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行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3 21:28:11

行政执行力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1

一、努力提高能力。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执行力的高低,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和体验。为此,必须掌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必须明确目标,使交办人满意。这个交办人可能是你的上级,可能是你所在的集体,还有可能是你有义务服务的公民,不管是谁,只要是你依法依规有执行义务的对象,对于其交办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

二是必须遵守程序,对直接首长负责。在交办人中,有直接交办人和间接交办人,执行者非到万不得已只对直接交办人负责。因为行政管理是分层级的,对直接交办人负责就是对间接交办人负责,每一个层次都对直接交办人负责就是对间接交办人负责。执行者切忌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交办人满意而置直接交办者的感受而不顾。还要避免怕担责任把本应向直接领导负责的事推给下一个层级的人负责,自己袖手旁观。另外,还要防止为求简单而越俎代疱,插手下级的事。

三是必须认真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要搞清三个问题。第一,执行什么。包括为什么人执行,执行什么任务,什么时间,什么要求,什么对象,什么利害关系等等,只有弄清了这些,执行者才能有的放矢。第二,怎么执行。包括用什么政策,采用什么策略,实施什么步骤,用多长的时间等等。这一步是谋又是断。要认真思考,周密部署。实际上很多执行乏力就是这一个环节把握不好所导致的。比如“项目立县”,到有些科局、乡镇最多只分解了招商任务,至于采用什么奖励、主攻什么重点、开展什么活动,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项目立县”只停留在“一把手”的笔记本上、腿上、嘴上,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雾里看花。第三,靠谁执行。靠谁执行不仅是安排人管、安排人抓,重要的是要用制度促使人管、抓,还要到时间去督查,抓得怎么样,如果不行,还要另选高明。

四是恰当运用方法。我们必须懂得执行无常法,万变不离宗。所谓“执行无常法,万变不离宗”就是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执行之法,但所有的执行当中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领。我想这些要领可归纳为“三看”:一看事态。即看事物已呈现的态势,看事物将发展的趋势,以及看任务交办者的来势,以此确定急、缓、冷、热、聚、散的处理办法。二看对象。主要是看被处理和处理所要牵涉的对象,包括是什么职业,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文化,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经济实力,有多大的能量,等等。三看环境。既要看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不要“撞头七”;又要看本地的环境,看民心群情,众怒之下不可用急招。在此基础上,确定采取的措施,尽可能做到能柔不刚,能和不斗,以求不战而胜。这里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其一,胜在人心。执行力就是要人心如我心的能力。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管采取何种手段,柔则要以情感心,严则要以理服心,刚则要以公平心。当前,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的体会是思想上讲“共存”,政治上讲“共荣”,经济上求“共赢”,仕途上图“共进”,是较好的攻心之法。其二,胜在细节。执行就是办事,办事就要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就要知道开始怎样,中间出现什么问题,就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想办法,就要从过程正确中追求结果正确。我们讲不问过程只问结果,不是不要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希望不要过程的结果无异于等待天上掉馅饼,是不现实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其三,胜在抓紧。执行就像赛跑,要抢速度。招商引资、做思想工作都要趁热打铁,这样才能抓住机遇,提高成功率,决不可一曝十闲。

五是加强自身修养。执行力的问题对一个人来讲,说到底是一个自身素质问题。有时执行要讲道理,有些人就是有理说不清;有时执行要用策略,有些人就是遇到墙了不知道转弯。因此,提高执行力必须从自身修养抓起,做到人人行能政。目前,重点是两个方面的修养:一方面是知识修养。包括:法律、专业、理论、社会知识修养,无知必无能。另一方面是能力修养。包括分析观察能力,要有世界眼光,能看多远就能干多远;社交能力,与一切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临场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组织动员群众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六是把力气使在行动上。一方面,行动就有可能。鲁迅说流产比不生产好,因为流产究竟能证明是可能生产的。行动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失败了不要怕,怕就怕失败以后不吸取教训,没有人帮助总结教训。我们要宽容失败,善待挫折。另一方面,行动需要管理。部署工作只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操作性等于不行。执行就像十月怀胎,就像农民种田(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把力气使在行动上,就是要把力气使在过程上。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1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目的

执行力实质上是中层执行者对决策方案理解并组织实施的能力,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概念“执行力”最初用于企业管理中,是执行者个人素质和个人修养的内涵所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及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与创新,高校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要求其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执行力”已被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高校院系办公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窗口,需要拥有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才能更好地服从服务于高校的各项工作。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流程,在学校与学生、学校与社会进行沟通和联系中起着桥梁和中介的作用,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并使之产生最大效能。第一,对于高校来说,院系级的教学行政管理机构应在国家或地方的教育方针政策指导下,在部门主管的领导下,制定学校的战略决策,协助部门主管做好院系办公室的行政事务以及有关管理工作。行政管理“执行力”从实现学校的战略性长远目标出发,宣传贯彻学校工作精神,协调合作工作部署的实践,保证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转、组织实施、贯彻执行,培养良好的执行能力。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已成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如果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就无法实现学校的长远目标和战略规划。第二,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发展,对执行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并随着高校规模及办学功能的扩大,在部门内部及部门之间的执行力发挥中都是不可或缺的,高校行政管理正朝着综合性逐步增强的方向发展。正确认知自身的价值和作用,确保高校正常运转,提高素质修养,在学校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可以说,高校行政人员必须能切实分析自我,提升执行力,作好一个沟通校院、服务师生的中间桥梁,才能有效提高管理水平,保证工作质量与成效。第三,高校行政管理部门是集行政、教学、科研等工作的综合管理机构和办事部门,并不断向各个方面延伸。体现在具体工作上就是集综合性、服务性、协调性、繁杂性于一体,直接关系到高校工作的进展,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处于中心枢纽位置,是桥梁和中介作用的重要实施者。因此做好高校行政管理是当前校院两级管理的新模式下的关键,担负着推动目标和计划进行的责任,是学校面临的最大问题。适当地讲究方法技巧,充分放大执行力的效能,善于承上启下、协调左右、帮助学校建立和维系自身利益的竞争优势。

2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主要因素

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高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要求行政管理人员工作时要注意掌握分寸,减少受到内外部条件的制约。行政管理人员更需要联系内外,遵守国家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管理效能、管理政策与法规等。内部因素主要有本校的管理体制、人员素质、管理模式与方法以及管理组织机构等。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执行能力,才能通过改革内部管理模式与方法,拥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充分利用外部条件,提高工作成效,实现学校目标。第一,高校的管理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职业素养对执行能力培养的要求越来越高。但因地方水平、历史因素及内部资源的限制,决定了其必须用多种方法处理多种事务,大部分高校的管理还是处于粗放状态。必须要积极主动的参与制定工作目标与计划,改善缺乏主人翁精神,办事拖拉、态度冷漠的风气。把握现实工作进展状况,改善技能落后,操作现代化办公设备能力较差的局面。及时发现问题并总结和反馈信息,将新技术、新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第二,高校属于事业单位的管理范畴,行政管理人员具有特殊性,必须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形成管理制度、政策、流程的适应性和可操作性,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参与组织策划。改善获取信息的方式限于传统化的现象,增强思辨和表达能力,将学校利益与自身利益产生共鸣,提高管理和执行水平。从教学、科研出发以服务于师生、服务于社会为目的出发,增加对外交流与联系,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机构。第三,针对管理机构的设置模式职责不明、权责不清的现象,要规范操作,高标准、严要求。高校管理机构的设置应围绕学校的发展、中长远目标进行,积极探讨工作方式、方法。如果管理机构权责划分不明,就无法保证信息渠道畅通,导致办事烦琐、困难,工作难以开展。避免领导制定的一些工作方案在执行过程中力度越来越小,严重影响到行政执行力提升的现象。

