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论坛范文10篇

时间:2023-04-07 21:03:11

文化论坛

文化论坛范文篇1

第四届“中国企业文化论坛”定于2007年12月11日至12日在贵州省贵阳市举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论坛任务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大文件,宣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企业文化创新”这一主题,分析形势,交流经验,研究问题,推动企业加强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二、论坛研讨题目

主题: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与企业文化创新

1、如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如何促进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

3、自主创新与民族品牌建设;

4、新世纪新阶段的企业家精神。

会议主要内容:领导讲话、专家发言、主题研讨、嘉宾对话与互动。

三、参加人员

1、有关中央和国家部委领导;

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宣传部分管政研会工作的副部长即中国政研会理事;

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研会秘书长;

4、有关全国性行业(系统)政研会秘书长;

5、企业党政主要领导;

6、有关专家。

四、报到时间、地点

请于五、组织方式

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政研会各推荐5个企业;

2、有关全国性行业(系统)政研会各推荐3个企业;

3、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特邀。

六、发言材料

1、参会代表可向论坛提交经验交流材料,我们将从收到的材料中精选一部分作为论坛发言。

2、根据论坛研讨题目和企业实际确定主题,抓住一个侧面,主题突出,注重特色,而不要面面俱到。

3、虚实结合,注重理论概括与阐释,讲观点、讲思路、讲案例,而不要单纯地介绍操作性做法。

七、会议费用

食宿费用自理,企业代表每人收取会务费

八、其它注意事项

文化论坛范文篇2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嘉宾百忙之中亲临论坛现场;感谢其他主办单位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朋友们放弃周末休息来聆听演讲;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让我们的思想传向四方。我之所以要感谢,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时代,身处蓬勃变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值得我们感谢的东西太多太多,这同时也是我们今天“感谢文化”论坛所要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对此谈几点认识,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同志指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本应该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个人修养和人生品味,但在当今社会,仍有极少数社会成员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心存浮躁、急功近利、抱怨不断,始终感到不满足、不幸福。显然,这些都是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违背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因素、尤其是和谐文化作为支撑,而感谢文化,就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感谢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源远流长、举足轻重。在当前,大力倡导和树立感谢文化,丰富和谐文化的内涵,不仅是继承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一、感谢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单纯的“文化”一词,源于古拉丁语,本义是指耕耘栽培,蕴涵着古人对天地的崇敬。中国的“文化”最早见于《易经》,“关乎天文,以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象”,是说以文以德来转化天下。《辞海》对文化的解释: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即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

“感谢文化”从属于“文化”概念,包括“感谢”和“文化”两个部分,是一种以“感谢”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以恩情为基础,以回馈为动机,以报答为表现形式的内在心理反映和外在行为模式。在古代,感谢文化主要包括忠、孝、节、义等内容,孝为报亲恩,忠为报国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祭祀的表现形式,其心理动力不外乎感恩。在今天,感谢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感谢文化,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对社会的包容与奉献;感谢文化,就是对组织的信任和感激,对工作的勤奋与尽责;感谢文化,就是对他人的友善和尊重,对家人的理解与眷念;感谢文化,就是对生命的敬仰和珍惜,对自然的亲近与呵护。

二、倡树感谢文化,是继承传统美德的客观要求

感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性中最光辉、最善良的一面。无论今后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淳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之举,羔羊亦知跪乳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儿女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吗?尤其是当父母处于垂暮之年、贫病交迫之际,做子女的若无感谢之心、感恩之情,于心何忍?感谢是一种双向互动,当我们认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会在冬藏、春播、夏耕时,怀抱渴望、忍受辛劳、企盼秋收,这里面潜存的事物之间的逻辑,有理由说服自己去付出爱心和劳动;感谢是一种终极关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几乎所有为人父、为人母者,都会有一个无需论证的行为选择:为了孩子!秉承家庭传统、延续祖宗血脉,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于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血脉联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愉悦;感谢是一种价值观,“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表达了人们在道德判断或价值取向的两难抉择,无论是忠还是孝,其核心和实质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之心、感谢之情。

“孝感动天”、“卧冰求鲤”、“鹿乳奉亲”、“闻雷泣墓”等《二十四孝》的故事,是中华优良传统美德的最生动写照,让人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而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深刻变革,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潮跌宕起伏,部分青少年对这些传统美德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去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不能够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若干年后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倒退衰微,我们的民族将难以承接历史和时代的重托。大力倡导感谢文化,恢复其本源的价值取向,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十分必要、非常迫切,唯有如此,传统美德才不会成为我们永远无法寻回的历史!

