题。在护理方法上,可把大量简便有效的中医护理方法引入到外科护理教学当中,例如,乳痈可应用大剂量的炒麦芽水进行煎服,也可运用芒硝进行局部外敷,以终止患者乳汁的分泌。又如为了促进患者外科腹部术之后,恢复肠蠕动,除鼓励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外,还可用针刺患者的足三里穴位,以缓解患者的腹胀问题。

2中医护理理论在《外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2.1做好中医护理理论与外科护理相结合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当中,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具体的预先安排,教师只有充分认真准备,教学才会收到预期效果,在外科护理学的各章节教学中,应仔细剖析每章节内容,尤其是基本的概念及重难点等,将中医护理理论方面的知识有机融入其中,并尽量用最准确文字进行层次归纳整理,从生理解剖至健康教育、由浅入深、从理论至实践,逐层展开,让有关的中、西医理论点充分展示,并且条理清楚。

2.2中医护理理论知识的贯穿应用

在护理工作中,护理评估是项连续系统的资料记录过程,其目的是为了解决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将西医学中的交谈法、观察法与护理检查等和中医护理中的望闻问切四诊相结合,对外科护理学中的各章节进行护理评估,让护理资料收集更为客观全面。同时,可用中医学里的护理知识对外科护理进行内容补充,尤其是中医里的辨证护理及整体护理观念,可与现代护理观念相融合,便于护理诊断的确定。在护理计划当中,可把中医护理基本原则有效融入到护理计划中,其实中医西医的护理诊断排序原则大致相同,都是根据首中次优来设置先后顺序,把中医的急护其标,缓护其本,标本兼治等原则有效融入外科护理讲解中,对于患者现存生理心理及社会问题进行启发,采用中西医中的有效护理措施,并运用中医护理方法对护理措施进行充实。同时,依据外科疾病特征,将中医特色和现代护理理论的优势进行结合,如饮食调护中,可突出辨证膳食护理,尽量做到药食相辅,病食相宜,以提升疗效。

2.3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贯穿中医护理理论

在《外科护理学》的护理教学中,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及学生共同完成的,教师对学生的护理认识起引导作用,教师可将中医里的整体观念与人本思想贯穿到外科护理工作中,将传统中医护理理念与外科护理理论进行结合,以培养学生在护理工作中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锻炼学生的思维方法,在外科护理教学中,可运用情景模拟法、案例教学法、小组讨论及角色扮演等教学法,让学生更有效地掌握护理知识,教学中,也可原文引用,激发学生对中医理论学习的兴趣,如说明饮食护理方面的重要性时,可引用中医著作《素问•热论》中的原句进行说明。又如讲解脑卒中的护理知识时,可运用典型病例的讨论法,向学生提供具体的病理,让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对病例中的护理问题进行分析讨论,在讨论当中,能使学生的总结、分析归纳及语言表达等能力达到综合运用,从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4在实践教学中融入中医护理理论

外科护理学的见习与课堂教授大致是同步开展的,我校的见习医院师资力量是较为雄厚的,也是经国家相关教育部门进行过教学评估的,其临床实践也更为规范,在各科室当中,均有教学秘书、专职教师来带教,学校教师依据见习疾病特征与护理原则,对教学内容、目标与方法进行合理设计,尤其是在实践过程中,要合理贯穿中医护理方面的理论,如乳痈疾病,学生对病患实施评估、健康教育及查体的时候,教师要给予指导,尤其是中医里的四诊八纲理论,教师要适当给予启发,利用不同方法进行不同病情的辨证护理,把课堂理论知识应用至临床实践当中,以强化学生的护理知识,锻炼学生的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给毕业生奠定良好基础。在学生毕业实习时,也强化中医护理方面的知识,为外科护理教学提供中医护理时间方面的可能,当学生在西医医院进行实习时,可侧重外科疾病手术前的准备与手术后的护理工作,并参与重症、急病患者的监测工作,积极参与腹腔引流管及胸腔闭引流管等管道护理工作。当在中医医院进行实践时,要突出中医方面的护理特点,如对于晚期的肿瘤患者,可用水针治疗法,这比镇痛剂注射效果好;对于肩周炎患者,可采取中药熏蒸的治疗法,让中医护理法在临床上充分发挥优势,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实践结束的时候,让学生用中医理论思维书写份外科护理病历,以巩固学生的护理知识。

