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站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0 02:50:37

草原站

草原站范文篇1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廉洁从政的自觉性

为保证政治上的清醒和思想上的坚定,我结合日常工作,不断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理论(党的基本知识、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思想和党的*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八荣八耻”、倡导八种良好风气和十七大报告等)以及中央和市委关于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不断强化自身的廉政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筑牢思想道德和党风廉政建设两道防线,力争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积极树立新时期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二、践行“*”。

“*”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要使我们的一切奋斗,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此,我们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要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始终不渝地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谋人民之所求、解人民之所忧。

三、坚持以身作则,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我积极履行“一把手”的廉政职责,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廉洁自律方面,遵守中央、省、市制止奢侈浪费的有关规定。下基层检查工作时轻车简从,吃工作餐,不给基层增加负担;没有违反规定配备乘坐小汽车,没有超标准使用住房、通讯工具;没有收受红包、礼金,参加公款旅游和公款高消费娱乐活动,没有违反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从业规定的行为,不为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谋取不正当利益,不以权谋私,不搞特权,没有接受过现金及有价证券;没有参加过健身活动;没有出国(境)考察;配偶子女没有经商办企业的行为。自己经常以孔繁森、郑培民等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起自身的廉洁形象;以丛福奎、李真等反面典型为教材,反复教育和警示自己要经得住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考验,在金钱、物质、荣誉的面前,保持冷静,不动声色,不为所诱,做廉洁自律的表率。

四、在牧民定居工作中,较好地完成了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5月,按照市委和局党委的安排,本人被抽调齐巴吉迭牧民定居工作中长期蹲点工作,在这几个月的工作期间,本人能不辞辛苦,克服种种困难,顺利地完成了牧民定居各项工作。截止目前,完成饲草地播种总面积为25***亩;已发放苜蓿种子25*5*公斤,其中也门勒乡1365*公斤,恰合吉牧场9825公斤;窝依加依劳牧场1575公斤。另外,齐巴吉迭牧民新村新建三贮一化池6*座,完成青、黄贮饲草121吨。

五、进一步做好草原保护和草场资源调查工作

2**7年,我站积极采取措施,加大生物治理力度,建设人工石头鸟巢19**立方米,放养牧鸭2***余只,共有效防治南山蝗害面积答11万亩;其次,积极开展草原资源调查工作,涉及草原监测面积共计516万亩。

六、强化民本意识,建设廉洁高效的单位

草原站范文篇2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自治县所辖行政区域内的所有草原,包括牧区、农林区的天然草原、草山、草坡、人工草地、半人工草地、退耕还牧地、郁闭度在0.3以下的疏林地和灌木林地,以及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宜牧地。

第三条自治县人民政府畜牧主管部门主管所辖行政区域内的草原管理工作,乡(镇)建立草原管理委员会,具体负责本乡(镇)的草原管理工作。

第四条自治县设草原监理站、草原工作站,负责自治县草原行政执法、监督和草原技术推广工作,受畜牧主管部门领导,乡(镇)设立草原监理站或配备专职、兼职草原监理员,具体办理乡(镇)草原管理委员会和上级业务部门交办的事项。各级草原监理员执行公务时,必须佩戴证章,并出示证件。

第五条自治县草原监理站行使下列职权:

(一)宣传贯彻执行草原法律法规,监督检查草原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利用;

(二)受自治县人民政府的委托,审核确定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办理草原登记、发放《草原使用证》和其他证件;

(三)协同有关部门按规定办理征用,占用草原的具体事项和在草原上开矿、采金、挖药材、采石、挖砂、取土、勘探、筑路、工程建设等审批事项;

(四)会同有关部门处理破坏草原及草原设施的案件和违法行为;

(五)协同有关部门办理草原的临时调剂;

(六)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七)核查草原载畜量;

(八)征收和管理草原补偿费、草原养护费、牧民安置补助费、草原有偿使用费、育草基金;

(九)办理奖惩事宜;

(十)办理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事项。

自治县草原工作站行使下列职权: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草原生产的方针、政策和规定;

(二)进行科学试验,推广、应用草原生产先进科学技术;

(三)指导群众开展草原培育建设和饲草饲料生产;

(四)开展草原病、虫、鼠害的测报和防治工作;

(五)进行牧草种子的检验、检疫工作;

(六)测报草原载畜量;

(七)办理上级主管部门交办的有关业务事项。

自治县乡镇草原监理站行使下列职权:

(一)宣传贯彻执行草原法律法规,监督检查草原的保护、管理、建设和利用;

(二)办理本乡镇草原登记,协同上级业务部门发放草原有关证件;

(三)协同有关部门和上级业务部门处理破坏草原及草原设施的案件和违法行为;

(四)查处本乡镇范围内乱牧、滥牧的行为;

(五)做好本乡镇草原防火工作;

(六)核定载畜量;

(七)协同乡镇草原管理委员会办理草原的临时调剂;

(八)征收经批准在草原上指定范围内少量挖砂、采石、取土和临时占用草原的补偿费、养护费和有偿使用费;

(九)办理上级业务部门和乡镇草原管理委员会交办的事项。

第六条自治县境内的草原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草原、草山、草坡除外。

全民所有的草原,集体所有的草原、草山、草坡可以由乡(镇)、村、联户或户承包使用,从事畜牧业生产。

承包经营的草原,实行谁承包,谁管理,谁建设,谁利用;经发包方同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允许在本村牧户之间转包,但不得非法出租、买卖和变相买卖。

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犯。

第七条因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需要临时调剂草原,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由有关方面协商解决。

第八条草原的所有权,使用权发生争议时,由当事人本着互谅互让、有利于团结和发展生产的原则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自治县境内的争议,由县、乡人民政府处理;与毗邻省、市、县、区和非县属单位的争议,分别报请地区行政公署(州、市)或省人民政府处理。

在草原权属争议解决以前,争议双方必须撤出有争议的地区,任何一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挑起事端,不得破坏草原及其建筑设施,不得拆除、移动草原上固有的边界标记。

第九条国家、集体建设和农牧民宅基地建设需征用和占用草原时,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甘肃省实施土地管理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征用和占用草原必须做到:

(一)需要征用和占用草原的单位和个人,应向自治县土地管理部门和草原监理站提出申请,由草原监理站签注意见,土地管理部门按法定程序审批或报批;

(二)国家、集体建设征用、占用草原,应在批准的范围内进行;作业完毕,对凡能利用的草原,必须由征用、占用单位做好表层土壤回填,恢复草原植被;

(三)对被征用、占用草原上与群众生活、生产有关的水源、渠道、道路、桥梁和草原建设设施,征用、占用单位或个人应予以保护,不得毁坏。如有毁坏或阻断,应限期修复或新建相应的设施;

(四)国家、集体建设征用天然草原,必须在草原征用前一次性支付草原补偿费、牧民安置补助费;征用人工草场、围栏草场,加收建设人工草场、围栏草场的全部投资;草原补偿费、牧民安置补助费由自治县草原监理站统一征收,收取的草原补偿费70%由乡(镇)提出草原建设项目,经畜牧主管部门审批后返还使用;30%由草原监理站用于草原培育建设;牧民安置补助费全部返还被征用草原的牧户。

草原补偿费、牧民安置补助费的征收标准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具体规定。

第十条禁止开垦和破坏草原,保护草原植被;确需开垦少量草原用于种植饲草饲料的,由使用者向草原监理站申请,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并接受草原工作站的技术指导。

第十一条在草原上挖药材、挖野生植物等,必须征得草原使用者的同意,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在规定的时间和指定区域内进行,随挖随填,保留部分母株,并按其挖药材、挖野生植物收入的5—15%征收草原养护费。

禁止在沙化、碱化、退化和水土流失的草原上砍挖灌木、药材及固沙植物。

未经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不得采集草原上的珍稀野生植物。

第十二条保护草原上的鹰、雕、百灵、猫头鹰、狐狸、鼬科动物等益鸟益兽和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严禁猎取和捕杀。

第十三条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防止污染,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排放有害于草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

第十四条机动车辆在草原上行驶注意保护草原,有固定路线的,不得离开固定路线行驶;没有固定路线的,应按指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条自治县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草原防火工作,严格执行《草原防火条例》,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建立草原防火责任制,制定防火制度和公约,严防火灾发生。

自治县规定每年十月一日至第二年五月三十一日为防火期。

第十六条自治县境内的草原围栏、棚圈、人畜饮水管道、水井、水池、药浴池、配种站、试验基地、牧道等牧业生产基本设施要严加保护,不得毁坏。

第十七条外县借牧自治县草原,须经草原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同意,由自治县人民政府批准。

收购和贩运牲畜过境,应按指定路线行进,中途需停留放牧的,应征得草原使用者同意,并按规定向乡(镇)草原管理委员会缴纳草原养护费。

草原养护费的征收标准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具体规定。

第十八条自治县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沙化、碱化、盐渍化、退化、水土流失和虫鼠害严重的草原纳入国土治理建设规划,鼓励承包使用草原的集体和个人,采取清杂除毒、治虫灭鼠、围栏封育、划破补播、灌水施肥、人工种草等综合措施培育草原,建立饲草饲料基地。

第十九条实行草原有偿承包,做到管、用、建相统一,责、权、利相结合。

实行草原有偿使用,合理收取草原有偿使用费,草原有偿使用费的标准按当地正常年景同类草原产草量产值的0.5%收取。

征收有偿使用费的草原包括:集体和单位长期固定使用的草原;承包到户和联户使用的天然草场和饲草料基地、人工草场、半人工草场、抗灾保畜基地、圈窝青草地等。

承包使用草场的单位和个人,应申领《草原使用证》,没有《草原使用证》的单位和个人承包的草场不受法律保护。

合理利用草原,推行季节放牧、划区轮牧制度,确定合理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禁止乱牧、超载放牧,凡超载部分必须在限期内自行处理。

草原草场、草甸草场的利用率应控制在年产草量的70%左右,退化和水土流失草场和利用率应控制在年产草量的50%以下。

第二十条凡模范贯彻执行《草原法》、《甘肃省实施草原法细则》和本条例的单位和个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按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一)在牧草品种选育、良种推广、种子检验检疫、建设饲草饲料基地和防灾保畜基地中成绩显著的;

(二)在草原科研、资源勘查、规划和新技术推广工作中成绩显著的;

(三)在合理利用草原,实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方面成绩显著的;

(四)在治理草原沙化、碱化、盐渍化、退化、水土流失,保护益鸟益兽,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中成绩显著的;

(五)在防治草原病虫鼠害,草原防火、灭火工作中事迹突出的;

(六)在保护草原建设设施方面事迹突出的;

(七)在草原管理、监理工作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的。

第二十一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由自治县草原监理站或乡镇草原监理站视其情节轻重给予处理或处罚。

(一)国家、集体建设占用草原,作业完毕,没有做好表层土壤回填、恢复草原植被的,除令其做好表层土壤回填,恢复植被外,按规定收取草原损失补偿费;

(二)未经批准占用或开垦草原的,除令其限期恢复植被外,情节严重的,并处以罚款;

(三)未经批准在草原上挖药材或其它野生植物等,造成草原植被破坏的,除没收其所得外,责令恢复植被,情节严重的,并处以罚款;

(四)机动车辆在草原上违反规定路线行驶,破坏草原植被的,收取草原损失补偿费;

(五)破坏草原围栏、棚圈、水利工程、试验基地、水井、水池、药浴池、配种站等生产、生活设施的,责令侵权人停止侵权行为,赔偿损失。被侵权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六)违反草原防火规定,按照国务院《草原防火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七)对草原病虫鼠害已达到应防治标准而不防治的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收取防治费;

(八)对超载过牧、滥牧造成草原沙化、退化、水土流失的单位和个人,限期调整放牧强度,逾期不改的,视其情节收取一定数量的草原养护费;

(九)在规定期限内不缴纳草原补偿费、养护费、有偿使用费的,每迟交一天加收应交金额总数3‰的滞纳金;

(十)排废造成草原污染的,在草原上非法猎捕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罚款的标准由自治县人民政府参照《甘肃省实施草原法细则》作出具体规定。

第二十二条各种收费由自治县草原监理站和乡镇草原监理站或专职、兼职草原监理员分别设专账管理,有计划地用于草原保护、管理、建设,不得挪作他用。

征收的草原养护费、有偿使用费的10%由自治县草原监理站用于全县草原管理,90%用于本乡(镇)草原建设。

第二十三条行政处罚的决定、执行、监督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对阻碍草原管理、监理人员依法执行公务、无理取闹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草原管理、监理人员违反《草原法》、《甘肃省实施草原法细则》和本条例的规定,或者有玩忽职守和其他违法行为的,由自治县人民政府从重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裁决不服的,向当地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上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的,必须申请复议,对复议裁决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起诉。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草原站范文篇3

