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普查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5 17:26:03

文物普查

文物普查范文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精神,进一步摸清我县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的现状,全面掌握我县文物资源、数量、分布及保存的基本状况。经县政府同意,决定在全县范围内认真开展一次文物实地普查。现将有关工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在传承中华文化、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二、主要目的

(一)摸清家底,增强文物保护工作的有效性。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好文物资源,促进我县三个文明建设。

(二)在此次普查工作的基础上,核定公布一批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为申报第六批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和遴选申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做好准备。

(三)培养一批基层文物工作者。通过开展文物普查,锻炼和培养一批热爱文物保护的工作者,从而更有效地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文物保护网络,及时沟通信息,充分发挥文物保护的作用。

三、主要任务和实施原则

(一)通过广泛深入的实地调查,摸清当地的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刻、壁画、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数量和保存情况,做好调查登记,评估其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为今后申报文物保护单位作好准备。对历史上各时代的重要实物、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代表性实物等可移动的文物,摸清所有人的姓名、住址和收藏情况,为以后征购做好准备。

(二)此次文物普查对古代建筑和革命文物保存比较集中的地区应加以重点调查,做好详尽说明,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街、镇村)做准备。对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文物资源,制订切实可行的保护和利用规划,为发展当地经济服务。

(三)对原已普查并造册登记的文物进行核实,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及早采取措施,予以解决。对因经济建设或自然灾害而遭破坏、损毁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其他文物应做出书面报告。

(四)实施原则。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点面结合,讲究实效。

四、组织机构

为了加强对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各项具体措施的落实,县成立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文体、公安、建设、广电、旅游、宗教等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和乡镇分管领导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文体局,具体负责全县文物普查工作的指导、协调、联系和相关文字资料及表格的设计、印发等工作。各乡镇也应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培训、指导和资料发放与汇总等工作。

五、具体安排

(一)时间安排:全县文物普查工作从**年8月1日至2007年1月15日。

(二)步骤、方法和措施: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8月1日—8月31日)。成立组织机构、培训骨干、查阅资料、制订具体方案等。培训主要采取集中授课的形式,以乡镇为单位,各乡镇要有一至二名文物工作者参加培训,培训合格者颁发证书,培训时间另行通知。培训结束后,各乡镇以受到培训的文物普查骨干为基础组建普查队,普查队以乡镇文化工作者为主,并抽调有一定历史知识和对地方志熟悉的退休干部(教师)参加。普查队成立后,着手查阅当地文物志、地方志等文献,制定当地的普查计划。

第二阶段:调查阶段(9月1日—11月15日)。主要工作:一是宣传访问,实地调查,登记造册,整理资料。各普查队深入乡村、街道进行实地调查,对新发现的文物点,认真做好登记造册工作,并在实地走访工作结束后,做好资料的汇总造册,上报所在地的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二是做好文物建档和遗失文物的核实工作。文博单位要仔细清点所藏文物,并按文物等级登记造册。对自然灭失的文物要及时注销并标注原因;发生文物被盗或丢失事件要及时报案,并按紧急事件处理程序及时处理,资料备案,以便文物汇总。

第三阶段:综合评估阶段(11月16日—12月15日)。主要工作是对普查文物进行汇总综合研究,评估普查文物的价值。在普查的基础上,各普查队要选择具有重大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当地行政部门组织申报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其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对需征购的民间收藏特色文物应及时征购收藏。鼓励社会各界及个人向国家捐赠文物,对捐赠珍贵文物者,应给予一定的奖励。对急需维修的文物保护单位要制订维修方案,筹措经费,及时维修。对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资源,要制订相应的保护和利用规划。

第四阶段:总结验收阶段(12月16日—2007年1月15日)。县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进行总结和验收,召开总结表彰会,举办普查成果展览。

六、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领导。各乡镇和各有关单位要把此次文物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紧抓好,搞好协调。

(二)深入细致,认真搞好实地调查。文物普查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普查人员必须发扬吃苦耐劳的精神,深入群众,涉足实地,调查摸清每一处文物遗迹。在勘实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印发的各类文物登记表。