3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对策

第一,执行能力的提高,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规范运行机制,明确任务的执行顺序、关键点和侧重点,是一个组织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并以此为目标来把握做事的方向和进展情况,保证目标实现,做到“有章有循,有规可依”。第二,建立完整的行政管理体系,尽量避免院系领导的目标计划在执行过程中出现标准渐渐降低乃至走样,建立适合本校发展的规章制度,弄清楚领导的指令,约束并指导教职员工开展工作,避免一知半解就开始埋头苦干。逐步完善制度,从正反两方面不断积累经验。坚持科学合理、量化考核,使高校行政管理成为一个多层次、多因素的综合体,以实现创新管理、优化政务,提高行政效能。第三,制度的内容要清晰,使其有助于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职责、权利要清晰,端正态度,自我培养,奖惩要分明,不断学习、求实创新。高校行政领导者必须做到从自身抓起,提高自身的执行能力,规范执行。吸收新的知识,建立健全高校的教育、教学制度,不断地学习,为教学、科研更好的服务。

作者:王烨 单位: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史万兵.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深化改革研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3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一、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涵义

“执行力”这一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在企业领域,政府领域,教育领域以及学术研究等诸多领域皆被广泛地应用,其涉及领域之多,应用范围之广。在企业管理的范畴之内,执行力主要指的是领导层实施企业的长远目标,带领企业内部的所有员工实现和完成企业原定目标的能力。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中的执行力的涵义可以从两个层面进行理解:一是高校管理的高层在国家大政方针的指导下,基于对自身各方面实力的正确评估和定位,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并且付诸实践的能力;二是指高校基层管理者,在高校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做好基层具体管理工作的能力。换言之,在整个高校运行的过程之中,执行力贯穿于始终。综上所述,高校领域的行政管理执行力,不仅是指高校高层管理者依据国家宏观政策制定正确发展战略和目标并付诸于实施的能力,而且还指高校的基层管理者为实现高校的共同愿景而开展具体工作的能力。鉴于之前对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问题的忽视,导致在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办事效率低,工作落实不到位等现象。因此,高校的长足发展,需要切实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二、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建设的困境

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关系到高校的长足健康发展,关系到高等教育的顺利开展。然而,当前我国高校缺乏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现象比比皆是,由于执行力的缺乏所引发的诸多弊端也日渐暴露,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内涵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甚至导致现代大学体制的建立和高校教育管理水平提升困境重重。可见,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缺失已然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问题。

(一)服务意识缺乏,工作效率低下

高校发展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环节是执行,执行是一种服务意识,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如果服务意识缺乏,工作态度不积极,这将会是致使高校发展战略发生偏差的最重要的原因。在高校行政管理领域,基层的管理者和高层的领导者往往会出现工作态度不认真,服务意识不强的现象,例如当上级部门问及工作开展的情况和效果时,有时候下属常用“还可以”、“差不多”等词语回应,反映出工作人员缺乏紧张感和责任感。这种工作态度和服务意识常常会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效果不明显,导致领导交代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并没有圆满完成,目标和结果还有很大的差距。服务意识的缺乏和工作的低效率,导致高校制定的各项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不能很好的完成,是制约高校管理水平和教育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将会严重影响着高校事业的健康长足发展。

(二)制度执行严肃性的缺失

高校各方面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是相对完善的,然而由于工作人员执行严肃性的缺失,无论是上级领导者还是基层的管理者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导致各项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遭到了践踏,使得各项工作不能有序高效的开展。部门领导之间工作分工相互推诿,基层工作者更是工作不认真,再完善再堪称完美的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都会是纸上谈兵,一纸空文。工作制度和标准作为一种标尺,对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和工作方向进行权衡,如若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这样会导致制度权威性和严肃性大大降低。由此可见,要切实提升制度执行的严肃性,自上而下认真履职,踏实工作,才能够挽救制度执行的严肃性,保证制度的权威。

(三)组织结构不合理,部门之间缺乏合作

所谓高校合理的组织结构就是高校组织机构中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所形成的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是为实现既定目标而进行的协调和控制活动的有机系统。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优良的组织结构体系作为坚强的结构性保障。现阶段,高校组织机构内部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组织机构膨胀,分工过细,职能重复,管理层级过多。可见,高效、精简和制衡的原则并未在高校的组织机构中得以充分的体现。正是由于组织机构中这些原则的缺失,将会暴露中在具体的工作中,导致信息传递渠道阻滞,部门之间缺乏合作性和团队精神,进而致使工作效率的低下和资源的严重浪费。

三、提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探析

针对目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视角进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

(一)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高校行政管理之中,决策是其重要的环节,同时也是各项管理功能实现的基础。科学的决策对于指明高校的发展方向,促进高校的长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高校的良性发展需要制定不同的目标,在不同的时期和部门目标迥异,执行力在其中就发挥着理解和组织实施各项决策方案的能力。所以,决策的科学与否对于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效能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高校要切实提升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水平,依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结合自身的内在优势,从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方针政策。高校在具体的决策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和民主集中两大原则,切实充分地保证教师和学生参与决策其中,同时应该做好调查研究工作,进一步规范决策的程序,进一步优化决策的议题,建立起科学的决策评估制度。为了更好地提升高效决策的水平,应该进一步建立健全决策责任问责制度,从而更好地避免决策权力的滥用。

(二)构建完善的管理机制

优良的流程和标准是有力的执行力的基础,因此高校的各项决策为了达到预定的效果,就要制定科学的标准和制度来制约执行者的行为。人员、战略和运营这三个流程是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核心流程。执行力的前提流程在于战略,执行力的基础流程在于运营,执行力的核心流程在于人员。这三个流程之中,人员流程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关键的,想要建立有效的人员流程需要完成以下三个层面的任务和目标:第一,精准而深入的评估管理人员;第二,要将管理人员和高校的运营有机结合;第三,进一步完善对于高校领导层的培养渠道。高校各个层级的发展目标的实现需要流程的制定这一关键的环节,对于执行力的提升意义重大。所以,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的有机结合是流程制定过程之中首先要考虑的,严肃性和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流程执行的过程之中要重点考虑的,同时流程的制定要切实做到目标明晰,主体凸显,步骤确定。要依据规章制度来实施具体的执行运作流程,从而建立起一套高效的、科学的、合理的高校行政管理体系。

