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措施范文10篇

时间:2023-03-13 04:02:11

完善措施

完善措施范文篇1

1**市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和形式

1.1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

据调查,**市森林资源流转工程起始于1980年代末。经历了林改前和林改后两个阶段。林改前,也就是1990年代初,**市各地就摸索宜林荒山、有林地以及荒地滩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推行了拍卖、租赁、合伙经营等新型森林资源流转形式,森林资源流转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统计,**市各县(区)林改前共流转林地9.3万余hm2,其中资溪县1.6万hm2、乐安县1.3万hm2、崇仁县0.67万hm2、临川区1.3万hm2、黎川县1.0万hm2。在此期间,由于林业“三定”时部分林地权属没有真正落实到户,林业产权缺乏法律上的保护;有些林地、林木流转大部分都是由村、组干部说了算;转让合同也没统一格式,这时期的流转工作基本上处于一种起步阶段。

这次林改后,由于林地、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得到明晰,取消了木竹农业特产税,调减了育林基金征收基数,放活了经营,极大地激发了林农投资林业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大户造林,民营公司和企业建基地,使森林资源流转向能人集中、向大户集中、向民营造林企业集中、向加工企业集中,森林资源流转速度加快,流转效益较为明显。林改后,**市各县(区)森林资源流转1.98万hm2,其中,资溪县0.5万hm2、乐安县0.1万hm2、黎川县宜林地流转面积达0.2万多hm2,平均租赁价由原来的750元/hm2左右上升到3000~4500元/hm2左右,高的达7500元/hm2。为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资溪、乐安、黎川等县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规范了森林资源流转的操作程序,使得林改后的流转工作正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万进。

1.2森林资源流转的主要形式

1.2.1竞价拍卖。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面向社会竞价转让林地经营权。经营者出资买断一定年限的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按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次性或分期上交权转让金或保证金,对经营收益,在交纳税费后,其余归经营者所有。如乐安县林权交易中心共拍卖了13宗林地,流转林地面积0.1万hm2,成交价2359万元,成交价比起拍价高出179万元,为林权权利人增加了收入,也为做好森林资源流转工作奠定了基础。资溪县为推进国有林场转制,对0.39万hm2速生进行了拍卖流转,流转交易金额达1.18亿元。

1.2.2租赁经营。即将林地实行公开招标等形式,租赁给本村村民或社会上有经营能力的单位或个人营林、造林、种果栽竹,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根据租期年限,分期支付或者一次性支付林地租金。一些民营合同、国有林场大都采取租赁方式获得林地使用权进行造林。如黎川县引进江西瑞森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了0.67万hm2工业原料林基地。乐安县的“新大地”和“长青”、大亚木业、瑞森造林公司等企业通过租赁山场造林达0.1万hm2。

1.2.3股份合作。即联营造林,包括林农之间自愿组合,以林地、劳力、资金入股,联合开发,按股分红;企业以资金或技术入股,村组或林农以林地、管护入股,收益按协议分成。乐安、资溪等县实验林场与村组进行联合造林,采取村组以林地入股,林场以资金、技术投入等形式进行联营造林,双方采取四六或三七或二八分成,**市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流转造林的达2.67万余hm2。

2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思想认识不到位

林改前,有些乡、村基层干部片面强调或夸大流转的作用,有的竞采取强制的行政措施来进行森林资源流转,大多数林农在森林流转中图简单、怕麻烦,普遍不愿意到林业部门办理相关流转手续。林改后,有些乡、村基层干部又认为林地既然由农户家庭承包了,那么造与不造、造好造坏都是农民自己的事,没有积极引导林农进行流转工作,对搞好流转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有的干部认为林权分到千家万户,给林业生产规模经营带来了困难,不利于集约经营,加上基层收取的税费取消了,对森林资源流转没有积极性,对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另外,也有些农户担心森林资源流转会改变土地承包权,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

2.2流转工作混乱

林改前,由于没有森林资源流转过程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约束,也没有交易中心这样的机构和交易场所,体现不出公开、公平、公正,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①转让程序不规范。有的地方在大多数林农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乡、村搞强制性的流转林地,打乱了原有承包关系,损害林农合法权益。②少数乡村干部暗箱操作,非法流转集体林地,有的地方乡村组织和企业联合起来打林地和林农的主意、侵犯林农正当利益。③以行政命令强迫经营者流转林地,大面积流转给企业经营,影响林农的正常生产和生活。④在流转过程中,大多没有进行价格评估,林地资源价格混乱,随意性大,造成资产流失。⑤管理机构不健全,供求信息不流通,合同纠纷得理不及时,使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⑥少数黑恶势力参与,过去流转时存在少数社会闲杂人员和地方恶势力强买强卖行为。现在进入交易中心公开流转后,杜绝了前一种情况,但又出现了少数黑恶势力串标、扰标的“标霸”现象,影响了公开、公正的原则。

2.3合同协议不规范

流转合同是森林资源转让双方依法签订,双方必须遵守的法律性文件,具备严格的法律意义和法律责任,也是双方必须履行的合同文约。**市因森林资源流转双方在签订流转合同时随意性大且不规范。引发了许多矛盾纠纷。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流转年限不规范。在流转协议中对流转年限上没有明确,如写上“只要政策不变,就永久流转”。二是没有明确的分成比例。流转协议中未注明双方利益分成比例。三是绝大多数都是私下流转,即使签订了合同也存在着手续不全、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缺乏法律保障,隐患较多,造成很多纠纷。如在税费改革和林改前,农村税费、统筹提留比较重,南丰县三溪乡有些农民不重视山林,都想以离开土地方式逃避税费任务,他们基本上是将山地托付给他人或村组管理,流转形式上口头协议多,即使有书面协议的,内容也极为简单,现想收回林地,引发了诸多纠纷,并有多起起诉到法院,法院也觉得难于裁决。

2.4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在《江西省森林流转条例》颁发之前,森林资源流转普遍是无章可循,无法规可依,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流状态,致使历史遗留问题多,且难以解决。一是林业“三定”时遗留的问题。“三定”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山林权证大多由生产队干部填写,重登、漏登、错登的比较多,引起山林权属争议。二是根据当时政策收回林地又流转出去引发的纠纷。按照林业“三定”的政策规定,农户的自留山、责任山,如果三年不造林可以由集体组织收回统一造林,为此,许多农户的自留山和责任山被集体收归造林后,流转出去,直到**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后,才禁止集体收回农户自留山和责任山,期间引发了很多纠纷。三是村民既未得山又未得利造成的纠纷。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出台之前的林地、林木流转都是村、组干部说了算,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和村民大会的同意,造成现在分到山的农户与承包大户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承包大户都在租山时一次性付完租金,且被村集体使用,而分到山的农户既没有得到山,又没有得应有的利益补偿。四是跨县、市、省的权属纠纷更难处理。宜黄、乐安、资溪、黎川四县都反映一些历史遗留权属纠纷和跨县、跨市、跨省边界的林地纠纷,权属难于确定。五是“谁造谁有”政策引发的遗留问题。南丰、黎川两县反映以前按照“谁造谁有”的政策,造成林农、果农在就近、宜林的个人、集体荒山上大面积开发,当时不存在流转,开发了的就成了自己的,现在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2.5林业融资渠道不畅

大面积承包林地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承包大户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林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致使广大林农很难从信贷部门贷到款。当然,各地有一些地方开展了一些零星的林权抵押贷款,这主要是林业加工企业和民营造林公司之间开展的。其主要原因这些企业与信贷部门熟悉,关系较好而获得的,实质上单纯依靠林权抵押开展的信贷支持林业发展在**市还没有完全开展,致使承包大户在林地开发上存在严重的资金困难,制约了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搞好流转的建议