1.机构设置。根据1989年11月1日颁布的《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细则》精神,1991年7月10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了青海省草原监理站,之后各市州、县(市)也相继成立了相应的草原监理机构。截至2015年12月31日,全省共设立草原监理机构48个。其中,省级草原监理机构1个,市州级草原监理机构8个,县级草原监理机构39个。2.管理体制。根据省编委《关于成立青海省草原监理站的批复》(青机编发〔1991〕100号)精神,省草原监理站隶属原省畜牧厅管理,为副处级事业单位,核定副处级领导职数1名,事业编制9名。2003年5月原省畜牧厅与省农业厅合并为省农牧厅,同年9月,经省编委批复,省草原监理站被核准为正处级行政管理类事业单位,隶属省农牧厅管理,列事业编制12名,核定处级领导职数2名(正处1名,副处1名),经费实行全额预算。2004年2月,按照省人事厅《关于青海省草原监理站等单位纳入依照国家公务员制度管理范围的批复》(青人公字〔2004〕43号)精神,省草原监理站人员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2014年新增军队转业干部编制2名,目前共有编制14名。全省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草原监理机构共17个,其中省级1个,市州级1个(果洛州),县市级15个。各地草原监理机构中,市州级均为科级建制;县级除黄南州泽库、河南县、海西州格尔木、德令哈市草原监理站为正科级外,其余多为股级。3.人员编制。截至2015年底,全省县级以上草原监理机构在编人员共有481人。其中,省草原监理站在编人员13人;市州级草原监理站在编人员85人,果洛州草原监理站为单设机构,玉树、黄南、海北、海南、海西5州草原监理站与草原站合署办公,海东市和西宁市草原监理站与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县级草原监理站在编人员383人,除乌兰、门源、天峻、乐都、化隆、循化、贵南、兴海、玛沁、治多等10个县为单设机构外,其余各县的草原监理站均与草原站合署办公。4.工作职能。各级草原监理机构成立初期,职责单一,主要是宣传贯彻《草原法》和《青海省实施〈草原法〉办法》,查处草原违法案件,保护草原及草原建设设施。随着草原生态保护建设任务的不断加大,草原监理机构的职能也有了相应的加强。目前,全省各级草原监理站主要承担着以下的工作职责:宣传贯彻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监督检查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贯彻执行;依法对违反草原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行为进行查处;负责办理草原承包经营权、草原使用权的登记、造册和发证的具体工作;负责草原权属争议的调解;负责草原动态监测工作,指导监督草畜平衡工作;负责草原防火的日常工作,协助有关部门做好草原防火项目管理的具体工作;配合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落实草原补奖政策;办理其他有关草原监督管理的事宜。5.队伍结构。全省草原监理人员从知识结构看:文化程度达到硕士研究生的5人;大学本科206人,占42.8%;大专185人,占38.46%;中专以下74人,占15.38%。从专业结构看:草原专业人员218人,占45.3%。法律专业人员26人,只占5.4%。其它专业人员224人,占到了46.56%;有行政执法证的人员346人,占71.9%;男性273人,占56.7%;女性209人,占43.3%。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全省草原监理机构成立之初,业务比较单一,职责范围简单。随着国家生态保护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实施后,对草原监理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草原监理已延伸到草原生态保护、管理和建设的各个方面,各级草原监理机构的工作职责有了新拓展,任务量大幅增加。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对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而我省草原监理体系建设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要求不同步,与新形势下的新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机构建制不统一,监管职能较弱。全省48个草原监理机构,大多与草原站或畜牧兽医站合署办公,机构、编制、经费、人员、职责不明确,出现了哪头紧抓哪头,草原监理工作时断时续,弱化了草原监理工作职能。2016年1至3月,海东市6县相继在行政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当中撤销了草原监理机构,其草原监理职能由新成立的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承担,部分人员计划将随编划入执法大队,但草原防火职能不明确,暂由县草原站负责。下一步如何开展草原执法和防火工作,尚需进一步衔接和规范。(二)队伍力量薄弱,业务素质不高。草原监理工作既有较强的草原和法律方面的专业性,又有行政管理性。各级草原监理机构普遍存在着人员编制少、业务素质不高和非草原和法律专业人数过多问题。据调查现状来看,全省草原监理人员2011年为601名,2014年为547名,2015年全省为481名,人员流动性较大,总体呈减少趋势。大专以上人员为425人,占77.7%,与往年相比,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但非专业人员比较多,占46.56%。同时,因受编制限制,大专院校草原、法律专业毕业的学生,很难补充到草原监理队伍中,草原监理队伍缺乏新鲜血液。(三)投入相对不足,监理手段落后。长期以来国家没有草原监理专项经费和草原监理体系项目支撑,州县两级又没有将草原监理的各项业务工作纳入财政预算,没有给予资金支持。我省牧区气候恶劣、海拔高、面积大、战线长、交通不便,工作成本高,而州县两级草原监理机构基础条件差,交通、通讯和办案取证设备缺乏,经费严重不足,难以保障草原监理工作正常运转。草原监理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局面,职能难以体现,作用难以发挥,难以做到对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全覆盖。

草原站范文篇4

1洮南市草原承包合同及草原管理基本现状

1989年国土一调数据显示,洮南市草原面积为15.47hm2;2015年国土二调数据公布的洮南市草地面积为4.41hm2。二调数据较一调数据减少了11.06hm2草原。1997~2015年期间,全市共签订草原承包合同490余份,涉及草原面积6.12hm2,承包期分别为30年或50年。受历史、体制、人为等诸多因素影响,一直以来洮南市草原工作站一直围绕签订草原承包合同的6.12hm2草原深入开展了草原执法和保护工作。

2草原承包合同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

2.1很多草原合同效力认定上存在争议

以国土二调数据认定草原地类使大部分草原承包合同无法成立,目前吉林省各地均以国土二调公布的地类数据来认定草原地类。而洮南市所签订490余份草原承包合同是从1997~2015年期间按照国土一调时公布地类数据签订的6.12hm2草原承包合同。2015年国土二调公布数据时,合同内草原面积仅为2.36hm2,合同内改变草原用途面积为3.76hm2(其中变为耕地约为1.42hm2,盐碱地约为2.34hm2)。如果按照国土二调公布地类数据认定草原地类,那么改变用途3.76hm2草原所涉及的草原承包合同按照规定应解除或者划转。但是草原承包合同是以合同形式集中管理草原的民事约定,是受法律保护的,不应该解除或划转。

2.2草原承包合同引发的上访问题日益严重

以国土二调数据作为确定草原的依据以来,引发草原承包户上访不断,并呈上升趋势。主要矛盾是草原承包合同内二调变为耕地的因权属问题引发当地村民或集体经济组织与草原承包户出现纠纷。草原承包合同内二调变为盐碱地的,不管是否享受国家原种补贴还是变为人工草地的,绝大部分被承包户开发为水田或者改为旱田,甚至有很多村民不顾草原承包户的阻拦到其承包面积内把其盐碱地开发为水田,占为己有。有的集体经济组织也不顾草原承包户的利益,把其承包面积内的耕地部分或者盐碱地又承包给别的村民,从而引发合同纠纷陆续不断。并造成了纳入草原工作站管理范围的草原,出现非法开垦草原的却被确定为耕地等不合理现象。

2.3草原资源调查的职能发生变化

2019年政府机构改制后,草原资源调查和确权登记职能划转给自然资源局。自然资源局进行草原资源调查时,首先得要求草原主管部门提供草原资源的证明材料。草原主管部门能提供的只能是490余份草原承包合同。草原承包合同能否成为草原资源调查的重要依据,必须对这490余份草原承包合同慎重考察研究。

3加强草原合同管理的建议

3.1先行按照现有合同管理,加强草原管理

重新对纳入草原工作站管理范围的490余份草原承包合同涉及的6.12hm2草原进行梳理、踏查确认,除具有正常手续和占补平衡项目占用使用的草原外,均按照草原地类进行管理。草原内已经变为耕地(包括水田)的应制定退耕还草计划,在三年内全部退耕还草;如各村集体经济组织对其收费变为其册外耕地的,从2022年春季开始一律停止收费,签订册外地合同的立即解除合同,三年内全部实施退耕还草;如在规定期限内不进行退耕还草的按照开垦草原查处;草原内的盐碱地或者耕地形成前的面貌是人工草地(包括享受国家草原补贴补助和项目资金的草原),一率按照开垦草原查处。并以此为基础落实林(草)长制工作,成立领导组织,构建工作机制,落实草原面积,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3.2明确职责分工,重新界定我市的草原面积

草原站范文篇5

1.1目的

1.2工作原则

1.3编制依据

1.4适用范围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2.2指挥部人员组成及职责

2.3办公室人员组成及职责

2.3.1综合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2.3.2后勤保障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2.3.3督导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2.4应急联动机制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草原火情信息监测与报告

3.2预警预防行动

3.3预警支持系统

4应急响应

4.1火灾级别

4.1.1Ⅰ级特别重大草原火灾

4.1.2Ⅱ级重大草原火灾

4.1.3Ⅲ级较大草原火灾

4.1.4Ⅳ级一般草原火灾

4.2响应程序及等级

4.2.1Ⅰ级响应

4.2.2Ⅱ级响应

4.2.3Ⅲ级响应

4.2.4Ⅳ级响应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4.4.通讯

4.5.前线指挥

4.6.救护医疗和安全防护

4.7.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8.新闻报道

4.9.应急结束

5应急保障

5.1物资保障

5.2资金保障

5.3技术保障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6.2火灾调查和总结

6.3表彰和奖励

7附则

7.1预案的更新与管理

7.2预案制定与解释

7.3预案实施或生效时间

8附录

8.1Ⅳ级草原火灾应急响应启动及结束报签单

8.2草原火灾新闻报签单

8.3草原火灾通报报签单

8.4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情况表

1总则

1.1目的

为了全面、迅速、有序地对草原火灾进行应急处理,控制和扑救草原火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损失,保护草原资源,特制定本预案。

1.2工作原则

加强协调,分级负责;信息畅通,快速反应;以人为本,科学扑火。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陕西省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1.4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市境内草原(天然草原和人工草地)火灾的预防和扑救,林区和城市市区除外。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任务

2.1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应急组织机构由*市草原防火指挥部(以下简称指挥部)及下设的办公室组成。

2.2指挥部人员组成及职责

总指挥:*市农业局局长

副总指挥:*市农业局副局长

成员单位:市农业局畜牧科、秘书科、农业科、科教科、市畜牧站、信息站。

主要职责:批准启动或停止本预案;根据火情,及时向市委、市政府、省农业厅草原防火指挥部报告;研究、协调、解决扑火救灾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受灾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请求和扑火需要,指挥调动扑火急需的人员、物资和装备,指导、监督地方政府尽快扑灭草原火灾;根据防火需要,协调解决重点草原防火区、受灾地区草原防火设施建设和抗灾救灾资金、物资;各职责单位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做好扑救草原火灾的各项工作。

2.3办公室人员组成及职责

办公室设在市农业局,办公室内设综合组、后勤组和督导组,办公室主任由市农业局主管畜牧的副局长兼任。

2.3.1综合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组长:市农业局畜牧科科长

成员单位:市农业局畜牧科、秘书科、农业科、科教科、市畜牧站、信息站。

主要职责:办公室是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机构,负责接受卫星遥感中心卫星监测的火点信息;进行火灾动态监测和信息分析,了解火场前线指挥部的扑火方案、扑火力量部署、火场地理信息和气象情况;根据火情,及时向指挥部总指挥报告,并传达有关领导的批示和指示精神;根据扑火需要和指挥部决定,联系调动草原防火急需物资;组织对火情和扑火救灾情况的新闻;负责文件收发、情况汇总和建档,起草指挥部总结报告。

2.3.2后勤保障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组长:市农业局秘书科科长

成员单位:市农业局秘书科、畜牧科、农业科、科教科、市畜牧站、信息站。

主要职责:研究解决受灾地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及时筹措和拨付救灾资金;协调组织扑火人员和物资的快速供应;确保与受灾地区的信息传递畅通;为应急指挥系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2.3.3督导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人员组成:由指挥部领导根据火情决定。

主要职责:赴火场协助指导“前指”扑火救灾;及时向指挥部报告火场信息;传达并监督落实领导指示精神。

2.4应急联动机制

市草原防火指挥部宣布启动市草原火灾应急预案后,指挥部各成员单位根据各自的职责开展工作。市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应迅速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火灾现场,检查督导应急防治措施的落实情况,并做好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预案的有效实施。