(三)确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有效监督机制的确立,可以使得高校各方面的制度政策得以准确无误地传达,可以促进上下级关系,师生关系的良性发展,同时也可以有力推动高校执行力和高校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想进一步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务必要强化制度和法治建设,将现有的制度规范进一步分解和细化,打造成系统的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确保做好对高校的各项发展规划的追踪管理工作。对此,高校在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时,要建立好工作完成的日程表,将工作的进度节点加以明确,追踪跟进工作任务的实施和完成情况,一旦出现偏差,要做到及时控制,纠正偏差。要想做到对于差距的弥补,就要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对各个工作环节进行认真的排查,找到问题的源头,确保按照原定计划开展工作,以使得高校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为了保证监督全面有效,高校应该从多个角度建立监督约束机制,使得高校纪律检查机关的工作职能得以充分的发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另外,学校的教师代表大会和学院教师代表大会作为民主监督主体,应该充分发挥民主监督职能,对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到有效监督。在高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发展规划在实施拟定之前,应该交由教代会审议讨论,确保各项高校各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考核、监督、评议制度,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的问责制度,对高校领导进行述职述廉。深化学校信息公开制度,让学校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保证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完善校长和院长的接待日制度,听取师生的意见和想法,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四)提升管理人员的职业化能力

高校高效的有力的执行力是建立在管理人员具备高度的职业化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因此,高校各部门的执行力效果如何,关键是看执行者的执行力如何,管理人员的执行力的水平直接决定了高校能否高效率运行。现阶段,高等学校在招录行政管理人才的时候,多要求高学历,至少是硕士研究生学历,但是应该将高学历和高能力相区分,两者之间未必存在等号的关系。因此,在考虑高学历的同时,也考虑应聘管理者的综合管理素质,其中具体包括沟通能力,文书写作能力,执行能力以及组织协调能力等诸多能力,而且这些能力的考察是更加侧重的,这就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知识,管理原则,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此同时,实际岗位工作能力的提升也可以通过严格的岗位技能培训来实现,岗位培训于是也作为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各方面的工作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两个层面入手:其一,积极的工作态度是较强执行力的前提。其中的工作态度具体包括敬业精神,责任感以及纪律意识等。工作态度的差异决定了工作结果的差异,按照辩证法理论来讲,积极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因此对于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的培养意义重大;其二,对于高校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定期培训,加强职业化能力训练,提高岗位工作技能,提升理论素养,成为更加合格的优秀的管理者。

(五)打造优秀的行政管理执行力文化

执行力文化的打造,其实也是团队协作精神的打造过程,因此执行力文化在高校各项工作开展的过程之中发挥重要的粘合剂的作用,促进工作的顺利开展。高校的执行力文化是在实际的高效具体的行政管理活动中逐渐形成的,这种“执行力”的价值观是为所有执行主体所共享的,也可以说是这种执行力文化是行政意识观、行政价值观和行政心理倾向的集合。执行力文化就是通过精神塑造层面对执行主体的执行行为进行规约和引导,优良的执行习惯和执行理念都可以通过卓越的执行力文化来加以培育,并且这种执行力文化可以传承和创新。高校为了打造卓越的执行力,应该致力于将高校文化,价值观,高校的精神灌输于每位管理人员,形成有力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最终“拧成一股绳”,形成特有的团队价值取向。管理人员对执行力文化的认同,有利于保证执行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执行活动的有效执行。对于高校管理者执行力的培养,首先应该培养管理者优良的工作作风,切勿好高骛远,心浮气躁,应该力求严谨、仔细,追求完美,将高校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落实到位。这种执行力文化的打造,有利于学校行为规范的完善,有利于高校的长足健康发展。

作者:蒋兴海 李凌慧 单位:黑龙江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注释:

[美]拉里•博西迪、[印度]拉姆•查兰.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8.

刘应兰、杨林、卢朝佑.高校执行力建设研究综述.文教资料.2009(4).141.

刘兴平.和谐管理视角下的高校执行力建设.青岛:青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1.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4

关键词:执行力行政机关公众监督

一、“执行力”这一概念起源于行政法学,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

然而现在,其被广泛接受的含义是作为一种能够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从这层含义上讲提高执行力对加强机关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17世纪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之父洛克提出,执行法律是行政机关的最高职责。20世纪初,著名的行政学家威尔逊、古德诺、怀特等也指出了执行对于政府公共行政的重要性。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更是发起了政策执行研究运动,他们指出重视政府的政策执行问题,不仅要重视政策执行本身,而且应当在政策执行与政策制定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

近几年来,我国也有学者将“执行力”这一概念引进行政管理领域,于凤荣、王殿春发表了《提高我国公众政策执行力的对策研究》一文,史耀疆发表了《科学组织中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强化政策》一文,胡昌升发表了《执行力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一文。在这里我们认为,作为行政管理学意义上的行政执行力,可理解为是为达致既定的行政管理目标,通过对各种组织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进行组织内日常事物、履行行政机关责任和义务的能力。由此可见,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二、行政机关,其主要工作就是从事各种执行性活动,其主要职能就是公正和中立地执行国家意志。

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效率低下,执行不力的情况较为严重。我国进行改革,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行政机关的改革,以通过改革来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政执行力。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不少部门和单位还存在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人多力量大”、“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种思维模式,反映到组织结构上便是追求部门齐全,人员充足,形成一种规模庞大、结构严密、分工细致、上下贯通的行政管理体系。而这种管理和思维方式往往导致人浮于事,交叉重叠,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使得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低下。

现象二:公务员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抱怨,就是通过行政机关办事太难,不仅时间上经常延误,而且有时态度还十分恶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不同。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特点是:垄断性,没有竞争,公务员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使得其对服务对象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现象三:行政执行缺乏合理的程序。在行政执行活动中,采用合理合法的行政执行程序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行政程序的法律,但是。还不够完善,行政机关中的一些事情的解决往往没有法定的程序,使得执行者在执行中没有时间、规则的约束。有些即使制订了相关的执行程序,但与之匹配制裁措施却没有,这样使得一些行政执行活动成了任意性行为。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除了应该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的自身监督外,还应该加强公众监督的力度。因为,公众是行政执行力的作用对象,作为被服务者或者被管理者,他往往对行政机关的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也最有发言权。同时,加强公众对公务员工作的监督力度,也可以消除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有利于行政执行的合理与合法。具体来说,加强公众监督具有以下作用:

1、通过加强公众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从外部施加压力,可以促使行政机关进行“精兵简政”。行政机关效率低下,执行力不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行政机构过于庞大,机构设置臃肿,这仅靠其内部的监督是无法彻底改变的。而由公众来进行监督,作为纳税人,其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促使行政机关进行改革,使行政机关的人员配置达到最优化。这样,即精简了行政机关,节省了财政支出,又提高了行政机关的执行力,简化了办事程序,节省了时间,使行政机关和外界公众达到双赢。

2、通过加强公众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根据服务对象对公务员工作的反馈来考核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并以此为主进行奖惩,使得能者上庸者下。这样不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能得到提高,而且公务员的升迁、荣辱与他所服务的对象直接挂钩,使他在处理问题时会从方便办事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讨好上级、从部门内部的利益出发,其工作积极性才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工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执行力才会增强。

3、在公众的监督下,行政行为的程序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程序的不合理会造成行政相对方的损失,这是众所周知的,由于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权的监督是为了自身利益,并且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行政主体的权利之间往往有利益冲突,因此其会尽可能的要求详知行政主体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理由,并充分地行使他们的监督权。所以,公众成为行政活动的监督者,行政主体就会主动理顺程序,以最好的方式使得对方满意。