3.1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流转的领导和引导

依法有序地进行森林资源流转,可以促使林地等林业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对于盘活林地资产,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林地产出能力,促使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的领导,对林农的森林资源流转进行有力的指导。首先,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准确认识自身在推进森林资源流转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范对森林资源流转的宏观调控,建立对森林资源流转的监督、指导制度。其次,要在基层组织广泛宣传森林资源流转的意义和作用,在农村开展有关林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尤其是基层集体组织负责人思想认识。要通过林权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农民积极参与,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的流转方式,把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引入林业生产。第三,要鼓励、支持、引导广大林农走股份合作经营之路,使林农既不失地,又不失利。可采取“公司+农户”、“能人+农户”和联户造林的方式参与林业建设,促使林业生产向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组织和能人集中,鼓励、引导、支持林业生产在结构调整、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上做文章,促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对林改前发生的森林资源流转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已流转的林权,要区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按照“维护、协商、纠正”三个层次加以解决。对依法操作、手续完备的应当予以维护;对基本合法、确有不合理或争议较大的,要在政府主导下协商解决;对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予以纠正。针对过去因山林抛荒被集体收回,或由他人造林的,按照“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实林权,并协商确定林木收益分成比例;但在林木采伐后,应将林地使用权再归还原承包户。

3.2健全机构,重点抓好林业交易中心建设

首先要加快林业产权中心的建设。各县(区)要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建立和完善林权交易管理机构,行使林权证发放、林权登记、林地承包合同管理、林权抵押登记等职责。落实编制、人员、保障经费,规范林权交易中心的管理、规范交易和收费行为。其次要严格按照《江西省森林流转条例》的规定,结合抚**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制定完善森林资源流转的实施办法,确保农村森林资源流转依法有序进行。第三要尽快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队伍建设,各级林业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现有人员参加森林资源评估培训和考试,以尽快获得森林评估资格,解决基层交易中心评估人员不具备合法资质的问题。

3.3规范操作,使森林资源流转纳入规范化轨道

要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森林资源流转合同的订立、鉴证、登记制度,确保农村林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要采取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把农民之间的自发流转引导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规范流转,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到林权交易中心办理林权变更手续,减少因不规范引起的各种纠纷。要加强森林资源流转动态监督管理,包托实行界定林权、实施产权登记和产权变更登记管理,监督产权行使和市场活动规划,调处或仲裁产权争议,保障和协调各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等。要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包括对林地资产评估方法、适用技术的行业管理和对专业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资格审查的监督管理,确保资产评估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要加强森林资源流转运营服务,培育林地市场,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流转运行机制和相应的管理监督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流转程序、流转双方资格审格、合同的审批,确保流转活动的公平性、合法性,协调森林资源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对双方发生的纠纷及时调解,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4切实完善林改配套措施

林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建立一些配套措施,切实解决林改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发展林改工作成果,使**市林业发展向更快的方向迈进。

4.1要积极调处尚存的山林权属纠纷

在这次林改中,**市各地在这次林改中调解处理了大量的纠纷,但仍有部分山权纠纷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各县(区)沿存一些跨省、跨市、跨县山林权属纠纷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必将为林区稳定工作留下隐患,并且在今后林木经营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山林纠纷。建议市、县都应成立山林纠纷调处办公室,定编定专职负责山林纠纷的排查和调处。近期要组织由市政府牵头,从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抽调人员组成跨县、跨市山林权属纠纷处理好。同时,请省林业厅出面调处跨市、跨省的权司纠纷,切实做到处理一起纠纷,完善一批权证,稳定一方关系,发展一方经济。

4.2要加强林政管理

林改后,一方面广大林农的造林积极性普遍高涨,另一方面,乱砍乱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据调查反映,由于木材价格的上涨,各地偷盗偷伐国有、集体森林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无证采伐、无证贩运、无证加工的现象仍然存在。建议:各林区县可以参照资溪县建立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做法,逐步将林业主管部门内部分散履行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市场监督等行政职能进行适度整合,推进林业行政综合执法,保障公正执法。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作为林业经营者的坚强后盾,严肃查处干扰经营、毁坏苗木和幼林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议林业部门要继续开展如“绿色旋风、绿盾、绿剑”等保护森林资源专项行为,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开展集中打击,加强木材采伐源头管理,实行伐前设计、伐中检查监督、伐后检查验收制度,严禁乱砍滥伐行为,规范林木流通秩序,严厉打击无证收购、无证运输和无证经营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维护林区的稳定。

4.3要加快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林改后,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是要加快林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为林农提供各种配套服务。要抓好林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为广大林农提供良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林木栽培等技术指导。建议各地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激厉机制,进一步动员和组织**市林业科技人员,为林农提供面对面的服务,通过大力实施林业科技“上山入户”工程,促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要加快林业“三防”体系建设,乡村两级要在互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组建林业“三防”协会,把千家万户变为组织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阵地。要在林区建立林业协会。即在林区有条件的村,采取政府引导,林农的自愿的基础上,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为纽带,以村或村组为基础组建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实体,提高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为林农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4.4要多方融资,切实解决林业生产资金困难问题

①要建立林业发展基金。随着森林资源流转的不断深入,流转回收的资金数额较大,是林业再投入和保障林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各县(区)要适时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林业发展基金,财政也要根据当地的林业发展规模和林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安排适当的财政预算作为林业发展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用于支持林业生产持续发展。②要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制定有利于支持林权抵押贷款的相应政策,加强与金融系统(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农业银行等)的沟通支持与协调合作,抓紧建立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农户联保和小额贷款力度,尽快开展森林资产抵押贷款业务。③要加快组建林业担保公司。市、县(区)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组建林业担保公司,为林业企业和林农贷款提供但保服务。④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两种林业保险。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林农自愿、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推进森林火灾保险,尝试开展森林病虫害保险业务。⑤要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市委、市政府也要出台引导、鼓励、支持林业生产发展优惠政策,通过森林资源流转,建立起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社会要素向林业聚集,为**市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4.5要加大投入,确保林区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这次林改,取消了乡镇、村组的涉林收费项目后,基层组织运作经费存在的困难,建立有偿服务的经济组织一时还没有跟上,村级组织尤其是林区村组反映减收幅度较大,正常运转困难。据调查,林区村委会大都减收2万元左右,个别村委会减收达10多万元。为此,建议中央和省里要加大对林区村级组织的转移支付,以弥补正常经费不足的困难。使他们有能力管理,办事,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可借鉴福建邻省的做法,由村级组织收取适当比例的林地使用费,具体标准由省里统一制定。同时,各地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涉林收费的监管,防止任何巧立名目加重林农负担的行为发生,坚决制止涉农乱收费反弹。

完善措施范文篇2

一、公开办事指南。将各个服务窗口的工作职责、服务事项、办理程序、所需资料、办事纪律、投诉电话公布在醒目位置,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

二、设置咨询服务台。每天安排1名以上业务精湛、综合协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接待咨询,指导参保人员办理各类业务。

三、坚持领导值班制度。各单位领导位置前移,深入一线直面群众诉求,处理各种疑难问题,化解各类矛盾。

四、规范业务流程。科学设置窗口职责,规范业务操作流程,积极推行“一个窗口,五个险种,各项业务”办理机制,即一个窗口能办理五个险种的参保登记、缴费申报等各项业务。

五、开辟大宗参保单位“绿色通道”。探索个人参保业务分流途径。为参保单位和参保个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六、健全服务设施。配备电子显示屏,滚动播出各种政策规定及办事程序。设置叫号机,规范服务秩序。提高办事效率,缩短办事时间,化解群众怨气。设置资料摆放架,方便群众查阅和索取各种资料。规划设置必要的休息等候场所,配备饮水机、报刊杂志等便民措施,为办事群众提供优良的环境和人性化服务。

完善措施范文篇3

(一)课税范围失当在个消费税税目中,包括了黄酒、啤酒、酒精、轮胎、化妆品、护肤护发品等项目。这些消费品随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现代生活中,已成为人们的生话必需品或常用品,迁有的属于生产资料,对这些消费品征收消费税,使人们对必需品的消费受到限制,生产发展受到影响,对政收人减少,必然起到逆向调节作用。同时,某些高档消费蛙乐束纳人课税范围。现行社会上一些高档娱乐消费,如敌舞厅高尔夫球、保龄球等未纳人消费税课税的范围这些高档螟乐活动债高利大.对其征收一道消费税,既可在~定程度上增加财政收人,又可起到限制高档娱乐业盲目发展的作用。

