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8 08:35:20

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范文篇1

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梁占峰 前言 一、浅析临县文化 二、促进临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加强文化建设 三、弘扬先进文化,塑造临县新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四、结尾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的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当代人类社会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文化的发展,已成为社会进步的重要指标。文化已深深融入经济之中,成为当代社会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没有文化作支撑,生产力就不可能获得质的提升和大的发展。文化借助科技武装,形式不断创新,内容更加丰富,其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强。因此,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在某种程度上是文化的竞争。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有先进文化的引领,没有文化创新的持久推动,在竞争中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我们必须把改造文化建设作为临县加快发展的新战略,通过加强文化建设,实现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 一、浅析临县文化 文化是一个大概念。从最宽泛的意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物质和精神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反映了社会总体文明;从广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物质活动以外所有活动及其成果的总和,包括政治法律和各种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反映了经济基础之上的所有上层建筑现象;从一般意义上讲,文化是指人类除物质活动和政治法律以外的各种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包括教育、科技、卫生、体育、旅游、新闻出版、社会科学、文学艺术等;从狭义上讲,文化是指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活动和成果。我们加强文化建设所指的文化,主要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化。 临县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早在原始氏族公社的繁荣时期,境内就有人类繁衍生息。亦称古老文明之邑,据小马坊新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发现,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这里就是政治、军事、文化活动的重要地区。汉武帝元朔四年置临水县,北周置乌突县,隋改太和,唐置临泉,金复临水,元升临州,明洪武二年,降临州为临县至今。 临县有着优良的革命传统,先后发生过七次较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临县有着繁荣的经济发展史,开发于隋唐时代的招贤镇,到宋代以瓷、铁、煤闻名遐迩。被誉为“小都会”的碛口镇,清道光年间以其得天独厚的黄河黄金水道的地理优势,成为商贾云集、店铺栉比的水陆码头和晋商的西大门,直到民国初年,仍有大小商号360余家。 临县文化属于比较典型的黄河文化,它一方面汇集了我们华夏文化一脉相承的深厚底蕴和优良传统,同时也打上了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烙印,也即与专制集权和自然经济同时产生的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既是一种历史沉淀,也是我们临县人乃至中国人的一种根深蒂固的国民意识。这种国民意识在封建时代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体现了中国社会制度及其文化体系的先进性,以《易》为根的儒学、道学、理学、中医学、天文学的“四大发明”曾经在人类进化史上遥居领先地位。然而机器大工业首先在西欧出现,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一场革命,宣告了中国封建制度及其文化体系的衰落,实质上也就是官本位意识和小农意识丧失其据以战胜奴隶制文化的先进性,蜕变为专制、迷信、封闭、保守的落后文化。 一曰“官本位”意识。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就有了钱;有了钱,就有了权;有了权,就有了一切;反之,“丢了官就丢了一切”。“官对民是至高无上的,是一种绝对的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官就是公”,“官就是真理,官大一级压死人”。在这种意识的支配下,不少为官者奉行一切以能为官、为高官、能保官为中心的人生信条,并以此为标准来决定自己的言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干部对工作无所用心,推诿扯皮,敷衍塞责;对群众疾苦漠不关心,麻木不仁,甚至巧取豪夺,作威作福;在工作中乐于搞各种“达标”项目、“政绩”工程,劳民伤财,沽名钓誉,甚至弄虚作假,骗取荣誉;为官处世明哲保身,不思进取,但求无过,可以说均与“官本位”意识的作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官本位”的思想基础是封建等级观念。我国的等级观念由来已久,西周时期就有“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的说法。然而,“官本位”意识的逐步形成与强化,还是在封建社会。在那个漫长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处于社会下层的人们,要摆脱贫困、低贱的社会地位,除了入仕,别无他途。于是,是否入仕为官,入仕以后能否官居高位,就成了衡量一个人奋斗成功与否的一种重要标志。《儒林外史》中刻画的范进中举后的那种神态,可以说正是这种观念的生动反映。“官本位”作为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在现代社会,其落后本质已暴露无遗。因此,破除“官本位”意识,既是改进工作作风所必需,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内在要求。 临县出干部在全国也小有名气;临县出专业人才更鲜为人知,拒不完全统计,仅副教授以上的专家就不下数十名,在学术研究上独树一帜的也大有人在,自学成才者,如中国科学院年仅32岁的候小荣副教授,问题在于:就专业人才的开发而言,千里马常有,而“伯乐”太少。何也?官本位意识太浓而人才观念淡薄。所以,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就必须彻底根除“官本位”意识。 二曰小农意识。所谓小农意识,我认为就是为满足个人温饱,在一小块地上自耕自作,无约束、无协作、无交换而长期形成的一种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其具体表现概括如下: (一)小富即安。有小农意识的人,其追求相对较低,只要超过了旱涝保收,吃饱喝足略有结余的目标,就会产生富有的感觉。其结果一是没有了从前那种吃苦耐劳,不干活就要饿肚子的危机感;二是有了结余就开始琢磨着享受,“烧香修坟包二奶”而不懂得把结余投入再生产,让结余有更多的结余;三是飘然自得,不可一世。“没有我哪来的小富”。连骂几句老婆,踹两脚自家的狗都以为比美国总统的能耐还大。 (二)缺乏自律。由于小农生产方式是典型的个体行为,自家的地、自家的犁、想下地就下地,想种啥就种啥。所以,没有规章,也不懂得什么是制度,不需要约束,哪来的自律。有小农意识的人一般很随心所欲,公私不分、上下不分、内外不分、轻重不分,不用说作为一个主官应肩负的责任,就连作为一个人与社会相处的标准分寸都谈不上。 (三)宗派亲族。个体经营,势单力薄,没有组织,没有协作,没有利益责权的共存,自然也就没有抗风险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风调雨顺的时候养尊处优,一旦出现了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叫天不应,求助无门。唯一可以依赖的就是宗派亲族,有小农意识的人只相信同姓同血缘的本家人。为了集合力量战胜灾难除了拉帮结派,任人唯亲,恐怕再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林林总总,小农意识的表现远不止这些。毫无疑问,这些表现不仅有害于个人的成长,更有害于我们事业的发展壮大。 我认为,有小农意识的人不是坏人,只能说是有缺憾的人。小农意识不同于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有明确的善恶标准,有很浓厚的先天属性,而小农意识是由小农经济自然产生的一种思想观念,有较强的环境作用属性。小农经济个体的自给自足必然形成小富即安的思想,小农经济的个体既是所有者又是劳动者,其生产的目的不是交换,而是自己消费,必然形成以我为主,缺乏自律的狭隘定式。小农经济不同于集约化大生产,所以不可能形成集中、约束、协作的组织机构和相互制约的人事关系,只有靠宗族派别来行事。 二、促进临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求加强文化建设 (一)加强文化建设,顺应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而落后的思想文化则阻碍社会的发展。顺应这一发展规律,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在思想的指引下,全党和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创造了人类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春天的故事”。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党的十六大号召全党全国人民“要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适宜的文化、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文化、思想和观念,坚决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弊端。”因此,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不但顺应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而且也是十六大的具体要求。 (二)加强文化建设是适应新形势变化的必然要求。 从国际形势看,经济全球化、贸易与投资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和集团化步伐加快,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脱离世界经济而孤立地进行自己的建设。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改革发展都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加之十六大的胜利召开,全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提出,我县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因此,临县要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积极参与国际国内分工和国际国内竞争,唯一的途径就是必须加强临县文化建设、转变观念、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三)加强文化建设是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 “观念转变天地宽”。如地处东部沿海和长江三角洲的温州、宁波、苏州、无锡4个市,其经济发展规模、速度和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均处于全国领先水平。之所以发展快、成绩大,文化建设是关键,思想的解放是根本,敢于打破思想上的束缚,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如“温州模式”的形成,首先是因为他们具有不愿受穷,不等靠要的自主观念;不愿寄人篱下的创业观念;不怕吃苦,为达目的百折不挠的负重观念;敢闯、敢冒,只要一息尚存,摔倒再爬起来的风险观念以及亲商、爱商、重商、留商观念。在这些观念的指引下,大胆改革、大胆创新,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无钱不赚、无孔不入、无利不图、无所不为。因此,贫困地区要实现追赶式、跨越式发展,就要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文化德大建设,以思想的大解放,促进临县经济的大发展。 (四)加强文化建设,是临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当前,我县正与全国、全省一起进入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要加快发展,必须下大决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调整结构,开拓市场,搞活流通,舍此别无捷径可走。然而,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首先扫清思想障碍,打一场文化、思想、观念更新的攻坚战,把人们的思维方式从各种羁绊中解放出来,紧紧抓住一切有利条件,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把心思和精力都集中到发展经济,振兴临县,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大目标上来。上下一起努力,共同开动脑筋,围绕大目标,大做文章,做大文章,尽快缩小我县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三、弘扬先进文化,塑造临县新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一)在营造临县对外开放新环境上:宽松的政策环境--必须在发展政策上作要彻底打破旧框框,重新为临县对外开放政策“定位”。