文物普查范文篇2

刚才,我们共同收听收看了第三次全国、全省文物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和省领导分别做了重要讲话,阐明了文物普查的重要意义,提出了实施意见,部署了工作任务。希望各级各部门对会议及领导讲话精神进行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下面,结合我市实际,再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做好文物普查和保护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年来,我市的文物普查、保护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参与下,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一是机构健全。至年底,全市共有8个文物事业管理处(所),文物保护工作从业人员47人。二是普查建档。1988年,曾对全市文物进行了历时两年的复查和考古调查,比较详细地摸清了全市文物分布情况,考察中发现了文化和文化遗址,使我市的历史向前推进了7000多年;1991至1992年,完成了全市文物藏品的建档立档工作,摸清了文物家底。三是资源丰富。全市现有不可移动文物252处,其中部级文保单位3处、省级文保单位27处,市级文保单位12处,县级文保单位157处;馆藏文物5340件,其中在级文物1078件;部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8个。四是管理依法。市文化部门成立了专门的文物执法队伍,配备了执法车辆,对文物审批事项依法行使审批和管理职能。五是强化勘测。文化、发改委、国土、规划、城建、环保等联合执法,对大型基础建设工程的地下文物状况组织了调查勘探。近年来,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文物破坏事件大幅度减少。

虽然我们的文物普查、保护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勿视。一是文物保护专项经费投入不足。大部分县区都没有建成独立的博物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文物的正常保护。二是由于保护措施扔失当,造成了部分文物的损坏、销蚀。三是安全管理存有隐患。部分县区的文物存储没有达到相应的安全标准,对文物日常保护、文物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这些都有待于我们在今后工作中加以解决。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深入开展,可以使我们更加全面地掌握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保存现状,使更多面临险境的文化遗产得到及时发现和切实保护,极大地丰富我市的文化资源。为此,我们一定要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本次会议精神上来,不断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全力以赴把普查工作做实、做好、做出成效。

二、强化措施,保障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实施

全国和全省会议上,对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提出了严格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结合我市实际,创造性地抓好工作落实,以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是要制定好实施方案。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是做好文物普查工作的基础和保障。近期,市政府将参照省里的具体工作要求,尽快制定一套符合我市文物普查实际的实施方案,确保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有序开展。会后,各县区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好各自的实施方案,并报市文化主管部门把关审批;各部门要充分借鉴以往的工作经验,做好普查工作和配套工作的方案制定工作,并严格按照方案开展工作。

二是要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专业队伍。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范围广、时间长、要求严、标准高、任务重,我市现有文物工作队伍和人员素质显然不能适应本次普查工作的要求。一方面,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抽调一定数量业务过硬、责任心强的工作人员充实到普查工作队伍中来;另一方面,市文化主管部门要集中对普查人员,特别是新充实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普查工作高质量地完成。

三是要切实保障经费投入。政发[]48号文件和国发[]9号文件都对本次普查工作经费投入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县区和各级财政部门要强化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严格按照上级的规定和要求,足额安排普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工作需要及时拨会到位。文化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普查经费的使用管理,合理安排支出,把有限的资金用到关键处、用在刀刃上,确保专款专用,严防挤占挪用。要严厉查处违规违纪。

四是强化指导考核。文物普查工作技术含量比较高,时间和程序要求也比较严格,必须积极推进,规范操作。市文化局要从全市抽调部分有影响、有造诣的老专家,定期到各县区、有关单位指导工作,及时解决一些技术性难题和棘手问题,以保证普查工作的健康快速推进。要把文物普查工作纳入到对各县区的文化工作考核测评中,对于工作进展顺利、成绩突出的,要给予加分奖励;对于工作不积极、不主动、进展缓慢、拖全市后腿的,要及时通报,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各类媒体,全方位、分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文物保护事业和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宣传报道,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动员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努力拓展文物普查的广度和深度,扩大文物普查的影响范围,不断将普查工作推向深入。

三、强化领导,推动文物普查工作稳步开展

文物普查范文篇3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9号)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辽政发〔*〕26号)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对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村镇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登记,形成完备的档案资料。

二、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年9月30日。*年4月至9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确立技术标准和规范、配置普查专用设备、开展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普查工作组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文物调查发现和核查登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整理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组织普查成果验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管的*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具体实施。各区、县(市)要建立相应的文物普查领导机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普查工作组,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文物普查工作。

四、经费安排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全市文物普查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和区、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区、(县)市政府要帮助普查机构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普查车辆及数据处理等各类设备器材。