3结语

中医护理范文篇9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穴位贴敷;穴位按揉;辨证施食;用药指导;情志调护;中医护理管理

急性胰腺炎(AcutePancreatitis)起病急、并发症多,严重者可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约为10%[1-2]。研究显示,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复杂,是不良饮食方式、肝胆疾病等多种因素共同诱发,单一的治疗与护理措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3]。根据中医学理论,急性胰腺炎属于“结胸”“胰瘅”范畴[4]。中医学强调整体观念,重视饮食、心理等多种因素对疾病转归的重要影响。近年来已有多项研究尝试将中医护理方法应用于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均取得一定的积极效果[5-7],但目前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的中医护理模式。本研究根据急性胰腺炎疾病发展、转归的特点以及患者的护理需求,制订基于医护协作的系统性中医护理管理措施,包括对证施策、用药指导、辨证施食、情志调护4个方面,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取得一定成效,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26例。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8];②年龄≥18岁;③具有基本读写能力,能够完成问卷填写;④自愿参加研究。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肺、肾脏器严重疾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免疫系统疾病;③存在认知功能、语言、听力障碍;④合并精神障碍性疾病;⑤有相关药物过敏史;⑥接受外科手术治疗。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为避免组间沾染,对照组63例安排入住单号病房,观察组63例入住双号病房。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1.2方法。1.2.1干预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①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腹痛、体温、脉搏、神志等症状与体征变化,发现异常时报告医生处置。②全身护理。帮助患者清洁口腔、皮肤,变换体位,做好病房消毒,避免受凉、感染等。③中药给药护理。遵医嘱按时给予中药治疗,如胃管给予柴芩承气汤、鼻饲大柴胡汤、中药灌肠等。④饮食护理。遵医嘱实施禁食与营养支持,禁食结束后先给予不含脂肪清流质食物,逐渐过渡至半流质饮食。⑤情志护理。讲解急性胰腺炎发病及治疗相关知识,告知用药、饮食注意事项,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对存在较严重不良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观察组在做好基础护理的同时实施系统性中医护理管理,具体如下。1.2.1.1成立系统性中医护理管理小组由1名中医内科主治医师、1名护士长、2名主管护师、6名责任护士组成。主治医师、护士长、主管护师负责系统性中医护理管理模式的制订、人员培训与监督;责任护士经统一培训与考核合格后,负责具体护理措施的实施。1.2.1.2对证施策①芒硝贴敷。对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瘀热互结证患者,采用芒硝贴敷法。用专门缝制的布袋装入芒硝1000g,贴敷于肚脐及其周围部位,每日更换2次[9]。芒硝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作用,能够缓解肠麻痹症状,促进消化道功能恢复。②耳穴贴敷及按揉。对肝郁气滞证、内闭外脱证患者,采用王不留行籽耳穴贴,贴敷于胆、胰、乙状结肠、肝、大肠等对应耳穴,每日用示指与拇指按揉5~6次,每次约3min,力度由轻至重,以出现可耐受的酸、麻、胀痛为宜,每2d更换1次[10]。