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5:08:55

中小银行

中小银行范文篇1

(一)融入社区,充分挖掘客户软信息。从根本上看,社区银行最重要的特征在于“社区”二字。因为基于社区银行地方化的特点,并且熟悉贷款对象的特征、贴近社区、机构设置简单、委托链条短、监管有效,而且擅长利用“软信息”来降低交易成本,这类机构可以解决社区金融有效供给的问题。社区银行在审批客户贷款时,评估的不仅仅是一堆财务数据,实际上社区银行的信贷人员还会考虑这些作为邻居的借款人的性格特征、社会关系、家族的历史和家庭的构成、日常的开销特征等个性化的因素。这些个性化因素就是所谓的“软信息”。由于社区银行实行集中经营,又在经营区域内拥有天然的地缘人缘优势,而且社区银行的员工通常十分熟悉本地客户,同时这些员工本身也是融入到社区生活的成员,这大大缓解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通过与目标客户群建立长期信任合作关系,社区银行存在投入更多人力、物力、财力去收集目标客户相关风险信息的积极性,并把这部分投资费用分摊到一个更长的时期内,从而从总体上降低了贷款的平均成本,实现了商业上的可持续经营。我国要发展社区银行,绝对不能只是让银行机构“进社区”,而是要让其“融入社区”。我国相当多的地方中小银行对于当地众多中小企业、农业从业者和个人贷款者的情况并不十分了解。当这些贷款申请者到这些银行申请贷款时,它们常常像大银行一样主要依据财务数据、信用记录等硬信息来判断该笔贷款是否能够执行。由此可见,社区银行具有的软信息优势在我国准社区银行还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因此,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在未来必须加强与当地社区的联系,真正融入到当地社区中去,以充分挖掘软信息。(二)要有准确的市场定位。美国的社区银行有自己特定的客户群体——中小企业、农场主、个人借贷者等,而大银行则主要面向高中端企业客户。与大银行相比,无论从规模、资金实力,还是信息搜集能力、人才配备等几乎所有方面,社区银行都不具备与之竞争的能力。这种差异化的市场定位为社区银行带来了集中经营的优势。社区银行之所以将他们锁定为自己的目标客户群,一方面,社区银行的贷款很大程度是依赖于关系型贷款。作为地方性的社区银行,由于其主要针对本地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且业务范围相对较小,基本属于一个熟人区域,社区银行可以利用这一优势与客户建立长期的信任、合作、交易关系,在与客户交易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客户的信息。同时具有血缘、亲缘、地缘、人缘特点的与客户建立的关系性交易,可以有效的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化解贷款风险。另一方面,美国中小企业和农场主的经营用款具有很强的时效性。由于社区银行大部分业务金额小,客户分散,具体业务开展往往由业务人员和客户面对面进行谈判。在这一过程中业务人员对客户需求状况及相关信息了解最多,往往在谈判后就基本可以判断是否可以放贷,不必如大银行审贷过程层层审批。目前,我国的地方中小银行尽管有一定比例的贷款投向了中小企业和农业部门,但是指导思想还是和大银行一样争夺大客户,限制了产品的创新和业务的开展。大银行比起地方中小银行来说有更加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品牌优势,他们可以用更加优惠的利率和附加条件去争夺这些优质客户资源。而地方中小银行去与大银行争夺这些优质客户很多情况下是低利润甚至是负利润经营。这样,社区银行应该把目光更多地放在中小企业和农业部门,与大银行差别化经营。

(三)开发具有当地社区特色的金融产品。美国的社区银行最为典型的特色之一,是对客户的深入了解并相应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其贷款主要面向附近社区的存款者及相关社区内的中小企业和农户,是以社区成员现实生活中的金融需求为导向,提供高效、便利化的“一对一”式金融服务。贴近社区、方便百姓、亲情服务、灵活应变的经营理念是社区银行克敌致胜的法宝。事实上,社区银行已经成为美国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的主要金融服务提供商。这些服务涵盖中小企业贷款和农业贷款、较低收费的支票和一些投资产品、不同种类的楼宇按揭和消费者贷款产品、较低收费的信用卡和借记卡服务、以及自动提款和电子银行等等。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很不一样的,各个地区的金融服务需求也是有很大的不同。社区银行因为立足当地社区,在金融产品开发自主权上就有很大的优势。社区银行针对地方不同的企业量身定做适合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利用银行信息广泛和拥有相关专业人才的优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提出建议或者帮助其拿出开发的具体方案。

(四)政府政策的支持是发展壮大的重要条件。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在社区银行成立的初期,政府的保护性政策使得尚未成熟的社区银行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而且美联储一直没有专门针对社区银行的限制性政策。而且为促进社区银行发展,美国出台了诸如免征各种税赋,无需交存款准备金,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自主决定存贷款利率等特殊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社区银行的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助推力。反观我国,不但对中小银行的鼓励措施不多,反而限制规定比比皆是,对有民间资本、外资背景的中小银行在市场准入、持续经营等方面设置重重障碍与枷锁,使其发展步履维艰。虽然最近政策限制有所放松,但是程度还远远不够。要逐渐破除束缚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障碍,鼓励其发展。

二、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情况

根据美国独立社区银行家协会(ICBA)的定义,社区银行是指在特定地区范围内组建并独立运营,主要为当地中小企业、农场主和个人客户提供个性化金融服务、并保持长期业务合作关系的小银行。美国社区银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殖民时代,是由移民社区中的商人或农民建立起来的。总的来看,发展过程包括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自由发展时期(1837~1929年)。这一时期不存在严格的银行进入壁垒,由此银行在短期内迅速增加,其中大部分是小规模的社区银行。第二阶段,严格管制时期(1930~1980年)。这一时期由于严重的世界经济危机,美国监管当局出台了一系列的限制政策,直接后果就是隔离了地域竞争、产品竞争(至少是部分业务)和价格竞争,因而实力较弱、规模较小、专门服务当地的社区银行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第三阶段,放松管制时期(1980年至今)。这一时期限制措施相继被取消,管制逐渐放松。这种状况给大银行带来了扩张的良机,而中小银行则面临严峻的考验。实践证明,美国社区银行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在新环境下进入了一个平稳经营的时期,并逐渐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摘要】美国社区银行自组建以来,经历了发展的高峰和低潮,但是至今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研究美国社区银行对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社区银行中小银行美国中国

参考文献:

中小银行范文篇2

关键字:中小银行;普惠金融;民营企业

党的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之一是推动普惠金融,以化解金融结构与发展不平衡问题,中小银行由于物理网点位置深入基层、货币政策优惠、目标定位支农支小等特征,在普惠金融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何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普惠金融进程,成为当前平衡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临沂市农商行为例,从其推动普惠金融现状切入,进一步分析中小银行普惠金融的难点,并针对性提出措施建议,以期进一步推动中小银行普惠金融。

一、中小银行推动普惠金融概况

1.开发新型金融产品。临沂农商行针对小微客户群体的特点与需求开发了一系列产品,例如“沂蒙云贷“,其包括“沂蒙云快贷”和“沂蒙云易贷”两大系列产品,主要面向小微客户群体。这些产品的特点可总结为创新担保模式、降低起贷额度和运用金融科技。第一,创新担保模式。与大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信用担保很难推行,小微企业原则上都被要求以固定资产抵押进行增信。为降低小微企业贷款难度,临沂农商行规定中小企业的非固定资产、具有未来现金流收益的资产也可作为抵押物,甚至针对贷款额度小、符合相关要求的客户实行免担保。临沂农商行推出的“沂蒙云快贷“是免担保贷款服务,最快五分钟即可发放贷款;“沂蒙云易贷“的贷款担保模式灵活,有效降低小微客户难度;“党员信用贷”免担保、纯信用贷款,为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提供坚实的资金基础。第二,降低起贷额度。大量中小企业、农户等小微客户单次资金需求量较小,银行为控制成本、提高收益,偏爱借款量大且安全性相对较高的客户。针对小微客户特点,临沂农商行降低起贷额度,根据贷款额划分产品层次。“沂蒙云快贷“为小额贷款,最高贷款额度是三十万元,“沂蒙云易贷”最高贷款额度则可达到五百万元。可有效满足客户差异化信贷需求,实现对辖内小微客户普惠金融服务的全覆盖。第三,运用金融科技。针对金融科技领域的资金投入能力,中小银行与大银行相比有天然劣势,但金融科技可有效提高银行业务效率、降低成本,在互联网金融时代背景下,临沂农商行在供应链融资、小微客户在线申请贷款提供便利。临沂办事处主动积极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推进“金融智慧化”,联合科技公司自主研发大数据“沂蒙云贷”智能信贷平台,全方位运用政府智慧城市数据、银行历史数据等,实现立体获客、数据风控、线上秒贷、网络化办贷功能。2.增强普惠金融力度。我国在党的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此后更是不断强调普惠金融的重要性。为迎合国家政策、应对市场新变化、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中小银行积极推动普惠金融。至2018年末,临沂农商行各项贷款余额1169.1亿元,较年初增加99.7亿元,增幅达9.3%,新增存贷款比达91.2%;其中发放乡村振兴涉农贷款占全部贷款的77.6%,占全市银行业乡村振兴贷款的41%;民营企业贷款占比96.3%。小微企业融资得到有力支持,有效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中小银行推动普惠金融的优势

1.货币政策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019年5月15日,对聚焦当地、服务县域的中小银行,实行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全国约1000家农村商业银行可以享受该优惠存款准备金,可释放长期资金约2800亿元,全部用于发放小微企业和民营贷款。临沂农商行获得的优惠货币政策可以增强其资金实力,促进临沂农商行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进一步推动普惠金融发展。2.信息更加对称。临沂农商行营业网点主要扎根基层,网点多、人脉广,服务普惠金融,其目标客户是小微客户,市场定位是支农支小。临沂农商行放贷人员也都是网点所在地区的居民,通常相对更了解小微企业的盈利水平、财务状况和发展潜力,可获得准确的软信息,有利于满足小微客户的真正需求,建立良好长久的客户关系,同时可有效降低信贷风险。3.经营更加灵活。临沂农商行在发展过程中更为贴近客户,可根据小微客户的真正需求进行管理模式和金融产品的创新,推出和设计新型信贷产品,例如为商城客户量身定制“沂蒙商城通”金融产品,发放“沂蒙商城通”贷款26.5亿元;推广“党员信用贷”“拥军贷”等20余款特色产品,发放“拥军贷”10.6亿元、“党员信用贷”4亿元。同时,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银行在制定决策方面信息链较短,应对市场变化时无需经过多级将信息上报,可以在较短时间做出应对。