五、具体要求

(一)制定方案。市和区、县(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别制定具体的普查工作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加强培训。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协调各区、县(市)文物普查队伍统一参加省举办的普查培训,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查代训、实地采样、记录示范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开展基层普查人员的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技术标准,丰富普查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及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三)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和有关要求,开设专题栏目对文物普查进行专题报道。重视发挥业余文物保护员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在全市开展一次名城历史底蕴和遗产文物价值的认知和教育,营造文物普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多方配合。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设、房产、交通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有关房产、道路等档案资料;国土规划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测绘和建设规划图纸;统计部门要负责做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分析、管理和工作;民政、民族宗教、农业等部门和驻沈部队要配合做好革命文物、民族宗教文物、古村落等各类文物的专题调查。

全市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及时准确地填报普查信息。

(五)严明纪律。普查机构要建立文物普查的有关规章制度,重点加强人员、文物标本和数据资料的安全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从制度上确保文物普查的顺利进行。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确保基础数据的真实可靠。要认真处理好新闻宣传和普查成果保密与的关系,市和区、县(市)普查领导小组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定时向社会公开普查最新消息,并严格控制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随意普查成果或提供新闻线索,确保文物安全。

(六)汇总验收。全市文物普查工作于2010年1月1日零时准点进入普查综合整理阶段。各区、县(市)要建立本区域的文物普查档案,编制普查报告,公布其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在认真筛选、研究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核定公布一批区、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以及历史街区、名镇古村。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全市的文物普查工作组织验收,编写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总报告,绘制全市不可移动文物分布的电子地图,建立全市比较完备的“点、线、片、面”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体系信息数据库。

文物普查范文篇4

一、加强领导,成立工作机构

区政府成立全区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体旅游局,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管理。区的文物普查工作范围广、人员少、工作量大、需要设备多,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认真做好文物普查工作。

二、加强文物普查经费的使用和管理

按照自治区、的有关要求,将文物普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保障普查经费落到实处。此次文物普查经费要专款专用,本着实事求是、精打细算、合理安排的原则,提高工作效率,保障普查任务的顺利完成。

文物普查范文篇5

一、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此次文物普查是对我县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其中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和其他等六大类文物。

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同时对已登记的近629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包括对108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

普查登录的内容是:每处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资料。调查中应同时测绘文物线图、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他相关资料,一并进行登录。

二、普查的目标和任务

1﹒全面掌握全县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现存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情况、环境状况等。

2﹒总体评价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生存状态。为全面制定我县文化遗产保护的长远规划,构建科学有效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奠定基础,落实国务院提出的2010年初步建立比较完备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制度提供依据。

3﹒建立大足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档案,公布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报告》,完善不可移动文物信息管理系统。

4﹒培养锻炼专业人员,提高文物工作队伍整体素质。

5﹒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三、普查的原则和要求

此次普查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参与文物普查的各成员单位要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全力支持。普查队员要充分认识全国开展第三文物普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在县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扎实做好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严格按照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制订的“五项标准”和“六项规范”组织实施。每名普查队员既是普查员又是宣传员,要积极宣传文物普查和文化遗产知识,广泛动员社会群众主动支持和参与文物普查工作,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

四、普查的技术路线

根据全面调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文物本体信息和背景信息相结合、传统调查方法和新技术应用相结合的原则,确定文物普查的技术路线。

(一)统一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按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制订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执行。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四个方面: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资料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和普查工作报告编制的规范。

(二)以田野调查为中心,全面登录

1﹒此次普查工作的中心环节是田野调查,在全面提高田野调查质量的同时,将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列为普点。

2﹒结合我县文物遗存实际情况,以全面普查和重点调查相结合,档案史料查询收集与现场拉网式调查相结合,对古墓葬、古建筑、古遗址、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建筑、乡土建筑、抗战遗址、工业遗产等进行全面登录。

(三)以街镇乡行政区划为普查单元

此次普查工作以我县各街镇乡为基本普查单元,以“处”为记录单元,按《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的有关要求对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登记。

五、普查的组织机构和职责

此次文物普查工作由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实施,文物普查队具体承担全县的文物普查工作,相关部门和各街镇乡共同参与,协作配合。