三、倡树感谢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体系。而感谢文化,可以消弭隔阂、催生诚信、增进共识;可以激发潜能、营造和谐、维护稳定。2003年,我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000美元,按照国际公认标准,这是我们走出低收入水平行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这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虽然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但人均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这就更降低了部分国民平均的幸福感。这就需要一种区别于政策法律之外的载体来维护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感谢文化恰恰可以扮演这个角色、担当这个重任。

当前,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倡树感谢文化,搭建社会管理的平台,疏导沟通理解的渠道,寻找感谢文化的支撑点,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体系,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四、倡树感谢文化,不仅可为,而且大有作为

感谢文化在中国,不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历史积淀,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强劲的力量源泉。我们今天倡导和树立感谢文化,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结合时代特征,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良文化、延续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行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对于国家,感谢文化可以全面生动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良好形象,吸引海内外更多的有识之士了解中国、关心中国、关注中国,也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自觉地把满腔热血和青春智慧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Asknotwhatyourcountrycandoforyou,askwhatyoucandoforyourcountry;对于社会,感谢文化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增强社会成员的幸福感,让躁动盲目、不切实际的心态得到理性的回归;对于家庭,感谢文化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维系的纽带,可以有效的促进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和睦,“家和万事兴”,“小家安来国家宁”;对于每个人,感谢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个人修养、提升人生品味、增强自身价值。在和平时期,人的高尚思想和良好修养就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把感谢文化根植于心、形成于思、见诸于行、收获于果。“Gratitudeisthesignofnoblesouls.”(感谢是精神高尚的标志)。懂得了感谢,就懂得了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现象,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生活琐事,以怎样的情感对待周围的朋友同事。实际上,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伟大的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找到感谢的理由和对象。人性本善,感谢文化、感恩之心,是人的内在心理需求和情感反应,它既无国籍国界、宗教信仰之分;又无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别;更无年龄性别、城乡阶层之异。对于今日之中国、对于社会之和谐,感谢文化,不仅可为,而且应为,更可以大有作为!

五、倡树感谢文化,必须丰富内涵、强化责任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感谢文化的内容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一些新的思想正在丰富和发展着这一文化体系。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要构建现代中华文明体系,这不仅要继承传统美德,更要超越时空界限,实现中西优秀文化的“优化融合”,从而保证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延续和时代更新。对于感谢,我们既要赞成,又要注意感谢的方式和前提,既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又要根据时代的特征完善架构、丰富内涵。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怀有的感谢和敬意,是发自内心的纯真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世界各民族各宗教伦理的价值核心,儒学的仁义、佛学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都是相通的。知恩图报带给人们的是喜悦和快慰;以怨报德带给人的是心灵的伤害和人性的失落。需要感谢的时候,没有理由失语。那不是含蓄,不是内向,更不是持重,只能是寡情薄义与违情悖礼。在感谢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清楚应该感谢谁,如果我们连这个问题都没有弄明白,进行所谓的“感谢”将没有任何意义!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们首先应该感谢伟大的祖国,璀璨的五千年文明、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危亡时,多少英雄豪杰为您请命呐喊、愤述衷肠;昌盛时,多少炎黄子孙为您潸然泪下、倍感荣光。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南湖游船上波光微泛、星火燎原;延安窑洞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抗日战场上甘抛头颅、宁洒热血;天安门广场上义勇回荡、五星飘扬,“小平你好”、群情激扬;神州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这些,无不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书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所创造的惊天动地的旷世伟业。感谢可敬的父母,一颗心,在不辞辛劳中慢慢操碎;两双手,于饱经风霜里逐渐粗糙。感谢伟大的时代,千载机遇逢吾辈,一生肝胆照日月。朝气蓬勃的青春、神奇美丽的自然,卫国戍边的将士、手执教鞭的园丁,清新的气、洁净的水、秀美的山、碧绿的草、高大的树……“Beappreciativeofallthatyouhave.”(对拥有的东西抱感谢的态度)。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用虔诚的心去感谢!

