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服务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06:33:19

行政服务

行政服务范文篇1

一场“自我革命”

为群众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把政府权力放在阳光下公开运行,让行政服务中心“能办事、办事快、办得好”,是政府的一场“自我革命”。

这场自我革命与政府职能转变紧密结合,各级政府在逐一核定依法保留行政许可目录的基础上,大部分地方按照“与群众密切相关的许可服务事项必进,与其他部门有联办关系的许可服务事项必进,窗口当时即可办结的许可事项必进,办事流水线必需的环节必进”的“四必进”原则,坚持应进、能进事项全部进。

为保证行政服务中心“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运作,各地普遍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部门给窗口充分授权,二是制定内部工作流程,三是对部门授权强化监督。同时,不断依靠改革创新提高效能,增强活力。

福建省漳州市行政服务中心在审批服务机制上就有三个比较大的改革创新:一是实行并联审批。发挥集中办公的优势,变过去一家一户“串联审批”为“一家收件,抄告各方,同时受理,限时办结”的“并联审批”。二是实行“告知承诺”与“先照后证”制。在工商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对前置性审批项目进行分类排队,有的限期快办,有的告知承诺后先办,有的先发执照后补办。三是大胆实施“程序再造”。针对建设项目审批环节多、程序繁、周期长的问题,打破原有审批常规,重组审批程序,以行政服务中心为协调平台,把整个建设项目受理过程分为工程立项、工程许可及图纸审核3个阶段,总体审批时间不到原来的1/3。

服务完善行政提速

行政服务中心是把政府与群众密切相关、具有行政审批权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各部门,集中起来为民办事的新型办公场所。“集中、透明、便民、高效”是行政服务中心的主题词。

天津市行政服务中心以行政审批为主线构建了4个平台,分别是行政审批服务平台、行政效能监察平台、要素配置平台和社会服务平台。行政审批平台面对法人服务,社会服务平台面对百姓服务,要素配置平台面对市场服务,行政监管平台对公务人员实施监督,形成了“四位一体”的行政审批服务运行机制。

电子政务已经成为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的重要形式。各地行政服务中心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实现各级政府网络平台与行政服务中心及部门局域网的联网,逐步完善网上公告、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审批和网上监管功能。过去办一个项目,材料齐全也得跑两次,送一次,取一次;如果材料有问题就不知要跑多少个来回。网上审批开通后,办事人员最多只需来中心一次就完成办理了。目前,****已将网上审批向乡镇延伸,群众办事不进县城,在乡镇就能办理。不仅实现了资源共享、降低了行政成本,也砍掉了不合理的繁杂环节、方便了办事群众。

工作规范监督有效

行政服务中心各窗口办件程序化、考核自动化、审批标准化,将全部过程置于群众监督之下,从源头上遏制了腐败和吃、拿、卡、要现象的发生。

**省潍坊市行政服务中心采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将行政管理工作程序化、智能化,对所有需在大厅办理的审批服务事项按照办件类型、服务项目、承诺期限、所需办件资料等,设计了集办件处理、短信服务管理功能于一体的办件程序,窗口工作人员只需按照系统提示将相关的数据、资料输入计算机,便可自动生成办件结果,并根据办件情况自动生成考核结果。

行政服务范文篇2

中心以热情高效的服务,赢得了服务对象好评。至12月31日,中心共收到服务对象送来的锦旗20面、感谢信和表扬信40封,受表扬达145人次。

中心共收回服务对象征询评议表400余份,满意率98.5%。运行至今,没有发现对中心工作人员的投诉事件。可以说,行政服务中心取得了起步稳、见效快的良好开局。现将中心运行以来主要工作及下一步意见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

1、强化思想教育,增加服务意识。中心作为市政府对外服务的综合性窗口,是改革中的新生事物,必须高标准,严要求。运行以来,中心始终把强化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通过各种形式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效率意识、改革意识。(1)中心坚持每周三或周五下班后政治学习制度。学习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学习传达市委、市政府的文件、有关会议精神,结合中心工作,提出贯彻措施。(2)利用中心局域网的优势,及时将最新政策法规及中心工作布置、检查结果到网上。(3)利用中心《简报》这个宣传载体,将中心好人好事和工作情况及时报送市领导和有关部门。(4)开展“爱我中心、优化环境、服务经济、塑好形象”大讨论,举办“窗口说法”系列讲座、召开“联审联办专题研讨会”,举行应知应会知识测试、电脑技能考试,组织赴外地对口考察学习以及参观新机场和特困企业等活动。在整个思想教育过程中,我们始终要求大家换位思考,增强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和责任感,力求创造先进的行政文化,提高大家的荣誉感、自豪感、使命感,从而增强了凝聚力,工作人员思想境界得到提升,组织性、纪律性和工作积极性、主动性都有很大提高,基本适应了中心的工作环境和机制,初步树立了政府公务人员良好形象。

2、加强制度建设,规范运转程序。中心一成立,先后制定和完善了全面管理的13项规章制度和办法,使中心各项工作一开始就努力做到有章可循。一是制度管人,严格纪律。中心对工作人员在劳动纪律、仪容仪表、服务态度和质量等方面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上下班实行电脑打卡考勤制度;工作人员临时外出实行登记制度;因病因事实行严格的请销假制度;中心还规定,工作人员上班时间不准打电脑游戏、炒股、聊天;要佩证上岗,热情服务,不得与顾客争吵;实行首问负责制,本单位事情自己协调,不得让服务对象去跑等。二是制度管事,规范服务。中心制定了服务项目的管理办法,规定了各类服务事项必须实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公开。服务事项按“五件管理制”(即办件、承诺件、联办件、答复件、补办件)和“五制办理制”(即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复杂事项承诺办理、重大事项联合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控制事项明确答复)办理。在收费方面规定,凡收费项目一律实行亮证收费,无收费许可证的项目一律不准收费。三是狠抓落实,严格考核。中心每月严格按照窗口人员考核办法逐项打分,与奖金挂钩,同时,还不定期地对出台的制度、办法进行检查、抽查和考试,并将检查、考核结果及时进行通报或公布。上半年主要对考勤制度、卫生制度、网络管理制度等进行了多次检查,其中分两次对管理制度、微机操作进行了集中考试,窗口人员平均成绩在90分以上。通过检查、测试,强化制度的严肃性和工作人员遵章守纪自觉性,真正使各项制度落到实处。

3、探索联办机制,发挥协调职能。联审联办是中心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主要特征,为了解决“形聚神散”的问题,市委书记方平同志要求中心要以联审联办为核心,全力推进中心工作。由于联审联办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机制,没有先例可循,它涉及的部门多、范围广、难度大、政策性强、协调任务重。中心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在串联改并联审批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首先,中心在调研和学习的基础上,制定了联审联办的规定,经市政府同意转发实施,为推进联审联办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其次,为便于联审联办,中心对企业注册登记、房地产开发、大中型基建项目和外商投资企业登记等涉及部门较多的项目绘制了审批流程图,明确责任部门、办事程序、审批部门和项目,方便服务对象。第三,逐步规范联审联办工作。从联办项目确定,到联审会议召开,一直到会议纪要、项目督办、资料归档都要求制度化、规范化。截止目前,共为79户企业实行了联审联办,其中,企业注册登记的31件次,房地产开发的21户,其他联办27件。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受到服务对象的普遍欢迎。

在企业登记的联审联办中,我们变前置审批为同步办理,同时加强跟踪督办,从审批程序改革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如**市创世兴洁具有限公司是在原**锅厂的基础上通过引进外资改制而成的新企业,在企业注册登记中,前置审批之一就是环保部门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的审批,按正常程序,仅环评报告就要20多天才能做出,如果不能尽快办好《营业执照》,势必影响合资的成败乃至企业的生存。在这种情况下,市行政服务中心先后两次召开国资、外经贸委、工商、环保部门参加的联审联办会,在企业承诺遵守环保规定、履行环保义务的情况下,会议决定,工商部门在1个工作日发照,先行办理企业注册登记;环保部门先提供原则同意注册的书面意见,并于20日内完成环评报告。同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对企业环保设施、环保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中心督办科加强协调,对此次企业登记注册中的各项工作进行全程跟踪、督促办理。由于行政服务中心热情、高效的服务,企业合资工作进展顺利,企业发展出现了生机,也为履行环保义务提供了保障。

通过联审联办,各部门协调运作,整个办事过程的时间大大缩短,行政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提速。一方面,在中心主持召开的联审会上,对各部门联办时限原则上在原承诺时限的基础上再压缩50%左右。另一方面,通过联办,由过去的串联办理,改为并联同步办理。过去的办理时限,是各审批项目办理时限之和,联办后的时限即是联办项目中办理时限中最长的一项。并联时限仅为串联时限的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联办涉及的部门越多,提高效率越明显。如宇晨房地产开发公司纬一路市场建设项目,前期要办理立项审批(计委)、房地产开发项目权证(开发办)、拆迁红线范围审批、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规划局)、建设用地预审预核、建设用地报批、土地估价结果方案(土地局)、拆迁调查公告(拆迁办)等项审批,按原工作时限,加起来需90天,按进中心的承诺时限为50天,实行联办后只需10天办完上述手续,时间只是原来的九分之一,是进中心承诺时限的四分之一。