4、加强公众监督,可以使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更为科学、客观,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考核方式就是360°考核法。通过这种方法,收集与评估者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意见,从而进行综合评估,这种方法由于比较全面所以结论也较为客观。同样,在进行公务员考核时,公众作为行政执行活动的直接作用者,最有权利对行政行为作出评价,其评价结论也更为客观。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机制由于忽视了公众的作用,主要由上级对工作进行评估,从而导致权力的滥用,在这种机制下,往往会滋生腐败现象。所以,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完善监督与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腐败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重视人民群众监督是根治腐败的治本之道。

总之,公众的监督应该贯穿于行政活动的始末,对于行政机关的所有行为公众都有监督的权利,这种监督的范围之广是立法监督权、司法监督权等远不能企及的。正因为这样,其对于提高行政机关执行力所具有的作用也更为巨大。所以,提高行政行为加强公众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莫勇波.政府执行力:当前公共行政研究的新课题[J].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章志远.行政行为执行力初探[J].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5).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5

1.1内部监督管理制度。对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其内部监督管理制度是必然影响因素。任何部门管理者都离不开监督管理,这样才能够保障制度有效实施,使其执行效果更加明显。内部监督管理实质是指高校管理执行人员在对学校体系制定管理制度时,应有监督管理机构来监督行政管理执行人员执行制度时的行为能力,目的是为了规范高校各项运行工作能够正常进行,进而有效提高高职院校管理综合能力。而当今高校行政管理部门,大多都缺乏对行政管理人员监督管理机制,导致管理制度出现很多弊端,例如高校大学生因思想教育缺乏,走上了违法犯罪不归之路,这其中有一部分也缘由于大学教育制度的缺失,部分归咎也在于学校的行政管理部门,对此本文在以下应对措施中会展开分析此问题的出现与内部监督之间的必然关系,此外可见内部监督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2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行政人员专业能力的强弱更会影响行政管理执行力的作用效果,如果一个行政人员具备较强的管理方面的知识专业能力,那么他的行政管理执行力也肯定是较优秀的,因此学校的管理体系也将会被合理运用,所以要想使高校管理部门管理制度得到有效发展,就需要提升行政人员专业能力。1.3内部人员思想文化环境氛围。当今高职院校行政部门内部人员思维还是偏向于传统观念,可能由于受传统制度影响的原因,再加上当今社会科学技术、经济水平等都发展飞速,不能及时跟随时代潮流,所以在制度上难以创新,导致学校教育制度死板,枯燥,乏味,大学生们不能从中汲取精神食粮。因此内部人员思想文化一定要与时俱进,文化环境氛围应在新经济体制发展下不断熏陶,创建良好的思想文化环境。

2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措施

2.1加强对内部行政人员监督,采用规范管理制度。对于上述影响因素中第一点提出的大学生因缺乏思想教育而导致犯罪这一问题,我认为虽然大学生犯罪不能单独归因于学校教育部门的失误,其中肯定包含多种因素才会导致大学生思想走到消极极点,但是学校教育也会起到相关作用。可能由于监督机制对执行管理人员在教育管理制度下约束力度不够,才会导致学校教育方面缺失,不利于引导大学生积极向上的思维水平。对此应加强对内部行政人员的监督,采用规范管理制度。例如促使内部行政人员多开展教育活动,让学校组织大学生观看教育方面的影片或视频等,这些体现应在内部行政人员执行力上监督他们是否制定管理制度是对大学生活动有效的,若发现内部工作人员有违反制度规定外的行为就进行惩罚措施。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提升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加强对工作完成度的控制,此外高校更应开拓监督方式,实现法律监督作用,把法律融入到监督管理体系中,时刻调整制度,规范运用。2.2设立专业培训课程,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养能力。对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人员专业能力如何提高这一问题,高校应对现有的执行人员组织专业培训课程,以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专业素养,具有较强的专业管理素质能力,才能够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高校管理体制,从而促进高效教育稳健快速发展。另外对要应聘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人员要提高应聘门槛,要求管理人员专业知识能力和人文素养能力等综合能力都要达到高水准,才能够有机会被聘请为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人员。二者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能力,达到高的执行能力。2.3加强创新管理理念,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氛围。对于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内部人员思想文化环境也是影响执行力因素原因之一。关于思想文化环境,应加强对高职院校行政人员思维上向创新领域范围内的引导,并且与高校自身实质特点相结合,可以建立小组,进行头脑风暴,讨论交流当今社会潮流文化,引进吸收管理理念,加以创新,促进行政管理人员在工作中法规主动能力,从而使管理效果有效提升。此外,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氛围,需要高职院校行政管理人员不断进行学习,提升自我价值,学习创新理念,促进高职院校在文化领域的发展,也从而实现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能力,并有所提升。

3小结

在当今经济发展快速的趋势下,高职院校行政管理部门更应跟随时代进步的步伐,加大管理行政管理制度,提高行政人员的执行能力。本文针对当下高校行政管理部门中出现的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水平不符和管理基本要求、内部思想文化氛围不强烈等这些存在性问题,针对这些现有问题,一一对应做出了应对措施。对于内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应采取加强对内部行政人员监督,并实施规范管理制度;对于行政人员专业素养不够标准,学校应加强组织培训机构,从而提高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能力;对于内部人员思想文化环境氛围,应加强内部执行管理的创新理念,营造良好文化环境氛围。以上的针对性应对措施希望对高职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方面有所帮助,也希望能够推动高职院校行政人员职业工作得到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沈杕.政府职能转变下的高校行政管理人才培养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6(20):238-239.

[2]赵晶晶.浅谈高校行政人员服务意识培养[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8).

[3]沙靖宇.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市场,2017(23):182-183.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6

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内涵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从广义层面来说,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主要是指高校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将自身的管理内容涵盖并渗透于高校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以宏观的管理思维实现对各部门职能的监督管理;从狭义层面来说,高校以自身发展规划的实际情况为主要出发点,结合当前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及具体要求,从组织、目标、方向、方案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实现对人力、财力及物力的统筹规划,实现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1]。通过对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内涵分析可知,高校行政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将行政管理与高校管理相结合,因此,高校行政管理兼具管理特征的同时,又具有高校日常管理的独特之处。

2.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的问题

2.1主体错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主体错位的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行政管理职能的产生于政府教育行政管理职能息息相关,一般来说,由高校党政部门行使行政管理职能[2]。但是就当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落实情况来说,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不足,信息交流和共享能力有待提高,部门管理者受官僚思想的影响,忽视各项管理内容的落实和执行,极易造成行政管理方略浮于表面、流于形式。2.2管理体系不完善。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难以为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提供严密的体系框架,进一步制约行政管理执行力的落实情况。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与其他本科高校相比,建校时间相对较短,由于受发展进程的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尚未形成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体系,结构较为冗杂且联动性不强,特别是在各行政管理方略的执行过程中难以就某些问题进行细致探讨[3]。此外,部分决策存在盲目性,管理决策的执行力落实效果不佳。2.3执行力落实不足。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执行力落实不足的情况,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教育水平和管理质量,极易造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缓慢的局面。绝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专科的基础上发展建立的,其中教职员工的专业水平、科研能力等方面的素养有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任职制度取法科学化和明确化的标准设置,与我国其他本科院校尚存在一定差距。同时,基层执行者和高层管理者之间缺乏应有的沟通交流,上行下达效果不明显。2.4环境建设进程滞后。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存在环境建设进程滞后的问题。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程度不深,短时间内尚未形成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办学理念和品质,在此种情况的影响之下,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学术研究氛围不浓厚,科研力量相对于其他本科院校而言而存在一定差距,甚至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发展的薄弱之处,并未成为相应的学术研讨机构。同时,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制度环境建设进程缓慢,各项规章制度有待完善,无法从根本上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执行力的落实与贯彻提供系统的制度保证。