文化论坛范文篇3

大家上午好!

首先,感谢各位嘉宾百忙之中亲临论坛现场;感谢其他主办单位对本次活动的大力支持;感谢朋友们放弃周末休息来聆听演讲;感谢新闻界的朋友们让我们的思想传向四方。我之所以要感谢,因为我们生活在和平与发展的伟大时代,身处蓬勃变化的社会主义中国,值得我们感谢的东西太多太多,这同时也是我们今天“感谢文化”论坛所要探讨的话题。下面,我对此谈几点认识,抛砖引玉,不妥之处请各位专家、同志指正。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物质生活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本应该丰富精神生活、提高个人修养和人生品味,但在当今社会,仍有极少数社会成员并不是这样想的,他们心存浮躁、急功近利、抱怨不断,始终感到不满足、不幸福。显然,这些都是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相违背的。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和谐因素、尤其是和谐文化作为支撑,而感谢文化,就是和谐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感谢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源远流长、举足轻重。在当前,大力倡导和树立感谢文化,丰富和谐文化的内涵,不仅是继承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时代赋予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责任。

一、感谢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

单纯的“文化”一词,源于古拉丁语,本义是指耕耘栽培,蕴涵着古人对天地的崇敬。中国的“文化”最早见于《易经》,“关乎天文,以参时变,关乎人文,以化天象”,是说以文以德来转化天下。《辞海》对文化的解释:广义上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上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结构,即人类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科学文化。

“感谢文化”从属于“文化”概念,包括“感谢”和“文化”两个部分,是一种以“感谢”为思想内涵,以“文化”为表现形式的特殊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以恩情为基础,以回馈为动机,以报答为表现形式的内在心理反映和外在行为模式。在古代,感谢文化主要包括忠、孝、节、义等内容,孝为报亲恩,忠为报国恩,节为报夫恩,义为报友恩,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祭祀的表现形式,其心理动力不外乎感恩。在今天,感谢文化又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感谢文化,就是对国家的热爱和忠诚,对社会的包容与奉献;感谢文化,就是对组织的信任和感激,对工作的勤奋与尽责;感谢文化,就是对他人的友善和尊重,对家人的理解与眷念;感谢文化,就是对生命的敬仰和珍惜,对自然的亲近与呵护。

二、倡树感谢文化,是继承传统美德的客观要求

感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人性中最光辉、最善良的一面。无论今后社会如何进步,文明如何发达,这种美德任何时候都不能丢。否则,就无异于大道废弃、淳朴破产、人心堕落、社会倒退。乌鸦尚有反哺之举,羔羊亦知跪乳之恩,更何况人乎?试想,父母既有养育儿女之恩,更有数十年如一日的教诲,为子女者,能不义无反顾予以回馈吗?尤其是当父母处于垂暮之年、贫病交迫之际,做子女的若无感谢之心、感恩之情,于心何忍?感谢是一种双向互动,当我们认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就会在冬藏、春播、夏耕时,怀抱渴望、忍受辛劳、企盼秋收,这里面潜存的事物之间的逻辑,有理由说服自己去付出爱心和劳动;感谢是一种终极关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几乎所有为人父、为人母者,都会有一个无需论证的行为选择:为了孩子!秉承家庭传统、延续祖宗血脉,这是一种社会责任,于是在“上有老”、“下有小”的血脉联系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和精神的愉悦;感谢是一种价值观,“自古忠孝不能两全”,表达了人们在道德判断或价值取向的两难抉择,无论是忠还是孝,其核心和实质都是发自内心的感恩之心、感谢之情。

“孝感动天”、“卧冰求鲤”、“鹿乳奉亲”、“闻雷泣墓”等《二十四孝》的故事,是中华优良传统美德的最生动写照,让人深有感触、受益匪浅。而当代中国正面临着深刻变革,世界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社会思潮跌宕起伏,部分青少年对这些传统美德知之甚少,更不要说去很好的继承和弘扬,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如果不能够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若干年后我们的民族文化将倒退衰微,我们的民族将难以承接历史和时代的重托。大力倡导感谢文化,恢复其本源的价值取向,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十分必要、非常迫切,唯有如此,传统美德才不会成为我们永远无法寻回的历史!