4、实施前后联动,体现整体功能。由于各单位进驻中心的项目、人员不同,如有的单位把项目、人员整建制的放到中心,并给予充分授权,在中心能办好事、办成事;有的单位进中心项目不配套,人员少,且没有权力办事,必须经单位部门或领导审批;还有的项目程序复杂,需后方多个部门介入才能完成。鉴于以上情况,如果后方不重视、不支持、不配合、不联动,工作效率是难以提高的。为做好前后联动工作,许多单位积极配合中心,制定了相应的工作程序,把窗口对外承诺时限在部门内部分解,确保在承诺期内完成任务,市建委、市规划局设立“绿色通道”,制定专门的文件标签,有专人来中心取件,对中心受理的审批事项特事特办;市工商局在省内率先实行并联审批,同时,实行“一审一核”制度,对窗口充分授权,凡能在窗口办理的,务必在窗口完成,对于不能在窗口完成又属于“特事特办”的事项,只要符合要求,可以采取先办理后补批的办法,及时予以办理。另外,在技术手段上,将窗口微机与市局微机进行联网,进一步保证窗口办件速度和办件质量的提高。市外经贸委对一些鼓励出口的出口退税、出口商品贴息审批项目也实行后方授权、前方完全办件的办法。授权后,办件呈现出效率高、速度快、办件多的特点。尽管承诺时限为2个工作日,由于减少了前后往返时间,基本做到了随到随办,大大方便了企业。实践证明,不仅联审联办可以提高效率,后方授权、前后联动同样也可以提高办件效率。

5、开展“两个延伸”,争取主动服务。一是向前延伸服务。主要是超前介入要服务的项目,了解项目进展情况,便于及时服务。中心先后向全市100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发出开发项目调查表,向与市政府签订招商引资任务的80多个部门发出了招商引资意向调查表,向全市近百户改制企业发出了改制企业注册登记调查表。从反馈意见看,他们对中心这种做法非常欢迎和赞赏,并希望中心加大联审力度,更好地为投资者服务。二是向后延伸服务。主要是对服务过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跟踪回访,了解服务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以利改进服务质量。中心先后对30多个服务对象进行走访,对300多个服务对象进行电话回访。除此之外,中心还向服务对象发放征询意见表,广泛征求和听取意见,以利改进工作,实现“廉洁奉公,高效为民”的服务宗旨。

6、注重舆论宣传,扩大中心影响。由于中心运行不久,许多部门和个人对中心不能全面了解,需要大力宣传。中心运转以来,分阶段有重点地开展了宣传工作。运转前夕,在《**日报》上刊登了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告示,公布了中心的服务宗旨、办件原则、运行机制和服务项目名称、服务窗口单位及联系、监督电话。运转以后,报社、电视台多次及时报道了省、市领导来中心视察、指导工作的情况,此外,记者还报道中心领导的专访材料、窗口运转的典型事例。媒体的宣传报道在社会各界和市民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同时也将中心的各项工作置于广泛的监督之中。与此同时,中心利用《简报》这个宣传载体,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反馈中心工作进度,交流探讨工作情况。到目前为止,共编发《简报》31期,刊登各类材料、信息近200篇(条),其中被《**工作》和《作日要情》采纳20余条,为市委、市政府领导指导中心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此外,中心在党支部建设、工会组织活动、机关后勤服务、文档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各项工作正在逐步展开。

二、存在问题

中心运转已近一年,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许多工作开展还正在探索中,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尤其与服务对象的期望相比,都还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不到位。一些部门和单位受计划经济观念影响较深,不能正确理解市委、市政府成立中心的重大意义,突出表现为:怕麻烦、怕约束、怕失利的思想依然存在;对改革审批方式不理解,甚至认为成立中心是多此一举。由于认识不到位,在做法上就存在前后脱节、前后两张皮的现象。热门项目不进中心,骨干人员不进中心;窗口虚办,后方实办;明进暗不进;窗口办事,后方收费等。少数部门还有应付思想,对窗口人员不重视、不放心,工作上也不授权明责,把窗口看作“收发室”、“传话筒”,当成可有可无的摆设,窗口人员的作用难以发挥。在单位内部,没有制定相应的办件联动程序和办法;有些窗口人员往返跑单位传递材料,造成窗口空岗,服务对象找不到人的现象。这些都严重影响着中心工作的顺利开展。

2、项目不配套。市政府成立服务中心目的就是提高审批效率,改善投资环境,首批进中心项目主要对涉及企业设立、房地产开发、技术改造和招商引资的行政审批实行“一站式”服务,集中在中心受理。但据初步统计,涉及这三条主线的审批项目有相当一部分目前尚未进中心,使“一站式”服务大打折扣,投资者不满意。联办件不能在中心办完,服务对象仍然去后方跑部门,不能在中心“一条龙”办结手续,环节没有减少,审批方式依旧。

3、内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花市长要求我们把投资者满意作为最高标准,目前还有差距。少数窗口工作人员中有的对自己要求不严,违反工作纪律;有的业务不熟,答复不全,给服务对象增加麻烦;有些单位内部转办机制尚未建立;在联办件的转办环节依然要让服务对象跑几趟;审批环节依然烦琐;联合办公、联合审批尚未开展;现有规章制度检查不够、执行不力的情况时有发生。

三、**年工作安排

针对中心运转以来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重点,按照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中心的要求,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我市情况,下一步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行政服务中心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它打破了多年传统的审批方式,可以说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因此,中心全体人员尤其是窗口人员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中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跳出部门的小圈子,消除部门思想和临时观念,站在全市发展经济、富民强市的高度来认识中心工作,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适应中心的工作机制,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2、强力推进联审联办制度。实践证明,联审联办是提高审批服务效率和质量的有效办法,由于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大胆探索,努力实践。下半年和今后更长时间,中心将以联审联办工作为重点并全力推进,尤其对外商投资的大型项目,中心将进行全方位、“保姆式”服务,在招商引资软环境方面争取有一个实质性突破。同时,积极探索前后联动和联合办公的新机制,要求部门办理审批的主体力量前移,加强窗口决策、审批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各部门和中心的作用,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

行政服务范文篇3

**年,市行政服务中心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和市效能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全年工作目标,积极探索项目管理、审批环节和运行机制改革的新途径、新办法,不断提高行政服务质量和效率,努力营造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政务环境。截至**年11月20日共办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15.5万件,其中即办件比重为70%,承诺件提前办结率98%。收到办事群众和单位赠送的锦旗58面、表扬信24封,收回服务对象评议表5850份,满意率达99.9%。

一、**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1、强化项目管理,规范环节运行

按照市政府要求,今年以来,我们强化了对审批项目的运行监管,清理保留的审批项目除经批准之外,都能够在中心挂牌办理。在项目公示上,主要做了两件事:一是规范项目名称。将挂牌运行的一些与法律法规称谓不一致的项目进行了名称规范,二是实施动态管理。根据法律法规的修订,及时安排项目进出。今年共有7个项目在中心停止挂牌,有10个项目依法挂牌,现有审批项目359个。

为规范项目运行管理,中心紧紧抓住清理和精简审批环节这一重点工作,对入驻部门提出了审批环节和流程再精简、再规范的具体要求。在各部门的配合下,全部挂牌审批项目均已进行了办事环节的再清理,并逐一编排了审批流程,清理结果和审批流程及时在中心网站上公示,在清理项目环节工作中,共有300个项目精简了审批环节,42个项目由承诺件改为即办件。在项目日常管理工作中,中心将审批主线项目的主要环节纳入到监管范围:对基本建设审批链上的全部承诺办件推行了台账管理,审批窗口逐一登记办件人、审批内容、办件过程和结果发放等情况;对投资创业和招商引资项目,实行了否定报备制度,凡不符合或暂不符合办理条件的事项,窗口在书面告知服务对象的同时,向联络员通报备案,以便及时了解和协调审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为使审批项目配套成龙,中心力推基本建设审批链上的重点部门相关科室整建制进中心办公。市规划局、国土局、市建委开发办、农委农机局等窗口都派出工作人员常驻中心办公。审批项目的配套和环节精简,进一步强化了中心服务功能,提高了审批效率。

