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调性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9 09:17:56

协调性

协调性范文篇1

二、影视音乐的谐调性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20世纪2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和影视技术的进步,音乐逐渐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音乐与影视的关系不再是松散联盟,表现方向也不再是“各行其道”,而是与影视艺术的其他构成元素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艺术整体,去共同实现这一艺术形式的整体表现力。与单纯的音乐形式不同的是,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既定的艺术效果一般不可能通过单纯音乐形式那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去独立地实现。而必须通过与影视艺术整体相协调才能实现。这便是影视音乐的协调性。

三、形式上的协调性

在影视这种综合艺术中,影视音乐协调性首先体现在形式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影视作品中画面的协调。即与视觉的共融。以达到声画并茂、水乳交融的效果:二是与影视作品中的其他声音,包括人物的语言、以及相关的音响的协调,即与听觉的协调,以达到和谐一体、浑然天成的效果。影视音乐的各种样式,包括声乐歌曲和器乐乐曲、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歌和插曲。以及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等,都应当通过这种与画面、与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协调,来服务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示、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去实现影视艺术的整体表现力。

比如影片《甜蜜蜜》是以邓丽君的歌曲命名而且以此歌为音乐线索贯穿始终。歌曲作为一条心理主导线索,赋予影片以意义的诠释和气氛的烘托,是一种复杂而巧妙的隐输。该片的主题曲与片中的画面和声音协调性上处理得非常完美。主人公李翘和黎小军合伙卖邓丽君的磁带,但在当时的香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喜爱邓丽君的歌。因为那样就说明自己是大陆人。结果这场生意就在风雨中“泡汤”了。二人竭力叫卖,雨越下越大,影片的音响却由混杂的声音过渡到只保留邓丽君的歌声——从磁带传出,音量越来越大——动听的旋律中带着些许哀怨。音乐和画面的巧妙配台,使其它声响(叫卖声、风雨声)在淡化中细腻化了。而且产生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影片中歌曲《甜蜜蜜》第一次淡淡切入,是李坐在黎的自行车上唱出来的。伴着歌曲节奏。李的双腿前后摇摆,“音乐和画面在运动和节奏范围内部是对称的”。这是视觉节奏与音响节奏之间的一种简单明了的契合。渲染了一种微妙的情感氛围——淡淡的甜蜜。类似的还有,黎为疲惫不堪的李按摩时所唱。慢慢地他的手指的跳动也与音乐节奏相协调,而且深刻表达了人物感情心绪——沉沉的爱怜。直到结尾,李、黎邂逅于商店橱窗前,由漫步街头到四目相接,由“月亮代表我的心”到“甜蜜蜜”。歌曲以抒情绵长的旋律与镜头节奏对位配合,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情调。这部影片获得成功之后,甜蜜蜜一歌再次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此可见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离开了这种协调性,影视音乐便无法实现其对于影视艺术的表现功能,甚至失去在影视艺术中存在的意义。中外许许多多成功的影视作品,其中音乐与画面情境、音乐与人物语言及音响的结合,都是和谐而完美的,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四、内容上的协调性

所谓内容上的协调性,主要是指影视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生活场景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情景氛围的表现的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体现在影视音乐的创作、影视音乐的表演和影视音乐的欣赏等诸环节之中。

音乐创作是音乐活动的首要环节。但在创作要求上。影视音乐与一般音乐却有所不同。一般音乐的创作,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比较自由地去进行艺术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而影视音乐的创作则首先需要在准确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之上,在影视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之下,从更好地表现影视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更好地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出发,去进行音乐的构思与创作。影视音乐的创作必须服从于特定的影视作品内容和情感的表现,这就必然使影视音乐呈现出内容上的协调性。比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她创作《妈妈的吻》等许多优秀的抒情歌曲的时候,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当她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去创作片头歌曲、片尾歌曲和插曲的时候,她就是在反复地阅读原作,深入地领会剧情。并在充分把握作品精神气质的基础之上,调动自己的人生感受去进行创作的。而这些音乐之所以成功,首要即在于它们把作品那种特定的内容和情感表现得准确深入、酣畅淋漓。台湾流行音乐的主力制作人陈焕昌,曾为三部电影创作过电影音乐。三部电影都得到了金马奖。他在谈到电影音乐创作时曾说:“电影配乐会帮助我进入特定的思考情境。”他所说的正是影视音乐创作上的协调性。

与一般音乐一样,影视音乐当然离不开表演——演奏或演唱。与一般音乐不同的是,影视音乐的表演仍必须与影视作品特定的内容情感相协调。比如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和著名歌手毛阿敏,他们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所演唱的片头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片尾歌曲《历史的天空》。那一种浑厚和深沉。那一种苍凉和悲壮。都使作品中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概括和凸现。与音乐创作一样,音乐表演的这种内容上的协调性要求并不意味、也不可能意味是限制作曲家或歌唱家的个性风格:恰恰相反,艺术家们的个性风格正是在这种协调性的要求中才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协调性范文篇2

关键词:财务工作;统计;协调性

毋庸置疑,企业财务与统计有着联系,也有着区别,两者均是企业财务核算中的关键所在,积极做好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可有效提高数据的质量与公信力。此外,在企业的发展中,所有的工作均需要财务加以保障,且财务工作与统计相互协调,相辅相成,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一、新时期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协调的重要性

在新时期,财务工作的好坏关系到了企业的发展,统计工作则实现对经济现象的研究,为企业发展提供统计信息。其中财务与统计工作提供的信息都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信息,所以可以肯定的是两者的协调性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决策。在当前社会快速发展下,企业之间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体系中有立足之地,那么企业管理者需要进行决策,但是如果决策失误,那么则会带来损失,因此需要掌握准确的信息,减少损失的发生。然而财务与统计工作能够应用不同的方式将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财务情况进行预测,从而让企业获得更加准确的信息,提高决策水平。

二、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之间的联系

(一)在管理体制上有所联系。从整体角度分析,无论是财务工作还是统计工作,均是企业经济管理中不可或缺的组成内容。在管理体制上,两者均遵循相应的原则与准则,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且从另外一点分析,统计工作的任务是实现对企业日常财务的统计与管理,以此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实现对企业经营的监督。财务工作与其有着联系,主要是对企业的资金运动以及利益关系加以核算,将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进行反映,从而帮助其决策。(二)在工作范围上有所联系。单纯的从企业经营管理分析,其财务工作将企业内部经营状况以及核算工作加以反映,统计工作则是从宏观方面入手,对企业的整体运营情况进行分析与核算,所以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在工作范围是相似的,且目的是相同的,均是为推动企业经济发展为主。与此同时,在当前的发展体系中,基础信息均是由企业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所提供的,因此,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三、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区别

(一)工作任务上有所区别。统计工作是企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目的是对企业生产与经营情况进行搜集与整理,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制定切实有效的统计指标与统计体系,从而为企业的日后发展提供可行的资料,并实现对经营过程的监督与管理。除此之外,统计工作是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但是还需要对实物以及劳动消耗量加以分析,然而财务工作则是从微观方面出发的,所遵循的原则为权责发生制,主要目的是将企业生产中资金运转情况加以记录,其对象包括了企业资金、所有者权益、利润等,以此来指导企业决策。(二)工作方法上有所区别。企业财务工作是建立在货币计量之上的,且主要是对企业运行中的经济行为以及各个环节加以分析,且采取多种方式实现对企业经营核算与监督。虽然统计工作也是以货币为计量,但是主要是采取数据分组、抽样、综合指标等各项研究方式,对宏观经济活动规模、效益等进行汇总,主要内容便是分析企业活动的数量关系,对经济运行中规律性加以研究,主要侧重点在分析与统计方面。