三、中小银行推动普惠金融面临的主要挑战

1.风险控制难度较高。以小微企业为例,国内小微企业存在融资不规范问题,通常缺乏有效监督管理机制,且与银行之间信息传递存在不对称,为获得银行融资常有美化报表、提供含虚假信息审计报告等行为,增加银行甄别信息真伪、风险控制难度;部分小微企业在获取大量银行贷款后,将资金抽逃,致使银行无法收回贷款。同时,小微企业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且管理体系不完善,通常企业投资者同时也是企业经营者,企业员工参与意识淡薄,企业经营策略完全取决于投资者个人偏好,在2018年经济下行周期,中小民营企业信用风险显著上升,容易产生经营风险、资金链断裂和巨大亏损情况而无力偿还银行借款。2.民间借贷挤占市场。农村地区差序格局人际交往特点以及过去农户向银行借款困难的情况,使得大量农户面临资金短缺问题时,更偏爱向亲朋邻里借款,使用银行借款的意识不强。民间借贷排斥银行借贷的原因在于金融服务供给长期缺失且金融教育渠道不足,同时,普惠金融仍有一定门槛,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小微客户群体众多,致使客户由于对自身、政策的不自信,对普惠金融望而生畏,这将加大普惠金融推广难度。3.业务成本支出较高。小微企业与农户均有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生产经营风险大特点,中小银行为控制风险,难以批量发放贷款,更多依托物理营业网点与信贷员深入基层、实地调研以控制风险,这需要固定资产成本、人力成本、营运成本等支出。而普惠金融客户的信贷需求以小额为主,且流动性较高,风险相对较大,银行单笔贷款收益较低。风险、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可能会降低中小银行普惠金融的积极性。4.服务对象容易错位。普惠金融服务对象是小微企业、农民、低收入人群等,但这类群体往往存在企业机制不健全、缺乏规范财务数据、发展不规范,个人信用信息缺失等问题,无法达到中小银行规避风险的要求,中小银行对小微客户风险识别、管理与控制难度远大于大型企业,降低了中小银行服务普惠金融对象的积极性,反而将资金投向了发展成熟、机制规范,高收益低风险的规模企业。同时,中小银行资金规模较小,对于大型和有特殊需求的民企,中小银行受自身信息科技水平、产品管理水平和风控水平所限,对放贷条件要求严格,申贷主体创业项目与申请资格要求多有不符,企业难以享受到低息无息、财政贴息的贷款支持。5.金融科技运用不成熟。在互联网金融冲击下,目前中小银行大多已意识到金融科技、金融创新的重要性,在积极寻找“互联网+金融”模式,但目前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大多中小银行的互联网产品都是寻求第三方科技公司合作,这将导致提高产品开发成本,降低产品开发效率与质量。而中小银行自身信息技术、资金实力、人力资源等方面有限,无法支撑中小企业高效进行金融科技创新。

四、中小银行推动普惠金融措施建议

1.小微企业应建立核心竞争力。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惜贷的根本原因并非企业规模小,而是企业发展能力弱,发展前景有限、价值信用度低。小微企业必须建立核心竞争力,规范财务管理,提升自身运营能力,增强诚信意识。信息不对称导致中小银行对小微企业信任度较低,小微企业应加大市场信息披露力度,确保银行贷款用到实处,树立良好信用关系,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如此小微企业将会成为中小银行的优质客户,同时有助于自身可持续发展,提高市场有效性,建立小微企业与中小银行互利互生双赢局面。2.完善小微客户的征信制度。完善普惠金融信用信息体系,提高中小银行控制信贷风险能力,有利于形成长期良好的客户关系。严格防范贷而不还、扶贫贴息贷款挪作他用、以个人名义从银行贷款而资金由其他经济组织使用等情况。尝试推动户籍居住地、违法犯罪记录、税收登记等政府信息与金融信息的互联互通,以提高中小银行风险防范效率,提高中小银行推动普惠金融积极性。3.完善中小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目前市场经济环境严峻,中小银行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工作,有效规避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在争取贷款利润同时审慎经营。一要建立小微企业研究中心,小微企业具有量多、分散的特点,中小银行应根据行业、区域划分企业类别,根据行业与地区特点归纳企业普遍风险,细化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针对性防范不同风险;二要建立专门小微客户信贷管理系统,创新产品与服务模式,为小微客户建立特定的贷款门槛与贷款条件,提高向小微客户放贷的效率。4.建立支持小微客户的保障机制。中小银行要强化业务考核持续性,加强信贷员小微信贷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实现小微信贷精准投放与从业人员积极性提高。中小银行要从放贷结构、数量、贷款回收率、坏帐率等多角度考核从业人员业务能力,有效筛选客户,提高放贷效率和小微企业发展双赢。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普惠金融服务对象具有独特的风险表现且目前我国经济内外环境多变,中小银行要对普惠金融业务实行特殊尽职免责机制。在排除道德风险前提下,对小微客户贷款流程合规、手续合规、链条合规,但因系统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不可控因素造成坏账损失,应对相关银行从业人员落实免责机制,提高从业人员积极性,保障符合要求的小微客户信贷需求。5.重视普惠金融资产负债联合管理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普惠金融需要更高运营成本,面临更多信用风险问题。中小银行应重视普惠金融负债管理,这是平衡成本与利润的必要要求,也是银行适应MPA考核的要求。中小银行应积极利用监管政策红利,创造自身存款利率优势,在促进小微信贷的同时吸引存款。这是中小银行持续性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普惠金融平衡小微客户获利与中小银行经营的要求。中小银行应动态调整普惠金融业务的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突出业务重点导向,以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为绩效穿透引导,重视普惠金融业务资产负债联合管理。6.进一步加强对金融科技的利用。普惠金融关注长尾市场,具有风险分散、单笔业务收益小的特点,合理运用金融科技可整合多笔业务统一经营管理,有效降低成本,提高中小银行普惠金融的可持续性。中小银行要积极寻求开发新型互联网化业务,同时也要寻求相对市面相似产品的自我优势,加强对该业务的宣传,如同业合作,构建中小银行普惠金融互联网平台,产生叠加效应,集中客户群;或利用政策性优势,寻求与政府合作,加强与政府、税务、司法机关等各方信息共享,提高产品市占率。

参考文献:

[1]陈一洪,梁培金.我国中小银行发展普惠金融面临的难题与破解路径[J].南方金融,2018(12).

[2]赵胜利,杨峙林.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提升政策研究——对中小银行的建议[J].征信,2018(10).

[3]张娟.农村合作银行化解中小企业贷款风险难题研究[J].农业经济,2018(3).

中小银行范文篇3

关键词: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风险管理

近年来,由于债券投资本身具有流动性较高、收益率稳定及管理安全等特质,使得债券投资成为中小银行资产经营的重要领域,不断得到金融市场的认可,债券投资规模也逐渐扩大。作为国内金融体系的微观主体,中小银行的经营发展关系到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进一步凸显了债券投资的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面临的利率风险及应对现状出发,探索可能实施的利率风险管理措施,对中小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发展和国内金融市场稳定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中小银行债券投资面临的主要风险类型

1.1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指债券投资市场中的利率非常规变动导致的价格波动。现阶段,中小银行因债券投资业务,特别是信用债投资业务开展时间有限,债券投资经验尚浅,投资收益受利率风险的影响较大。在经济周期性风险日益复杂的趋势下,利率风险也表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利率波动走势难以估计,导致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开展时对利率风险的有效识别、评估和缓释难度增加。

1.2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风险指的是债券的流动性因素引起经营效益不稳定的风险。与大型金融机构相比,因受到监管政策的影响,中小银行的经营业务范围较小,且资产管理办法相对保守,债券业务在银行主营业务中占有较大的比重。而金融资本出现较大调整的情况下,中小银行债券业务的资金流动性会受到限制,进而影响银行正常的资产变现,造成银行经营效益的不稳定。

1.3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指的是银行在进行债券投资时,由于对金融市场动向、可预计风险等评判失误而导致的投资错误。就国内中小银行的发展现状而言,其水平良莠不齐,整体来看缺乏健全的管理规范,对银行的市场定位和主营业务定性存在一定的偏差,且金融市场波动性较大,中小银行缺乏相应的处理预案,再加上交易人员操作经验不足,对债券的投资方向和规模可能存在偏差,从而威胁到中小银行的业务经营。综合以上三种因素可以看出,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经营面临较为复杂的风险。其中,利率风险是影响最大、扩散效应最广的因素,同时无论是流动性风险还是操作风险,都是通过利率作为传导机制来产生影响的。因此,本文以利率风险管理作为主要切入点。

2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常规利率风险控制举措

2.1以利率互换加强风险防范

利率互换是指投资主体将相同的币种以既定的条件对利率进行互换,有浮动利率和固定利率两种形式,是目前中小银行使用最多的风险调整措施。按照浮动利率向固定利率转化的形式对银行持有的资产进行调整,尽可能地规避利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2.2利用多样化的资产组合平调风险

将资产投资于不同的方向和领域一直是投资行业遵循的固定原则。中小银行在从事债券投资时,都本着化解系统性风险、增强银行风险化解能力的意愿对债券业务进行分散化投资,并结合银行资产现状进行针对性调整。

2.3革新债券投资业务管理办法

近年来,国际金融业发展迅速,带动了国内债券投资规模的扩张,除了政府债和金融债等利率债外,企业债、公司债和债务融资工具等信用债成为新的投资方向,新的投资方向也意味着新的管理办法的革新。中小银行对债券市场的投资态势进行了深入探究,从资产预估、风险评判、投资趋势多个角度进行分析[1],借鉴主流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措施对债券投资业务管理办法进行了革新。虽然以上三种常规风险管理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和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的不稳定性,但这种宏观层面的办法难以应对越来越复杂且多样化的风险类别。因此,有必要对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利率风险管理进行更细致的分析。

3现阶段中小银行债券业务利率风险管理存在的缺陷

3.1利率风险度量方式落后

利率风险产生的成因比较复杂,与银行的资产状况和债券市场的阶段性波动有密切关系。但在保持外部影响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主营业务利率调整、债务变动及央行政策的制定会引发债券市场出现利率风险,影响债券市场的稳定性。同时,考虑到利率风险对债券市场影响的深度和广度,中小银行必须在债券投资过程中对利率风险作出科学评估,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主营业务经营。就当前中小银行的利率风险评估方式而言,敏感缺口计量是最早出现且最常使用的方式[2]。

3.2中小银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当市场流动性较高时,拆借市场资产价格下行趋势明显,此时中小银行为提高资本收益率倾向按照增加杠杆的原则进行债券投资,导致市场利率持续走低;相反,在资产流动性受限条件下,中小银行出于加强资产安全性的目标指向,降低杠杆倍数,卖出债券资产,从而使市场利率上行[3]。近年来,国内中小银行的经营现状及债券市场的走势充分证明了这一规律。由此看出,拆借市场会对债券市场的利率走势及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的规模方向产生较大影响。中小银行选择债券作为重要投资方向和业务范围的出发点是降低风险,确保银行资产安全及获取稳定的经营利润,但中小银行在此过程中缺乏有效且全面的债券投资和资产管理机制,未能构建科学的投资限额管理制度。