(一)组织机构

1.成立大足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见足府发〔2008〕31号)。全县24个街镇乡各确定一名分管领导负责本辖区的普查工作,各街镇乡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及二名工作人员全程参与普查队在本辖区的普查工作。

2.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

(1)负责日常普查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制定普查各阶段工作计划。

(3)组织实施普查的各项规范和技术标准。

(4)组织实施不可移动文物的田野调查及相关资料、信息的登录工作。

(5)组织普查档案的建档备案工作。

(6)编制《大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经县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向市普查领导小组报送。

(7)编制《大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经县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后向市普查领导小组报送。

(8)组织开展普查的相关宣传报道。

3.组建文物普查队。

第一普查组组长:黄能迁,组员:陈静、周颖;

第二普查组组长:夏明,组员:毛世福、郭静;

第三普查组组长:杨光宇,组员:邓启兵、李朝元。

文物普查队职责:

(1)认真做好普查记录术语的规范工作。

(2)对相关文献和“二普”资料进行收集,按照地域和类型,对普查资料进行整理和分类,供野外普查使用。

(3)负责田野普查工作,对各个乡镇的普查进行地毯式搜寻。

(4)在普查工作中,对各个文物点的记录要清楚、详实、完备,记录术语要规范。在普查资料的整理工作中,要对各种原始资料进行仔细核对。

(二)部门及街镇乡职责

在县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及各街镇乡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普查工作。主要职责是:

1.积极宣传、广泛动员本部门、本系统和本辖区配合普查队做好普查工作。

2.协助普查队研究解决普查中涉及本部门的重要问题。

3.积极提供本系统、本辖区内的不可移动文物线索。

4.县财政局负责普查经费预算审核、安排并及时拨付。

5.县建委负责提供大足县地形图,供普查资料、数据登录和量测使用。

6.县志办负责提供普查工作需查阅的相关历史资料。

7.县文广新局、新闻社负责做好文物普查的宣传报道工作。

六、普查的时间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筹备阶段。

1.成立第三次文物普查组织机构及普查队伍。

2.召开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会议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动员会,部署全县文物普查工作。

3.制定《大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方案》、《大足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

4.开展培训工作。用“以查代训”的方式进行,以邮亭镇烈火村明墓,宝兴镇宝珠寺遗迹、珠溪镇茅草坑崖墓群及摩崖造像、龙岗镇黄氏宗祠等文物点的普查为培训内容,确保普查队伍全员培训。

6.配置普查设备和相关物资。

第二阶段: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野外实地普查阶段。

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前,普查队收集详细的图纸资料,其中包括地形图、现有的文物点分布图等。收集和查阅地方史志、族谱及相关文献材料,对文献中记载的该地区文化遗存进行登记,以便在调查中查漏补缺。

2008年4月全面启动文物普查田野调查工作,采取地毯式搜索、拉网式调查。按照国家文物局公布的工作规范和相关技术标准,对县境内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现场勘查、测量、标本采集、绘图、拍照、录像等相关文物数据、资料的采集、登录工作。

为提高普查效率,根据行政区域划分,结合文物点的实际分布情况,将全县分为五个片区,根据气候等因素分别对各片区进行普查。

第一片区:珠溪、龙石、邮亭、龙水、宝兴

第二片区:玉龙、拾万、石马、金山、万古、雍溪、古龙、国梁、回龙

第三片区:三驱、季家、铁山、高升

第四片区:中敖、高坪

第五片区:龙岗、棠香、智凤、宝顶

第三阶段: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

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1.数据、资料汇总和验收。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每月)负责对普查队的普查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整合、汇总和验收,并报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

2.形成普查成果。

按规范要求形成普查工作的各项成果:

——建立全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档案。

——公布《大足县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编制《大足县第三次全县文物普查工作报告》。

——对调查材料进行分析、比对,根据调查类型分类,提出初步保护、利用设想。向县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汇报调查成果、向媒体调查成果。

——选择有文物价值的文物点,适时上报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七、普查的质量控制

(一)依据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相关标准及规范。

2.《**市文物普查工作手册》。

(二)范围

普查数据登记、数据录入、数据统计、数据整合汇总等技术环节。

(三)方法

实行普查组责任制。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本县文物普查质量提出具体的控制要求,并通过定期检查、抽查和指导的方式完成质量控制工作;要求踏勘率达到全县所有行政村的100﹪。此次普查的质量要建立在对本地不可移动文物的最新认识的基础之上。