3预警和预防机制

3.1草原火情信息监测与报告

草原火情信息主要来源于市气象局遥感观测、省草原防火指挥部和地方报告。

防火办公室是指挥部的日常工作机构。进入防火期(每年

10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设值班室,进行24小时值班,

办公室领导带班。值班室负责接收卫星监测的火点信息,及时通知火点所在县草原防火值班室或县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并要求地方迅速进行核实,及时反馈信息。值班室对反馈信息进行核实,必要时向防火办公室带班领导报告。

3.2预警预防行动

重点县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组织划定草原防火责任区,建立草原防火责任制度和联防制度,加强草原防火设施建设。应组织经常性的草原防火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民的草原防火意识。

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和气象机构应当联合建立草原火险监测制度,做好草原火险天气监测预报工作。

3.3预警支持系统

重点草原防火地区要加强草原防火指挥系统建设,确保草原火情传递及反馈高效快捷,指挥有力。

4应急响应

4.1火灾级别

草原火灾分为四个级别:

4.1.1I级特别重大草原火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受害草原面积8000公顷以上明火尚未扑灭的。

(2)造成10人以上死亡或伤亡20人以上的。

(3)距离重要军事目标和大型军工、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不足1公里的草原火灾。

(4)需要国家支援扑救的。

4.1.2II级重大草原火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受害受灾草原面积2000公顷以上8000公顷以下明火尚未扑灭的。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伤亡10人以上20人以下的。

(3)市交界地区,危险性较大的草原火灾。

(4)距市界5公里以内的省(区、市)草原燃烧面积蔓延500公里以上,或连续燃烧72小时没有得到控制的草原火灾;

4.1.3Ⅲ级较大草原火灾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受害草原面积100公顷以上2000公顷以下。

(2)造成死亡3人以下的草原火灾。

(3)超过24小时尚未扑灭的。

4.1.4Ⅳ级一般草原火灾

(1)受害草原的面积100公顷以下。

(2)无人员死亡的草原火灾。

(3)I、II、III级草原火灾之外的。

本条所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

4.2响应程序及等级

各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对I、Ⅱ、Ⅲ、Ⅳ级草原火灾立即报告市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市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对I、II、Ⅲ、Ⅳ级草原火灾,立即报告省农业厅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政府。I、Ⅱ级草原火灾由省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根据草原火灾的级别申请农业部启动不同的等级响应,Ⅲ级草原火灾由省草原防火指挥部根据火灾情况,启动响应,IV级草原火灾由市草原防火指挥部根据火灾情况,启动响应。发生I、Ⅱ、ⅢIV级草原火灾,各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立即启动本级草原防火预案,制定相应的等级响应。

4.2.1I级响应

发生I级草原火灾,立即逐级上报至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和当地人民政府。由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批准后,启动I级响程序。

(1)应急机构各组工作人员立即到位。

(2)省草原防火指挥部迅速对火情做出全面分析和评估,对扑火工作做出总体部署。

(3)派督导组赶赴火灾现场,指导地方做好扑火工作。

(4)根据火情及市、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申请,批准

调用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物资的品种和数量。

(5)必要时建议省政府召集有关部门研究火灾扑救的紧

急措施,调动扑火人员,调拨扑火经费和物资。

(6)必要时建议由省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人工

增雨扑救草原火灾。

4.2.2Ⅱ级响应

发生II级草原火灾,立即逐级上报至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和当地人民政府。由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批准后,启动II级响应程序。

(1)根据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指示,省草原防火指挥

部办公室迅速对火情做出分析和评估,协助地方做好扑火工作部署。

(2)根据火情,由省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决定是否派

督导组赶赴火灾现场,指导地方做好扑火工作。

(3)根据火情及市、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申请,批准

调用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物资的品种和数量。

(4)必要时建议由省气象局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实施人工

增雨扑救草原火灾。

4.2.3III级响应

发生III级草原火灾,立即逐级上报至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和当地人民政府。由省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向指挥部领导提出处置建议,经省草原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后,启动III级响应程序。

(1)省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立即与省卫星气象中心等

单位联系,做好火情监测,掌握火情动态,及时将火情信息通报地方。

(2)与地方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火场前线扑火力量部署、

火场地理信息和气象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协助地方做好扑火工作。

(3)传达落实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

4.2.4Ⅳ级响应

发生Ⅳ级草原火灾,立即报告省草原防火指挥部和市政府。由市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向指挥部领导提出处置建议,经市草原防火指挥部总指挥批准后,启动级Ⅳ响应程序。

(1)市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立即与市卫星气象中心等

单位联系,做好火情监测,掌握火情动态,及时将火情信息通报地方。

(2)与地方保持密切联系,了解火场前线扑火力量部署、

火场地理信息和气象情况,提出处理意见,协助地方做好扑火工作。

(3)传达落实有关领导的指示精神。

4.3信息报送和处理

信息报送内容包括:火灾发生的时间、地点(地名、经纬度)、过火估测面积、火场地理状况、火场气象状况(温度、风力、风向)、扑救力量(人员、车辆、主要扑火设备数量)、

火情发展趋势、火灾级别、人员伤亡、威胁居民点和重要设施情况。

信息报送时间:市、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接到I、Ⅱ、III、Ⅳ级草原火灾报告后,2小时内报告省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市政府。

发生I、Ⅱ、III、Ⅳ级草原火灾时,及时报告市政府后,通报市发改委、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生局、市安全监管局、市林业局、市气象局。威胁林区的草原火灾,通报市林业局;省边界附近的草原火灾,通过省农业厅通报相关省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涉及人员伤亡的草原火灾,通报市卫生局和市民政局。

4.4通讯

市草原防火办公室准确掌握各县及重点地区草原防火主管部门的值班电话、主要负责人电话;掌握省农业厅及相关部门联系方式。保持与指挥部信息畅通。

必要时,指挥部设立草原防火指挥专线电话

4.5前线指挥

草原火灾扑救的“前指”由地方人民政府组建,督导组根据指挥部领导的指示,协助指导“前指”进行扑火工作。

4.6救护医疗和安全防护

火灾现场救护、后方支援及应急人员和群众的安全防护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4.7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当地人民政府或者草原防火主管部门接到火灾报告后,必须立即组织当地军民进行扑救。接到扑火命令的单位和个人,必须迅速赶赴指定地点,投入扑救。

扑救草原火灾,不得动用未成年人、孕女和残疾人参加。

需要国家派遣部队参与扑火的,按有关规定办理。

4.8新闻报道

部级新闻媒体的采访由指挥部办公室负责,新闻报道内容由指挥部办公室提供,指挥部领导审定。必要时指挥部举行新闻会,并确定新闻发言人。

地方新闻报道制度在当地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中规定。

4.9应急结束

火灾被扑灭、人员撤离火场后,由市、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向指挥部办公室报告。I、Ⅱ级草原火灾由省草原防火指挥部申请农业部草原防火指挥部批准应急响应结束;III级草原火灾由省草原防火指挥部批准应急响应结束。Ⅳ级草原火灾由市草原防火指挥部批准应急响应结束。

5应急保障

5.1物资保障

根据草原防火的实际需要,各县要加强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建设。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重点储备风力灭火机、防火服、指挥车、消防车、运兵车、拖拉机、野外生存设备等。

5.2资金保障

处置草原火灾突发事件所需财政经费,按《陕西省财政应急保障预案》和《*市财政应急保障预案》执行。

草原火灾应急专项经费专帐存储,专款专用。

5.3技术保障

建立并完善草原火情预测预报系统,制定草原火险等级预测预报技术规程;制定和完善草原火灾扑救技术规程;建立地形及草原资源信息管理数据库;建立和完善通讯调度指挥系统,草原防火预警预报系统。

5.4宣传、培训和演习

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开展草原防火宣传,提高群众对草原火灾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等能力。

加强对草原防火指挥人员、草原防火专职人员,以及草原防火半专业扑火队伍和群众扑火队伍的培训,定期举行扑火实战演练,提高科学扑火能力。

6后期处置

6.1善后处置

灾后重建、有关人员的补偿和奖励、扑救火灾中牺牲人员的抚恤和褒扬、受伤人员的救治、社会救济等善后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防火条例》等有关规定由地方人民政府负责。

6.2火灾调查和总结

火灾调查、火灾案件查处由当地草原防火主管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负责办理。

火灾结束后,由市、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进行总结,建立专门档案,并报省农业厅草原防火指挥部办公室和市政府。

6.3表彰和奖励

火灾扑灭后,指挥部对在火灾扑救中作出突出贡献、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7附则

7.1预案的更新与管理

1.本预案根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草原防火工作的实际需要,随时更新。

2.本预案制定或更新后报市政府审批,省农业厅备案。

3.各县草原防火主管部门参照本预案,制定本地区的草原火灾应急预案。

7.2预案制定与解释

本预案由市草原防火部指挥部制定,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联系电话:

草原站范文篇6

一、畜牧业经济指标情况

今年,牲畜存栏数已达到44.83万头(只、匹),总增8.05万头(只、匹),总增率达18%;出栏牲畜8.05万头(只)、出售肉用畜6.26万头(只)、商品率达14%;肉产量达0.55万吨,奶产量达1.88万吨,畜牧产值、增加值占农业总产值及增加值比重提高、农牧业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农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提高0.8,牲畜改良完成100头、只,品种选育完成4000头、只,标准化养殖小区完成新建1个、改扩建1个,水产量未达到5吨。

二、项目建设开展情况

(一)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建设

1、县2015年度退牧还草工程项目总投资2201万元,建设任务为60万亩围建,18万亩草地补播,15000亩人工饲草地,180户舍饲棚圈建设。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

2、2016年度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全县建设划区轮牧草原面积30万亩;草原补播面积15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2万亩;黑土滩治理0.8万亩;毒害草治理0.4万亩;舍饲棚圈建设250户。目前,该项目已完成80%建设任务。

(二)百公里绿色生态示范带集体牧场建设工作

根据《关于印发<脱贫奔康百公里绿色生态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方案>的通知》文件要求我局按照县委、县人民政府要求,我局立即制定方案以色须镇为中心建设藏系绵羊保扩繁基地及牲畜暖棚、草地改良等集体牧场建设项目。

建设规模及内容

1、组建藏系绵羊保种扩繁和供种基地5个

2、引进优质藏系绵羊3200只(种公羊200只,能繁母羊3000只)。

3、标准化圈舍20座、敞卷20000平方米。

4、建设草料基地5000亩。

5、退化草地改良10000亩。

6、围栏割草地1000亩。

7、建设牲畜暖棚2000平方米。

项目实施进度该项目已完成建设任务。

(三)畜间包虫病攻坚定居点灭鼠工作

我局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的关心与支持下,通过与项目施工方的共同努力下,从2017年4月3日至5月10日,顺利完成了89个定居点56.07万亩鼠害防治工作任务。

鼠害防治目标

1、努力在防治区域内达到“防治一片、巩固一片”,“以点带面、辐射全县定居点周边”的总体目标。将治理区内的鼠害程度降到最低点。将治理区的规模进一步的扩大,最后形成定居点周边的无鼠害控制区。将我县草地生态环境治理鼠害及包虫病定居点综合防治建设推向一个全新的格局。

2、包虫病的流行给我县农牧民的身体健康、生产生活、社会稳定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草原鼠类是泡型包虫病传播的重要中间宿主。鼠害治理可有效控制包虫病流行,降低泡型包虫病传播的风险。

组织措施

(1)落实防控责任

省草原工作总站组织各级草原技术推广部门和相关科研院所,指导县编制草原鼠害治理实施方案。省草原科学研究院承担高原鼠害综合治理模式研究和技术指导,草原工作站根据防治工作需要,适时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在上级业务部门和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以及相关科研院所的指导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建立草原鼠害防控指挥协调机构,坚持“重点防控与面上防控、应急防控与持续控制、鼠害防控与人员防护、发展生产与保护生态”相结合。

(2)强化采购招标工作

我局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等要求,进行相关物资、劳动服务等采购工作。采购的药物三证齐全,在运输途中确保不泄露、不失效,建立农药专放库,设立专人负责农药的保管、发放、使用指导和农药包装物的回收、保管和处理。

(3)加强项目管理

严格进行项目建设的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以项目经费资金为抓手,严控质量关。在确保防治面积、防治效果的同时,对死鼠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资金管理,建立专账,专款专用,严格执行资金拨付程序。防治作业承包方开展防治作业时,做好防治进度记录。我县草原监理工作紧紧围绕上级业务部门总体部署和行业重点工作,抓住“十三五”战略机遇期,深入实施《草原法》和《草原防火条例》、《草原管理条例》、《县人民政府草原管理暂行规则》,以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重大政策措施为核心,大力推进草原监理体系建设,切实增强草原执法监督和灾害防控能力,不断提高草原保护监测和建设指导水平,为促进我县草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四)草原生态项目工作开展情况