3.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不高的的成因

3.1管理理念不合理。管理理念不合理,是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因素,在错误、偏差的理念指导之下,无法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做出正确的理念指导,进一步制约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与发展。在素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之下,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管理者仍沿用传统化的管理理念,尚未对自身的管理理念进行创新转变,缺乏应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没有从高校管理的整体情况出发,管理理念、服务意识和科研精神难以迎合当前时代的发展潮流与趋势[4]。3.2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不高的重要因素,由于缺乏与之相对应完善化、规范化的管理机制,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缺乏系统的管理框架。受陈旧落后管理理念的影响,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管理机制因循守旧,侧重于对自身机构改革及制度建设,忽视以人为本的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构建。现阶段,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管理机制实行权权分级,个行政管理部门相互牵制,但是该种模式以刚性管理为主,缺乏一定的柔性含量,长此以往,极易造成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效果不佳的局面。3.3人员素质不高。人员素质不高,是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不高的又一重要因素,正是由于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员,难以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体系提供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人才支持力度不足。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阶段,绝大多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行政管理队伍建设进程滞后,部分行政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不高,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无法实现均衡化发展,进一步影响行政管理的水平和质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科研教学工作发展,会造成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3.4组织结构不科学。组织结构不科学,是影响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不高的主要因素,也是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因此,相关管理人员要重视对高校组织结构的分析和科学规划。通常来说,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实行层层制约的组织框架,上级机构与下级机构相对应,并且其中还掺杂其他部分,这种冗杂繁琐的局面极易导致行政管理效率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高校日常管理工作造成冲击,增加了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难度。

4.强化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策略

4.1明确高校行政管理目标。要明确高校行政管理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管理目标,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做出重要的理念指导,进一步强化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实现执行效果的最大化。现阶段,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从自身发展情况出发,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行政管理目标,鼓励各工作人员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与践行工作之中,对大限度的调动员工参与管理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明确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行政管理方向,针对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重点解决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把握行政管理工作的总体态势,切实可行的落实管理目标。4.2完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要完善高校内部管理机制,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落实于提升奠定重要的管理体系,以便更好的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稳定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充分吸收和借鉴其他本科高校的成功管理经验,高效整合各项管理资源,优化配置各项管理内容,同时,加强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人员的系统配置,实行简政放权,逐渐将管理权限落实到基层管理工之中,形成以服务水平提升为内容的管理机制[5]。此外,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加强各管理部门之间的联动,明确划分各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能,落实责任管理制度,以此来保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内部管理机制的良性运作。4.3提高高校人员管理素质。要提高高校人员管理素质,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提升与强化提供全面发展的管理型人才,通过人员软实力的提高加快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改革发展进程,以便更好的迎合当前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形势。一方面,高校管理者要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将高校文化建设与行政管理氛围建设纳入日神素质提升的重要范畴之中,通过领导班子管理能力的提升,为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强化注入新的发展活力。另一方面,基层管理工作者要加强自身的专业建设,形成团结协作、乐于奉献、敢于创新的职业精神,以高校行政管理目标为基础,加强与其他管理者及工作人员的沟通协作,并将此作为提高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能力的关键所在。4.4科学设置高校组织结构。要科学设置高校组织结构,为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严密的组织框架,同时,加强对新建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对高校的发展理念、管理机制及落实目标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分析,坚持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原则,切实有效的保证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高效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明确自身的办学特色,将自身的创新理念与高校可持续发展进程相结合,侧重于对人才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实践创新型人才。此外,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要对自身的组织结构进行优化设置,从教学、行政、后勤、科研等方面入手,同凑各方资源,构建以执行力提升为目标的发展体系,提升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5.总结

综上所述,加强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有效研究,是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在发展过程中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应从管理目标、管理机制、人员素养和组织结构四方面入手,不断提升高校的管理竞争力,以便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背景之下,实现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晓波,黄传峰.新建本科院校行政管理执行力问题与对策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4,06:32-35.

[2]陈拥贤.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以湖南省新建地方本科高校为例[J].职教论坛,2015,01:21-30.

[3]王者鹤.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基于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04:53-59.

[4]张男星,桂庆平.新建地方本科高校的发展与转型———访宜宾学院校长汪明义[J].大学(学术版),2016,10:4-19.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7

关键词:执行力行政机关公众监督

“执行力”这一概念起源于行政法学,是指对具体行政行为予以强制执行的强制力或法律效力。然而现在,其被广泛接受的含义是作为一种能够达到预定目标的能力,从这层含义上讲提高执行力对加强机关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17世纪西方古典自由主义之父洛克提出,执行法律是行政机关的最高职责。20世纪初,著名的行政学家威尔逊、古德诺、怀特等也指出了执行对于政府公共行政的重要性。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更是发起了政策执行研究运动,他们指出重视政府的政策执行问题,不仅要重视政策执行本身,而且应当在政策执行与政策制定之间建立起密切联系。

近几年来,我国也有学者将“执行力”这一概念引进行政管理领域,于凤荣、王殿春发表了《提高我国公众政策执行力的对策研究》一文,史耀疆发表了《科学组织中执行力弱化的原因及其强化政策》一文,胡昌升发表了《执行力是一个组织的生命力》一文。在这里我们认为,作为行政管理学意义上的行政执行力,可理解为是为达致既定的行政管理目标,通过对各种组织资源进行使用、调度和控制,从而有效进行组织内日常事物、履行行政机关责任和义务的能力。由此可见,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必不可少的一种能力。

行政机关,其主要工作就是从事各种执行性活动,其主要职能就是公正和中立地执行国家意志。长期以来,我国的行政效率低下,执行不力的情况较为严重。我国进行改革,其中一个主要的内容就是行政机关的改革,以通过改革来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政执行力。虽然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我们也应看到不少部门和单位还存在这样的现象:

现象一:长期以来,人们往往习惯于“人多力量大”、“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这种思维模式,反映到组织结构上便是追求部门齐全,人员充足,形成一种规模庞大、结构严密、分工细致、上下贯通的行政管理体系。而这种管理和思维方式往往导致人浮于事,交叉重叠,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使得行政机构的办事效率低下。

现象二:公务员缺乏为公众服务的意识。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抱怨,就是通过行政机关办事太难,不仅时间上经常延误,而且有时态度还十分恶劣,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政府公共服务和私人服务不同。政府公共服务部门的特点是:垄断性,没有竞争,公务员处于一种绝对的优势地位,因此使得其对服务对象抱着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现象三:行政执行缺乏合理的程序。在行政执行活动中,采用合理合法的行政执行程序是必不可少的,虽然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关于行政程序的法律,但是。还不够完善,行政机关中的一些事情的解决往往没有法定的程序,使得执行者在执行中没有时间、规则的约束。有些即使制订了相关的执行程序,但与之匹配制裁措施却没有,这样使得一些行政执行活动成了任意性行为。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除了应该加强行政机关内部的自身监督外,还应该加强公众监督的力度。因为,公众是行政执行力的作用对象,作为被服务者或者被管理者,他往往对行政机关的工作有更深刻的理解,可以发现深层次的问题,也最有发言权。同时,加强公众对公务员工作的监督力度,也可以消除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方之间不平等的关系,有利于行政执行的合理与合法。具体来说,加强公众监督具有以下作用:

1、通过加强公众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从外部施加压力,可以促使行政机关进行“精兵简政”。行政机关效率低下,执行力不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行政机构过于庞大,机构设置臃肿,这仅靠其内部的监督是无法彻底改变的。而由公众来进行监督,作为纳税人,其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促使行政机关进行改革,使行政机关的人员配置达到最优化。这样,即精简了行政机关,节省了财政支出,又提高了行政机关的执行力,简化了办事程序,节省了时间,使行政机关和外界公众达到双赢。

2、通过加强公众对行政机关工作的监督,根据服务对象对公务员工作的反馈来考核公务员的工作态度及工作能力,并以此为主进行奖惩,使得能者上庸者下。这样不但公务员的整体素质能得到提高,而且公务员的升迁、荣辱与他所服务的对象直接挂钩,使他在处理问题时会从方便办事者的角度出发,而不是从讨好上级、从部门内部的利益出发,其工作积极性才能被充分的调动起来,工作效率才会得到提高,执行力才会增强。

3、在公众的监督下,行政行为的程序可以得到进一步完善。程序的不合理会造成行政相对方的损失,这是众所周知的,由于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权的监督是为了自身利益,并且在具体的行政过程中,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行政主体的权利之间往往有利益冲突,因此其会尽可能的要求详知行政主体对行政权力行使的理由,并充分地行使他们的监督权。所以,公众成为行政活动的监督者,行政主体就会主动理顺程序,以最好的方式使得对方满意。

4、加强公众监督,可以使公务员的考核制度更为科学、客观,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在企业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考核方式就是360°考核法。通过这种方法,收集与评估者有关的各方面人员的意见,从而进行综合评估,这种方法由于比较全面所以结论也较为客观。同样,在进行公务员考核时,公众作为行政执行活动的直接作用者,最有权利对行政行为作出评价,其评价结论也更为客观。现在的公务员考试机制由于忽视了公众的作用,主要由上级对工作进行评估,从而导致权力的滥用,在这种机制下,往往会滋生腐败现象。所以,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是完善监督与制约机制,防止权力腐败必不可少的重要举措,重视人民群众监督是根治腐败的治本之道。

总之,公众的监督应该贯穿于行政活动的始末,对于行政机关的所有行为公众都有监督的权利,这种监督的范围之广是立法监督权、司法监督权等远不能企及的。正因为这样,其对于提高行政机关执行力所具有的作用也更为巨大。所以,提高行政行为加强公众的监督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莫勇波.政府执行力:当前公共行政研究的新课题[J].中山大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章志远.行政行为执行力初探[J].河南省政法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2,(5).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8

回顾一年多来工作,我深深体会到,作为机关干部,首先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心。从基层到机关,我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这压力一方面来自组织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来自我自身,就是缺乏工作经历。但是,我还是充满信心地面对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我想,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心,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有压力才有动力,有紧张感才有紧迫感。所以我想我既然担当了这个职务,就必须对上级负责,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很好的融入到我们这个班子和集体中去。事实证明,一年来,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通过依靠班子整体力量和科室全体员工的努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规范管理是一切工作的基础。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规矩是人行为之准则,“有条”才会“不紊”,有轨才会减少越轨。因此,围绕农行一系列政策举措,我始终把规范管理,梳理各项管理流程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要求执行制度必严肃,落实政策必到位。应该说,一年多的工作成绩是肯定的,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也是客观存在的,其中主要表现在:

一是学习上不够深入,特别是在加强政策学习,主动思考问题上还做的不够。当前工作形势对我们农行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深入学习已是刻不容缓。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强学习,尤其是作为领导干部,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自身和内部的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提升学习能力,拓展知识领域,改善知识结构,促进适应发展,提升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忙于工作事务,深入基层调研少。因此,今后我要围绕农行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积极采取各种方式,多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努力在提高调研针对性和调研质量上下功夫,在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深入系统的分析,力争在发现问题,揭示矛盾的同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三是在执行上级的政策规定上,执行意识和执行力有待加强。当前,农行对依法规范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农行干部我深感压力重大,责任艰巨。在今后,我要切实提高对执行力的认识,加强执行力建设,养成果敢硬朗、求真务实、雷厉风行的作风,不折不扣地将上级政策贯彻落实到位。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9

关键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

执行力属于现代管理理念,最初应用于企业管理中,随着社会的发展,执行力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中,在高校不断改革发展的背景下,高校管理中的执行力越来越受到重视。企业管理中的执行力是上级根据战略意图,带领全体员工完成目标的能力。高校的行政管理执行力包括管理决策层制定正确战略决策、规划等能力,以及实施具体管理工作的能力。高校较强的行政管理执行力有利于实现学校的战略目标,提高工作效率。因此,高校要积极分析影响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并不断提高行政管理执行力。

一、影响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因素

1.行政管理制度的影响。高校行政管理制度建立的基础是国家的相关政策,根据有关的规定制定行政制度,管理高校。高校属于事业单位,从战略角度看,以国家政策为基础,属于行政管理的战略联盟,高校的行政管理工作不能以经济效益为依据,行政管理制度的实用性、适应性不高,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而且在政策、制度执行中,缺乏有力的监管,容易变调走样。有效的监管是执行力的保障,如果监管力度不够,行政管理形同虚设,降低了执行力。2.管理机构不合理。高校行政管理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新形势下,容易出现不合理的问题。部门高校的教务处以及其他部门都会开展管理工作,形成多部门管理的模式,可能导致部门的竞争。而且管理层次多,职能可能出现交叉,各个部门不能协调合作,降低工作信息的传递效率,缺乏协作精神,浪费资源,降低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3.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高。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我国高校行政管理制度不断变革,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受传统思想的影响比较深,而且受内部资源的制约,许多高校在行政管理上仍然是粗放式的管理。一些高校的行政管理人员管理素质不高,工作不积极,工作态度不认真,惰性思想严重,影响了管理的执行[1]。有些行政管理人员没有服务意识,不重视行政管理工作,传统思想比较深,缺乏主动探索研究的精神,从而影响工作的执行。

二、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对策

1.健全高校行政管理体系。健全的行政管理体系是提高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的前提,高校要认识到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完善行政管理体系。要以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制定行政管理体系,为行政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参考,做到有规可循,有规可依。行政管理体系要不断完善,做到与时俱进,符合高校的发展情况[2]。高校行政管理制度要权责分明,条例清晰,避免重复管理的问题。管理领导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学校可以建立适当的激励措施,激发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各项工作的效率。2.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中层领导干部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提高中层领导干部的积极性,可以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执行。要提高中层领导的执行力,加强对中层领导的管理,充分发挥中层领导的纽带作用,制定完善的制度进行约束,或者制定激励措施提高综合执行能力。同时,也要加强监督,建立完善的行政管理监督机制,加强对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的监督,严格按照政策制度开展工作,合理规划各项细节工作,建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保证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3.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有重要影响,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利于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高校要加强对行政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育以及培训工作,端正行政管理人员的态度,提高工作积极性,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行政管理人员要有服务意识,及时完成各项工作,保证高校活动的顺利开展[3]。高校要使行政管理人员意识到行政管理执行力的重要性,将高校的办学思想、战略定位、价值观等灌输到每个管理人员心中,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保证每个工作人员积极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高校要培养执行力文化,培养优秀的执行理念和执行习惯,并成为学校的行为规范,提高高校的执行力。

三、结语

保证高校行政管理工作健康高效运行,需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执行力。执行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缓慢艰难的过程,高校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管理制度、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等。高校要转变思想,重视行政管理的执行力,不断改革创新行政管理,健全管理体系,重视中层人员的执行力和监督,提高行政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

作者:陈萍 单位: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烨.高校行政管理执行力提升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6(3):127.