3.3中小银行业务团队水平有限

银行的债券投资业务涉及资金规模较大,风险因素较为复杂,尤其是对中小银行来说,由于债券投资业务是其重要的业务领域,需要从银行自身总体经营情况和金融市场风险等内容进行更为准确的评估和预算。与其他国有银行或大型金融机构相比,中小银行在人才录用上标准较低,且缺乏配套的培训机制,导致业务团队水平较低,后备人才储备不足,进而影响银行整体的投资和盈利能力。而且,相对来说,中小银行债券投资业务处于初期探索阶段,尚未形成体系化的风险预警和利率风险核算模式,再加上投资业务人员普遍存在经验不足的劣势,限制了中小银行债券业务风险控制力的强化。

4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利率风险管理有效策略探究

4.1建立良好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分析机制

中小银行应结合上一年乃至近几年的业务经营状况和本年度预期战略投资方案,对风险偏好进行预先估计,据此确定债券投资的基本规模和所占的比例,安排专员对债券市场利率的波动情况和债券市场整体运行趋势进行实时分析。一般来讲,银行所能承受风险的大小取决于银行的收益情况、资产负债情况等因素。因此,考虑到中小银行的整体风险偏好,在进行风险评估时要综合考虑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内容。同时,债券投资的周期性较长,具有较高的风险性,且与经济运行周期联系较为密切,除了对上述因素进行充分预估外,还应考虑国家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局势的变动情况,尤其是当经济政策发生很大调整的情况下,市场利率会出现较大的变动,这种变动通过现行机制的传导会给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4.2推进债券投资风险限额管理

债券投资风险限额是对各类预估指标进行分析,其中主要包含业务经营规模、资产负债比、投资现状等,同时结合市场动向、资本流动情况等对相应的指标进行具象化[4]。一般来讲,银行债券投资风险限额管理主要涉及投资额度限制、亏损限制、市场波动限制等内容,从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指数化管理体系。同时,这一体系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要结合金融市场的运行趋势及本银行年度战略规划进行不断调整,充分体现了其灵活的适应性。具体来说,银行要在年初指派专员对下一经营周期内市场利率的变动趋势做出预估,以安排具体投资方案,估算本银行可承受的亏损情况,之后将已经确定的限额管理方案向下传达给所有相关业务人员,业务人员在进行债券投资操作时,要严格限定在管理方案规定的范围内[5],银行要确保投资流程的连续性,保证每个部门之间相互配合。

4.3委托投资咨询机构提供建议

中小银行业务人员受制于自身的局限性,缺少全面的专业技能和评估体系。为了更好地保证投资的合理性及银行经营的稳定性,中小银行有必要委托专业投资机构进行咨询,对中小银行现有的债券投资规模、风险限额管理规划等情况作出详尽分析,寻找银行经营投资过程中存在的隐患,并在再次分析的基础上探寻解决策略。之后,银行管理部门结合银行的综合情况对咨询结果进行二次考量,据此开展债券投资规划。通过这一策略,银行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利率的波动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经营情况,进而更准确地做出风险评估。而且,相比银行内部的从业人员,投资咨询机构有着更加丰富的投资经验,可以合理地安排债券投资的品种和规模,提高银行的长期盈利能力,增强银行的经营韧性,对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具体来说,中小银行在同委托投资咨询机构开展合作时,要遵从以下三点原则和责任划分:第一,严格遵守行业规定,本着平等、开放的基本原则开展合作,投资咨询机构应依托其专业能力和经验及对银行负责的基本态度提供有效建议,合理规划银行的债券投资分配。银行则应给予投资咨询机构一定的报酬,并结合银行绩效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第二,投资咨询机构只是对银行的业务提供一定的建议,需要银行独立做出投资决策,并承担由此产生的风险;第三,投资咨询机构的行为要严格符合行业监管规范,且对银行的分析和提供的建议要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

4.4定期在银行内部进行压力测试

压力测试对中小银行来说起到了重要的风险能力预估作用,主要是建立高风险性的虚拟投资平台来预估较为严重的利率波动可能对银行的经营利润和业务开展造成多大的冲击,以及银行在这样的冲击下能否维持正常运营,以保证银行的债券投资决策有章可循[6]。这种压力测试对于中小银行的日常经营和债券投资等具有必要性。首先,当前国际局势下,全球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加剧,而中小银行的应对能力较弱,需要事先对极端情况有所准备;其次,压力测试内容更为全面,涉及的因素较多,能够弥补中小银行自有风险评估和投资分析机制存在的不足;最后,压力测试能够让银行管理人员对银行的情况有更为全面的了解,继而科学地做出经营、投资决策。具体操作方面,在压力测试中,业务人员可将市场利率拨动30~80个基点(Bp),根据本银行既有债券投资情况对可能造成的资产损失进行估计,确定银行当前所能承受的最大损失,并确定一个浮动空间和警戒线,一旦银行亏损超过警戒线,就由管理人员启动应急预案进行调控。

4.5加快银行内部专业团队建设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品种选择及风险评估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全面考虑,对从业人员的资质、专业水平和从业经验等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中小银行受到发展空间不足、激励机制、晋升机制不健全等影响,影响了人才的吸引性,导致银行内部从业人员水平不高。因此,为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维持银行的整体运营,中小银行应设置专门的人才选拔部门,提供更具吸引性的人才引进策略,扩大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的规模,建立完备的人才激励机制,为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晋升空间和机制,以及稳定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全面的人才培训机制,定期组织专员对从业人员进行培训。例如,邀请当地投资领域知名专家、学者讲述金融领域前沿动态,或与金融机构合作交流,邀请行业内有经验的从业人员传授经验,以提升银行内部整体业务水平。

5结语

综上所述,中小银行是国内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良好运行及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小银行的抗压能力相对较差,因而在中小银行的业务范围中,债券投资业务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利率风险会给银行的债券投资和其他业务开展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本文在总结中小银行面临的风险情况和常规应对策略的基础上,从建立良好的风险评估和投资分析机制、推进债券投资风险限额管理、委托投资咨询机构提供建议、定期在银行内部进行压力测试、加快银行内部专业团队建设五个方面提出了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利率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国内中小银行债券投资工作提供启示性意义。

参考文献

[1]蒋陆军.我国债券市场违约案例及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管理问题研究[J].华北金融,2019(4):20-28.

[2]孙世重,王立春,卢立新.中小银行机构债券业务风险及其监管对策选择[J].济南金融,2005(2):31-33.

[3]金御.浅析利率互换在中小银行债券套期保值业务中的应用[J].中国货币市场,2020(9):42-45.

[4]王瑞东.资金营运的机遇、挑战及应对策略:基于J农信系统资金营运业务的思考[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7,39(S1):13-16.

[5]邓洪.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期限结构的错位与债务业务创新[J].海南金融,2005(9):26-30.

中小银行范文篇4

关键词:互联网贷款;监管;防范风险;中小银行;数字化

2020年被业内称为我国互联网贷款业务的政策规范年。2020年2月21日,人民银行召开2020年金融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并部署2020年金融市场六大任务,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多措并举,彻底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建立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2020年7月,银保监《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2021年2月20日,银保监再次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从央行部署化解风险任务,到《通知》为《办法》打上量化考核补丁,正好一年,而《办法》和《通知》的实施对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乃至全球互金市场均存在深远影响。在以往对政策法规的研究中,业界更多的是从法律角度出发,明确“什么不能做”,但是较少从商业银行角度出发,结合业务、行业和科技能力探索“能做什么”和“如何去做”。本文将从监管思路、市场变化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具体影响3个方面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小商业银行的现状,形成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

一、从《办法》到《通知》,突显监管部门的监管意志与方向

《办法》是我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贷款管理法规,除了对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进行了直接条规指导外,也在互联网贷款的定义、范畴、风险管理、合作机构管理、消费者保护、信息披露、数据治理等诸多方面给出了明确的界定。《办法》实施后,监管部门通过对监管反馈进行分析,发现各金融机构在风控环节、跨区域放贷等方面存在执行差异,部分机构的互联网贷款业务与《办法》的要求仍存在差距。为了进一步化解互联网金融风险,银保监了《通知》。业界普遍认为《通知》是对《办法》的量化补充和升级,其针对互联网贷款的出资比例、集中度、限额设定了3条监管红线,进一步统一了监管标准。把《办法》和《通知》中的核心内容联系起来,就能够更好地理解监管部门的监管思路。

(一)金融机构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要有独立风控

从《办法》到《通知》,监管部门对金融机构互联网贷款风控独立性的要求始终如一。这体现了监管部门对互联网贷款风险责任划分的确定性和必要性,也明确了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金融机构应作为风控的首要负责人。在核心风控环节,不应依赖合作机构,更不该试图让合作机构来担主责。

(二)金融机构要分散合作,控制互联网贷款业务集中度

在《办法》中,合作机构集中度和互联网贷款限额被多次提及,但没有给出具体标准,仅要求机构高级管理层制定互联网贷款业务的风险管控指标。笔者认为,《办法》虽然非常重视互联网贷款相关风险,但更多的是体现机构自律下的审慎经营。而《通知》则给出了关于合作机构集中度、出资比例和互联网贷款整体限额的量化监管要求。量化即存在考核,对于金融机构有了更明确的考核方向,也使各级监管部门有了更明确的监管目标。

(三)金融机构不准跨区域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

关于跨区域展业,从《办法》到《通知》充分体现了监管的升级。《办法》仅提出“地方法人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应主要服务于当地客户,审慎开展跨注册地辖区业务”,而在《通知》中,则明确指出“地方法人银行不得跨注册地辖区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从整体来看,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监管部门定调的监管思路始终如一,可总结为“强风控、控集中、禁跨区”9个字。