1、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县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在尼呷镇实施天然草地植被恢复,实施面积6000亩。项目建设内容:鼠虫害治理、围栏封育、草地补播等三项内容。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全部来源于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建设地点:尼呷镇。项目建设进度:已竣工验收并完成审计工作。

2、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县天然草原补播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在色须镇实施天然草原补播,实施面积6000亩。项目建设内容:鼠虫害治理、围栏封育、草植被恢复、项目监测等四项内容。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全部来源于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建设地点:色须镇。项目建设进度:已竣工验收。

3、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县生态综合治理工程项目。目建设规模:通过鼠虫害治理、围栏封育、草地改良、项目监测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面积1万亩。项目建设内容:鼠虫害治理、围栏封育、草地改良、项目监测等四项内容。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全部来源于2016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建设地点:温波镇。项目建设进度:已竣工验收。

4、201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县天然草原综合治理工程项目。项目建设规模:通过实施鼠害治理、围栏封育、草地植被恢复、牲畜暖棚和敞卷建设等措施,恢复草原植被面积2.1万亩;建设牲畜暖棚和敞卷各105座。项目建设内容:鼠虫害治理、草原植被恢复、围栏封育、牲畜暖棚、圈舍建设等四项内容。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1650万元,全部来源于2015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建设地点:色须、德荣玛、呷依、格孟、尼呷、蒙宜、新荣、虾扎、起坞、国营牧场、瓦须、长须贡玛、长须干玛、温波、长沙干玛、阿日扎等乡镇。项目建设进度:正在开展牲畜暖棚封顶工作,已竣工验收。

5、2017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县植被恢复建设项目。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项目拟对县境内217省道全长181.5公里沿线公路段两侧各20米左右进行草原植被恢复建设。项目投资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2800万元,全部来源于2017年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建设地点:国营牧场、起坞乡、虾扎乡、新荣乡、宜牛乡、蒙宜镇、尼呷镇、德荣玛乡、色须镇。项目建设进度:已完成土地平整、填坑覆土等工作。

6、县2017退牧还草工程项目。建设内容:划区轮牧围栏建设20万亩,退化草原补播4万亩,人工饲草地建设2.3万亩,黑土滩治理0.6万亩,毒害草治理0.3万亩。建设进度:已完成实施方案评审工作,开展前期要件办理。

三、畜牧业常规工作

(一)草业工作

1、不断扩大草原法律法规宣传覆盖面

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工作是草原监理工作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顺利开展草原行政执法工作的前提。4月份,按照草原监理站《关于开展草原普法宣传月活动的通知》精神,我局召开专题会议,制定方案,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草原普法宣传活动,广泛宣传了《草原法》、《农业部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和《草原防火条例》、《草原管理条例》、《县人民政府草原管理暂行规则》等草原法律法规及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重大政策,不断提高了广大农牧民的保护草原的法律意识,充分调动积极性,为保护、利用草原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达到以宣传推动事业,以宣传促进发展的目的。

2、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力度

草原行政执法是草原法赋予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和草原监理机构的神圣职责,是保护、建设和管理草原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县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草原上施工作业的单位明显增多,人为破坏草原的违法行为不断增加。对此,我站采取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大草原执法监督,制止破坏草原违法行为,依法保护草原。

(一)开垦草原管理情况:近几年草原违法案件统计中,开垦草原案件始终排在第一,是我县草原执法工作的重点。提高思想认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厉打击开垦草原、破坏生态的违法行为,依法审核审批国家和我省实施的农牧业重大建设项目,严肃查处默许甚至带头开垦草原的有关责任人员,有效制止了滥垦现象。

(二)征用草原和临时占用草原管理情况:面对我县采矿、修路等项目的实施征用草原现象日益增多,加大巡查力度,扩大《县人民政府草原管理暂行规则》、《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宣传,规范征用使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加强征占用草原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和检查。并对存在问题,提出了整改意见。

(三)野生植物采集管理情况:为了实现草原野生植物资源的永续利用,建立联合防控体系和举报机制,重点通道设置临时检查站,查堵进、出采集收购草原野生植物人员,切实加强非法采集收购野生植物破坏草原行为。

(四)禁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管理情况:为了顺利推进我县禁休牧和草畜平衡工作,我站向广大农牧民广泛宣传禁休牧和草畜平衡的有关知识和法律法规,定期和不定期深入各乡进行拉网式督查,发现偷牧行为进行通报和查处。

3、加强草原防火工作

近年来,通过禁休牧、退牧还草工程等草原保护措施的实施,草原植被明显恢复,加之入春后气候持续干旱、风大,使我县防火等级不断提升。积极配合草原防火办公室认真开展草原防火工作,按照“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草原防火方针,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防火、扑火知识,加大草原防火督查力度,加强火源管理,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及时反馈农业部火点遥感监测信息,切实做好草原防火工作。

(二)动物疫病防控、监督检疫工作

一直以来,我中心始终坚持“预防为主、防检并重、治疗为辅”的防疫方针。按照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部署,制定了早计划、早部署、早行动的详细工作计划,明确了我县动物防疫工作的目标任务。

1.目标任务

按照上级下达工作任务,按照全年牲畜因病死亡率控制在牛、羊1%,猪3%的总体要求,确保我县无牲畜重大动物疫情的暴发与流行。同时,我中心对县中心工作人员和乡(镇、场)工作人员进行了“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为完成好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认真组织防疫工作,做好疫苗发放和药械储备

为确保春季动物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我中心指派专人外出调运生物疫苗。其中共调运回牛羊口蹄疫三价苗42.5万头份;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0.5万ml;猪瘟耐热苗1万头份;小反刍兽疫苗2.5万头份;消毒药500公斤;牛出败300万ml;羊三联30万ml犊牛副伤寒28万ml;无毒炭疽芽孢苗50万头份;包虫病基因工程亚单位苗20万头份;所要用药物、器械指定专人保管。按照2016年年底全县牲畜存栏数进行分配,并第一时间指派专人把春季动物疫苗送到各乡(镇、场)人民政府或乡兽医站,按照“政府保免疫密度、部门保免疫质量”的防疫要求,对本县内应免牲畜进行全面免疫,截止2017年5月底,共完成口蹄疫疫苗注射41.75头只/次,犊牛副伤寒疫苗注射41367头只/次;无毒炭疽芽孢苗注射46万头只/次,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圈舍消毒面积达100%。

3.防治、驱治相结合,做好常规免疫工作

我中心采取防治和驱治相结合的方式使用阿维菌素、螨净等药品对牲畜体内外寄生虫进行了全年预防性驱虫。并认真开展普通病诊治工作,做到发现一起、治疗一起。半年以来共驱治家畜体内外寄生虫174547头(只、匹),其中内寄生虫头113226(只、匹),外寄生虫61321头(只、匹)。共诊治各类普通病例1037例,治愈例927,治愈达89.4%。

4.空瓶回收及无害化处理

(1)规范免疫登记,健全防疫档案,是《动物防疫法》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做好疫苗空瓶回收处置,是加强疫苗使用管理、精准免疫、堵塞漏洞、减少浪费、保证生物安全、避免污染环境的重要措施,也是《省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基本要求。我县畜牧局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这两项基础性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这两项工作作为全年防疫工作的主攻点,抓实抓细抓到位。

(2)统一表格。统一按照我中心规定的表样进行登记。《免疫登记簿》采用一村一册,由防疫员负责登记,《疫苗空瓶回收登记薄》由乡镇兽医员负责登记。《疫苗空瓶回收登记薄》在本次春防时按表样开始使用。

(3)规范程序。每年春秋防集中免疫开始前,防疫员必须摸清各乡镇牲畜存栏底数,做好免疫进度计划,按计划申领疫苗;免疫过程中必须有村干部带队,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牲畜免疫注射完毕,要及时、准确、完整登记免疫信息,履行签字手续,上报免疫进度。疫苗使用后空瓶必须回收到乡镇兽医站,实行“免疫一种、回收一种、发一种”由乡镇兽医站负责回收登记并按相关规定集中焚烧处理

5.规范开展检疫监督工作

狠抓动物产地检疫,认真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动物检疫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格依据《动物检疫工作记录规范》出证,规范填写检疫证明,杜绝“越权出证”、“隔山开证”等行为。一是落实检疫申报制度,全面提升我县的产地检疫率。二是强化规模化养殖合作社产地检疫面,重点抓好各乡、镇产地检疫。由22个乡镇兽医站、172名村级防疫人员协助官方兽医做好产地检疫,按动物防疫责任区域范围,受理养殖合作社和养殖户检疫申报,及时开展动物产地检疫。

6.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监督管理、确保猪肉食品安全

按照农业部的规程,生猪屠宰扫雷行动实施方案,严把屠宰检疫关,严格按检疫操作规程,严格查证验物,定点屠宰场检疫员实行同步检疫,确保产地检疫率、屠宰检疫率、产品持证率、病害畜禽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率达到要求。一是开展生猪屠宰环节各项疫病检测。今年上半年全县累计生猪屠宰检疫0.0373万头,发放动物产品检疫合格证明b证97份。二是我县目前巡查制度已常态化,强化了对屠宰检疫的监管。在屠宰检疫监管上严把动物进场关、宰前检疫关、同步检疫关、无害化处理关,确保肉食品安全。三是我所按照屠宰环节瘦肉精的抽检工作严格进行。生猪定点屠宰场实行“瘦肉精”监测月检季报制度,检疫人员严格按照不低于3%屠宰量或不少于1头的要求规范开展了检测工作,截止上半年屠宰环节“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三联检测卡)检测累计抽检15例。所有检测结果都为阴性。四是加强生猪定点屠宰场操作环境卫生管理,分宰前宰后每日进行两次消毒措施,保证生猪定点屠宰环境卫生达标合格。

(三)家畜改良工作

按照良种补贴实施方案,精心安排部署,我局高度重视,抽调相关技术人员,年初到藏系绵羊资源保种场进行选种、购买等相关工作,赴色须镇开展了投放种公畜工作的良种补贴工作,并完成了良种补贴软件及归档工作。

四、包虫病畜间防控工作

(一)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

按照人畜同步、分类指导的原则,认真落实布病、包虫病防治计划,加强人畜共患病防控力度,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加大动物布病防控力度,做好监测净化工作。继续打好以县为重点的包虫病防控攻坚战,深化提升“两抓四管六结合”模式,认真落实犬驱虫、羊免疫、病变脏器无害化处理等措施。结合我县实际情况上半年主要开展以下几个工作要点:一是:从今年初到目前为止,总共完成家养犬只驱虫91840只次,每月驱虫完成率达99.99%。二是:我局结合春季动物防疫工作从2017年4月20日起对全县存栏羊进行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免疫,通过首免和加强免疫共两次免疫,共免疫91757只次,免疫率均达98%以上,有效保护了易感动物。三是:截止2017年5月,共完成犬粪无害化处理275520次,有效切断了犬粪和包虫病虫卵污染环境的渠道。四是:目前我县共扑杀无主犬、流浪犬和疑似感染阳性犬共计24581只,在畜牧局和官方兽医的监督下,严格按照病死畜禽处理规程全部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在处理点设置警示标识,安排专业人员按处理规程定期进行巡查和消毒。通过登记和扑杀,目前全县共存栏犬只18368只。

(二)包虫病畜间防控知识技能培训及宣传工作

我局对全县乡镇兽医人员、村级防疫人员及村级驱虫员,全县屠宰户包虫病知识健康教育活动共进行3期培训,参训人员共计534人,并发放了1000多份藏汉双语宣传资料及培训手册,格桑花开宣传光盘97张,为全面落实死亡犬无害化处理工作,我局领导安排下,2017年2月13日至14日,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出5名技术人员对我县s217公路沿线“起坞乡至色须镇”进行死亡犬集中收集。在2天的时间共处理了31只死亡犬。

为进一步搞好包虫病防控工作,我中心4月7日至8日派出专人到23个乡乡镇场发放犬只驱虫药“吡喹酮”全县共发放2215瓶,在发放药品的同时还发放了包虫病宣传资料及挂图70余份,喷宣传标语30余条。1月至5月份我中心发放畜间包虫病宣传手册共1万5千册,县畜间包虫病防控羊免疫及犬驱虫登记册1万册。3月17日血清采集送检122份。送检单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5月20日犬粪送检643份。送检单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五、产业扶贫工作

2017年产业扶贫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发展生态环境、绿色畜牧业等主导产业,为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和加快推进畜牧业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1、培育推广藏系绵羊850只;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5个并给予扶持。已完成棚圈建设5个。