首先应当看到,临县虽然有自己独特优势,但由于多种原因,这些优势还不能与发展较快的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相论;其次,临县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差距还相当大,可以说,我们是拼命追赶的落伍者;第三,临县的对外开放,除引进人才、资金、管理和技术,重要的恐怕还是新文化、新思想、新观念的引进。基于以上三点:临县的优惠政策,只能放在比其它地区更优惠的位置上。就是说,政策上要最大限度地放宽,要在国家允许范围内最大限度放开搞活。要让投资者有帐算,有钱可赚,要让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在引进合作中有足够的实惠。 务实的人才环境--要自始至终坚持“人才至上”和“筑巢引凤”的方针。优化人文、政策、制度、法制、服务和物质等“六个环境”,增强对人才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同时要充分开发利用好国际、国内和省内人才市场、人才资源。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要形成一种机制,形成一种风气,让敢于开拓进取的人想干、能干,让阻碍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人和事没有市场,让人家看到临县真正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环境,构筑有形的“梧桐树”,形成临县特色,那么,更多的凤凰才会拍翅飞来。 便捷的投资环境--要减化办事程序和手续,形成便捷、优势的服务的环境。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承担着对外开放的领导、组织、协调、服务和导向的重任,必须切实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把文化的建设、观念的转变落实在行动上,落实到具体工作中,树立起大开放、大服务的意识,紧紧围绕“开放的临县”创造性地工作。乱设关卡要坚决撤除,税费要坚持按规定收,减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手续,摒弃划地为牢的“山大王”习气,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共同拆除挡在开放大门上的樊篱。 一流的文明环境--长期不懈地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的创建活动;长期不懈地开展以环境整洁优美、社会秩序安定、社会服务全面、邻里关系和睦、文化生活丰富为主要特征的城市文明和社区文明建设;长期不懈地高举“为人民服务,树行业新风”这面旗帜,提高临县人的整体文明素质,增强文明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展现出现代文明风貌。 (二)在塑造临县对外开放新形象上: 改革开放新形象--发挥临县区位优势,突出临县特色,在全县范围内形成改革开放的浓厚气氛。改革不仅是领导者思考的问题,而且是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事;开放不仅体现在比外地更加优惠的政策上,而且体现在干部群众全方位开放的意识上。让敢闯、敢干、敢冒的志士能人大量涌理,并且得到社会的普遍公认和赞扬。 加快发展新形象--“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依托丰富资源,持续艰苦奋斗,善于借助外力,加快产业开发,经济增幅保持在两位数百分点以上。经济格局形成有自己特色的支柱产业群体,以大生产促集约化,以大流通闯大市场,敢于同国际经济接轨。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显示威力,高科技产业和群众性科技推广相得益彰。基础设施舍得下功夫,水、电、路面貌日益改善。 民间文化新形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文化形象,能够产生知名度效应,有利于树立对外开放形象。临县人口众多,传统文化多姿多彩,但还缺乏突出的文化形象。文化界人士应增强责任感,致力于“精品工程”,勇于创造出临县的“伞头秧歌”、“临县道情”,树立起具有临县特色的典型民间文化形象。 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过程中,我们要敢于向头脑中的小生产观念和小农意识挑战,打破封闭、保守、狭隘的观念,敢于推倒思想上的土圩子,树立起真正的大开放意识。不要怕蚊子、苍蝇飞几只进来,不要怕别人当老板,不要怕别人赚走了钱,把眼光放远些,要多考虑我们在对外开放中得到了什么?只要能发展自己,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就要大开绿灯,把对外开放的环境搞得宽松再宽松。这样,才符合邓小平同志倡导的“敢闯、敢冒、敢试”的精神,敢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临县对外开放的新环境,树好临县对外开放的新形象。 (三)人才观念创新,作为“第一资源”开发。 加强文化建设,实施人才战略,要更新五个人才观念:一是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就趋势看,人才已成为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素,谁占有人才高地,谁就能占据事业的制高点,就能在发展的道路上先拔头筹;二是树立人才是“活资源”的观念。无论是生产还是科研,都以“人”为中心,其他的资源配置都“因人而动”,有了人才,也就有了最佳状态的生产要素配置;三是树立“胜任本职工作就是人才,有一技之长就是人才,敢于开拓创新就是优秀人才”的观念。从最大范围内发现人才、挖掘人才,为人才标准重新定义。四是树立“人才国际化”的观念。培养与使用人才都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按照参与国际竞争的标准来培养人才。五是树立人才竞争“零距离”的观念。要认识到人才竞争无界限的趋势,增强人才争夺的紧迫感。在具体工作中,要做到“三个创新”。一是创新人事制度,以制度创新适应新情况。要进一步完善人才管理制度,加快并深化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制订和实施好人才资源开发规划,逐步建立起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配置科学的人才队伍。彻底改革企业办社会,单位办社会的事基础,即由权利配置人才资本的旧体制转变为市场配置人力资本的新机制。建立公开、公平、竞争的人才机制,使“企业人”、“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实现人才的自由流动。二是创新人才管理,以管理创新适应新变化。要彻底变革“封闭自守”的人才管理模式,向公开、透明、开放的人才管理模式转变,并实现从重审批向重监管,从重微观向重宏观,从重政策向重法制,从重制约向重服务转变;依托我县科技发展项目,积极开展院校合作,选派优秀企业管理骨干到经济发达地区挂职或到大公司、大企业研修学习,加快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对已离退休,但身体状况较好,有一技之长的人才,也要注意发挥好他们的作用;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加强与县外人才、技术信息中介机构的联系,积极吸引各类人才参与我县经济建设;强化激励机制,建立突出贡献人才奖励制度和引进高层次人才专项基金制度,充分调动高层次人才的积极性。三是创新人才服务,以服务创新推动新发展。要全面强化为人才服务、为用人单位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意识,真正解决好科学服务、平等服务和优质服务问题;建立人才资源库,完善运行规范、服务周到的人才市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四)科技观念创新,为跨越谋篇。 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依靠科技创新,实现生产力发展的跨越,使科技进步和创新始终成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动力。这是临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科技观念的创新,在未来一个时期要重点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科技创新战略的指导思想上,要更加强原始性创新,力争实现科技的跨越式发展。原始性创新孕育着科学技术质的变化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要坚持把科学技术与自身优势结合起来,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以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强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植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使科技对工业、农业和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快速提高,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进步。二是围绕构建技术支持体系,进一步调整科技力量布局结构。加速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进程;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技术创新;大力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组织企业联合共建一批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开发基地。与县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合作,组建科学研究基地,加强原始创新能力建设。三是在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上,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科教兴国”的战略方针以及省委、省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发展科技的政策措施。四是切实推进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继续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五是进一步扩大创新体系的开放与合作,建设与外界科技发展密切交流的渠道体系。多渠道开展与外界科技发展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吸收和享用全球科学技术知识的能力。同时,要不懈强化“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意识,不断加强基础教育。 (五)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法制意识。 加强临县文化建设,坚持依法行政,重点是培养各级干部的法律意识。能否实施依法治县,关键是领导者能否公正执法,领导者能否公正执法,取决于执政者法制意识的强弱,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制意识是依法治县的关键。各级干部要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真正认识法律的最高权威性,在社会治理过程中,善于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思考和处理行政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评价各种社会现象和行为。正确处理法律和权力的关系,清除“人大于法”的霸道作风、特权思想;始终坚持法大于权,捍卫法的尊严;保持公正廉洁的职业操守,不偏不倚,不徇私情,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用法制观念正视社会,以君子固穷的意识,坚守执法者掌权者的道德防线。使我县的各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公正、严格地执行法律,从而在全社会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进而顺利实施依法治县。 坚持依法行政,最根本的是培养和树立全县各族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一是法律至上意识。法治区别于人治的最显著的特征是确立法律至高无上的权威。任何人都应该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服从法律的制约,依法办事;二是法律平等意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因其民族、性别、职业、出生、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的差异而有所区别。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决不允许任何组织和公民个人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特权;三是权利意识。公民在法律规定的界限内享有价值选择、行为自由和利益选择的权利。在法制宣传教育中,我们往往注重守法教育,而忽视了权利教育。要使公民了解自己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主动地捍卫和追求自己的权利,并承担应尽的义务;四是守法意识。守法的前提是懂法,要懂法就必须在全州各族人民中普及法律知识,扎扎实实做好法律宣传工作,做到人人懂法,人人守法。在全体公民中树立和培养法制意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必须持之以恒,贵在坚持,常抓不懈。 加强临县文化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要把“加快发展、富民强县”落在实处,能否拥有一条好的发展思路十分关键,文化的先导作用极其重要,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如此。实践证明,每当历史发展的关键时刻,都必然会出现一次新的文化解放运动,而每次文化的大解放必然会带来一次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要更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与时俱进,奋力推进临县经济社会发展新步伐,努力开创临县经济社会建设新局面,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作者介绍:梁占峰,山西太原尖草坪区人,大学学历,东北财经大学管理学学士学位,中共党员,2002年5月参加"山西省委组织部优秀大学生赴乡镇工作"公务员考试,9月赴山西吕梁市临县林家坪人民政府工作,2004年3月至2005年9月在临县人民政府办公室秘书科工作,任分管全县工业\安全\交通\煤炭的副县长的秘书.现在山西省委党校读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职研究生. 此文是作者原创作品,2004年曾在县级刊物上发表.