2、推行首席代表制,增强窗口功能

从今年初开始,进驻中心各部门全面实行了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工作制度,应设行政审批首席代表的35个单位已按要求派首席代表到岗履职,窗口办件能力得到了增强。市建委、环保局、公安局、房管局、财政局、药监局、水利局等单位对首席代表充分授权,这些部门的多数项目首席代表拥有最终签批权,窗口办事效率明显提高。据统计,目前中心挂牌项目的承诺时限总体上达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必须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的要求。在中心运行的103个常办项目中,能在中心完整实施"一站式"服务的项目数由去年的19个增加到78个,占常办项目总数的75.7%;常办项目平均承诺时限由年初的7个工作日压缩到3.8个工作日;项目提前办结率达98%以上。为巩固实行首席代表制度工作成果,同时便于发现和解决新问题,中心先后两次组织开展了"首席代表回头看"和"办件大回访"活动,发动各首席代表对照《关于实行行政审批首席代表制的通知》(蚌政办[2006]79号文件)要求,认真查摆授权是否到位、履职是否合规。各位首席代表自觉按活动要求,书面总结了入驻中心后的工作情况。中心除在大厅发放服务对象意见征询卡(5700余份)外,还结合首席代表工作总结,对已办结的审批项目随机抽取回访,了解服务对象审批需求,核查审批服务效能情况。

3、实施"绿色通道"制度,加快工业项目审批速度

按照《关于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绿色通道的意见》(市蚌政办[2006]80号)要求,中心对进入"绿色通道"的项目,提前介入,按照"特事先办、急事快办、易事即办"的原则,实行"联审联办,缺席默认;限时完成,超时默认"的无障碍行政审批服务。今年以来中心先后召开了15次联审会、协调会,为企业和投资商提供政策法规咨询,指导企业办事,帮助企业准备相关资料;同时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实行领办服务,对审批服务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

为加快工业项目审批速度,从3月份开始,中心调整了工业用地办事流程:全市工业项目(含开发区)的规划审批,全部纳入到中心规划局窗口集中受理,统一发证。规划审批由7个环节压缩到5个环节,规划选址意见书和规划设计条件同步办理,详细规划审批和核发规划用地许可证同步办理。除重特大和涉及比选、论证、公示项目外,其他要件齐全的工业项目规划审批均在3日内办结。建设用地批准书的核发时间由原来的市政府审核后核发,提前到国土资源管理局审核后核发,办结时间由5个工作日减少到3个工作日。已批准供地的工业项目在办理施工许可证时,因程序上的问题暂不能提供土地使用证要件的,凭国土资源局核发的建设用地批准书,建管部门予以认可,放行办理施工手续。工业项目一经进入建委招投标程序,招标办、定额站、建管局等相关部门采取行业整体联动,同时介入服务。工业项目在工程招标、定额测定、施工许可等方面实行特事特办、快办、简办。对项目单位难以按时提供有关手续,或主要申报资料齐全但次要资料不齐的,在项目单位承诺限期补办的情况下,采取先发证,先开工,施工期间完善手续,施工过程规范管理的办法,确保工业项目建设畅通无阻。

为方便外商投资企业年检工作。从**年开始,我市外商投资企业年检年审工作统一集中在中心办理。中心通过文件方式告知送检企业,向企业发放了年检表格,工商、商务、税务、质监、统计、银行等相关部门联合办公,一站式服务,受到外商企业的欢迎。截至**年6月底,共为82户外商投资企业办理了年检手续,占总数的84%。

4、创新公开形式,搞好政务服务

按照政务公开工作和市效能办的要求,中心全方位、多层次公开了事权事务。主要是通过语音电话、办件告知单、大厅公示栏、电子触摸屏、新闻媒体、中心网站等方式,全面公开了各部门在中心挂牌运转的行政审批和收费事项,公开了中心的各项制度和规定。在项目运行上做到了审批主体、审批项目、法律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办事结果的"十公开"。日常办件中,中心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办件系统,实时跟踪各窗口办件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办件,形成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

在搞好入驻单位行政审批各要素公开的同时,中心按要求启动了全市政务公开工作。一是会同市法制办,指导50个部门编制了行政职权目录和行政审批流程;二是各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将本部门工作职能、重点工作、执法依据向社会公开;三是进一步规范了全市水、电、教、卫、交等热点公共服务事业单位的事务公开。到9月底,上述部门已全面完成该项任务,并经法制办和行政服务中心审查通过上网公示。

5、加强网络建设,探索在线审批

一是开展计算机操作培训,提高窗口人员操作水平。为提高计算机操作与应用能力,提高办公、办件效率和质量,6月份起,组织窗口全体工作人员利用工余时间参加为期四个月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培训和测试。二是彻底清理项目库,更新项目资料,确保办件告知信息完整准确。三是结合实施"首席代表制"、"超时默认制",调整启用新的窗口办件系统和中心办公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网络安全性。四是完成了中心网站的改版升级工作。目前,中心网站已实现网上咨询、网上申报、表单下载、办件查询、办件结果公示以及部分项目的在线审批等功能。

**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部分项目环节精简不到位,少数项目运行不畅,个别单位授权不充分,基本建设和部分工商注册类项目前置条件多、内部环节多、申报材料多等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运行效率的提高。

二、**年工作计划

总体工作思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要求和工作部署,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和优质服务年活动为抓手,以"办事更快捷、服务更优质、作风更踏实、行为更规范、群众更满意"为努力方向,不断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和政务服务水平,认真做好"巩固、完善、规范、提高"四篇文章,力争在强化服务功能、改进审批方式和树立窗口形象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为改善全市政务环境作出更大贡献。

总体工作目标:不断完善政务服务机制,推进审批项目流程改革,推进窗口服务标准化建设,实现审批办件零差错、零障碍、零投诉;窗口直接审批率达到90%以上,开展优质服务竞赛,服务满意率达到98%以上,承诺办件提前办件率90%;项目平均办理时限缩短为3.5个工作日。

1、坚持理论武装,提高队伍素质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党员。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科学内涵和本质要求。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紧密结合中心行政审批服务和审批制度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广大党员的思想实际,把用党的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为学习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使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模范,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科学发展观的忠实执行者、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社会和谐的积极促进者。三是加强业务学习和培训,提高服务本领。倡导全体人员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学习使全员素质不断提高,审批服务本领不断增强。坚持自学为主和两周一次的午间集中学习制度,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法律法规、中心制度和网络使用知识的培训,增强依法行政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继续分期分批组织窗口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学习外地开展效能建设和优质服务的典型经验。结合工作实际,组织审批主线窗口人员走访服务对象,上门征求意见,了解企业发展动态和对窗口工作的需求,增强审批服务的主动性、自觉性。

2、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年"主题活动

一是以中心文明服务规范为主要内容,组织开展"文明服务在窗口"对照看活动;二是在各窗口全面开展"优质服务大讨论",总结和完善优质服务工作措施;三是开展行政服务技能竞赛活动,形成比工作、比服务、比态度的良好氛围;四是开展部门领导、外来投资者代表评窗口座谈活动;五是开展服务评优活动,在继续搞好"双月红旗窗口"评比的同时,配套出台、实施"双月服务之星"评比制度。

3、着力改进审批服务

要以"零差错、零投诉、零障碍"为工作目标,积极发挥服务窗口的主体作用,进一步提高优质服务水平。重点针对推行首席代表制度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首席代表联席会议制度,掌握窗口信息,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制度。要坚决杜绝审批事项"两头受理"、"两地办结"现象,力求做到窗口全程受理和审批。全年不发生因首席代表履职不到位、工作人员业务不熟悉而导致的投诉。要在工作中丰富服务方式,坚持热情服务、要求文明服务、倡导科学服务,积极开展上门服务、服务、导批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等特色服务形式,更加方便群众办事。

4、切实加强窗口标准化建设

要严格按照中心办件管理规定,规范业务操作流程。做到项目公示清楚,流程运作严谨,审批依据规范。有关告示牌、服务指南、申请表、示范文本、审批台账、格式文书和取件登记簿等摆放有序;窗口工作人员规定事项的受理记录完整,并做到"咨询一纸写清、材料一遍收清、内容一次审清、费用一次算清"。要进一步规范收费行为,对涉及收费的事项,都须将相应的法律、法规依据和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在办公场所公示,自觉接受办事群众的问询和监督。

5、不断创新审批方式

在继续巩固和完善企业登记审批中的并联审批、一审一核、超时缺席默认、绿色通道等制度的同时,着力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重新梳理、整合重点项目环节,再造审批服务流程。重点清理联办项目,梳理联办程序,明确联办职责,理顺流转关系,提高联办实效。二是在基本建设和市场开发审批链上全面推行"一表式"收费,在企业设立登记领域试行"一窗式"审批服务,让投资创业者办事更加方便。三是认真推进网上审批工作,选择一些前置条件少、审批环节简单、无收费的审批事项,实行中心外网报批。四是探索部门之间许可事项的委托审批,引导和鼓励部门之间对一些审批频率低、审批条件和程序简单的项目依法实行委托办理。