(二)某些税目和税率的设计不够台理=现行请费税税目税率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平衡财政收人。因此一些属于生产资料性质的产品也纳人丁消费税的征收范围,如唪托车、化妆品、护肤护发品等,企业难以承受,征收阻力大同时,某些消费品的税率又偏低,如卷烟工业的税率现为45%,与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的卷烟税负是处于较低水平一加之,近儿年来,部分卷烟生产企业采取降低出厂价格,向商业环节转移利润方式逃避在工业环节征愎的消费税,使卷烟税负进一步降低。又如,目前我国的汽油、柴油的消费税税额分别为20元/百升和1O元/百升,与大多数实行消费税的国家相比也是偏低的

(三)宴行价内税具有较大的隐蔽性。我国消费悦实行债内税的征收方式,消费税与增值税为同~税基,这样避免了征收过程中划分税基的麻烦,减少了不必要的社会震动。但对消费者来说,所负担的税款是由生产者承担的,容易掩盖问接税的性质,起不到抑制消费的作用。

(四)漂税环节单一首先是很难准确划分征收范围。如生产和流通、制造与简单加工、批发与零售的划分,这是十分难以解决的问题,如果进行硬性划分,必须强制地建立一系列辅助规定,这必将给征管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其次,不利于盼范偷税,因为只对某一环节征税,如果发生橱税很难从下一环节补回来。有些企业从单位利益出发,改变原有的经营方式,设立独立棱算的经销部,以低债把产品销售给经销部由经销部按正常价格对外锖售,通过生产、渡通利澜转移的方式避开消费税。

针对我国现行消费税存在的问题。本着调节我国产品结构和捎费结构,正确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正确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人,促进社会分配公平的原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消费税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适当扩大课税范国。从目前看,消费税的税目可增加剐2O一30个,收人比重增加到占赢_转税的20%应选择一些税基广、消费普遍、且课税后不会影响人民生活水平,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消费品进行课税。如其它矿物油类、高档家用电器的电子产品、装饰材料、移动电话等。另外还可以选择高档娱乐业项目如彰c舞厅.卡拉OK、保龄球、高尔夫球,及一些特殊服务如桑拿、按摩等课征消费税。

第二、适当调整消费税的税目税率在进一步扩大消费税征收范围的同时。有必要取消现行消费税的部分税目,如取消对汽车轮胎、酒精开征的消费税。适当降低摩托车、化妆品、护肤护发品、黄酒、啤酒的消费税率。适度提高卷烟、汽油、柴油消费品的税率。抽烟有害人体健康,汽油、柴油对环境污染较大.所世界各国都是采用高税限制这类消费品的。从我国国情看,也符台我国治税原则。公务员之家:

完善措施范文篇4

关键词:当代乡土普通城市特色危机传统建筑生态美学

随着我国的国富民强,几十年来的大兴土木,造就了大量的没有个性的“普通城市”,这种“特色危机”迫使建筑师反思过去,而“当代乡土”观念的形成正是对这一思潮的总结“当代乡土”(Contemporayrvernacular)实际上是世界多元化的建筑倾向之一,它被定义为:“用以表现某一传统对场所和气候条件所做出的独特回答,并将这些合乎习俗和象征性的特征外化为创造性的新形式,这些新形式能反映当今现实的价值观、文化和生活方式,并被人们所接受。”问题的关键是,在此过程中,建筑师需要判定哪些过去的原则在今天仍然是适合而有效的。

一、普通城市与“当代乡土”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建筑业的大发展。在过度的“亢奋”的建筑表现欲的驱使下,一时间上海看纽约、深圳追香港、北京比华盛顿、乡镇向城市看齐·……于是南方、北方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那些实实在在的对城市、乡镇、环境问题的解决与改造往往让位于获取立竿见影效果的“发展”、“形象”或“成就感”,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建筑往往变成了徒有虚名的口号,这使库哈斯式的没有个性的“普通城市”大量涌现。这时才让建筑师们终于懂得了一个真理:“未来的陷阱原来不是过去,倒是对过去的不屑一顾”如何对待传统,如何对待历史遗留下来的传统建筑,如何对旧城进行保护与更新,一直都是建筑界古老而常新的研究课题,“当代乡土”与“普通城市”就是针对这一研究课题提出的完全对立的建筑观。库哈斯的“普通城市观”认为;“个性来源于历史、文脉和实际存在中,与当代我们的创造毫无关系。而且个性形成中心区,坚持个性势必影响周边地区的建设,束缚城市的发展”。库哈斯的权威地位使我们引发了这样的思考:“来源于历史的、文脉的个性是否一定要形成城市唯一的中心区,新城是否一定要围绕旧城发展,两者可否成为共生的、相互渗透的相邻发展,”以北京为例,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举世公认的城市规划的杰作。

如何对待这一伟大的历史杰作,梁思成先生的观点是:“计划一个城市的建筑必须顾及到他所计划地区的历史传统和建设的传统,保留合理的、有历史价值的、由过去经验所称呼的特征的一切。同时这城市或乡村必须成为自然环境中的一部分,新计划的城市的建筑样式必须避免呆板硬件性的格式化,因为它将掩盖城市的个性。”梁思成先生基于对北京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文化、经济发展和群众生活方式的深人研究,提出“在西郊近城地点建设政府中心是全面解决问题之策”,即以多中心城市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冲突问题。这本是一个明智之举,却不幸被否定,从而导致了北京今日的尴尬局面—历史变得沉重,建筑师左右为难,古都风貌难以为继。

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风貌、社会文化传统、地区历史和经济特色均有很大差异,这使得乡土建筑类型极其丰富。按照发展区域特性、民族特性、地方特性的“当代乡土观”来丰富各地的建筑特色,我国各地的建筑风格必然会呈现既符合居民居住、又繁荣旅游市场建设的五彩缤纷的景象。

二、传统建筑与现代设计理念

“越是民族的东西,越是国际的东西”,这一点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传统建筑产生于过去,带有历史的烙印,具有历史特征;它创始于本民族祖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它分布于不同的地域,带有各自地方韵味的地方特征;它的选址、建造集中了人类的建筑技术、生活习俗和审美情趣,作为不同的传统文化、意识形态的载体而沉积下来,蕴涵着以文化为背景的设计理念,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这些传统建筑中所体现出的建筑特征蕴涵着许多现代设计理念,说明当代乡土高于传统,升华了民族精神。

循本溯源,建筑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存在对策学”,对人类存在的环境状态的根本关怀无疑是其最高原则与终极关切’人是建筑的主体,传统建筑注重建筑的实用性,对人的关怀和以人为本是传统建筑的主题。现代设计理念寻求人、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和谐统一,这与中国传统建筑崇尚自然又因地制宜、从而达到一种共生共用状态的建筑思想及设计理念是完全一致的。这种思想表现在建筑空间上,是一种强烈的流动性与渗透性,即室内空间之间及室内外空间之间的融合贯通。传统建筑的主体建筑本身相差不多,但空间相连之后,形成层层叠叠、开合起伏的空间序列,便使建筑产生了诸多的意趣。室内空间可以由不承重的墙或屏风灵活分隔,体现了框架结构的体系特征,这些空间的追求都是现代建筑所提倡的。在建筑装饰上以斗拱支撑在柱与屋檐的交接处,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是不可或缺的结构构件。这种注重建筑材料的基本属性,充分发挥材料的自身特长以及装饰符合结构特征的理念都是非常现代的。现代设计理念提倡其表现手法为“陌生化”,因为艺术的使命不在于把未被认识的东西告诉大家,而是从新的角度来表现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以“陌生化”替代传统的“共鸣”,从而使人们产生“异化”之感。就像布莱希特对梅兰芳和中国戏剧艺术评价的那样,贵在“似与不似”之间。我国的传统建筑艺术也特别强调这种“似与不似”的表现手法,例如你到了西藏或到了新疆,你一眼就会认出哪是西藏民居,哪是新疆民居,而仔细看各自又都千差万别,不尽相同,一切都在“似与不似”之中。只有坚持这“似与不似”,才有我们传统建筑“紫千红”的局面。可见,如果我们能开拓“继承传统”的思路少寻求隐含在传统建筑深层中的“似与不似”之间的可以古为中用的设计理念,并发扬光大,一定能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当代乡土建筑。