文化建设范文篇2

今天,我们召开****市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座谈会目的很明确,就是要紧紧围绕“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这个主题,研究如何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刚才,市国资委传达了全省企业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精神,李忠同志宣读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下面我就关于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是外显于企业风貌、内隐于员工心灵、以价值观为核心的一种意识形态。企业文化的功能可以凝练成“十个字”,即导向、凝聚、激励、约束、沟通。这十字功能像一只无形的大手,调节着企业的运行方式和员工的行为方式,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所形成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无形资产,更是一种生产力,而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建设,则无疑又为企业发展增添了无穷的动力,决定着企业未来兴衰。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可持续性发展观,强调人类社会是在发展中不断前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主张人与自然和谐共存,重视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关注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则是从关心人、依靠人、激励人的角度,构建和谐企业,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两者的共同点就是要“以人为本”。因此,在建设企业文化过程中,作为社会单元的企业应当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来培育企业文化,指导企业文化建设。只要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统一了思想,形成了共识,企业文化建设就会自觉地按照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信任人”的工作原则开展工作,在保证企业职工具有独立健全人格的同时,就会增强广大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引导职工树立爱岗敬业,以企为家,扎根企业的思想,切实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广大职工群体中去。

二、正视我市企业文化培育和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来看,首先应当肯定的是,企业文化建设尤其是优秀的企业文化,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从粗放走向精细,从传统走向现代,既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良性循环关系,也与企业的社会效益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已成为企业提升整体实力、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精神支撑。比如酒钢公司培育和建设的“铁山”文化。但从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状况看,也应看到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总结归纳起来,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对于“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一种创新”理解不全面。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是新时期企业思想政治建设一种新的载体,也是我们做企业思想政治建设手段的创新。通过“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这种新载体,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的道德素质,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增强企业本身的创新和适应市场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个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对社会的奉献程度。从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来看,对于企业管理者,希望利用企业文化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创新,实现企业和谐发展和市场利润的最大化,得到整个社会对自己企业的市场认可;对于企业普通的员工,他们也想通过这种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来找到自身价值的定位和归属感,确定自己企业主人翁的地位。因此,我们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认可认识到“企业文化是企业思想政治建设的一种创新”的观点,通过用科学发展观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以便能形成对企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化推动力。

二是企业文化游离于经营管理之外。企业文化说到底就是以文化为手段、以管理为目的。企业作为实体性组织和市场经济主体,企业文化是渗透于企业的管理体制、经营模式、激励机制、发展战略之中,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整个过程,并协同发挥作用,不能游离于企业经营管理之外。因此,我们在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的过程中,要避免一方面企业文化建设轰轰烈烈,一方面企业经营行为浮躁不规范;避免有的企业对技术创新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急剧变化反应迟钝、判断失误,造成企业经营发展战略出现重大偏差;避免有的企业过高设计发展目标,急功近利,盲目扩张,导致负债累累,生存难以为计等等,切实把企业文化真正地融入经营管理之中并实现和谐良性互动,真正发挥文化推动力的有效功能。

三是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脱节。从我市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看,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相衔接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变革进步而主动调适不到位。其突出表现是在企业文化结构中对社会文化中的人本、和谐、创新、责任、荣辱等新的文化精神和文化理念有效吸纳不够,企业文化内涵和外延中的社会责任意识尤为落后。有的企业在“以人为本”的口号下,实行权威主义,压制民主管理;有的企业过度追求利润最大化,忽视甚至牺牲公众和社会利益;有的企业热衷于不正当竞争,不考虑扩大社会就业而将负担甩向社会;有的企业诚信缺失,损毁社会信用基石,提升社会经济运行成本;有的企业不提供公共服务,不热心慈善事业,对公益事业不管不问。尽管这样的企业是少数,但在这些企业中,这种与社会文化进步新理念相脱节的企业文化实质上是表面文章,或者说,这些企业的文化建设走入了误区,企业实质上并没有真正的企业文化。

三、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指导思想,更是引领文化建设尤其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重要指导思想。面对新世纪新阶段企业成长发展的新形势和企业文化建设的新课题,我市企业文化的培育和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推动企业文化内涵创新,不断丰富和拓展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层面,培育和塑造人本、和谐、创新、责任、荣辱等新的精神理念,努力培养“五种文化”:

一是要突出人本特征,培育人本文化。科学发展观明确指出,要“以人为本”。企业文化的实质,是以人为中心,以文化引导为手段,以激发员工的自觉行为为目的的一种企业经营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引导人、教育人、培养人和塑造人。因此,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必须塑造和培育企业人本文化,建立起一种新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结构和激励模式,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员工的自我发展完善,使员工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过程中得以实现,使企业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二是要突出和谐特征,培育和谐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应有之义。因此,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必须塑造和培育企业和谐文化。既要促进企业内部的和谐,维护员工权益,增加员工福利,做好安全生产和劳动保障工作,增强员工的安全感和稳定感,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员工智慧与个性的充分发挥提供平台,实现员工个人价值与企业的和谐发展;又要发展循环经济,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和浪费,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回报社会型企业,在创造财富的同时,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三是要突出创新特征,培育创新文化。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党和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构建创新型企业是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创新无处不在,不应仅仅局限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领域,它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形式。因此,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应努力塑造和培育企业创新文化。既要在理念上进一步树立创新意识,更要在企业经营管理和文化建设过程中形成创新氛围;既要增加研发投入扶持技术开发,又要激励各种发明创造;既要做好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更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既要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更要培育知识产权尤其是自主知识产权;既要重视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更要大力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让创新根植于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融入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成为企业健康成长和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

