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及完善措施

时间:2022-09-19 11:27:30

草原畜牧业发展问题及完善措施

随着我国经济的繁荣发展,草原畜牧业也迎来的全新的发展时机。草原畜牧业一直都是我国农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农业经济的进步。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以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需求。现代畜牧业要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与管理理念,合理使用草地资源,实现草原生态环境与畜牧业的协调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以促进我国现代畜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一、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认知不足政策落后。由于受历史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影响,草原畜牧业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无法满足现代化畜牧业的发展需求。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与养殖户对于草原畜牧业在保护生态平衡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没有正确的认知,同时也没有对草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过于重视利用与经济效益是我国畜牧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对于种植与生态功能的情况,大多数农牧民群众还没有意识到重要性。很多地区甚至没有将发展草产业纳入政府议程,没有认识到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畜牧养殖产业之间相结合的重要性,在草原保护机制方面,也存在建设比较落后的现象。2.草产业发展技术薄弱。当前,很多农牧民群众还没有将先进的牧草产业技术应用在实际的生产生活当中,导致先进技术的作用无法得到发挥,同时,由于草原监管执法部门在工作中的松懈,现行的政策无法得到有效、深入的落实,导致乱垦乱采、过量放牧的现象屡禁不止,甚至还有一些地方,这方面的问题是非常严重的。还有一些地方,由于草原监理人员数量较少,机构建设不够完善,对一些违法犯罪行为无法进行有效打击。3.资金投入不足,草原基础建设不到位。由于对草产业发展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草场都忽略草原的保护与投入,导致草原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草原退化现象十分严重。草原、草产业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投入与建设,无法达到草原生态保护与草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些地方虽然增加了资金投入,但是,由于被破坏的草原面积过大,草产业的基础建设达不到应有的标准,以至于总体资金的投入还是严重不足,对地区产业的长久发展造成严重影响。4.农牧民收入渠道单一。大部分牧区家庭,其总收入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依靠畜牧业,这样单一的收入渠道,阻碍了畜牧业的发展。很多牧区的主要牲畜品种都是牛羊,而由于牧区基础设施的不完善,同时牧民的居住范围相对分散,导致很难在牧区形成规模化畜产品加工企业,使农牧民无法建立二、三产业,从而难以增加额外收入。另外,还有一些农牧民居住位置比较偏远,其生产生活方面的成本也比其他地区牧民群众较高,这样无法增加收入而增加开销的情况,导致农牧民的实际收入更低,从而阻碍了草原畜牧业的经济发展。5.畜牧业标准化养殖滞后。很多农牧民在发展草原畜牧业时,依旧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和养殖理念。在养殖时,依旧采用放牧养殖方式,每年的放牧时间将近11个月,造成了严重的过牧现象。很多地区在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方面的存栏量不足百分之十,大多数草食动物,还处于放养、散养的状态。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完善措施

1.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种植结构。在发展草产业时,要在天然草场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人工种草的面积,使草场面积得到进一步扩大。在进行人工种草时,要推广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牧草,同时加快调整种植结构、扩大应用范围,要做到科学播种、科学管理。大力发展生态畜牧业,提高牧民环保意识,促进牧场生态环境的改善。要将生态牧业发展作为草原畜牧业中的重要战略,将生态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原则,逐渐转变畜牧业的发展思路,切实推动畜牧业的生态发展建设。2.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相关政府部门,要加大扶持力度,同时将市场的引领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首先,积极引导地方企业与农牧民,以市场需求为依据进行生产。其次,政府部门要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激发农牧民种植牧草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农牧民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促进地方牧草产业的平稳发展。另外,发挥当地牧草优势,拓宽牧草销售渠道,根据当前的市场需求与当地自然环境的规律,将草产业的生产能力充分挖掘并发挥。最后,通过政府部门的政策引导与资金支持,提高民间的社会资本在草产业发展中的参与度,形成以政府部门投入为主,集个体、企业、集体多方面为一体的多元化投资渠道,确保有足够的资金为草产业发展提供支撑。3.坚持产业化发展,优化生产模式。地方政府部门在发展草产业时,要联合当地牧草种植生产企业,坚持成立草业合作社,使牧草种植形成规模化与集约化生产模式,区域内的牧草种植面积也会得到进一步扩大,天然草场的生态环境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牧草种植企业要严格遵循规模化、集约化生产要求,在生产中的各个方面都要重视技术指导,充分发挥企业的潜力,加快草产业现代化管理与生产全面推广的进程。另外,在技术方面,要加强创新与应用,促进畜牧养殖模式的改进,通过以上各种措施的实施,推动牧草产业的专业化的早日实现。最后,地方政府部门要引导并鼓励当地的生产企业与农牧民进行合作,并建立相关的合作机制,制定完善的合作制度,保证农牧民生产的牧草能够被及时回收利用,实现生产企业提升经济效益、农牧民增加收入的共赢局面,推动草产业的稳定发展。4.统筹规划因地制宜。要将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作为发展草产业与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对当地的气候条件与环境条件进行充分的分析,规划草产业的发展。针对气候恶劣、草原荒漠化严重的地区,要想使退化草场的自我修复能力得到改善,就要对该地区实行禁止放牧的政策,以改善当地草场的生态环境。针对存在沙化和退化的草场,可以采用丰育、补种等各种措施。这些措施可以对退化草场进行有效治理,草场的自我修复能力会在短时间内得到恢复。有些草场的地理条件较差,并且处于半干旱状态,要根据草场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放牧制度,通过轮流放牧与确定载畜量,提高草场生产能力。针对草原覆盖率较好,覆盖面积在60%以上,并且降雨量较多、土地质量也较好的地区,要构建科学的割刈制度,同时还要培育打草场。而那些立地条件优越同时又拥有丰富水源的地区,要大力建设人工草场,同时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并牧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草原资源的浪费现象。如果当地草场的光照条件好、水土资源充足,则需要将建设高产稳产的人工草场作为当地的发展重点,并积极进行退耕还草、退耕还林工作。根据现有农田的实际情况,积极发展节水灌溉牧草生产基地。5.推广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收益。充分分析当地畜牧养殖业的发展现状,积极推广并应用先进的畜牧养殖技术,将暖棚养畜、优化牧草种植结构与牛羊集约化规模化养殖等先进技术的推广与应用落实到位。将传统的放牧习惯进行转变,将过去一年四季放牧的习惯改为夏秋季节放牧,冬春季节采用舍饲养殖,缩短放牧周期,将牲畜的生产能力充分发挥出来。同时,加强科学技术研发能力,将最新的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通过基层地区的推广工作,帮助各养殖户都能够掌握先进、实用的养殖技术,以实现在短时间内培养出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养殖户,使其成为先进畜牧养殖技术与草原生态保护技术的带头人。

三、结语

综上所述,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市场经营结构的变化,农牧业的经营方式,也因此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传统的经营与生产模式已经无法与当前的市场需求相适应。在发展草原畜牧业的过程中,要根据发展情况,不断对草产业的生产与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使草原畜牧业在平稳的态势中不断发展。另外,还要以市场需求为依据,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使农牧民的经济收入得到明显提高,推动畜牧养殖业向现代化发展。

作者:张百玲 单位:吉林省扶余市草原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