6、抓好效能督察,完善工作考评机制

一是加强对工作现场的管理,增强总值班的调度功能,更多地赋予窗口联络员现场指挥、管理和服务职责。二是加强对重大办件的跟踪力度,坚持实行否定报备、项目台账管理制度。日常工作中,以实时监督、网络监督为主要手段,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违规办件情况。三是健全行政效能建设评价体系,增设办事对象电子评议器,让办事群众对服务窗口进行"背对背"的评价,中心将电子评议结果、群众投诉等作为窗口工作考核的重要依据。四是建立"义务监督员"制度,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中心将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外来投资者、个体经营户、新闻记者、普通市民等各阶层人士为行政审批义务监督员,对中心窗口工作进行经常性明察暗访,实施评议和监督。五是加强经批准在中心之外运行项目的监督管理,推行季度报表制度,逐步实现对市级审批项目的统一监管。

要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要求,改进和完善各入驻中心单位的审批服务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形成窗口单位、窗口和个人责任明确的立体考评机制,要进一步加强与各单位的沟通协调,形成共同支持窗口工作的合力。

7、拓展中心网络功能

以政府电子政务建设为契机,加强中心网络的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完善中心审批系统和中心网站的功能,在现有功能和特色的基础上强化信息资源共享、并联审批、服务监督、评议,以及在线服务、在线互动及政务公开等功能。

行政服务范文篇4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各国政府迫于发展经济的压力,同时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开始变革其公共行政。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盖·彼得斯先生在《政府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新思维》一文中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不适应性和未来公共行政模式的发展两个方面作了全面分析(注:《西方国家行政改革述评》,P1—38,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1998年3月版。)。

彼得斯认为,传统的公务员制度和在政府管理过程中起作用的一些基本原则,明显不像过去那样具有传统的权威性了。面对形势的发展,传统公共行政赖以生存的基础正在受到挑战。

1.政治/行政二分法及与其紧密联系的公务员政治中立之主张落伍了。因为公务员在当今多数政府中发挥着重要的政策制定功能,且其整体作用具有明显的政治化倾向。

2.以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为金科玉律的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经典的韦伯管理模式——显得过时了。因为公共部门权力和权威来源正在不断扩散,如市场成为检验政府绩效的标准之一。

3.公共组织的常设性和公务员职业的终身性受到挑战——公共官僚机构在当代环境中运转失灵。因为非常设机构甚至临时机构正在进入政府管理过程,如特设工作组、跨部门委员会以及其它类似的组织结构和根据工作量增加或减少雇员的人事措施已被一些政府采纳。

4.职业文官完全服从政务官意志的原则不那么重要了。因为公务员的进取精神和自主性的发挥正在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效能。

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在当代环境中运行的有效性已经降低,人们开始关注未来的政府模式。彼得斯分析了四种模式,并从组织结构、人事管理、政策制定和公共利益等诸方面阐述了每种模式对政府管理的影响。

1.市场模式(市场政府)。中心论点是政府管理要以市场价值为取向,同时用工商管理的技术手段改造传统的公共行政。其理论基础为:(1)公共选择理论,(2)通用管理理论及其同盟新公共管理学。市场模式主张重组公共服务机构并在公共服务机构之间制造竞争、公务员实行功绩工资制、政策制定的基层化和低成本提供公共服务。

2.参与模式(授权政府)。中心论点是政府在其管理过程中要赋予低层官僚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让公共行政的服务对象参与部分管理过程。其理论基础为:(1)行为科学,(2)更高层次的“理性的民主分析”学说。参与模式主张赋予基层官僚和服务对象更大的决策参与权、在管理过程中将社会利益包括进来、自下而上的而非自上而下的管理决策过程和通过公务员与公民的直接对话机制实现公共利益。

3.灵活模式(灵活政府)。灵活模式针对的是政府机构的常设性和文官的终身性。它认为临时机构和临时雇员可以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并使政府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其理论基础为:(1)新公共管理学,(2)劳动力市场理论。灵活模式主张在政府内部实行一套新的非常设的灵活组织结构、根据公众服务量调节雇员数和机构数、高级公务员影响政策的制定和通过降低政府开支实现公共利益。

4.非管制模式(解除管制政府)。非管制模式针对的是政治家和繁杂的规章制度及条例对公共行政的管制。它认为解除管制,释放活力,可以提高政府的服务效率。其理论基础为:行为科学。非管制模式主张政府运用自身的技能和资源来实现公共目标,支持官僚机构的高层决策者来调动整个机构的行动,赋予官僚机构更多的决策权和公共利益通过更少束缚的政府机构得以实现。

彼得斯认为上述四种模式在具有英美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已初露端倪,有的已经付诸实施,有的尚处形成时期,但都处于探索阶段。每一种发展模式像传统行政模式一样利弊同在,要在政治上或实际操作上为政治家和国民接受,仍有漫长道路要走。同时上述几种模式都有使政府空虚的效果。对原有的传统模式进行变革,也许对于更多的政治家来说仍然是管理政府的最好方法。

彼得斯对西方传统公共行政基本原则不适应当代环境的分析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基本原因在于中西方政治文化和政治体制的差异。第一,在中国,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政治和行政从未实现完全分离,基本上是一体化的。公务员也不须遵守政治中立原则。第二,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仍是中国公共部门的唯一权力来源。但这并不是说,中国公共行政模式就是经典的韦伯管理模式,而且恰恰相反,现实模式与理想的科层制差距甚大。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采取的政企分开、公务员考试录用和健全法制等措施都是向韦伯模式迈进的必要手段。中国在公共行政领域不是规章制度多到足以束缚公务员的手脚,而是有许多“空白地带”无法可依,以致造成公务员某些行政行为的完全随意性。第三,中国行政机构的常设性和公务员职业的终身性受到了某种程度的环境挑战。这是经济体制和行政体制双重改革带来的一种必然结果。但用临时机构和临时雇员来履行某些公共行政职能仍未能得到政府的认可。第四,四项基本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等仍是中国公务员在公共行政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公共行政模式变革的动因分析不完全适合于中国。但是,中外政府管理为适应当代环境的变化而主动寻求变革和发展则是一致的。况且,改革开放的中国会坚定不移地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的行政管理理论和技术。鉴于此,彼得斯剖析的公共行政发展的四种模式值得中国在公共行政改革中予以借鉴。

中国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产生的。政府管理是以权力为中心的,故作者称与此相关的公共行政模式为权力行政模式。本文通过特征描述来刻划权力行政模式。

1、命令行政。中国公共行政依靠的是一套精密的等级组织结构和一套完整的行政权力体系运行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完全依赖于权力的运作。政府是整个社会的中心,也是全社会的权力中心。政府机器乃至整个社会的正常运转依赖于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企业正在逐渐成为微观经济领域的权力主体,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其它领域的权力也将会从政府权力体系中剥离出来。(注:刘俊生《中国走向管理时代》,载于《转型时期的中国问题研究》,P194—209,改革出版社,1999年1月版。)命令行政有所弱化。尽管如此,政府权力的自动扩张机制(注:周耕妥《论政府权力扩张的形成原因》,载于《江西行政学院学报》,1999.1,P15—22。)和强大的政府“权力惯性”仍使当前的政府管理表现出命令行政的基本特征。

2、人情行政(非制度化行政)。中国公共行政的人情化在政府管理过程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如果说命令是政府管理的第一润滑剂的话,那么人情就是政府管理的第二润滑剂。一方面,政府管理的某些领域制度不健全,致使公务员在这些领域的行政行为无法可依;另一方面,在制度健全的政府管理领域,公务员由于自身利益的驱动或外部因素的干扰而不能依法行政。以上两方面因素生成了人情行政。人情行政导致公共行政理性化程度降低,由此制约着公共利益目标的达成。

3、经验行政(非技术行政)。官僚队伍的非技术化和政府管理的非专业化,决定着公共行政只能是经验行政。在实行公务员制度以前,行政干部的准入资格、晋升资格和交流范围一直没有规定技术能力和学历等限制因素,且空缺职位的人选尤其是中高级空缺职位的人选不是通过竞争机制而是采用直接委任方式确定的,职位管理没有采用国际上通行的依工作性质为标准的科学分类制度,由此产生的“万金油”干部(业务非技术化和行政管理非专业化干部)队伍势必使政府管理只能在经验行政层面上进行。

4、多层行政。围绕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形成了政府集权等级体系,由此产生了多层行政的组织模式。政府管理必须经过层层行政组织的努力才能达到公民和社会组织层面。即使这样,政府决策也未必能够落实下来。因为各种基层社会单位也都承担着某些公共行政职能(作者不认为这是公共行政服务对象参与政府管理的方式)。可以说,当今政府庞大的多层行政组织如果离开了各种基层社会单位的帮助就不能有效地完成其公共行政任务。