四是要突出责任特征,培育责任文化。企业文化的辩证法,是来源于社会,奉献于社会。目前,国际上普遍认同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是:企业在创造利润、对股东利益负责的同时,还应承担对员工、对社会和环境的责任,包括遵守商业道德、安全生产、职业健康、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及资源等。从积极意义上讲,结合我市市情,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条件下强调企业社会责任,使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有利于使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既能够实现企业自身的和谐发展,又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这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和目标是相一致的。因此,创新企业文化内涵,应当把责任意识和理念纳入企业文化的价值观,培育企业责任文化,使企业根据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把自己视为社会的“企业公民”,在重视社会责任上产生真正的发展觉悟和文化自觉,把重视并自觉履行社会责任作为重要任务,使履行社会责任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尤其是文化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文化建设范文篇3

一、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深刻揭示了发展先进文化的重大意义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同志深刻阐述了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深刻阐述了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使我们党对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极端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先进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同志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辅相成的事业,缺少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成其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建设起巨大的推动作用,并且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去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他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不仅表现在经济政治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上,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表现在能够创造出高度的精神文明上。”他多次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只有创造出更加绚丽多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先进文化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渊源于中华五千年文明、植根于当代伟大实践、吸收世界优秀文明成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华民族身份的象征,是最广泛团结全国人民的旗帜,是激励各族人民建设伟大祖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同志深刻指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他强调,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成为一个有强大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经济建设和其他各项事业就会全面兴盛。只有把亿万人民凝聚在先进文化的旗帜下,把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最大地集中起来,最充分地发挥出来,才能焕发出中华民族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才能继续创造出无愧于历史和时代的伟业。

先进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当今世界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不仅包括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等方面的竞争,也包括文化方面的竞争。同志深刻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国家的发展和强盛,民族的独立和振兴,人民的尊严和幸福,都离不开强大的文化支撑。面对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志强调:“努力建设我国的先进文化,使它在全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间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努力发展我国的先进生产力,使我国加快进入世界生产力发达国家的行列,都是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任务。”只有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帜,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才能在世界文化的相互激荡中把我国建设成为文化强国,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使中华民族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同志正是在科学揭示、深刻把握我国先进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把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起作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内容,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作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同志对马克思主义文化建设理论的一个突出贡献,是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的一个鲜明特点。

二、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思想内涵

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深刻反映实践要求,准确把握时代特征,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这一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涉及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发展战略、发展动力、根本目的等各个方面,涵盖理论、新闻、文艺、出版、广播影视、思想道德建设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一系列关于文化建设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1.始终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也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决定着我国文化发展的性质和方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志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始终做到两条,一是必须坚定不移地巩固和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绝不允许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二是必须紧密结合形势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发扬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要使党和国家的事业不停顿,首先理论上不能停顿。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不断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2.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既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程度逐步提高的过程。文化建设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努力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同志要求思想文化战线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他说:“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要使人人都有享受文化成果的充分权利,使人们的文化生活更加多姿多彩,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实现人们思想和精神生活的全面发展。

3.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的心声统一起来。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这是同志反复强调的重要思想。他指出,坚持正确导向,最根本的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必须牢牢掌握新闻舆论的领导权,认真研究和把握新形势下新闻宣传工作的特点和规律,讲求宣传艺术,提高引导水平,形成有利于推进改革和发展的舆论,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的舆论,有利于激励人民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社会进步而艰苦创业的舆论,有利于坚持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的舆论,有利于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舆论,把人们的思想和情绪吸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上来,使党的新闻舆论更好地发挥教育和鼓舞人民的重要作用。

4.大力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全民族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尺度。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这个民族精神,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生命机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成分。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同志大力倡导“六十四字”新时期创业精神、伟大的抗洪精神,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以及“两弹一星”精神等,赋予民族精神以新的时代内涵。他强调:“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他要求,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要同坚持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优良传统有机结合起来,同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使之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大精神动力。

5.切实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法治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德治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同志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如果不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人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淡薄,再好的法律和制度也会因为得不到遵守而不起作用,甚至形同虚设。必须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推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为社会保持良好的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6.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同样重要;培养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家,与培养高水平的自然科学家同样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学社会科学素质,与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学素质同样重要;任用好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与任用好自然科学人才并发挥他们的作用同样重要。同志强调,哲学社会科学要立足国情,立足当代,以深入研究重大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推动理论创新和知识创新,研究回答关系党和国家发展的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真知灼见,创造学术精品。他希望哲学社会科学界,深入了解国外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趋势和最新成果,积极展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风采,充分发挥“认识世界、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努力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

7.努力实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人民。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同志指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用科学态度对待民族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大力推进艺术创新,不断增强文学艺术的吸引力感染力。要尊重文艺规律,尊重作家艺术家的创造性劳动,支持文艺工作者施展聪明才智,发挥创造精神。他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立足自我、博采众长,以推进我国文艺形式、风格、流派的充分发展,实现体裁、题材、主题的极大丰富”。文艺工作者要坚持“德艺双馨”,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严肃认真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向人民群众学习,向生活学习,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努力创作出更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

8.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使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同志明确指出:“发展各类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都要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必须积极完善支持文化公益事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扩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空间,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积极完善文化产业政策,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要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逐步建立有利于调动文化工作者积极性,推动文化创新,多出精品、多出人才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增强我国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在推进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三、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推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

科学理论来自实践,又指导着实践。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升华,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努力使文化领域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一个更大的繁荣发展。

要把《文选》作为最好教材,真学、常学、深学。通过学习,深入领会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把握精神实质,做到融会贯通,努力在认识上有新提高,在运用上有新收获。要深入领会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关于文化建设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深入领会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的丰富内涵和指导意义;深入领会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领会同志研究解决文化建设重大问题所体现出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要大力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更好地把同志的文化建设思想转化为认识和解决文化发展问题的科学方法,转化为促进文化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际能力。

文化建设范文篇4

关键词:廉洁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五字经”

十八大召开以来,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学习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内法规和各项管理规定,需要加强党风廉政及反腐倡廉工作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人的影响较大,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基于实际县级供电企业发展现状、发展需求等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将各项思想精神融入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大力开展廉洁从业为主题的企业廉洁建设推动企业的全面、稳定与持续发展。

一、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基于作用对象而言,廉洁文化建设具有广泛的覆盖性特点,在县级供电企业开展“两个创建”活动,推进企业廉洁文化建设,能够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内涵与支撑力量。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表现在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以及廉洁文化建设的个体功能等方面。1.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廉洁文化包含所有的社会人,廉洁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具体指的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展现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社会稳定功能以及社会发展功能等。廉洁文化建设符合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对现代社会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当前很多社会成员缺乏廉洁文化意识,腐败问题逐渐成为了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廉洁文化,有助于增强人们的廉洁意识,创设良好的文化感染氛围,从教育、制度与监督多个方面加以管理,增强社会的凝聚力,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2.廉洁文化建设的个体功能。廉洁文化的个体功能,具体指的是个体发展过程中所享受的个人功能与享用功能,具有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开展廉洁文化建设,目的在于发挥文化的引导性、渗透性以及广延性价值,用社会所接受及认可的思想规范人们的言行,采用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吸引人们的积极参与,并在参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优秀文化思想,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与正确的价值观念。廉洁文化建设是一种预防性教育、提前性教育,更加注重道德与意识的培养,通过情感的引导与价值观念的熏陶,调动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性,促进廉洁文化向人们道德心理品质内化,从而造就人们的廉洁人格。