验收工作由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进行。

八、普查的数据和资料管理

普查队根据普查结果,负责建立我县的文物普查档案;将普查数据上报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数据及文物普查相关信息的、全县文物普查数据的公布,须报经市普查领导小组同意。**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负责建立我县文物普查信息系统,保存全县文物普查档案,实行双备份易地管理,确保安全。

普查队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和数据。如违反上述规定,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罚。对普查中涉及的国家机密和商业秘密,必须履行保密义务。

九、普查的经费

我县此次普查经费除国家配备部分设备外,其余的设备购置费、办公经费、田野调查经费、交通费、人员野外工作补助费、田野调查人员调查期间意外人生保险等费用,由**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纳入当年的经费预算,并单独列帐支出。

十、普查的宣传

文物普查涉及面广、任务重、工作难度大。要高度重视文物普查的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电视、报刊和互联网等多种形式,做好第三次全县文物普查宣传工作。对普查中的经验、方法,要定期编发工作简报。通过宣传,使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明确开展普查工作的目的、意义、职责和义务;推广普查经验;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普查;提高普查的社会认知度和全民文物保护意识。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未经县普查领导小组同意,普查队任何人不得擅自通过新闻媒体涉及普查信息和成果的消息和报道。具体普查宣传方案另定。

文物普查范文篇6

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全省文物普查的通知》(辽政发〔20*〕26号)精神,为全面掌握我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资源的基本情况,构建我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科学体系,市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任务

对我市境内地上、地下、水下不可移动文物进行普查,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现已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街区、村镇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量化指标、保存状况和环境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复查、登记,形成完备的档案资料。

二、时间安排

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此次普查从20*年4月开始,到2011年12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年9月30日。20*年4月至9月为普查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组织动员、确立技术标准和规范、配置普查专用设备、开展培训等前期准备工作;20*年10月至2009年12月为全面普查阶段,主要任务是以乡(镇)、街道为单位的普查工作组开展全覆盖、不间断的文物调查发现和核查登录;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为普查整理阶段,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资料的整理、汇总,组织普查成果验收、开展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由市政府主管的沈阳市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业务指导和具体实施。各区、县(市)要建立相应的文物普查领导机构,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普查工作组,组织实施本辖区的文物普查工作。

四、经费安排

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规定,全市文物普查所需经费按现行财政体制,由市和区、县(市)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各区、(县)市政府要帮助普查机构落实办公场地,配备普查车辆及数据处理等各类设备器材。

五、具体要求

(一)制定方案。市和区、县(市)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分别制定具体的普查工作方案,按计划组织实施。

(二)加强培训。市文化(文物)局负责协调各区、县(市)文物普查队伍统一参加省举办的普查培训,在此基础上,采取以查代训、实地采样、记录示范等多种形式,分期、分批开展基层普查人员的技术培训,统一普查技术标准,丰富普查知识技能。同时,要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运用信息网络、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文物普查的时效性及文物保护工作的现代化水平。

(三)广泛宣传。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深入宣传文物普查的重大意义和有关要求,开设专题栏目对文物普查进行专题报道。重视发挥业余文物保护员的作用,调动全社会参与文物普查的热情,在全市开展一次名城历史底蕴和遗产文物价值的认知和教育,营造文物普查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四)多方配合。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设、房产、交通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有关房产、道路等档案资料;国土规划部门要负责提供涉及文物的土地利用规划、地形地貌测绘和建设规划图纸;统计部门要负责做好文物普查数据资料的分析、管理和工作;民政、民族宗教、农业等部门和驻沈部队要配合做好革命文物、民族宗教文物、古村落等各类文物的专题调查。

全市使用和管理不可移动文物的单位和个人,要积极配合普查机构及时准确地填报普查信息。

文物普查范文篇7

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通知》(国发〔**〕9号)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通知》(**府发〔**〕91号)要求,县政府决定开展第三次全县文物普查工作(以下简称“文物普查”)。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文物普查的意义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县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和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物保护利用对策和规划提供依据。开展文物普查,有利于合理、准确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完善文物档案管理,促进我县文物保护机构建设,提高文物保护管理水平;有利于发掘、整合文物资源,充分发挥文物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培养锻炼文物保护队伍,增强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二、文物普查的范围和内容