四、新时期实现财务与统计工作协调性的对策

从整体角度分析,财务与统计工作是两个概念,两者在实际应用中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存在非常多的缺陷与不足:其一是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因大多数企业没有清楚的认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导致财务管理制度建设未提到日程之上,或者部分企业虽然制定了财务制度,但是不符合时展以及企业发展要求,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其二是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不足。在大多数企业中,尤其是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缺乏对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的认识与了解,无法将其运用其中;其三是财务工作基础性受到影响。由于各项政策以及企业改革的发展需要,财务工作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对此,需要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建议与对策。(一)构建科学的财务制度。在新时期企业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实际的发展情况,严格按照企业的核算体系,制定切实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财务人员在统计工作中有据可依。从另外一个层次分析,虽然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在管理体制、工作范围方面相互联系,但是从整体角度分析,两者在工作方法、工作任务以及服务对象等方面却存在区别,为从根本上实现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协调性,则需要实现指标的统一与规范,并加以调整,保证在计算方式与口径上的一致性。当然,对于无法一致的内容,则需要进行详细说明。除此之外,在制度建立上,要求分工合作,促使财务人员与统计人员加强交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企业财务工作的水平与效率。(二)加强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时代的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科学技术下计算机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企业经济运行中的关键所在,其数据统计系统的研发能够实现财务管理任务的优化处理,对实现两者协调处理具有指导作用。此外,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为企业提供电子数据,真正保证企业财务以及数据统计的完整性。因此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科学的财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复杂信息的加工,将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相互整合,提高其协调性具有推动作用,当然这也是现阶段较为重要的改革措施。(三)强化财务基础性工作。在企业发展中,其财务工作能够为统计工作带来支持与保障,在近几年社会的发展下,企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其预算管理科学性以及精细性面临挑战,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在财务工作基础上实现预算管理,并且相关的财务人员还需要加强对新知识的学习,主动学习预算改革的内容,按照新形势、新要求,将预算工作的各项内容加以落实,真正保证统计工作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在社会发展下,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要想推动企业的发展,则需要保证其财务工作,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新时期企业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财务部门需要加强内部的分工与合作,积极提高财务工作与统计工作的协调性,将两者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且两者之间因存在联系与区别,需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与价值,相辅相成,为企业决策提供优质服务,增强企业发展效率与质量。

参考文献:

[1]周利芬.统计分析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3(01):38-41.

[2]贾丹阳.浅谈财务会计报表与统计财务报表的异同[J].会计之友,2012,(13):93-94.

[3]张潇月.统计方法在企业财务分析中的运用探析[J].中国商论,2015,(23):172-174.

协调性范文篇3

关键词:金融;经济;协调性

我国在近几年提出和倡导的科学发展观,是以可持续和全面协调发展作为根本性原则的。而金融作为经济系统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为经济服务。但也因为金融活动同经济的联系十分密切,使得现代市场对金融的关注度也在不断提升。由于金融和经济间高度的互相依存关系,所以,如何推动二者协调可持续发展,便成为当前人们重点关注的一大问题。因此,找出当前影响二者协调性的措施,并制定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势在必行。

一、金融和经济协调性的本质

虽然金融和经济之间的关系十分的复杂,涉及范围较为广泛,但这些关系之间却有着一个共同点。即都是借助融通资金来建立的。为经济活动开展和进行融通资金,一直都是我国金融系统功能最为基本的工作职能和根本要义、是金融行业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经济系统中各个方面对于金融系统所提出的根本性需求。尽管有时融通资金提出的需求时通过分货币形态的资金形式表现出来的,但其最终却需要依靠货币形式来实现,由此可以发现,货币供求间存在的矛盾,就是在协调经济和金融二者关系时存在的主要矛盾。目前,货币供求间的协调性主要包括了货币供求总量间的协调性和供求结构间的协调性。此外,货币供求总量本身的协调性,有效的反映了金融同经济总体间的协调性;而货币供求的结构协调性则反映了同经济中某个子系统或者是经济某一方面的协调性。

二、影响二者结构协调性的因素

1、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

无论是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处在发展中的国家,中小型企业都是确保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而融资难作为阻碍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其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类型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获得制度内金融的支持。中小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无法在正规机构得到足够的信贷资金,还无法通过股票和债券市场获得足够的发展资金,其资金来源主要是民间借贷和自由资金这两种形式。与此同时,中小企业以为内自身资信条件比较低,基本无法达到商业类金融机构授信的条件,这也是造成融资难这一世界性存在的原因。就目前来看,中小企业的融资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看,可以通过强化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方式,建立起适合中小型企业的金融机构。此外,我国政府部门也应当就这一问题颁布一些政策给予支持,带领中小企业走出该困境,推动我国经济和金融协调发展。

2、民间金融机构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民间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投资总量较少;二是农村地区大部分都是中小规模的乡镇企业,所以,其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融资难问题。我国民间金融缺乏信贷资金的主要原因,就是农业金融的基础发展条件相对较差,相关机制体制建设还不是十分完善。与此同时,由于民间金融存在较大的自然风险、经济效益不高,使得一些商业银行不愿意向民间金融发放贷款。商业银行在近些年大规模的撤出民间金融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构建出适合民间金融和农业特点的金融合作体系与政策体系是十分必要的。

三、推动二者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

1、优化金融结构

对金融行业来讲,其结构是否合理,将决定其能否良好发展。首先,相关部门应当扩大金融行业的规模,增加金融市场存款和贷款的份额,对现有的金童结构展开合理的优化,使得我国该行业在存贷款方面存在的差额可以得到有效降低,存贷款比例被调整,确保提升金融机构自身金融效率的目标得以实现。而对于北上广等经济水平和发展速度加快的地区,其在降低存贷款差额的同时,也需要对存贷款比例展开有效调整,以便能够保证金融体系发展的必要资金充足,从而使更多的存款能够投放到我国经济建设工作中。而一些地区较为偏远、经济和金融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者是城市,其不仅要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推动金融行业规模的扩张,还需要降低存贷款差额,将金融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1]。

2、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同外来的金融机构相比,支持本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不仅可以在推动地域性经济水平提升这一方面,起到更加显著的作用,还能够确保其所在区域的各项经济政策都能够被全面的贯彻落实。因此,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强化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力度,将提升地方金融机构整体实力作为未来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此,政府部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扶持推行有利于证券公司发展的政策,为证券公司增加资本,扩张股票份额提供支撑,使其控制风险能力、综合能力与管理能够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以此来为地方资本市场的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二是大力发展保险机构。在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的今天,保险机构的存在不仅可以分散和转移该行业的发展风险,还具有存储、投资和理财等作用。如果推动保险行业的发展,可以借助该行业本身在融资和投资方方面的作用,对分散金融和经济发展的风险都能够起到一定的积极影响。三是不断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在推动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的同时,建立起以银行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投资为核心、以信托和证券等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为支撑,不断的而提升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综合能力和整体实力,从而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力[2]。

3、强化金融体系改革深度

如果我国金融行业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健全、完善的金融体系给予支撑,就能够通过利用我国现行的储蓄率和投资率来有效的推动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加深对金融体系的改革,强化对于非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发展的扶持力度,扩大一些新兴的金融机构在金融行业市场中总的占有率。与此同时,我国政府部门应当颁布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这样不仅可以推动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长我国的就业率。就目前来看,我国中小型企业占据全国企业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九以上。也就是说,我国基本都是中小企业,所以,扶持该类型企业,对推动经济发展可以起到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在发展期间经常会面临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边疆等金融行业发展水平较低的中小企业。因为我国大部分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都会考虑效益和风险等因素,所以,其对中小企业也会提出一定的要求,从而对该类型企业的发展产生制约。因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完善我国金融机构颞部的风险评估体系,强化中小型企业对风险的承受、预防、控制能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与扶持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与壮大[3]。

4、鼓励和保护民间金融机构的发展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的乡镇企业即使在没有获得制度内的有效金融支持,仍旧可以获得迅猛发展这一现状证明:民间金融也是一种行之有效,且适合我国中小型企业发展的金融类型。与此同时,民间金融本身具有顽强生命力,也证明了其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一价值。因此,我国向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不能够因为民间金融本身的可控制性较差、经营风险大等缺陷,而放弃这一金融模式,也不能够只依靠政府政策的作用,而是应当采用积极的措施对民间金融的发展给予有效的鼓励和支持,通过主动引导、加强对其发展策略进行规划的方式,确保借贷双方的合法权益都能够得到有效保障,从而将民间金融本身具有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4]。

5、完善金融体系建设

首先,我国相关部门应当积极的建立与完善中小型企业的信用担保机制,不断提升中小型企业自身的担保能力和风险防范能力。其次,我国相关部门在推动该项建设时,应当吸收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为中小型企业成立专门的风险投资和金融服务机构[5]。最后,强化国有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信托租赁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其他企业的内部建设,提升相关毒物工作的质量、手段,从而确保金融行业中各类型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与管理水平都可以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上文的分析研究发现,金融和经济间的协调性,最终是以货币供求关系间结构和总量协调性体现出来的。因此,要想对二者协调性进行判断,首先就应该了解货币供给同经济增速间存在的相互关系,借助各阶段物价和利率的变化进行把握。对此,我国相关部门应当分析当前影响二者结构协调性的根本原因,结合当前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出提升二者协调性,维系二者协调性关系的具体方案,从而推动我国金融行业稳步发展,社会经济水平逐步提升。

作者:关溪媛 李金秀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参考文献:

[1]宋立.探讨金融与经济协调性[J].经济视野,2013(18).