三、倡树感谢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不懈追求的美好愿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协调持续发展,迫切需要一种能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的文化体系。而感谢文化,可以消弭隔阂、催生诚信、增进共识;可以激发潜能、营造和谐、维护稳定。2003年,我国人均GDP刚刚突破1000美元,按照国际公认标准,这是我们走出低收入水平行列、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这既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更是社会矛盾的凸现期。虽然党和政府作出了一系列积极努力,但人均收入差距、城乡差距和地区差距,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存在,这就更降低了部分国民平均的幸福感。这就需要一种区别于政策法律之外的载体来维护社会秩序、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感谢文化恰恰可以扮演这个角色、担当这个重任。

当前,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中倡树感谢文化,搭建社会管理的平台,疏导沟通理解的渠道,寻找感谢文化的支撑点,构建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传统美德相承接的道德体系,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具体体现,也是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

四、倡树感谢文化,不仅可为,而且大有作为

感谢文化在中国,不仅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历史积淀,也有着广阔的发展天地、强劲的力量源泉。我们今天倡导和树立感谢文化,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结合时代特征,传承和弘扬我们的优良文化、延续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行动,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对于国家,感谢文化可以全面生动地向世界展示中国礼仪之邦、文明之邦的良好形象,吸引海内外更多的有识之士了解中国、关心中国、关注中国,也使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自觉地把满腔热血和青春智慧奉献给我们伟大的祖国,Asknotwhatyourcountrycandoforyou,askwhatyoucandoforyourcountry;对于社会,感谢文化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可以消除社会的不和谐因素,增强社会成员的幸福感,让躁动盲目、不切实际的心态得到理性的回归;对于家庭,感谢文化是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维系的纽带,可以有效的促进家庭内部、邻里之间的和睦,“家和万事兴”,“小家安来国家宁”;对于每个人,感谢文化可以帮助我们提高个人修养、提升人生品味、增强自身价值。在和平时期,人的高尚思想和良好修养就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把感谢文化根植于心、形成于思、见诸于行、收获于果。“Gratitudeisthesignofnoblesouls.”(感谢是精神高尚的标志)。懂得了感谢,就懂得了以怎样的心态去看待社会现象,以怎样的方式对待身边的生活琐事,以怎样的情感对待周围的朋友同事。实际上,生活在今天这个和平伟大的时代,每个社会成员都可以找到感谢的理由和对象。人性本善,感谢文化、感恩之心,是人的内在心理需求和情感反应,它既无国籍国界、宗教信仰之分;又无政治经济、意识形态之别;更无年龄性别、城乡阶层之异。对于今日之中国、对于社会之和谐,感谢文化,不仅可为,而且应为,更可以大有作为!

五、倡树感谢文化,必须丰富内涵、强化责任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感谢文化的内容也在发生着悄然的变化,一些新的思想正在丰富和发展着这一文化体系。和谐社会的实质就是要构建现代中华文明体系,这不仅要继承传统美德,更要超越时空界限,实现中西优秀文化的“优化融合”,从而保证中华文明体系的历史延续和时代更新。对于感谢,我们既要赞成,又要注意感谢的方式和前提,既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又要根据时代的特征完善架构、丰富内涵。对他人的帮助和恩惠怀有的感谢和敬意,是发自内心的纯真情感的自然流露,也是世界各民族各宗教伦理的价值核心,儒学的仁义、佛学的慈悲、基督教的博爱都是相通的。知恩图报带给人们的是喜悦和快慰;以怨报德带给人的是心灵的伤害和人性的失落。需要感谢的时候,没有理由失语。那不是含蓄,不是内向,更不是持重,只能是寡情薄义与违情悖礼。在感谢之前,我们必须首先清楚应该感谢谁,如果我们连这个问题都没有弄明白,进行所谓的“感谢”将没有任何意义!