2、工作推进情况

2017年24个贫困村项目总投资127万元。其中藏系绵羊投入102万元,舍饲棚圈投入25万元。

(一)养殖业:已完成850只藏系绵羊选种及购买工作,并以投放。

(二)棚圈建设:已完成棚圈建设

草原站范文篇7

一、统一思想,坚定信心

从目前我市情况来看,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管护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随意放牧现象随处可见,草原及生态草破坏严重,特别是有的生态草地块已经又退化到了治理前的程度;二是私开滥垦屡禁不止,草原面积流失严重,据统计,我市每年私开滥垦草原面积近千公顷,严重影响了我市的生态环境;更有甚者在“一江两河”和水库库区河滩地非法围堤造田,并且这一现象越来越严重,不仅破坏生态,威胁行洪安全,而且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据了解,这种现象的产生,有的是行洪区内职工群众所为,有的是邻近乡(镇、场)群众所为,还有个别乡、村干部受利益驱使,与外地亲友勾结,直接或间接参与其中。有的以乡、村集体或村民名义把河滩地违规对外发包。三是草原(生态草)管护力量薄弱,草原(生态草)保护设施破坏严重,生态草围栏被破坏70万延长米,生态草围栏完好率仅占50%;四是因草原合同、土地地类纠纷和私开滥垦乱牧引发上访事件不断,一些人把黑手伸向农村的草原、河道、滩涂和未利用地,把其变成淘金的乐园,牟取暴利,民怨极大,成为群众上访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每年涉及私开滥垦乱牧的上访案件达到260多起,小则写上访信,大则集体上访,甚至出现群殴和越级上访现象,处理难度较大,给市委、市政府工作带来严重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重视程度不够。有的乡(镇)领导错误地认为,牧业部门是草原执法主体,禁牧和管护与乡(镇)关系不大,从而推卸责任,没有纳入工作日程,能推则推,能躲就躲,能糊弄一时是一时。特别是少数干部对市里的要求和规定重视不够,抓的不紧,工作敷衍搪塞,根本不深入到实际,甚至有的向群众散布不禁牧等不负责任的言论;更有甚者,个别人暗中指使群众抗拒草原执法人员执法,到市里集体上访,甚至有的暴力阻挠生态草管护人员执法。前段有不法分子打伤两名生态草管护人员,气焰十分嚣张,影响了禁牧工作的顺利实施。还有的部门认为执法难度大,遇到集体抗法不好办;人员不足,缺少力量;法律没有赋予强制手段,不能拿物抓人,这些模糊认识也直接导致禁牧和生态草管护工作不力。二是行政执法力度不够。有的部门执法队伍形同虚设,对市里出台的禁牧规定执行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只是口头上通知告诫,有的执法人员不按照法律程序严格执法,不使用财政统一票据,执法方式简单粗暴,还有的对放牧户超标准处罚。尤其是个别执法人员借禁牧名义“寻租”,影响恶劣。三是政策规定不够具体。1983年农业区划时,全市草原面积是354万亩,1996年土地部门进行土地祥查时,把大部分草原划归到未利用地范畴,这就给私开滥垦草原提供了可乘之机。由于受经济利益驱使,非法开垦和征用草原的当事人与村委会以开发河滩地和泡沼等退化草原为名,大面积开垦种植农作物;有的村将本村使用的草原开垦成耕地,并按人口数量分配给各户;草原承包人私自将所承包的部分草原开荒,自己耕种或承包给他人;还有的农户私自围垦草原,象过去“跑马占荒”一样,置政策法律于不顾,以为谁开谁有,从中牟取非法利益,所有这些都是政策不明确、不配套造成的。四是部门之间缺少配合。近年来,由于林业、发改、农业开发、芦苇等部门相继投入到退化草原治理中来,草原(生态草)治理主体发生了变化,虽然加快了植被恢复的步伐,但是也出现了“龙多难治水”的局面。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无论谁治理、谁管护,只要有利于保护草原、只要有利于恢复植被、只要有利于改善生态,政府都支持、群众都欢迎。各部门要站在“生态立市”和“牧业富市”的战略高度来认识打击私开滥垦乱牧行为的重要意义,密切配合、通力协作,齐心协力保护好得来不易的治理成果。

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这次全市打击私开滥垦乱牧动员大会,可见市委、市政府对打击私开滥垦乱牧工作的高度重视。因为随意破坏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的现象已经到了非治不可的程度,如果任其发展下去,不但多年来的禁牧成果会付诸东流,我们赖以生存的草原也会质量越来越差,数量越来越少,甚至连最基本的生存条件也会丧失,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无法保证。所以,市直相关部门、各乡(镇、场)要本着对事业、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打击私开滥垦乱牧行为纳入工作日程,切实抓好。说到底,关键是端正各级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的态度,做到思想上认识,工作上重视,措施上务实,真正把这项事关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事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强化措施,做好工作

“禁牧舍饲”和依法打击私开滥垦是市委、市政府的一贯方针,也是实施“牧业富市”和“生态立市”战略的重要内容,各乡(镇、场)和相关部门必须高度重视,认真落实。针对当前出现的问题,下一步要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加大宣传力度。多年前,我市率先在全省推行了草原季节性禁牧,完善了政策体系,建立了执法队伍,加大了执法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多数群众,尤其是我们部分干部还没有认识到禁牧是转变饲养方式和恢复草原生态的根本途径,没有摆正禁牧和发展的关系,思想中还有“禁是形式,放是根本”的想法,“养畜就得放牧”的思想认识严重制约了禁牧的有效实施。为此,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宣传媒体,采取报纸公告、广播电视通告、入村宣传车、村屯大喇叭、召开群众座谈会、发放宣传单等多种方式搞好宣传。要大张旗鼓地宣传正、反两个方面的典型;要组织干部到畜牧业发达地区、禁牧舍饲先进地区参观考察;要在电视上发表电视讲话,林业、牧业、水利、土地部门都要讲;要在*通讯及电视上发表公告,在路边显要位置设立宣传告示牌。宣传媒体要把打击私开滥垦乱牧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开辟专版、专栏报道,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和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要明确相关职责。《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和《吉林省生态草建设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都有明文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的保护建设、利用和管理,加强保护、建设和合理利用的宣传教育。这是法律赋予各级政府管理的职责和基本要求,既是各级人民政府在加强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保护工作中必须切实履行的法定职责,也是各级人民政府管理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的前提和法律依据。作为乡(镇)党委、政府和国有场(站)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也就是说这些工作绝不仅仅是职能部门的事,而是政府行为,是社会的责任,乡(镇)党委、政府和国有场(站)义不容辞、责无旁贷。要进一步强化责任追究制。必须明确乡(镇)党委书记和场(站)主要负责人是辖区内管护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是具体责任人,村书记是所在村的第一责任人。乡(镇、场)是草原(生态草)、未利用地、河道管护的第一道防线,畜牧、林业、水利和国土资源部门是执法主体。为了更好地把乡(镇)和执法部门的工作衔接好,市里要求牧业、林业、水利和国土资源等部门要把执法工作向乡(镇)延伸,由各乡(镇)成立草原禁牧和生态草、未利用地、河道管护执法大队,吸收畜牧站、林业站、水管站和土地所、司法所、派出所的干部参加,由业务局负责向市政府法制部门申请办理执法证件,人员由乡(镇)党委、政府和各主管局共同管理,林业部门和各乡(镇)负责解决工作费用,使乡(镇)、部门在草原禁牧和生态草、未利用地、河道管护上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各部门要加强各自的执法队伍建设,配备精兵强将,提供执法条件,全力配合乡(镇)执法大队执法。

三要明确法律、法规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吉林省草原管理条例》、《吉林省河道管理条例》、《吉林省生态草建设管理办法》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未利用地管理与保护意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和规定是我们管理草原、生态草、未利用地、河道的重要依据。从目前来看,法律、法规和规定并不完善,特别是在操作层面上,缺少具体硬性的规定,给部门执法带来很大的困难。同时,部门之间在对法律条文的认知、执行和部门职能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都导致执法难。对此,我们不能望而却步,必须站在维护法律尊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大局出发,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工作要求,解放思想,大胆创新,知难而进,突破执法瓶颈。市牧业、林业、水利和国土等部门要按照法律赋予的职权依法加强对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的管理,及时对违法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对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进行处理。各执法部门在具体执法过程中,不能拘泥于法律条文的规定,要灵活运用法律,深入研究法律上没有明确规定不允许和明令禁止的条文,大胆突破,做到既不违法行政,又起到惩治违法行为的警示作用,对此,市委、市政府坚决支持。市检察院、法院、公安局在此问题上要与市委、市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支持、配合行政执法部门的执法活动,在全市掀起一场整治违法开垦、侵占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行为的新高潮。

四要加大执法力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和《吉林省生态草建设管理办法》,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草原季节禁牧的通知》要求,我市所有的草原在禁牧季节禁止放牧,林业生态草用地全年禁牧。市直相关部门和各乡(镇、场)要把禁牧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集中力量抓好。各乡(镇)畜牧站和林业稽查人员要真正担负起法律赋予的责任,严厉查处草原(生态草)放牧、草原开荒或改变草原用途等违法行为。各乡(镇)派出所要协助市督查组和畜牧站依法查处违法案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真正把禁牧纳入到依法管理的轨道。执法执纪部门要严格规范执法程序和收费标准,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决不允许出现因乱收费、乱罚款而引起的群众上访事件,更不允许用禁牧政策“寻租”,借禁牧之名、行收费之实。这里要强调的是,各乡(镇)畜牧站凡是以“草原植被恢复费”名义收取农户资金、放任农户放牧的,坚持“谁收取、谁负责、谁退还”的原则,在近期内必须予以退还。对于这个问题,市里要由监察部门牵头,进行明察暗访,发现问题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将当事人清除执法队伍。

五要严厉打击私开滥垦。多年来,我市的草原、河道和未利用地管理工作在相关部门和乡(镇、场)的共同维护下,保持了较为平稳的态势。但是自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下发后,农民对土地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些人把致富的主意打在了草原、河道和未利用地上,采取不法手段,私开滥垦,扩大耕地面积;还有的通过种种手段低价承包,或等待油田占地、或期待日后升值、或揽牧收费。草原、河道和未利用地的管理和利用极不规范,私开滥垦、盲目开发、违法发包和转让、非法占用、过度利用等违法案件接连不断,使我市草原、河道、未利用地面积锐减,给人民生活甚至生命带来严重威胁。因此,我们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私开滥垦行为。一是强化草原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我市境内的草原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草原。未经批准,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征用、使用或者临时占用草原。经依法批准征用、使用或者临时占用草原的个人应当按照批准的面积征用、使用或者临时占用草原,不得擅自扩大面积。依据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1984年制订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第八条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草原面积以1984年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时确定的面积为准,我市境内的荒草地由市牧业管理局依据《草原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管理。市牧业管理局作为我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加大草原管护力度,依法严厉查处私开乱垦、乱占滥用草原等违法行为。司法机关在受理相关案件时要依据畜牧部门出据的证明材料作为判决依据,其它部门不应随意出据证明材料。杜绝“证”出多门,司法机关无所适从的情况再发生。二是强化生态草管理。根据《吉林省生态草建设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我市境内的生态草建设是指以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采取封地管育、植灌种草、林草结合,促进植被恢复和改善,治理荒漠化土地的综合性生物和工程措施。禁止在生态草建设用地上擅自从事挖沙、取土、耕作、挖植物等破坏生态草建设用地植被及其建设设施的活动;禁止在生态草建设用地上放牧;禁止擅自向生态草建设用地上排放污染植被的废液、废气、废渣。市林业局是我市生态草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我市生态草建设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对违反生态草建设管理的行为,要依据《吉林省生态草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司法机关在受理相关案件时要依据林业部门出据的证明材料作为判决依据,其它部门不应随意出据证明材料。三是强化未利用地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吉林省土地管理条例》和《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加强我省未利用地管理与保护意见的通知》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未利用地开发应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土地开垦区内进行,必须经过可行性研究和科学论证,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批准。要在严格控制的前提下,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未利用地进行开发,实施项目化管理。市国土资源局是未利用地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未利用地开发行为的监督检查,并将其作为土地执法动态巡查的重要内容。对未经批准的未利用地开发行为,应坚决制止并依法查处,并责令其限期退耕,恢复原貌。司法机关在受理相关案件时应以土地部门出据的证明材料为判决依据,其它部门不应随意出据证明材料。四是强化河道管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吉林省河道管理条例》等关法律、法规,河道的具体管理范围由市政府负责划定,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任何单位和个人无权对外发包。在河道管理范围内,禁止修建围堤、阻水渠道、阻水道路;禁止种植高杆农作物;禁止设置拦河渔具;滩地的利用,应当由市水利局会同市国土资源局等有关部门制定规划,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要依法打击围垦河道、设置阻水障碍物等违法行为,特别是在汛期到来之际,为确保江河堤防安全度汛,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进一步加大嫩江、洮儿河、霍林河流域的清障力度。嫩江流域非法修建的堤坝经三年的多次清障,已基本恢复正常行洪状态,但洮儿河流域情况十分严重。6月30日洮儿河第一个洪峰到达我市,黑帝庙水文站流量仅有195立方米每秒,就在短时间内形成高水位,据专家测算,这个水位相当于1998年以前1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水位,这个水位立即对舍力等四乡二场范围内由省水利厅批准的规划套堤造成严重威胁。为了保规划套堤、保围堤安全,市委、市政府决定对洮儿河行洪区内的非法堤坝进行清除。各乡(镇、场)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能以影响稳定、激化矛盾、洪水不再来可以保得住、保护农民利益等说法为借口,消除畏难情绪和“怕”的心理,站在维护国家政策、法律尊严、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维护大多数群众利益的高度来认识清障工作的重要性,坚定清障的信心和决心,做好清障对象、部位、机械、人员安排,只待指挥部一声令下,全线出击,一举打赢清障歼灭战。包保洮儿河防汛工作的市级领导要深入到所包乡镇指挥督促开展工作。市水利局要依法行使职能,对非法堤坝该清除的清除,该行政处罚的处罚,该行政处分的处分,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司法机关在受理相关案件时要依据水利部门出据的证明材料作为判决依据,其它部门不应随意出据证明材料。要加大河道管护力度,组建洮儿河堤防所,防止清后复围,从现在起,绝不允许再出现非法围堤造田现象。同时,对非法设障,侵占、发包河滩地的当事人,收缴其非法所得,并处以相应的罚款,通过法律和经济手段,严打重罚,起到警示震慑作用。对拒不清障或无视法律、煽动闹事等行为人要视情节,依法从严从重惩处。公安机关要全力配合维护执法环境,打击执法过程中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注意人身安全和治安秩序安全。