[2]吴小亮.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16(4):106-107.

[3]崔志瑞.对巴州区域经济发展和金融支持协调性的分析与探讨[J].西部金融,2009(9):35-36.

协调性范文篇4

1.1城乡间存在的差距

我国城乡差距主要是城乡政治差距、经济差距和社会差距。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出台的政策以优先发展城市为出发点,因此在资源配置上国家重点扶持城市经济,优先发展城市工业生产[3-4]。由于政策的偏导性,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忽略了农村的社会进步,农村与城市间的经济差距也由此拉开。经济资源和社会公共产品资源的不平衡加剧了城乡之间的社会与经济差距。城市拥有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良好的公共交通体系,先进的教育文化理念,这些系统的建立客观上拉大了城乡发展差距[5-6]。

1.2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前提下,以城市工业经济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逐渐缩小城乡差距,以城带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实现共同发展[7-8]。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关注的重点是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和均衡,侧重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和谐与平衡。在建设新农村的指导下,城市与农村经济上的相互促进,能够加快农村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城乡协同发展战略的实现及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建设,以先进帮助落后,让城市拉动农村地区经济,促进城市与农村协调、均衡、共同发展。

1.3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

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新阶段的重要任务,党中央是在正确把握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矛盾、新挑战及新机遇的基础上,针对“三农”问题提出的,具有极强的时代性、创新性和针对性的治国方略,且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9]。平衡城市与农村经济发展,建设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是目前摆在执政党面前最重要的任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实现均衡发展,为城市和农村建设一个均衡的发展环境,平衡城市化的内在要求、促进农村经济良性循环,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农村与城市经济发展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农村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离不开城市的发展与促进,因此统筹城乡发展,不但能促进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更能反哺城市,为城市提供人力资源和原材料,实现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

2我国城乡发展的现状

近年来,与快速发展的城市相比较,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问题日益显现。虽然我国城市化进程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农村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城市与农村发展缺乏协调,严重影响了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发展,农民生活质量无法得到提高,显然也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10]。农村发展的滞后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已成为影响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一大瓶颈。从经济发面看,我国乡镇企业规模总体偏小,经济实力和功能不强,中小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能力明显不足,这进一步拉大了城乡差距;广大农村地区资金匮乏,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城乡居民收入存在较大的差距,大宗消费群体集中于城市,广大农民没有享受到优惠资源所带来的利益以及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导致农村地区落后于城市。在就业方面,农民工待遇差,工作环境恶劣,农民工生活在城市的最底层,干最苦最累的活,却无法享受应有的工资待遇和社会保障。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备,无法满足广大农民就医和社保需求[11]。此外,农村的教育资源匮乏,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远低于城市,使得农村人口整体素质偏低。农村教学设施落后,教学质量不高,导致农民思想落后,无法接受新知识和新思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些都加大了城乡统筹的压力,阻碍了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开展[12]。

3统筹城乡发展的措施与方法

统筹城乡建设用工业经济来带动农业经济发展,通过城市发展拉动农村发展,从而实现城市与农村协调均衡和共同发展。

3.1加强教育投入,提高人文素养

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社会未来的发展前途,统筹城乡发展与建设,最关键的是要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完善学校的硬件设施。只有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出的学生才能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社会才会不断向前发展。教育事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一个国家公民的素质直接体现了这个国家的教育情况,提高了教学质量,就提高了公民的道德素养,也就提高了国家的整体实力。与此同时,要加强乡镇居民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养,不断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提高人们的文化程度,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大力倡导做个文明守法的好公民。

3.2加强政策引导,增加乡镇资金投入

在经济发展方面,加强农村地区资金投入。广开融资渠道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乡镇企业快速发展。只有解决了投资问题,才会有更大和更强的行业出现并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缩小城乡基础设施差距,实现城乡良好互动,保持城市与农村平衡发展。

3.3加强农村耕地管理,严守土地最低红线

农民所拥有的土地是农民的私人财产,任何人不得私自占用农民耕地,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不应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应受到国家的保护,尽量避免把农田变高楼的现象出现。如今在农村,大片的农田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工业固体废弃物堆积场和工业污水排放场,导致农村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发展不应该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欧美发达国家曾实行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模式,有了这个前车之鉴,就不能再重蹈覆辙走老路[13]。应加强耕地管理,实现农业种植专业化、机械化和规模化,鼓励公司集约化经营土地,提高农业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3.4注重技能培训,提升就业能力

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人民群众能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又是社会稳定的基础。然而,如今的工作是一岗难求,就业形势很不乐观。在农村,农业种植需要机械化、专业化生产,从土地中释放的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工作,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缺乏专业技能,他们的资本只有自身的劳动,没有与大学生和工业技师竞争的资本,并且目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对大学生和技师都是严峻的考验,更何况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所以,国家应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让农民拥有学习和掌握1~2门实用技术的机会,让他们参加就业培训,从农民工转换为产业工人,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保障广大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此外,还应在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吸收和接纳更多的农民,最大限度地解决就业问题。

3.5完善农村社保体系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

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体系,要大力实施各种惠农政策,最大限度保障农民权益,实施各种新型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在农村推行社区服务体系,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生产生活需要。适度推行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化建设,逐步扩充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对象,为城乡五保及低保和鳏寡孤独等老人提供政府援助,实现社会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的普惠型转变。要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对乡镇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重点解决失业人群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逐步完善社会养老体系,提高社会福利,实现平等享受社会保障体系带来的福利。促进乡镇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缩小城乡医疗卫生和医疗设施差距,提高农村人民的医疗水平,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4结论

协调性范文篇5

关键词:钢琴弹唱;协调性;技巧性;综合弹唱能力

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不管是艺术类院校开辟的专业课程还是家长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教育课程,钢琴课程明显提升了教育比例。钢琴的专业技能的具备逐渐脱离了单纯的弹奏趋向于弹唱结合,因此加强钢琴的弹唱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钢琴弹唱技能概述

(一)钢琴弹唱的类型。钢琴弹奏是现代教育中各大艺术类院校学生需要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而钢琴的弹唱教学更是乐器教学中的重点。钢琴弹唱一般分为“正谱弹唱”和“即兴弹唱”两个类型。“正谱弹唱”是指弹唱按照歌曲的原有乐谱进行钢琴弹奏,并在伴奏下进行歌曲演唱;“即兴弹唱”是在原创音乐基础上的音乐弹唱形式,一般不具备固定模式的音乐乐谱,是钢琴弹唱的创新行为,值得提倡。钢琴弹唱的这两种类型都是建立在音乐演奏者钢琴弹唱技巧娴熟的基础上的,对协调性和技巧性有着硬性要求。(二)钢琴弹唱的意义。在传统的艺术学习中,我们所说的钢琴弹唱中的“弹”和“唱”的教学是分别进行的,但是随着人们对艺术的要求越来越高,音乐教学逐渐将“弹”与“唱”进行了有机融合。钢琴弹唱的新型教学模式,虽然增加了教学难度,但是在音乐人才的培养上也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奠定了良好的音乐基础。在当前的音乐环境中,教师在钢琴的弹唱教学中向学生传递的“协调性”与“技巧性”弹唱特点对学生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减轻了学生将钢琴的“弹”与“唱”自主融合的难度,促进了原创音乐人的产生。(三)钢琴弹唱的综合实践。钢琴弹唱技能的具备不能单纯依靠教师的单一传授,要想彻底掌握该专业技能,学生应该积极地进行钢琴弹唱的实践练习。在钢琴弹唱实践练习中应充分考虑综合条件,以便进一步提升弹唱能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钢琴弹唱练习应精确掌握歌唱与钢琴伴奏的音量比例控,避免由于伴奏声音过大掩盖声乐演唱效果,或因为声乐演唱声音过大,导致演奏者难以把控伴奏的节奏点的情况出现[1]。除此之外,在钢琴弹唱的综合实践中还应考虑到声乐演唱与钢琴伴奏的音色之间的协调。一般来说钢琴伴奏的音色烘托了声乐演唱的氛围,影响了音乐情感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钢琴弹唱时应充分考虑音色因素对现场带来的影响。