“饮水思源,知恩图报。”我们首先应该感谢伟大的祖国,璀璨的五千年文明、厚重的历史人文积淀,养育了多少中华儿女、承载了多少岁月沧桑。危亡时,多少英雄豪杰为您请命呐喊、愤述衷肠;昌盛时,多少炎黄子孙为您潸然泪下、倍感荣光。我们应该感谢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南湖游船上波光微泛、星火燎原;延安窑洞里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抗日战场上甘抛头颅、宁洒热血;天安门广场上义勇回荡、五星飘扬,“小平你好”、群情激扬;神州各地欣欣向荣,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这些,无不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所书写的波澜壮阔的历史、所创造的惊天动地的旷世伟业。感谢可敬的父母,一颗心,在不辞辛劳中慢慢操碎;两双手,于饱经风霜里逐渐粗糙。感谢伟大的时代,千载机遇逢吾辈,一生肝胆照日月。朝气蓬勃的青春、神奇美丽的自然,卫国戍边的将士、手执教鞭的园丁,清新的气、洁净的水、秀美的山、碧绿的草、高大的树……“Beappreciativeofallthatyouhave.”(对拥有的东西抱感谢的态度)。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用虔诚的心去感谢!

文化论坛范文篇4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动员和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充分整合广大党员干部及专家学者的智慧,在不断增强廉政文化的亲和力、吸引力、渗透力、说服力上进行学术交流和建言献策,努力使廉政文化体现群众性、力求多样性、把握时代性,具有互动性、增强针对性、提升艺术性、富有创新性、突出长效性,在全市范围内大力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浓厚氛围,努力形成尊廉崇廉践廉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主要内容

一是小范围研讨。组织市直各单位、各廉政文化示范点的同志及意识形态、特别是文化和文艺界的知名人士、专家学者分片(见附件)定期或不定期聚会,并由所在片单位按照附件排列顺序,轮流牵头负责,进行研讨活动,并形成廉政文化论坛纪要。

二是大平台交流。充分利用全市主要媒体、党刊、瓷都廉政网等开设论坛,登载廉政文化论坛纪要,抛砖引玉,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建言献策,用小论坛营造人人讲廉政文化,个个论廉政文化的大氛围。

三是全方位出一批学术成果。组织一批文字功底较强的党员干部和纪检监察干部,定期收集、整理、提炼学术交流和建言献策的的有关资料,力争形成一批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的精品论文。

三、时间安排

廉政文化论坛活动从2012年8月初正式启动,原则上每季度开展一次,具体主题和时间要及时报市纪委宣教调研室。

四、活动要求

一是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开展廉政文化论坛活动是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举措,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务必高度重视,精心准备,积极参与,既当好“讲师”,又当好“听众”,切实提高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化论坛范文篇5

本文作者:刘俊华工作单位: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区文化馆

转换视角,从公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注重农村市场文化馆、文化站组织文化讲座,应该转换视角,从公众的文化需求出发,策划文化讲座的具体内容,唯有贴近公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文化讲座才会受到普遍的欢迎,举办的文化讲座才会拥有热情的听众。尊重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应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途径,激励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创作积极健康、清新质朴、乡土气息浓郁、贴近农民生活、具有独特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传播优秀文化,引领文明乡风。开办农民主办、农民主讲的“农民讲坛”,用群众自己的语言讲身边事、谈身边理、传致富经,使群众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搭建表演舞台,使他们由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为演员,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这些方式生动活泼、表现力强,既是对广大农民群众明是非、知荣辱的积极引导,也是群众自我启发、相互学习的有效平台。

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增强群众文化讲座受众参与性的基础,只有群众文化团队搞好了,群众才有可能参与其中,实现预期的设想。一些一线城市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方面作出了不少尝试,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南京市鼓楼区文化馆就一直大力推进示范团队建设,并出台《鼓楼区社区文化团队管理办法》,分级划管,将文艺团队分为品牌团队、特色团队、备案团队。品牌团队是区里的核心团队,在民政局登记,非企业法人单位,由民政局对它进行行政管理,文化馆进行业务管理,它有发票,可以有偿性服务。团队成员不能串团。文化馆以奖代拨,奖励文化指导员。特色团队是街道的核心团队,区级的成长团队。做法是在街道文化站进行登记,使其成为社区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备案团队,美誉度和知名度远不及品牌团队和特色团队,但具有一定的成长性,需要文化站和文化馆继续加以关注和支持。为此,南京市鼓楼区文化馆每年8—10万元的投入,支持品牌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鼓楼区如果有演出任务,这些品牌艺术团队和特色团队就马上到位,根据区里的演出要求无偿参与演出。这些群众性的文艺团队,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主力,体现了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既是群众文化的参与者、享受者,也是群众文化的创造者。