三、加强领导,确保实效

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管护工作能否做好,重在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关键在部门配合,合力攻坚。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这项工作的领导,市里成立了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管护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德新担任,成员单位包括牧业、林业、国土资源、公、检、法、司、农经、芦苇等部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牧业管理局。各乡(镇、场)也要成立相应组织,一把手负总责,确定一名分管领导常年抓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管护工作。各主管局和“公、检、法、司”等部门要确定一名副职专抓,相关科室具体负责,并要为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条件和经费。

二是加强部门配合。各相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摒弃部门利益,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公、检、法、司等部门要密切配合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地)行政主管部门,对私开滥垦和违规放牧等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尤其是公安机关,要快速出警,配合执法部门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市里建立联席会议和联合执法办案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打击私开滥垦乱牧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出现的苗头,对严重违法、违规的案件要实行部门联合执法办案,集中力量,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实现草原、生态草、河道、未利用依法、规范、有序管理。

草原站范文篇8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向在座的各位领导和同志们汇报思想工作情况。我是20**年底调转到哈尔滨市草原监理站的,从我进站以来,到现在为止,已经一年多了,一年来,我在站领导和科领导的关心下,在稽查科各位同志的帮助下,认真学习、扎实工作,使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两年来的学习和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一年来,我充分利用时间加强政治理论及专业知识学习,学习了党在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素质。同时,通过不断向老中志请教,加强了法律法规和业务学习力度,先后系统的学习了草地资源调查、牧草种子检验、草场监测、治蝗灭鼠、优质牧草栽培技术等,逐步掌握了草原工作的基本知识和实用技术,提高了自己的执法水平。

二、明确目标,扎实抓好草原执法

草原执法是草原监理稽查工作的重中之重,它的目标是认真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各项草原管理制度,促进草原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在站领导和稽查科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和科里面的同志一起,克服困难,扎实工作、严格执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是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经常深入基层,详细地了解有关情况,根据当前的职能情况,深入调查研究,有计划,有步骤地做好每一阶的工作。二是严厉查处非法开垦草原行为,制止乱采滥挖草原野生植物的行为,做好草原保护工作,一年来共查处非法开垦草原行为次,处以罚款元,通过我们的查处,草原牧民非法开垦草原的行为得到了有效扼制;三是规范征用、使用和临时占用草原行为,做好草原权属划分工作;四是受理并查处大量的农牧民来信来访案件,在农牧民中形成了比较高的威望。五是配合其他科的同志抓好技术推广工作。

草原站范文篇9

一、合理选项,搞好调查,扎实做好审前准备

㈠合理筛选审计项目。开展效益审计,是一项新的工作,要做好试点审计,使效益审计有一个实质性突破,必须选好审计项目。我们在选择效益审计试点项目时,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一是重要性,就是选择市域内近期投资额较大的项目,该投资项目能对一定区域内的生产、生活方式或经济结构有较大影响力;二是时效性,选择目前正在实施的生产性项目,通过审计,及时发现项目管理和运行中存在的问题,能够为该项目管理、运行提出用得上的有现实意义的审计意见或建议;三是可操作性,就是在审计中实施绩效评价时,该项目有经济或专业方面的可量化的指标,能够实施定量和定性分析,项目有可评价性;四是工作量适度性,就是在选择审计对象上不能盲目贪大,坚持以试点为目的,搞局部审计。要根据我局现有投资审计资源,选择工程建设内容相对单一、审计工作量不大的项目,便于实施阶段能高效运行。综合以上几个因素,我们对全市基本建设项目进行了对号筛选,确定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作为投资效益审计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将其列入*市2008年全市审计工作计划。

㈡、认真做好审前调查,编制具有指导性的审计实施方案。

⒈全方位了解项目背景。天祝藏族自治县是甘肃省十大牧业县之一,草原畜牧业是全县经济支柱产业。全县总土地面积1072.39万亩,有天然草原及灌丛放牧林地758.4万亩,其中:天然草原面积587.1万亩,灌丛放牧林地171.3万亩。境内草原广阔,天然草原是县内面积最大的地貌类型,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54.75%。天然草原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有草原草场、山地草甸草场、灌丛草甸草场、疏林草甸草场、高寒草甸草场五种类型,主要牧草有49科158属276种。天然草原不仅是牧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生产资料,而且是祁连山主要的水源涵养区,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人口数量急剧增长,牲畜数量增加,草原超载过牧,滥垦乱挖,破坏严重,建设和保护手段落后,导致草原大面积严重退化,鼠虫害泛滥,生态环境恶化。目前全县天然草原90%以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严重退化面积已达202万亩,占草原总面积的34.4%,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相比,牧草产量下降30.4%,牧草覆盖度下降11.11%,高度下降41.7%,畜均拥有可食牧草由7622.9kg下降到2122.2kg,畜均草原占有量由33.75亩下降为9亩,而且退化面积仍在逐年扩大,水土流失日趋严重。在植物群落中,优良牧草及可食牧草比重下降,毒杂草比重上升,植被稀疏,群落结构简化。草原退化,生境恶化,草原生产能力低下,已经严重制约天祝县草原畜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草原退化现状,天祝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把草原生态环境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订了草原生态建设中长期规划,加大投资力度,积极争取项目,依托项目建设,加强草原保护和生态建设,以草原围栏建设为重点,采取补播改良、治虫灭鼠、人工草地建设等综合治理措施,加强草原改良,恢复草原植被,遏制草原退化趋势。

⒉初步了解退牧还草工程总体任务和目标。天祝县实施退牧还草工程,始于2004年。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批准立项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项目的最高目标是通过实行草原围栏落实休牧、禁牧政策,改善牧区生态环境、实现草原资源永续利用,促进农牧民收入增加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实行分年度审批,分年度实施。截止2007年,天祝县已获国家发改委、农业部批准五个分工程。五个工程的总体任务是:天然草场退牧3*万亩,其中禁牧50万亩,休牧255万亩;天然草原补播改良100万亩。总投资额822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6*8万元,地方配套及自筹2167万元。截止2008年8月,2004年度、20*年度及20*度第一批工程建设内容已实施完毕,并经省级验收;20*第二批及2007年度工程任务正在实施中,预计2008年底全面完成。

⒊了解项目管理和制度建设以及运行情况。

通过与天祝县畜牧局有关人员座谈、询问,查阅项目管理资料,我们了解了该项目管理状况。在项目运行中,天祝县制订了《天祝藏族自治县退牧还草工程管理办法》、《天祝藏族自治县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试行)》、《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天祝藏族自治县禁牧休牧管理办法(试行)》等几个制度,规范项目实施和后续管理。在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中,天祝县依托县草原站,结合草原生态的科技研究,还开展项目技术支撑,对草原进行动态监测。该项目工程围栏建设材料的采购及工程现场监理,由省退牧办统一进行招投标管理,天祝县畜牧局设立退牧办负责实施。项目实施中,由退牧办具体办理。

⒋收集项目管理资料,学习草业知识,初步拟定综合评价指标。

通过查阅项目资料,我们知道,该项目建设的目标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建成草原围栏,形成生产性基础设施;二是对围栏区草原实行定期禁牧和休牧措施,使项目区草原牧草休养生息,植物种数增加,产草量提高,提高项目区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此,我们专门学习了有关草业方面的基础知识,还收集了近年天祝县草原站及其与甘农大联合实施的草原科研论文,反复学习,为做好退牧还草项目专业评价打好理论基础。通过学习我们拟定了可供选择的若干个评价指标,以便在审计实施中选择评价。初步拟定的综合评价指标主要是:草原围栏率、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产草量、植物种数、资金节约度、温棚建设量等。同时,还了解一些有关草原监测的规范及手段。

⒌查阅已完工项目的竣工决算资料和审计情况。

在审前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天祝县共批准实施退牧还草五个工程,其中前三项工程已竣工并经省级验收,天祝县审计局已对其进行了竣工决算审计,为此,我们收集竣工决算报告和审计报告等资料,了解了已竣工工程的决算等情况。

⒍制订审计方案。在上述审前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制订了操作性较强的审计实施方案。方案简要内容如下:

审计目标:资金收支真实性、合法性确认;工程建设任务的真实性和项目综合效益预期实现程度的评价。

审计范围:2004年度至2007年度五个年度分项目。

审计内容及重点:项目建设程序的合法性;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各项投资的真实性及支出的合法性;已完工程决算的真实性等;工程管理及效率;已完工年度项目的投资效果,包括投资使用效果和效益。审计重点是资金和项目管理及工程投资效益。

现场审计主要步骤:该项目的现场审计,分财务和业务两个方面进行。主要方法是:

一是审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通过审阅财务资料确认资金到位及使用情况,突出对项目资金管理的评价。在审计中,要充分利用天祝县审计局年度项目竣工决算审计报告。

二是审阅项目实施方案和作业设计方案,首先确认建设任务和项目实施区,之后确定样点进行实地观察,抽样核对围栏建设面积和材料使用量,与乡、村、牧民核实工程量,确认投资完成量、额的真实性。

三是进行效益分析。首先对整个项目的建设效率进行分析;其次是选择二个项目乡镇或实施点,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工程实施后项目区草原生态的变化。同时,查阅和收集草原监理方面的专业资料,利用草原站监测资料和畜牧专家的专业调查及研究成果,征询畜牧专家的意见,采用草原监理方面的指标,对项目的建设的效果和效益进行量化评价,与畜牧局、草原站及有关实施单位核对并确认审核结果。第三,对投资的节资性进行适当分析等等。第四,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评价。

二、围绕方案,创新方法,认真实施现场审计。

㈠审查财务账目,确认资金到位及管理情况。审计组进入现场后,首先,审查退牧还草专项财务账目,核实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第二,检查项目办对资金的管理情况,审查内容包括资金管理制度、不相容职务设立和牵制制度设计、项目办支付资金流程等;第三,对财政局专项资金拨款程序、县发改委对项目结算的审核等关键点的控制进行审查;第四,利用天祝县审计局决算审计报告对项目财务收支的审计结果。

㈡对围栏材料采购成本进行分析,评价项目节资性。一是通过对项目资金管理的审查,从财务上取得材料采购价、运费结算的基本数据证据;二是从项目资料库取得供应商基本资料、中标书、供应合同、运输合同等证据;三是把审资金与审项目结合进来,对项目资金使用的节约性进行简单分析。