此次文物普查的范围是大足县境内地上、地下、水下的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内容以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工业遗产、乡土建筑和老字号为重点,同时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复查,详细了解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保存情况、环境状况及其变化情况,总体评价全县不可移动文物的生存状态。县政府根据文物普查结果向社会公布区域内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并根据实际情况将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确定或申报为相应级别的文物保护单位。

三、文物普查的时间安排

此次文物普查从**年7月开始,到2010年12月结束;普查标准时点为**年9月30日。文物普查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年7月至**年3月为第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工作机构、制订工作方案、开展培训和试点工作;**年4月至2009年6月为第二阶段,主要任务是在全县范围实地开展野外文物调查;2009年7月至2010年12月为第三阶段,主要任务是整理、汇总、上报调查资料,建设数据库和公布普查成果。

四、文物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县政府成立大足县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文物普查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博物馆,负责文物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工作。各街镇乡要确定一名领导负责本行政区域的文物普查工作,并抽调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及二名工作人员参与本辖区的普查工作;各部门要按照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通力协作,确保文物普查工作的全面完成。

五、文物普查的经费保障

此次文物普查所需经费除积极向上级争取补助外,其余由县博物馆负担,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

文物普查范文篇8

一、领导重视,强化组织,切实保障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启动

(一)建立组织机构。

2013年5月我县成立可移动文物普查领导小组,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主体成员,具体组织、协调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文广新局,副局长任办公室主任。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将主要负责未来几年的普查工作。

按照普查要求,县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印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宣传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文物普查的宣传和实施做了细致的安排和部署。

(二)普查设备的采购

根据可移动文物普查调查范围广、汇总资料多等特点,为确保普查工作能够扎实有效的推进,根据可移动普查的标准和需求,我县专门设立了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外聘2外普查人员,并配备了移动硬盘、笔记本电脑等普查所需的设备,以确保普查的顺利展开。

(三)参加普查培训

为切实推进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加强普查专业人员队伍建设,省文物局自7月21日起先后举办三期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班。县文广新局副局长等4人参加了省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班第三期培训。

针对可移文物普查范围广、操作要求高、技术难度大等特点,此次培训采取教学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7月30日上午由省文化厅副巡视员、省文物局副局长陈官忠做了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培训动员讲话并对普查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及要求。普查办邀请省文物鉴定审核办副主任周刃为学员讲解了可移动文物的认定,并为各类文物的命名做了举例说明。有关专家对普查文物登录规范和信息采集软件操作等进行了系统的讲授示范,省普查办重点讲授了普查工作流程和普查中各种表格的填写与注意事项等。培训最后一日下午各位专家同普查培训的学员进行交流,对各个学员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解答,全体学员积极主动地与授课老师交流,共同为我省普查工作献计献策,取得了良好效果。

我县普查小组通过这次培训明确了普查的目的,对工作进行了细致安排,提高了普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普查工作的全面高效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精心组织,积极动员,切实保障文物普查工作顺利展开

(一)普查单位名录的确认、校对、分类和整理

为了确保可移动文物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我县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从县统计局、县机构编制委员会等部门收集了全县各个行政国企事业单位共计710余家名录,进行确认、校对、分类和整理。并通过上门确认、电话联系和相关单位咨询的方式,对各国有单位名录进行分类。截止目前,已明确普查的调查对象630余家,为确保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接下来还将对单位目录进行最后确认,为第二阶段展开全面普查做好准备工作。

文物普查范文篇9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一次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自2007年4月启动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加强领导,密切配合,精心组织,扎实推进,顺利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的各项任务。具体工作中,各级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专门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办事机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单位和个人,形成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普查工作格局。市、县财政把普查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实行专户管理,市级先后拨付普查经费112万元,县区拨付经费260.2万元,为普查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文物普查办公室组织专家深入县区帮助指导工作,及时解决普查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加强指导调度和监督检查,促进了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广大文物普查队员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怕艰苦、不怕困难,认真学习专业技能知识,深入现场开展普查,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为完成文物普查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这次文物普查的数据,目前全市登记文物古迹达到4010处,其中复查2987处、新发现1023处,比普查前增加了34%,新发现了一大批具有很高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的文物古迹,为我市历史文化宝库又增加了一笔丰厚的财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强力推动的结果,是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广大普查队员无私奉献、辛勤劳动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感谢和亲切慰问!