二、对整体互联网贷款市场的影响

从顶层设计角度来看,《办法》和《通知》都强调“进一步规范互联网贷款业务行为,促进业务健康发展,切实防范金融风险”。根据顶层设计的思路,中央在认可互联网贷款业务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后,正在逐步建立商业银行互联网业务制度框架。这也说明监管部门已经将互联网贷款业务列入商业银行常态经营业务中来进行监管。从互联网科技企业角度来看,《办法》到《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合作机构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在《通知》前,合作机构出资比例普遍仅为1%-5%,出资比例的改变将极大地增加互联网科技企业及其附属小贷公司的业务成本,使原有互联网科技企业依靠流量优势、用少量资金撬动大量银行资本开展贷款业务的模式发生改变。另外,《通知》还明确要求“商业银行与单一合作方所发放贷款余额不超过一级资本净额25%”。结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未来互联网科技企业的联合贷和助贷业务将受到监管部门针对规模和渠道两个层面的双重严格管理。这一方面体现了监管部门防范互联网金融风险过度集中的监管思路,另一方面也再次明确了以“金融归金融,科技归科技”为总方针的各参与方的合作定位。从长远来看,《通知》的出台将进一步弱化互联网科技公司的金融角色,并突出其进行科技风控输出的业务属性。2021年7月,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给网络平台机构(包含互联网科技企业)下发通知,要求网络平台实现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的全面“断直连”。至此,监管思路更加明确,即把助贷、联合贷、引流等业务背后的科技风控输出进一步纳入到征信业务的范畴,在增强了对这部分业务监管的同时,再次弱化了互联网科技企业的金融角色。从商业银行角度来看,《通知》相比于《办法》给出了两点量化和两点定性明确,即在网贷余额占银行全部余额比例和单一合作方发放贷款比例方面给出了量化,同时再次明确银行要有自主风控和不得跨区经营。总的来看,商业银行参与网贷行业的基础方针将是独立风险管理、资产风险分散和整体规模控制。对于大型银行来说,经过近几年互联网贷款业务的发展,从产品模式到风控技术再到科技人力结构都已相对成熟,所以在新的监管环境下所受冲击不大,未来则主要关注上述提到的两点量化指标。然而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新规影响明显且业务规范方向明确,即服务地方经济,以深耕地域化市场为主旨。对于部分地方性银行来说,当前其存在合作方单一或网贷业务规模占比过大的情况,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必然会面临发展阵痛,应在过渡期积极做好资产业务转型和风险分散。

三、新规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互联网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的一个重要的着力点,已逐步被监管、同业、民众所认可。其不但是国家实施普惠金融战略的一个重要渠道,也逐渐成为商业银行的一项标配业务和品牌塑造组成部分。结合上述分析及2020年11月的《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2021年1月的《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针对中小银行在新的监管环境下所受到的影响,笔者总结并提出了3点应对建议。

(一)提升基础数据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商业银行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成败的关键在于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就是经营基于数据驱动的风险的能力。基础数据一般分为内部和外部两类。内部数据一般指行内数据,如交易流水、内部黑名单、内部客户产品信息等;外部数据主要包括征信数据和三方非预处理数据。基础数据是数据化风险管理的最主要生产资料,也是衡量风险管理能力上限的标准。中小银行,特别是地方性的农商行、城商行、村镇商业银行,缺少全面的对基础数据的整合能力。虽然不少中小银行已经上线自主风控系统,但系统依存的数据源主要以第三方数据厂商所提供的已加工切片的数据为主,换言之,银行所获得的是第三方数据厂商用基础数据生产出来的“结果产品”。短期内,中小银行可将这些“结果产品”用作互联网贷款的决策依据并快速提升业务规模。但从长远来看,这势必会造成银行对第三方数据厂商的过分依赖。然而,未来随着《征信业务管理办法》的出台,对数据厂商的规范也会增强,不合规厂商会被进一步清退,银行三方数据厂商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存在诸多不确定。从内外部基础数据的角度来看,一方面,中小银行在内部数据的抽取、聚合和分析等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因此,建议中小银行应建立较先进的基础数据平台并配套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以打造可迭代、可延伸的内部数据软硬件设施;配置数据相关岗位,建立数据类人才梯队。另一方面,征信数据作为最主要的外部数据,针对互联网贷款,应实现报告自动化解析、切片、指标化等操作处理,使后端系统能够迅速调取和产生决策建议。所以,中小银行应建立征信数据处理的全流程系统,主要包括征信前置系统、统一征信解析平台和特征应用平台等,从而实现与后端的流程决策系统的良好衔接。

(二)加强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能力,实现风险

管理的数字化,打造自有风险画像体系数据的打通是为风险管理服务的。现阶段监管部门已经明确要求风控不得外包。在新的监管环境下,可以预见监管部门将进一步提升对商业银行自主线上风控的监管要求。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体系主要包含以下要素:风险管理策略和规则应用,包括流程反欺诈规则、业务风险筛查规则、贷后定巡规则和主动预警规则等;风险评价,主要包含风险评级(如ABC评分卡)和风险定额定价;风险管理效能监控与迭代,主要包括策略效能监控(如规则命中情况监控)和评价监控(如模型表现监控)。上述要素是实现数字化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为了达到监管要求,中小银行在现阶段已普遍建立了针对互贷业务的自主风控系统,也有了一定的基于外部数据的风控规则沉淀。特别是在风险评价方面,中小银行普遍上线了针对线上消费贷的风险评估评分卡或评估模型,可以实现线上风险决策。在策略规则方面,中小银行主要依靠外部数据厂商的名单类产品实现流程反欺诈筛查。除此之外,中小银行在目标客户筛查、贷后筛查、风险管理效能监控,以及配套的监控结果分析、策略更迭等方面相对欠缺。从上述中小银行在实施风险管理数字化方面的现状可以发现,中小银行虽然已建立自主线上风控系统,但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同时也受到业务规模、科技实力、投入产出效益等方面的制约,无论是自身数字化风控平台建设能力,还是风险管理技术的创新能力,都与大型银行有着不小的差距。对此,笔者从帮助中小银行建立数字化风险管理体系的角度出发,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一是促进大型银行向中小银行输出风控技术,帮助中小银行快速建立数字化风险体系,尤其是适用中小银行当地信用特征的风控策略和工具,正是中小银行所需要的。二是中小银行在引进或自建数字化风险体系的过程中,还应逐步建立符合业务地域信用环境的客户风险画像。

(三)发挥根植地方市场的优势,中小银行应着力

信贷业务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探索建立线上与线下联动的发展新模式互联网贷款业务是依赖互联网流量获客,并利用多维数据进行风险管理的贷款业务。《办法》特别强调了其自动受理贷款业务的特性。但我国互联网发展至今,已明显呈现少数互联网科技企业控制获客流量的趋势,如果流量中断,中小银行的网贷业务势必难以为继。长久以来,我国中小银行的使命从来都是根植于地方经济,服务于当地市场,为广大市、县、村居民提供切实的金融服务。互联网贷款业务虽然发展迅速,盈利丰厚,但中小银行仍应不忘初心,特别是《通知》进一步明确不得跨区域经营后,中小银行更应该回归本源,探索互联网与银行所在业务区域结合的贷款业务新模式,即线上与线下联动模式。线上与线下联动模式,是将互联网(线上)的获客、基于数据的画像分析和风险管理能力,有机地融入常规的贷款业务流程中,实现原有常规贷款生命周期的最大线上化。一般来说分为两种模式。一是轻模式,即线下流量获取模式。一般由客户经理在线下通过扫描二维码等方式获客,然后通过合作方营销、风控软硬件支持与自身风控相结合的方式完成信贷流程。这种模式适合自身科技实力较弱、当地市场规模较小的商业银行,如业务规模较小的县级农商行。二是重模式,即线上流程最大化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客户经理通过本行移动工作站进行业务拓展,然后通过决策引擎和相关风险管理工具形成审批建议和决策,实现贷款的快速审批和放款。这种模式在提升业务效率的同时,也最大化地降低了传统信贷业务中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一般适用于自身科技实力较强、当地业务规模潜力较大的商业银行,如地市级城商行和业务规模较大的农商行。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线上流程最大化模式虽然前期投入较大,却能够有效获得数据、智能风险管理带来的技术红利,增加客户黏性,建立在当地市场的业务模式“护城河”。综合来看,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兴起造就了互联网贷款的繁荣。经过前期的快速增长,互联网贷款业务进入了较稳定的发展期。监管部门恰如其时地了《办法》,并在运行一段时间后又了《通知》。两者构建了针对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立体监管新环境。中小银行作为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更应该立足于新的监管环境,发挥后发优势、立足本地、打通数据,发展基于数据的风险管理能力,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数字化之路。

参考文献:

[1]姚耀军,董钢锋.中小银行发展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新结构经济学最优金融结构理论视角下的经验研究[J].财经研究,2014(1):105-115.

[2]陈洪亮,常晶.互联网贷款监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吉林金融研究,2019(12):31-33.

中小银行范文篇5

一、重组之路径:从低至高的渐进式战略

发达国家的实践经验表明,银行战略重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由弱弱合并、以强吞弱转向强强联合,由国内并购为主走向跨国并购,由单一并购转向混合并购。其主要内容包括资本重组、业务重组、债务重组和机构重组等几个方面。从我国中小银行的实际来看,由于目前的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因此,也应当实施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由化解危机转向增强实力的渐进式发展战略。立足于现阶段中小银行的发展状况,依靠重组带动中小银行体制的整体变迁,发挥重组在促进中小银行市场化改革和优化银行业资源配置上的经济功能,并以此为契机启动包括增强资本实力、化解不良资产、实现综合经营等等在内的系统性金融改革工程,最终达到推动中小银行走出困境、实现长期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支持中小银行上市

国外银行上市的目的在于:①增强资本实力,这是银行上市后最明显的优势。如在美国投资史上率先上市的美林银行,现在股本已扩张到155.27亿美元。②完善企业治理结构,这是银行上市后实现成长的更为关键的因素。实践证明,银行上市能够有效地避免合伙制所有权与管理权不分带来的各种弊端,使公司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和更长的延续性。③增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有利于银行重组。④提高经营效率。由于上市公司在吸纳优秀管理人才方面的优势,它有利于银行经营效率的提高。从全球证券市场来看,金融企业上市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目前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金融服务类公司有900多家,东京交易所有160多家,香港也有40多家。而目前中国上市的银行,在国内只有深圳发展银行、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最近上市的中信实业银行;在国外,只有中国光大银行通过间接上市,拥有23.39%的外资股份。

一般来说,较小的银行或者较新的银行上市相对容易,因为它们的经营机制比较灵活,坏账及政策性贷款等历史包袱相对较轻,易为投资者所接受。而且上市筹资以达到资本充足率标准所需的金额也较少,市场较易承接。所以我国中小银行上市并不是什么困难的问题,而且从我国目前来看,中小银行上市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重大意义:①迅速壮大中小银行的规模,增强同国有银行的竞争能力,迎接外资银行的挑战。上市融资是筹集长期、稳定资本的基本途径,只有规模适当扩大了,竞争能力提高了,中小银行才能在国有银行和外资银行的双重夹击中获得生存和发展;②建立稳定的二级资本市场融资渠道,扩大中小银行资金实力与资金来源;③提高中小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制与激励机制;④扩大投资渠道,增加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建立良好的风险和信用管理机制;⑤减少行政干预,增强市场监督,提高透明度,形成良好的市场化运作机制;⑥提高知名度,吸引业务人才,拓展业务范围,逐步走向国际化。