二、钢琴弹唱技能的协调性探讨

(一)协调钢琴的“弹”与“唱”。在钢琴的弹唱技能学习中,学生要分清“弹”与“唱”的主次关系,有针对性的调整钢琴的“弹”与“唱”。教师进行钢琴弹唱教学的主要难点是学生只具备钢琴弹唱中的单一技能,难以将二者良好的结合。以下将对这种现象具体介绍:第一,解决学生会“弹”不会“唱”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声乐演唱能力,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掌控力。学生可以在弹奏钢琴乐谱时按照乐谱节奏说话,在渐渐熟悉音乐节奏后将说话内容替换为声乐演唱内容,打破手口限制;第二,解决学生会“唱”不会“弹”的问题。该问题的出现说明学生具备的声乐演唱水平超过弹奏水平,教师可以针对此现象增加学生钢琴弹奏练习的强度,在练习中以钢琴弹奏为主,将声乐演唱改为哼唱、默唱和模糊唱词等形式,将练习重心放在钢琴弹奏上,帮助学生掌握钢琴弹唱的协调性。(二)训练弹唱控制力。要想帮助学生提升钢琴弹唱能力,“弹”与“唱”之间的协调是不可或缺的,钢琴弹唱的协调能力的具备除了天分的支持以外,还需要进行充分地练习[2]。训练学生的弹唱控制力是帮助学生良好掌握弹唱的协调性的重要措施,可通过以下几点进行提升:第一,分析歌曲节奏。众所周知,伴奏能够烘托音乐气氛,提升音乐的感染力,在钢琴弹奏中音调的起伏,节奏速度的快慢,演奏的力度都能对音乐的表达产生不同的影响。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音乐演奏也是如此。学生根据个人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深入分析音乐弹奏的特点,在演奏的过程中逐渐实现对钢琴弹唱控制力的掌握;第二,轻柔型弹唱练习。在练习歌曲弹唱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进行钢琴弹奏时,轻唱歌词以感受钢琴的节奏变化,加强声乐演唱节奏与钢琴弹奏的节奏之间的融合。通过以上两种方式能够训练学生的弹唱控制力,在弹唱过程中感受节奏的变化,加强钢琴弹奏与声乐演唱之间的协调性,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琴弹唱技巧。

三、钢琴弹唱技能的技巧性探讨

(一)钢琴弹奏技巧训练。要想具备娴熟的钢琴弹唱技能,钢琴弹奏技巧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钢琴的弹奏技巧决定了音乐环境,是完美钢琴弹唱现场的呈现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同时良好的钢琴弹奏技能的具备是进行即兴弹唱和创作个人音乐的基础。从以下几点提出练习钢琴弹奏技巧的要点:第一,踏板的处理。在现场的音乐演奏中,伴奏声音会影响整体的音乐氛围,钢琴踏板的过度使用会降低声乐演唱的效果,形成过度吵嚷的不良情况,因此在进行弹奏技巧训练时要掌握好踏板的使用度;第二,钢琴触键练习。钢琴弹奏是通过弹奏者双手接触触键带动钢琴部件发出的音乐声音,钢琴弹唱中歌曲的类型和风格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钢琴弹奏者根据歌曲情况调节触键的速度、轻重及节奏,为声乐歌曲演唱营造良好的氛围;第三,钢琴弹奏在声乐演唱的前后的修饰。这种钢琴技巧主要在声乐演唱之前和声乐演唱结束后发挥作用:在声乐演唱之前的钢琴弹奏能帮助演唱者掌握音乐节奏,为演唱做好准备,在声乐演唱结束后进行的钢琴弹奏则可将演唱者的感情进一步抒发,起到余音绕梁的效果。(二)声乐演唱技巧训练。声乐演唱是钢琴弹唱中的主要部分,演唱者的声乐演唱水平决定了整个钢琴弹唱的质量。在钢琴弹唱中的声乐演唱技巧练习与单纯的声乐练习有所不同,在音乐伴奏下进行的声乐练习,需要演唱者具备更高的声乐演唱技巧,增加了练习难度[3]。通过以下几点介绍声乐演唱技巧的训练:第一,掌握音乐节奏,合理调整呼吸。在声乐的演唱中,气息是演唱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钢琴弹唱时钢琴演奏的歌曲前奏能帮助演唱者熟悉歌曲节奏,同时为演唱者提供了准备时间,演唱者应根据节奏调整呼吸,提升声乐演唱质量;第二,歌词和音色的把握。音乐歌曲的种类和风格多样,钢琴弹奏为声乐演唱烘托了氛围,因此在声乐演唱中要求演唱者综合考虑音乐特点,调整个人音色,以达到更好的演唱效果。(三)“弹”与“唱”配合训练。为具备更好的钢琴弹唱技能,在钢琴的弹唱技巧练习中学生还应进行“弹”与“唱”的融合技巧练习。通过以下几点探讨“弹”与“唱”技巧的融合训练:第一,节奏技巧练习。在钢琴的弹唱中掌握“弹”和“唱”的节奏十分重要,在进行技巧练习时,应精准把握弹唱节奏,掌握“手”与“口”的同步操作,提升音乐弹唱的效果;第二,融合“弹唱”技巧。对弹唱的曲目多加练习,提升演奏者对歌曲的熟练度,并根据歌曲情况调整钢琴弹奏的节奏变化,能进一步抒发歌曲传达的情感,达到“钢琴弹唱+声乐演唱+情感抒发>钢琴弹唱”的现场效果;第三,提升心理素质。钢琴弹唱技能需要演奏者“一心二用”,这种技能的具备不仅需要演奏者长时间联系,还需要演奏者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以支配肢体进行其他操作。钢琴弹唱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需要在学生长期坚持下熟练声乐演唱技巧和钢琴弹奏技巧并将二者进行良好的融合,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钢琴弹唱时还应积极引导学生的自主练习意识,培养学生长期坚持的良好习惯,为学生铺就宽阔的艺术道路。

四、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钢琴的弹唱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但是在具有超高的技术水平和对艺术具有超前眼光的音乐教师的指导下,我国的钢琴弹唱教学必将取得显著成效。艺术道路是漫长的,学生应坚持个人的艺术追求,充分展示个人艺术特点,以完成个人的艺术梦想。

[参考文献]

[1]张宇.钢琴弹唱实践教学的应用研究[J].当代音乐,2018,02:35-37.

[2]贾义红.钢琴弹唱教学方法探析与应用[J].大众文艺,2017,21:200.