三、生态美学与传统建筑艺术

我们提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的、绿色的建筑,因此,生态美学影响下的建筑审美思考,有可能成为21世纪中国建筑艺术研究的重要课题。生态美学的科学性、充实性和现实性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美如果脱离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那将是主观而空虚的。因此,生态美学坚持建筑资源使用的可再生原则、可分解原则和可节能原则,建筑师应该从建筑单体的设计者转变为关注生态环境整体健康的策划者、协调者和营造者,追求“人境交融、与物同化”的豁达而意味深远的建筑美。这种“天人合一”、“天人同道”的思想渊源形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人、建筑和自然的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本着这种理念,中国的传统建筑在山水之间识趣地营造了先人的居住环境,建构了人与自然的有机整体。

在传统建筑中,一般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在保护自然风景和原有地形地貌的前提下,按照地形和地貌走势、瀑布、水系及周围环境特点去考虑建筑布局和空间组织,因地制宜,巧妙构思,用简练、朴素和雅致的格调来显示建筑物与环境和谐、美观的立体画面,并利用品题与意境,将亭、台、楼、阁、庙和牌坊等都因“情、时、势”而臣服于自然之大势,使个体与群体、景点与建筑物延续

、协调和契合。

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环境与生态最活跃的因素。我国的江南水乡,特别是苏、皖、浙一带,从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就以江河、湖泊等水系为中心,经历代规划与建筑,形成了水源为脉络,河道为骨架,道路相依附,民居临水而筑,居民依水而行,水巷伴以素淡朴素的民居,构成了清洁、文雅、宁静的水域风景,形成了“小桥、流水、人家”的秀美风光。可见,传统建筑艺术实际上已经应用了生态美学,当传统建筑艺术与生态美学有机结合时,便使自然景观与建筑物显现出了素淡、清雅、意趣盎然的整体气氛。公务员之家:

四、当代乡土与传统乡镇建设

完善措施范文篇5

审计强制措施的设定必须符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律原则。任何一种法律关系的主体,都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体,行政法律关系也相同。与其他法律关系略有区别的是:行政权利在行政主体上转化为行政职权,行政义务在行政主体上转化为行政职责和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表现为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的对应统一关系。即:一个行政机关有多大的行政职权,也应该承担多大行政职责,反之亦然。法律不应该也不允许存在无行政职权的行政职责。审计法明确了国家审计机关具有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监督职责,也同样应赋予依法履行其职责的权限和法律手段,审计机关的职责与职权同样应建立在对应统一的前提下。权限大于职责必将导致权利的扩大化和滥用,相反缩小和不必要的限制也难以保证审计机关职责的履行。这应是完善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中审计职责与审计职权关系的理论依据。

完善审计强制措施的主要方面一、应设定财产查封的强制措施。查封财产,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违法取得的动产或者不动产就地封存,防止被审计单位进行处分的强制措施。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中只规定了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行为可以采取封存账册资料的措施。虽然这一措施保证了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的监督权,但从审计监督全过程看,仅仅查封账册资料并不能有效控制被审计单位非法取得的资产,而审计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的“登记保存”措施与查封措施的法律含义和法律适用条件完全不同,严格意义上讲不可相互替代。因此,应明确设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非法取得财产的查封措施。

二、应明确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冻结的强制措施。审计实践表明,一些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往往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有的被审计单位以正常业务活动为由,混淆、转移违纪资金,隐瞒违纪违规事实;有的违法违规取得的资产也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审计中如何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仍然是审计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实施部门的含义要明确。虽然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在制止无效时,可以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和暂停使用直接有关款项。但是暂停拨付并不能对已经拨付款项构成实际控制,同时“有关主管部门”的含义也不确切。其二,“暂停使用”的法律概念没有明确解释。现行商业银行法中有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概念,而没有“暂停使用”一词。针对银行存款如何实施“暂停使用”这一措施,审计机关难以向商业银行作出解释,而除商业银行以外的“有关主管部门”又没有控制被审计单位暂停使用存款的措施,审计机关难以实施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资金的强制措施。因此,审计法律中应明确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资金冻结银行账户的强制措施,保证审计机关从资金源头上制止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审计执行阶段强制措施的完善行政处罚法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规定了三种强制执行措施:第一,按日加收百分之三罚款;第二,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第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执行权的划分上,法律可以规定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也可以规定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或者两者并行;第二,行政强制执行的形式或措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

完善措施范文篇6

关键词:物业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措施

一、物业企业的内部控制概述

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与重要方式,加强企业内部控制不仅可以降低企业面临的风险,也可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要想保证长远发展,必须积极的运用各种先进理念与技术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管理质量。内部控制涉及到企业的全体员工、各项经济活动与业务,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环节都息息相关,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难度一直比较大。对物业企业来说,企业的运行成本比较大,因此,物业企业要通过内部控制加强成本控制[1]。首先,物业企业要通过内部控制手段提高资金的安全性与完整性;其次,企业要对库存物资与材料加强管理,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明确企业各工作岗位的职责与权限,做好采购管控工作;第三,物业企业要对运行成本中的水电费等具体费用支出、零件损耗、基础设施等加强管理。物业企业的管理内容比较复杂,因此,企业在内部控制时要关注基础工作,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明确岗位分工,使内部控制工作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同时,物业企业要积极的利用各种信息化的手段加强对客户反馈信息的管理,明确客户的需求,根据客户的意见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