通过穴位按揉,能够调节胆、胰、肝、大肠等脏腑功能,改善腹胀、腹痛症状。1.2.1.3辨证施食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关于急性期急性胰腺炎的5种辨证分型[11]给予饮食调护:①肝郁气滞证患者,饮食以舒肝解郁为宜,适当进食苦瓜、金桔等食物;同时用佛手5~10g、山楂5~10g、陈皮5~10g泡水饮用,以理气镇痛。②肝胆湿热证患者,适宜进食菠菜、黄瓜、冬瓜、莲藕、梨、绿豆等食物,同时用芦根、茅根10~20g,水煮约20min饮用。以清肝利胆、去湿泄热。③腑实热结证患者,适宜食用莲藕、绿豆、苦瓜等,以清热泻火。④瘀热互结证患者,适宜食用莲藕、黑木耳、猴头菇等,同时用山楂10~15g泡水饮用。⑤内闭外脱证患者,适宜食用小米、百合、大麦等煮粥食用,以袪邪扶正、补充元气。在实施过程中注意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既考虑食物的四性五味,又注重营养成分,做到搭配合理,营养充分。1.2.1.4用药指导总结中西药联合用药、中药配伍、服用中药的饮食禁忌等相关知识,制作成健康教育教材,为患者实施药物指导。如茵陈是治疗肝胆疾病的常用中药,不可与氯霉素等抗生素同用;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常用大承气汤,服药时不可食用油腻食物等。使患者了解药物的正确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等,避免因药物、饮食搭配不当出现不良反应,或降低治疗效果。1.2.1.5情志调护①五行音乐法。按照五行音乐理论[12],肝郁气滞证、肝胆湿热证患者选择调节肝胆疏泄的角调音乐,如“姑苏行”“江南竹丝乐”“蓝色多瑙河”“春之声圆舞曲”等乐曲。腑实热结证、瘀热互结证、内闭外脱证患者选择有利于养脾健胃、安神定志的宫调音乐,如“月儿高”“平湖秋月”“良宵”“月光奏鸣曲”等乐曲[13]。自患者入院第2天开始,将选择的曲目存至MP3,提供专用耳机给患者聆听,每天至少3次,每次约30min。指导患者听音乐时配合深呼吸、肌肉放松等方法进行情绪调节。②情志相胜法。按照中医“七情致病”“以其胜治之”的理论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责任护士主动与患者交流,鼓励患者倾诉其患病感受,评估患者存在的情绪问题,每天20~30min。对于忧虑、抑郁情绪较严重的患者,遵循“喜胜忧”的原则,引导患者听笑话、观看娱乐节目等,并要求家属多与患者谈论轻松有趣的话题,帮助患者放松情绪。对于害怕、恐惧情绪较严重的患者,遵循“思胜恐”的原则,详细向患者介绍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措施,通过健康宣教,增加患者的疾病知识,引导患者理性对待疾病,提升治疗信心。1.2.1.6质量控制根据临床护理措施表,以时间为横轴,以上述各项护理措施为纵轴,责任护士每日根据路径表内容落实各项中医护理措施,并在已执行的项目打“√”,对于因故未按时执行的项目则打“×”,并标注具体原因与应对措施。交班时将路径表移交给下一班次的责任护士继续跟进,护士长不定时抽查路径表的实施情况,以确保各项中医护理措施规范、有序地实施。1.2.2评价方法①临床指标。包括血淀粉酶、血钙及白细胞计数(WBC),选取入院时与治疗7d后的检验值。②两组住院时间。③生存质量。于患者入院时和出院前1d采用SF-36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hortForm36Questionnaire,SF-36)[14]进行调查。SF-36量表共8个维度36个条目,包括生理(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4个维度与心理(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4个维度。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转化为百分制,得分范围均为0~100分,得分越高,表明个体生存质量越高。本研究统计两组患者总分。本研究中Cronbach′sα系数为0.857。1.2.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行t检验、χ2检验及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水准α=0.05。