二、廉洁文化建设中“五字经”体现方式

廉洁文化建设中,可以通过树防线,创廉洁文化开启之旅;学习新,创廉洁文化内化于心;管到位,创廉洁文化常态运行;渗于行,创廉洁文化外化于行以及见实效,创廉洁文化盛开之花等方式,将“五字经”与廉洁文化建设相互融合。1.树防线,创廉洁文化开启之旅。有效的防范活动对廉洁文化的建设产生积极影响,大力弘扬廉洁从业,深入开展廉洁教育,修订完善廉洁制度,营造良好廉洁氛围,有效发挥了廉洁文化的导向、激励、约束、凝聚作用,在企业内部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气,助推水城供电局廉洁文化建设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可以主要划分为“三道防线”。防线一:风险点防控。根据“两个创建”工作全面推进实施计划,对重要业务领域和关键岗位最容易产生腐败的行为,组织局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及关键岗位人员开展了各岗位廉洁风险点排查,对排查出廉洁风险点结合实际业务工作制定防范措施,从局领导、机关职能部门和基层班组三个层面建立廉洁风险库每年进行滚动修编,按照各岗位排查出的廉洁风险点及防控措施分层分级签订廉洁承诺书,对高风险岗位人员签订预警通知书进行提醒,在日常工作中进行监督和管控。同时对物资采购、工程建设、市场营销、人事管理、招标管理廉洁风险高的重点业务领域、重要事项和关键环节进行了亮化工程管理,并制作上墙,增大宣传面和监督范围,加强廉洁风险防控和廉洁教育,将廉洁风险融入到业务工作中,主动预防,超前防范,从源头上进行治理。防线二:“三常”教育防线。将廉洁建设融入各项业务中,利用各类会议、业务培训等场景,开展“学廉、倡廉、守廉”有针对性的形式多样教育,采用形势常议、责任常提、警钟常鸣,达到以育促廉。防线三:制度防线。针对重要领域、业务流程和关键岗位的风险点,结合效能监察和审计监督发现的问题,从内控管理缺陷进行补漏,修订完善管理标准和业务流程,抓实关键环节的监管,编制好“互廉网”,实现用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文化管心的长效机制,形成人人知廉,以制度落廉。2.学习新,创廉洁文化内化于心。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是历朝历代的一个规律性现象。腐败是造成朝代灭亡的主要原因,国家之兴始于廉洁文化建设,国家之亡灭于腐败问题频发。腐败可谓是当前社会发展中的“毒瘤”,加强现代廉洁文化建设十分必要。权力意味着责任,责任就要担当。两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只有责任没有权力,责任无法履行和落实。只讲权力,不讲责任,权力得不到制约,必然导致权力滥用。学习能够促进人的进步,廉洁文化建设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水城供电局需要创新廉洁教育学习方式,比如开创每周一讲、每月一课、每季一堂的“三个一”特色学习活动,深入到基层供电所开展廉政宣讲;根据检企共建邀请检察院领导作预防职务犯罪专题辅导和到监狱现场接受警示教育;开展“廉洁的你,幸福的家”家庭助廉座谈会、“讲廉洁,落责任”廉洁文化知识活动等别具一格的廉洁教育。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典型案例的学习,八项规定、《准则》、《条例》及各级规章制度等的宣贯,实现常吹“廉政风”,常敲“警示钟”,增设“防腐门”,严把“进门关”,营造了良好的廉洁氛围,促成以育促廉“不敢腐”。3.管到位,创廉洁文化常态运行。以制养廉,这是一系列防治腐败的根源。管理过程中,水城供电局可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使廉洁文化建设形成“443”长效机制,为廉政文化的建设与活动的全面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个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制度建设到位、监督管理到位、检查考核到位;“4”查:查队伍廉洁、查行为规范、查工作高效、查服务优质;“3”管:建立制度规范管、强化监督约束管、落实责任经常管。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水城供电局层层落实党风廉政责任制,认真落实党风建设“两个责任”,以部门负责人为党风建设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对部门人员的廉洁教育、风险点管控和行为监管,严格履行“一岗双责”,达成以控树廉“不愿腐”。4.渗于行,创廉洁文化外化于行。意识决定形态,只有学习领会了才能付诸于行动。在当前的廉洁文化建设中,需要将各项管理制度、管理条例深入渗透到实际的工作当中,渗透到各个管理细节当中,为水城供电局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办公环境能够发挥一定的思维渗透效果,实际的廉洁文化建设中,可以在局各层楼及办公区域设置廉洁文化走廊,在反腐倡廉教育展板上粘贴与廉洁文化有关的廉政规定、廉洁漫画形象等,醒目入眼;在基层供电所办公楼,办公桌上设置廉洁风险提示卡,有如“小闹钟”一般时刻提醒着;在墙上、走廊中制作有真实违纪案例、廉政规定和格言警句时刻警示,宣传栏上的活动图片、廉洁承诺书等,发挥廉洁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再如水城供电局将上墙的廉洁底线篇、红线篇等规范常识与“一卡一册一承诺、五有五进五结合”有机结合,在学习工作中,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肃查处。让干部员工由表及里念于口、记于心、渗于行,深入践行南网公司行为理念,廉洁从业思想防线得到固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对廉洁文化进行“渗”行的高度提炼,落成以行践廉“不想腐”。5.见实效,创廉洁文化盛开之花。通过“五有”管理制度,具体包含有健全的工作机制、有廉洁文化阵地、有经常性的反腐倡廉教育、有丰富对财的廉洁文化活动、有明显实际成效;五进管理原则,即为进班子、进部门、进班组、进项目、进家庭;五结合管理对策,即为与惩防体系建设相结合、与业务文化建设相结合、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与员工素质教育相结合、与党建工作相结合。通过明确的管理方向,科学的管理对策等,促进局企业文化中各项子文化的有序、有效开展,廉洁文化建设逐步根植落地,使各项业务工作管理逐步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进一步发挥了文化管心的目的,为该局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将廉洁文化建设深入落实到实处,落实到细节当中,真正能够为企业服务、为人民服务,发挥廉洁文明建设的价值,通过优异的成绩营造良好的企业廉政文化氛围。清风正气促发展,廉歌高扬铸佳绩。廉洁文化建设需要基于当前企业发展的客观需求、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坚定不移的继续前行,并结合时展的特点与时俱进。大量的实践研究证实,坚持深入开展廉洁文化教育“三个一”学习长效机制,能够将“防、学、管、渗、实”廉洁文化建设“五字经”不断进行固化和根植,有机融入到党风建设“两个责任”落实工作中,让廉洁规范和行为理念在干部员工业务工作中入心入脑;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惩防体系建设,继续编制“互廉网”,切实筑牢“防腐墙”,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促“两个创建”形成常态运行管理考核机制,为水城供电局健康稳定发展和创建先进县级供电企业的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语

廉洁文化建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突出,对县级供电企业的发展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五字经”是廉洁文化建设的具体开展方式,具有较高的实践应用价值。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水城供电局实际地域有机融合,通过独具特色的“防、学、管、渗、实”五字经廉洁文化构建,能够营造一股浓厚的“五字经”廉洁文化气息,预防各类不良风气与不良问题的发生,创设说廉、倡廉、守廉的良好氛围,促成以育促廉“不敢腐”,达成以控树廉“不愿腐”,落成以行践廉“不想腐”。

作者:甘泉 单位:贵州电网公司水城供电局

参考文献:

[1]唐淑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以培育员工文化自觉、道路自信和廉洁自律为目标[J].中国有色金属,2013,23(19):68-69.

[2]刘毅,王安宁,苏婵娟.推进廉洁文化建设打造廉洁文化品牌——长庆油田采气三厂打造“廉风伴我行”廉洁文化品牌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1,07(21):43-45.

[3]刘键政.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廉洁教育——基于网络载体的大学生廉洁观教育微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22):111-113.

[4]陈建华,赵振勇.高职院校廉洁文化建设途径的实证研究——以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2,12(18):158-160.