二、物业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有效措施

(一)完善内部控制系统。当前很多企业的信息传递速度比较慢,内部控制的效率与准确性都存在很多问题,因此,物业企业还要不断运用先进技术及时更新并完善内控系统,使内部控制的效率与准确性得到提升。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应该把内控信息系统与大数据处理系统结合在一起,以会计信息化建设为例,企业的ERP等内部核算系统都可以不断融合,整合成完整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并明确各自的分工,使企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2]。当前很多物业企业都根据不同需求建立各种各样的管理系统,有内部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监控监测系统等,各个系统之间互相独立,有各自的标准,信息之间无法有效传递,信息使用起来的难度也比较大。为了改善这一情况,企业需要从信息管理系统的标准设置、传递渠道等方面入手,建立统一标准,打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同时,企业还要对员工进行培训,使其熟练掌握更多信息管理知识,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在具体工作中实施具体的内部控制策略。当前各种信息技术更新速度比。较快,网络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企业要想使内控系统能够应对不断增加的风险,需要及时更新信息化的内控系统,使其不断完善,增强企业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二)改善内部控制环境企业要想加强内部控制,必须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确立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需要根据内控目标建立完善的内控机制与体系,并根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际情况制定内控方案,对内控工作的实施流程等具体工作进行规范。首先,企业管理层应该树立新的管理与内控理念,全面认识到内部控制环境的改善在物业企业内部管理与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物业企业应该优化治理机构,加强董事会与监事会的监督作用,提升企业的信息管理部门地位,不断优化提升信息部门的工作能力与水平。企业其他部门也要加强与信息管理部门的联系,通过信息部门获取更多有利信息[3]。其次,企业要通过防火墙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加强信息安全管理,提升信息管理部门的安全性能,确保信息数据不受损害。另外,企业要经常对内部网络环境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信息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对薄弱环节进行完善,确保网络环境的安全。同时,企业还要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对数据篡改、财务数据删除丢失等问题进行及时应对,将企业的内控风险降到最低。物业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还需要加强财务核算工作,在具体工作中加强成本控制,降低各业务环节的成本,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率,推进企业不断发展。(三)加强动态风险监控。在不断完善内控风险信息化管理机制的同时,企业还要同时加强动态监督系统的建设,使整个内控系统更加完善,不断提升物业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化水平。要想建立动态监督系统,需要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与内控模式有充分的了解,然后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一般企业原有的监督系统都比较单一,在信息化时代,物业企业可以积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多级动态监控系统,可以把企业上下级与企业内外部的各种信息与其传递渠道都纳入到监控中。通过这样多级而全面的持续动态监控系统,企业管理层可以对战略目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企业在内部监控的同时,也可以委托外部的审计机构对内部财务等方面的工作进行审计,以此弥补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以企业的发票报销为例,很多工作人员无视公司规定,在规定只能报销二等车票的情况下,还购买头等车票并让公司报销,在一般情况下,财务人员都会直接报销,但是这种情况如果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将会增加企业的开支,也不利于企业内部管理的规范化。鉴于这种情况,企业可以增加上报审批的环节,由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批,并对这些情况进行记录,在员工的薪资中扣除。例如,对于企业内部的员工,企业可以通过跟踪不同的业务进展情况进行监督,同时,员工还需要定期向管理人员详细报告业务的具体进展以及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方便管理层及时做出调整部署。物业企业还应该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对企业员工具体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考核,并利用激励约束机制,根据考核结果对员工实施奖励与惩罚,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使员工逐步提高责任意识,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具体落实。(四)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在当今时代,物业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复杂多样,企业要加强信息收集,通过对内外部市场环境信息与客户信息的分析,提高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但是,当前信息的来源多种多样,而且各种信息可以共享,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得较大优势,需要首先提升信息的传递速度,增强信息的处理分析能力,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的效率。要想达到这一目的,企业需要建立内外部信息共享与传递平台,促进企业内部信息高速传递,在对外信息披露方面企业也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提高对外披露信息的速度。除此之外,企业还要根据企业股东、社会公众、政府机关的相关要求不断完善信息的披露机制,拓展信息传递的渠道,使企业内外部沟通更加高效。以企业的部门设置为例,一些企业设置有运营部,在大数据支持下,企业可以打破原有的设计,采用和扁平化的部门设置方式,由财务、人事、行政、营销等部门代替运营部,使各部门的工作细化,由部门主管直接与经理层沟通,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减少权责不清情况的发生。

三、结束语

物业企业以服务为目的,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的内容复杂多样,企业要想提升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内部控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物业企业涉及的业务更加复杂多样,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时必须利用信息技术,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完善内部管理机制,提高信息的传递速度与分析能力,促使企业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不断提升内部控制水平。

参考文献:

[1]任蕊.物业管理公司内控建设问题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9):30-30.

[2]王莉丽.物业公司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7(18).

完善措施范文篇7

审计强制措施的设定必须符合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法律原则。任何一种法律关系的主体,都是权利与义务的结合体,行政法律关系也相同。与其他法律关系略有区别的是:行政权利在行政主体上转化为行政职权,行政义务在行政主体上转化为行政职责和行政责任。行政法律关系表现为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的对应统一关系。即:一个行政机关有多大的行政职权,也应该承担多大行政职责,反之亦然。法律不应该也不允许存在无行政职权的行政职责。审计法明确了国家审计机关具有对被审计单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的监督职责,也同样应赋予依法履行其职责的权限和法律手段,审计机关的职责与职权同样应建立在对应统一的前提下。权限大于职责必将导致权利的扩大化和滥用,相反缩小和不必要的限制也难以保证审计机关职责的履行。这应是完善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中审计职责与审计职权关系的理论依据。

完善审计强制措施的主要方面一、应设定财产查封的强制措施。查封财产,是指对被审计单位违法取得的动产或者不动产就地封存,防止被审计单位进行处分的强制措施。现行审计法律法规中只规定了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的财政收支或财务收支行为可以采取封存账册资料的措施。虽然这一措施保证了审计机关在实施审计过程中的监督权,但从审计监督全过程看,仅仅查封账册资料并不能有效控制被审计单位非法取得的资产,而审计法实施条例中规定的“登记保存”措施与查封措施的法律含义和法律适用条件完全不同,严格意义上讲不可相互替代。因此,应明确设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非法取得财产的查封措施。

二、应明确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冻结的强制措施。审计实践表明,一些被审计单位的违法违规行为往往通过银行账户进行。有的被审计单位以正常业务活动为由,混淆、转移违纪资金,隐瞒违纪违规事实;有的违法违规取得的资产也以银行存款形式存在。审计中如何对以上问题进行有效的控制仍然是审计机关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实施部门的含义要明确。虽然审计法规定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正在进行的违反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行为在制止无效时,可以通知财政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暂停拨付和暂停使用直接有关款项。但是暂停拨付并不能对已经拨付款项构成实际控制,同时“有关主管部门”的含义也不确切。其二,“暂停使用”的法律概念没有明确解释。现行商业银行法中有查询、冻结、扣划的法律概念,而没有“暂停使用”一词。针对银行存款如何实施“暂停使用”这一措施,审计机关难以向商业银行作出解释,而除商业银行以外的“有关主管部门”又没有控制被审计单位暂停使用存款的措施,审计机关难以实施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资金的强制措施。因此,审计法律中应明确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违法违纪资金冻结银行账户的强制措施,保证审计机关从资金源头上制止和查处违法违纪问题。

审计执行阶段强制措施的完善行政处罚法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行为规定了三种强制执行措施:第一,按日加收百分之三罚款;第二,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第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诉讼法第66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执行权的划分上,法律可以规定行政机关自行执行,也可以规定申请人民法院执行或者两者并行;第二,行政强制执行的形式或措施应符合法律的规定。

完善措施范文篇8

关键词:科技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近年来,很多公司在面对新形势下市场环境时的财务风险增加,经济效益降低,甚至出现亏损的局面,面临破产等情况,而科技公司由于业务范围的特殊性,生存难度更高。出现这一情况的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公司本身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不足,导致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财务风险,需要采取措施完善财务内部控制,从而保证科技公司财务管理质量,以便稳定发展。

科技公司财务内部控制现状

1.财务信息失真

分析新形势下科技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与公司承受的市场竞争压力巨大存在关系。有的公司为获取资金支持,在发展中过于重视和强调眼前利益,对财务信息实施人为披露,对经济市场的正常秩序造成相当的负面影响,自身的品牌形象失去吸引力。近年来,虽然相关的监管机构已经加强公司违法乱纪的监督管理,违法乱纪成本增加,并且在公司财务信息失真方面取得较好的成果。但是,从根源上分析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措施。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的原因较多,具体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的因素。首先,主观因素方面的影响是由于部分公司为了得到配股资格,制造虚假财务信息,靠着虚假的利润吸引投资者。为更好地规范上市公司的行为,我国证券监督部门出台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措施,并且加大处罚力度。按照规定,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如果为负值,那么则不具有申请配股的条件,可能会导致公司遇到严重的资金困难。有的公司为了能够逃避处罚,会通过财务信息舞弊来掩盖亏损。其次,客观因素方面,我国的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等财务信息监督管理部门,实际工作的范围存在一定差异性。

2.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不足

目前,部分科技公司还没有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环境,内部控制措施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使公司经营过程始终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财务内控制度建设不够完善,包括制度流程缺乏规范,对日常运营问题出现的风险缺乏控制意识,即便设计了制度,也存在制度执行力度不足的情况,这会降低公司财务内控效率。再者,在财务合规管理方面,公司缺乏合规文化意识,没有构建财会合规机制的风控体系,而在成本效益方面,由于单纯将目光放在提高公司经营效益方面,却忽视了成本效益管理,因此,导致财务管理工作缺乏完善性。科技公司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视程度不足,不利于公司实施财务管理,难以加强财务风险评估和管理,导致公司经营风险增加,不利于公司发展。因此,科技公司需要结合新形势,分析自身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存在的不足,提高对其重视程度,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目标和社会形势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保证执行力度,发挥出该制度的作用,以便实现公司的发展目标。