⒈分析结论之一:招标制度安排不合理。该项目材料采购,由甘肃省退牧还草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安排招投标。省退牧办对围栏建设所用材料,包括立柱、网片、刺丝及其他配件等材料,实行一个标段捆帮招标。在制度安排上,采取对全省退牧还草工程围栏材料,通过拆分运输费用后,以同一价格中标。如金属围栏材料2004年工程中标价为2.515元,20*年和20*第一批工程中标价为2.65元,20*第二批和2007年中标价为3.22元。审计认为,将围栏材料中的金属制品与水泥立柱捆帮招标,这种制度安排不科学、不合理。同时又将运输费用从标的中拆分,其实质是供货价格不一致。审计中,我们以松山镇项目区20*年和20*第一批工程的金属围栏材料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是供货成本差异较大: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实际供货价格为2.77元/米,甘肃WT公司实际供货价格为2.81元/米,酒泉CX公司实际供货价格为2.80元/米。如果由天祝富强围栏公司供货,金属围栏价格可控制在2.66元以内。

⒉分析结论之二:因水泥立柱招标制度安排不合理致使支出增加117.66万元。

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省退牧办安排的材料供货商都是非*市(中标单位分别是张掖市YG公司、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酒泉市CX实业公司)的经销商或生产商。但审计调查中发现,供货单位提供的围栏水泥立柱都是由凉州区或天祝县本地企业生产提供的。据调查,祁连、旦马、毛藏等乡围栏用水泥立柱由凉州区一家水泥制品生产企业提供;抓喜秀龙乡、松山镇、安远镇等乡镇围栏水泥立柱由天祝县XX制品公司(以下称天祝制品公司)提供。审计组对天祝制品公司供货情况进行了现场调查,经调查证实,天祝制品公司向上述几家中标企业供应的水泥立柱(规格为120×120×1900mm)价格与中标价格差价较大(除2004年度外)。经测算,仅天祝制品公司供应的水泥立柱,差价达793700元。而该公司提供的水泥立柱仅占项目所用的45.57%。按此差异计算,该项目所用水泥立柱如由本地水泥制品厂供应,围栏所需的水泥立柱可减少资金支出117.66万元。水泥立柱价格差异分析如下表:

⒊分析结论之三:因金属围栏材料供货商安排不周致使支出增加119.48万元。

审计发现,天祝县退牧还草工程用金属围栏材料,在省退牧办组织的招投标中,酒泉、张掖及兰州供应商同价中标(全省所有公司供货价格统一),但生产地至天祝县华藏寺的长途运费由天祝县项目办支付,这样实际上造成天祝县项目材料采购成本不一,各供应商供应的材料价格执行结果不同,这种招标安排存在非合理性。经审计筛选,在已竣工验收的前三批(2004年至20*)项目中,用于支付金属围栏材料运输的长途费用为119.48万元,占项目中中央投资4445万元的2.68%。据调查,天祝县域内金属围栏生产厂家,完全可以满足该项目所需围栏材料的供应,其中一家生产企业向该项目甘南州供应围栏材料,供应价格与上述公司价格一致。如果该项目在材料供应的制度安排上由天祝县供应商供应围栏网片等金属材料,则可减少上述运费支付,为项目节约资金119.48万元。

⒋分析结论之四:供货商货物交付地差异致使非合理性支出增加43.37万元。

审计中还发现,项目供货商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甘肃WT公司(20*、20*项目材料供应商)提供材料运输的起点主要是张掖市和嘉峪关市,与其公司注册地址不符,运输里程差距较大。审计认为,按项目合同约定,天祝县退牧还草项目中只能支付中标企业所在地至项目实施所在乡镇的长途运输费用,不应支付超距离超额运费。据此测算,该项目仅在20*年及20*第一批项目的材料采购中,就多支付运费43.37万元。其中多支付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运费21.31万元,多支付甘肃WT公司运费22.06万元。

兰州HFS生态科技公司供应材料运输费用分析

甘肃WT公司供应材料运输费用分析

㈢、查阅项目竣工资料,核实建设内容完成情况。退牧还草项目,由于施工面大、分散,工作量难以一一核对。我们的方法主要是:一是查阅县审计局竣工决算报告,充分利用县审计局对已完工程量的审计结论;二是查阅项目主管部门竣工验收意见书,借用验收意见书中对工作量的评定意见;三是采取“三核对”即中标通知书与供货合同核对,供货合同与入库单核对,出库单与村委会签收单核对,以核实围栏材料、补播草种采购和发放量;四是通过抽样核对围栏长度及面积。确定抽查的围栏单元后,到围栏单元现场对围栏主要拐点实施测定,确定围栏四周拐点的经纬度,和作业设计中的拐点经纬度进行核对,对GPS测算的围栏长度及面积与作业设计中的围栏面积核对;五是把审计与审计调查结合起来,采取与乡镇、村委会相关人员及项目受益区牧民座谈、询问,向项目区乡镇政府发放审计调查问卷等,核实材料发放到位的真实性,。通过上述方法,我们审核了建设内容的完成情况。经审计核实,已竣工的前三批工程建设内容全面完成,正在实施的二批工程建设内容完成七成以上。

审计中,我们利用GPS定位系统的测量功能抽查了围栏的工程量完成情况。经审计现场测量计算,天祝县退牧办竣工资料反映的完成工程量和审计测定的工作量存在一定的差异。审计分析存在这些误差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GPS系统测定的围栏区投影面积和项目区因地形不平坦而形成的实际草场面积差异。审计中,我们参考了该项目作业设计时的误差系数即高山区围栏工作量按20%、丘陵区按15%来确定工作量的完成程度。如松山片(草原草场类)20*年度

休牧围栏单元589(X),经现场对围栏主要拐点坐标点的测定,GPS接收机显示的1954年北京坐标及经纬度坐标与作业设计和竣工验收资料中围栏单元的完全一致,而GPS接收机显示该单元闭合面积为0.607平方公里,折合910.5亩,周长3.72公里,与作业设计和竣工决算中的围栏面积960亩相差49.5亩,周长相差0.03公里。

又如抓喜秀龙片(草甸草场类)20*年66(X)围栏单元,经审计测量,GPS接收机显示的1954年北京坐标及经纬度坐标与作业设计和竣工验收

资料中围栏单元的完全一致,GPS接收机测定的面积为1231.5亩,与设计及竣工资料反映的面积

1170亩相差61.5亩;测定的围栏周长4.45公里,与设计及竣工资料中反映的周长4.92公里相差0.47公里。上述两个围栏单元的面积及周长,测定数与设计及竣工报告数误差未超过10%,在允许的误差系数范围内。对误差未超过允许值的,审计认定为围栏工作量按作业设计完成。审计中,我们还注意到,天祝县退牧办竣工图中所有围栏单元只反映围栏长度,但审计现

场观察发现围栏单元中,还有牧道围栏及其他通道围栏,实际安装的围栏长度和竣工图反映的围栏长度差异很大。如审计抽查的538(X)围栏单元(20*年),竣工图只反映围栏单元的长度,但经审计组实地观察,该围栏单元中还建有四个牧道围栏和一个路道围栏,实际安装围栏度远大于竣工图反映的围栏长度。

㈣查阅项目主管部门验收资料,确认建设目标达到程度。退牧还草工程,建设的最终目标是恢复县域内天然草原植被、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缓解草畜矛盾,促进畜牧生产方式转变,以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增加项目区农牧民收入。因此,我们进行项目效益审计,要对审计对象进行扩展,走出财务圈子,走出会计圈子,向业务圈子延伸,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对建设目标的审计,我们采取的方法是:一是收集该项目验收组对目标完成程度的验收评定意见;二是我们了解到天祝县草原监理站每年都进行草原监测,向国家草原监管部门上报草原监测资料。这些资料符合我们审计方案确定的评价草原生态变化的指标需要,为此,我们收集了天祝县草原监理站20*、2007年对项目区草原监测资料,并加以筛选和整理,形成审计证据评价项目目标完成程度;三是参与天祝县草原监理站2008年草原监测工作,直接获得项目区草原监测资料和现场影像资料,并通过现场观察,取得围栏内外牧草变化的证据;四是进一步征询专家的意见,借用外脑以弥补审计资源的缺位,向草原专家咨询审计组确定的综合评价指标的公允性;五是汇总草原监测资料,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综合评价项目区草原综合效益。

⒈借用验收组对建设目标完成程度的评定意见形成评价目标完成程度的审计证据。2004年至20*期间的三批项目,工程竣工后,*市发改委牵头组织市农牧局、财政局等部门和单位组成验收组,对项目实施了

竣工验收程序。市级验收意见表明:前三批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项目建设区草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草原植被得到有效恢复,为退化草原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禁牧、休牧区植被盖度明显提高,鲜草产量大幅度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优良牧草种群比例提高。通过整理作业设计和竣工验收意见,各项建设目标基本实现。各年度项目目标实现程度如下表:

2008年实施的20*第二批和2007年度工程尚未结束,据天祝草原监理站预计,正常年景情况下,两年建设目标均可实现。

⒉整理天祝草原监理站对草原现场监测资料形成评价草原生态变化的审计证据。主要是收集20*以来天祝县草原站对草原监测的原始数据,利用Excel进行汇总、筛选,计算综合平均值,再进行围栏内外数值对比,形成审计评价资料。下表为汇总资料部分证据(局部):

⒊参与现场草原监测,取得草原生态变化的直接的审计证据。审计组实施现场监测,取得两个方面的证据。一是严格执行草原监理作业手册规范,取得草原各项指标包括植被盖度、草群高度、植物种数以及产草量数据;二是现场观察围栏内外牧草生长差异,并采取现场拍照方式取证。下图为审计组测草现场。

⒋汇总资料,进行生态效益分析。通过汇总历年草原监测资料和亲历现场监测,我们又进一步征询草原专家的意见,来确定审计方案中确定的综合分析指标。经与专家商议后,将审计评价指标调整为草原植被盖度、草群高度、植物种数和产草量四个。采用了统计分析方法,把量化分析与定性评价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效益评价。

⑴草原植被盖度逐步提高。植被盖度是指样方内所有植物的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本报告中的植被盖度测量方法采用样线针刺法)。是全国草原监测技术操作手册中确定的用于草原生态监测的指标之一。经审计类比分析,两种类型草场休牧围栏内外的植被盖度(七至八月份)差异如下图表:

从图表看,两类草原的草场植被盖度,在年度的七、八月份,围栏内、外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抓喜秀龙乡的草甸草场类型的草原2007年及2008年,植被盖度已达到100%。松山镇的草原草场类围栏内、外草场植被盖度差异很大,2007年和2008年植被盖度比例提高都近20个百分点,而且植被盖度逐年在提高。

⑵草群高度在休禁牧期间明显提高。草群高度是指在样方内用钢卷尺分别测量营养枝(不开花的枝条)或生殖枝(开花结果的枝条)的自然高度和绝对高度(伸展高度)。每个高度测定一定的株数,然后分别计算出它的平均高度。审计对两种类型草场围栏内外的草群高度(七至八月份)差异情况进行了对比。差异如下图表:

从上面两个图表看,通过建设围栏,实行草原休牧政策,草原牧草绝对高度有了明显增长。抓喜秀龙草甸草场休牧围栏内的牧草平均高度为19.65cm,而围栏外的牧草平均高度为4.15cm;松山草原草场围栏内的牧草平均高度为4.79cm,围栏外的牧草平均高度为3.17cm。审计还注意到,通过建设草原围栏,草场植物种数有一定的增加,植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抓喜秀龙草场围栏外植物种数平均为16种,围栏内平均为22种;松山草原围栏外的植物种数平均为8种,围栏内的平均为10种。草原专家分析,这些变化有利于防风固沙,蓄水保土,涵养水源,有利于牧草结实和繁衍,维系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

⑶产草量有了明显增加。产草量是指在面积为1/4m2的样方内将牧草按禾本科、豆科、莎草科、杂类草、毒草及不可食草等经济类群分别装入草袋称重。之后填写标签,放入袋内,放置在阴凉风干,再称重,将风干重登记在表中。然后依据监测结果计算出鲜草和干草的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并折算围栏内外每公顷的理论产草量。审计中我们采集了两种类型的草原产草量监测数据和理论产草量折算数据,对该项目休牧围栏内外产草量进行对比。测算的产草量及折算理论产草量对比差异情况如下:

产草量样方对比图表:

折算的理论产草量图表:

从产草量分析图表看,不论是松山的草原草场类或是抓喜秀龙的草甸草场类草原,围栏建成后,鲜草及可食性牧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加。以抓喜秀龙草场为例,以围栏内20*至2008年三年的平均可食性鲜草为标准折算,每公顷理论产草量为5883公斤。而围栏外三年的平均可食性鲜牧草为标准折算的每公顷理论产草量为1485公斤,比值为3.96:1;同期,松山草场围栏内三年平均可食性鲜牧草为标准计算的每公顷理论产草量为945公斤。围栏外草场理论产草量为每公顷514公斤,比值为1.84:1。