(二)引导中小银行进行并购

1、中小银行的合并

指政府依照法律、法规和金融结构调整的需要,将两个或多个中小银行合并在一起的行为。中小银行合并一般有两种形式:①吸收式合并,甲银行合并乙银行,甲银行继续存在,乙银行终止。如1999年3月中国光大银行整体接受中国投资银行就属于这种形式。②新设式合并,即甲、乙银行合并成一新的银行,原甲乙银行均终止。从1995年开始,我国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就是按照这种方式由数目众多的城市信用社合并而成。目前仍可以这种方式解决城市信用社的问题。对农村信用社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并一般以经营状况较好的中小银行为主,以经营状况较差或濒临关闭的中小银行为辅,其目的在于既扩大经营状况较好的银行的产品开发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又挽救经营状况较差的银行免遭关闭,通过资本的相对集中,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

2、中小银行的兼并

银行兼并是指一个银行以有偿的方式获得其他银行的产权,从而使其他银行失去法人资格或改变法人实体的一种资本集中化行为。银行兼并通常有四种形式:一是承担债务式,即兼并方以承担被兼并方净负债为条件接受其资产;二是购买式,即兼并方出资购买被兼并方的资产;三是吸收股份式,即被兼并方的所有者将被兼并银行的净资产作为股金投入兼并方,成为兼并方银行的一个股东;四是投股式,即一个银行通过购买其他银行的股权,达到控股的程度,实现实质上的兼并。在我国,目前中小银行的兼并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切实可行:

①中小银行之间的兼并。即一家中小银行兼并另一家中小银行。如综合素质高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实施兼并成长战略,收购经营管理不善、资产质量低下的其他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发展成为区域性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收购城市商业银行和城市信用社实现自身机构的扩张。

②中小银行收购国有银行的分支机构。目前国有商业银行正在进行机构调整,中小银行完全可以抓住机会,收购国有商业银行即将撤并的分支机构。既能实现自身的规模扩张,改变以国有银行为主体的市场垄断结构,也解决了国有商业银行多余的人员分流问题,对双方都有利。

③中小银行与外资银行相互并购。这种并购能够打破中小银行进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壁垒,缩短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时间,引进大量的先进技术,弥合中小银行管理才能的缺口,发挥外资银行的连锁带动效应,推动中小银行发展。国际金融公司参股上海银行就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3、组建全能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

面对国际上银行分业经营与管理的传统不断被削弱而走向混业经营、集团化经营的发展趋势,面对外资银行由于混业经营而我国银行只能分业经营在竞争上处于劣势的现状,我国中小银行有必要通过多种方式组建全能型金融控股集团公司。所谓全能型金融控股公司,是指拥有若干家从事不同金融业务的独立子公司控制权的金融集团。其优点是:控股母公司能运用组合理论、协同理论对子公司进行战略协调和管理;子公司作为经营实体独立从事经营活动,从而金融控股集团在整体上可视作全能型银行,又适应我国分业管理的要求。如中国光大集团拥有光大银行、光大证券、光大信托三大金融机构,同时持有申银万国证券19%的股权。1999年12月,该集团还宣布与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联手组建中加合资的人寿保险公司。目前光大集团就是一个在金融控股公司下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分业经营、分业管理,又实现了在同一利益主体下相互协作的多元化经营模式。

(三)清理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

1、成立全行业的资产管理公司(AMC)。为解决四家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我国已经成立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但是,对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处置尚无有效的措施。长此下去,必将影响并已经影响到中小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对此,可以比照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全行业资产管理公司模式,建立我国中小银行全行业统一的资产管理公司,对有问题中小银行进行清理。全行业资产管理公司是整个银行业或某类银行发生全行业的不良资产危机时所采用的一种方式。全行业资产管理公司将危机银行的不良资产归集到一个资产管理公司,由其统一进行管理。例如:美国在解决其储蓄贷款协会的不良资产问题时,成立了一家“债权重组信托公司”(RTC)来负责400家以上的有问题银行的不良资产的管理和清算。日本为解决其银行系统的不良资产问题也成立了日本版的RTC.中小银行的全行业资产管理公司可由人民银行协调组建,由各中小银行投资入股,其收购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有三:①财政资金投入;②中小银行的呆坏账准备金;③管理公司以发行基金的方式筹集资金。

2、给予“借船出海”的政策。在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规范以后,可给予其中小银行清理不良资产的资格,准许中小银行委托已成立的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其清理本行的不良资产。或者按照市场运作的方式,由中介机构对中小银行的不良资产进行评估,然后折价出售给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实现中小银行不良资产变现,提高其资产的流动性。折价的损失可在以后年度利润中进行弥补。四家国有资产管理公司运用其有效的清理手段对收购的不良资产进行集中清理。

二、重组之环境:亟需完善的相关制度安排

1、建立中小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美国在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教训基础上首先建立了存款保险制度,以后许多市场经济国家都建立了本国的存款保险体制,如日本、加拿大都建立了存款保险公司,德国建立了存款保险基金,法国则有存款担保体系。

2、建立完善的中小银行市场准入、退出制度。

(1)市场准入制度。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是保证中小银行体系安全有效的前提条件。要通过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将那些不符合规定的,容易出现风险和损失的排除在市场之外,维护市场主体的高质量。同时,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不应该限制发展新的中小银行,目前中国的中小银行数量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要有利于将优良的及时吸纳为市场主体,鼓励发展新的中小银行机构,增加市场主体的数量,提高市场的有效性。同时,对入市的所有银行,应一视同仁地给于同等的国民待遇,提供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2)市场退出制度。市场退出是市场机制作用的必然结果,有效的市场退出制度是保证整个中小银行体系健康高效的必要措施。中小银行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很容易出现问题。对此,要积极进行救助,要将有价值的重组为规模较大的金融机构,但无法救助的、无价值的应坚决关闭,避免影响到整个中小银行体系,出现所谓的“苹果效应”:一个烂苹果不清除,结果坏掉了一筐苹果。目前我国银行业市场退出的主要方式是行政关闭,这并不是市场化的方式,市场化的标准方式应当是破产清算。即在中小银行出现资不低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时,由法院依法宣告其破产,中小银行因破产而终止,退出市场。

3、规范政府行为,避免政府干预过多。在目前市场机制尚不甚健全的条件下,政府的牵线搭桥与宏观协调是必要的,但“拉郎配”式的行政干预,有可能使处于收购方的优势银行因救济被收购方而效益下滑,难以对被收购方银行从经营机制上进行重构,不能从根本上化解原有的金融风险。同时政府的过度干预,也往往使金融要素的流动违背市场规律,影响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导致并购的过程缺乏效率,并购的结果不能达到最优化。因此,政府应该注意:第一,在一定约束条件下,政府可以替代民间组织进行协调,但要严格定位于促进交易的发生,不要介入市场交易的过程;第二,政府替代民间组织进行协调时,一方面,实际约束条件,离交易越近的组织越注意尽量民间化、市场化。另一方面,要积极引导民间组织的发展,随着市场的成熟和民间协调能力的增强,政府协调渐渐退出;第三,政府代替民间组织进行协调时,外生的政府行为可以通过内生化的组织和市场化运作方式内生化,提高政府协调的有效性,为民间协调替代政府协调创造条件,政府协调最终要被代替。

4、建立和健全银行并购的法律体系。目前,适用于银行并购的专门化法律和法规欠缺,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不配套。目前我国只有关于一般企业并购的暂行法规,涉及银行并购的法律仅散见于《商业银行法》、《破产法》等法律法规中,适用性不强。同时政府对于如何通过并购与重组来优化商业银行组织体系尚无一套科学的整体规划,缺乏相应的对口管理和协调政策。应尽快出台银行并购法、银行资产评估管理办法、金融机构产权交易法、反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中小银行范文篇6

中小银行负债质量现状分析

一般存款占比较低,同业负债占比较高,负债稳定性有待提升。中小银行客户基础薄弱,网点机构布局普遍不及大型银行,综合金融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偏弱,存款增长通常面临更大压力。截至2020年末,37家上市城商行、农商行(以下简称“上市中小银行”)存款占总负债的比重约为66%,低于16家国有大行及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存款(以下简称“上市大型银行”)占比近9个百分点;上市中小银行的同业负债(含同业存单)平均占比超过22%,相比之下,上市大型银行平均占比仅为13.6%,反映出中小银行的资金来源更加依赖同业负债,负债的稳定性有待增强。债券发行、向央行融资占比偏低,存款客户集中度相对偏高,资金来源待丰富。近年来,中小银行加快回归主业,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信贷增长较快的同时,资本加速消耗,资本补充压力明显上升。但与大型银行相比,中小银行在资本补充的渠道和手段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受制于发行审批、信用分层、融资条件等方面因素,中小银行运用金融债、二级资本债、永续债等中长期债券方式拓展资金来源的比例仍然较低,可转债发行较少。国内银行金融债、二级资本债发行量分别从2015年的2009亿元和2698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6645亿元和6113亿元,但中小银行发行量占比却分别从60.2%和52%下滑到29.6%和14%;2020年,中小银行发行永续债1284亿元、仅占全部银行永续债发行量的19.8%,仅有两家中小银行成功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合计95亿元。从央行公布的中资银行资产负债表数据看,截至2020年9月末,小型银行债券发行占总负债的比重仅为4.76%,显著低于中大型银行的12.18%。同时,由于缺乏资质等原因,中小银行直接向央行借款的规模偏小。截至2020年9月末,中资小型银行对央行负债合计为2.2万亿元,仅占总负债的2.96%、低于中大型银行的4.31%,且多集中于具备一级交易商资格的中小银行,37家上市中小银行中对央行负债余额低于400亿元的多达28家。此外,以地方性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地域特征更为突出,客户基础较弱,客户的存款集中度往往相较全国性商业银行更高。近年来个人存款占比提升、活期存款占比下降,负债成本相对更高,存款竞争激烈之下吸存压力持续加大。2020年,37家上市中小银行付息负债的平均付息率为2.6%,较上市大型银行高47个基点。其中,中小银行平均存款付息率为2.39%,较上市大型银行高出38个基点。从存款结构看,近年来中小银行加大零售业务转型、加快个人存款拓展,尤其是2017年以来,上市中小银行单位存款余额占比下降、但个人存款余额占比上升,2020年末后者已达37.7%,但在期限相同的情况下,个人存款付息成本率往往高于单位存款付息成本率,个人存款占比的提升,推高了中小银行的负债成本。与此同时,交易银行、结算类业务获取低成本资金,需要依托科技系统支撑与平台的搭建,这方面中小银行的优势弱于大型银行,由于中小银行在该领域的竞争优势偏弱、竞争也日益加剧,2017年以来,中小银行的活期存款占比呈下降趋势,活期存款余额占比由2017年末的46.4%下降至2020年的39.9%。流动性比例较高、符合监管要求,但仍存在一定的期限错配问题,净息差波动较大。2020年末,城商行、农商行流动性比例分别为67.6%和65.2%,高于国有大行(55.9%)和全国性股份行(55.4%),符合监管要求。但中小银行期限错配问题较为突出,如通过融入短期批发性资金,配置于流动性较差的非标资产以及中长期限的项目贷款,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隐患。同时,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利率错配问题,表现为中小银行的净息差波动性较大。例如,2020年,城商行、农商行的净息差分别较2019年下降9个基点和32个基点,降幅大于国有大行(下降8个基点)和全国性股份行(下降5个基点)。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尚不健全,部分中小银行风险控制体系存在缺陷,前期出现不少违规揽存、高息揽存现象。目前,多数中小银行尚未形成完整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尽管多数银行已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的指引下形成了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但部分银行在实际的流动性风险控制中仍然存在缺陷,个别银行甚至爆发流动性风险事件;较多中小银行在内控制度、考核管理、合规展业、信息披露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改进空间。如在吸存压力以及内部不当考核激励下,个别中小银行采取违规返利吸存、延迟支付吸存、以贷转存吸存等做法,发行活期存款靠档计息、定期存款提前支取靠档计息、周期付息等“创新”产品,借助结构性存款、第三方互联网存款等途径高息揽存,扰乱了存款市场的竞争秩序,进一步抬升了整体的存款成本。