行政执行力范文篇10

一、提高执行力势在必行

我们常听到有的人在总结工作时说:“我不是不想把工作搞好,实在是力不从心”,“我不是没有想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问题是当时总觉得有力使不上”,“我的办法和我能使的力气都使完了,可就是问题解决不了”。上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目前存在于基层干部身上的执行力不强的状况,提高行政执行力已是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提高执行力,必须深刻领会其丰富内涵。执行力,顾名思义是执行所使的能力。从字面上理解,“执”是指掌握和坚持,“行”是指行动或行为,执行是指依据既定的计划、原则和办法行事,执行力就是指依据既定的计划、原则和办法行事所使的能力。行政执行力是指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和个人依据有关政策法律法规和指示精神来行政的能力。能力越强,行政效率越高,组织和个人的威信越高。用更直截的话说,执行力就是把理想变成现实,把计划变成成果,把图纸变成大桥、大厦、宇宙飞船的能力。对基层干部来说,执行力就是把国家富民政策变成农民手里增加的票子,把“项目立县”变成企业升牌子,就业加位子,纳税长数字,把所有的规划、承诺、制度都变成看得见、感受得到的成果的能力。执行有下级对上级、个人对组织的执行。

提高执行力,必须准确把握其内在特征。一是社会性。行政执行本身就是一种社会活动,行政执行力就是一种社会活动力。首先,行政执行力与社会赋予的权力和责任相关。一般来讲,权力和责任越大,行政执行力越大。其次,与执行者本身的社会阅历和责任感相关。责任感越强,阅历越深,行政执行力越强。一个对社会没有责任感的人,会有力不使,一个对社会不满的人,会有力倒使。除此之外,经验则往往是一个组织或个人行政执行力升堂入室的台阶。再次,执行力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相关。执行者必须学会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以免出现“秀才遇到兵”和“对牛弹琴”的情况。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马谡本是一个精通兵书的人,之所以被斩,失就失在不能因势而变。二是综合性。一个组织或个人的行政执行力是该组织和个人综合能力的反映。这主要包括:其一,智力。行政执行力必须以智力为支撑。尤其是当今社会,没有智力或智力低下,就不具备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纷繁的社会中,整个执行就像在大雾中行车,眼明,车速就快得起来,效率就高;相反,视力差,车速就跑不起来,效率就低。执行往往还像走路,用眼“走”不通的路可以用脑“走”通。眼明也好,脑快也好,都是讲的智力。其二,魄力、胆识。两军相斗,勇者胜。魄力往往来自于责任心,来自于经验,往往是与身俱来的一种气质。其三,毅力。行政执行往往是做人的工作,有些是功到自然成。譬如,我国执行计划生育政策,如果不是全党全国几十年如一日的执行,就不会有现在这样好的局面,即便如此,如果我们各级从现在开始放松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就会急转直下。执行往往是拉力赛,循环赛,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其四,学习力。社会是发展的,世界是多变的。执行任务和执行对象也是不断变化的,过去有效的执行经验今天可能会变得一筹莫展。因此,学习才能提高执行力。学习力越强,学习速度越快,学习质量越高,应变能力越强,执行力提高越快。譬如,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行政执行力取决于对“斗”字的把握,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政执行力则有赖于对“和”字的妙用。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现在我们各级组织和个人,不仅要不怕事,更重要的是要会和事,这样才能成大事。其五,社交力。行政是和全社会打交道,行政执行过程就是一种社交过程。在一定的范围之内,社交半径越大,行政执行效果的圆面积越大。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社交力就是行政执行力。有关调查资料显示,高学历、高智商的成功者只占30%,而具有初中以上文化、高情商的成功者却占70%。一个情商低、社交能力不强的人,可想而知,其行政执行力是不会很理想的。三是组织性。行政执行是一种团队合作,下级对上级、个人对组织要服从,上级对下级、组织对个人要支持,团队合作越好,行政执行力越强。四是确定性。执行是对决策、任务而言,作为执行者无论有多大的能量,只能唯既定决策和任务为是。就像建一栋房子,作为工程队,只能依图建造,不能稍有变更。执行者就是工程队,力量只能使在完成既定任务上。

提高执行力,必须科学运用三种手段。第一,社交手段。就是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以社会交往的方式来执行某种任务。社会资源包括亲缘关系、同事同乡关系、朋友关系和恩缘关系等。社会交往包括谈判、娱乐、聚会、宴请和结拜弟兄等。如处理民间纠纷,亲缘关系往往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效果。招商引资工作中,谈判、娱乐的效果也很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交手段是一种值得推崇的方式,即使在战争年代,也不失为是一种很好的方式。第二,组织手段。就是利用各种正式和非正式组织关系,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来执行某种任务,正式组织如行政组织、政党组织、群团组织、协会组织、宗教组织等。非正式组织如族姓组织。有时运用垂直组织,有时会运用网络组织如抓逃,还有时会运用复合组织关系,如处理涉外案件(外单位)。第三,司法手段。就是由司法机关依法来执行某种任务。这三种手段,各有特色,前者是柔性手段,叫情感执行;后者是中性手段,叫加强执行;再者是硬性手段,叫强制执行。三种手段,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综合运用。

二、努力就有执行力

执行力受多重因素影响和制约,提高执行力是一个复杂、长期和艰苦的过程,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首先,努力提高能力。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执行力的高低,不是与生俱来的,关键是靠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和体验。为此,必须掌握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必须明确目标,使交办人满意。这个交办人可能是你的上级,可能是你所在的集体,还有可能是你有义务服务的公民,不管是谁,只要是你依法依规有执行义务的对象,对于其交办的任务,必须无条件完成。

二是必须遵守程序,对直接首长负责。在交办人中,有直接交办人和间接交办人,执行者非到万不得已只对直接交办人负责。因为行政管理是分层级的,对直接交办人负责就是对间接交办人负责,每一个层次都对直接交办人负责就是对间接交办人负责。执行者切忌为了追求更高层次的交办人满意而置直接交办者的感受而不顾。还要避免怕担责任把本应向直接领导负责的事推给下一个层级的人负责,自己袖手旁观。另外,还要防止为求简单而越俎代疱,插手下级的事。