文化建设范文篇5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重要性。一方面,我国文化发展的历史证明,“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具有培养人、塑造人和提高人的作用和功能。因此,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将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重要内容,并构建了到2020年建成包括农村文化全面繁荣发展的小康社会宏伟蓝图。而“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是从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开始的。缺失活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是不完整的。另一方面,农村文化建设是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重要保证,为农村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为此,党的十八大还提出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布局。其中,文化建设与其它四方面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如果农村的文化不发展,会直接影响到其它四方面的建设与发展。

(二)紧迫性。从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难看出,文化建设是事关农村改革与发展,以及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但是,目前我国的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影响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宏伟目标实现的问题。而且,当前的农村文化建设在五位一体总布局中的作用还没有很好的体现出来,全面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的机遇和问题

(一)农村文化建设的机遇

1.物质基础———经济快速发展。文化建设需要以强大的物质基础作为后盾,而丰盈的物质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产物。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位居世界第二的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基础,使得在农村的文化建设方面具备了投入条件,投入也在不断显著增强,并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全国人均文化事业费也明显增加。文化发展战略的调整,有效改善了文化民生,促进了文化权益均等化和文化的城乡均等化发展。

2.有利条件———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对外开放正向纵深领域延伸。改革开放至今,经济不断快速增长,国家越来越富强,城镇居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极大地满足并扩展了农村文化的市场需要。而且,随着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的不断推进,文化领域的对外开放也得以不断深入,文化进口的规模持续扩大,广大人民因此而不断接受着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食粮,精神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

(二)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少足够的经济支撑。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决定性因素,但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经济支撑是不足够的。主要表现为:一是经费不足,落实不到位。到目前为止,我国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的投资仍然明显偏向于城市,导致农村文化活动由于受经费短缺的限制而无法正常开展,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落后,不能满足农民文化教育等的需要;二是农村文化建设得不到发展,广大农民的文化消费水平低,精神文化生活与城市相比仍然比较匮乏。

2.体制机制不健全。农村至今仍比较缺乏有效的、能够激发农村文化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或者现有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文化得不到全面持续发展。除此之外,现有体制机制下的基层党组织运行不够协调,导致其作用未能有效发挥。而且,长期的农村“先富带后富”指导思想使得文化扶持政策偏重于城市,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因远远滞后于城市而依旧存在城乡间的明显不平衡。

3.建设和发展农村文化的人才不足。人才力量是影响和制约农村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现阶段建设农村文化的人才不足,导致其智力不支,跟不上发展需要。这方面突出的表现在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条件差和理念落后等方面。具体体现在,年轻有为的青年教师不愿意走入农村,现有教师的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等,加上落后的教育条件,很难有效教育出符合时展的合格人才。

4.农村依旧存在“负能量”的文化。一是家族、家庭观念浓重。即,一些家庭中的部分负面性的伦理观念依旧是一种阻碍了农村文化建设。如,族代政、族代法现象使得国家权威和法律在农村往往被众多人所忽视;浓郁的传统小农思想影响了许多农民的视野、开拓创新精神和搞实业求发展的远大理想。二是落后、腐朽文化不断侵蚀人们的思想。如,许多偏远落后地区至今犹存的封建迷信思想阻碍了人们对于新思想、新文化的吸收;一些外来腐朽文化侵袭并扎根农村,成为严重侵蚀农村文化环境、腐蚀人们思想的“负能量”文化。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农村文化建设新思考

(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农村文化建设的思想引领,能够为农村文化确立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正确的发展方向。十八以来,以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又赋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的内涵和要求,在文化建设和发展方面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并立足本国又面向世界,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精神的同时不断创新和传播当代中国的优秀文化成果。所以,当前农村文化建设的首要之举在于培育广大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整顿思想、凝聚共识的强有力动力,引导和帮助农民不断提升自我思想意识,提振农民建设农村文化的精气神。

(二)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

国家的繁荣进步离不开经济基础,农村文化建设更离不开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农村的文化事业要发展,必须加强农村经济建设,为加大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但是,具备坚实的经济基础是不够的,还需将大量的资金向文化建设倾斜。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需要宽领域引资、多渠道融资。资金问题解决以后,合理运用资金也是非常重要的。要制定合理的资金运用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渠道和流程,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坚决遏制农村文化建设中的经费贪污和滥用等不良行为的发生;夯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经济基础,还需要不断开拓农村市场,通过刺激内需消费来提升农民的文化消费能力。

(三)健全和完善农村文化建设的保障机制

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需要合理的保障机制。一是完善党内责任机制,加强对于文化建设的领导和对于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其充分发挥广大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同时,加强责任落实,确保文化建设工作落实到实处;二是健全农村文化市场监管机制。通过健全文化市场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不断创新文化市场管理方式,加强文化市场的监管;三是调整文化扶持机制,以此来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理顺管理体制,优化政府服务机制,加大国家投入,为农村文化事业的发展进步提供保障;基层政府部门要大胆放手,充分调动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力培植并发展农村文化产业,最终形成有内涵、有创新的特色文化产业链。

(四)强化农村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

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人才是有力的支撑,要不断强化农村文化的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加强文化工作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强对文化工作者的科学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夯实其理论知识储备,提升其思想道德修养。另一方面,还应优化农村文化队伍结构。调整和配备农村文化工作人员,合理配置不同文化部门的人员,平衡部门之间的人员层次和数量,使其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二是全面培养文化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建设人才,需要优化人才环境,不断加强人才的教育和引进优秀人才。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乡规、村规,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制度和秩序环境。通过农村广播、文化墙等来宣传积极、健康、先进的文化,为农村文化人才的培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教育在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加强文化人才的教育,是建设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的有效途径之一。除此之外,还要想办法引进优秀的文化人才,留住并用好人才,让人才扎根于农村的文化建设。

(五)利用好中外优秀文化资源

当今中国正处于文化大变革、大发展、大繁荣时期,网络时代下多样化的世界文化唾手可得。这些多样性文化给我国农村文化带来了极大的发展机遇———能够充分利用各种优秀的文化资源来建设农村文化。一是充分利用国内优秀文化资源。国内优秀文化资源主要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伟大的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下的农村文化建设中,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三种文化,用它们来抵制农村文化的“负能量”,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二是充分利用世界先进文化资源。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我国农村文化建设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曾指出:“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灵活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资源,使其成为补充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中理论不足的有效资源。四、结语当前,我国已进入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攻坚期,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之一的农村文化建设正处在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如何迎难而上,与时俱进地建设好、发展好农村文化事业,为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提供良好的支撑,是摆在人们面前的发展难题之一,需要人们不断思考、探索和寻求新的建设思路。

作者:李鹏 曾广志 陈国雄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

参考文献:

[1]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3]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

文化建设范文篇6

现在社会上对于医院、对于医护人员普遍存在着一些偏见,认为医院收费高、服务差,医风医德差。这里面固然有极少数医院、医护人员违法乱纪、败坏行业形象、影响大众对医院信心的原因,但是也存在医院缺乏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缺乏透明的监督机制的原因。下面本人就对我院医院文化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从内涵上看,医院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救死扶伤、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需求是医院永恒不变的主题,也就是医院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同时,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凝聚力,使全体员工衷心认同和共有这个核心价值理念,利用它来约束职工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一旦违背了它就感到不舒服,而且这些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应该在新老员工的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缓性和保持性。

从形式上看,本人认为医院文化主要由核心价值理念,规章制度建设和监督执行等三个方面组成,我们建设一个优秀的医院文化也应从上述三个方面入手。

一、提炼核心价值理念

我院的核心价值理念建设首先应该从医院的核心服务功能入手,首先,我院是一个服务机构,我们的宗旨就是服务患者。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患者就是上帝的服务理念,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千方百计满足患者的需要,解决患者的问题。其次,我院与其他医院不同,我院是专门针对孕妇、儿童而开设的医院,承担了延续人类种族的重任。这种特殊的服务要求我们的核心价值理念必须包含爱,也就是说我们的服务中要包含有爱,要用爱心来开展我们的工作。再次从现在医院的性质来说,目前各种所有制的医院、诊所遍地开花,我们必须要树立竞争意识,不断地创新工作思路、工作方法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下去。

综上所述,本人认为我院的核心价值理念应该提炼为三个方面,即“服务、爱心、创新”。

二、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

企业文化建设包含了制度建设,制度是一切组织得以持续开展工作的前提。在企业文化研究中,有人把企业文化概括成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由此可见制度是企业文化文化的载体。