负债质量管理办法的新要求

新近出台的《办法》共5章33条,从负债质量管理的内涵和业务范围、负债质量管理体系、负债质量管理的“六性”要素、相关监督检查和监管措施等方面,提出对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管理的体系性要求。具体来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提出关于银行内部负债质量管理的体系性要求,明确了九大方面的管理措施,注重对管理机制与管理制度的完善。《办法》要求,商业银行应确立与本行负债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负债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建立健全负债质量管理组织架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内部控制体系,制定并执行负债质量管理的策略、制度、流程、限额、应急计划,形成负债业务创新管理机制,将负债质量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内部审计范畴,建立规范的报告制度、完备可靠的信息系统等。九大方面的管理措施,能较为全面地指引商业银行形成负债业务管理框架,有利于银行依照办法完善相关的管理体系、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见表1)。提炼“六性”要素,在流动性风险管理、市场风险管理体现的负债质量要求基础上,增加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要求,指明了负债质量管理的重点和目标。负债质量的“六性”要素,指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负债获取主动性、负债成本适当性和负债项目真实性。其中,既有的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已覆盖对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的管理要求,并部分涵盖“负债获取主动性”要求。具体而言,现有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涉及“六性”要素中的“负债来源稳定性”“负债结构多样性”以及“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中的期限匹配问题;市场风险管理中,账簿利率风险管理涉及“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中的利率匹配问题,即由于资产负债重定价期限错配导致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管理涉及“负债与资产匹配合理性”中的汇率、币种匹配问题,即非人民币资产、负债币种错配所产生的汇率风险。《办法》第十一条指出,商业银行负债质量管理体系与流动性风险等相关风险管理体系存在重复内容的,可不再单独确立。此外,《办法》也吸收了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近年来有关存款管理的监管思路,提出“负债成本适当性”“负债项目真实性”要求,旨在防止商业银行因负债成本不合理导致过度开展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业务,要求商业银行的负债交易、负债会计核算、负债统计等合法合规。两大要素传统上并不属于风险管理范畴,多数商业银行对相关领域的管理方法、监测模式、管理体系等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作出四大禁止性规定,强调合规性要求,明确业务禁区。《办法》列出负债业务的四大禁止性规定,要求合规开展负债业务。具体包括:不得以金融创新为名,变相逃避监管或损害消费者利益;不得设定以存款时点规模、市场份额、排名或同业比较为要求的考评指标,分支机构不得层层加码提高考评标准及相关指标要求;禁止采取违规手段调增、调减负债或吸收、虚增存款。考虑到相关违规行为近年来多存在于吸存压力较大的中小银行,因而《办法》中的禁止性规定对于部分此前负债策略较为激进、内部控制尚不健全的中小银行具有较强的约束意义。

中小银行加强负债质量管理的建议

中小银行范文篇7

动机存在偏差,创新意识不强。其主要表现:一是我国金融机构因其特殊背景,金融创新的动因多来自政府的宏观动因、偏重于社会稳定、忽视市场特性,很少有由于自身发展需要而进行主动创新的,二是创新的微观动机则偏向于在无序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出现了许多不计成本甚至负效益的金融创新。

在不发达的市场条件下,我国金融机构这种非市场行为破坏了开展有效创新需要的良好金融秩序。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金融创新起步较晚,行动较迟缓,因此这种动机偏差还是较为明显的。

金融创新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目前区域性中小银行在较大程度上依然以存贷利差作为主要盈利手段,所谓的创新也无非是用来吸存促贷,多样化的金融手段并没有被充分使用,无法通过创新给银行带来实际直接的利润。金融创新环境不完善。从我国金融环境来看,一是金融管制较严格,二是金融公平竞争市场不完善。

2中小银行金融创新中的产品创新

以制度创新为基础,需求供给分析为前提。好的产品创新一定要是基于制度创新的。只有在政府和区域性中小银行自身花大力气进行制度创新,从而创造了良好的创新环境,而区域性中小银行又为产品创新理顺了整个创新思路,以及为创新打好组织架构的基础,才能开始谈产品创新。而产品创新的范畴,就是,从哪些着手点入手,进行创新,在哪几个层面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进行哪些产品的创新,诸如此类。当然,要进行产品创新之前,必要的市场调研和市场分析是不可缺少的。主要是针对金融创新的需求与供给进行分析,一方面确认自身所处的环境究竟是否适合进行产品创新,适合进行哪类的产品创新;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确认可以针对怎样的客户群进行怎样范畴的创新活动。

产品创新的目标管理。产品创新的目的,与普通厂商理论中的目的追逐利润最大化有相似之处。我国区域性中小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探索自身经济的新增长点,使得新增长点能够在传统业务受到威胁时,能够一定程度的取代传统业务,成为风险的规避方式之一。或是稳步的成为提高自身利润率的一个有力武器。另外一个目的,就是探索如何通过创新不断巩固自身现有市场,并稳步的进行扩充。如果维持一成不变,则很容易就会造成客户流失。竞争对手先行又恰到好处的进行的金融产品创新很有可能会让固有的老客户转而投向另外一个阵营。

3产品创新层次分析

根据产品创新所在的层次,可以大致分为金融工具的创新以及金融工程类产品创新。各区域性中小银行在研究分析自身市场需求后,准确的定位如何创新。金融工程类产品创新,通常和我们目前在较发达城市的理财产品相关。这类理财产品的特点,跨市场经营,如金融期权、期货、外汇、QDII等。这类高风险的产品在金融市场比较成熟,资金比较富裕的地区将会有较大的市场。在这类地区的区域性中小银行,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金融工具,抓紧推出更多特色型的创新产品以吸引客户,从而获取更高的中间业务收入或者投资回报。

但区域性中小银行由于规模较小,混业经营未必非常的适合其发展。在开展上述各类业务的时候,可以寻找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如证券,基金,保险,信托等。盲目的进行混业经营准备也将会增大创新风险,在最终发展中有可能得不偿失。金融工具创新,虽然从创新层次上来说并非很高端。但正是金融工具创新,能够搞活区域性中小银行的金融,应当被作为区域性中小银行的重点创新方向而被考虑。

这里,举几个区域性中小银行进行产品创新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如:宁波银行推出的“商盈100”现金管理产品,就是专门针对公司客户而推出的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工具。这一工具实质上是充分组合了银行现有的账户管理,收款,付款,融资管理等,借助网上银行为交易平台,旨在帮客户充分利用资金,使得公司资金流转更加顺畅。这样一种创新产品在长江三角洲这一该银行的主要营运区域应该还是很受欢迎的。尤其是集团客户,很方便的利用了银行这一专业的金融平台实现对其集团内部各子公司账户的管理和实时的资金调度,对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

中小银行范文篇8

如何使党的领导同公司治理融为一体?

“前一段时间暴露出的一些银行机构的风险问题,根子就是党的领导严重弱化,高管层或控股股东借助公司治理名义对银行机构进行任意操纵,私欲膨胀、为所欲为,最终酿成严重腐败案件。”近期,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发表《推进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一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就加强党对金融工作的领导和公司治理建设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探索新时代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改革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同公司法人治理必须是一体化的,必须贯穿到公司治理全过程,不能搞成“两张皮”。从公司治理“形似”上来说,当前,绝大部分省联社和农商银行已将党建工作要求写入公司章程,明确了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但是,在落实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中仍存在“形似神不似”问题,比如,“党委前置如何落到实处,如何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这方面还需要强化。”浙江省联社战略规划部费炜指出。如何使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更加融合,做到“形神兼备”?“党的领导是法人治理的魂,必须从架构上重新梳理调整,把党的领导融入进去。”湖北省联社风险总监朱思爽认为,“应制定规则、办法、考核制度等,厘委会和董事会职责和分工的边界,明确党委会‘三重一大’事项的具体范畴”。2020年8月,银保监会印发《健全银行业保险业公司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提出“2021年、2022年持续探索完善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的方式和路径”,为银行保险机构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划定了路线图。银保监会副主席曹宇在撰文中针对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有机融合的具体形式指出,要探索邀请非党委班子成员的董事、监事列席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的党委会议,以及探索控股股东机构党委科学行使职责的合理方式,防范控股股东的过度干预。朱思爽认为,农商银行作为地方法人机构,地方政府应起到监督、引导其发展方向的作用,在农商银行中应有相应的人,对其入股成为董监事,另外,还可邀请监管部门代表作为独立董事或监事,列席农商银行党委会议,参与讨论农商银行重大经营管理事项。

如何建立有效机制规范股东股权管理?