5、受控行政(计划行政)。全国政策的一统化决定着各级行政组织只能按命令和计划进行。中央政府的政策、命令、指示和决定等在全国范围内有效,中央政府各部门、各级地方政府以及地方政府各部门都必须遵照执行。各级地方政府行政命令的贯彻也是如此。虽然各级政府都强调贯彻上级政策应结合本地实际,但变更上级政策是不允许的。由此形成受控行政这一客观状态。

6、身份行政。中国长期以来实行一种不成文的身份制度,将就业人员分为三种身份:干部、工人和农民。这种身份划分融入了政府管理过程。政府人事行政就是一种身份行政,对内身份等级明确(行政机关的内部管理就是以这种身份等级为基础的),对外整体上处于身份上的优势地位(行政机关对外部实施的公共管理常常是借助于这种优势地位得以实现的)。

中国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开始改革开放,经过十年多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之后,中共中央最终于1992年在十四大报告中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目标模式。但从完全的计划经济体系过渡到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时期的渐进过程。在转型期内,随着改革的深入,法制逐渐健全,市场逐渐完善,政府处于“再造”过程。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公共行政模式也必将随之发生改变。从世界角度看,全球化问题——大气污染、森林损毁、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物种灭绝、粮食短缺、吸毒走私和黑社会等已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威胁,公共行政的国际化趋势在所难免。这给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行政带来巨大的外部压力,唯通过变革适应环境。“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公共行政尚处于前韦伯主义阶段,全球问题的形成,造成了公共行政现代化与现代性趋避机制之间深刻的矛盾冲突,其直接的结果是,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现代化改革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都在很大程度上具有过渡性。”(注:陈周旺《全球问题视角下的公共行政改革》,载于《东方文化》,1999.2,P25。)中国是发展中国家,国内改革和参与解决全球问题的双重压力,给公共行政带来根本性的挑战。权力行政模式难以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政府管理。以承诺行政、制度行政、技术行政、参与行政、自主行政和契约行政为基本特征的服务行政模式是未来政府管理可选择的理想公共行政模式。但在转型时期,政府管理只能采用具有过渡性质的权力——服务混合模式。

1、命令行政与承诺行政并存。命令行政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衍生物,承诺行政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必然产物。转型期有计划经济的成分和市场经济的成分,所以,政府管理必然是命令行政和承诺行政并存的局面。1997年烟台市政府在某些公共行政领域中推出的“承诺服务”行政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这是承诺行政的曙光,可惜未能在全国各地各级政府中推广开来。可见,承诺行政的观念和技术仍不为政府和公务员所接受,命令行政仍主导着政府管理。究其根源,一是因为命令行政观念根深蒂固,政府和公务员的责任取向是对上级负责,且命令行政简单易行。二是因为承诺行政是责任行政,政府和公务员的责任取向是对公民和社会组织负责,且承诺行政需要新观念和新技术。一句话,命令行政概由政府和公务员自身利益所驱动,忘记了政府的合法性来源于它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承诺行政的背后是政府的市场价值取向。在发达国家承诺行政已成为政府管理的发展趋势,如英国的“公民宪章”、加拿大的“2000年公共服务”计划和马来西亚的“顾客章程”等都是承诺行政的具体规划。

2、人情行政与制度行政并存。人情行政是公务员将个人的私情因素融于政府管理过程,使政府管理行为缺乏理性的行政。它的极端化就是以权谋私。制度的不完备和有法不依是人情行政的根本原因,它是国家在治理社会过程中政府处于法制化程度较低阶段的必然产物。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一再强调法制建设的重要性。1980年8月21日,邓小平在回答意大利记者奥林埃娜·法拉奇提出的如何避免类似“”那样的错误问题时说:“这要从制度方面解决问题。我们过去的一些制度,实际上受了封建主义的影响,包括个人迷信、家长制或家长作风,甚至包括干部职务终身制。我们现在正在研究避免重复这种现象,准备从改革制度着手。我们这个国家有几千年封建社会的历史,缺乏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现在我们要认真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和社会主义法制,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问题。”(注:《邓小平文选》(一九七五—一九八二),P307,人民出版社,1983年7月版。)在邓小平依法治国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加快了立法的步伐。六届、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任期内(1983年—1998年)审议通过的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分别为63个、87个和118个,期间颁布的法律总数为192部。(注:1998年5月26日《北京青年报》。)初步建立了中国的法律体系框架。1999年3月15日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将“依法治国”作为宪法基本原则确立下来。制度行政是依法治国思想在政府管理领域的实现方式。从政府的视角看,加强立法意味着中国正在逐渐迈向制度行政。但客观地讲,行政领域的法制化建设不如经济领域进展的迅速,有些方面仍无法可依,如中国没有“行政程序法”,没有“编制法”等等。转型期内应加快行政立法的步伐,为制度行政准备前提与基础。除此以外,政府与公务员都应转变传统的人情行政观念,树立依法行政观念。只有坚持制度行政方能提高公共行政的理性程度,减少公务员的个人私情在政府管理中的作用。总之,行政立法的缓慢和人情行政的自动生成机制决定着转型期的政府管理必然是人情行政和制度行政并存的局面。

3、经验行政与技术行政并存。在古今中外的政府管理中,经验行政是不可避免的。在政府职能简单和管理方式几十年如一日的时代,经验行政足以维持政府的运转。问题在于,当代政府职能的多样化和公共行政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仅靠经验行政就远远不够了。转型时期,政府转换职能,且其管理方式剧烈变化,承诺行政和制度行政不断地得以强化,加之公共行政的国际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要求政府管理和公务员行政行为的科学化。因此必须造就一批懂科学、懂专业的技术官僚以适应新的政府管理。技术行政的实现在于行政管理的专业化、职业化和公务员队伍的知识化。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1)行政职位规范化。对于每个行政职位除传统的职责规范外,还要明确职位的技术规范——履行职务所需要的技能、知识和专业要求,以作为任用的一个必要条件。(2)公务员知识化。对在岗公务员进行公共管理知识和业务技术的培训。(3)考任管理科学化。改革现行的考任制度,按照不同的岗位类别设计不同的考试内容,采用完全竞争的方式选拔社会优秀人才进入政府系统,逐渐造就一支技术型(包括管理技术和业务技术)的公务员队伍。现有公务员队伍的整体非技术性和政府培训能力的有限性决定着以经验行政为主的公共行政仍要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4、多层行政与参与行政并存。多层行政是由传统金字塔式的科层等级结构决定的,也是行政集权化的结果。多层行政导致公务员,特别是中高级公务员,远离服务对象,政府管理过程成为僵化的自上而下的垂直命令执行过程,民众难以参与政府管理。长期以来,“政治应该民主化,行政必须集权化”的传统理论一直束缚着人们的思想,政府不能容忍公民和社会组织参与政府管理过程。随着各国民主化程度的提高和民主范围的扩大,20世纪后半叶民主行政得以逐渐发展,参与行政由此产生。1998年9月7日—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第24届国际行政科学大会以“公民与公共行政”为主题进行研讨,充分显示了民主行政的世界发展趋势。各国与会代表讨论了政府管理过程中的公民参与、公民和公共服务供应、公民保护形式和公共行政、公民与超国家行政、非公民和公共行政等问题。(注:宋德慈、高小平《参加国际行政科学学会第24届代表大会情况》,载于《中国行政管理》,1998.12,P103—104。)中国近几年颁布的《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以及北京市等地方政府在确定居民水电价格时采用听证制度等,作者认为这是中国在民主行政建设方面取得的一些新进展。参与行政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已在一些国家发展成熟的有:(1)听证制度,即政府控制或指导的公共服务行业为服务对象提供参与决策的机会,让其表达自己的意愿。如美国的“规制谈判”制度就是一种不仅具有行政意义而且具有政治意义的听证制度。(2)公共质询制度,即公民行使行政知情权的一种方式。公民和社会组织可以就某些公共行政问题质询政府,增加公共行政的公开性和透明度。(3)行政公决制度,即公民直接行使行政决策权决定某些公共行政问题。这是参与行政的一种极端形式。有学者认为,行政民主化应成为政府改革的目标。“当代行政民主化的实质是大力发展直接民主;公民参与不仅仅是重塑政府的动力,也是政府改革的重要目标;一个国家的民主化程度取决于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的程度。”(注:杜钢建《公民参与在重塑政府中的作用》,载于《新东方》,1999.1,P64。)中国传统的参与行政方式一般表现为群众通过行政部门召开座谈会,就某些公共问题发表意见——比较单一。在转型期,随着经济、政治和行政等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参与行政会逐渐受到政府和民众的重视,公共行政将呈现多层行政和参与行政并存局面。