杭州市文化部门近几年也推出类似的做法,将群众文艺团队实行一、二、三等级评定,在经费上每年按等级进行奖励,在业务上文化馆进行辅导。杭州市余杭区除了为该区群众文艺团队评定等级、资金奖励外,提供文艺业务指导。区文化部门推出的“相约周末”文艺演出活动,为这些群众文艺团队搭建展示平台,由文化馆提供音响、灯光设备,为展示的文艺团队做好舞台保障,文化馆专业干部对团队节目进行辅导,前些年凡是愿意上“相约周末”文艺演出舞台上的文艺团队,原则上都可以上台一展风采,文艺团队的积极性和展示的热情很高。通过演出,进一步提升群众文艺团队的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今,余杭区的一级文艺团队能够为观众提供一台文艺节目,想想也真不简单。五、经费是支撑、政策是保障,抓好基层文化站,确保群众文化论坛的群众参与开展群众文化论坛活动需要经费的支持,拥有完备的经费是开展群众文化论坛活动的关键影响因素。没有经费是无法开展群众文化论坛活动的,同样,政策因素也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关键因素之一,拥有国家政策的支持,群众文化论坛活动就有了发展的重要平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经费问题,是多年来困扰和障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持续健康发展的难题。近年来,我们尝试了以企业冠名的方式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收到较好效果.我们坚持家乡人宣传家乡企业的理念,统一制作了分赛区才艺大赛的背景布,利用舞台周围的彩旗、标语、图片对企业进行了宣传,为企业的发展鼓了劲、助了威、造了势,政企“双赢”效果已经显现。这一活动在群众参与面上、在形成丰满特色品牌上实现了新的突破。总之,吸引百姓参与群众文化讲坛的方法很多,在此,笔者只是列举了以上五点建议,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以促进群众文化讲坛活动顺利的开展,从而促进我国群众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文化论坛范文篇6

一、论坛时间

20*年12月5日(周五),会期一天。

二、论坛地点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报告厅(北京市昌平区府学路18号)。

三、参会人员

(一)各区县政府、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领导;

(二)各区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和主管安全文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三)各区县、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所属重点企业主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每区县推荐2家);

(四)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委员、联络员;

(五)部分中央在京企业、市属企业集团(总公司)主管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参会单位名单附后);

(六)部分新闻媒体。

四、有关事项

(一)请各单位于12月1日下午3时前将《20*第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报名回执》以传真形式报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文化论坛范文篇7

首届七夕东方情人节将由四个项目组成,它们分别是:

电视歌唱大赛——《红豆·绝对唱响》,它是我们精心推出的电视主产品,采用最流行的真人秀节目形态,突破单人唱歌的传统形式,以情侣搭档的方式寻找中国的情歌绝配;

“红豆·东方情人节文化论坛”雅俗共赏,众多文化学者、社会名流从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角度和广大观众一起谈情、谈性、谈婚姻,更有中国第一本情感红皮书将在这里诞生;

“红豆·七夕信物、行为、短信大征选”将由全球中国人共同演绎东方人的最佳爱情,最典型、最温馨、最浪漫的爱情信物、爱情表达方式、爱情短信都将在此次大征选中脱颖而出;

“红豆·七夕万人狂欢盛典”是首届东方情人节的最高潮,特邀众多明星、主持人和观众一起大狂欢,从7月30日9:30至200*年7月31日(农历7月初7)0:30,江苏卫视15小时不间断直播,全民打造节庆最高峰,诞生中国第一节庆品牌——七夕东方情人节!

时间:20*年6月——10月

主办单位: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

主体项目:绝对唱响东方情人节文化论坛东方情人节狂欢盛典

“让爱做主”七夕东方情人节演绎忠诚浪漫爱情

为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建设先进文化,“红豆·七夕东方情人节”大型节庆品牌活动,将于2006年6月上旬拉开序幕,7月30至7月31日(农历七夕)激情上演,主打项目将延续到金秋十月。

文化论坛范文篇8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中原经济区国家战略实施的重大机遇,坚持“政府主导,分级负责,企业参与,市场运作,注重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中国菊花花会的良机,展示我市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十一五”以来的发展成果及名优消费品,搭建产销平台,推动合作交流,促进产品营销。