制度与文化在演进方式、表现形态和对人调节方式等方面是有区别的:文化的演进是采取渐进式的,制度的演进是跳跃式的,但二者同处于一个过程之中;前者是有形的,往往以责任制、规章、条例、标准、纪律、指标等形式表现出来;后者是无形的,存在于人的头脑中,是一种精神状态,往往通过有形的事物、活动反映和折射出来,但二者却是一体两面,有形的制度中渗透着文化,无形的文化通过有形的制度载体得以表现;制度管理主要是外在的、硬性的调节,而文化管理主要是内在的文化自律与软性的文化引导。医院文化必须通过制度建设来执行。公务员之家版权所有

三、监督执行

制度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但是如果一个好的制度不能执行,那么制度最终会流于形式,停留于口号。现在每个医院都制定了相当完善的规章制度,但是收受红包的情况还是屡禁不止,其中的问题便是制度执行不力。因此做好制度的执行,做好监督工作也就成为医院文化建设的保证。

四、具体做法

(一)、通过职工思想道德教育、日常行政会议、各种精神文化活动向广大职工宣扬医院文化的核心理念,让其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树立“服务、爱心、创新”的理念,转变作风,改善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医院的业务管理要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以简化流程、方便病人为着眼点采取一些新举措,给病人一个温馨、清爽、舒畅的就医环境。

(二)继续加强制度建设,保证医院在一个规范的环境下运作。我院目前已经制定了相对完善的规章制度,但目前还有一些没有观察到的死角。医院应该组织一次职工大讨论,鼓励职工对制度的缺陷提出自己的看法,寻找解决的办法,建立一个适应现代化竞争的制度体系。

(三)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本人的想法是医院成立一个稽核检查的部门,由其他部门人员兼任检查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制度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加大处罚力度,加大处罚的透明度,让职工们树立“人人有制度、制度管人人”的思想。

(四)加强对外宣传力度,让社会见证我院医院文化的建设。医院是一个承担了社会公益责任的机构,我院医院文化建设也势必牵动整个社会的关注,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煤体、开展公益活动进行宣传,也是势在必行的。宣传不仅可以提高我院社会知名度、推动业务发展,其本身也是医院文化建设的一部分。

五、党员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应发挥的作用。

党员应该在医院文化建设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不仅自己应该身体力行,作好自己分内的事,还应该帮助其他人一起为医院文化建设做贡献。具体说来应该作到以下几点:

(一)坚持作到以患者为中心,处处为患者着想,将自己的爱心寓于平常的工作中,为其他同事做好表率。创新工作思路,向医院提出可行性建议。

文化建设范文篇7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打造企业品牌、塑造企业形象、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增强企业凝聚力,促进国有企业稳步发展企业文化代表了国有企业追求预期目标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是企业良性运转的强大后盾。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无形的号召力,能够增强员工的敬业意识,完善员工的职业道德,树立成员工的责任感和工作热情,促使员工真正主动的贡献自己的力量,在工作中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推动企业的稳步前行。

(二)约束员工行为,弥足企业规章制度的不足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员工们所向往的。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转化成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更好的约束员工的行为,使员工产生自律意识,这是规章制度的强制性不容易实现的效果。依托这种强有力的文化力量,员工才会在实现自律的过程中,自觉的奉行企业精神,才会形成稳定的群体意识,恪守良好的职业操守,为企业生产营造和谐默契的工作氛围。

(三)加强对外宣传,提升国有企业的魅力形象企业形象决定了企业在社会公众心中的第一印象。企业文化能够从多角度对企业的相关信息加以宣传,让人们在熟悉企业文化的同时,真切地感受到企业的魅力,从而为企业树立起良好的公众形象,赢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国有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国有企业文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其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出现了一些不合时宜的问题,制约了企业的发展步伐,我们必须全面明确这些问题,对国有企业文化的现状有一个透彻的了解。

(一)文化内容华而不实,脱离了企业发展现实我国很多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都未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究其原因,企业文化内涵单薄,注重形式,不能从根本上反映出企业的现实。比如,一些企业员工的生活保障还没有着落,却大谈发展前景,不切实际。企业文化最终成为一句口号。

(二)与思想政治杂糅在一起,作用不得发挥企业文化虽然属于意识范畴,但是,其与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不相同。尽管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但是,不可混为一谈。目前,很多企业将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杂糅在一起,使企业文化显得不伦不类,无法体现出特色。

(三)曲解企业文化作用,不利于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企业文化不是简单的普通意义上的文化。企业文化是为企业实现更为科学合理的管理服务的。目前,很多国有企业文化意味强调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却无法发挥实效,去为企业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制约了企业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过分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忽略了可操作性我国很多国有企业文化都融入了传统文化。这是具备一定合理性的。然而,一味的强调传统文化在国有企业文化中的融入,则必然导致企业文化说教性太强,而可操作性无从谈起,企业文化形同虚设。

(五)企业文化缺乏创新,未能从企业现状进行考虑同一套企业文化无法也根本不可能适用于所有国有企业。因此,国有企业文化需要创新意识的灌溉。然而,很多国有企业缺乏创新意识,内容老套陈旧,无法从企业现状进行考虑,无法彰显企业特色,不利于企业的宣传和对外形象的树立。

突破国有企业文化现状的策略

科学可行的企业文化能够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并通过满足员工的实际需要,促进国有企业目标的实现。我们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企业文化的长稳长新。

(一)赋予员工话语权,共同参与制定企业文化首先,随着经济体制的发展,企业在制定企业文化前,可以由企业领导为首联合员工代表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商讨会议,与会成员应当共同分析企业文化制定,做好充足的事先准备工作,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的周全考虑,并由相关人员做好商讨记录,将每次会议的商讨记录存于档案室,利于企业内部需求的分析。其次,在落实企业文化过程中,企业领导应当利用一定时间,定期倾听企业员工的心声,关注员工对企业文化的看法和想法。看企业文化是否适合企业发展,看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反应,如果不科学,则应当及时进行修正,使其适应企业发展现状及目标要求。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守住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现代企业的科学管理,得益于“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企业文化,这也是促进社会不断发展、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客观要求。国有企业在企业文化中关注人的存在,注重员工的力量,提升员工的主体地位,也是“以人为本”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这样,员工才能在企业文化正确引导下,充分发挥和释放自身的潜能,团结一心,步调一致,牢牢树立主人翁责任感,促进企业健康快速的向前发展。

(三)时刻筑牢诚信价值观,为企业法提供有力保障诚信不仅仅是人们向往的道德品质,同时也是必须遵守的法律准则,更是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从个人角度看,诚信能够完善人力个体的人格魅力;从企业角度看,诚信能够筑牢企业的立业根基;从社会角度看,诚信能够带给人们良好舒心的生活秩序。国有企业必须将诚信写入企业文化,明确自身的企业发展目标,提升自身的良好形象。诚信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必须要守住这个底线,诚信永远都是国有企业发展最强大的后盾。

(四)注重倡导学习,保持国有企业发展的活力如今,已经是知识型社会。国有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知识型人才的推动。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就是学习。从宏观上看,知识是一个国有企业保持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动力源泉。从微观上看,学习现代化知识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提高国有企业生产效率。国有企业应当在企业文化中明确知识的重要性,并鼓励员工进行学习。同时,企业给员工创造学习机会,是一项充满人性关怀的措施。所以,员工必然会把握住学习知识的机会。员工在实现知识与能力提高的同时,也会实现员工的自我鼓励,对自己的将来充满自信,必然把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回报给企业。

结语

文化建设范文篇8

这是“扬正气、促和谐”全国廉政公益广告展播活动中一则作品的内容。

《金钱的思想者》、《母亲的心愿——走好每一步》、《不是什么饭都能吃》、《廉洁是一种力量》……廉政公益广告自4月29日起在全国展播以来,一则则充满深刻寓意和人文关怀的作品,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人们纷纷表示,“这些广告凝聚了弘扬正气的精魂、蕴含着崇廉倡廉的心声”,“带给人思想沐浴和心灵洗礼”。