三、紧扣审计目标,客观定性,做好综合评价。

对工程效益审计进行审计评价,要紧紧围绕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目标,把握适度审计评语,客观进行定性。审计报告的评价从四个方面进行:一是资金管理安全性;二是项目管理效率或效果;三是工程建设具体内容的完成程度;四是项目综合目标的实现程度。审计报告的评价结论如下:

㈠资金管理安全。在财务管理方面,天祝县退牧还草办公室设立了财务组,配备专人核算,设置专户存储资金,进行专账核算,资金做到了封闭运行,基本遵循了《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以及退牧还草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内部牵制制度有效。会计资料基本真实、完整,审计中未发现专项资金挪用等问题。同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县发改委和财政局对工程实施情况认真审核,严格把守资金支出关,严格按施工进度拨付资金。各年度工程竣工后,财务决算及时,财政及审计监督到位。

㈡项目管理有效。一是落实了项目法人责任制。由县政府对工程建设总负责,实行县长、乡长第一责任人制度,县与乡镇、乡镇与村、村与农牧户逐级签订退牧还草工程建设责任书,层层落实任务,一级对一级负责。二是设置了健全的项目管理机构。天祝县畜牧局成立退牧还草项目办公室,内设外业、内业和后勤财务三个小组,固定专人,分工负责,从组织上确保了项目建设的正常运行。三是实行项目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制。工程围栏建设材料的采购及工程监理由省退牧办在全省统一招投标后,由天祝县畜牧局与中标单位分别签订供货和监理合同,从程序上保证了项目建设的合法运行。在工程建设中,县退牧办及监理单位能经常督促供货单位及时供货,深入现场监督施工,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四是制订《天祝藏族自治县退牧还草工程管理办法》等制度,措施得力,规范运行,管理到位。县退牧办坚持按作业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施工,实行投资目标控制、进度目标控制、质量目标控制“三控制”管理。材料采购关口,畜牧局和委托的监理单位基本上能按农业部《草原网围栏和刺丝围栏建设技术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把关,围栏的安装遵循《农业部退牧还草项目验收办法(试行)》及《甘肃省退牧还草试点工程项目管理办法(试行)》规定的标准。五是建章立制,规范退牧区草原管理。工程建设期间,天祝县政府制订了《天祝藏族自治县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试行)》、《天祝藏族自治县草原承包经营权流转办法(试行)》、《天祝藏族自治县禁牧休牧管理办法(试行)》等三个办法,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了草原承包经营责任制,明确了禁牧、休牧范围和期间以及相应的责任、权利与义务,把草原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法制化。在建期间,还积极调节和处理了在围栏建设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矛盾和纠纷,调动和维护了农牧民建设围栏、保护草原的积极性。六是加强工程科技保障体系建设。在退牧还草项目实施中,天祝县依托县草原站,结合草原生态的科技研究,开展项目技术支撑,积极推广恢复和保护草原的一些关键技术,解决草原生态建设中的技术难题,并建立技术承包责任制,由科技人员对退牧草场划片承包,深入项目区现场指导。建立退牧还草项目区生态监测机制,对草原进行动态监测。

审计中也注意到,该项目的招投标制度还存在安排上的不合理性,致使项目资金使用上存在不经济性情况。同时,还有个别项目区的禁牧围栏内有冬季放牧的现象,应引起有关监管部门的重视。

㈢工程建设任务预计全面完成,投资使用效果良好。

天祝县实施的五个退牧还草工程,前三项已实施结束。审计结果表明,前三个年度项目作业设计确定的围栏单元、围栏长度和围栏面积完成率均达到100%。20*第二批项目因省退牧办当年通知暂缓实施,于2008年初与2007年度项目合并建设。截止2008年8月底,该两批项目草原补播改良面积已按计划全面完成;围栏建设任务已完成计划任务的75%以上。据天祝县退牧办预计,至2008年底可建成围栏单元1*个,完成围栏面积75万亩,该两批项目作业设计确定的工程量可全面完成。

通过查阅资料和现场观察及抽样测量,我们认为,天祝县退牧办能认真执行各年度批准的项目作业设计方案和实施方案,项目既定任务预计能按期完成。五个项目结束后,可建成草原围栏单元421个,围栏草原面积达到3*万亩,使天祝县大部分草甸草场和草原草场建成生态保护区。天然草场的草原围栏的建成,改善了农牧民的生产性基础设施,有效的促进项目区农牧民生产方式的转变,为进一步提高牧区群众的生活水平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同时,草原植被的恢复和休养生息有了设施保证,项目投资效果良好。

㈣项目目标基本实现,综合效益凸显。

审计结果表明:天祝县天然草原经过采取围栏措施,国家禁牧、休牧和轮牧政策得以贯彻落实,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有效遏制,项目区草原生态环境短期内有了一定的改善,为草原植被的恢复提供了休养生息的机会。禁牧、休牧区草原植被盖度逐年提高,草群高度在休牧、禁牧期间明显增长,植物群落结构有所变化,生物多样性及产草量明显增加,草原建设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得以发挥,综合效益凸显。

四、针对问题,敦促改进,提出具体管理建议。

审计结束后,我们针对该项目的招投标管理提出了两条建议。

草原站范文篇10

一、全力抓好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制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长会议,全县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县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县畜牧兽医工作大局,认真落实市委王书记对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的指示精神,坚持预防为主,最大限度的降低动物重大疫情发生的风险,着力提高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全县范围内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

1、认真开展好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工作。按照“双轨、三包、两挂钩”责任制要求今年在全县范围内实行规模养殖场(户)全覆盖免疫,散养户畜禽春秋集中免疫与月月补针相结合,规模养殖场(户)要采取程序化免疫、规范化监测和加强防疫监管的方式,坚持“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原则,切实做到应免尽免,不留空档。春秋两季集中免疫是最重要的基础免疫工作,各乡站要扎实做好此项工作。坚持“强化免疫、程序免疫、常年免疫”相结合,对新补栏畜禽、漏免畜禽要及时补针,使畜禽常年得到有效免疫抗体保护,保证防疫质量和防疫效果。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免疫密度达到98%,规模养殖场(户)必须达到100%。免疫抗体达到80%以上,确保全县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

2、动物疫病监测和流行性病学调查工作要有新突破。各乡镇要加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及时掌握动物疫病免疫状态和疫情动态,增强疫情预警能力,使动物防疫工作有的放矢。认真做好日常监测、定点监测、集中监测、应急监测等各项监测工作,按时完成检测、采样任务。通过开展抗体监测及时评估免疫效果,抗体未达到要求的要及时进行加强免疫。要开展家禽布病和家禽棘球蚴病等流行性病学调查工作,要全面掌握高效病性禽流感、猪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发生规律,科学判断发生风险和流行性趋势。今年要完成日常监测禽流感、猪口蹄疫等主要动物疫病免疫抗体监测600份的任务。

3、加强兽医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认真要做好实验室建设配套和管理工作,配齐实验室人员,靠实工作责任。通过派出去培训和邀请省市专家现场培训的方式,加强实验室人员的培训,提高实验室人员的操作技能。健全实验室档案记录、按照实验室有关管理条列,完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落实生物安全监管责任,组织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自查,堵塞安全漏洞,力争年内通过市上的考核验收。

4、抓好动物疫情报告制度,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各乡镇要认真落实动物疫情报告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村级防疫员的管理和培训,把动物防疫的监测、诊断和报告工作很好结合起来,坚持杜绝有疫情不报、迟报、瞒报、漏报等现象。要按照《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列》的要求,完善应急机制、做好各项应急准备及突发疫情处置工作。县疫控中心和各乡站建立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制度和保障体系,提高应急反应能力,一旦发生疫情要做到快速反应、果断处理,把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各乡站必须要做到及时报告疫情、快速确诊疫情、迅速扑灭疫情、及时查清和消灭疫源。

5、抓好宣传培训工作。一是要通过大张旗鼓的宣传《动物防疫法》、讲解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等重大疫病的典型症状及防制措施,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动物防疫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使全县形成群防群控的工作局面。二是要加强技术培训。畜牧兽医局包乡技术人员要扎实有效地搞好技术培训,要让每个乡站职工熟练掌握各类疫(菌)苗的保存、运输、使用方法、注射剂量、注意事项。结合农广校阳光培训工程加强村级防疫员的业务培训,免疫注射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做到:“部位准、剂量足、严消毒”,“一畜(禽)一苗一针头”,乡村防疫人员必须要掌握常用的消毒方法和疫病死亡动物的处理方法。规范填写免疫档案,完善免疫登记制度,正确编号、打耳标,确保动物疫病防治质量。

6、严格检查验收。防疫工作结束后,各乡首先要自查,发现问题必须及时纠正,决不留死角和空白点。县动物防疫指挥部将组织人员对各乡镇免疫注射工作进行抽查验收。为了将防疫工作做实做细,防止走过场,全县一律实行随机采血检验为主,以查看档案、记录、原始资料、走访农户为辅的方式进行考核验收。

二、继续抓好黄牛冻配工作

在巩固去年冻配工作和冻配点的基础上,今年要重点抓好南阳、哈达铺、理川、沙湾、官亭、城关、临江、两河口等8个冻配点的工作。冻配点要继续加强业务技术学习和培训工作,提高冻配技术人员业务素质,详细准确掌握本乡镇适龄母牛数量,并对授配、产犊数要如实造册登记,认真查找冻配工作不力的原因,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改善服务态度,总结过去的冻配经验,努力提高“三率”,用过硬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赢得群众信任。

三、抓好示范点建设和畜牧养殖项目建设工作

一是要巩固完善滩子养牛示范点建设,配套建设药浴池、粪污处理池。完成5000元羊场围栏。二是要加快建设民福村养殖小区建设步伐,协助业主完善养殖小区的功能力争建成畜牧业循环经济养殖示范点。三是要抓好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暖棚圈舍项目,今年要依托后续产业项目建成4各乡镇4个村的暖棚圈舍建设项目,即沙湾镇砖铺村、将台乡将台村、贾河乡大堡子村、哈达铺镇新寨村。四是要认真实施好牧草良种补贴项目已经省市批复,今年要认真抓好五乡镇十村1.4万亩优质牧草种植任务,项目乡镇要提前做好种植地点的选择和规划。

四、加快草原开发步伐

1、牧草良种种植。各乡站要积极做好荒山种草、草场改良,依托牧草良种补贴政策的实施,做好选地、整地、种植等技术指导工作,面向广大农户,积极开展种草技术培训,保质保量完成良种牧草种植的工作任务。

2、草原防火。草原防火重于泰山,各乡镇要清醒认识到草原防火重要性。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火责任。在草原防火的重点乡镇,对领导变动、组织机构不健全的要重新组建,没有防火队伍的村社,要通过培训,建立新的防火队伍。要调整、充实草原防火指挥部,修订完善草原火灾应急预案。二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草原法》、《草原防火条例》、《省草原防火条列》等法律法规。三是做好草原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器械配备和防火物资的管理。四是要严格执行火情监测报告制度,做好查询、落实、反馈上报、扑救及查处工作。

3、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草原合作开发进程。着眼点放在招商引资、合作开发上,加快已初步具备开发条件的滩子牧场、黄蒿子牧场进行开发利用,以拉动我县草畜产业上规模、上水平。

五、认真抓好国家惠农政策的落实工作

(一)认真抓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政策的落实工作:为全面贯彻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切实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促进草原生态可持续发展,从去年8月份开始,已完成了基本草原划定、草原承包以及部分数据录入等工作。今年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措施、靠实责任,完善草原家庭承包经营,落实草畜平衡制度,减轻草原放牧压力,遏制草原退化趋势,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力争于3月底全面完成草原补奖政策的落实工作,做好省市考核验收准备工。一是要尽快完成系统数据录入,完成县乡级基本草原分布图,草原承包分布图等编绘完善工作。二是要督促各乡镇完善各种表册并尽快上报存档各种资料规范管理,保证资料的完整、准确。三是严格按照《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将奖励资金3月底全部发放到户,要做到发放登记造册、上榜公示、签名盖章,做到手续完备,确保补奖资金真正兑现到户。四是要在各乡镇有关地段设立基本草原保护标示牌。

(二)抓好能繁母猪补贴工作:各乡镇要加大宣传力度,再添措施,做好能繁母猪参保登记工作。提高能繁母猪保险和防疫工作,降低能繁母猪死亡率,促进生猪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和农民增收。各乡镇畜牧兽医站要做实做细年初能繁母猪养殖基础信息统计工作,确保补贴政策落实到户。