当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下一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这次全国、全省电视电话会议的部署要求,认真抓好各项扫尾工作,确保圆满完成普查任务。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进一步巩固完善普查成果。巩固完善普查成果是当前普查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继续做好文物标本的整理、建档等工作,将文物标本全部装框上架,以方便今后查找研究,提高文物标本利用率。要进一步完善普查信息资料,对已录入系统的普查资料信息进行认真校对,查漏补缺,充实完善,努力使普查信息资料翔实准确、经得起历史检验。要严格执行档案管理各项规定,指派专人负责档案管理,特别是涉密档案要严格签订责任书,确保普查档案的完整和安全。要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热爱文物保护工作的人员组成专门班子,全面搜集各类资料,认真做好《“三普”资料汇编》的编辑工作,尽快将普查成果汇编成册,为今后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借鉴、积累有益经验。

文物普查范文篇10

一、普查的意义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一些地方文化遗产消失的速度加快,对继承和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特质和文化独立性造成了直接威胁。近年来,在城乡建设和文物调查中新发现了大量的不可移动文物,另有许多文物因人为或自然原因遭到损毁甚至消失,因此,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已很难准确反映文物遗存的实际状况,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重要基础工作。

二、普查的目的

此次普查是为了全面掌握我市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分布、特征、保存现状、环境状况等基本情况,为准确判断我市文化遗产保护形势、科学制定文化遗产保护政策和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对新发现、尚未登录的地上、地下中的不可移动文物,全部予以登记、公布,并根据其文物价值核定公布和申报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根据普查中所采集的相关信息,建立和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科学记录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数据数据库,以加强文物信息的利用和保护,为各级政府制定文物保护方针、政策提供详实的基础数据。通过此次文物普查工作,培养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使之成为今后我市文物保护工作的中坚力量。

三、指导原则

考虑到目前群众对不可移动文物认识程度的逐渐深入,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要求不断提高,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对文物保护作用的日益加强,对我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提出四个并重的指导原则。

(一)坚持古代文物与近、现代文物包括工业遗产并重的原则。在普查过程中,要摒弃厚古薄今的传统思想,对于近、现代文物要予以特别关注,尤其是工业遗产要列为普查对象。

(二)坚持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并重的原则。要对不可移动文物周围环境进行比较详细的了解和调查,除了对文物本体的调查,还要注重对文物周边环境的调查。

(三)坚持传统调查方法与现代科技手段并重的原则。在普查中要注意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吸收现代科技成果,对不可移动文物准确定位,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

(四)坚持野外调查与室内资料整理并重的原则。要对野外调查获得的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整理汇总,建立数据库,并公布普查成果,为实施有效保护提供依据。

四、普查对象和任务分工

此次文物普查以新发现文物遗存为重点,全面调查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及石刻、近现代重要史迹、近现代代表性建筑、工业遗产,老字号以及其它文物遗存等。普查范围为全市范围内地上、地下以及水域中的文物遗存。

第三次全市文物普查对象和任务分工有以下几类:

(一)未登记、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河北省文物局统一组织进行调查,市文物部门予以配合。

(二)在基本建设中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由原考古勘探、发掘单位进行复查。

(三)已经登记在册的不可移动文物,由文物部门进行复查。

普查登录的内容包括不可移动文物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文物特征等基本情况;文物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文物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以及文物的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数据。调查中应同时对重要遗存、遗迹进行测绘,摄制文物照片、采集文物标本以及其它相关数据,一并进行登录。

五、普查的技术路线

(一)统筹规划

根据省、市文物部门的统一部署,我市此次文物普查实行统一规划部署。遵循《邯郸市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方案》和国家文物局、省文物局制定的各项规范、技术标准。

普查实施标准化管理。由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制订全国统一的普查规范及技术标准。规范和技术标准包括四个方面:

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登记表》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消失文物登记表》及其著录说明;

2、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的技术标准,包括文物的认定标准、分类标准、定名标准、年代标准、计量标准;

3、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信息、数据的采集、存储、汇总、建立档案和数据库的规范;

4、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编制和普查工作报告编制的规范。

(二)突出重点

1、以全面调查、登录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为重点;对于已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主要调查其文物本体的现状和文物的周边环境状况。