观念激荡,需常洗心灵之垢;物欲诱惑,应常敲警世之钟。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念多样的今天,反腐倡廉不仅需要有制度的保障,同时离不开文化的支撑。

文化是制度运行的基础。法律有到达不了的地方,文化却无所不入。再完备的制度,如果没有与之相应的文化支持,就难以有效地发挥作用,甚至会出现所谓的“潜规则”。比如,一些地方问题官员的复出,表面上没有违反规定,但是群众的意见却很大,其原因就在于一些人钻法律漏洞、打政策擦边球。然而,不违法的不一定合理,“不违规”的也未必“不失德”,有人认为:最可怕的就是这种“不违规”。所谓知耻而后廉,鲜耻则寡廉。事实表明,许多腐败现象的发生,往往与“腐败文化”造就的“环境”紧密相连。

从这个意义上,廉政文化不仅是一种政治文化,也是一种先进的大众文化。可以设想,如果一个领导干部,要是不给家人办事,家人就有意见;要是不给亲友办事,亲友就有意见;家乡人就有意见……整个社会如果都充斥着这样的“腐败民俗学”,反腐败的社会基础又从何谈起。

文化建设范文篇9

廉政文化是一种文化,是人们对廉洁从政的信念、思考、行为规范和与之相适应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评价,从根本上反映着一个阶级、一个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和执政方式,是廉洁从政行为在文化和观念上的客观反映。高校廉政文化,是高校廉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廉政理论学习和实践建设中所形成的特有文化。高校是教育培养青年人才的重要园地,也是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青年的重要思想阵地,近年来,高校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过程中受教育体制的影响和约束,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高校招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出现的贪腐现象屡禁不止,反腐倡廉成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渗透到高校的软硬件管理中,通过基础建设、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全过程监督完善,从源头抓起,制度保障,规范治理,完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机制,还高校一块净土。

二、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及重要性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伴随着高校的出现而产生的,是高校核心竞争力中的关键要素,是以高校学生为主体,反映课堂以外的文化活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受教育者的思想、行为、学习和生活,从而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前进方向。校园文化的建设内容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还具有导向、激励作用,能够促进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坚持改革创新,鼓励差异化、个性化发展,有助于打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现了高校的管理理念和办学思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的高校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作为高校制度建设的基本规范,引导、促进高校发挥管理育人的职能,统一师生的思想意识,有助于增强教职员工的归属感,调高师生参与到学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行为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具体体现,涉及到在高校生活的社会群体的人生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办学质量,对高校的办学发展有着促进作用,高校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促使师生员注重遵守行为规范,不断改革创新,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充分发挥高校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三、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联系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精神文化建设工程,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廉政文化主导的公开、公正、公平的价值导向贯穿着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体现着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灵魂,并且在高校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不断的积累、提炼,从而形成校园熏陶下的大学人所共同追求的价值理念并不断作用于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受社会最新文化观念的影响,给高校带来新鲜知识的同时也会将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带入校园,高校廉政文化不同于其他领域的廉政文化建设,既不能盲目的排外,也不能一味的接受,要对外部文化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更好地建设校园文化而服务。

四、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途径

1.精神引领,构建和谐校园廉政文化。精神文化建设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高校校园文化追求的最高层次,廉政文化建设不仅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精神文化建设。高校党政领导干部把握着教职员工赋予的权力,干部的廉政信念直接影响到能否廉洁用权,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关系到高校的生存和发展;高校教师具有多重身份,既要接受廉政教育,又要教育学生,教师在加强自身师德师风的同时要通过课堂的主阵地教育学生廉政文化的基本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案例教学让学生意识到腐败形式存在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学生廉政修养的形成,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生作为进入社会的主力后备队伍,是否知晓廉政知识、具备廉政意识,对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否廉洁自律至关重要,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从精神层面抓起,培养大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腐败文化,坚持以廉政意识指导个人行为,真正做到廉洁律己。2.制度保障,优化校园廉政文化机制。高校反腐倡廉建设是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教、规范管理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内容。高校党委是反腐倡廉建设的责任主体,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监督协调,各部门参与,上下齐抓共管的监督运行机制很有必要。高校的制度建设体现了高校的办学方向、管理思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到高校廉政制度建设中,可以起到规范、引导、促进的作用,从而形成和谐正气的校园文化氛围。3.行为倡导,拓宽校园廉政宣传形式。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具体体现,高校只有将廉政文化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想文化阵地建设中,才能做到知行合一,成为大学生自觉奉行廉政自律的信念理念和行动指南,才能产生凝聚力、焕发战斗力。在现有的校园文化建设中处处都能看到廉政教育的身影,例如廉政书画展、廉政教育的征文比赛、廉政主题团课等,除此之外,还可以将廉政教育运用到校园网络,通过校园广播廉政歌曲、播放廉政警示片、借阅廉政书籍等,增加廉政宣传的视角,拓宽廉政宣传的形式,从而使廉政文化得到更多更广的宣传。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我国廉政文化建设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学校,在营造改革创新的高校廉政精神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廉政制度的建设和保障,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修养、人格品德的大学生,也有利于高校教职员工恪守廉洁的文化观的形成,增强诚实守信的意识,促进高校和谐健康氛围的形成。

作者:张敏 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齐丽丽.我国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年3月.

[2]杨艺.校园文化建设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研究.西南石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6月.

[3]李义良.和谐校园视野下的高校廉政文化建设[G],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丛彩娥、杨世谷.高校和谐校园构建中廉政文化建设的探索[G],中国成人教育2009年第7期.

文化建设范文篇10

走在胜电这方土地上,总感到时间在漫漫的流逝,像水一样洇湿着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我们的很多情感,总是来不及总结,就被忽略。工作以来,我曾经感慨过胜电里每一寸育我成长的土地、每一件促我进取的事情。但回过头来,却发现我遗落了内心深处最应有的感动。

作为一名运行工人,如果说我们的工作岗位是我们运筹帷幄、施展才华的人生舞台,那么我们的运行公寓则是给我们温暖,收容和抚慰我们的栖息驿站。年前,为了改善运行工人的休息环境,给电厂职工一个温馨、舒适的休息场所,厂领导在广泛征求公寓职工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运行公寓进行装修改造,几个月过去,运行公寓旧貌换新颜:室内及楼梯贴上地板砖、墙体全面粉刷、增换了新衣橱、阳台上也多了晾晒衣物设施。给我们俨然家的感觉。

当我们跨进公寓宽敞着的铝合金大门,当我们走在明澈的瓷砖走廊里,当我们踏着洁净的大理石台阶,当我们躺在宿舍里温暖的床上,我们感觉到了家温馨,远离亲人、只身奋斗的孤寂烟消云散,所有的压力和怅然统统释怀。然而,在我们尽情享受运行公寓里舒适生活的同时,我们是否想过,公寓的环境需要我们的共同维持;公寓里的设施需要我们的共同维护;同在一片屋檐下的同事,需要彼此的宽容和体谅。然而,在很多的不经意中,我们可能忽视了这些,时过境迁,我们的不经意对运行公寓造成的伤害定会让我们震撼,让我们懊悔,让我们为过往的行为痛心。

既然这样,我们为何不从现在做起,用心擦掉我们行为中的许多不经意,严格遵守公寓里的管理制度。同时,针对公寓管理,建议管理部门能够在修整管理制度的同时,鲜活公寓的高品位文化,制度要有,但不能死;管理要加强,但不能让职工感到拘束。针对运行工人的工作性质和作息时间,可以灵活的调整宿舍。尽量保证每个职工都不受干扰。为丰富公寓里单身职工的业余生活,可以适当举办反映公寓里生活文化的娱乐活动,让同事们有机会共娱共乐,增进感情。

让我们拾起遗落的感动,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共同努力吧!为使我们生活的地方充满儒雅之风、文明之气、温馨之韵,亲情之味。携手共建舒适的高品位阳光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