协调性范文篇6

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而物流作为其中重要的因素,其对经济的影响收到了广泛关注。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与物流业密切相关,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各运输行业的发展水平与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进行研究,进而提出辽宁省物流业发展的对策。

二、指标与模型

指标与数据本文选择了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5个行业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率共计10个指标,以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表示是物流发展水平,用生产总值代表经济发展水平。方法与模型在经济发展和物流发展的协调性研究中,多数文献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如文献,考虑到样本数量有限,本文选择了文献中选用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来研究制造业发展与物流发展的协调性。由于邓氏关联度能够更好的反应不同计量单位变量之间的关联程度,因此,本文选择邓氏关联度的计算模型,以保证结果的科学性。

三、计算与结果

1.计算与处理

本文选取邓式关联度分析方法,计算y同X的关联度。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初始化像法,选取ξ=0.5,计算精度为小数点后4位,计算后得到辽宁省生产总值y同辽宁省物流业各行业物流发展要素x1—x10的关联度分别为:0.5719,0.9291,0.6845,0.5818,0.673,0.6199,0.9199,0.8265,0.5793和0.7197。

2.结果分析

(1)公路货运量和公路周转量与经济发展的关联度最高从结果中可以看出,x2和x7的关联度分别为0.9291和0.9199,是所有关联度中最高的两个。这反映出公路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明显。(2)民航货运量和民航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低。从结果中可以看出,x4和x9的关联度分别为0.5818和0.5793,在所有关联度中处于比较低的水平。这反映出民航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作用很小。(3)铁路货运量和铁路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低。x1和x6的关联度分别为0.5719和0.6199,在所有关联度中处于第十位和第7位,处于较低水平。这反映出铁路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促进作用不明显。(4)水运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与经济发展关联度较高。x3与x8的关联度分别为0.6845和0.8265,在所有关联度中处于中等水平。这反映出水运发展和经济发展有一定的的相互促进作用。

四、辽宁省物流业发展对策

1.重点发展公路运输业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公路发展与经济发展关联度最高,辽宁经济发展带动了公路快速发展。大力增加公路物流投资,公路运输的顺畅是保证辽宁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

2.铁路和民航业适当发展

从分析中可以看出,铁路运量的关联度最低,周转量关联度排位第七,铁路整体关联度较低,原因是辽宁经济的发展对铁路的需求量在减少;民航周转量关联度第九,货运量关联度第八,民航关联度较低,原因是民航货物运输产品基本是民用领域较多,工业领域较少,因此对国民经济增长作用较低。因此,铁路和民航在保证基本功能前提下应适当发展。

3.鼓励水运和管道业发展

协调性范文篇7

[论文摘要]影视音乐必须与影视作品在形式上和内容上形成协调共融,才能更好地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一、引言

在优秀的影视剧作中,音乐总能带给我们一种如期而至的舒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影视音乐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怎样使得影视音乐应该充分体现作品的总体艺术构思。从而能够为影视剧增色添彩,而非画蛇添足。下面将从影视音乐的协调性方面作一些论述。

二、影视音乐的谐调性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20世纪2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和影视技术的进步,音乐逐渐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音乐与影视的关系不再是松散联盟,表现方向也不再是“各行其道”,而是与影视艺术的其他构成元素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艺术整体,去共同实现这一艺术形式的整体表现力。与单纯的音乐形式不同的是,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既定的艺术效果一般不可能通过单纯音乐形式那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去独立地实现。而必须通过与影视艺术整体相协调才能实现。这便是影视音乐的协调性。

三、形式上的协调性

在影视这种综合艺术中,影视音乐协调性首先体现在形式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影视作品中画面的协调。即与视觉的共融。以达到声画并茂、水乳交融的效果:二是与影视作品中的其他声音,包括人物的语言、以及相关的音响的协调,即与听觉的协调,以达到和谐一体、浑然天成的效果。影视音乐的各种样式,包括声乐歌曲和器乐乐曲、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歌和插曲。以及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等,都应当通过这种与画面、与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协调,来服务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示、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去实现影视艺术的整体表现力。

比如影片《甜蜜蜜》是以邓丽君的歌曲命名而且以此歌为音乐线索贯穿始终。歌曲作为一条心理主导线索,赋予影片以意义的诠释和气氛的烘托,是一种复杂而巧妙的隐输。该片的主题曲与片中的画面和声音协调性上处理得非常完美。主人公李翘和黎小军合伙卖邓丽君的磁带,但在当时的香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喜爱邓丽君的歌。因为那样就说明自己是大陆人。结果这场生意就在风雨中“泡汤”了。二人竭力叫卖,雨越下越大,影片的音响却由混杂的声音过渡到只保留邓丽君的歌声——从磁带传出,音量越来越大——动听的旋律中带着些许哀怨。音乐和画面的巧妙配台,使其它声响(叫卖声、风雨声)在淡化中细腻化了。而且产生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影片中歌曲《甜蜜蜜》第一次淡淡切入,是李坐在黎的自行车上唱出来的。伴着歌曲节奏。李的双腿前后摇摆,“音乐和画面在运动和节奏范围内部是对称的”。这是视觉节奏与音响节奏之间的一种简单明了的契合。渲染了一种微妙的情感氛围——淡淡的甜蜜。类似的还有,黎为疲惫不堪的李按摩时所唱。慢慢地他的手指的跳动也与音乐节奏相协调,而且深刻表达了人物感情心绪——沉沉的爱怜。直到结尾,李、黎邂逅于商店橱窗前,由漫步街头到四目相接,由“月亮代表我的心”到“甜蜜蜜”。歌曲以抒情绵长的旋律与镜头节奏对位配合,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情调。这部影片获得成功之后,甜蜜蜜一歌再次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此可见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离开了这种协调性,影视音乐便无法实现其对于影视艺术的表现功能,甚至失去在影视艺术中存在的意义。中外许许多多成功的影视作品,其中音乐与画面情境、音乐与人物语言及音响的结合,都是和谐而完美的,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

四、内容上的协调性

所谓内容上的协调性,主要是指影视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生活场景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情景氛围的表现的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体现在影视音乐的创作、影视音乐的表演和影视音乐的欣赏等诸环节之中。

音乐创作是音乐活动的首要环节。但在创作要求上。影视音乐与一般音乐却有所不同。一般音乐的创作,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比较自由地去进行艺术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而影视音乐的创作则首先需要在准确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之上,在影视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之下,从更好地表现影视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更好地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出发,去进行音乐的构思与创作。影视音乐的创作必须服从于特定的影视作品内容和情感的表现,这就必然使影视音乐呈现出内容上的协调性。比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她创作《妈妈的吻》等许多优秀的抒情歌曲的时候,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当她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去创作片头歌曲、片尾歌曲和插曲的时候,她就是在反复地阅读原作,深入地领会剧情。并在充分把握作品精神气质的基础之上,调动自己的人生感受去进行创作的。而这些音乐之所以成功,首要即在于它们把作品那种特定的内容和情感表现得准确深入、酣畅淋漓。台湾流行音乐的主力制作人陈焕昌,曾为三部电影创作过电影音乐。三部电影都得到了金马奖。他在谈到电影音乐创作时曾说:“电影配乐会帮助我进入特定的思考情境。”他所说的正是影视音乐创作上的协调性。

与一般音乐一样,影视音乐当然离不开表演——演奏或演唱。与一般音乐不同的是,影视音乐的表演仍必须与影视作品特定的内容情感相协调。比如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和著名歌手毛阿敏,他们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所演唱的片头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片尾歌曲《历史的天空》。那一种浑厚和深沉。那一种苍凉和悲壮。都使作品中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概括和凸现。与音乐创作一样,音乐表演的这种内容上的协调性要求并不意味、也不可能意味是限制作曲家或歌唱家的个性风格:恰恰相反,艺术家们的个性风格正是在这种协调性的要求中才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协调性范文篇8

关键词:影视音乐艺术形式协调性

一、引言

在优秀的影视剧作中,音乐总能带给我们一种如期而至的舒畅和不期而遇的惊喜。影视音乐是伴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而逐渐发展和成熟起来的一种艺术形式。怎样使得影视音乐应该充分体现作品的总体艺术构思。从而能够为影视剧增色添彩,而非画蛇添足。下面将从影视音乐的协调性方面作一些论述。

二、影视音乐的谐调性

电影是一门视听艺术,20世纪20年代,随着有声电影时代的开始和影视技术的进步,音乐逐渐成为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元素。音乐与影视的关系不再是松散联盟,表现方向也不再是“各行其道”,而是与影视艺术的其他构成元素有机地融合成为一个艺术整体,去共同实现这一艺术形式的整体表现力。与单纯的音乐形式不同的是,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既定的艺术效果一般不可能通过单纯音乐形式那种“自我表现”的方式去独立地实现。而必须通过与影视艺术整体相协调才能实现。这便是影视音乐的协调性。