2、在全面调查、登录各类不可移动文物时,应重视乡土建筑和建筑群、大遗址和遗址群的调查登录;重视具有典型价值的近代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建筑、水利设施、林业设施、交通道路设施、军事设施等行业性质文化遗产,以及各种风格、流派、形式的近现代代表性建筑的调查登录。

(三)控制质量

为了保证普查数据、信息及普查成果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科学性,普查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质量控制应贯穿于普查的全过程,其范围应包括普查野外到达率和调查区域覆盖率,以及普查数据、信息登记和录入、数据整合、汇总等各项技术环节。

邯郸市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配合省文物局普查办公室专家组,对我市的普查工作进行现场指导;对普查数据的质量进行抽查;对普查成果进行审核和验收。

六、加强组织领导

(一)组织机构

根据邯郸市人民政府的通知精神,我市成立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重大问题。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市长担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包括:市文体局、发改局、民政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交通局、水利局、统计局、林业局、宗教局、武装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和具体协调。主要职责是:

1、制定和组织实施武安市文物普查各阶段工作计划;

2、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

3、配合上级文物普查专家组对武安市的普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质量抽查:

4、组织开展普查的相关宣传报导;

5、配合省市、文物局普查办公室,组织普查档案的建文件备案工作,建立普查文物数据库;

6、编制并向邯郸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提交《武安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报告》;编制并经武安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批准公布《武安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不可移动文物名录》;

(二)部门职责

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的领导下,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的通知精神,提出本部门参加文物普查的工作方案和措施,密切配合文物部门做好普查工作。

1、民政部门要与文物部门加强沟通和协调,及时解决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文物普查和附属可移动文物鉴定工作中的有关问题。

2、财政部门负责普查预算审核、安排,及时拨付使用,做好文物普查经费监督、审计工作。

3、国土资源部门要配合文物普查专业队伍重点针对矿冶遗址、与古人类遗迹共存的古生物化石遗迹、博物馆、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内的文物进行调查工作。

4、建设部门要与文物部门协作,做好全市村镇、传统民居相关的文物普查工作。

5、水利部门要协助文物部门做好水利管护范围内文物普查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

6、统计部门指导文物部门做好普查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组织开展普查数据统计的审定和工作。

7、林业部门要配合普查专业队伍开展好林区内文物的普查工作,将林区内具有研究和生态教育价值的建筑、设施、史迹等林业行业性质文物,列入重点,丰富文物保护类别,充实林业生态文化内涵。

8、民族宗教部门要配合和参与文物普查工作,为普查机构和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便利,按时、如实地填报普查信息。

9、武装部按照国务院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在市文物部门的技术支持下,负责军事用地的文物普查,涉及军事机密的问题会同文物部门研究解决,保证文物普查数据的完整性。

10、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建立相应的普查领导小组,并在每个行政村明确一名普查联络员,对本区域内的文物进行认真的摸底、登记、汇总,进行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待文物普查组普查到所在乡镇、村后,为普查组做好向导、讲解工作,提供必要的路线和食宿,积极协助市文物部门开展好文物普查的其它工作,确保文物普查正常、有序开展。各乡镇人民政府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名单于2007年11月10日前报市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电话:0310—82080875653865

普查中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保护。市政府将协调文体、公安、建设、交通、水利等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普查文物安全。凡涉及普查文物的建设活动包括工业、交通和水利设施等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均应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此次普查的有关规定。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采取有损文物安全的行动。

七、时间安排

此次普查时间从2007年5月开始,到2011年6月结束,分三个阶段进行。普查标准时点为2007年9月30日。

第一阶段(2007年5月——2007年9月):根据国家文物局、河北省文物局确定的技术标准和规范,开展培训、试点工作。

第二阶段(2007年10月——2009年12月):实地进行文物普查。具体安排如下:

省文物普查组安排6人、我市配备10人,共16人,分5组对22个乡镇逐一拉网式进行普查,查完一个验收一个,时间为2007年10月至2008年6月。2008年7月至2009年12月,对已登记文物进行文物专题普查,并做好普查数据的初步整理分析。

第三阶段(2010年1月——2011年6月):主要任务是进行调查数据的整理、汇总、数据库建设和公布普查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