“某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银行时,第一大股东在审计报告中虚增收入8000余万元,将实际经营亏损篡改为盈利,隐瞒真实资质。”“某农商银行70个股东从该行获取贷款13.1亿元用于向其投资入股,占该行总股本的62%。”这是银保监会开展“农村中小银行股东股权三年排查整治行动”披露的部分违规案例。“股东股权管理是公司治理的根。”陕西平利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唐德东认为,“现在农商银行公司治理问题大多是由股东股权管理不规范引起的”。2018年至2020年,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对3898家农村中小银行组织开展了“农村中小银行股东股权三年排查整治行动”,累计发现问题1.99万个,集中反映在五个方面:股东资质不合格;入股资金来源不合规;逃避“穿透”监管,超比例、超数量持有股权;违规开展关联交易;股权质押不受约束。“股东股权管理是农信机构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的重中之重,也是当前农信机构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短板。近年来,监管部门把股东股权乱象整治放在工作的首位,说明这是农商银行公司治理的根本性问题。”费炜表示。为何股东股权管理是农村中小银行治理的难点?费炜认为,这与农商银行的历史有很大关系:“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后,不是按照合作制的模式一人一票,而是按照公司制的模式,如此,大股东就会拥有更多话语权。而农商银行改制时的大股东以当地民营企业为主,多为‘投资性’行为,他们可能会影响信贷投向,也为其开展关联交易提供便利。”“农村中小银行股东数量多、资产规模小、多数地处县域,决定了其管理不能照搬照抄大型银行的模式,应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机制。”清华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特约研究员陈国汪表示。“农村中小银行完善治理、补充资本,要重点解决好股东责任、股东行为和股权结构三个关键问题。”银保监会原副主席祝树民认为,一是要强化股权资本属性,各类股东一视同仁要履行股东义务,依法承担责任。二是要强化股东行为约束,引导股东形成合理的投资预期,严格依法依规行事。重点加强大股东行为监管和关联交易监管,严禁大股东利用话语权牟取超额收益。三是持续优化股权结构,以深化改革、补充资本为契机,在保持民营资本占主体的前提下,合理引入国有企业、各类金融机构等多种类型股东,形成股东适格、利益独立、有效制衡的股权结构。安徽省联社党委副书记黄然认为,农商银行股东股权问题,与其发展历史和机构属性密切相关,规范股权管理必须坚持久久为功、标本兼治。一方面,要健全管理制度体系。比如,完善股东资质管理机制,对关联股东加强“穿透”识别;制定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强化关联授信管理;严格股权质押贷款审批管理,对股东质押超过持有股权一定比例的,严格限制其股东会和董事会表决权;健全监督评价机制,优化股东履职行为评估,防止形成“少数人控制”;完善股权流转制度办法,规范股权转让行为。另一方面,要增强科技管控能力。借助股东股权管理系统,建立集股权资格审查、登记托管、质押转让、分红配股、股权变更、信息披露等功能于一体的股东股权信息平台,打通股东股权管理系统与业务系统的互联通道,实现对股东统一授信、关联交易、股权质押等行为的精准监管。

如何拨开层层迷雾“穿透”关联交易乱象?

“部分机构违反关联交易条件、程序或超出额度向股东授信,还有的通过多种手段掩盖关联交易以规避监管和信息披露。如某农商银行以不足该行最低执行利率一半的水平向9个关联方发放贷款2.5亿元;某农商银行未履行关联交易审查程序,其股东及多家关联公司以‘化整为零’方式从该行获取数十笔贷款,总额占该行资本净额的95%,其中大部分已形成不良。”这是银保监会开展“农村中小银行股东股权三年排查整治行动”披露的问题之一。关联交易和股东股权问题密不可分,但为何我们要把关联交易作为一个单独的问题进行探讨?“银保监会2020年1~12月行政处罚显示,共计587家(不含个人罚单)农村金融机构被罚,其中有401家农商银行,约占被罚农村金融机构总数的68%。在处罚事由方面,有96张罚单为农商银行关联交易违规与股东股权相关问题。”重庆银保监局副局长何涛表示,“少数大股东违规谋取控制权操纵银行经营,利用违规关联交易获取不当利益,股权代持、虚假出资、超比例、超数量持有股权,股东不当干预、违规股权质押等问题突出,冲击银行合规管理,加剧银行经营的不稳定性,损害了中小股东及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关联交易乱象已成为农村中小银行合规发展的“绊脚石”。惠州银保监分局局长何思东认为,目前农村中小银行主要的关联交易违规模式有三种:通过同业倒存虚增存款规模,增加关联交易可贷资金;借助通道机构向关联企业融资,实现贷款出表掩盖不良风险;借助关联担保公司发放自保自用贷款。而农村中小银行关联交易乱象的形成,既有借款企业故意规避审查的情况,也有机构自身风险管控失效的因素。比如,内部关联交易组织框架及制度体系缺失,给违规关联交易提供突破口;关联交易管理机制未能有效运作,关联交易风险控制委员会履职失效,关联交易审查流程不清,关系人清单穿透不彻底等;关联交易的流程管理和系统约束不足,技术层面的低水平影响了风险管控的有效性;农村中小银行偏离定位,无法克服逐利冲动,导致业务依赖大股东,长期无法理清关联关系等。针对目前关联交易乱象,4月28日,银保监会表示,将持续加强股东股权和关联交易监管,推动专项整治工作常态化,聚焦重点机构重点问题,加强处置处罚和公开披露,持续抓好存量风险化解和增量风险防范。同时,制定出台银行保险机构公司治理准则、大股东行为监管指引、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董事监事履职评价办法等公司治理重要监管规制,严格贯彻“穿透监管”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建立关联交易监管系统,信息化助力关联方识别和关联交易监测,前置风险防范端口,提高关联交易监管有效性和精准性,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公司治理机制,促进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发展。针对农村中小银行关联交易治理,陈国汪认为,要通过科技赋能加强业务和风险的全流程管控,通过审计问责强化制度流程约束。一是领导班子带头严格执行关联交易管理规则,不允许有例外情形。二是准确界定关联方名单并动态调整,精确管理关联交易范围。三是建立关联交易管理信息系统,并与其他业务系统无缝衔接。四是加强重大关联交易管理,防止利益输送。五是强化关联交易委员会责任,对违法违规关联交易坚决“说不”并严肃问责。

如何搭建相互制衡的“三会一层”治理架构?

中小银行范文篇9

关键词: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实践探讨

一、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概述

商业银行的存在本身就是为了提升国家经济的发展空间,因此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商业银行的产生和后期运行管理,与金融风险之间时刻相伴。从根本上来说,银行风险就是银行对自身的业务和经营管理,进行相应的预期后,由于受到无法预期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导致出现后续的经济损失或者是不利的发展因素影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之间有紧密的联系,世界经济的波动,必然会导致我国经济受到一定的影响。商业银行的不断发展导致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在加上国际经济的影响,导致我国的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金融风险的类型复杂多变。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导致商业银行金融风险出现的原因是多样性的,不但有市场的波动和政策的影响,还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不管是什么样的影响因素,都会导致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出现问题,甚至导致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甚至影响整个商业银行经济的发展,带来社会的恐慌。因此对于商业银行,必须要做好全面的金融风险的防控,提升商业银行经济发展的稳定性。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面临的挑战

(一)市场环境复杂化增大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发展全面融合,世界经济与文化对中国市场和文化的冲击是巨大的。我国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一直所采用的都是货币信用巨额投放的管理方式,这使得我国的金融风险逐步积累。目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早已形成,国内中小型商业银行的发展虽然主要是针对区域性经济,但是管理的模式也逐渐从单一转变为多样化管理。很多中小型商业银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增加了更多的金融产品,这对于提升自身的经济发展以及预期性经济活性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金融监管部门来说,相应的建设并没有快速跟随市场要求,导致金融监管力度的提升不足。在加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金融科技和互联网可以实现原有管理范围的脱离,逐步采用第三方支付,这使得市场环境的复杂化程度不断加深,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利率市场化发展引起的金融风险

目前我国的贷款利率发展逐步朝着市场化的角度发展,这对于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公平的发展空间,可以确保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平竞争发展。但是利率市场化发展中隐藏着很多发展风险,最为突出的就是商业银行本身为了提升自身的贷款业务的市场竞争力,会在自身的银行利率上做出相应的调整,这样的调整势必导致银行本身需要承担相应的金融风险,这对于后续商业银行的发展以及风险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进行利率市场管理变化的同时,不但要注重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好需要实现风险的合理控制,在确保风险规避的同时,实现商业银行的良性发展。

(三)国际金融市场带来的影响较大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与世界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的形成。全球一体化经济发展模式的形成,虽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但是由于国外资本的不断注入和影响,导致我国的金融行业的发展或多或多少的受到一定的影响。在国外资金大量注入国内金融市场的同时,导致商业银行所面对的隐藏风险逐步增加,在加上资金方面有可能受到国外经济波动的影响,出现剧烈的市场波动,这会导致商业银行自身的资金流动管控难度比较大,使得商业银行的自身发展受到外界市场因素的影响逐步提升。如果国际市场发展金融危机,势必会导致国内商业银行面临严峻的经济影响,甚至会出现国内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策略研究

(一)风险识别与度量

风险的识别和度量,是商业银行进行金融风险防控的首要环节,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通过针对性的风险识别和度量,可以实现风险情况的针对性了解,并且做好后期风险的针对性防控,实现整体风险防控水平的提升。在日常商业银行进行金融风险识别和度量时,主要是从商业银行经营的角度入手,对风险集中的位置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对于金融风险发生的具体原因,进行全面的分析,尽快找出金融风险出现的根本原因,对金融风险进行全面的评估和预测,实现风险发生概率的全面评估。

(二)风险防范策略设计

在对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和度量后,需要进行金融风险的全面有效控制,实现金融防范策略的设计和应用。不同的商业银行需要从实际的情况入手,结合自身进行全面的战略发展,制定针对性的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实现金融风险防范策略的应用。一般来说,主要的放线防范措施主要是风险控制法和风险财务法,风险控制法是通过各种相应的防控措施,实现金融风险发生概率的全面控制,尽可能的降低风险发生后的损失。风险财务法主要是对金融风险发生后,采用针对性的措施,实现损失的降低。

(三)管理与监督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的管理,需要做好全面的管理与监督,对于发生的风险和采取的措施,都要进行针对性的管理控制,注重后续的监督工作。通过全面的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开展,可以实现风险防范措施的充分应用和及时调整。管理与监督工作的开展,是确保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也是提升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理的重要方面,可以更好地发挥出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

(四)风险报告、评估

风险报告是对风险防范措施及策略的应用总结,结合管理和监督,实现风险防范有效性的综合性管理。从整体上来说,金融风险报告本身需要有较高的实效性,要针对风险防范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在报告中全面总结商业银行自身的风险防控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由于商业银行本身所存在的金融风险比较多,在对不同风险进行防控时,需要对不同的环节进行全面的信息数据的收集,做好后续的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风险防控中存在的不足,实现金融风险控制措施的进一步改良。

(五)风险确认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来说,金融风险管理中的风险确认是风险防控的最终环节,也是对整个金融风险防控有效性的判定。对于所采用的风险防控方式,进行最后的确认与评定,及时认定措施本身的实施效果和应用情况,实现整个金融风险防控水平的逐步提升。

四、中小商业银行金融风险管控措施实务探讨

(一)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

对于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措施的应用,需要首先从强化金融风险监测预警水平入手,尤其是实现金融风险的全面识别,从源头做好全面的管控。对于商业银行来说,需要在不断发展的同时,提高自身的风险分析水平,逐步实现信用风险监测统计工作的开展,确保风险识别预警指标体系的逐步建立。对于企业客户,要做好全面的风险排查工作,如果企业本身的债务比较大,需要尽早制定相应的企业信用风险防范解决方案,确保针对性风险防控措施的尽早建立。