5、受控行政与自主行政并存。受控行政就是在政府管理过程中,下级(包括行政组织和公务员个人)必须严格执行上级命令和决定,不得擅自变更和修改上级指示。受控行政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行政模式,它在形成政府管理统一化的同时,也使得行政组织缺乏活力和公务员的公共利益责任感降低。为克服弊端,各国政府在行政改革进程中下放了部分行政权力,使各级政府面向公民和社会组织的基层部门和公务员取得更多的行政决策自主权,同时加大其责任,形成自主行政模式。自主行政模式典型特点是有关公共问题的日常行政决策由传统的自上而下变为自下而上的程序。既提高了行政效率,又受到公民的欢迎。在自主行政模式渐进形成的过程中,行政组织由传统金字塔式结构重组为平板式结构,以适应新的模式。自主行政模式还要求公务员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并培养高度的责任感。中国公共行政长期是计划行政,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唯开发自主行政方能与经济发展相匹配。但传统行政的惯性和现代行政的吸引力构成一对矛盾,决定着在转型期的公共行政将呈现受控行政和自主行政并存的局面。

6、身份行政与契约行政并存。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法制化建设的进展,由身份行政向契约行政发展成为一种必然。在转型期内这种必然趋势会造成中国公共行政的身份行政和契约行政并存的局面。契约行政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公务员与政府关系的契约化,消除身份制。这是整个社会人事管理契约化发展趋势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是公共事务管理的契约化。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体制改革业已启动,政府向着“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迈进,原有政府管理范围将大大缩小,许多公共服务项目将实行合同化服务,即政府通过合同的形式将这些项目转交给中介机构、民营部门或私有机构承担。如法国采用“计划合同”管理某些公共事务取得了明显效果。契约行政在中国仍是新生事物,在身份行政的环境中推行契约行政,其难度可想而知,这需要转变行政观念和契而不舍的改革精神。

行政服务范文篇5

(一)严格按照中心作息时间到达工作岗位。

(二)使用文明用语,提倡说普通话。接待服务对象,使用“您好”、“请”、“对不起”、“请稍等”、“谢谢”、“再见”等文明用语;办理有关审批手续、证件时,使用“请稍候,我马上给您办手续”、“对不起,您还缺少xx材料,我现在把补办件的清单给您”、“对不起,根据xx规定,您的xx不能办理,请原谅”、“我这里办好后,下一个是xx窗口”、“对不起,如果我工作中有失误,请您指正”、“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您慢走,再见”等文明用语;

(三)接听咨询电话时,态度和蔼,耐心解答;个人通话,简单、扼要;遇有服务对象前来办事,主动起立招呼:“对不起,我很快就好”,并尽快结束通话。

(四)办公场所内不大声喧哗,不与服务对象争吵,不在工作时间内从事游戏、聊天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四)办公场所内不大声喧哗,不与服务对象争吵,不在工作时间内从事游戏、聊天等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五)按规定着装、佩证上岗,言行举止端庄得体,坐、立姿势端正,热情接待服务对象。

(六)严格按承诺的时间到达现场勘察地点,按时出席联审联办会议。

(七)不利用审批权力谋取私利,制止“吃、拿、卡、要”等不廉行为。

二、优良服务

(八)将有关文书、表格制成示范文本、样表进行展示,告知单不断档;将办理审批事项所需的各种表格、文书等材料一次性提供给服务对象,并指导其正确把握文书表格中的有关内容。

(九)对所从事审批事项的具体内容“一口说清”,并以书面形式告知服务对象办事所需的全部材料;能现场对申报材料是否符合要求进行审查;不属于本部门办理的业务,能准确回答办事所属部门、窗口位置。

(十)依法行使职权。对服务对象提出的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立即受理并按规定录入中心数据库,出具受理通知书;对需要补充材料方能受理的,出具补办件通知书;对审批中所遇到的问题,积极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十一)严格遵守办件规定。审批事项属于即办件的,现场办结;属于承诺件或联办件的,在规定的承诺时限内办结;按照政策规定不予批准或暂时不能批准的,在承诺时限内给服务对象书面答复,明确告知不能批准的理由、政策依据。

(十二)对重大、特殊项目或招商引资项目,主动协调,特事特办。

三、环境服务

行政服务范文篇6

一、分中心的设立

因市行政服务中心拓展和完善服务功能的需要,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研究确定,设立市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作为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分支机构。

二、分中心的运行模式

市行政服务中心分中心的运行模式原则上比照市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模式办理。本部门内涉及社会公众的审批、审核、核准、办证、登记、年审等事项,一律集中到分中心服务大厅,设置服务窗口,公开办事,流水作业,定点收费,实现“一站式”高效优质服务。对于一些需要上报、转报的事项也由分中心负责协调办理。

(一)实行“五公开”服务。实行服务内容、办事程序、申报资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公开。

(二)实行“五件”管理。一是即办件管理,由分中心当场办结。二是承诺件管理,由分中心按规定承诺办结时间,出具凭据,在承诺时限内办结。三是联办件管理,由分中心受理,出具凭据,抄告中心协调办理,在承诺时限内办结。四是退回件管理,由分中心负责认定,出具凭据,予以退回,服务对象如有不同意见,可到中心业务科申请复核裁定。五是补办件管理,由分中心收件后,出具凭据,一次性告知所有应补充的内容。

(三)实行“五制”办理。一是即时办理制度,对资料齐全、符合规定的申办事项,由分中心当场办结。二是承诺办理制度,对需要现场勘查或申报资料需要评审的申办事项,由分中心在承诺时限内办结。三是联合办理制度,对涉及几个部门的申办事项,由分中心受理,抄告中心协调进行联审联办。四是报批办理制度,对需报上级审批的申办事项,由分中心负责送审办理。五是明确答复制度,对规定的不能办理的申办事项,由分中心明确作出不予办理的答复。

本部门要确定一位领导分管分中心工作,分中心负责人要由本部门中层以上干部担任。分中心的经常经费由本部门自理。

三、分中心的主要职责

(一)负责贯彻落实市行政服务中心的各项管理办法、制度,以及制定与市行政服务中心管理办法、制度相适应的有关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

(二)负责对进入分中心的窗口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和考核,并会同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对窗口工作人员的岗前培训。

(三)负责对进入分中心服务项目的确定、调整,对项目办理情况进行协调、督查。

(四)负责及时准确地向市行政服务中心报送统计资料,反映情况,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五)完成市行政服务中心交办的相关事项。

四、分中心的管理

分中心业务上受本部门的领导,管理上接受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指导、协调、监督和考核。分中心管理工作中的重大事项,由市行政服务中心会同分中心主管部门共同商定。

(一)指导。分中心服务项目的设置与调整,有关管理制度和办法的制定与实施等,分中心及其主管部门均应事先征求市行政服务中心的意见,并经市行政服务中心同意后,方可施行。

(二)协调。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单位办件过程中涉及分中心的事项,或者分中心涉及办件过程中需要与有关部门联审联办的事项,必要时,由市行政服务中心统一协调。分中心按月向市行政服务中心报送有关报表,并及时参加市行政服务中心组织的有关活动。

(三)监督。分中心的服务项目、规章制度及工作人员名单等要及时报送市行政服务中心。市行政服务中心依照有关管理制度对分中心的领导重视程度、工作运行质量、便民服务态度、廉洁办公情况等,采取定期、不定期抽查、测评和征询服务对象意见等方式进行监督,并作为考核评比的主要依据。

行政服务范文篇7

第一条本办法所称服务事项是指按照市政府要求进入市行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窗口办理的各类行政许可项目、改变管理方式的项目和便民服务项目。

第二条市行政服务中心负责进中心各类服务事项的确定与调整,并对行政服务事项的运行情况实施督办和协调。

第三条服务事项确定、调整后,相关窗口单位应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制订相应的内部运作程序和制度,制作《告知单》,并报中心审核。未经中心同意,不得自行修改《告知单》内容。已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的服务事项,窗口单位不得在后方受理。

第四条设立窗口的单位应当将下列事项的材料提交中心,由中心在网站上统一公告:

(一)实施行政许可的依据及具体条款;

(二)实施行政许可的条件、数量、程序和期限;

(三)申请行政许可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

(四)行政许可申请书需要采用的格式文本;

(五)实施行政许可收费的法律、行政法规依据和收费标准及批准机关;

(六)受理行政许可申请的机构(窗口)名称和联系方式;

(七)监督、举报电话;

(八)依法需要公示的其他事项。

申请人要求窗口工作人员对公示内容予以说明、解释的,应当当场予以说明、解释。

第五条申请人到窗口后,窗口工作人员要按照文明、规范服务的要求认真负责地接待,并依据不同情况予以处理。

(一)申请事项依法不需要取得行政许可的,应当即时告知申请人不受理;

(二)申请事项依法不属于本窗口职权范围的,应当即时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并告知申请人向有关窗口或者行政机关申请;

(三)申请事项属于本窗口职权范围的,要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条件及相关规定,并主动提供《告知单》;

(四)申请材料存在可以当场更正的错误的,应当允许申请人当场更正;

(五)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当场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六)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或者申请人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窗口应当即时受理。