3.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够

在新形势下,科技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出现执行力不够的情况,比较常见的是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不足、投资失误后资金没有及时流转等,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对执行力产生制约,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公司经营过程中难以获取预计的经济效益,无法按照预定的计划发展和壮大。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较多,包括科技公司管理者忽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财务工作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经营决策不够谨慎等,而这些问题又会导致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不足。因此,想要在新形势下完善科技公司财务内部控制措施,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

新形势下科技公司财务内部控制完善措施

1.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首先,加强法律法规监督管理。根据我国现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法律法规,加强科技公司财务信息失真监管。在这个基础上,政府部门之间需要加强沟通,明确自身的工作范围、权力和职责,从法律层面加强对财务信息失真的监管。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完善相关的监管制度,减少主体之间存在的利益关联性,尽量发挥出主体之间的互相牵制的作用,扩大相关部门的监管范围,降低监管难度。同时,需要结合市场经济活动适应新形势所发生的变化,提高财务信息失真的处罚力度,促使公司遵守法律法规。政府部门需要主动承担维护市场的稳定性,完善相关的民事补偿措施,维护法律在财务信息真实性方面的权威性,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针对民事诉讼开通绿色通道,保护好公民的合法权益。其次,完善公司的治理结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与财务信息质量关系密切。治理结构是公司财务信息微观环境建设的重点,通过合理的措施提高治理结构的完善性,能够对财务信息失真实施有效控制,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与可靠性。再者,公司应注重确保内部控制部门的客观性与独立性,应拥有自身处理问题的权利,并秉承公开公正的原则,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以此提高财务内控管理的完善性。还应在经营层面对内控管理工作进行设计,并确保在内控管理下开展运营管理工作,需要在经营的事前、事中、事后三个层面通过财务内控管理,对公司的运营成本、管理成本、销售成本进行控制,以此支持公司业务发展,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尤其在新形势下,科技公司也需要意识到良好的信誉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制定较为长远的发展策略,对公司的一系列工作展开科学的指导。因此,需要科技公司的管理者重视治理结构的完善,并使其在财务信息真实性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2.强化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

当前,很多公司还是比较重视生产,忽视经营的重要性,对生产和销售的重视度较高,而对于公司内部的财务管理不够重视,对财务风险认识不足,财务管理仅仅局限于对现金流的管理。科技公司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传统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新形势,容易被市场淘汰,这就需要公司及时转变自身的经营理念和财务管理模式,积极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在市场竞争中占领先机。根据目前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研究情况来看,财务管理在公司中管理中所占的比例将会越来越大,成为管理体系的核心,而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也将会促使公司逐渐调整自身的发展方向和经营理念,自上而下形成完整且科学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对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强化财务预算、资金运营管理等工作,便于实现公司的长远发展目标。由此可见,新形势下科技公司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公司的管理者、财务人员等都需要正确认识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提高重视程度,进而积极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以便提升内部控制质量,为科技公司的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3.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

首先,成立符合新形势下科技企业发展需求的财务部门。组建该部门时,需要财务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科技公司需要结合财务相关知识的更新及时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更新其专业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成功将其渗透到公司的各项经济活动中。同时,还要在公司中宣传、普及财务及其相关的法律知识,使得公司的全体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规范化,并配合执行财务内部控制制度,落实控制目标,有利于公司的长期发展。其次,做好预算,严格执行计划方案。科技公司目前的预算工作相对缺乏完善性,方案粗糙,资金使用比较难以掌控。在新形势下,公司的预算管理是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科技公司通过预算安排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经营活动,对资源进行整合或合理分配。公司还需要针对预算实施科学的管理,保证严格按照预算方案执行,对预算资金的使用、经营计划的执行等工作实施全程动态监督,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记录与评价,避免资金浪费、资源浪费等,有效控制科技项目的成本,提高经济利润。与此同时,当出现错误预算时,还应启动应急预案,结合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停止或者变更计划。执行预算方案之后,还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分析出现预算不符等情况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避开此次发生的错误,提升预算的实际执行价值,实现对内部控制制度的灵活应用。最后,还需要重视财务管理部门在科技公司中的地位,进而提升公司的整体管理水平。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工作中的核心内容,应处于管理体系的核心位置。按照当前的产权原则及公司财产委托经营等原则,财务管理与会计工作属于不同的部门,并且区分且协调好公司财务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以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为核心,全面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有利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结论新形势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务内部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下逐渐得到重视,并且成为公司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核心工作,一旦财务风险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不足,可能会导致公司逐渐失去市场。因此,无论是在任何一种发展形势下,科技公司都需要重视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保障公司健康且稳定发展。科技公司需要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强化对财务内部控制制度重视程度,提高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执行力,促进科技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小麦.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内部控制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9(14):18.

[2]张平.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时代经贸,2019(14):31-32.

[3]尉娜.中小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国际公关,2019(05):172-173.

完善措施范文篇9

关键词:完善措施;化工管理;管理对策

如今我国化工产业的整体发展速度非常快,化工项目在规划和建设时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一直在不断扩大。与此同时,由于化工工程项目本身具有非常明显的复杂性特征,技术含量也一直在不断提升,同时施工难度一直在不断增加。这种形势下,就必须要以系统化的方式实现对化工项目的管理,同时还要制定和落实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这样不仅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化工项目管理作用的有效发挥,而且还可以促使化工管理工作在各环节中的有序开展,真正为化工管理水平提升提供保证。

1化工生产工艺的特点

1.1多样性。化工产业近年来的整体发展形势普遍比较良好,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化工产业在发展时,无论是规模或者是新场建设数量都在持续上升。化工生产工作开展中,由于化工产业本身的特殊性,所以相关工艺在具体实施中,很容易就会受到各种不同类型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环境的温度、液体对应的液位等,这些因素都有可能会直接导致化工装置在实际应用中出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故障问题,进而直接影响到整个生产质量。与当前实际情况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多数的化工工艺在提出以及具体应用中,通常都需要化工企业内部员工对这些容易产生影响危害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只有保证这些因素可以得到有效的控制,将这些因素控制在一个相对比较稳定、平衡的状态下,才能够从根本上促使其逐渐形成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化工装置,为化工生产工作的有序开展打下良好基础。1.2成本高。化工工艺在提出以及具体应用时,其自身由于涉及到的工艺环节相对比较多,同时各环节在具体生产操作中,势必会使用到大量的化学原理、化学材料以及其他的物质。因此,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其自身的生产活动在具体开展中,本身具有非常强的特殊性、独立性特征。与现现有的化工工艺手段相比,其自身与其他不同类型的普通工艺流程之间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性。最为明显的一点就是化工工艺在应用时,其自身会涉及到具有特殊性特征自化学物质,同时还会涉及到部分化工行业专门使用的各种不同类型机械设备。与此同时,部分企业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化工生产效率、质量的有效提升,就会投入大量的资金、人力以及各种资源作为支持,以实现各种不同类型设备的研发。久而久之,化工企业需要承担的生产成本非常高,同时工程量也比较大[1]。对于现代化工企业而言,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化工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提前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对化工工艺各环节的具体操作情况等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要保证提前设计好每一个工艺环节,保证与化学原理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化工工艺在正常生产中的可行性、合理性以及安全性。