二、组织领导

为确保展销会顺利开展,成立中国第29届菊花花会暨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工业发展成果展暨名优消费品展示展销会组委会(组委会成员名单见附件)。

三、活动安排

(一)展销会时间:2011年10月16日至22日。

产品布展时间为10月14日-15日,10月15日预展。10月16日上午10时举行展销会开幕式。

(二)展销会地点:东京大饭店院内

(三)主办:人民政府

(四)承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五)展览规模及品种:在东京大饭店院内广场设展区3个,分别为工业发展成果展区、名优工艺美术品展区、名优特色食品展区。同时邀请省内外客商参加,展示产品以本地名优产品为主。

四、展销会主要内容

(一)举办“中国第29届菊花花会暨第三届中国收藏文化论坛工业发展成果展暨名优消费品展示展销会”开幕式。

(二)产品展示展销评比。各参展单位在展区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宣传、展示和展销活动,参展的产品必须是我市各县区区域内生产的名、优、特地方产品。市食品协会、工艺美术协会和汴绣协会负责做好参评产品的评比工作,组委会将对评比结果进行通报。

五、展销会布展要求

(一)展会会场宣传、整体设计和展位布局由组委会统一设计、制作。9月30日前,各县区、各协会和相关企业、单位将能够体现我市“十一五”以来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工作成绩(特别是工业发展成果和名优消费品)的文字和图片等素材发送至组委会办公室。

(二)布展要求实物与图片、文字、展板、视频等形式相结合,突出产品品牌特色。

(三)各县、区设工业发展成果展区1个,设地方名优特色产品展区1个。各大中型企业、龙头企业可单独设立展区。

(四)展示展销会设室外标准展位100个(3米×3米)。

(五)每个县、区代表团至少有2项参评产品(一项食品参评产品,一项工艺美术参评产品),多者不限。

六、展销会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积极筹备。此次展销会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牵头负责,各县区、各有关部门要提早动手,认真安排部署,扎实细致地做好各自承担的工作任务。承办单位和协办单位要加强协调配合与沟通,确保展销会如期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各县区要尽快成立组织机构,组建展团,制定参展工作方案,搞好参展企业和参展产品的筛选、客商邀请、会务筹备等工作,把筹备工作做深做细。9月30日前,各县区将参展企业和产品名单、本单位参展工作方案发送至组委会办公室。

文化论坛范文篇9

论坛以“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为主题,围绕如何推动安全生产理念创新,推进安全文化建设,加强安全生产监管,建设都市、行业和企业安全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届时,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北京市政府相关部门领导,安全生产科研领域的专家、学者,部分大中型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以及部分国际安全生产领域专家等400余人将出席会议。

一、论坛时间:20*年11月

二、论坛地点: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学术报告厅

三、论坛主题:以人为本安全发展

四、主要议题:

(一)安全文化——提高政府安全生产监管水平的软手段、软实力,兼谈安全生产监管的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

选题思路:通过对比“执法监察”等硬实力、硬手段与“安全文化”等软实力、软手段,探讨全社会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的建设,为政府安全生产监管制度创新、措施创新和方法创新奠定理论基础。

(二)“高危行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制度、措施和方法——行业文化与安全生产关系研究。

选题思路:通过发掘不同行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法律环境、人员构成、操作惯例、行为习惯,分析安全文化建设在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措施和方法等方面的作用。

(三)国际安全生产经验及其对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借鉴。

选题思路:通过了解国际安全文化研究的现状,特别是通过对德国煤矿企业安全生的借鉴、日本全民安全教育体制的借鉴、英国石油企业安全生产文化建设的借鉴,总结国际安全文化建设经验对我国现阶段、我市现阶段安全生产工作的参考意义。

(四)城市安全文化建设——国际视野下的首都如何构建“有序、安详、幸福”的安全环境。

选题思路:通过都市视角,分析安全文化对建设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性大都市的影响,以及在城市规划、经济发展当中的具体制度和办法。

(五)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建设——从石油、石化行业实践看“健康、安全与环保”体系的建设经验和落实情况。

选题思路:通过石油、石化系统HSE建设的具体例子,分析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的建设过程,以及在安全文化建设中的企业责任。

(六)危机预警及动员——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

选题思路:从汶川地震看危机预警、危机管理和动员能力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七)根据论坛主题,专家自拟课题