第六条中心窗口对申请人申请的事项,按照“六件制”管理原则办理。所涉办理事项、办件人及联系电话等信息都必须按照要求输入到中心办件管理系统。

(一)即办件的办理:凡办事程序简单,申报材料齐全,符合法定形式,可当场办结的申请事项,由窗口工作人员即收即办,当场办结。办结的即办件必须在当天输入到中心办件管理系统。

(二)承诺件的办理:凡需要经审核、论证、召开听证会、公告或现场勘察的申请事项,窗口当场初审申报材料。申报材料齐全并符合法定形式的,窗口工作人员即时受理,并将办件输入到中心办件管理系统,打印《受理通知书》,其中第一联加盖本单位行政许可专用章交申请人,第二联存窗口。

(三)联办件的办理:涉及2个以上窗口(单位)办理的联合审批事项,由责任单位窗口受理并牵头办理,按照《蚌埠市行政服务中心重大事项联审联办制度》(蚌政办[2001]23号)、《关于在企业登记注册中实行“并联审批”制度的实施办法》(蚌行字[2001]19号)和《蚌埠市基本建设及经营性用地项目“联审联办”实施办法》(蚌政办[2003]11号)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中心负责组织、协调,对中心做出的决定,有关窗口(单位)必须认真执行。责任单位(窗口)应当在收到申请材料的当日,组织协办窗口对申请材料是否齐全以及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书面决定,并立即将办件输入到中心办件管理系统,打印《受理通知书》,其中第一联加盖本单位行政许可专用章交申请人,第二联存窗口,第三联报中心。

(四)补办件的办理:申请人因申报材料不齐全等因素需要补充材料的申请事项,窗口应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补办的全部事项,并将办件输入到中心办件管理系统,打印《补办件通知书》,其中第一联加盖本单位行政许可专用章交申请人,第二联存窗口。待申请人补齐有关材料后按相应办件程序办理。

(五)报批件的办理:依法应当先经下级行政机关审查后报上级行政机关决定的申请事项,窗口工作人员受理后,将办件输入到中心办件管理系统,打印《受理通知书》,其中第一联加盖本单位行政许可专用章交申请人,第二联存窗口。窗口单位在承诺期限内完成审核上报。属市政府审批的,按市政府规定的承诺期限转送;属省级审批的,按省级规定的承诺期限转送。

(六)答复件的办理:凡国家明令禁止和不符合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规定的,或经审核、现场踏勘、调查核实,不具备许可条件的申请事项,能够当场或当日决定为不予办理的事项,应当场或当日决定,并及时将办件输入中心办件管理系统,打印《不予办理通知书》,其中第一联加盖本单位行政许可专用章交申请人,第二联存窗口;无法当场或当日决定的,可按承诺件受理,及时报告主管部门研究审议,在承诺的期限内作出书面决定。做出不予办理决定后,窗口应及时将办件输入中心办件管理系统,打印《不予办理通知书》,其中第一联加盖本单位行政许可专用章交申请人,第二联存窗口。《不予办理通知书》具体内容按照《安徽省实施行政许可若干规定》第二十九条规定填写。

第七条服务事项办理完毕后,窗口应当通过手机短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及时通知申请人。各窗口作出的准予行政许可决定,由中心统一在网站上公布,供公众查阅。

第八条窗口对申请人的申请事项应本着快捷、高效的原则办理。即办事项必须当场办结;承诺事项应当尽量缩短承诺时限,提前办结,并及时通知申请人;转报事项由窗口单位负责在规定的时限内及时转报;补办事项的办事时限从申请人补齐材料之日起计算;联办事项按照中心联审会确定的时限执行,未召开联审会的按照《关于在企业登记注册中实行“并联审批”制度的实施办法》(蚌行字[2001]19号)和《蚌埠市基本建设及经营性用地项目“联审联办”实施办法》(蚌政办[2003]11号)的规定执行。

依法需要听证、招标、拍卖、检验、检测、检疫、鉴定和专家评审的,所需时间不计算在承诺时限内,窗口应当将所需时间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九条窗口向申请人提供的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不得收费。窗口办理事项的所有收费都必须有国家物价主管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所有收费环节应在中心完成,收取费用必须出具合法的收费收据。

行政服务范文篇8

第二条“预约窗口”是指经行政服务中心批准,由多个行政管理部门轮流值岗办理各自承担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的窗口。

第三条“预约窗口”单位应将依法承担的行政许可项目和部分便民项目纳入行政服务中心挂牌运行。要将挂牌运行项目的法律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条件、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依据、收费标准以文本形式报中心审核,并在中心的指导下制作行政许可项目《告知单》和《示范文本》,放在窗口公示。

第四条“预约窗口”运行项目的入驻或调整,由窗口单位根据审批项目运作的实际情况,提出具体意见,经中心管委会研究决定后,方可组织实施。

第五条“预约窗口”办件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蚌埠市行政服务中心服务事项管理办法》、《蚌埠市行政服务中心重大事项联合审批制度》等法规、文件执行。

第六条“预约窗口”单位应当就其审批服务事项明确分管领导、首席代表和联系科室,不得出现窗口与承办科室无法联系、部门无人到中心接件办理的现象。对中心通知的项目受理、联审会议、联合办公、联合踏勘等事项,要做到服从安排,及时到位。

第七条“预约窗口”单位审批业务联系科室负责人每季度来窗口协调工作不得少于一次,分管领导每半年来窗口检查工作不得少于一次,主要领导每年来中心调研不得少于一次。

第八条“预约窗口”工作人员应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遵章守纪,服务意识和适应性强,会微机操作。

第九条“预约窗口”实行工作人员轮流值班制度。中心每个工作日安排一个“预约窗口”单位在窗口值班,值班人员在办理本单位审批服务事项的同时,负责其他“预约窗口”单位挂牌项目的咨询和服务工作,遇有重大招商引资或联审联办事项时,负责通知所涉及的“预约窗口”单位及时来中心处置。

行政服务范文篇9

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建设被看作是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瓶颈的有效方法;抑制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滥用的有力手段以及提升政府服务质量的必要选择。自2005年宁波市率先探索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伊始,我国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工作遇到一些现实的问题。其中,行政审批标准化与行政审批相关法律之间的关系是关键的问题之一。由于英国是世界上最先探索服务标准化的国家,早在1991年就启动了“公民宪章计划”,之后经验开始被其他各国借鉴。意大利基于英国公民宪章的经验,也在本国实施了服务标准运动。但是,意大利的服务标准化过程中遇到了服务标准化与本国法律之间的重叠,并带来了认知困扰,最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因此,笔者选取英国、意大利与我国进行比较分析,探究标准化在行政服务中的价值以及了解英国的标准化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意大利标准化与法律之间的矛盾,从而吸取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我国的行政审批标准化的建设提供经验。

二、标准化的起源

1.标准化的起源。从GB/T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对标准化的界定来看:标准化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活动。标准化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可以追溯到科学管理时期,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学派提倡“效率至上”的管理理念,标准化被看作是提升效率的有效手段,通过标准化的流水线生产,使个人获得效益最大化从而达到组织效益最大化。全面质量管理(TQM)、ISO族标准化、标杆管理等都是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工具。2.标准与法律的关系。标准是否具有法律效应,或者是法律的补充抑或升级,理清两者关系,给予标准化合理的定位,对于实施也有重要的意义。庞德在研究法的构成要素时,提出“律令—技术—理想”说,其中“律令”又包括“规则、原则、概念和标准”,他认为标准是法律的一种形式,也叫法律标准,是评判行为的尺度之一,如若不遵守这一尺度,违反者的行为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并需承担相应责任。笔者更倾向,法律标准是对人类有限的预测能力限制一种弥补,它介于法律规则与法律原则之间,既具有与法律规则相同的逻辑结构,又具有了法律原则的模糊性和开放性特征,有效解决了法律滞后性问题,也避免法律朝令夕改,是“回应法”时期的产物。3.标准化在政府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标准化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工具,对职责划分、流程统一、事项简明、信息公开等的规定,对政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随着行政学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奥斯本的《再造政府》一书出版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在政府部门引用企业化管理手段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倡和认可。通过西方国家的实践,总结出标准化在行政服务领域的应用带来了经济价值、政治价值和社会价值。标准化具有经济价值。英国贸易工业部(DTI)和英国标准协会(BSI)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标准每年为英国的经济贡献25亿英镑;劳动生产率增长的13%归因于标准的作用;标准促进了创新和技术改造;对标准的投资所产生的经济回报,无论在宏观和微观经济发展的层面上都具有相当大的意义。标准化具有政治价值。政府部门进行清晰化、标准化是其天然本性。詹姆斯•C•斯科特在《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指出,一个国家的管理面对的问题是复杂并且多变的,因此国家总是试图去将它所管辖的事务进行清晰化、简单化和标准化,站在高处,对国情一览无余。行政服务标准化管理在政治上的价值就是体现了政府的管理技巧。标准化具有社会价值。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水平足够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公民权利意识也逐渐提高,对于政府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需求渐增。政府部门通过行政审批标准化向公众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满足公众对于高质量公共服务的需求。