(二)充分发挥科技对于风险防范的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全面提升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不同的商业银行来说,日常风险防范工作的开展,要逐步提升科技的应用水平,逐步实现信息科技风险防范措施的应用,充分发挥出大数据、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信息科技应用水平的提升,确保加强信息科技精细化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智能化管理体系,发挥出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实现信息安全和风险防控的多角度管理,真正保障银行各项业务的开展,为社会公众提供全面完善的金融服务。

(三)加大信用风险处置力度

信用风险就是借款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无法及时足额偿还银行的贷款导致出现的违约现象。一旦出现信用风险,就会导致出现各种风险问题,影响商业银行的发展稳定性。因此为了避免问题的出现,商业银行需要在第一时间时间信用风险防控体系的建设。通过采用严格统一的授信管理模式,逐步加强客户的风险评估管理模式,提高信贷全流程管理水平,逐步实现信贷资产的标准化管理,确保信贷情况与风险的全面管理。对于潜在的客户,需要采用名单管理的方式,实现不良资产的全面处置,确保后续追偿和转让工作的及时开展,尽可能的化解存量风险。

(四)做好流动性风险的防范

为了实现流动性风险的防范,需要全面加强流动性风险的识别,做好全面的风险计量与控制,提高预警分析和风险评估的频率。通过采用完善的科学风险处置方案,实现流动性风险隐患的全面处置。对于负债方面的风险,要采用多元化负债来源管理,逐步优化负债结构,实现负债稳定性的提升。逐步构建稳定合格的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匹配合理的资产负债期限,改善流动性管理模式,实现银行业务与流动风险管理的双向控制。

(五)严密防控交叉金融业务风险

商业银行内部的业务本身存在多样性,很多业务所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多。为了实现风险的全面防控,需要逐步提高交叉金融业务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对于委外业务和同业业务,要进行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多角度控制,逐步建立完善的交差金融风向管理体系,实现风险的全面识别和计量,提升银行交差金融业务规模,确保实现交叉金融业务风险的可控性提升。

五、结语

中小银行金融风险管理对于全面提升我国银行金融风险管理水平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但是需要对我国商业银行的自身经营情况和未来发展情况有全面的认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金融风险防控方案,逐步提高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力度,对于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给予快速的处理。目前我国整体经济的发展速度很快,各种新技术和新方法层出不穷,需要充分发挥出科技对风险防范的重要作用,将更多先进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具体的应用技术,实现信用风险处置力度的提升,对流动性的风险,进行针对性的方法,确保金融风险整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对于金融风险防控中的较差金融业务,要进行全面的多角度防控,提升防控管理的针对性,真正将交叉风险给予全面的控制,实现操作风险的全面遏制。

参考文献:

[1]黄红军.我国商业银行案件风险防控的措施[J].现代金融,2019(05):10-12.

[2]韩英彤.银行贸易融资抗压录[J].中国外汇,2016(18):43-45.

[3]杨鹏,黄胜利.商业银行基层机构零售条线风险防控浅议[J].福建金融,2019(03):74-77.

[4]胡金良,曹丽,张强.商业银行资管业务的风险防控[J].中国银行业,2019(09):69-70.

[5]张海泉.大数据时代下的信贷风险防控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4(14):75-77.

[6]刘桂平.论当前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J].农村金融研究,2012(02):47-52.

[7]唐志刚.健全风险防控体系保障银行良性发展[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6(S1):13-14.

[8]丁波,张翼,倪鑫.资管新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理财业务转型与风险防控[J].农村金融研究,2019(02):34-39.

[9]高清阔,吕琳,孙勇.风险防控系统在商业银行业务发展中的应用[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9(10):13-14.

[10]李军.我国商业银行信贷的风险防控问题与对策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06):272-273.

[11]卢光明.刍议我国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控策略选择[J].纳税,2019,13(31):237.

中小银行范文篇10

关键词:新常态;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产生的信贷风险类型有很多,相关部门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时,还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解决,信贷业务风险依旧得不到有效规避。本文主要针对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进行探讨。

一、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的问题

(一)信贷风险管理观念有待先进。中小银行的规模比较小,投入资金比较大,在业务拓展中,也是将重点放在短期利益上,且银行对风险经常抱有侥幸心理,在实际中,并没有主动管控风险。在风险管理理念上也是被动为主,采取的管理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经常会出现落实不到位现象,或管理不全面现象,最终信贷业务还是会引发风险危机。中小银行在风险管理中,除了要改进管理观念外,还要将管理措施和观念融入到业务中。(二)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不严格。中小银行要了解信贷风险造成的影响,如此在风险管理中才不会掉以轻心。在实际中,中小银行对风险管理的态度是被动的,所以对信贷业务和人员的管理力度都不严,最终风险规避效果不佳。管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管理责任不明确,中小银行的信贷业务不仅和信贷部门有关,还与其他部门人员有关,这些部门行事没有章法,以完成任务为主要目标,在违反规章制度的过程中,风险管理很容易出现问题。其二信贷业务审查不规范,中小银行对不同的信贷对象,还会采取不同的审批模式,比如针对大客户,审查力度会降低。在这种层次划分严重的审查中,一些审查不严格的大客户可能会成为制造信贷风险的罪魁祸首。其三信贷风险处理效果不佳,信贷风险从发现到处理,都是由人员完成,在这其中,人员的不作为可能不会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三)信贷风险管理体系有待健全。中小银行对信贷风险进行管理时,首先要确定管理对象,相关人员要从信贷业务数据中找到风险,并对风险有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在风险评估中,相关人员需要对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这些分析不仅包括定性分析,还包括定量分析。但在实际中,中小银行信贷风险计量管理处于方兴未艾阶段,所以风险的定量分析是缺少或不全面的。在实际中,中小银行采取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很多,比如风险价值评估以及贷款五级分类法等,这些方法都十分有效,中小银行在使用这些评估方法时,还要注意提高风险分析水平,强化风险的量化分析。中小银行不能对风险进行有效评估和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有很大关系,中小银行还要根据也无需求,建立各种体系。(四)信贷人员风险管理能力低。信贷业务人员也要具备风险管理意识和识别能力,还要具备职业道德,如此才能在业务进行中,积极主动防范风险,严格审核信贷业务,并对客户信息进行核对。但在实际中,中小银行的信贷人员风险管理能力低下,还需要提高。

二、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措施

(一)更新风险管理理念。新常态下,各中小银行都获得了业务拓展和规模发展的契机,虽然也会遇到挑战,但在同样的条件下,中小银行之间也会形成激烈竞争,能否在市场上占据优势,还要看中小银行对信贷风险的管理水平。只有能准确高效规避信贷风险的中小银行在将其作为核心业务时,其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才会得到提高。所以中小银行在信贷风险管理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即将信贷业务作为核心业务同时,也要将其作为核心竞争力,在业务发展中,一定要将提高核心竞争力作为最终目的。在实际中,相关人员要对市场发展态势进行研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还要对客户类型和客户需求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拓展新的信贷产品,发展稳健型客户。中小银行不仅要面对其他中小银行的竞争压力,还要和大银行建立竞争关系,如果中小银行不能另辟蹊径,很难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所以还要进行转型,中小银行的相关人员都要有这样的意识,并将其灌输到信贷风险管理中。中小银行在将客户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后,还要以留住忠实客户为主,同时对客户资源进行挖掘,然后通过客户获得其他潜在客户资源。在对客户开展信贷业务时,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信息调查工作,确定客户有能力偿还借贷款,如此信贷风险也会降低许多。在信贷风险管理理念方面,管理人员要主动出击,对当前的信贷业务开展模式进行调整,对收益结构进行优化,对信贷资产方面的投放过程进行监督,其他业务人员还要对信贷业务的效益、质量以及规模进行规整,使信贷业务开展过程得到合理管理。在信贷业务进行中,也要注意银行资本的积累,避免发生信贷风险时,银行没有反击之力的现象。(二)做好信贷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其一信贷风险主要在信贷审批环节被发现,所以在信贷管理中,还要提高审批质量和效率,信贷部门也要找到符合自身业务发展的审批模式。在实际中,该部门可以对多种审批模式进行实验,即采用差异化审批模式。最终选择的审批模式手续一定是简化后的,手段也是经过优化的。如此信贷审批效率才会得到提高。其二中小银行在将小微企业作为信贷对象时,一定要对其进行实地考察,对其生产状况和财务状况以及企业信誉进行调查,还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再三核查,以将风险规避在外。另外还要对信贷管理环节进行梳理,从中找到潜在风险,及时解决,不使其影响整个业务的管理。其三对信贷进行精细化管理。在新常态下,市场的导向需求也会发生变化,信贷风险管理如果没有很高的前瞻性,无法对风险进行预测,信贷业务风险会对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所以中小银行要对信贷业务和风险采取精细化管理模式,对其业务流程和风险预测指标制定,风险预测过程等进行管理,还要对风险和收益关系进行平衡。其四严格执行风险管理流程,相关流程图如下所示:(三)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中小银行在将信贷风险作为信贷业务管理的重点事项后,还要在实际中,为风险管理提供各种支持。首先需要健全信贷风险管理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风险管理工具、指标体系,中小银行应借鉴其他银行出现的风险预防经验,对风险管理的工具和指标进行制定,在指标方面,要对风险阈值进行设定,然后将其作为风险判断参考依据。其二改进信贷评价体系。在该体系下,中小银行还要对信贷评级标准进行制定,使信贷风险识别能力得以提高。在此基础上,还要对信贷对象有可能制造的风险点进行观察,在业务进行中,还要对其变化进行判断,及时掌控风险信息,有助于中小银行快速控制风险。其三信贷风险预警体系,当收益与风险平很关系被打破时,或风险接近相关阈值后,银行的相关预警就要做出反应。在风险体系建立中,中小银行还要借助多种数据建立风险模型。(四)利用大数据管理信贷风险。信贷业务中会涉及到很多数据处理问题,这些数据处理效果越好,潜在风险被发现的机会就越大,所以中小银行完全可以使用大数据技术来处理信贷风险。专业人员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对风险数据进行评估和判断。(五)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素质。信贷业务管理人员在信贷风险预防中起着重要的把关监控作用,管理人员要具备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管理能力,还要有职业道德,不会和信贷对象进行私下交易,从而保证了信贷业务的公开客观性。

三、结语

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这需要中小银行所有部门加强配合,积极主动参与信贷业务开展和审批过程,并做好风险分析和评估工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

参考文献:

[1]向星洁.金融新常态下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思考[J].四川劳动保障,2018(S1):120-122.

[2]孙雪峰.新常态下的银行信贷风险管理思考[J].中外企业家,2017(09):59.

[3]王天宇.新常态下中小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J].征信,2015,33(09):1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