三是必须认真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准备要搞清三个问题。第一,执行什么。包括为什么人执行,执行什么任务,什么时间,什么要求,什么对象,什么利害关系等等,只有弄清了这些,执行者才能有的放矢。第二,怎么执行。包括用什么政策,采用什么策略,实施什么步骤,用多长的时间等等。这一步是谋又是断。要认真思考,周密部署。实际上很多执行乏力就是这一个环节把握不好所导致的。比如“项目立县”,到有些科局、乡镇最多只分解了招商任务,至于采用什么奖励、主攻什么重点、开展什么活动,从来没有认真研究过。“项目立县”只停留在“一把手”的笔记本上、腿上、嘴上,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雾里看花。第三,靠谁执行。靠谁执行不仅是安排人管、安排人抓,重要的是要用制度促使人管、抓,还要到时间去督查,抓得怎么样,如果不行,还要另选高明。

四是恰当运用方法。我们必须懂得执行无常法,万变不离宗。所谓“执行无常法,万变不离宗”就是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执行之法,但所有的执行当中还是有一些基本的操作要领。我想这些要领可归纳为“三看”:一看事态。即看事物已呈现的态势,看事物将发展的趋势,以及看任务交办者的来势,以此确定急、缓、冷、热、聚、散的处理办法。二看对象。主要是看被处理和处理所要牵涉的对象,包括是什么职业,有什么特点,有什么文化,有什么关系,有什么经济实力,有多大的能量,等等。三看环境。既要看国际国内的大环境,不要“撞头七”;又要看本地的环境,看民心群情,众怒之下不可用急招。在此基础上,确定采取的措施,尽可能做到能柔不刚,能和不斗,以求不战而胜。这里向大家推荐三种方法:其一,胜在人心。执行力就是要人心如我心的能力。因此,在执行过程中,不管采取何种手段,柔则要以情感心,严则要以理服心,刚则要以公平心。当前,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我的体会是思想上讲“共存”,政治上讲“共荣”,经济上求“共赢”,仕途上图“共进”,是较好的攻心之法。其二,胜在细节。执行就是办事,办事就要了解事情的全过程,就要知道开始怎样,中间出现什么问题,就要根据出现的问题想办法,就要从过程正确中追求结果正确。我们讲不问过程只问结果,不是不要过程。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希望不要过程的结果无异于等待天上掉馅饼,是不现实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其三,胜在抓紧。执行就像赛跑,要抢速度。招商引资、做思想工作都要趁热打铁,这样才能抓住机遇,提高成功率,决不可一曝十闲。

五是加强自身修养。执行力的问题对一个人来讲,说到底是一个自身素质问题。有时执行要讲道理,有些人就是有理说不清;有时执行要用策略,有些人就是遇到墙了不知道转弯。因此,提高执行力必须从自身修养抓起,做到人人行能政。目前,重点是两个方面的修养:一方面是知识修养。包括:法律、专业、理论、社会知识修养,无知必无能。另一方面是能力修养。包括分析观察能力,要有世界眼光,能看多远就能干多远;社交能力,与一切人打交道的能力;以及临场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组织动员群众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六是把力气使在行动上。一方面,行动就有可能。鲁迅说流产比不生产好,因为流产究竟能证明是可能生产的。行动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失败了不要怕,怕就怕失败以后不吸取教训,没有人帮助总结教训。我们要宽容失败,善待挫折。另一方面,行动需要管理。部署工作只有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操作性等于不行。执行就像十月怀胎,就像农民种田(三分种,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把力气使在行动上,就是要把力气使在过程上。

其次,努力发掘潜力。每个人都是有一定潜力的。一个老太婆在遭到老虎袭击时居然把老虎打死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的潜力是可以发掘的,既可以急中生智,还可以急中生力。要发掘一个人执行力的潜力,要从平时的自我培育抓起,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培育感情,以爱强力。每一个人都愿意为自己所爱的人和事献身,你爱人民群众,你就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执行对人民的承诺,就会为有益于民的事而主动卖力,就不会有对人民有好处的事落实不了,执行不了。二是培育责任,以责提力。要把职务看成一种职业,看成吃哪份粮打哪份仗,看成只吃粮不打仗是吃冤枉,为人民的事不执行或执行得不好就会受到良心的责备,就会为身上衣、碗中粮去执行。三是培育上进,以志添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千古绝句,反映的是人之生命不息、求索不止的上进心。有上进心的人,就会为争上游而努力,就会为工作争第一而加大执行力。因此,我主张人应该追逐名利。只有想当将军的士兵才会在战场上勇于冲锋陷阵。

再次,努力借用外力。诸葛亮的赤壁之战,借东风就是借外力。对基层干部来说,要善于借用三种外力。一是借领导之力支持。必要的时候向领导汇报是有利于提高执行力的有效途径。二是借社会之力促进。众星捧月,发展经济,就要借招商引资的力量。三是借舆论之力助势。

三、执行力决定成败

对汉寿而言,就是要在推进“项目立县”、实施品牌战略和建设和谐汉寿中体现执行力、比试执行力。

首先,要通过经济成果比试对“项目立县”的执行力。2002年我们把“项目立县”确立为实现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主战略。三年来,全县上下围绕“一切为了项目立县,一切服从项目立县,一切服务项目立县”的宗旨,坚持书记、县长带头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形成了全党抓项目、全民做项目、全县兴项目的浓厚氛围和“四头出击抓项目”的良好局面。正是通过狠抓“项目立县”的落实和执行,近三年来,全县实际利用外资2379.3万美元,利用县外境内资金10.59亿元,引进项目488个,新上企业438家,分别是建国至1999年50年的4倍、2.1倍、1.3倍和1.2倍,建成了康普制药、宝龙汽车、岩下荣祺、银阳纺织、广源麻业、兴业化工、国珍木业等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的工业企业,新增年上缴税金100万元以上的企业7家,三大工业园区初具规模,六大支柱产业不断壮大,经济发展后劲日益增强。今后,一定要进一步加大这一战略的落实和执行力度。第一,要把劲下在做项目上。重抓三手:一是养鸡下蛋。主要是把现有企业做大做强,将中、小企业变成大企业,将大户变成企业家。二是借鸡下蛋。主要是抓招商引资。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第一选择和加快发展速度的第一载体,始终用最新的观念谋招商引资,用最强的领导抓招商引资,用最好的机制促招商引资,用最优的环境保招商引商,靠招商引资引进和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三是孵鸡下蛋。主要是发展民营经济。要按照股份化、规模化、聚集化、科技化、信用化和外向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的准入范围,加大财税扶持力度,加快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重奖有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真正做到国营民营、内资外资认识上一样对待,政策上一个标准,服务上一种要求,使民营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真正主体。第二,要把制度严在抓项目上。一是领导小组抓关键项目。重点抓好大桥、公路、电力、城建、码头、农业和污水治理等基础建设项目,珍珠、杨树、苎麻等农业产业化项目,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五里桥市场等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其它二、三产业项目。二是县级领导联重点项目。对固定资产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继续实行县级领导联系制度。三是分工负责对口项目。四是乡局领导联系本单位重点项目。五是包干负责为民办实事项目。第三,要把奖惩硬在兑现项目成败上。坚持以结果定政绩,以成败论英雄,严格兑现项目加分制、经济奖励制和职务升降制,凡是在项目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一律继续从精神、物质以及政治待遇上给予重奖;凡是在项目建设中有力不使、毫无建树或有力倒使的要严厉惩处。通过重奖与重罚,让努力工作者有动力,袖手旁观者有压力,对“项目立县”产生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