三、行政服务标准化在英国、意大利及中国的角色

1.行政服务标准化在英国的应用。英国以及一些海洋国家,是判例法(commonlaw)传统。英国是没有人权法案(billofright)的国家,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就是给予他们最大的自由,保证权利不受法律的禁止。在法权感的产生一书中作者描写到,法权感产生于人们的经验,如此认知也使欧美国家的人更能接受标准化作为法律的补充而出现,并将其作为一种权利认知深化的表现。同样,提供标准化的公共服务计划——公民宪章在英国也不是写在纸上的权力,不具有具体的约束力,也不会建立任何新的法律关系。宪章承诺的是如何更好地为公民做些什么,并且将这些承诺变为常态。这样法律背景下的国家,对于标准化的接受程度较高。英国在1991年,时任首相对梅杰提出了“公民宪章”计划,在内阁成立宪章小组,自上而下的制定公共服务部门的“宪章”,主张提供无差别的公共服务。这项运动在英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并由OECD向成员国家甚至是全世界推广。2.法律背景对意大利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影响。意大利有借鉴了英国的“公民宪章”运动的经验,在本国推行“公民宪章”运动,然而成效并不尽如人意。第一,由于意大利法属于罗马法,都是成文法传统。意大利公民并不接受标准化的概念,中央部门在文件规定3个月内所有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都需要制定出本部门的宪章,但是一直到文件后的12个月,在教育部门和医疗部门制定出了宪章。第二,意大利的服务标准化的推行是自下而上的,由各个地方自行制定标准,被认为分散的标准不利于交流。推行宪章的公共服务机构在没有达到标准规定的时,也并不认为有过失,标准化只是一个承诺标准,与责任无关。3.中国的行政审批标准化的推行。英国法律属于是以普通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英美法系,意大利是以罗马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民法法系。相对于这两个国家,中国的法律是以刑律是最基本的法律,民事、行政与诉讼等方面的法律都围绕刑律依附于刑法。尤其是行政法规,起步最晚,2005年的时候首次颁布。因此,法律建设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标准化对于法律完善的国家来说它的角色不是规定新的权利义务,而是依据法律并高于法律要求的一种承诺;对于我国来说标准化是对法律缺位的一种补充。尤其是目前我国将行政审批标准化作为推动我国的行政体制改革、行政审批改革以及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方法,理清法律和标准化的关系,尤为重要。

四、对行政服务标准化实施的总结

通过对比分析英国、意大利与中国的服务标准化与相关法律的异同,有以下几个意义:借鉴标准时注意普适性与本土化相结合;明确标准的作用是法律补充。在英国等一些法律制度比较完善的国家,或处于竞选及投票率的压力,或建设回应性政府,标准都作为补充法律的工具,这个补充更多的体现在程度上的补充。例如:法律规定住院率是40%,医疗标准规定保障住院率达到70%。在我国,标准同样作为法律的补充,这种补充体现在对法律不完善的补充;充分发挥标准的竞争性使公众获益。在不同的主体中展开竞争,更高的标准会为公民带来更多便利;标准是改革任务完成的保障。B•盖伊•彼得斯在《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中提到“对于政府部门来说,变革与其说是一种特例,不如说是一种惯例。只要有一个不完美的政府,人们就会持续不断地追求理想的形态。更确切地说,每一种改革方案都会带来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会引发新的改革方案。在行政审批领域引进标准化的管理手段,就是行政审批改革推行到‘破冰期’的新出路。”面对新形势下的行政审批改革的迅速推动,行政审批标准化的推行是否具有法律效应,以及原来的《行政法规》与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问题,都需要做出梳理。笔者主要对比分析了国家的法律背景对行政服务标准化的影响,尝试对标准化进行定位。除此之外笔者还有未涉及的行政审批改革过程中很重要的行政审批标标准化的分类,例如:审批事项的标准化问题、审批权力的标准化问题,这两个“入口关”的标准化是下一步研究工作的重点内容。

参考文献:

[1][德]鲁道夫•冯•耶林.法权感的产生[M].郑永流,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美]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治理模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美]詹姆斯•C•斯科特.国家的视角:那些试图改善人类状况的项目是如何失败的[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美]庞德.法律史解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5]JonathanTritter.Thecitizen’sCharter:Opportunitiesforuser’sperspe-ctives?[J].PoliticalQuarterly,1994(4).

行政服务范文篇10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大和届中、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关于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安排,紧紧围绕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以满足群众需求为导向,以提升服务水平为主题,以争当港城行政服务先锋为内容,进一步强化服务理念,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能,充分发挥中心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服务群众、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中建功立业,为加快推进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建设提供更优更佳的行政服务环境。

二、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港城行政服务先锋活动,要与规范化党支部建设相结合,与中心日常监督考核相结合,每季度评选一次党员示范岗,评选比例不超过中心(含各科室、各窗口)全体党员数的15%;每半年评选一次党员示范窗口,评选比例不超过中心科室、窗口的15%。

党员示范窗口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党章规定的基本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一是班子队伍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二是党员队伍好。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工作机制好。工作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有序。四是工作业绩好。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大局谋划、推进各项工作,在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提高行政服务效能中打头阵、做标兵,工作成绩突出。五是群众反映好。科室或窗口在群众中形象良好,群众满意率高。

党员示范岗的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各项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一是带头学习提高。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和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努力提高做好各项工作的本领,成为科室或窗口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在科室或窗口岗位上做出一流成绩。三是带头服务群众。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践行“面对面,心贴心”品牌理念,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四是带头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党组织的各项决议,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中心各项规章制度。五是带头弘扬正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敢于同不良风气、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

三、方法步骤

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港城行政服务先锋活动,要围绕迎接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八大献礼两个重大节点展开。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年月—月底)。

1、召开动员大会,下发实施方案,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通过悬挂横幅、书写标语、网站简报设立专栏等形式搞好动员发动,营造舆论氛围。

2、各党支部和广大党员认真组织学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相关文件和中央、省、市“创先争优”动员大会精神。各党支部要制定实施方案,党员要提出参加活动的具体打算,并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公布,公开服务承诺,接受群众监督。公开承诺的内容,要与学习实践活动整改落实后续工作相衔接。

(二)全面争创阶段(年月—年月)。

1、开展好“五项活动”。

一是党性教育活动。利用大厅“周一讲坛”,采取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史、学习党的方针政策、领导干部讲党课、参观学习等形式,对党员进行党性教育。今年“七一”前,集中一周时间,组织党员进行一次党性分析,通过座谈会、谈心交心、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形式认真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撰写党性分析报告,并组织群众对党员进行评议。

二是点评评议活动。中心机关党委每季度对创新争优、争做先锋活动情况组织一次点评活动,实事求是地肯定取得的成绩,指出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并组织党员、群众对党支部以及党员的争创活动情况进行评议,并根据评议结果,评选党员示范岗和党员示范窗口。

三是服务群众活动。组织党员开展上门服务、预约延时服务等活动,严格落实服务承诺,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行政服务的群众满意率、即时办结率和限时办结率,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

四是亮牌示范活动。通过佩戴工作证、摆放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窗口桌牌等形式,把党员身份亮出来,促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五是知识竞赛活动。在大厅组织开展行政服务标准化知识竞赛活动,进一步提升窗口工作人员审批服务技能,在窗口服务岗位上争创一流业绩。

2、开展“规范化党支部”建设,夯实创先争优活动的组织基础。以规范化党支部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班子、阵地、活动和制度等建设,深入推进“学习型、创新型、高效型、服务型、整洁型”机关建设,扩大基础党组织覆盖面,强化组织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3、年6月上旬,中心机关党委组织一次集中评选活动,评出年度党员示范窗口和党员示范岗,进行表彰奖励,并积极向市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港城先锋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申报推荐先进典型。

(三)对标提升阶段(年7月—2012年6月底)。

1、树立先进典型。以受表彰的对象为重点,培树先进典型,并利用周一讲坛,组织系列典型报告,扩大模范示范带动作用。

2、搞好对标提升。各科室、各窗口和全体党员,要以党员示范窗口和党员示范岗为标杆,对照工作标准,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

(四)总结完善阶段(2012年7月—党的十八大召开前)。

1、组织展示成果。通过举办创先争优活动图片展、论文征集等多种形式,全面回顾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情况,集中展示活动成果,特别要展示通过活动促进科学发展的成果,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2、搞好总结。对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港城行政服务先锋活动进行系统总结,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改进措施。

3、完善机制。对开展创先争优、争做港城行政服务先锋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创先争优的长效机制。

四、加强组织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