2化工管理现存问题

2.1设备配件器具老化现象比较严重。与如今化工产业的整体发展现状进行结合分析,发现当前化工产业的整体发展形势相对比较良好。但是不代表化工企业内部没有问题,多数化工企业在日常的运营、生产以及管理中,或多或少都会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问题,与化工管理现存问题进行结合分析时,发现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设备的配件、器具出现非常严重的老化现象,化工企业并对这些老旧设备进行及时的更换。无论是任何一种类型的设备,在应用时都有其自身有的使用周期,尤其是在时间不断推移和发展中,设备的损耗不可避免,甚至设备自身的功能作用也会随着损耗的增加而逐渐减少,最终到达被淘汰的边缘。化学生产中涉及到的各种不同类型设备,面临的淘汰危机更加严重,但是有部分化工生产中,仍然坚持使用这些需要被淘汰、被更新的设备[2]。由于化学生产本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与其他产业生产工作相比,腐蚀性更加强烈一些。由于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设备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各种设备的老化速度非常快,整体使用寿命也在不断缩短。此时,对于管理人员而言,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些设备、配件的老化情况,仍然坚持使用这些设备,就会直接导致机械设备在运行时,出现不同程度的故障问题。机械设备的故障不仅会直接影响到各种化工产品的生产,而且严重时,还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必须要重视各种不同类型设备、配件老化的问题,加强对化工生产中各种机械设备的管理力度,同时还要安排专门工作人员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排查和检察,这样不仅可以实现对各种不同类型设备问题的有效保养和维修检测,而且还可以定期对这些设备进行维修和养护[3]。除此之外,还可以与化工生产管理现状进行结合,提前做好应急预案的编制和落实,针对化工生产中各种设备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进行预判,这样有利于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尽量降低由于故障问题带来的一系列损失影响。2.2现有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化工企业日常生产以及运营管理中,之所以化工管理水平一直处于停止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由于企业内部对于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足。这主要体现在现有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存在非常严重的缺失现象。由于缺少完善、合理的化工生产安全管理制度,所以工作人员自身的安全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很容易由于人为因素的影响,引起诸多安全事故。众所周知,化工生产具有特殊性、危害性和危险性,其中部分化学原料更是从其自身的本质上就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在针对这些化工材料进行处理时,如果整体处理不当,势必会直接引起严重的事故,甚至还有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等。化工生产其实主要是指对各种不同类型化学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在生产中,如果工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进行操作,那么很有可能会直接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危害性非常大。但是当前很多化工企业自身存在一定的侥幸心理,同时由于领导层重视不足,所以内部生产安全管理制度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整改,制度只是以形式化的状态存在,在化工安全生产管理和控制中并没有起到任何实质性的作用。

3完善化工管理中现存问题的措施

3.1构建完善、合理的监督管理体系。对于化工企业而言,要想从根本上对现有的管理措施进行完善和优化,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保证,避免出现一系列安全事故。首先要做的一点就是要对化工企业内部现有的监督管理体系进行不断完善和优化,与企业内部管理现状进行结合,在薄弱环节进行适当的优化。其次,要加强对企业内部职能部门监督管理职能的作用发挥,对安全生产提供保证,避免出现违规等行为。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其内部从事的各项生产活动、各类化学原料在投入正式生产之前,都必须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其进行质量抽检。从多个环节和角度出发,实现对化工管理生产安全的有效控制,避免由于安全事故而带来的一系列严重损失。3.2化工工艺管道安全控制措施。化工生产中,化工工艺管道在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有利于保证化工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是容易引起事故的重点环节。化工工艺管道在实际应用时,其自身的主要作用就是实对各类化学气体、液体的有效输送,同时这也是化工工艺生产中唯一的输送渠道。因此,如果化工工艺管道出现故障问题,那么将会直接造成整个化工生产停工,再来的经济损失、危害性影响非常严重。针对化工工艺管道安全问题进行管理和控制时,要从源头处出发,从管道最开始兴建时出发,一直到后期的维护管理等诸多环节,必须要展开有针对性的控制和管理。从最初管道材料的采购、选择以及建设和输送等,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控制不严,都有可能会引起严重的故障问题,所以必须要加强对化工工艺管道各环节的安全控制力度,为化工安全生产提供保证。3.3资金投入以及监督管理力度的提升。对于化工企业而言,在保证生产效率、生产质量可以达到基本目标要求的整个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规范化、管理化的操作流程进行化工生产作业,避免由于人为操作失误等各种问题,引起严重的事故。化工安全生产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为企业内部员工的人身安全提供保证,同时还可以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有效增长。为了从根本上保安全生产环境可以在实践中得到不断完善和优化,需要促使化工企业不断在实践中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对先进、合理的生产观念进行引进和利用,同时还要完善化工生产现有的技术、设备等。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尽可能避免在技术、设备等硬件方面出现质量问题。另外,还要保证各部门自身的职能作用可以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监督管理部门必须要对各环节进行质量监督,避免对化工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和影响。化工企业还可以借助国内外一些比较成功的管理经验,与自身的发展现状进行结合,实现现有管理理念、管理措施的完善和优化。这样不仅可以为化工安全生产的有序开展提供保证,而且还可以推动化工企业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4结束语

化工产业的特殊性,意味着化工生产中的危害性、危险性比较大。为了尽可能避免生产中出现一系列的安全事故,必须要对现有的管理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同时还要加强对工艺管道等各设备、技术的创新,强调监督管理部门在整个生产中的职能作用。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化工生产效率、质量,而且还可以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安全性、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潘成德.化工工艺设备管理中化工设备安全性保障的措施分析[J].化工管理,2020(9):109-110.

[2]董明哲.化工工艺设计中的安全防范及危险应对措施[J].化工管理,2020(2):61-62.

完善措施范文篇10

关键词:商业秘密;信息管理;保护措施

技术信息、经营信息等核心秘密是企业具有竞争力的基石,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根基。在信息化时代,侵犯商业秘密纠纷日益增多,成果、技术被窃取、披露事件频发。大多数企业存在对商业秘密认识不够、保护措施滞后、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由于举证不力,在诉讼中权利人的商业秘密认定困难,被侵权事实认定不清,损失赔偿得不到支持。商业秘密信息管理至关重要,刻不容缓。法律对商业秘密保护问题做出了相关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了商业秘密的含义及构成要件、经营者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情形、商业秘密的民事审判程序中原被告的举证责任;《合同法》规定了订立合同过程中对知悉的商业秘密的保密义务;《劳动合同法》规定了企业可以通过签订保密协议、竞业限制等条款防止单位职工在职或离职后泄密;《刑法》主要规定了承担刑事责任的具体内容。

一、商业秘密的含义及构成要件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关于商业秘密构成要件问题的答复》,商业秘密是指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构成要件有三:一是秘密性,是指该信息不为公众所知悉,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由特定人了解、掌握,不能从公开的渠道获得;二是价值性,是指该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可以用于实践中,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使用价值,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三是保密性,权利人对商业秘密采取适当的保密措施,包括制定保密制度、签订保密协议、对文件加密、加锁等措施,这是该技术信息或经营信息能否认定为商业秘密的关键,若不采取保密措施,则此信息不能构成商业秘密。

二、商业秘密侵权情形

商业秘密的侵权情形主要规定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经营者对商业秘密的侵权行为情形包括:1.以盗窃、贿赂、欺诈、胁迫、电子侵入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利人的商业秘密;2.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以前项手段获取的权利人的商业秘密;3.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其所掌握的商业秘密;比如,交易的商户违反商业秘密保密约定泄密,保密义务人在采访、参观、考察、实习中泄密。4.教唆、引诱、帮助他人违反保密义务或者违反权利人有关保守商业秘密的要求,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经营者以外的其他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实施前款所列违法行为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第三人明知或者应知商业秘密权利人的员工、前员工或者其他单位、个人实施本条第一款所列违法行为,仍获取、披露、使用或者允许他人使用该商业秘密的,视为侵犯商业秘密。

三、企业商业秘密信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并不清楚商业秘密的含义及构成要件,对其有无商业秘密认知不清,误将有价值的商业秘密公之于众,或仅对技术类信息保密,忽视了对经营类信息的商业秘密的保护。在宣传公告中没有事先的保密审查,秘密区域不明。保密管理机构没有或设置不合理,没有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对员工缺乏保密教育、培训,致使员工对日常工作接触的商业秘密认知不清。对通过电子邮箱、微信等媒介传递的信息,废旧电脑磁盘、废旧资料等载体中的商业秘密疏于保护。商业秘密保护管理制度不系统、不完善。在交易合同、劳动合同中缺乏保密条款、竞业禁止条款等,导致一些掌握企业重大商业秘密的员工,离职后将自己掌握的企业的商业秘密泄露给他人。