三、形式上的协调性

在影视这种综合艺术中,影视音乐协调性首先体现在形式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影视作品中画面的协调。即与视觉的共融。以达到声画并茂、水乳交融的效果:二是与影视作品中的其他声音,包括人物的语言、以及相关的音响的协调,即与听觉的协调,以达到和谐一体、浑然天成的效果。影视音乐的各种样式,包括声乐歌曲和器乐乐曲、画内音乐和画外音乐、主题音乐、主题歌和插曲。以及场景音乐和背景音乐等,都应当通过这种与画面、与人物语言和音响的协调,来服务影视作品人物形象的刻画、故事情节的展示、主题和思想感情的表达:去实现影视艺术的整体表现力。

比如影片《甜蜜蜜》是以邓丽君的歌曲命名而且以此歌为音乐线索贯穿始终。歌曲作为一条心理主导线索,赋予影片以意义的诠释和气氛的烘托,是一种复杂而巧妙的隐输。该片的主题曲与片中的画面和声音协调性上处理得非常完美。主人公李翘和黎小军合伙卖邓丽君的磁带,但在当时的香港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喜爱邓丽君的歌。因为那样就说明自己是大陆人。结果这场生意就在风雨中“泡汤”了。二人竭力叫卖,雨越下越大,影片的音响却由混杂的声音过渡到只保留邓丽君的歌声——从磁带传出,音量越来越大——动听的旋律中带着些许哀怨。音乐和画面的巧妙配台,使其它声响(叫卖声、风雨声)在淡化中细腻化了。而且产生了虚实相生的意境美。影片中歌曲《甜蜜蜜》第一次淡淡切入,是李坐在黎的自行车上唱出来的。伴着歌曲节奏。李的双腿前后摇摆,“音乐和画面在运动和节奏范围内部是对称的”。这是视觉节奏与音响节奏之间的一种简单明了的契合。渲染了一种微妙的情感氛围——淡淡的甜蜜。类似的还有,黎为疲惫不堪的李按摩时所唱。慢慢地他的手指的跳动也与音乐节奏相协调,而且深刻表达了人物感情心绪——沉沉的爱怜。直到结尾,李、黎邂逅于商店橱窗前,由漫步街头到四目相接,由“月亮代表我的心”到“甜蜜蜜”。歌曲以抒情绵长的旋律与镜头节奏对位配合,营造出温馨浪漫的情调。这部影片获得成功之后,甜蜜蜜一歌再次流行,也就不足为怪了。

由此可见在影视作品中,影视音乐离开了这种协调性,影视音乐便无法实现其对于影视艺术的表现功能,甚至失去在影视艺术中存在的意义。中外许许多多成功的影视作品,其中音乐与画面情境、音乐与人物语言及音响的结合,都是和谐而完美的,从而大大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公务员之家

四、内容上的协调性

所谓内容上的协调性,主要是指影视音乐应服从于不同类型和不同风格的影视作品特定的主题思想、内容情感、生活场景或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及情景氛围的表现的需要,并与其有机结合。从而在内容情感上呈现出某种协调性。这种协调性体现在影视音乐的创作、影视音乐的表演和影视音乐的欣赏等诸环节之中。

音乐创作是音乐活动的首要环节。但在创作要求上。影视音乐与一般音乐却有所不同。一般音乐的创作,作曲家可以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比较自由地去进行艺术的创造和情感的抒发。而影视音乐的创作则首先需要在准确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特定的内容和情感的基础之上,在影视作品的整体艺术构思之下,从更好地表现影视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更好地增强影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出发,去进行音乐的构思与创作。影视音乐的创作必须服从于特定的影视作品内容和情感的表现,这就必然使影视音乐呈现出内容上的协调性。比如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她创作《妈妈的吻》等许多优秀的抒情歌曲的时候,她可以按照自己的构思。去抒写自己的生活感受:而当她为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去创作片头歌曲、片尾歌曲和插曲的时候,她就是在反复地阅读原作,深入地领会剧情。并在充分把握作品精神气质的基础之上,调动自己的人生感受去进行创作的。而这些音乐之所以成功,首要即在于它们把作品那种特定的内容和情感表现得准确深入、酣畅淋漓。台湾流行音乐的主力制作人陈焕昌,曾为三部电影创作过电影音乐。三部电影都得到了金马奖。他在谈到电影音乐创作时曾说:“电影配乐会帮助我进入特定的思考情境。”他所说的正是影视音乐创作上的协调性。

与一般音乐一样,影视音乐当然离不开表演——演奏或演唱。与一般音乐不同的是,影视音乐的表演仍必须与影视作品特定的内容情感相协调。比如著名歌唱家杨洪基和著名歌手毛阿敏,他们为电视剧《三国演义》所演唱的片头歌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和片尾歌曲《历史的天空》。那一种浑厚和深沉。那一种苍凉和悲壮。都使作品中特定的内容和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概括和凸现。与音乐创作一样,音乐表演的这种内容上的协调性要求并不意味、也不可能意味是限制作曲家或歌唱家的个性风格:恰恰相反,艺术家们的个性风格正是在这种协调性的要求中才可以得到更为充分的展现。

协调性范文篇9

论文摘要:本文为强调歌唱发声练习的整体协调性,从其重要性出发,以练习时的站姿、发声的气息运动、共鸣腔的运用、发音点位置的保持、咬字的圆润准确,以及对音乐的流畅表现来展开综合阐述。

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术是根本保证,而良好的歌唱技术只有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勤奋而正确的练习,才能逐步获得。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发声练习和歌唱练习。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提高发声技术的基本条件。在练习中,发声技术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尤为重要。

经常讨论起每天都在“练什么?”答案基本都是笼统而模糊的“练发声”、“练气息”、“练唱歌”、“练歌唱技巧”等。那么,具体“怎么练?”大部分人回答的便是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练习气息的具体运用;练习高音;解决喉挤的问题;放松舌头和下巴;让声音更甜美等。

每个练习的具体技术方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谈,其共同的特点基本全是局部练习。尽管可以将其视为难点的解决,但这种一味关注局部练习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而应该注重发声练习的整体统一,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套完整而成形的发声技术及其练习方法:

一、整体协调的歌唱状态

对于歌唱者来说,人体是一个绝妙的人体乐器,它对人类音乐艺术的诠释、表达、渲染、体现,是世界上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

在乐器制造中,必须做到全部材料质地上乘、各个部件标准精确、制作工艺细腻精良,才能制造出优质乐器,才能发出最好的声音。同样道理,人体乐器也必须打造成优质精良的歌唱乐器,方能发出最美好的声音。这个“优质精良的乐器”就是整体、统一、松弛、通畅、全方位协调配合的歌唱状态。而这种歌唱状态就是歌唱各部分的最佳配合,以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

二、歌唱各部分的协调要求

要想具备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在发声练习中就应该注重具体技术细节的正确练习。对歌唱各部分的正确要求,就是具体的技术细节。歌唱技术大致分以下几部分: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技术、音乐线条。下面将歌唱各部分在练习中如何进行整体协调的具体要求分述如下:

1.站立姿势

这是一个常常被很多人忽略的问题。在站姿上不讲究,甚至长期形成某种毛病,如低头、仰脸、哈腰、鼓肚、弯腿、伸脖子,手势动作僵硬机械不协调等不好的姿势。这些姿势首先来说不雅观,直接影响表现形象,更主要的是对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造成很多麻烦,产生诸如歌唱通道不畅,气息控制失调,声音易造成挤、卡等到不良发声状态,成了歌唱状态的错误组成部分。如果强行去改毛病,便会唱出很不习惯的声音甚至基本唱不出声音。可见,没有一个良好的姿势,就不可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最佳歌唱状态。

那么,在练习中,站姿应该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由此也想到,面部表情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演唱时闭眼、瞪眼、歪嘴、包牙、皱眉头、翘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习惯,给人以视觉上的不协调,必须重视起来,严格而认真地去克服掉。