五、论文征集

1、热忱欢迎国内外高校、企业及研究院所的安全生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其它科技人员参加会议并提交论文,有意者请填写并以电子邮件返回会议回执;

2、提交的会议论文将编入《第二届北京安全文化论坛论文集》。

3、论文语言:中文

文化论坛范文篇10

任何群众文化的讲坛活动,都必须有其要面向的具体受众。那些适合所有人的群众文化讲坛是完全不存在的。因此,面向不同的受众群体,必须要采取不同的宣传与讲座。面向少儿的要以幽默风趣为主;面向青少年的要以知识传授为主,同时加强互动活动;面向家长的内容要以如何促进孩子健康成长为主,同时留给讨论时间;面向老年人的养生堂要以缓慢语速为主,从而有利于老年人的理解。如可以举办一场残联部门面向残疾人,开展网络商务的培训活动,手把手教残疾人开淘宝网店,推销身边的土特产品,获得新的生存技能。这群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用心地坐在培训教室的电脑前,听着培训老师的耐心讲解,学习开网店的基本技能和知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残联面向残疾人的这项培训,有可能给残疾人未来的生活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样的讲座和培训,自然会得到这一目标群体的普遍欢迎。

转换视角,从公众的文化需求出发,注重农村市场

文化馆、文化站组织文化讲座,应该转换视角,从公众的文化需求出发,策划文化讲座的具体内容,唯有贴近公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文化讲座才会受到普遍的欢迎,举办的文化讲座才会拥有热情的听众。尊重农民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农民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应通过“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途径,激励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农村文化建设,推动农村文化积极健康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创作积极健康、清新质朴、乡土气息浓郁、贴近农民生活、具有独特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文艺作品,传播优秀文化,引领文明乡风。开办农民主办、农民主讲的“农民讲坛”,用群众自己的语言讲身边事、谈身边理、传致富经,使群众看得见、学得会、用得上。为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搭建表演舞台,使他们由台下走到台上,由观众变为演员,以身边人、身边事为题材,自编自演、自娱自乐。这些方式生动活泼、表现力强,既是对广大农民群众明是非、知荣辱的积极引导,也是群众自我启发、相互学习的有效平台。

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增强群众文化讲座的基础性建设

加强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是增强群众文化讲座受众参与性的基础,只有群众文化团队搞好了,群众才有可能参与其中,实现预期的设想。一些一线城市在群众文化团队建设方面作出了不少尝试,其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如南京市鼓楼区文化馆就一直大力推进示范团队建设,并出台《鼓楼区社区文化团队管理办法》,分级划管,将文艺团队分为品牌团队、特色团队、备案团队。品牌团队是区里的核心团队,在民政局登记,非企业法人单位,由民政局对它进行行政管理,文化馆进行业务管理,它有发票,可以有偿性服务。团队成员不能串团。文化馆以奖代拨,奖励文化指导员。特色团队是街道的核心团队,区级的成长团队。做法是在街道文化站进行登记,使其成为社区文化服务的主力军。备案团队,美誉度和知名度远不及品牌团队和特色团队,但具有一定的成长性,需要文化站和文化馆继续加以关注和支持。为此,南京市鼓楼区文化馆每年8—10万元的投入,支持品牌团队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鼓楼区如果有演出任务,这些品牌艺术团队和特色团队就马上到位,根据区里的演出要求无偿参与演出。这些群众性的文艺团队,成为当地群众文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主力,体现了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他们既是群众文化的参与者、享受者,也是群众文化的创造者。杭州市文化部门近几年也推出类似的做法,将群众文艺团队实行一、二、三等级评定,在经费上每年按等级进行奖励,在业务上文化馆进行辅导。杭州市余杭区除了为该区群众文艺团队评定等级、资金奖励外,提供文艺业务指导。区文化部门推出的“相约周末”文艺演出活动,为这些群众文艺团队搭建展示平台,由文化馆提供音响、灯光设备,为展示的文艺团队做好舞台保障,文化馆专业干部对团队节目进行辅导,前些年凡是愿意上“相约周末”文艺演出舞台上的文艺团队,原则上都可以上台一展风采,文艺团队的积极性和展示的热情很高。通过演出,进一步提升群众文艺团队的水平,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如今,余杭区的一级文艺团队能够为观众提供一台文艺节目,想想也真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