2结果

2.1两组干预前后血淀粉酶、血钙及WBC比较见表2。2.2两组干预前后SF-36总分及住院时间比较见表3。

3讨论

3.1系统性中医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病急骤,大部分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的严重并发症,可导致肠道屏障受损,引起全身炎性反应,增加病死率[2]。改善胃肠动力障碍是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环节。观察组在制订中医护理管理计划时将解决该项问题放在首位即对证施策,对肝胆湿热证、腑实热结证、瘀热互结证患者,采用芒硝贴敷法;对肝郁气滞证、内闭外脱证患者,采用耳穴贴敷及按揉,以疏通经脉、攻积泻火、通里泄下;多种中医技术综合应用,以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肠道细菌,增强机体自我康复进程,有效缩短肠功能恢复时间[15-16]。第二,辨证施食。中医理论认为,食物有寒、热、温、凉属性,应根据病情的阴阳偏盛偏衰,“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进食合适的食物以辅佐临床治疗[17-18]。观察组根据不同证型为患者推荐适宜食物,以食养身,以食促治,真正体现中医学认为的药食同源、辨证施食理论观与施治原则,且区别于以往对所有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相同饮食指导的常规,有利于促进患者机体康复。第三,对急性胰腺炎同时采用中西医相结合的综合治疗,用药复杂,为避免药物、饮食搭配不当,本研究结合联合用药情况,将中药配伍、服用中药的饮食禁忌等相关知识,制作成健康教育教材,指导患者,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因此,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显著缩短(均P<0.01)。提示基于医护协作的中医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2系统性中医护理管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急性胰腺炎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治疗时间长,患者被迫中断正常的生活、工作与社会交往,心理压力巨大,这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常规的临床护理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而对其情绪、心理需求关注不够。而中医重视整体观念,中医护理干预对于促进全身症状改善具有独特优势[16]。“七情致病”理论认为,不良情志可影响气血运行,损害脏腑功能[19]。应用“以情胜情”的心理疏导方法,结合音乐干预,有效缓解患者负性情绪[20]。

中医护理范文篇10

关键词:中医护理理念;护理查对制度;手术室;护理学

手术是手术室每日工作必须,该科室患者具有流动性大、疾病病种多、病情危急等特点,极易发生手术室护理纠纷,故而实施有效的手术室护理是保证手术操作规范性与有效性的前提[1-3]。由于手术室的护理工作量较大,护理工作繁重,故而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传统的护理措施仅仅是给予患者围术期护理,护理效果欠佳。中医护理理念强调辨证施护,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制定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从而促进手术的顺利进行[4-6]。本次研究选择我院手术室接收的90例患者,分别接受不同的护理方法,2组护理效果存在显著差异,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将2018年4月—2019年8月我院手术室接收的9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对照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龄在24~75岁,平均年龄(43.85±3.91)岁;其中外伤患者14例、骨折患者19例、阑尾炎患者12例。研究组45例,其中男19例,女26例;年龄在24~75岁,平均年龄(43.56±3.45)岁;其中外伤患者17例、骨折患者12例、阑尾炎患者16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开展本次研究。本次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1.2纳入标准(1)均为手术室接收的患者;(2)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严重的器质性病变;(2)精神疾病。1.3护理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护理查对制度,在开始手术前,完善三查八对,严格执行护理查对制度,待手术前准备完善后,协助医生开展手术。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所需药品、器械等,以免出现手术中药品缺失、器械供应不及时等现象,在准备手术所需用品时,应仔细核对药品的有效期,核对器械是否无菌、包装是否完好等,反复检查患者是否对皮试过敏,核对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保证信息准确性。手术后,应仔细核对手术器械,确保无丢失情况,避免出现纱布遗留在患者体内的状况,在离开手术室前,与病房护士完成交接工作,避免发生意外情况。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中医护理理念,具体措施如下。(1)中医护理理念: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结合患者的病历资料观察患者的脏腑变化,全面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在中医辨证施护理念下,为患者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护理措施主要包括:情志护理、饮食护理、运动干预等,在制定护理计划时,应结合患者的个人喜好,切不可强迫患者,以免影响患者依从性。同时需要将患者的住院环境调节至最为舒适状态,让患者保持情志舒畅。采用移情、疏导等方式,改善患者对疾病认识、情绪、态度及行为,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2)中医治疗护理:医生给予患者推拿、针灸、拔罐、穴位按摩等治疗方法进行护理干预,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康复1.4观察指标(1)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7-8]:包括服务意识、文书整理能力、工作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专利知识学习能力、预见性护理、病房管理,各项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2)比较2组护理满意度。采用科室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分数0~100分,70分以下为不满意,71~80分为一般满意,81~90为满意,大于90分为非常满意。总满意率=一般满意率+满意率+非常满意率。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进行表示,数据对比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比较行х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质量评分比较干预后,研究组护理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护理满意率比较研究组总满意率96.56%(43/45)高于对照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