2.气息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动力和基础。有人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以本人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效果来看,感觉气息应吸到后腰的双肾处(当然这只是一种意念和感觉)。这样一是吸得深,二是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不易引起“端气”的毛病。在用气的时候,正确地说,应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掌握不好,达不到气息深沉、通畅的效果,关键是未把腰围扩张的原理搞清楚。这里面有个“因果”关系的协调统一问题。比方说,用一个充了气的圆气球,放在上下掌之间,用两手掌上下对气球施加压力,就会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压力,气球变成了扁形,气球的四周向外扩张出来。气球本身是不会扩张的,它的扩张取决于手掌上下的压力。在这里,手掌的压力是“因”,而气球向四周的扩张是“果”。同样的道理,用气时,腰围的扩张状态取决于上下给予气息的压力。上下给气息的压力是“因”,腰围扩张的状态是“果”。只有对气息施以均匀、稳定的压力,才会产生腰围扩张状态的保持。往往我们在用气之前,首先做出腰围扩张的状态,这是主观上用肌肉撑起的一种僵硬扩张状态,“因果”不协调,不但用不上气,而且极易造成往上端气的毛病,自然达不到气息通畅的结果。

另外,在给气息向下施以压力的同时,会明显感觉到后腰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用力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气息的支持点,这也是气息乃至歌唱练习的协调中心。

3.歌唱腔体

歌唱时各共鸣腔体应该是充分打开的,如此才能使气息声音通畅。正确的协调方法是首先用“半打哈欠——叹气”的办法把喉头放在最低位,同时用颈部向四周扩张的力量把喉咙打开,再向下做一个深咳气的动作,这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颈窝(两锁骨之间的坑)下方的深处有一个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我们感觉上发出声音的地方。头部两侧的颌关节用向上抬上颌(上口盖)的力量打开,不可用向下拉下巴的办法来打开颌关节,那样将会牵动下巴,容易造成下颌和舌根的紧张,形成卡喉咙的毛病。在主观感觉上,下巴在歌唱中永远处于无重量、无神经的状态,好像不存在一样。就是下巴存在紧张问题,也不要用任何办法去直接放松下巴,那样做,下巴很难放松,甚至越“放松”越紧,因为在意识中仍有下巴的存在。而是要把注意力和用力部位集中在对上口盖的使用上,如此与其它部分的正确状态相配合,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在歌唱的共鸣腔体中,一种是可调节共鸣腔,如口咽腔、喉咽腔;一种是不可调节共鸣腔,如胸腔、鼻腔、头腔。但在我们歌唱主观意识上,都要把它们置于可调节的状态下,在意念上是可以调整控制的。这一点,是要经过长期的整体协调统一练习才能体会到的。

4.声音的位置

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面罩共鸣。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弛且具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感觉比较松弛,音色比较明亮优美。运用哼鸣练习,可协调获得高位置声音。

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然后同时用“哼——吸——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哼出来的声音走向是向后向下的。

“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用顺着上腭往里吸气的感觉,把声音深深向后向下吸下去。

“叹”的感觉和“半打哈欠——叹气”的感觉一样。

“哼——吸——叹”分解开是三个动作,但要通过练习把这三个动作协调统一成同时发出的一个整体动作,发出来的声音才会有半哼半唱的感觉,明显感觉到自然的明亮、轻松、通畅。

“哼——吸——叹”用力的方向是向后向下的,发出声音的实际走向是向前向后的,这又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另外,哼鸣练习是内部气息与腔体的协调统一。纯哼鸣时,嘴巴无论是轻轻打开,还是轻轻闭上,或是做咀嚼的动作,对发出来声音的音色、通畅与稳定应该毫无影响。

5.歌唱咬字

发声练习仅仅达到气息、腔体的协调统一是远远不够的。我个人认为,声乐形式表现音乐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声乐的语言表达,主要表现在咬字方面,咬字清晰、语言准确、吐字优美、字声结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歌唱咬字训练,因为歌唱的咬字和语言的咬字是两回事。语言咬字就是一般的讲话,而歌唱咬字就需要和声音、气息、音色、音乐等歌唱技术密切配合并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理想的咬字效果。所以,科学、系统、严格的歌唱咬字练习,是整体协调的发声练习中必须而重要的。

歌唱咬字训练的方法很多,精通“十三辙”,掌握中国语言的咬字规律和吸收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母音连接”、“母音变形”等咬字技术都是很重要的。在我们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正确而协调的歌唱状态尚未形成,理想的声音效果还没有定形与巩固时,咬字是不可能清晰的。我们练习时,往往把字咬得过于清楚(过死),而破坏了声音的统一和音乐的连贯。因此,应做到“松中咬、动中咬、似咬非咬、气中咬、声中咬、清楚为巧”,一定要在行腔的过程中咬字,而不能咬住字以后再行腔。在声音松弛通畅,音乐线条连贯的基础上咬字,把松弛的声音作为语言的载体。尽管可能会出现咬字太松而不清楚的现象,也要循序渐进,慢慢进行协调,待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声音建立起来且巩固以后,再细致讲究的完善咬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正确的咬字部位不在嘴里,而在胸部的“剑突”周围。我们人体胸部的肋骨像“人”字型,向两边分开,“人”字的夹角处,有一块似三角形的小骨,这就是“剑突”,歌唱咬字和换字的部位应放在这里,就像咬字的嘴长在这里一样,每个字都从这里向前发出。要把气、声、字在这个地方融合在一起,以此达到声音的统一和通畅。

6.音乐连贯

整体协调突出一点就是连贯。任何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连贯的音乐线条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连贯的音乐线条是音乐表现的精髓和灵魂。

声乐表现形式中,音乐线条的连贯更为复杂,它要求五个连贯,即气息连贯、声音连贯、咬字连贯、音乐连贯、感情连贯。发声练习中就要把这五个连贯很完善地融合在一起,一定要脑子认识清楚,理解准确,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协调统一的练习,以达到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声乐发声技术的练习,一定要方法正确,从整体出发,各方位协调统一。只有坚持从技术上将各部位最佳状态进行整体协调,才能达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

参考文献:

[1]薛良.音乐知识手册2.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年.

[2]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年.

[3]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4]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

协调性范文篇10

关键词:整体协调体姿气息共鸣连贯

要想把歌唱好,良好的歌唱技术是根本保证,而良好的歌唱技术只有通过长期的、不间断的、勤奋而正确的练习,才能逐步获得。作为一名学习声乐的学生,几乎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时间进行反复的发声练习和歌唱练习。正确的练习方法是提高发声技术的基本条件。在练习中,发声技术各方面的整体协调尤为重要。

经常讨论起每天都在“练什么?”答案基本都是笼统而模糊的“练发声”、“练气息”、“练唱歌”、“练歌唱技巧”等。那么,具体“怎么练?”大部分人回答的便是一些具体的技术细节:练习气息的具体运用;练习高音;解决喉挤的问题;放松舌头和下巴;让声音更甜美等。

每个练习的具体技术方法是否正确暂且不谈,其共同的特点基本全是局部练习。尽管可以将其视为难点的解决,但这种一味关注局部练习的方法是不正确的,而应该注重发声练习的整体统一,每个人都应该遵循一套完整而成形的发声技术及其练习方法:

一、整体协调的歌唱状态

对于歌唱者来说,人体是一个绝妙的人体乐器,它对人类音乐艺术的诠释、表达、渲染、体现,是世界上任何乐器都无法比拟的。

在乐器制造中,必须做到全部材料质地上乘、各个部件标准精确、制作工艺细腻精良,才能制造出优质乐器,才能发出最好的声音。同样道理,人体乐器也必须打造成优质精良的歌唱乐器,方能发出最美好的声音。这个“优质精良的乐器”就是整体、统一、松弛、通畅、全方位协调配合的歌唱状态。而这种歌唱状态就是歌唱各部分的最佳配合,以形成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

二、歌唱各部分的协调要求

要想具备协调统一的整体歌唱状态,在发声练习中就应该注重具体技术细节的正确练习。对歌唱各部分的正确要求,就是具体的技术细节。歌唱技术大致分以下几部分:身体姿势、气息运用、歌唱腔体、声音位置、咬字技术、音乐线条。下面将歌唱各部分在练习中如何进行整体协调的具体要求分述如下:

1.站立姿势

这是一个常常被很多人忽略的问题。在站姿上不讲究,甚至长期形成某种毛病,如低头、仰脸、哈腰、鼓肚、弯腿、伸脖子,手势动作僵硬机械不协调等不好的姿势。这些姿势首先来说不雅观,直接影响表现形象,更主要的是对正确歌唱状态的形成造成很多麻烦,产生诸如歌唱通道不畅,气息控制失调,声音易造成挤、卡等到不良发声状态,成了歌唱状态的错误组成部分。如果强行去改毛病,便会唱出很不习惯的声音甚至基本唱不出声音。可见,没有一个良好的姿势,就不可能组成一个完整的最佳歌唱状态。