四、企业商业秘密信息管理制度建设的必要性

不为社会公众所知悉的信息才能被认定为商业秘密。如果企业无法证明商业秘密成立并且有侵权行为的存在,则无法胜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不正当竞争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所涉信息载体的特性、权利人保密的意愿、保密措施的可识别程度、他人通过正当方式获得的难易程度等因素,认定权利人是否采取了保密措施”,信息要成为商业秘密获得法律保护,要求权利人必须主观上有保护相关信息的意识,客观上采取了合理的保密措施。那么权利人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才能被认定为是合理的呢?根据该司法解释,“具有下列情形之一,在正常情况下足以防止涉密信息泄露的,应当认定权利人采取了保密措施:1.限定涉密信息的知悉范围,只对必须知悉的相关人员告知其内容;2.对于涉密信息载体采取加锁等防范措施;3.在涉密信息的载体上标有保密标志;4.对于涉密信息采取密码或者代码等;5.签订保密协议;6.对于涉密的机房、厂房、车间等场所限制来访者或者提出保密要求;7.确保信息秘密的其他合理措施。”所以企业内部保密制度和措施的健全非常重要。五、企业商业秘密保密措施建议(一)厘清企业商业秘密范围,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企业可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行为的若干规定》对企业中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进行梳理,找出符合法律构成要件的商业秘密,规定在保密制度中。比如设计、程序、产品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情报、产销策略、招投标中的标底及标书内容等信息。可对涉密信息分类、分秘密等级、分系统存储管理,规定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管理人员的知悉范围和保密义务。把研发的技术信息进行拆分,不同人负责不同部分,尽可能不让员工掌握商业秘密的整体部分。(二)确立企业各类人员保密职责并进行培训对接触、知悉商业秘密的档案管理者、企业高管、研发人员、技术人员等建立岗位责任制,相应细化职责分工,要求其必须知悉商业秘密信息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商业秘密法律教育和保密业务知识培训,使核心人员时刻保持敏锐的保密意识,明辩泄密隐患和应负的法律责任。(三)加强涉密物件、存储介质的管理,明确涉密载体保管制度对档案、文书、图表、录音、视频、U盘等记载商业秘密内容的资料加强管理,配备专用计算机处理商业秘密,由取得保密岗位证书的信息部门技术人员负责企业内部涉密计算机的管理和维护。涉密信息的存储介质,禁止接入或安装在非涉密计算机及低密级计算机上,不得转借他人。商业秘密的涉密等级、期限等标识,标明在音像、存储器、涉密计算机等存储介质的明显位置。废弃设计图纸、策划书等及时销毁。涉密的介质与普通的介质必须分开管理,独立在涉密防磁柜存放。门户网站上对特定的用户开放浏览权限,在档案管理应用系统中只对特定的用户开放档案浏览权限。(四)制定商业秘密档案查阅审批流程规范涉密信息的借阅流程与手续,公开的文件信息才可以按权限依申请提供给借阅人。按照“谁查阅、谁负责”的原则,提醒借阅人不得擅自扩大知悉范围,不得擅自复制、拍摄存留或利用互联网、通讯设备向外泄露商密内容。如果需要对商密档案进行复印,应按借阅涉密档案流程办理,由档案管理员进行复印,经办部门签收,做到流向清晰、心中有数。(五)加强重点部位监控与管理明确企业保密重点部门和部位,制定和完善产生、处理、存储、使用商业秘密的重点部门、部位保密管理制度。明确商业秘密的秘密区域,将秘密区域细分,通过安装电子监控装置、限制参观者或客户与核心样品或生产工具接触等,优化商业秘密保护环境。(六)对涉密载体传递过程的保护派专人送达传递的商业秘密,档案袋上必须盖上骑缝章,或装在密码开锁或指纹开锁的容器里。对于信息类文件可以在传送前进行加密。接收涉密载体的人员,必须是有权人员,并做好交接文字记载。接收人应在接收后签收,并对后续涉密载体去向进行跟踪调查。(七)涉密期限的变更对涉密档案采取升(降、解)密方案,经企业保密工作小组审核,将变更审批文件移交保密室备案及档案管理部门处理。档案管理员应及时依据升(降、解)密时间的变化,对涉密档案密级在档案管理系统上进行相应的调整。在涉密档案的保密期限结束后,如果涉密档案保密期限仍需延续,经办部门和企业保密工作小组需要为涉密档案重新定密。到期不再涉密的档案,档案管理员可根据档案保密管理制度,对其进行解密,将已开放的电子文件挂接对应的电子目录,便于查阅,同时在档案实体上标注解密标识及解密时间。(八)利用技术管控涉密档案必须做好对信息系统的全过程技术防护和管控,针对信息系统内所存储的处理数据,根据其涉密等级的不同,采用相应的防护技术手段,保证处于防护期内的涉密数据,只有授权用户才能使用,非授权用户不能进入、查看、拿走任何商业秘密资料。所采用的全程技术管控措施包括身份鉴别、访问控制、安全监控与审计、边界安全防护、恶意代码防护和加密防护等六种防护技术。身份鉴别是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登录时的身份识别,防范非授权用户进入档案信息管理系统;访问控制是通过采取强制访问控制策略防范越权访问;安全监控与审计是通过审计监控发现违规和异常行为且有效阻断,并记入审计日志;边界安全防护是通过划分安全域并在边界部署安全防护设备,防范违规接入或违规外联;恶意代码防护是通过在系统及关键入口处部署查杀软件清除恶意代码;加密防护是通过采用密码技术,对秘密信息存储和传输进行加密,使非授权用户无法打开秘密档案文档。网络行为管理对企业商业秘密保护极为重要。对于企业网络行为可以从监管和保护两方面入手。监管方面,企业员工应统一使用企业网络社交账户。禁止涉密计算机与互联网、无线上网卡、随身Wi-Fi等无线设备和私人存储设备连接。涉密账户登录密码需要包含多位数字以及随机组合的字母,密码不能过短和重复,密码的总长度应大于8位数,定期或不定期更改账户的密码,增加破解密码的难度。保护方面,首先要严格网络设置,企业内未经网络管理员的批准,任何人不得改变网络拓扑结构、网络设备布置,以及服务器、路由器配置和网络参数。筛选内部网络信息,适当进行网络监控,禁止普通员工通过某些即时通信工具聊天;其次,建立工作邮箱管理制度,为员工提供工作电子邮箱,要求员工通过工作邮箱收发邮件;最后,还要设置加密程序,采取技术措施如防火墙技术、数据加密技术、数字签名技术和数字认证技术等,建立和完善网络环境下的企业商业秘密保护体系。(九)利用合同“保密条款”,约束合同交易方履行保密义务企业签订任何买卖合同、加工承揽合同、保管合同等在涉及接触企业商业秘密档案资料时,均应当设置“保密条款”,具体包括: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可将保密档案资料内容透露给其他人;不可将含有保密信息的档案资料携带出保密区域;保密档案资料应当在合同终止后交还,对内容不得外泄等内容。(十)利用合同“保密条款”、“竞业禁止条款”约束员工行为根据《劳动法》规定,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其他协议时,应约定员工保守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保密事项和竞业限制条款,约定员工在职时和离职后的保密义务和竞业禁止义务,对员工的某些可能泄密的行为进行限制。

参考文献:

[1]唐青林,黄民欣.商业秘密保护实务精解与百案评析[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8.90-96.

[2]郑海味,刘艳珂.企业商业秘密保护困境及其保护体系的构建[J].保密科学技术,2018(11).

[3]吴国平.商业秘密侵权救济程序规则的缺陷及完善对策[J].知识产权,2013(11).

[4]郭建华.构筑企业涉密档案的安全防线刍议[J].陕西档案,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