那么,在练习中,站姿应该双脚站稳,身体直立,颈椎、胸椎、腰椎在一条直线上,眼睛和面部平视而略仰,自我有一种挺拔、高大、兴奋、自信的感觉。由此也想到,面部表情亦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演唱时闭眼、瞪眼、歪嘴、包牙、皱眉头、翘嘴唇等都是一些不良习惯,给人以视觉上的不协调,必须重视起来,严格而认真地去克服掉。

2.气息运用

气息是歌唱的生命、动力和基础。有人说:“掌握了正确的呼吸方法,也就基本掌握了正确的发声方法。”以本人的学习体验和实际效果来看,感觉气息应吸到后腰的双肾处(当然这只是一种意念和感觉)。这样一是吸得深,二是上胸部处于放松状态,不易引起“端气”的毛病。在用气的时候,正确地说,应保持腰围的扩张状态,但是很多学习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总是掌握不好,达不到气息深沉、通畅的效果,关键是未把腰围扩张的原理搞清楚。这里面有个“因果”关系的协调统一问题。比方说,用一个充了气的圆气球,放在上下掌之间,用两手掌上下对气球施加压力,就会看到由于手掌上下的压力,气球变成了扁形,气球的四周向外扩张出来。气球本身是不会扩张的,它的扩张取决于手掌上下的压力。在这里,手掌的压力是“因”,而气球向四周的扩张是“果”。同样的道理,用气时,腰围的扩张状态取决于上下给予气息的压力。上下给气息的压力是“因”,腰围扩张的状态是“果”。只有对气息施以均匀、稳定的压力,才会产生腰围扩张状态的保持。往往我们在用气之前,首先做出腰围扩张的状态,这是主观上用肌肉撑起的一种僵硬扩张状态,“因果”不协调,不但用不上气,而且极易造成往上端气的毛病,自然达不到气息通畅的结果。

另外,在给气息向下施以压力的同时,会明显感觉到后腰部有一个强有力的用力部位,这个部位就是气息的支持点,这也是气息乃至歌唱练习的协调中心。

3.歌唱腔体

歌唱时各共鸣腔体应该是充分打开的,如此才能使气息声音通畅。正确的协调方法是首先用“半打哈欠——叹气”的办法把喉头放在最低位,同时用颈部向四周扩张的力量把喉咙打开,再向下做一个深咳气的动作,这时,可以明显地感觉到颈窝(两锁骨之间的坑)下方的深处有一个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我们感觉上发出声音的地方。头部两侧的颌关节用向上抬上颌(上口盖)的力量打开,不可用向下拉下巴的办法来打开颌关节,那样将会牵动下巴,容易造成下颌和舌根的紧张,形成卡喉咙的毛病。在主观感觉上,下巴在歌唱中永远处于无重量、无神经的状态,好像不存在一样。就是下巴存在紧张问题,也不要用任何办法去直接放松下巴,那样做,下巴很难放松,甚至越“放松”越紧,因为在意识中仍有下巴的存在。而是要把注意力和用力部位集中在对上口盖的使用上,如此与其它部分的正确状态相配合,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

在歌唱的共鸣腔体中,一种是可调节共鸣腔,如口咽腔、喉咽腔;一种是不可调节共鸣腔,如胸腔、鼻腔、头腔。但在我们歌唱主观意识上,都要把它们置于可调节的状态下,在意念上是可以调整控制的。这一点,是要经过长期的整体协调统一练习才能体会到的。

4.声音的位置

声音的高位置,是指充分的头腔共鸣,也就是我们所强调的面罩共鸣。获得充分头腔共鸣的声音,是一种集中、明亮、松弛且具穿透力的声音。歌唱感觉比较松弛,音色比较明亮优美。运用哼鸣练习,可协调获得高位置声音。

哼鸣时,首先要感觉到所有腔体已全部打开,然后同时用“哼——吸——叹”的办法哼出高位置的声音。

“哼”的感觉是:头部的鼻窦、蝶窦、额窦都从里面撑开,鼻根或眉心有一种向里“绷”的感觉,舌头轻轻堵上后鼻道出口,形成哼鸣状态,哼出来的声音走向是向后向下的。

“吸”的感觉是哼出轻松、明亮的声音之后,把舌头轻轻离开后鼻道出口,这时声音变成一个圆润的半哼半唱的“啊”,用顺着上腭往里吸气的感觉,把声音深深向后向下吸下去。

“叹”的感觉和“半打哈欠——叹气”的感觉一样。

“哼——吸——叹”分解开是三个动作,但要通过练习把这三个动作协调统一成同时发出的一个整体动作,发出来的声音才会有半哼半唱的感觉,明显感觉到自然的明亮、轻松、通畅。

“哼——吸——叹”用力的方向是向后向下的,发出声音的实际走向是向前向后的,这又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关系。

另外,哼鸣练习是内部气息与腔体的协调统一。纯哼鸣时,嘴巴无论是轻轻打开,还是轻轻闭上,或是做咀嚼的动作,对发出来声音的音色、通畅与稳定应该毫无影响。

5.歌唱咬字

发声练习仅仅达到气息、腔体的协调统一是远远不够的。我个人认为,声乐形式表现音乐艺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语言。声乐的语言表达,主要表现在咬字方面,咬字清晰、语言准确、吐字优美、字声结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的。但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歌唱咬字训练,因为歌唱的咬字和语言的咬字是两回事。语言咬字就是一般的讲话,而歌唱咬字就需要和声音、气息、音色、音乐等歌唱技术密切配合并融为一体,才能达到理想的咬字效果。所以,科学、系统、严格的歌唱咬字练习,是整体协调的发声练习中必须而重要的。

歌唱咬字训练的方法很多,精通“十三辙”,掌握中国语言的咬字规律和吸收意大利美声唱法的“母音连接”、“母音变形”等咬字技术都是很重要的。在我们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正确而协调的歌唱状态尚未形成,理想的声音效果还没有定形与巩固时,咬字是不可能清晰的。我们练习时,往往把字咬得过于清楚(过死),而破坏了声音的统一和音乐的连贯。因此,应做到“松中咬、动中咬、似咬非咬、气中咬、声中咬、清楚为巧”,一定要在行腔的过程中咬字,而不能咬住字以后再行腔。在声音松弛通畅,音乐线条连贯的基础上咬字,把松弛的声音作为语言的载体。尽管可能会出现咬字太松而不清楚的现象,也要循序渐进,慢慢进行协调,待正确的歌唱状态和声音建立起来且巩固以后,再细致讲究的完善咬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正确的咬字部位不在嘴里,而在胸部的“剑突”周围。我们人体胸部的肋骨像“人”字型,向两边分开,“人”字的夹角处,有一块似三角形的小骨,这就是“剑突”,歌唱咬字和换字的部位应放在这里,就像咬字的嘴长在这里一样,每个字都从这里向前发出。要把气、声、字在这个地方融合在一起,以此达到声音的统一和通畅。

6.音乐连贯

整体协调突出一点就是连贯。任何的音乐表现形式中,连贯的音乐线条都是极为重要的,可以说连贯的音乐线条是音乐表现的精髓和灵魂。

声乐表现形式中,音乐线条的连贯更为复杂,它要求五个连贯,即气息连贯、声音连贯、咬字连贯、音乐连贯、感情连贯。发声练习中就要把这五个连贯很完善地融合在一起,一定要脑子认识清楚,理解准确,方法得当,并坚持不懈地进行协调统一的练习,以达到理想效果。

综上所述,声乐发声技术的练习,一定要方法正确,从整体出发,各方位协调统一。只有坚持从技术上将各部位最佳状态进行整体协调,才能达成一个良好的歌唱状态。

参考文献:

[1]薛良.音乐知识手册2.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年.

[2]薛良.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公司,2002年.

[3]赵梅伯.唱歌的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年.

[4]沈湘.声乐教学艺术.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